語文基礎教學設計

四年級下冊語文的教學設計15篇

本文已影響 1.88W人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下冊語文的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四年級下冊語文的教學設計15篇

四年級下冊語文的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感受詩歌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

2.通過收集詩歌、創作詩歌、朗誦詩歌等多種活動,進一步瞭解詩歌,感受詩歌的魅力。

教學重難點

通過朗誦、創作、收集詩歌,感受詩歌的魅力。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1課時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詩歌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瑰寶,古今中外的詩人,用妙筆給我們留下了無數優美的詩篇,叩擊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靈。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詩歌,輕叩詩歌的大門。(板書課題)

二、瞭解詩歌

1.在這次綜合性學習中,我們朗讀並學習了很多詩歌,你覺得什麼是詩歌?

我國現代詩人、文學評論家何其芳曾說:“詩是一種最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樣式,它飽含着豐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來表現,而且在精練與和諧的程度上,特別是在節奏的鮮明上,它的語言有別於散文的語言。”

2.詩歌有什麼特點呢?

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飽含豐富的思想感情;

第三,豐富的想象、聯想和幻想;第四,語言讀來朗朗上口,具有音樂美。

三、合作編小詩集

1.請各組把課前編好的詩集,帶到前面展示。

2.各組組長分別介紹。

(1)詩集的名字、封面、目錄。(2)編排內容:收集的詩、寫的詩、與詩有關的故事或資料。

(3)編排形式:給詩歌分類、配插圖。

四、詩歌朗誦會

詩歌朗誦會現在開始。希望同學們在朗誦的過程中,感受詩歌的魅力,體會詩歌的情感。

1.課內的詩歌。

(1)回顧《短詩三首》《綠》《白樺》《在天晴了的時候》,你有什麼感受?(《短詩三首》感受冰心對往事的懷戀,對母愛和大海的讚頌;《綠》想象艾青眼中春意盎然的`綠色;《白樺》體會葉賽寧對白樺的喜愛之情;《在天晴了的時候》與戴望舒一起在雨後漫步。)

(2)小組交流,讀出詩歌的韻味。

溫馨提示:用恰當的語氣讀出詩歌表達的情感;表情、手勢要自然。

(3)小組展示並評比。

2.收集的詩歌。

(1)大家收集了許多優美的詩歌,請在組內朗讀。(先背或讀出自己喜歡的一首詩歌,再說說爲什麼喜歡它。)

(2)小組討論選擇哪幾首詩歌朗誦,採用什麼樣的形式能使本組的朗誦更精彩。

(3)推選代表,全班交流,並告訴大家你爲什麼喜歡它。(可以從詩人、內容、形式等角度來表達自己的觀點。)

3.創作的詩歌。

剛纔朗誦的都是別人的詩歌,在這一單元的學習中,我們自己也創作了詩歌。現在就是同學們大顯身手的時刻,請把你自己創作的詩歌充滿感情地誦讀給大家聽。

學生誦讀自己的詩歌。

小結:詩歌就在我們身邊,詩歌就在我們的生活之中。聽了大家的原創詩歌,我相信,有朝一日,我們班會有人成爲詩人,讓我們一起期待着這一天!

五、拓展延伸

1.通過這次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輕叩詩歌大門,你有什麼收穫呢?(我們在學習中獲得了關於詩歌的知識,知道了理解、欣賞詩歌的方法,還學習了一些寫詩的方法。)

2.我們在詩的海中徜徉,我們在詩的海邊拾貝,這讓我們收穫滿滿,也叩響了詩歌的大門。詩歌,讓我們用美麗的眼睛看世界!讓我們以這次綜合性學習爲起點,在詩歌的海洋中遨遊,得到更多的收穫和更大的樂趣!

六、佈置作業

1.繼續收集詩歌,並讀給家長聽。

2.自己觀察周圍的事物,創作一首小詩。

四年級下冊語文的教學設計2

學習目標

1、認識本課的6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面的詞語:財富、修理廠、名牌、方式、贈給、擁擠、道德、難題、彩票、存根、號碼、回憶等。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父親”誠實、守信的品質,懂得“一個人只要活得誠實,有信用,就等於有了一大筆財富”這句話的含義。

4、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動,體會情感。

教學重難點

懂得“一個人只要活得誠實,有信用,就等於有了一大筆財富”這句話的含義。

課前準備

寫着名言的投影片。

第一課時

名言導入,直奔中心

1、導人:齊讀一句名言:(出示投影)

“一個人只要活得誠實,有信用,就等於有了一大筆財富。”

——一位普通的母親

朗讀課文,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除了記得這句話,還了解了哪些內容?

(再次感知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明白父親遇到了什麼樣的“道德難題”)

品析詞句,探究父親的心理變化過程

(一)學習三一五自然段

走向父親的心靈深處,去細細品味這位家境貧寒的父親,在中大獎後的那複雜而又矛盾的心理過程。

1、自讀三一五自然段,並用“——”畫出描寫父親中彩後表情的句子。

2、學生彙報學習情況,晶析詞句。

a、中彩後的父親有怎樣的表情?(中彩獲車——神情嚴肅)

b.品讀句子:

“只是,他神情嚴肅,看不出中彩帶給他的喜悅。”“我幾次興奮地想上車與父親共享這幸福的時刻,都被他趕了下來。”

揣摩人物心理:同學們,爲什麼中彩後父親會不高興呢?(因爲父親買彩票時,幫庫伯先生捎了一張,並做了記號“k”,正是這張帶“k”字標記的彩票中了獎)

比較父子間的不同態度:(我的心情與父親的心情形成鮮明而強烈的對比,突出父親的不悅)

c、拓展想象,練習說話,深人體會父親的內心世界。(出示配樂投影)

大街上人聲鼎沸,只有神情嚴肅的父親緩緩地開着車,他的心裏矛盾極了:

d、有感情地朗讀第五自然段。

(二)學習六~八自然段

1、默讀思考:萬般無奈的父親,緩緩地開着自己夢寐以求的奔馳車,回到家裏,他又做廠些什麼?

2、學生根據有關詞句彙報學習情況。

(父親把"05102"i的“k”字擦去了,上面還留有“r字的痕跡)

3、體會父親當時的內心世界。

深人體會父親當時的心理活動,啓發說話。

同學們,現在的'你,就是這位家境貧寒,夢寐求車,並用自己一個人的收入來維持一家六口人生活的父親,你在擦掉“k”字時,心裏都想些什麼?能對同學們說說嗎?

(引導學生從兩個方面來說:1.昧着良心滿足個人私慾;2.對家庭的責任感)

4、品析句子,再次剖析父親的人物形象。

理解句子:可是,庫伯是有錢人,我們家窮呀!

a、出示配圖朗讀投影。(同學們,文中的我因百般喜愛這輛車,而又擔心失去這輛車,竟委屈得差點流淚了)

“可是,庫伯是有錢人,我們家窮呀!”我激動地說。

b.顯而易見,“我”的意見是留下車。理由是什麼?(因爲庫伯是有錢人,我們家窮)同學們想一想,這個理由成立嗎?

c、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一句。

再次引入情境,小組討論。

語言引入情境;這聲音強烈撞擊着父親那本想留下車的慾望。同學們,如果你是這位貧窮而有責任感的父親,面對眼前的這位正在成長的兒子,你會做出何種選擇呢?

5、深入探究心裏變化,感受父親的人格魅力。

同學們,一位家境貧窮,靠自己一個人的工資來養活老老少少一家六口的父親,在金錢與誠實,慾望與守信面前,經過了複雜的思想鬥爭,毅然選擇了後者,這怎能不令我們對這位父親肅然起敬呢?請大家用心來讀這句話。(出示投影)

“一個人只要活得誠實,有信用,就等於有了一大筆財富。”

第二課時

(三)學習第九自然段

1、朗讀。(出示投影)

思考:困擾着父親的“道德難題”終於解開了,父親又是怎樣表現的呢?

2、再次討論,領悟父親的高尚人格。

a、朗讀思考:同學們,老師和大家一起學到這裏,我也被搞得“迷惑不解”了,父親是靠什麼解開了這個“道德難題”的呢?請大家再讀這句話:(出示投影)

“一個人只要活得誠實,有信用,就等於有了一大筆財富。”

b.引導學生看投影朗讀,從“誠實,有信用”中來歸納“誠信”一詞。(學生上黑板完成板書:誠信)

c、同學們,如今的社會,經濟發展、日新月異。“誠信”在人們的商業交往及生活交往中尤爲重要。讓我們記住父親的言傳身教吧!請大家再讀這句話:

“一個人只要活得誠實,有信用,就等於有了一大筆財富。”

想象拓展

1、學到這裏,同學們應該注意到,文中媽媽說話了,我也說話了,惟有這位風格高尚的父親在整篇課文中沒說一句話,多麼遺憾呀!我們能否在文中某個地方補出父親可能說的話?

2、同學們,車被開走了,家中的每個人當時的心情會是怎樣?他們町能說了哪些話,請寫出來。

學習最後一段

1、齊讀最後一段。

(雖然文中的“我”當時不理解父母的所爲,但成年以後看法變了,請齊讀最後一段)

2、齊讀中心句。(投影)

總結拓展

1、學完這篇文章,你有什麼收穫與體會?

2、把自己口述的“收穫與體會”,略做修改寫下來,也讓自己的體會形成一句“名言”,並在結尾處寫上自己的名字。

如:人不僅需要物質上的富有,更需要精神上的富有

板書設計

課後小記

6萬年牢

學習目標

1、認識本課8個生字。

2、通過課文的研讀,體會父親做事認真,做人實在。

教學重難點

通過課文的研讀,體會父親做事認真,做人實在。

課前準備

做事認真,講誠信的故事。

教學過程

揭示課題:《萬年牢》

看了課題,你最想知道什麼?(萬年牢是什麼意思?萬年牢指什麼)

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讀通課文,讀準生字。

2、檢查字詞:多音字:把(b6)、悶(men)、削(xiao)

詞語:走街串巷、掉皮損傷、晾曬、竹籤、耽誤、甩糖風、摻假、賺錢

(能認讀,並結合句於理解詞義)

3、課文三處寫了萬年牢,分別指什麼?找出有關語段讀一讀。

細讀課文,感悟理解

1、第一處的萬年牢指什麼?找出有關語句讀一讀。

出示句子:“我的糖葫蘆糖蘸得均勻,越薄越見功夫,吃一口讓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蘆不怕冷不怕熱不怕潮,這叫萬年牢。”

a、爲什麼叫萬年牢?

b.這種糖葫蘆,父親是怎麼做出來的?

(讀第二小節,體會父親十分講究選料;讀第三、四小節,體會父親在製作糖葫蘆中對蘸糖、甩糖風等每一個環節都一絲不苟)

c.小結:正是因爲父親做糖葫蘆認真仔細,所以他的糖葫蘆才能經久不衰。

2、第二處的萬年牢指什麼?

“公平買賣走正道,顧客點頭說聲好,回頭再來這是寶,做生意講實在是萬年牢。”

a.什麼叫正道?(憑着良心做買賣)

b.父親是怎麼走正道的?(抓住“不滿意、看不下去、不聽、嫌、辭去工作”體會父親做生意認真實在)

3、第三處的萬年牢又指什麼呢?

‘‘父親教導我做萬年牢,就是要做個可靠的人,實實在在的人。無論做什麼事都要講究認真,講究實在。”

體會父親教導我做人要做可靠實在的人。

4、這三處的萬年牢之間有什麼聯繫?啓發學生懂得:產品質量好習‘贏得顧客,做事講認真、講實在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和尊重。

深入體驗

你是怎麼理解父親說的做人的道理的?結合具體的生活事例來說明。

交流“做事認真,講誠信”的故事。

7尊嚴

學習目標

1、認識本課6個生字,學寫14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從描寫年輕人神態、動作、語言的句子裏體會到年輕人自尊的品格,從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從描寫年輕人神態、動作、語言的句子裏體會到年輕人自尊的品格。

課前準備

收集有關做人方面的人生格言,瞭解哈默的生平。

第一課時

導入

同學們,古人有餓死不吃嗟來之食的名言,講做人要有尊嚴。今天老師介紹給大家的是一位外國的年輕人,從他的行爲和做法中,會給我們很多新的啓示。

學生自讀課文

1、自學生字新詞。

2、質疑問難。

3、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檢查生字新詞的認讀和理解。

2、師生共同解決疑難問題。

3、指名分節朗讀課文。

4、指名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短文主要寫了一個逃難的年輕人,在飢腸轆轆的情況下,沒有接受人們送給他的食物,而是執意用自己的勞動,換取了食物,贏得了做人的尊嚴)

課堂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概括地寫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第二課時

深入朗讀,品味詞句

1、要求學生邊讀書,邊畫出:

描寫小夥子神態的句子:“這個年輕人的目光頓時灰暗了”;

描寫年輕人動作的句子:“他的喉結上下動了動”“年輕人立刻狼吞虎嚥地吃起來”;

描寫年輕人語言的句子:“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東西,我不能不勞動,就得到這些食物”……

2、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這些句子,從內容上體會思想。

3、從描述中看,這個年輕人是個怎樣的人?他是怎麼想的?

點撥,揭示中心

1、討論:年輕人的表現令人欽佩,更引發了我們的思考,他爲什麼要這麼做呢?

2、齊讀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

提問:這個年輕人是誰?是什麼使他從一無所有,到擁有一筆讓所有美國人羨慕的財富呢?

引導學生深入體會誠實的勞動和做人的品質是多麼重要。它能成就人的一生。

結合自身實際,談感受

鼓勵學生從小就要有自尊心,無論什麼時候都要靠自己的誠實勞動來獲取自己想得到的東西。

指導學生帶感情朗讀課文

1、自由讀。

2、指名讀。

3、分角色讀。

佈置作業

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可以出示有關“尊嚴”和做人方面的格言,讓學生讀一讀,並試着擬一條人生格言。可提示學生從“什麼是尊嚴”和“尊嚴的意義”以及如何做人等方面去想,然後交流。

板書設計

課後小記

將心比心

四年級下冊語文的教學設計3

【教材分析】

眼睛是人體的一個器官,我們擁有它,是幸福,是平安,是無法比擬的財富。當我們失去生命時,尚好的眼睛如果能帶給失明者以光明,我們的眼睛將得到永生。《永生的眼睛》這篇課文語言美,情感美,人物形象鮮明,主要記敘了琳達的母親、父親、女兒無私地把自己的角膜捐贈給需要他的人,併爲死後能爲別人做點什麼而感到快樂和驕傲。故事中的每個人物都閃耀着人性的光輝,所以如何引領學生與這些人物進行心靈的交流,是教學的關鍵。

【學情分析】

本文涉及角膜捐獻,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所以在課前讓學生做初步的調查,瞭解周圍人對待角膜捐獻的看法。在理解課文內容時,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熟悉文章內容,觸動心靈,昇華情感。

【教學目標】

1、認字8個,寫字7個。繼續練習寫摘錄筆記獨立識字。

2、理解“給予、振聾發聵、熱淚盈眶、捐贈、天壤之別”等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品味“永生”的含義。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作者對三位親人去世後捐獻角膜在情感和認識上的變化,正確認識器官移植,培養博愛、奉獻的精神。

4、繼續練習寫批註筆記。

【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會琳達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受到人性的陶冶。

難點:通過一定的方法體會含義深刻的詞句,讓學生與文中的人物進行對話。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鋪開文路

1、聽寫詞語:捐贈、角膜、痛苦、驕傲。

2、分析詞語,複習課文主要內容。

3、揭示本節課任務——理解琳達對捐贈角膜的認識發生變化的原因。

二、研讀課文,文人交融

(一)默讀課文,思考:

是什麼讓琳達對捐贈角膜的認識發生瞭如此大的變化?邊讀邊劃出相關的詞句,在邊上寫寫自己的體會。

(二)集體交流

1、受父親的影響

出示父親的話語(隨機出示),理解,朗讀。

(1)、“你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禮物就是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爲,如果我們死後能有助於他人恢復健康,那麼我們的死也是有意義的。”

父親在什麼情況下說出這樣的話?讀。

爲什麼父親能平靜地說?讀讀第四自然段,從中找依據。指名說。指導讀。

(2)、“如果一個盲童能夠藉助我們的幫助而重見光明,並像你的女兒溫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有多麼美妙!”

補充資料,想象盲童重見光明會有什麼美妙的事發生。

(3)、“ 想想看,另一對父母,如果他們的女兒也能像溫迪一樣將會多麼自豪。”

品味父親的大愛品質。讀。

2、受溫迪的影響(隨機出示)

(1)、出示:孩子熱淚盈眶,走過去緊緊地擁抱外公。

此時的溫迪會在心裏對外公說些什麼?指名回答。

(2)、出示9—11自然段母女倆對話的部分:

“媽咪,我真爲你爲外公所做的一切而感到驕傲。”

“這令你驕傲嗎?”

“當然,你想過什麼也看不見會多麼痛苦嗎?我死後,也學外公將眼睛送給失明的人。)

師生分角色讀母女倆的對話。

師:溫迪爲媽咪爲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驕傲,媽咪做了什麼,外公呢?

指名回答。

從溫迪和媽媽的對話中,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孩子?指名回答。(3)、出示:在這一刻,我領悟到父親獻出的遠非一副角膜,他所遺留的仍輝映在我女兒的眼睛裏——怎樣的一種驕傲!

思考:他究竟還留下了什麼?

指名回答。

3、品味琳達的品質。

(1)、師:(配樂)有感情地朗讀:我的可愛的小女兒,才華橫溢的小溫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喪生。一輛卡車無情地碾過正在策馬揚鞭的她。

同學們,琳達此時心情怎樣?傷心欲絕的她又是怎麼做的?請大家讀——(繼續配樂,學生感情朗讀):“當我簽字時,她的話縈繞在耳際:你想過如果什麼也看不見會有多麼痛苦嗎?”

(2)、從這裏可以看出,琳達是一位怎樣的'母親?

指名回答。

(3)師:她真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啊!所以這個時候這封信一定能夠撫慰這位偉大母親的心靈。你願意輕聲地讀給琳達聽嗎?

(課件出示信的內容:親愛的裏弗斯先生和太太,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現在兩位昔日的盲人已重見天日,他們成爲令愛——一位極其熱愛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紀念,並有幸終生分享她的美麗。)指名讀信。

思考:他們分享的僅僅是溫迪的美麗嗎?還分享了什麼?

指名回答。

三、讀題解題,體會品質

1、齊讀課題。

2、永生的僅僅是他們的眼睛嗎?

指名回答。

3、再讀課題。

四、補充資料,昇華情感

1、琳達的一家是偉大無私的,他們雖然離開了我們,但這種愛心的傳遞,永遠也沒有消失過,請看——

(大屏幕出示捐贈角膜的圖片及資料。)

2、引導學生談一談學習收穫。

3、總結。

五、作業超市,課外延伸。

摘抄課文中令你感動的詞句。

將這個故事講給你的家人或身邊的人聽,喚醒人們的捐獻意識。

四年級下冊語文的教學設計4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重點:

1.運用媒體素材、圖文結合、品詞析句、入情入境地朗讀去體會。

2.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教學目標:

1.字詞目標:學會8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灕江、無瑕、翡翠、峯巒、屏障、竹筏、波瀾壯闊、水平如鏡、連綿不斷。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4.領悟作者細緻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將媒體素材和課文有機結合,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

2.培養想象力。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導入語:同學們,你們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嗎?“桂林山水甲天下”,誰知道它是什麼意思?請有實地感受的同學具體談一談。

2.選擇部分精彩圖片和一段視頻素材播放給學生觀看,再讓學生說說感受。

過渡語:這節課我們來學習《桂林山水》這篇課文,體會作家是用怎樣的語言來讚美桂林山水,他主要讚美了桂林山水的哪些特點。

二、整體感知

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在頭腦中浮現畫面、再想想人們爲什麼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三、初讀課文

1.出示桂林山水圖、指導學生按照先局部後整體,先山水後其他的順序觀察畫面、談感受(水平靜、清澈、山姿態萬千、遠處雲霧迷濛、近處小船、竹筏浮在江面)

2.配樂範讀全文、學生圖文對照找出課文中與畫面相對應的語句。

3.按要求自讀課文。

(1)字音讀準,解決生字的字音、字形、字義。

(2)質疑問難。

4.檢查自讀效果。

(l)重點糾正下列字音:

(2)引導學生體會本課新詞。

四、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出示課文插圖,觀察“灕江水”。

思考:灕江的水到底與別處有什麼不同呢?

多媒體演示“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同桌互談感受。

2.自讀這一段,概括一下灕江的水的特點,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靜、清、綠)

3.作者是怎樣把這些特點描繪出來的?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①帶着對灕江水的喜愛之情自讀揣摩。

②指名讀,並評點。

③配樂有感情地朗讀。

五、學習第三自然段

1.自由讀文,出示課文插圖,觀察“桂林山”。

2.你讀懂了什麼,有什麼收穫(引導學生概括桂林的山的特點)。

3.小組交流,反饋。

4.全班交流自學成果,並解疑。

①體會“奇峯羅列、形態萬千、屏障、危峯兀立、怪石嶙峋”。

②多媒體展示桂林的山,再對比泰山和香山。

③學生自己總結桂林山的`特點(板書:奇、秀、險)。

5.指導有感情的朗讀,注意”啊”的讀法不同

真奇“啊”讀ya

真秀“啊”讀wa

真險“啊”讀na

六、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

1.在欣賞了桂林的山水之後你有什麼感受。

2.走進課文,瞭解作者的感受。

3.讀課文最後一段,你從這段話中感悟到了什麼。

體會“畫卷”“連綿不斷的畫卷”“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4.此時,我們已被桂林山水的美麗、神奇所陶醉,帶着對它的神往再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四年級下冊語文的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驚弓之鳥、魏國、射箭、打獵、大雁、拉弦、大吃一驚、本事、悲慘、癒合、孤單失羣、裂開”等詞語,懂得“驚弓之鳥”這個成語的意思。

2.分角色朗讀課文,抓住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容。

3.從課文的學習中受到啓發,懂得只有善於觀察、善於分析,才能對事物有正確的認識;學習對事物進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學重點 聯繫上文理解最後一個自然段更羸說的話。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體驗更羸觀察、分析、判斷、推理的思維過程上。

教具準備小黑板、生字詞卡片

導學過程二次備課

預習提綱

1、收集原來學過的成語故事。

2、讀通課文,不認識的字詞利用工具書解決。

第一課時

一、教師引入教學講話,揭示課題

同學們,在兩千多年前,有個叫更羸的人,射箭的本領特別高強,他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天上飛的一隻大雁掉下來。你們相信嗎?這是爲什麼?通過學習“驚弓之鳥”(板書)這篇課文我們就會明白其中的道理。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詞。

1、自由默讀課文。要求:

(1)一邊讀一邊將遇到的生字、生詞圈畫出來。

(2)把每個自然段用數碼標記清楚。

2、自由朗讀。要求:

(1)看清句子的標點符號,試着讀出說話人的語氣來。

(2)把不理解的詞抄寫在本子上,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

3、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學生朗讀全文,結合正音。

(2)指名學生列舉不理解的詞語,並鼓勵查閱工具書的同學幫助解釋。

4、指導書寫。

三、思考、討論。

1、課文寫到幾個人物?主要寫誰?爲什麼?(更羸、魏王兩個人。主要人物是更羸,他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他只張弓不搭箭就使大雁從半空裏直掉下來。)

追問:更羸是怎樣使那隻大雁掉下來的?

2、討論:更羸怎麼知道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那隻大雁掉下來?

(1)指導學生抓住關鍵句:“一隻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

(2)引導學生揣摩詞語,誘發聯想,進而產生邏輯推理:①大雁一般是成羣地飛翔,這裏卻是“一隻”,說明什麼?②“慢慢地飛”又說明什麼?爲什麼用“鳴”而不用“叫”?③學生自由談自己的看法。(不做統一的要求。)

四、齊讀全文,理清敘述的順序。

課文先寫更羸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拉弓,大雁就能掉下來;接着試了一下,只拉弓,不用箭,大雁果然從半空裏直掉下來;最後更羸介紹他是怎樣知道只要拉一下弓。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小黑板出示上節課學習的生字詞,檢查正音。

2、說一說課文的敘述順序。

二、講讀全文

1、指名朗讀1~3自然段:

要求有感情,其他同學看小黑板思考問題。

提問討論:

⑴什麼是有名的射箭能手?這樣開頭有什麼好處?學生回答:射箭經驗特別豐富,技術特別好的人。這樣開頭使我想知道更羸是怎樣一個射箭能手。

⑵有一天,更羸跟魏王到郊外去打獵看見了什麼?你怎麼知道是更羸看見的?學生回答:“看見一隻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是更羸指給魏王看的。

⑶更羸與魏王的對話,使你知道了什麼?學生回答:知道更羸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這隻雁就會掉下來。知道魏王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以爲自己聽錯了。

教師過渡語:更羸說的話能實現嗎?請看下文。

2、指名朗讀4~6自然段:

要求有感情,其他同學思考以下問題。

提問討論:

⑴更羸是怎樣使那隻大雁掉下來的?那隻大雁又是怎樣掉下來的?畫出關鍵詞。

學生回答,老師板書:

更羸: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嘣大雁:直往上飛拍翅膀掉

⑵大雁掉下後,魏王的表情怎樣?“啊”這個詞帶有什麼感情?學生回答:大吃一驚,有讚歎之情,有驚奇之情,還有莫名其妙之情。

教師過渡語:

你看到這種情景感到奇怪嗎?請看下文,仔細分析就會明白。

3、默讀第三部分7~9自然段:

思考後討論以下問題:

⑴更羸怎麼知道不用箭,只要一拉弓,就使那隻大雁掉下來?從文中對話中找畫後讀。學生畫後讀:“因爲我知道,這是一隻受過箭傷的鳥”。

⑵理解最後一個自然段:

①提問:這一自然段共幾句話,哪些講的是看到的聽到的?哪些講的是他分析的?學生回答:共四句。第一句話講的是看到的、聽到的。後三句講的是他分析的。

②他是怎樣一步步分析的?你覺得他的分析有道理嗎?正確嗎?教師導讀並板書:

飛得慢──因爲受過箭傷,傷口沒癒合,還在作痛。

叫得慘──離開同伴,孤單失羣,得不到幫助。

學生回答:分析有道理。因爲前面的事實證明了“拍了兩下翅膀”說明大雁在使勁。“直掉下來”說明大雁一點也不能飛了,這與更羸說的`傷口又裂開了掉下來是一致的,他的分析是正確的。

⑶找三位同學分別朗讀最後一自然段:

全班同學共同體會文章是怎樣將這段話寫清楚的。

4、分角色朗讀課文,教師總結,引導學生悟出道理,理解“驚弓之鳥”這個成語。

從課文前後聯繫中我們發現,更羸說的每一句話都是有根據的、正確的。那麼你認爲他是射箭能手嗎?你是隻佩服他不用箭只拉弓使大雁掉下來嗎?(學生回答:不是)那是什麼?學生回答:我佩服他會觀察,同時會分析。

教師總結:

對,我們平時就要養成觀察的習慣、分析的習慣,同時隨着知識的增多,更要學會善於觀察、善於分析。這樣才能使自己的結論趨於正確。今天,我們學習了“驚弓之鳥”請你們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個成語的意思。

學生回答:被弓箭嚇怕的鳥,比喻有的人受過驚嚇,遇到一點情況就害怕得了不得。

三、根據板書情況進行復述練習

要求:複述表情要自然,不要背書。可用轉述方法,講給別人聽。

四、作業

將成語講給父母聽,評價反饋。

四年級下冊語文的教學設計6

【教材簡析】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是人教版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七組的一篇精讀課文,說的是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年輕時代承受着巨大的壓力,勇敢挑戰人人信奉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一句話,並經過反覆求證和公開試驗,用事實捍衛了真理。從文本價值上說,課文讚揚了伽利略不迷信權威的獨立人格和執著追求真理的精神,是教育學生尊重權威但不能盲從以及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好教材。從文章表達上看,主要有兩個突出特點:一是通過從質疑、求證到公開試驗這樣的具體事例來表現人物品質;二是通過環境或側面描寫來烘托人物,這些理應成爲學生語言學習的重要資源。所以,教學這篇老課文,就必須立足新課程背景做新的文本審視教學處理,注重閱讀感悟,着力言意兼得,實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諧統一。

【學習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能根據上下文理解“信奉、固執、膽大妄爲”等重點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兩個鐵球同時着地的試驗過程,學習伽利略不迷信權威,執著求實地探求科學真理的精神。

3.初步學習通過典型事例和人物心理、言行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

【教學重、難點】

通過對比品讀,初步體會伽利略不迷信權威,執著求實地探索科學真理的精神。

【教學準備】佈置學生收集伽利略和亞里士多德的資料;製作多媒體課件。

第二課時

一、名言引路,初識“伽俐略”。

師:世界上有許多偉人,他們將自己畢生的理念全部融入在簡短的言語中,以此來傳承偉大的精神,激勵世人的鬥志。孩子們,那麼多的名人名言中,也一定有一句讓你感懷至深,讓你備受鼓舞,讓你銘記於心!誰願意來交流一下?

1、學生交流自己喜歡的名言。

2、老師也想和大家分享一則名言

課件出示:“科學的真理不應該在古代聖人的蒙着灰塵的書上去找,而應該在實驗中和以實驗爲基礎的理論中去找。”

(1)指名朗讀後交流自己從這句名言可以觸摸到作者大致是個怎樣的人?

預設:不盲目迷信、追求真理、勇於探索、善於實踐……

(2)揭示名言作者:17世紀偉大的科學家伽俐略。(多媒體出示伽利略畫像和名字)

(3)引導學生交流從課外收集到的關於伽利略的成就資料。(要求語言簡練)

(4)課件出示:伽俐略一生的輝煌成就(簡表)

師:伽利略能夠獲得那麼多了不起的成就,正是因爲他恪守這樣的信念——(齊讀名言)“科學的真理不應該在古代聖人的蒙着灰塵的書上去找,而應該在實驗中和以實驗爲基礎的理論中去找。”

二.緊扣“文本”,走近“伽俐略”。

1、名言中導入

師:同學們,要真正認識伽利略,光憑這則名言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可以藉助於各種文學作品,在充滿情味的語言文字中去逐漸豐滿伽俐略偉大的形象。這堂課,就讓我們走進伽利略年輕時一次舉世聞名的經典實驗,去真正認識一下這個科學家吧!這個實驗就是伽利略在意大利比薩斜塔一舉成功的——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板書課題)

(1)自由朗讀課文的第1自然段。

出示試學要求一:

a.思考:伽利略曾取得了許多輝煌的成績,作者爲什麼在課文開頭只介紹“他在學校唸書的時候,同學們稱他爲‘辯論家’。他提出的問題很不尋常,常常使老師很難解答。”

b.從這段文字的介紹中,你覺得這是一個(善於思考)的伽利略。

(2)學生交流:

(引導學生抓住“不尋常、辯論家”認識到伽利略在讀書時就是一個愛動腦筋的人,爲下文的.大膽質疑埋下了伏筆。)

2、對比中品讀。

學生默讀課文的2、3自然段,

(1)出示試學要求二:

a.結合課文中的典型事件想想名言中“古代聖人的蒙着灰塵的書上的所謂真理”指什麼?

b.伽利略和當時的人們對“亞里士多德所謂的真理”的態度有什麼不同?劃出相關的語句。

(2)學生試學後,教師引導交流。

*課件出示:那時侯,研究科學的人都信奉亞里士多德,把這位兩千多年前的希臘哲學家的話當作不容更改的真理。誰要是懷疑亞里士多德,人們就會責備他:“你是什麼意思?難道要違揹人類的真理嗎?”

①.再次出現亞里士多德的話。(集體讀)

②這是亞里士多德說的話,在當時的情況下人們會對他的話懷疑麼?爲什麼?

③哪些詞最能體現?(當作不容更改的真理、信奉、責備)

“信奉”是什麼意思?(相信的程度深,信仰、崇奉)

“責備”在什麼情況下責備?(在人們懷疑亞里士多德說的話的情況下。)

④讀反問句,讀出責備的語氣。

“你是什麼意思?難道要違揹人類的真理嗎?”

(這個反問句說明人們對亞里士多德信奉的程度。)

過渡:人們如此信奉亞里士多德,而年輕的數學教授伽利略卻敢提出與他截然不同的觀點。伽利略是怎樣想的?課件出示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的話產生懷疑的句子。

*課件出示:“如果這句話是正確的,那麼把這兩個鐵球栓在一起,落得慢的就會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兩個鐵球看作一個整體,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快。這樣,從一個事實中卻得出了兩個相反的結論,這怎麼解釋呢?”

①.請同學們仔細讀一讀課文,(請一學生先讀)可以算一算,畫一畫,他得出了哪兩種結果:

(1)______

(2)______

②.把你的研究成果四人小組交流一下——指名說。總結:由一個事實得出了兩個自相矛盾的結論是自相矛盾(一慢一快)。板書

③.(說得這麼好,請你也讀讀這一段話,讓我們回味一下怎麼樣?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讀出伽利略思維的嚴密,注意“如果。。。那麼”“。。。但是”“如果。。。就。。。”這樣的關聯詞語,來突出伽利略的質疑是經過嚴密的邏輯思考,才提出這樣的問題。

④.你知道你對這位大家信奉的權威亞里士多德說的,不容許更改的話提出了懷疑,可能會有怎麼樣的危險嗎?

⑤.拓展資料:十六世紀布魯諾爲堅持“日心說”而被教會活活燒死的事例。

小結:從伽利略大膽質疑的想法中,你又感受到他是一個(不迷信權威)的科學家。

過渡:是的,從同一句話中就得出兩個不同的結論,無疑證明亞里士多德的話存在問題!難道伽利略就單通過文字推理推測亞里士多德的話錯了嗎?他還做了些什麼?

3、試驗中感悟

學生自由朗讀文章的4、5、6自然段

(1)出示試學要求三:

a.爲了解開心中的疑問,伽利略都做了些什麼?

b.試驗前後人們的反應有什麼變化?

(2)試學後檢測交流。

*課件出示:伽利略帶着這個疑問反覆做了許多次試驗,結果都證明亞里士多德的這句話的確說錯了。

a.做一次試驗不是就夠了嗎,幹嗎反覆做許多次?你體會到了什麼?

b.想象:

當伽利略第一次實驗發現兩球同時落地,他也許會想:是我(),還是()?

當他第()次實驗發現兩球同時落地,他想:也許是我(),也許是( )?

當他第()次實驗發現兩球同時落地,他想:肯定是我( )!肯定是( )!

小結:是啊,他考慮的那樣周密,又是那樣的細緻,從這裏,你又覺得伽利略是一個(嚴謹求實)的科學家。

c.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個句子。

過渡:25歲的年輕教授向學生宣佈實驗結果後,僅僅完成了他試驗的第一步,因爲他還要在比薩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開試驗其,目的何在?

①.公開試驗的消息一傳開,前來看試驗的人很多,人們是怎樣議論的?

*課件出示:有的說:“這個青年真是膽大妄爲,竟想找亞里士多德的錯處!”有的說:“等會兒他就固執不了啦,事實是無情的,會讓他丟盡了臉!”

集體讀,個別讀。(讀出人們對伽利略責備、嘲諷、譏笑、奚落的語氣)

小結:伽利略爲了追求真理,反覆做了許多次試驗來驗證,並且要面對無數人的譏笑與嘲諷,在比薩斜塔上公開實驗,他真是一位(執着追求)的科學家。

②.伽利略懷着必勝的信心登上了比薩斜塔,結果如何呢?請看:(演示兩個鐵球同時着地)

③.面對這樣的結果,人們表現怎樣?(驚訝)爲什麼?

讓學生想象此時人們的心理活動:

a.原以爲兩個鐵球____________,但看到的卻是___________.

b.原以爲勝利者是________,但________纔是勝利者。

c.原以爲無情的事實會____________,現在無情的事實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總結中提升

①.教師引導學生感悟課文最後的句子:儘管伽利略的公開試驗不能從根本上改變當時癡迷信奉於亞里士多德的人們,但是他終歸還是讓人們明白了:

*出示課件:

a.這時大家才明白,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

b.原來亞里士多德這位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

②能不能把原句(第1句)改爲第2句?爲什麼?

(“像…這樣…”不能刪:因爲不僅僅是亞里士多德,還有其他偉人,所有人,如哲學家、思想家、藝術家、老師、父母,儘管知識比我們豐富,懂得多,說的話有時也不一定全對)。

③朗讀練習

④在生活中你有過這樣的體會嗎?這句話對你有什麼啓發?(告訴我們,這個人無論他地位多高,學問多大,說的話也不可能是全對的,所做的事都是對的。不能輕易的相信別人。敢於思考,找出名人的錯處。)

⑤.讓我們永遠記住伽利略,記住伽利略帶給我們的啓示,正如剛走進這個經典的故事之前我們讀到的——讀

課件出示:“科學的真理不應該在古代聖人的蒙着灰塵的書上去找,而應該在實驗中和以實驗爲基礎的理論中去找。”

總結全文:伽利略做公開試驗的意義不僅僅在於證明亞里士多德是錯的,更重要的是使人們樹立起正確的科學觀,那就是不迷信權威,執著地追求真理。他用行動告訴我們,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三、課後延伸,緬懷伽利略

活學:

1、伽利略敢於質疑、執着追求,不僅向世界宣告了一個科學道理,更給了人們許多許多的啓示。隨着兩個鐵球的同時落地,那些嘲笑伽利略膽大妄爲的人,那些責備他固執的人,又會有怎樣的表現呢?請你學習本課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心理描寫的方法,展開想象,試着寫一寫。

2、課外閱讀《伽利略的女兒》

四年級下冊語文的教學設計7

課標解讀:

新課標在教學建議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教材分析:

《夜鶯的歌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五組的一篇精讀課文。文章講述了蘇聯衛國戰爭時期,一個被游擊隊員稱作“小夜鶯”的孩子,巧妙同敵人周旋,用口哨伴鳥鳴,爲游擊隊傳遞信息,打擊敵人的故事,充分表現了“小夜鶯”的機智勇敢。這篇課文以夜鶯的歌聲爲線索進行記敘,以空行爲標誌,寫了四部分內容:先寫“小夜鶯”以歌聲引誘敵人上鉤,接着寫“小夜鶯”在爲敵人帶路途中以歌聲爲游擊隊員傳遞敵情,再寫在“小夜鶯”的幫助下游擊隊員成功殲滅敵人,最後寫戰鬥結束後“小夜鶯”在村邊小路旁繼續吹奏着宛轉的歌聲。“小夜鶯”的歌聲自始至終貫穿着整篇課文,危險中充滿勇敢鎮定,緊急中充滿智慧機警,一個勇敢機智的小英雄形象活脫脫地出現在讀者面前。教學中一是體會“小夜鶯”機智勇敢的品質,接受熱愛祖國、仇恨法西斯的教育;二是學習運用聯繫上下文等方法體會含義深刻句子的含義。

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在處於向高年級過渡的階段,應該逐步掌握閱讀方法,形成自主的學習能力,同時四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認知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易形成開放而又有活力的語文課堂,這些對學習本課都是十分有利的。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16個字。正確讀寫“沉寂、盤問、口哨、埋伏、凝神、燒燬、蘑菇、呻吟、宛轉、垂頭喪氣、以防萬一、興致勃勃”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蘇聯衛國戰爭中少年兒童的機智勇敢和愛國主義精神。

3、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抓住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小夜鶯”機智勇敢的品質。

評價設計: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爲了考察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更是爲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1、齊讀課題,通過本組課文的導讀語瞭解故事發生的背景。

2、交流對“夜鶯”和“夜鶯的歌聲”的理解。

【設計意圖:導入開門見山,簡潔明快,利於學生質疑破題,直奔課文重點,着眼於提高學生認識能力的思維訓練,讓他們對所學內容做到心中有數,並能全面深入地瞭解課文內容。】

二、檢查預習

1、交流預習中的發現,提出不懂的問題。

2、用簡練的詞語概括文章寫了哪幾件事。

3、用簡單的語言概括“小夜鶯”是個怎樣的孩子。

【設計意圖:“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學習也是如此。有效的課前預習可讓學生的學習更輕鬆,更高效。而通過對預習情況的檢查,教師進一步瞭解學情,及時調整學案和教案,做到以學定教。】

三、精讀品悟

過渡語:在課文的字裏行間,處處都能捕捉到“小夜鶯”的機智勇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劃出表現“小夜鶯”機智勇敢的句子,在旁邊寫寫體會。

學生依次交流表現“小夜鶯”機智勇敢的句子和讀書體會。

1、通過環境描寫和動作描寫體會“小夜鶯”的機智勇敢。

(1)通過理解“沉寂”,感受戰爭給人們帶來的傷害,總結讀書方法——聯繫上下文。

(2)通過“寂靜”、“寧靜”、“沉寂”的互換,感悟三個詞語在表達“靜”的意境上各有不同,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總結讀書方法——換詞。

【設計意圖:把“寧靜、寂靜、沉寂”三個意思相近 ,但程度和側重點不同的詞語放在同一個句子中朗讀感悟,深化了學生對沉寂的理解。】

(3)選擇恰當的詞語填空,檢查學生對三個詞語的把握。

2、通過神態描寫體會“小夜鶯”的沉着冷靜、機智勇敢。

(1)學生交流讀書體會。

(2)學生朗讀,全體齊讀。

3、通過雙關語體會“小夜鶯”的機智勇敢。

(1)朗讀帶有雙關語的句子,交流讀書體會。

(2)瞭解修辭手法——雙關語。

(3)快速瀏覽課文,找出其他帶有雙關語的句子。

(4)男女生分讀三個句子,體會小夜鶯的機智勇敢和對敵人的憎恨之情。

【設計意圖:閱讀是個性化的主體行爲,教師無法替代。此處設計在於讓學生主動地學習文章語言,加深對句子的體會、理解,爲下節課的深入交流作鋪墊。】

4、通過連續地動作描寫體會“小夜鶯”的`機智勇敢。

(1)學生交流體會。

(2)通過這些動作,我們彷彿看到了一個什麼樣的孩子?

(3)通過朗讀再現“小夜鶯”的活潑和機智勇敢。

5、讀寫結合訓練:通過動作描寫,擴寫小夜鶯發現敵人的過程。

【設計意圖:學會對連續的動作進行描寫,可以使文章更清晰、更有條理。而且“模仿是兒童的天性”,藉助課文指導學生學會使用連貫的動詞進行描寫,從一定程度上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6、通過“好像”體會“小夜鶯”的機智勇敢,總結讀書方法——抓關鍵詞。

7、思考:是什麼讓一個和同學們年紀相仿的小男孩有如此的智慧和膽量? 體會“小夜鶯”的愛國主義精神。

8、總結課文的寫作手法——首尾呼應。

【設計意圖:緊扣小夜鶯的機智勇敢,抓重點段落,品味重點語句,使小夜鶯機智勇敢形象更加豐滿,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讚美之情油然而生。】

四、總結全文、昇華主題

看板書,再讀課題,昇華主題。

【設計意圖:迴環式深究課題,層層推進、層層深入,學生情感產生共鳴,從而實現心靈的震撼,達到高潮!】

五、拓展延伸

抗擊法西斯侵略的戰爭中,還有許多人憑着自己的聰明才智與敵人鬥智鬥勇,還有更多的小夜鶯爲保護自己的祖國勇敢戰鬥着。讓我們通過課外閱讀,瞭解更多少年英雄的故事!

【設計意圖: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要把課內與課外緊密結合起來,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發展學生的語言,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這一環節,除了幫助學生感悟文本外,更重要的是向學生傳達大語文觀的理念,併產生大語文學習的意識。】

四年級下冊語文的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能用自己的話複述課文

2、抓住語言描寫體悟人物高尚品質,並學習作者的這種表達方法。

3、進行關愛他人、無私奉獻的人文薰陶。

教學重難點:

抓住語言描寫體悟人物高尚品質,並學習作者的這種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的課文與捐贈角膜有關,課文題目是《永生的眼睛》。

看了這個題目,你有哪些疑問呢?題目爲什麼以《永生的眼睛》爲題?

二、整體感知

1、大家已經預習課文了,現在檢查一下你對文中字詞的掌握情況。

個人讀(1)讀準音,②帶着感情讀四字詞語。齊讀。

2、複述課文內容,可以用到上面的詞語。

三、探究文本

1、琳達一家人的行動讓我們感到驕傲。文中有兩處出現了“驕傲“這個詞,請找出來讀一讀。出示:

媽媽,我真爲你、爲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驕傲。

這次,我爲自己的女兒——14歲的溫迪而驕傲。

2、琳達一開始就願意捐贈的父母的眼角膜嗎?琳達開始的態度是怎樣的?學習第四自然段。

3、此時的琳達對捐贈角膜是什麼態度?那麼是什麼使她改變了態度?畫下父親的話,你覺得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

有許許多多的人像父親一樣無私奉獻、一心爲他人着想,孩子們,我看到淚水在你們眼眶中打轉,就把你們的'感情帶到句子中,再讀父親的話。

、就是父親的話影響了我,在父親與世長辭後,我遵從他的遺願捐贈了他的角膜,不僅如此,這些話,這一切行爲還影響了——溫迪,所以溫迪纔會說(出示):媽媽,我真爲你、爲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驕傲。

5、出示:在這一刻,我真正領悟到了父親留下的遠非一副角膜。

那還留下什麼呢,誰能說一說?課前我們提出的“永生”是什麼意思?現在你明白了嗎?(關愛他人,無私奉獻,愛心)

四、升化主題

琳達這一家爲他人着想,無私奉獻的精神令我們感動,在我們的身邊還有許多這樣的事例,請看:

出示:

1、鄧小平爺爺逝世之後,捐獻了自己的眼角膜,將生命的最後光輝獻給了愛戴他的中國人民。

2、在廣東省中山市,一個普通農民工郭光明在他發生車禍死亡後,家人將郭光明的心臟、肝臟、腎臟、眼角膜讓北京、上海、廣州的6名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續或重見光明。

讓我們來齊讀這首詩,感受捐贈者的偉大與受贈者的快樂——

你的眼睛,像遠方淡藍的大海;那永恆的痛苦,像塵土隱沒在你的眼中。你的眼睛是清泉,它的希望的光照着我,通過流水的閃爍,宛如水底的珍珠。

四年級下冊語文的教學設計9

教材分析:

本課是黎巴嫩著名詩人紀伯倫的一篇散文詩。作者採用擬人手法,以第一人稱“我”的口吻寫出了花兒的心聲:“我是一句話”、“我是一顆星星”、“我是大地的女兒”……“我永遠仰目朝天,不爲看到我的幻想,而是爲了看到光明。”文章文辭優美、意味深長,表面是關於花的描寫,實際上是作者在借物抒情,此時,詩人與花已融爲一體,文章字裏行間都洋溢着作者對花的欣賞和讚美,潛藏着作者對美麗和光明的渴望和追求。

學生分析:

花是我們身邊十分常見,也是大家喜歡的事物。學生對它比較瞭解。《花之詠》是本單元的第三篇課文,通過前兩課的學習,學生已經對借花喻人的寫作手法有了基本的瞭解。本文作者在抒發自己對花的讚美與喜愛的同時,表達了自己對美好光明的追求。有了前面的學習基礎,所以本文對學生來說不難理解,作爲教師應創設情景,讓學生在充分閱讀的過程中與作者的情感達到共鳴。

教學目標:

1、綜合運用多種方法獨立識字,學會本課8個生字。

2、引導學生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學習第一人稱和擬人化的寫作手法,並能運用這種寫法仿寫一段。

4、通過誦讀課文體會作者對美對光明的渴望與追求。

教學重點:對“我永遠仰目朝天,不爲看到我的幻想,而是爲了看到光明”這句話的理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喜歡花兒嗎?誰來用最美的語言讚美自己所喜歡的花兒呀。

2、板書課題:花之詠

查字典,說說“詠”是什麼意思?

結合預習,想一想“花之詠”是什麼意思?(花之詠就是花的歌唱)

花到底對我們唱了些什麼呢,你們想不想知道?那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吧!

[由孩子們詠花引入課題,學生通過對比自然而然地理解花之詠就是花兒的歌唱。]

二、自讀自悟

1、學生自主朗讀課文,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

2、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什麼?把自己在課文中遇到的難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3、同學之間互讀,檢查字句讀得是否正確。

4、互相交流讀完課文的感受。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獨立學習語文的能力,課堂上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其自讀自悟,自己質疑問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學生學習課文時會更積極。]

三、全班交流

1、誰願意代替花兒“唱”出自己的心聲?(指名讀)

2、你覺得他們讀得怎麼樣?(生生互評)

3、說說花兒表達了自己什麼心聲?(生答)

4、提出不理解的問題,爲進一步學習課文做準備。

四、詞句摘抄摘抄課文中的好詞佳句,互相交流。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從整體上感知了課文,這節課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聆聽花兒的心聲。

二、品讀課文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對喜歡的段落可多讀幾遍。

2、同桌互讀自己喜歡的段落,說說喜歡的理由。

3、選自己喜歡的段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讀後的感受。可以用語言交流,也可以畫一幅畫,唱一首歌,吟誦一首詩詞。

(1)談到第4段時教師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談感受,體會花兒的美好寓意。

(2)第7段是文章的重點段,談到第7段時教師可以相機向學生介紹作者的資料,使學生明白“追求光明”是花的崇高理想,也是作者的追求,讓學生感悟課文借花喻人的特點。

[學生性格不同,經歷不同,對課文可能會有不同的理解,只要孩子能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讀後的感受即可,教師適時點撥,其他學生可適當補充,但教師一定要求學生先有感情地朗讀原文,再結合原文的詞句談自己的理解,養成良好的說話習慣和思維習慣。]

三、感情朗讀

1、配樂朗讀課文。

2、朗讀比賽。

3、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學生充分交流對每段的理解感悟之後,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通過誦讀加深對文章的感悟。]

四、小練筆

1、根據前四自然段的結構特點,試着仿寫一段。

2、互相交流。

五、總結全文

學習了紀伯倫的《花之詠》,我們從花兒的自我歌唱中,不但感受到花兒的美麗,而且體會到作者的崇高理想與追求。

教學後記:

這篇課文語言優美、文筆清新、想象瑰麗、比喻新奇,作者以第一人稱“我”的口吻,寫出了花的心聲,表達了作者對美對光明的追求。由於課文內容較簡單,而且學生已經有了前兩課的學習經驗,因此教學時我以讀爲主,通過多個層次、多種方式的朗讀,讓學生自讀自悟,引導學生讀後談出自己的感受,使他們在讀中理解,讀中積累,讀中感悟。

第一人稱、擬人化的寫法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學完課文之後,學生對這種寫法已經有所瞭解,這時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前四段的結構特點,試着仿寫一段,大部分學生的仿寫都比較成功,能夠做到基本相似,個別人的語言還相當精彩,博得了大家熱烈的掌聲,成爲本課的一個亮點。

孩子在談自己讀完課文的感受時,雖然老師告訴學生形式可以靈活多樣,但絕大部分孩子都選擇用語言來表述,而且表述缺乏個性,這很值得我思考。

四年級下冊語文的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認識“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個生字,能準確認讀。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鄉村孩子純樸自然、歡快的童年生活。

3.體會作者生動形象的語言,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感悟鄉村的歡快、柔美生活,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生動形象的語言,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

問題:

教學準備:掛圖或課件、麥哨實物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介紹作用

1.板書課題,質疑。

2.解釋課題: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麥哨》,麥就是--(麥子),哨呢--(口哨),

3.介紹作用:用麥秸做的哨子。把麥秸削孔,然後放在口中吹,能發出清脆悅耳的響聲

二、初讀課文,學習詞語

1.請同學們打開課文,自由朗讀課文,注意把課文讀通、讀順,遇到難讀的字多讀幾次。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3.出示詞語,生讀

湖畔 肚兜 嫩莢 麥穗兒 麥芒 擎起 包裹 嚼嚼 吮吮 直沁肺腑 撩起 你呼我應

此起彼落 茅茅針 麥稈似的 結出 黑白相間 樂譜 剝開 和着

多音字:和、應、結、剝

形近字的比較:“俯”和“腑”

三、品讀課文,初步感悟

1.自由讀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看看課文幾次寫到“麥哨”?是怎樣描寫的?

2.組內交流。

(首尾兩次寫到“麥哨”。你呼我應,此起彼伏,歡快柔美;鄉村孩子在田野中無拘無束地快樂遊戲)

3.師:變化豐富的麥哨聲就像一曲曲風格不同的田園牧歌,我們聽着有什麼不同的感受?

(短促的麥哨聲是一曲歡快的樂曲,悠長的麥哨聲是一曲柔美的樂曲,而相互應和着的麥哨聲)

4.學習寫法:

師:麥哨聲一呼一應,你呼我應,此起彼伏,歡快柔美。你還發現什麼也前後呼應着?

(小結:課文首尾兩次寫到“麥哨”。你呼我應,讓我們一直沉浸在麥哨所吹響的田園牧歌裏。)就像一曲合奏曲。)

5.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自己最喜歡的部分。

四、細讀課文,品味語言

1.過渡:爲什麼孩子們的麥哨聲吹得那麼歡快、那麼柔美?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地讀一讀課文的其他段落,去欣賞鄉野生活裏的“歡快”與“柔美”的畫面。

2.請大家自讀自悟,邊讀邊把“歡快”與“柔美”標註在相關的句子邊。

3.隨機交流所欣賞到的“樂”與“美”和畫面,邊交流邊指導朗讀,讀出相應的感受。

A、孩子們衣服美、外貌美。

“白竹布襯衫小涼帽,繡花兜肚彩頭巾。”

“那一張張紅撲撲的臉蛋,蒙上一層晶瑩的細汗,猶如一朵朵沾滿露珠的月季花。”

看圖品味:碧藍的湖水邊,茵茵綠草地上,孩子們玩耍割草,就像是綠草地上盛開了無數美麗的花兒,好一幅色彩豔麗的畫。

B、田野裏花果美:

“前幾天,田野裏還是鵝黃嫩綠……就是一個跳動的音符。”

哪些顏色映入你的眼簾?把描寫顏色的詞語圈劃出來:

鵝黃嫩綠、濃陰、金黃、黑白相間、雪白、淺黃色

這些顏色是一起出現的嗎?(圈劃:前幾天、轉眼間)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好一幅變幻無窮五彩紛呈的畫。)

4、仿寫練習:(出示圖片,看圖,用“謝了……結出”說一個排比句。)

這段不但寫出了田野裏花果美,同時,也讓我們感受到了田園裏豐收樂。

C、田園裏豐收樂:

“前幾天,田野裏還是鵝黃嫩綠……就是一個跳動的音符。”

哪些詞語讓你看到了豐收的景象?(圈劃:到處、密密的、一蓬蓬、豐滿、齊刷刷。)

重點品味“擎”。(與舉、託相比,“擎”字更顯出果實的豐滿,突出麥子的自豪與獻禮般的鄭重。)

看到這麼美的麥田,你想說什麼呢?跳動的音符奏出的是什麼樂曲?(整個田野就好象是一篇完整的,優美的豐收樂章。)

D、小夥伴遊戲樂:

“男孩子跑到鋪滿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頭……這簡直是一個天然的運動場。”

如果你在這個運動場上玩耍,心情會怎樣?讀到這裏,你有什麼話想對孩子們說?(讀!)

難怪“那一張張紅撲撲的臉蛋,蒙上一層晶瑩的細汗,猶如一朵朵沾滿露珠的月季花。”

E、茅茅針滋味美:“……一股甘甜清涼的滋味很快從舌尖直沁肺腑!”

草地是天然的墊子,那茅茅針呢?(是天然的綠色飲料)

那種滋味會象什麼呢?想象着這種滋味,我們也來好好嚐嚐吧!(讀!)

五、學生自讀,交流美句

1.同學們,剛纔我們品味着課文,彷彿看到了鄉間田野裏即將豐收的景象和孩子們玩耍嬉戲的情形,那快樂美好的田園生活一定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你再仔細讀讀課文,一定會發現課文中的好多詞句也像麥芒一樣齊刷刷的,也是那樣的美。

2.學生自讀,尋找有規律的詞句,交流美的語句,誦讀積累喜歡的`詞句。(通過師生對讀、同桌對讀等形式讀出句的節奏美,積累詞句)

一聲呼,一聲應玩累了,喊渴了

密密的鼓鼓的嚼嚼,吮吮

你呼我應,此起彼落一張張一朵朵

一蓬蓬那麼歡快,那麼柔美

3.你還有不會的嗎?那麼,課文爲什麼以“麥哨”爲題?

總結:文章以麥哨爲線索,以首尾呼應的音律,呈現了一派豐收在即的田園風光,從而隱喻出生活在田園裏的孩子們,童年的生活就像麥哨的聲音,這哨聲是那麼歡快、柔美,悠遠,綿長。這節課,我們跟隨作者領略了美好的田園風光和孩子們的歡樂,瞭解了作者的一些寫文章的方法,希望你們也能像作者這樣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準確而恰當地表達出來。

四、拓展延伸。

1.鄉村的生活是如此的歡快、柔美,讓人不由自主地陶醉其中,但是這僅僅是因爲鄉村景色怡人嗎?同學們可以想想你們身邊的老人、孩子、父母以及鄰居,他們之間與“歡快、柔美”有關係嗎?老人們健康長壽;孩子們聰明可愛;夫妻們恩愛美滿;鄰居們和睦相處。是呀,鄉村的景色是怡人的,鄉村的人們更是美,美在:樸實、熱情、善良、純真,美麗的景色和這些可愛的鄉親們構成了一副歡快、柔美、和諧的畫面

2.有一位讀者讀了《麥哨》這篇課文後,激動不已,將鄉村的歡快、柔美生活,用28個字概括成一首精美的小詩:

碧湖,綠田,孩子;清風,炊煙,農家;青山,翠柳,稻花;夕陽西下,幸福人,樂開花。

四年級下冊語文的教學設計11

《七月的天山》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一組課文的第一篇略讀課文。人教版教材從三年級上學期起,開始出現略讀課,形成了與精讀課並重的基本課型。教學《七月的天山》,必須兼顧到略讀課文的教學特點。

一、美美地讀(12分鐘左右)

第一遍爲朗讀,要求讀通讀順,讀得流暢自然。說一說七月的天山給我們總的印象。

第二遍爲默讀,要求讀出線索來。

課文開頭說“騎馬上天山”,二三四自然段均有關於“騎馬上天山”的表述,這是明顯的一條線索。劃出表示課文明線的句子,然後讀起來,讀中理解段落的兩層次構成(但不予深究)。

另一條線索是隱伏的線索,課文在二三四自然段都寫到了“水”,尋讀這些寫水的句子,體會這條隱伏的線索。

第三遍爲默讀,讀中想象畫面,拉出教學線條:第二自然段側重寫水,第三自然段寫樹,第四五自然段側重寫花。

二、美美地品(12分鐘左右)

1.開展美點尋蹤活動:這篇課文充滿了“美”。請同學們默讀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用課文“美在……”這樣的句式說話。

2.同學們自由發言。

3.綜合同學們的發言,教師小結:

課文的寫景之美:水之美、樹之美、花之美,動靜結合之美,景物色彩之美……

課文的意境之美:在絢麗多彩的景物中,詩人騎馬遊天山,也成了天山美景的一部分,這是意境之美。

課文的情景交融之美:作者的情,表現在臨溪觀水之際,雪水飛瀉,渦流洄漩,魚羣清流,生機無限;作者的情,表現在打馬穿林之時,翠林蜿蜒,重重疊疊,那麼幽靜;作者的情,表現在走馬觀花之中,花海無邊,五彩繽紛,滿心喜悅。這些景中飽含着作者的喜悅、熱愛與讚美,情景交融,十分動人。

課文的線條之美:首先是寫作線索明晰,“騎馬遊天山”和“天山溪流”貫穿全文;其次是遊蹤清晰,移步換景,“進入天山”“再往裏走”和“天山深處”交待得清清楚楚。

三、美美地記(16分鐘左右)

1.出示、比較幾個比喻句

①太陽下,雪峯的雲影就像白緞上繡了幾朵銀灰色的花。

②融化的雪水,從高懸的山澗、從峭壁斷崖上飛瀉下來,像千百條閃耀的銀鏈。

③(雪水)在山腳匯成衝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拋,形成千萬朵盛開的白蓮。

④滿山都是高過馬頭的野花,紅、黃、藍、白、紫,五彩繽紛,像織不完的織錦那麼綿延,像天邊的彩霞那麼耀眼,像高空的長虹那麼絢爛。

先由學生交流比喻之美妙,再比較四個比喻之不同:第一句是靜態的比喻,第二三句是動態的比喻,第四句是多角度比喻。

2.選擇自己喜愛的一個自然段練習摘抄,指導學生梳理畫面:

第二自然段:重點指導空間方位變化的順序;

第三自然段:重點感受修飾語的作用;

第四自然段:重點指導空間方位變化的順序。

一、關於教學目標的形成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略讀課文。相比於精讀課,本課的教學應該有其獨當之任。

崔巒在《課程改革中的語文教學》一文中指出:“略讀,即粗略的、不進行深究的閱讀。這種閱讀方法旨在通過比較快的閱讀,粗知文章大意。”《語文課程標準》評價建議中,對於略讀課的學段目標有明確的表述,其第二學段的'教學目標是“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第三學段則在學習略讀的基礎上“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蒐集信息”。將相同學段精讀課目標與略讀課目標,乃至不同學段略讀課目標相比較,可知第二學段略讀有這樣的特點,即閱讀要有速度,應該更多地訓練默讀,在默讀中訓練概括、篩選信息的能力;如果純粹複製精讀課的閱讀方法進行教學,是對這一學段略讀課教學的越位。

《七月的天山》就是一篇略讀課文。其閱讀提示指出了學生學習所要達到的閱讀結果以及可以運用的閱讀方法:

(1)江南的山水、溶洞真是奇妙無比,引人入勝。北國的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

(2)閱讀課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寫了哪些景物,它們有什麼特點。

(3)如果有興趣,還可以把自己喜歡的優美語句摘抄下來。

可以這樣進行解讀:(1)用一個過渡性語句,提示學習這篇略讀課文,應該用略讀的方法,形成對文本內容的整體性印象,以培養學生整體把握文章的能力。

(2)仍然是運用略讀課文的方法,概括出文本的主幹信息及其特點,豐富和印證文本內容的整體性印象。

(3)是提示摘抄優美語句,達到積累課文語言的目的。

根據學生實際,我們制訂了這樣的教學目標,主要是(1)學習略讀的方法,能夠通過比較快的閱讀,瞭解文章大意,把握文中描寫的主要景物,交流景物有何特點。

(2)摘抄、默誦文章的優美句段,積累課文語言。同時本課是一篇美文,詞彙量豐富、文采斐然,又是本冊第一篇略讀課文,因此,從閱讀方法考慮,通過誦讀交流語詞理解和疏通文句又是非常必要的。

二、關於教學活動展開

教例刪繁就簡,通過三個頗有空間的學習活動展開教學過程:

一是“讀”。在這個教例中,“讀”是作爲一種點撥手段而存在的。讀了三遍,從誦讀到默讀,任務有不同,方法在變化:第一遍是誦讀,主要訓練概括能力,第二遍是默讀,主要是訓練尋讀、擇讀的能力,第三遍還是默讀,讀中訓練想象畫面的能力。讀懂了文章,拉出了教學線條,教學簡潔明瞭,但讀得豐富飽滿。

二是“品”。學生毫無預設地邊讀邊品,字詞句段篇情感意蘊,構成了品讀的精妙的角度,教學生成豐富,教學結構靈動。在讀中品析,邊讀邊品,學生你說我說,說着說着大家就弄懂了課文,說着說着大家就有了新的見解和感受,最後老師的小結,有力地推動學生品讀上升到新的高度。

三是“記”。主要是積累豐富的課文語言。教師從文中擷取幾個不同角度的比喻句,梳理記憶內容,目的是爲幫助學生呈現出豐富背景中的醒目的信息、主幹信息,增強記憶的美感,提高記憶的效率。

從這個教例展開的“讀、品、記”三項活動,應該是閱讀教學的“三要素”。把握閱讀教學的“三要素”,能使我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什麼是閱讀課的基本教學內容;把握閱讀教學的“三要素”,能使我們清醒地認識到閱讀教學的基本價值,並努力實現這個價值。

而這三要素被設計成三項主體活動,時間跨度大,在教學過程中明顯起支撐作用,突出了閱讀方法的運用,表現出了紮實的訓練力度,簡潔地表達出閱讀教學的美。

四年級下冊語文的教學設計12

《趵突泉》一課是小學語文教科版第6冊第四單元一篇寫景的文章,而且是本單元的起始課,學好這篇文章可爲今後學習寫景的文章及學生的寫景習作奠定基礎。 本文通過讓學生了解濟南名勝趵突泉的特點,學習和體會作者細緻觀察和具體形象的描寫景物特點的方法,培養學生觀察、想象的能力,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審美的情趣。作者筆觸細膩,文章凝練含蓄,記敘了濟南名勝趵突泉的美麗景色,展示了祖國山河的壯美多嬌,讀後會激發強烈的愛國之情。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課文來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濟南名勝趵突泉的特點,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情感和愛美的情趣。

2.學習作者細緻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事物的方法,培養觀察能力和理解、表達能力、小組合作能力、歸納總結能力。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瞭解大泉、小泉的特點,學習作者細緻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述方法。

教學難點:指導學生朗讀,培養學生學習習慣,幫助學生理解,引導歸納總結,注重思維訓練,加強能力培養。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直入課文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旅遊嗎?(播放課件)這堂課就讓我們跟隨老舍先生遊覽《趵突泉》。(板書課題)解釋“趵”:跳躍;[水] 往上涌

看看這些生字你都認識嗎?

清淺 鮮潔 垂柳 幽靜 嫵媚 水藻 晶瑩 搖曳

有沒有不懂的詞?我們就帶着這些問題一起在課文中尋找答案。請大家自由的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並思考:讀完課文,你知道了什麼?

二、讀課文

1、師:濟南的三大名勝是什麼?學生彙報: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

2、師:老舍先生爲什麼要單講一講趵突泉?

學生彙報:假如沒有趵突泉,濟南會失去它一半的嫵媚。

三、精讀課文,抓景物特點

1、學習“泉水”部分(大泉、小泉)

師:沒錯。作者還沒來到趵突泉,出了濟南的西門,在橋上就已經感受到趵突泉泉水的美了!請同學們默讀第2自然段,然後說說從趵突泉流出來的泉水給老舍先生的印象是什麼樣的? ”

找到體現泉水特點的句子。

學生彙報,同時課件出示句子,理解詞語活水、清淺和鮮潔的意思。

師:泉水真美呢,不知道你注意到沒有,一個“活水”體現了作者對泉水的喜愛。正是這泉水滋潤着岸邊的楊柳,使濟南城樹水相映,幽靜美麗,作者不禁發出感嘆,出示句子(假如沒有趵突泉,濟南會失去它一半兒的嫵媚)

(出示課件)

“假如沒有趵突泉,濟南會失去它一半兒的——”

(美麗,美好,美)現在你知道嫵媚的意思了嗎?這樣的良辰美景,不由得使我想起了宋代詩人楊萬里筆下的古詩《小池》所以,老舍先生認爲,濟南美,是因爲那裏有三大名勝,而三大名勝中,最美的是“趵突泉”

2、資源整合,多種形式讀並彙報。

(1)大泉和小泉各有什麼特點?

(2)你最喜歡哪一眼泉?爲什麼?(幻燈片)

大泉的特點是

小泉的特點是

【學生解答問題】(1)大泉的特點:永遠不停的冒(翻滾),泉水不知疲倦,。(2)小泉的特點:不斷冒出各種形狀的水泡,優美,有趣。(3)大泉給人的印象:令人感到自然的偉大。(引導學生談感受,並有感情的朗讀課文。)(4)小泉給人的印象:令人感到優美、有趣。(引導學生談感受,並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指名讀 齊讀

“一年四季,晝夜不停”指大泉永遠不停的翻滾。

讀出大泉的持久和持續不斷。

指導讀 個別指名讀

創設情景讀:當我們站在翻滾的大泉旁的優雅別緻的小亭中,你看到的是:“看那三個大泉,一年四季,晝夜不停,老那麼翻滾。”

(3)出示句子: “永遠那麼純潔,永遠那麼活潑,永遠那麼鮮明,冒,冒,冒,好像永遠不感到疲乏,只有自然有這樣的力量!”

① 抓住“純潔”“活潑”“鮮明”理解大泉的清淺。

② 抓住三個“冒”理解泉的活力和泉的翻滾。

1).注意“冒”的字形

師:這個“冒”字很特別,上面是個“冒”字頭,和“日”不同的是它要寫得扁扁的,和“曰”不同的是它中間一橫和封口的這一橫既不挨着左邊一豎,也不挨着右邊的橫折。請大家把這個字寫3遍。

2).理解“冒”的意思

師:“冒”是什麼意思?用你自己的話說說。

生回答指可能:往上竄 翻滾 跳躍 奔騰 鑽

3).主幹問題:爲什麼作者連用三個“冒”?

師:爲什麼作者連用三個“冒”?同桌讀這一段,並交流想法。(學生同桌討論)

生可能回答如下:

生1:因爲趵突泉的大泉有三個泉眼,所以作者用了三個“冒”。

師:(指圖)一個泉眼一個“冒”,三個泉眼三個“冒”,冒,冒,冒。那如果有五個泉眼呢?那就用五個“冒”?冒,冒,冒,冒,冒?八個泉呢?所以,你的說法乍一聽挺有道理,仔細一想,有點牽強。

師:不過,你提醒了大家趵突泉一個重要的獨一無二的特點,就是有三個泉同時在冒。【時間長、生命力強】

生2:作者用了三個“冒”,還讓人感覺泉水冒得時間很長很長。

師:讀這段文字,你還可以從哪裏感受到趵突泉冒得時間已經很長?

生:從這句話可以看出趵突泉冒得時間已經很長:“看那三個大泉,一年四季,晝夜不停,老那麼翻滾。”

師:是啊,這是一眼一年四季,晝夜不停,老那麼翻滾的泉讀“冒、冒、冒。”

師:這是一眼永遠不感到疲乏永遠不停息的泉讀“冒、冒、冒”。

生3:作者用了三個“冒”,讓人感覺泉水不斷往上冒,冒得很高,速度很快。

師:說的有道理,根據他的回答來讀一讀“冒、冒、冒”(注意讀時速度快一些,節奏鮮明。)

生4:用了三個“冒”,讓人感覺到這泉水很有活力。

師:說的好,這是一眼有活力永不停息的泉讀“冒、冒、冒”

老舍先生在濟南生活了七年,明媚的春天,他去看趵突泉,它在——冒;炎熱的夏天,他去看趵突泉,它在——冒;涼爽的秋天,他去看趵突泉,它在——冒;即使是寒冷的冬天,他去看趵突泉,它還是在——冒,白天去看趵突泉,它在——冒;晚上去看趵突泉,它也在——冒。所以數次遊覽趵突泉的老舍在文中這樣寫——(讀)三個水柱都有井口大,沒晝沒夜地冒、冒、冒!永遠那麼晶瑩、那麼活潑,好像永遠不知疲倦。

【指名多次朗讀】

你覺得趵突泉這樣冒了多長時間呢,你猜猜看!(生猜)

早在3500多年前,就有文字記載趵突泉。趵突泉就這樣在3500年的'歷史中汩汩奔騰,奔騰出自然的偉大,生命的永恆!通過大家的朗誦,老師也感受到了大泉無窮的生命力和爆發力。

那小泉呢?(讀書,展現小泉的美)

【學生解答問題】

小泉的特點:不斷冒出各種形狀的水泡,優美,有趣。

小泉給人的印象:令人感到優美、有趣。(引導學生談感受,並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難怪作者發出感嘆(假如沒有趵突泉,濟南會失去它一半兒的嫵媚)

此事此刻,我想對老舍說:

導入“都說你文章寫的好,我發現你寫作的奧祕了!”

你擅長在文中用“比喻”“擬人”的寫作手法。(找一找)

我還發現,文中帶顏色的詞與前一句話的關係。(先概括,後具體)

(幻燈片:先概括,後具體,並使用排比句。)

我也會寫。

一、先概括,後具體

練習:

1、下課了,操場上熱鬧起來。

排比:下課了,操場上熱鬧起來。同學們有的玩滑梯,有的玩乒乓球,有的玩翹翹板。

2、我課餘生活很豐富。

排比:我課餘生活很豐富,有時看書,有時跳繩,有時畫畫。

5、小明來到公園玩。

排比:小明來到公園玩,他一會兒拍皮球,一會兒放風箏,一會兒踢足球。

四、總結全文

師:通過學習《趵突泉》我們不但感受到了文章的語句優美、生動、富有詩情畫意;更是學會了作者的寫作手法,在一篇文章中運用比喻、擬人和排比的寫作手法,讓我們的文章寫得更好。同學們,加油!

四年級下冊語文的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感受黃河波濤洶涌的氣勢,領悟“黃河主人”的機智勇敢及勇於與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

教學重點:

幫助學生藉助語言文字創設的情境,展開想象,感知羊皮筏子在洶涌的激流裏鼓浪前進的驚心動魄的景象。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弄清課文各部分和中心句之間的有機聯繫。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播放《黃河》歌曲,學生欣賞。

2、同學們,知道這首歌讚美誰嗎?你瞭解黃河嗎?(板書:黃河)談談對它的瞭解。老師這裏蒐集了幾幅黃河的圖片,大家看。(出示圖片)

3、多少年來,我國曆史上無數文人墨客都爲黃河寫下了壯麗的詩篇。你知道哪些讚美黃河的詩句?抽生交流。老師也摘錄了兩位詩人的詩句。王之煥這樣讚美黃河“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李白這樣讚美“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4、黃河的水就像從天上滾滾流到了人間,奔騰不息一直流向大海!這就是詩人眼中的黃河!這節課讓我們走進我國現代著名散文家袁鷹的《黃河的主人》這篇課文,繼續感受黃河那磅礴的氣勢。補充完整課題,齊讀課題。你認爲怎樣的人才稱得上是黃河的主人?這節課老師也希望你們勇敢地說出自己的心聲,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見解,成爲課堂的主人。

二、精讀感悟

1、課前大家已經預習了課文,文中“黃河的主人”指誰?艄公是做什麼的? (板書:艄公) 這個“艄”是船尾的意思,坐在船尾把舵的人稱“艄公”,現在引申開來,把撐船的人,把舵的人,划船的人都叫什麼?憑什麼說艄公是黃河的主人?快速瀏覽課文,找到最具概括性的一句話畫出來,交流。(出示:他憑着勇敢和智慧,鎮靜和機敏,戰勝了驚濤駭浪,在滾滾的黃河上如履平地,成爲黃河的主人。)

(1)你們找的跟他一樣嗎?同學們真會讀書,這句話也是整篇課文的中心句。在這句話中,你理解了哪個詞的意思?理解 “驚濤駭浪”,使人驚嚇的大風浪被誰戰勝了?理解“如履平地”,誰在滾滾的黃河上如同踩在平地上一樣輕鬆?

(2)他憑的是什麼?(板書)讓我們來齊讀中心句。

過渡:剛纔我們是把長課文讀成了一句話,現在我們再回歸整篇課文,默讀課文,聯繫課文各個自然段的內容,說說哪些地方可以表現出艄公的勇敢智慧、鎮靜機敏?(交流)

2、感受黃河萬馬奔騰的氣勢:

(1)黃河在作者眼中是怎樣的?(出示第1自然段)理解“濁浪排空”。站在黃河邊,作者的感受是什麼?理解“膽戰心驚”。

(2)自己讀讀這段文字,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黃河猶如千軍萬馬,如同脫繮的野馬奔騰不息,這就是黃河!你能讀出黃河的氣勢嗎?抽讀,齊讀。這就是我們的母親河,想看看嗎?(播放視頻)能用一個詞或一句話來形容你看到的黃河嗎?

(3)艄公就是在這萬馬奔騰、一瀉千里的黃河上戰勝了驚濤駭浪,他真勇敢,不愧是黃河的主人!讓我們一起來讚美艄公,齊讀中心句。

3、感受羊皮筏子之險:

(1)你見過羊皮筏子嗎?(簡介羊皮筏子,出示畫面)文中哪些句子寫了羊皮筏子?

交流:“從岸上遠遠望去,那麼小,那麼輕,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個小小的浪頭,就能把它整個兒吞沒。”“再定睛一瞧,啊,那上面還有人哩!不只一個,還有一個……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個人!這六個人,就如在湍急的黃河上貼着水面漂流。”

(2)從這個句子中,你體會到了什麼?(筏子雖小,但載人載物很重,在黃河上漂流很危險。)能把你的體會讀出來嗎?抽讀。

(3)那是怎樣的黃河?(奔騰)那是怎樣的羊皮筏子?(輕小)險嗎?艄公就是站在這小小的筏子上,面對着險惡的風浪,在洶涌的激流裏如履平地,怎能不讓人讚歎?齊讀中心句。

4、感受艄公的沉着和乘客的從容:

(1)“沉着”說明什麼?(他很鎮靜)他專心致志地撐着篙,什麼時候小心地注視着水勢?對,當遇到風浪時,艄公小心地注視着水勢,什麼時候大膽地破浪前行?風浪過後他開始大膽地破浪前行。從這裏你能看出這是位怎樣的艄公?(既膽大又細心、沉着又機智、勇敢又有智慧)抽讀。

(2)羊皮筏子上的乘客是怎樣的表現?找到相應的詞語。“談笑風生”什麼意思?“從容”什麼意思?乘客爲什麼會從容地談笑風生呢?(勇敢、相信艄公)乘客們相信艄公的什麼?(高超的駕馭小船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

(3)艄公身系乘客安全,有着高度的責任感,在滾滾的黃河上戰勝艱難險阻,把一批又一批的乘客安全地送到目的地,真不愧是黃河的主人!齊讀中心句。

5、感受坐羊皮筏子的勇氣:

(1)如果讓你坐羊皮筏子,你敢坐嗎?坐羊皮筏子也需要勇氣,坐在吹滿了氣的羊皮筏子上,緊貼着腳的就是波浪滔滔的黃水,如果沒有足夠的勇氣,是連眼也不敢睜一睜的。乘客尚需如此,羊皮筏子上的艄公就更值得敬仰和讚頌了,你敬仰艄公什麼?(出示第2句)讚頌艄公什麼?(出示第3句)

(2)在驚濤駭浪之中,在滾滾黃河之上,艄公卻如履平地,他不僅戰勝了黃河,而且與黃河和諧相處,黃河的主人不屬於他還會屬於誰呢?讓我們再一次深情地讚頌這機智勇敢,勇於與大自然抗衡的黃河主人們!齊讀中心句。

6、同學們, 文章寫萬馬奔騰的黃河,寫又小又輕的羊皮筏子,寫作者的提心吊膽和乘客的談笑風生,都是爲了什麼?(側面襯托艄公的機智勇敢、沉着大膽的品質)

三、拓展延伸

1、滔滔的黃河水從遠古流到了現在,更將從現在流向未來,黃河的主人用他特有的魅力征服了黃河,征服了我們所有讀者。此時此刻,你肯定有許多話要對艄公說,請大家拿出紙、筆,寫出你想說的話。

2、同學們,艄公憑藉着勇敢、智慧、鎮靜、機敏,征服了黃河,成爲黃河的主人,這使老師想起了愛迪生的一句名言:堅強者在命運的風暴裏奮鬥。齊讀。

3、拿出你們的筆,也來學着寫寫我們自己的名言,鼓勵自己成爲生活的主人。交流名言。

4、其實只要我們像黃河上的艄公一樣,撐起人生自信的竹篙,揚起希望的風帆,不畏艱險,努力拼搏,我們就一定能成爲學習的主人、生活的主人!願艄公的智慧和精神能在我們中華大地上代代相傳,就像黃河水一樣奔騰不息!

四年級下冊語文的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情感的變化,領會文章中蘊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會認讀7個生字,會寫11個字,掌握“操縱、拋了出去、輝映、濺起、劇烈、上鉤、距離、爭辯、乞求、誘惑、抵制”等詞語。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情感的變化,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聯繫上下文內容,體會從釣魚中受到的啓示。

教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讀到這個題目你想了解什麼?(誰在釣?釣到魚了嗎?釣到一條什麼樣的魚?……)

二、初步瞭解課文

1、學習生字詞

(1)生字讀音

這篇課文的生字多達20字,而且有的很難讀。所以啊,我們就從檢查生字的讀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會讀了,大家有信心嗎?(小黑板出示生字新詞)

師依次指“劇”“躍”“抉”“掙”“獲”等字,指導學生學習。

(2)部分詞語的意思

這些詞語中,有什麼不明白的,請提出來。

(重點指導“乞求”“不容爭辯”“誘惑”“告誡”“抉擇”等詞語)

(3)課文內容

生字詞掌握得這麼好,課文內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誰來告訴大家:課文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別急,再看看課文再回答)

(板書:釣魚放魚啓示)

三、練習朗讀課文

1、初讀課文,讀通讀順。

2、輕聲朗讀,想想課文裏寫了一件什麼事?

3、同組互讀,回答自己提出的問題。

4、指名讀。

四、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

2、收集有關誠實的格言。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導語:今天我們繼續深入學習這個有關誠實的故事。

二、深入學習課文

1、讀全文,找找這件事對於文中的我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2、默讀課文思考:

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變化的`,找出有關描寫“我”的情感變化的語句,讀一讀。

3、指導與交流。

(1)出示語句

師:課文哪些語句是寫從釣魚到放魚“我”的情感變化?

(2)釣到大魚時的心情

如果是你釣到了這樣大的一條魚,心情怎樣?帶着自己的感受來讀讀這句話。

(語句:啊!這樣大的魚!我還從來沒有見過,還是條鱸魚!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着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着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動着。)

(3)把魚放回湖裏時的心情

分角色讀

4、父親的情感

(1)自讀

我們體驗了兒子從釣到魚到放魚回湖的情感,父親呢?把大鱸魚放回湖裏,他的情感有什麼不同?在課文什麼地方?

(2)交流與指導。

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裏,父親的態度和“我”有什麼不同?在課文的哪些地方?

(3)討論

父親要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裏,態度爲什麼那麼堅決?父親做得對不對?爲什麼?先在小組裏討論,然後在班上交流。

5、揭示中心

作者從釣魚這件事中得到什麼啓示?誰讀讀課文中的句子?

(學生回答完,課件出示:“轉眼間34年過去了,……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其中,“但是,……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畫上橫線。)

6、“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卻不止一次的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這“魚”指的是什麼?(“魚”指的是形形色色的誘惑,指的是各種各樣的個人利益。)

三、課堂小結

填空:作者從34年前那個夜晚釣魚的經歷中得到的啓示是。

四、拓展

在鱸魚捕撈開禁前的2個小時,我釣到了一條大鱸魚,卻在父親的堅持下,又把它放回湖裏。這一過程並無人看見。小時候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發生的這件事會有很多,我們該如何去做?

比如:

在家裏:父母不在家,電視很精彩,是完成作業還是看電視?你……

在學校:考試,老師多給了分數,你……

選舉班幹部,看到有的同學找人幫忙,你……

在公共場所:買東西時,售貨員多找了錢給你,你……

回家路上,你揀到一件自己喜歡的玩具,你……

六、佈置作業

製作一張以“誠實”爲主題的小報。

板書設計:

  3 釣魚

  湖邊釣魚

  釣魚 釣到鱸魚 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放歸鱸魚

四年級下冊語文的教學設計15

教學要求

1. 知識與技能

(1)掌握本課生字新詞,理解含義較深的句子。

(2)能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觀察和描寫人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過程與方法

(1)通過關鍵句段讀懂魚爲什麼會游到了紙上。

(2)以讀促思,以讀代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

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體會文章說明的道理,受到啓發。

難點:理解“魚游到了紙上”與“魚游到了心裏”的關係。

課時劃分

兩課時

教學設計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魚游到了紙上”與“魚游到了心裏”兩者的關係。

3、學習聾啞青年做事勤奮、專注的優秀品質。

4、學習作者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和描寫人物的方法。

教學準備

輔助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聽寫:

花港 玉泉 清澈見底 聾啞人 一絲不苟 工筆細描 揮筆速寫

2.你能用上部分詞語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嗎?

3. 讀課題,引入新課

二、研讀課文,體會人物的品質

1、抽生接續讀課文。思考:作者認識了一位怎樣的青年?請用文中的詞概括。(課件出示)

2、你是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青年舉止特別的?默讀課文。用筆畫出這些句子,並把自己的體會簡要寫在旁邊。(課件出示)

3、同桌交流,讀讀畫好的句子,並把自己的感受說給同桌聽。

4、全班交流,引導學生體會聾啞青年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從中感受他勤奮、專注的優秀品質,並把自己體會到的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重點引導學生從下面句子中去體會:

(1)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着金魚在水裏遊動,而且從來不說一句話。(課件出示)

(2)他有時工筆細描,把金魚的每個部位一絲不苟地畫下來,像姑娘繡花那樣細緻;有時又揮筆速寫,很快地畫出金魚的動態,彷彿金魚在紙上游動。(課件出示)

(3)他好像和游魚已經融爲一體了。

(4)他告訴我,他學畫才一年多,爲了畫好金魚,每個星期天都到玉泉來,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飯,忘了回家。

(在理解句子時相機指導學生抓住重點的'詞語,聯繫上下文來體會句子所蘊含的意思,並引導學生感情朗讀。)

5、理解“魚游到了紙上”和“魚游到了心裏”的關係。

6、小結

三、學習作者觀察和描寫的方法

1、聾啞青年那勤奮專注的形象,一定會深深地印在我們的腦海中。那麼作者是 怎樣觀察和描寫,才使這個人物如此生動的呢?請同學快速瀏覽課文,說說自己的發現。

2、小結:

四、小練筆

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大家讚歎着、議論着,那麼人們是怎樣讚歎和議論着呢?想象當時的情景並把它寫下來。

五、作業設計

留心觀察自己的同學,抓住特點,多看、多聽、多問,寫在自己的日記本上。

六、板書設計

27 魚游到了紙上

一絲不苟 堅持不懈

魚游到了心裏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