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設計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精品15篇

本文已影響 3.5W人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爲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精品15篇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認識“古、詩”等13個生字,會寫“古、聲”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和朗讀背誦。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今天老師爲大家帶來一們小朋友,一起先聽聽他的自我介紹吧。

放錄音:嗨,我是古詩博士,非常高興認識你們。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學習,在學習之前,我想和你們進行一場背詩比賽。

小博士要求:

? ? ? 1、任意背一首詩,開火車背。

2、別人背過的不能得復背。

教師小結背詩比賽:同學們表現很棒,教師也想背了,想不想聽呢?

二、朗讀古詩,學習生字。

1、詩背古詩,請同學評價後,讓學生自讀《春曉》、《村居》。

2、師:這兩首古詩的題目分別是,。指名讀,區分“春、村”的讀音。

3、出示生字。

a先讓學生藉助,拼音讀一讀。

b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生字。

c小組交流自學情況。

d小組彙報,全班交流。

4、鞏固識諮。

5、比賽背。

二、鞏固生字。

1、出示詞語(指讀、搶讀、同桌互讀)

2、比賽:出示字卡,打亂順序,分別發給四個小組,讓小組合作,按詩句的順序擺一擺。

三、寫字。

逐一指導書寫。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2

(一)文本解讀——教學設計的前提。

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課前,老師得先和文本對話,即鑽研好教材。只有把教材把握好了,才能和學生交流。我備課沒有什麼訣竅,就是那麼翻來覆去地誦讀、默想,當讀出自己的理解、情感,讀出文章的妙處,讀出自己的驚喜時,我便敢走進課堂。”我們的備課爲什麼千篇一律?我們的課堂爲什麼缺乏創新?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首先去看教案、單純依賴教參,毫無教師本人對文本的解讀、對教學的構想。有不少教師已成爲教參(備課手冊)“虔誠的崇拜者”、“忠實的執行者”,他們單純依據教參確立教學目標,定位重點難點,構思教學方法,設計教學流程,不敢越雷池一步,把教參內容絕對化。實際上,教參僅僅是素材、例子、資料庫,而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不論何時、何地、何學生羣體都適應)的備課法寶。所以,要從教師本人解讀文本入手,才能解決單純依賴教參問題,才能真正實現教學設計的個性化、多樣化、創新化。

(二)目標設定——教學設計的方向。

前面我們已經分析了,課程目標是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的。因此,教學目標的設定也要從“三個維度”出發,注重體現綜合性和全面性。案例4下面是給北師大版小學語文課標教材一(下)主題單元(2)中《小山村》一課設計的“教學目標:”知識技能目標:認識14個生字,會寫其中的7個,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過程方法目標:初步學會有條理地觀察事物、介紹事物;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小山村的美麗,培養積極健康的審美情趣,對學生進行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思想教育。

(三)資源準備——教學設計的基礎。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地區都蘊藏着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積極利用。”教材一直是我國學校教育的主要課程資源,以至於人們常常誤以爲教材就是唯一的課程資源。其實,課程資源的內涵極其豐富,它是指課程設計、編制、實施和評價等整個課程發展中可資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資源的總和。據研究,課程資源大致可以分爲素材性資源和條件性資源兩大類。前者包括知識、技能、經驗、活動方式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以及培養目標等方面的因素,後者包括直接決定課程實施範圍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時間、場地、媒介、設備、設施和環境,以及對於課程的認識狀態等因素。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和準備,主要是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⑴開發並利用好語文教材,發揮教材的多種功能。⑵倡導生動活潑的自主學習方式,改變單一的以講授文本爲主的教學模式,把豐富多彩的課程資源引進課堂。如自主學習方面,可以引導學生上網、讀課外書、諮詢、討論,組織學生在課前、課後蒐集資料,舉行故事會、朗誦會、討論會,還可以指導他們演課本劇、辦手抄報、編習作集等。⑶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生動活潑的語文實踐,拓展語文學習的空間。如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人文景觀,引導學生觀察、調查,獲得信息,學習語文。⑷因地制宜地創設多彩的有利於母語學習的校園環境。如在教室裏張貼學生自己的書法、繪畫作品,發動學生精心佈置班級的“圖書角”、“閱讀欄”等。⑸開發並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課程。如“畫與寫”課程`、“每週一詩”等。

(四)教學流程——教學設計的關鍵。

1、教學流程要從傳統的程序化的線性設計,向現代的人性化的板塊設計轉變。

案例5以《田忌賽馬》爲例(這是一篇傳統課文,是一個有關人生智慧的故事。文章以田忌賽馬轉敗爲勝的歷史故事,揭示了一種科學的思維方式):

下面是傳統的程序化的線性設計:

A、導入課文,介紹文中人物和歷史背景;

B、教師範讀課文,指導學習生字新詞;

C、學生自讀課文,給文章分段;解讀教材,學生跟着教案走

D、逐段講解課文,弄清兩次賽馬過程;

E、歸納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寫作特點。

簡析:從上述教學流程看,教師的教學過程、學生的學習過程,充其量是對教材的解讀;學生是被動聽會的,被教師講會的,而不是自己學會的。

下面是現代的人性化的板塊設計:

A、導讀板塊:紙牌遊戲,初涉文本。

B、初讀板塊:動畫配音,進入文本。

C、精讀板塊:辯論比賽,深入文本。活用教材,教案跟着學生走

D、拓展板塊:給齊王寫信,超越文本。

簡析:從以上設計的教學步驟可以看出,按這樣的設計實施的教學進行過程是充滿智慧、連接學生生活的生態課堂。在這樣的課堂裏,教師不再是教材的解讀者、教案的執行者,而是一個善於創設教學情境、富有教學機智、充滿教育智慧的人;在這樣的生態課堂裏,教師不再是單單給予學生以知識和技能,更多的是學習動機的喚醒、學習習慣的養成、思維品質的提升、綜合素養的增強。2、教學流程要根據不同課型的性質和任務,既要體現針對性,又要注重操作性。案例6不同課型的性質、任務對教學流程設計有直接的制約作用。根據閱讀教學的規律和學生的需要,可將新的.小學閱讀教學劃分爲精讀課、略讀課、學習指導課和課外閱讀指導課四種類型。四種類型的課,其教學流程應該有所不同:

精讀課:以讀爲基礎,以全面訓練學生的語文素養爲特徵的綜合性課程;其教學流程大致爲:粗讀課文,整體感知→精讀課文,深入感悟→研讀品讀,深層體悟→熟讀成誦,嘗試運用。

略讀課:主要特點在於培養學生的略讀能力,教學流程大致爲:問題引路,略讀課文,瞭解大意→圍繞重點,以讀爲主,體會感情。

學習方法指導課:是爲幫助學生適應和掌握新的學習方式、靈活運用新的學習方法而確立的一種“學會學習”的實踐課;其教學流程大致爲:提出操練任務,師生分頭準備→教師扼要講解,學生充分操練→學生交流心得,師生共同總結。

課外閱讀展示課:是爲推動課外閱讀、提高學生閱讀能力而確立的新課型,是一種“學會閱讀”的實踐課。其教學流程大致爲:課前學生準備→課中交流展示。

(五)教學反思——教學設計的延伸。

1、爲什麼要重視教學反思?研究表明:一個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一個人或許工作20年,但如果沒有反思,也只是一年經驗的20次重複。因爲,通過反思,教師會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爲,提升教學水平;通過反思,教師能在學生的“錯誤”中尋求發展,在自身的“失敗”中找到出路,在教材的“侷限”中謀求進步;通過反思,教師可以從衝動的、例性的行爲中解放出來,以審慎的、意志的方式實施教學行爲;通過反思,還可以使教師從教學主體、目的和工具等方面,從教學前、中、後等環節獲得體驗,變得更加成熟。所以,人們普遍認爲,反思是教師取得特定實踐成就、走向解放和專業自主的工具。因此,我們每位教師都應當強化反思意識、知曉反思內容、掌握反思策略、形成反思習慣。

2、教師怎樣進行教學反思?一是要明確的內容(包括技術層面的反思、觀念層面的反思、解釋層面的反思、解放層面的反思、宏觀背景層面的反思);二是掌握反思的策略(包括寫反思日記、課堂錄像、同行觀摩、校際賽課、專家觀摩等)。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3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 認知目標:認識“怒、燥、暮”等8個生字,會寫“豔、內、夢”等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爭奇鬥豔、芬芳迷人、甦醒”等19個詞語;結合語境理解詞語。

2. 情感目標:讀懂課文內容,激發學生觀察興趣。

3. 發展目標:學習運用多樣的句式表達,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學生讀懂課文內容,瞭解花兒開放時間與溫度、溼度、光照、昆蟲的活動時間有關。

教學過程:

一、交流激趣,存疑導入。

1、 四人小組交流課前準備的資料,說說自己觀察了哪些花,它們在什麼時間開放?

比一比,看誰蒐集的信息多。(板書:花)

2、 問:你知道些什麼花的名字嗎?它們是在什麼時間開放的呢?(學生可以猜測。)有一位植物學家,他的做法真絕妙呀!連老師心裏都癢癢的,你知道是怎麼回事嗎?請我們一起走進文本。

二、熟讀課文,初步釋疑。

1、 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想一想怎樣纔算把課文讀熟練?(遇到意思不明確的詞,可以用自己已有的方法理解。)

2、 交流自己讀的過程。

3、 請學生讀1、2兩段。

4、 評議。

5、 餘下一段同桌讀。(幫助夥伴糾正錯誤)

6、 現在知道那位植物學家做了什麼嗎?(補充課題:鍾)

7、 你覺得他的做法如何?(討論、交流)你喜歡用什麼樣的.心情讀一讀這課題呢?

(自由讀課題)教師有意識地進行表揚。

8、 讀了課文你還知道些什麼?(交流)

出示填空:我知道

9、 你認爲課文哪部分讓你很感興趣?

三、探究課文,感情朗讀。

(根據學生的興趣讀懂課文。)

如:學生選擇第一自然段。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這一段。

2、誰想用朗讀來表達自己的喜愛之情?(請學生朗讀)

3、 師生合作朗讀本段課文。

4、 交流自己的收穫。

5、 帶着自己的體驗與感受再美美地朗讀這段課文。

7、背誦喜歡部分,與同學交流。

小結:大自然實在奇妙,這些美麗的花兒爲什麼不在一個時間開放呢?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同學們,你們想去探究一下嗎?要知原因,下節課再見。

四、書寫指導。

1、出示生字認讀,觀察生字,交流寫字經驗。

2、書寫生字。

(1)教師範寫,學生學寫。

(2)學生自己寫,師生評議。

(3)學生練寫,反饋結果。

五、課堂練習。

抄寫19個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聽寫詞語,鞏固反饋。

(1)學生聽寫詞語。

(2)同桌相互檢查。

二、展開想象,推測原因。

1、爲什麼這些植物開花的時間不同?

2、學生自由推測。

三、研讀課文,探究解惑。

1、默讀課文第二段,畫出表示植物開花時間不同的原因的句子。

2、討論交流。

3、找出相關句子,學生朗讀。

4、用自己的話說說曇花的開花時間和溫度、溼度、光照等有什麼關係。 5、小組交流,說說其他植物開花時間和溫度、溼度、光照、昆蟲活動的關係。

四、總結全文,拓展能力。

1、朗讀課文最後一段,體會植物學家絕妙的做法。

2、繼續觀察蒐集各種花不同時間開放的資料。然後把這些資料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展示給他人。(形式多樣:如編科學小報、做資料卡、寫觀察日記等)

板書設計:

13 花鐘

溼度

溫度 花鐘 光照

昆蟲活動

教學反思:該課文按照“歸納現象---揭示原因---實際運用”的思路,說明不同的花會在不同時間開放及其原因。作者先講觀察後的發現:一天之內,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是不同的。並形象例舉了牽牛花等9種花不同的開花時間來說明這個發現;接着分析回答了不同的植物開花時間不同的兩個原因:開花時間與溫度、溼度、光照有關,與昆蟲的活動時間有關;最後擴展開去,談到植物學家修建“花鐘”,其做法很巧妙。課文意圖是讀懂課文內容,激發學生觀察興趣,初步培養學生留心周圍事物,認真觀察和思考的習慣。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瞭解迪斯尼樂園的路徑與法國南部農民賣葡萄之間的聯繫。

2、培養學生的想象,語言表達能力,形式自主探究的意識,善於觀察,認真思考的品質。

3、感悟課文蘊含的哲理:給人自由,任其選擇,其本身就是一種最佳選擇。

4、根據新課標關於閱讀的建議,結合單元訓練重點,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定爲:“通過指導學生自主讀書,討論交流,從中發現葡萄園主的方法與格羅培斯設計方案之間的聯繫,從而理解課文蘊含的哲理。”

教法與學法:

本課教學,可採用“開放式課堂教學模式”,它的操作程序是:課前預習---學生質疑----創設情境-----嘗試討論----小組討論----延伸發展。它能充分體現“以學生爲主體,以活動爲中心,以創新爲靈魂,以發展爲目的”的教學思想,開放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思維空間,爲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形成學生滿堂問,師生滿堂議,滿堂辯的局面。全體學生在積極地參與相互合作的創新學習活動中,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創新意識得到培養,語文素養得到真正的發展和提高。(大預習,大分享)

字詞儲備:

讀法:濱前鼻音;擇、斯、踩、躁、催平舌;窄、翹舌

多音字:吆喝he、看kan管、調diao遣

理解詞語:漫山遍野、微不足道、啓發、優雅、吆喝、最佳路徑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讀名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明確目標,教師引領)

1、同學們,你們喜歡看動畫片麼?大家一定對“米老鼠”“唐老鴨”這樣的動畫人物不陌生。知道他們是誰創造的麼?(美國動畫片大師沃爾特.迪斯尼)

(格羅培斯:美國哈佛大學建築學院院長,現代主義大師和景觀建築方面的專家,他從事建築研究40多年,攻克過無數個建築方面的難題,在世界各地留下70多處精美的傑作。迪斯尼公司的創始人不但創造出了這麼多個性鮮明、活潑可愛的動畫人物,對於全世界熱愛動畫片的人來說,他還有一個巨大的貢獻,那就是迪斯尼樂園。迪斯尼樂園備受全世界男女老少的喜愛,這裏可以說是每個人夢的故鄉,好像來到了用夢和幻想編織的`殿堂。)

2、揭示課題,質疑。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和迪斯尼樂園有關的。

【板書課題:6、最佳路徑】(最佳路徑:就是最好的路線。)

看到這個題目,你們腦中產生了哪些問題?

(爲什麼迪斯尼樂園的路徑是最佳路徑?這條最佳路徑是如何設計出來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自主學習、多元選擇、合作探究、幫扶訓練)

1、請同學們帶着這些問題,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2、檢查讀書情況。指名分節通讀全文,正音:濱、窄、踩,多音字:吆喝(hè)、看(kān)管、調轉(diào zhuǎn)。

3、交流初步閱讀後能解答的問題,也可提出新的問題。

4、概括文章主要內容(世界建築大師格羅培斯爲迪斯尼樂園的路徑設計大傷腦筋,後來從一位年老的葡萄園主賣葡萄的方法上受到啓發,最終他設計的路徑被評爲世界最佳設計。)

三、達標測評:抄寫生字詞

第二、三課時

(大預習大分享)

一、複習導入

上節課的學習,我們閱讀了課文第一段,初步接觸了世界建築設計大師格羅培斯,對他的工作精神十分敬佩。齊讀第一段。

二、分配任務,自主學習,多元選擇,合作探究。

1、先通讀課文,再朗讀你喜歡的段落,注意流利、有感情、有動作

2、你能按照事情的發生、發展、高潮、結果來給課文分分段嗎?

(第一段(1——2)寫格羅培斯爲迪斯尼樂園的路徑設計大傷腦筋,前往地中海海濱清理思緒。(遇到難題)

第二段(3——4)寫一位年邁的葡萄園主賣葡萄的辦法讓格羅培斯從中受到啓發。(獲得啓示)

第三段(5——6)寫格羅培斯設計迪斯尼樂園路徑的方案和過程。(完成設計)

第四段(7)迪斯尼樂園的路徑設計最終被評爲世界最佳設計。(獲得最佳)

(各小組分段朗讀課文。)

3、格羅培斯一下子就設計出最佳路徑了嗎?他受到什麼啓發?

(從賣葡萄的老人那兒受到啓發:“無人看管”;大家可以走進園裏自由選擇,無拘無束地挑選自己稱心如意的葡萄,同時享受親自摘葡萄的樂趣。直接從葡萄架上摘,果子更新鮮;“只要……就可以……”這種方法給人以自由,任其選擇的做法,使人們感到被信任、被尊重。

4、他的具體做法是怎樣的?

(步驟一:撒下草種,提前開放。步驟二:按照足跡,鋪設道路。)

5、你對格羅培斯的設計是如何認識的?說說你的見解。

(這樣的設計給了遊人以權利,是把遊人放在了第一位的;

這樣的設計是順其自然的,看來在沒有辦法的時候,順其自然是一種最佳的選擇;

道路的設計不是用腦子挖空心思想出來的,而是用腳走出來的

它是衆多的人自由選擇的結果,符合衆多人的心願……

6、讀完全文,你覺得格羅培斯是一個怎樣的人?找出文章相對應的文字。

(對路徑設計的要求之高,總是力求完美,追求最佳,併爲之付出艱辛的勞動。對工作一絲不苟、認真嚴肅、精益求精)

7、你覺得格羅培斯成功的祕訣是什麼?

格羅培斯追求完美,先後修改了50多次,還不滿意,最後讓大家共同來創造,這樣的路徑已不是哪一個人的設計,而是大家共同的選擇。

這許多小道踩出來了,但並不一律,“有寬有窄”,寬的走的人多,窄的走的人少些,卻又“優雅自然”,據此鋪設的人行道就沒有刻板的模式,富有藝術性。

行人走出來的路是優雅自然的,格羅培斯在按照踩出來的痕跡鋪設路徑時,一定會施展全部的本領,使路徑更美。

這樣的路是行人自己走出來的,不僅美觀,而且保證了人們遊玩時的方便、快捷。

設計路徑的方法不同尋常,順其自然,包含着深刻的道理,給人以極大的啓迪。

如此設計是格羅培斯從法國南部賣葡萄的農民那裏獲得啓發,汲取了“給人自由,任其選擇”的精神而完成的。

格羅培斯對待“微不足道”的問題同樣認真對待,他對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苟。

8、假如你是倫敦國際園林建築藝術研討會上的專家、評委,你能說說爲什麼把迪斯尼樂園的路徑設計評爲最佳路徑?至少說三點理由

(大師之大,不僅在精湛的藝術,還在於創新的思維,精益求精的精神,更在於他尊重他人,爲人着想的人本思想。)

9、與大師對話,你最想對他說什麼?

(感謝格羅培斯,他送給我們一個道理:有的時候,不知怎麼辦的時候,給人自由,任其選擇,也許是最佳路徑。在這裏,老師真誠祝願我們每一位同學能以格羅培斯爲榜樣,不斷爭取,創造“最佳”。

格羅培斯,你不愧是世界建築大師!

格羅培斯,你善於向成功人士學習,我也要向你學習。

你做細小的事情都那樣一絲不苟,實在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10、收集有關迪斯尼樂園的介紹及迪斯尼的故事講一講

三、分享提升,穿插鞏固。

四、達標測評,反饋矯正

附:《迪斯尼的故事》、《迪斯尼樂園簡介》略

教學反思

今天執教《最佳路徑》一文,在講解到第2自然段時,要求學生反覆誦讀,從中讀懂了什麼。學生說格羅佩斯是一個一絲不苟的設計師。我總覺得本段的重點不是簡單的說他工作認真,對於一個從事建築設計40多年的人來說,對於一個攻克過無數難題的大師來說,比起迪斯尼樂園的設計,路徑的設計應該是微不足道的,簡直可以說是“小菜一碟”,但是此時的路徑設計是景點之間的道路設計,與整體設計密切相關,是有機組成部分。經過這一啓發,學生再讀第2自然段時,就領悟到格羅佩斯追求的不是“設計出”,而是“最佳”。

課文的二、三兩段是重點部分,爲了使學生理解本課所帶給我們的啓示,教學中我抓“對比“,促“聯繫”,以謀求教學的“最佳路徑”:

一、“許多園主賣葡萄”與“年邁無力的老太太買葡萄”的對比:

在學生自由讀完第二大段後,讓學生說說法國南部有一個著名的葡萄產區,許多葡萄園主是如何賣葡萄的?“年邁無力”的“老太太”呢?他們各自賣葡萄的結果怎樣?通過兩種截然不同的方法和結果的對比朗讀,讓學生展開想象,談談如果自己作爲一位買主會如何選擇?思考老太太的辦法好在哪裏?爲理解下文中格羅培斯的設計方案打下基礎。

二、“老太太賣葡萄”與“格羅培斯設計路徑”的聯繫:

在教學第三大段時,首先讓學生充分的讀,說說格羅培斯的方案是什麼?爲什麼撒下草種?他是怎麼想的?理解“有寬有窄”的道路鋪設的依據,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談談此舉和“老太太賣葡萄”有什麼聯繫?領悟其共同之處都是給人選擇的自由。

三、暢談“最佳路徑”

總結課文時,讓學生討論“格羅培斯的迪斯尼樂園路經設計爲什麼被評爲最佳設計?”學生暢所欲言,有的說路徑又寬又窄,優雅自然;有的說這種設計方法不同尋常,給人充分的自由;有的說這樣的路是大家自己走出來的,保證了遊玩時的方便,最科學合理。最後提出希望,希望學生能找出適合自己的學習上的最佳路徑。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5

上課三週下來,覺得不聽課的大有人在,“埋頭苦幹”的、動搖西晃的、吵吵鬧鬧的,學生不按老師的路子來,很多人根本沒把老師放在眼裏,也不知道有學習這回事,爲什麼存在這樣的現象,我認爲、常規訓練時沒有在孩子的心中樹立威信,第一週沒有對他們提出嚴格的要求,所以以後加強常規訓練,小事簡單的事能馬上訓練好的就得立即弄好,比如:拿書、拿筆、拿本子等事情必須做到快又靜,課前準備必須把書放在左上角,筆放在筆槽裏,上課後立即進教室做好靜習等等,如果在課前和平常的'訓練中不抓嚴落實在課堂的紀律是可想而知的,這點我深刻體會到了。其次,對孩子的要求不夠具體明確,比如:坐好的孩子纔是最認真的孩子,一個好字在孩子的腦中是沒有概念的,我必須說只有背打直,雙手端正放桌上,雙腳併攏,眼睛看着黑板的孩子纔是老師喜歡的孩子。翻語文書本的時候說明多少頁,必須指着書上按怎樣的方式讀,比如:書上12頁,請自己指着書,每個音節拼讀兩遍,老師還要做好示範,每個細節必須老師強調指導,只有不斷在孩子的頭腦中強化這些要求概念才能逐漸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老師才能在課堂纔會將更多的時間放在教學任務上而不是像我這樣的捉襟見肘,顧此失彼。

希望在接下來的學習生活中,適應加應變課堂的學習過程,路漫漫其修遠兮,只希望每天有進步,在不斷思考中成長自己成長孩子。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6

新的學期開始了,新的挑戰也來臨了。擔任一年級班主任對我來說是一次重大的挑戰。雖然在開學前已經做了一些準備,但面對開學時的一大堆繁雜的瑣事,還是使我覺得有些措手不及。每天都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做。短短一星期的班主任工作和教學工作,使我深深體會到當老師的辛苦和喜悅。

一年級小朋友課堂自制力比較差,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也比較短,我在開學的這第一週裏,我不斷在課堂中一邊上課,一邊糾正他們回答問題的站姿,語音語調,提示回答問題要聲音響亮,回答問題要完整,等等。此外,及時還要提醒上課要集中思想,不能開小差,提示他們上課應有的規定。除此之外,一年級的小朋友容易分心,所以需要在課堂上不斷變換形式,讓學生保持新鮮感,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在入學準備的課程裏,我在教授生字時,不斷的加入遊戲活動,謎語情節,讓他們不斷在遊戲中學習,在遊戲中朗讀。在教授拼音環節,我在加入順口溜,讀起來朗朗上口,學生上課聽得津津有味,而且記得特別快。有時個別學生對個別拼音回憶不起來時,只要提醒他一下前一句,他就能記起後面來了。

總之,教師必須做到關注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儘量採用正面鼓勵的`方法,不要輕易發火,因爲生氣是於事無補的。當學生開始走神或者是竊竊私語的時候,採用眼神或是聲音的高低來提醒也可以表揚的方式提醒不認真的孩子要做好自己。讓學生學會看老師眼神或是姿體語言非常重要這點需要平時的強化練習。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

1、理解文言文中虛詞的含義。

2、正確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結合書下注釋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感知文言文和議論文的意義。

過程和方法:

通過反覆閱讀理解課文內容,聯繫生活實際,從正反兩個方面體會捨生取義的。

情感目標:

體會捨生取義的,感受捨生取義的真諦。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捨生取義的。

難點:感受捨生取義的真諦,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

教學準備:課件、題卡

教學過程:

一、借“義”引申,導入新課。

今天毛老師要和我們班的同學共同上一節語文課,請同學們把你秀的一面展示給在座的所有老師,有信心上好這節課嗎?(有)老師期待着這堂課能帶給你們,也帶給我更多的收穫和思考。

師:下面,老師寫一個字(教師在黑板上板書“義”字。)認識這個字嗎?這是繁體的義字,今天我們這樣寫。你能說出哪些帶“義”字的成語?

師:老師這裏也收集了一些成語,請同學們齊讀。(課件出示)

師:這麼多成語中,你認爲這三個成語中分量最重的是哪個字?

師:因爲義,纔不畏懼;因爲義,纔不容辭;因爲義,才無反顧。“義”是一個永恆的話題。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二千多年前的孟子是怎麼說的。

二、提示課題,讀懂課文。

1、初讀課文,提示課題。

師:好多同學都流露出詫異的神情。請看老師出示的這篇文言文和你們接觸過的有怎樣的不同?你知道這其中的原因嗎?(古代漢語的行文方式是自上而下的,而且古人是以右爲尊的,所以文言文的讀法是從上到下,自右至向的。)

師:請同學們出聲讀一讀,體會一下。(學生自由出聲讀。)

師:誰願意站起來讀?其他同學認真聽,在心裏面跟着默讀。(指名讀)。

師:聽他讀完你覺得他讀得怎麼樣?哪兒讀得好?

師:這段文字選子《孟子告子上》,你對孟子有多少了解呢?找同學來讀小資料。

師:現在我們將這段文字還原成今天的寫法,誰有信心讀得更好?

生1讀:準確流利,很好。哪位同學能再試試?注意讀出感情。

生2讀:字正腔圓,頗有儒者之風。

師:我們再看課文,第一句:“孟子曰”,“曰”什麼意思? (說)

師:沒錯,“孟子曰”,也就是孟子說。──孟子一共說了幾句話?(四句)誰來讀第一句?讀第二句?第三句?最後一句──我們一起讀吧。

師:孟子的四句話說了幾層意思?誰來讀第一層?第二層?指名讀。

師:孟子的話道出了一個什麼觀點?誰能用一個詞來概括。

師:這也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課文的題目。(教師把課題補充完整)

師:同學們齊讀課題。

師:逝者如斯,假如你就是20xx多年前的孟子,這個詞應該怎麼讀?齊讀:捨生取義。(讀得再堅定一些──讀得再壯烈些)同學們一齊再讀。

2、再讀課文,瞭解大意。

師:下面請同學們對照自學提綱,把書翻到97而自由出聲讀兩遍讀孟子的這幾句話,看看你有什麼發現?

a.這篇文言文第一層意思與第二層意思句式結構(相近),都有(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而取…)。

b.在孟子的眼中,(魚)和(熊掌)相比(熊掌)更珍貴,所以他選擇(熊掌)。(生)和(義)相比(義)更珍貴,所以他選擇(義)。這是採用了(對比)的修辭方法。

c.本文還採用了什麼修辭方法?其實本文還採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開頭以魚和熊掌設下比喻,得出舍魚而取熊掌,實際上是用魚和熊掌來比喻生和義。在結尾引出捨生而取義。也就是本文的中心論點。

d.這篇文言文也是一篇議論文,中心論點(孟子所要表明的觀點)是(捨生取義)。

師:回過頭來,我們看一下剛纔同學們一共有幾個發現?找到了本文的中心論點、句式結構相近、採用對比和比喻的修辭方法。

3、品讀課文,解釋詞語。

師:同學們的發現是非常有價值的。請同學們將書翻到97頁,默讀課文和註釋,你又有什麼新的發現?本文的註釋與以往有什麼不同?平時我們給的是字詞的註釋;這篇課文給的是整篇的譯文。

師:出聲讀一讀。哪位同學願意讀一下譯文?

師:瞭解大意後,請同學們挑戰給文言文做註釋,有信心嗎?你知道我們學習文言文有哪些好的方法嗎?

生:聯繫上下文。生:查工具書。生:聯繫生活實際。生:對照譯文……

師:大家有這麼多好的方法,現在就把它應用到實際學習中去,試着給這篇文言文字詞做註釋。

師:誰願意彙報一下你們的學習成果?其他同學認真聽,對比一下和你們的理解是否相同?

對於所做的這些註釋,有不一樣理解嗎?誰願意解釋“也”這個字,沒人知道,那老師告訴你們,“也”出現在文言文的句子末尾說明它是一個虛詞,一個陳述性的語氣詞,不用翻譯,在本文中,也可以翻譯成“的”。那麼這個語氣詞應該怎麼讀呢?請同學們試着讀第一句。這樣讀好嗎?(重讀)應該像“啊,呢,嗎”等語氣詞一樣,輕讀。

師:誰能再對“得兼”這個詞說說你的理解。今天我們通常習慣會說“兼得”兼指同時,得指得到,兼得就是同時得到。既然是“兼得”古人爲什麼要說成“得兼”呢?這是古漢語的特殊現象——詞語倒裝。請隨老師說一遍“詞語倒裝”。

師:有一個成語叫“德才兼備”。你知道這個成語什麼意思嗎?德行和才能同時具備。

師:這也是老師對你們的期望。

4、悟讀課文,挖掘。

師:嘗試給文言文做註釋,讓我們對課文有了更深的理解。現在我們來看“生與義”的選擇,孟子的觀點我們很容易看得出?他的選擇是什麼?捨生取義。

師:捨棄魚而要熊掌,是因爲熊掌更貴重、更稀有,而孟子爲什麼寧可犧牲生命也不違背道義呢?

生:因爲孟子認爲道義比生命更可貴,更使他嚮往和快樂,更值得擁有。而如果反過來讓他以背棄道義來換取生命,那將使他自己更痛苦,更難以忍受。兩害相權取其輕,所以他選擇了“捨生取義”。

師:那麼孟子是不是一個不珍惜生命的人呢?本文還暗含了一種選擇是什麼?到底孟子想要生還是想要義呢?(生義兼備)

師:從哪裏可以看出孟子並不反對生義兼備?反而希望生義兼備。說明孟子也是十分熱愛生命的。

師:生命寶貴。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去尊重、去珍惜、去熱愛。

三、聯繫生活,體會主旨。

師:孟子擔心是不是多餘的,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人?以下種種行爲,你會想到那些成語?用上“義”字。同學們可以從你收集的成語當中選擇一個最恰當,最合適的。

課件出示:

不法商販爲了一己之私不惜坑蒙拐騙。(見利忘義)

兇殘的狼要吃掉救其性命的東郭先生。(忘恩負義)

1941年6月,德國法西斯撕毀與蘇聯簽訂的互不侵犯條約,出動190個師、5000多架飛機向蘇聯發動突然襲擊。 (背信棄義)

(教師板書:見利忘義、忘恩負義、背信棄義)

師:舍義取生者在,“捨生取義”者──更在!請看:你認識他們嗎?

(宋代的岳飛,大義凜然、精忠報國、反抗金朝、義無反顧。

南宋英雄文天祥,受俘期間,元世祖以{****}厚祿勸降,文天祥寧死不屈,從容赴義,捨生取義。

明朝的于謙,身披戰甲帶領士卒抵抗敵軍,義無反顧。

董存瑞捨身炸暗堡。

邱少雲烈火中永生。

黃繼光用胸膛堵住敵人的槍口

教導主任譚千秋在地震發生的一瞬間,張開雙臂趴在課桌上,身下死死護着四個學生,四個學生獲救了,他卻不幸遇難。

他是香港的黃福榮,是一名汽車司機,在玉樹地震中他作爲一名志願者,爲了救三名兒童和一位老師,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這些人的“義”體現在哪?

師:時代不同,人物不同,但他們卻用相同的行動追尋孟子先賢,做出了人生的抉擇,寫出了許多令人振奮千古名句。請同學們讀一讀。@20

師:面對生與義,他們做出的是怎樣的選擇呢?請同學們用書中的話大聲的告訴老師。@21讀:

師:“捨生取義”是英雄的壯舉,也是平凡人的責任,無數人用自己弱小的身軀挺起了民族的脊樑。在生與義之間,他們這樣做,也會這樣說。

師: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這一切正是緣於他們不同的選擇。看看黑板上的這些成語,假如這就是我們人生需要面對的選擇,你會擦去哪個?保留哪個?請說出理由。

師:還有其他的選擇嗎?如果生義不可得兼,我們要怎樣選擇?捨生取義。

師:大家都支持這樣的選擇嗎?老師真爲你們高興。讓我們一起爲自己的選擇——鼓掌。

師:再次來讀孟子的這段話,請用你們的聲音做出選擇。老師聽到了你們堅定的聲音,能不能把孟子的這段話背誦下來。試一試。

四、小結

師:同學們讀得好,說得好,背得好,也要做得好。將來,也許你們會成爲英雄,也許會平凡一生,但毛老師希望“捨生取義”成爲你們人生永恆的追求。

老師爲大家準備了一個思考題,請同學們課下思考。(有人說“好死不如賴活”,這與孟子的“捨生取義”的觀點是否矛盾?你是怎樣看待這兩種觀點。)

同學們的表現非常優秀,謝謝你們。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下課。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8

《小屋》是作者童年的家。那裏是一個物質生活貧乏,但精神生活異常豐富的地方。瘸腿的大門,方方的窗子,光光的火炕,木呆呆的箱子……都留下了童年美好的回憶;媽媽對兒的聲聲呼喚,兒依偎在媽媽的身邊,聽媽媽講書中好聽的故事……懷戀之情讓作者無法割捨。字裏行間表達了作者童年生活的無限樂趣和作者對童年生活的難忘之情。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本設計力求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感知課文內容,品味優美詞句,感悟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眷戀之情,注重培養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加強學生的朗讀訓練,通過朗讀、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使學生語文素養得到提高。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5、6自然段。

2.通過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體會作者對裝滿童年記憶的小屋的留戀和喜愛之情。

3.培養學生的自讀自悟能力,陶冶學生熱愛生活、珍惜時光的情操。

4.認識“秸、笆、沃”3個生字,會寫“巢、沃、蹈、勾”等10個生字。

教學重、難點:

1.通過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體會作者對裝滿童年記憶的小屋的留戀和喜愛之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5、6自然段。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1.創設情境。

(播放歌曲《童年》)同學們,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最寶貴的時期,童年給我們每個人都留下了美好的回憶。請說說你童年的快樂時光。

2.談話導入。

(多媒體出示畫面“小屋”圖片)在那綠油油的田野深處,有一間裝滿兒童作家王立春整個童年記憶的小屋,這節課,我們就一起走進那間小屋,去感受作者對快樂童年的美好回憶。(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用“——”標出易讀錯和不理解的詞語。

2.再讀課文,說說作者在文中主要寫了什麼?(寫了童年時在小屋生活的快樂時光,表達了對那段童年生活的難忘之情。)

三、細讀探究,品味感悟

(一)細讀探究,體會小屋的簡陋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3、4自然段),畫出描寫小屋的語句,想一想,小屋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學生彙報,概括出小屋的特點就是“簡陋”。

3.體會小屋的“簡陋”。

請找出關鍵詞語,說說作者是怎樣描寫小屋的。根據學生的回答,在以下幾處引導深入體會:

(1)門是“瘸瘸”的。

因爲門是由“幾根長短不齊的木棒結成的”,立不穩,所以是“瘸瘸”的,用“瘸”來形容這樣簡陋的門,擬人化的描寫,生動有情趣。

(2)窗口是一隻方方正正的大“眼睛”。

窗戶只有一個,可見小屋的小;把窗口說成“眼睛”,又讓人感覺到語言的生動,富有童趣。

(3)地上站立的兩個箱子,木呆呆的,綠色的鼻子,總也不會笑。

用擬人的手法寫箱子的笨拙。一切簡陋陳設,在“我”的眼中,都是富有情感的,都是充滿情趣的,都像是“我”童年的夥伴。

(4)北牆上掛着一面擁滿半邊花的鏡子。

此處要向學生說明,鏡子用的時間長了,背面的水銀會脫落,留下許多斑塊,就像花一樣,把鏡子上的斑塊說是“擁滿半邊花兒”,可以看出在“我”的心裏,小屋的一切都是美的。

4.請再一次快速瀏覽3、4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進行描寫的?(由屋外到屋內的順序)

教師小結:文中作者用生動的語言,進行有序的描寫,小屋雖然簡陋,讀後卻感覺充滿了愉悅,處處流露着作者對小屋的喜愛之情。

過渡:這樣一間簡陋的小屋,爲什麼會讓“我”終身難忘呢?

(二)細讀探究,感受小屋帶給作者童年的快樂。

1.默讀課文,思考:作者回憶了童年的哪些快樂?從哪些語句中能體會到作者的快樂?把相應的詞句畫下來。

2.前後桌4人小組交流畫下的語句。

3.全班交流,感受作者童年的快樂。

預設:

(1)夥伴們在小屋裏玩耍的快樂。

從“震天動地地喊”“扭着荒誕不經的舞蹈”“莫名的喜悅”看出“我”和夥伴們玩得自由、盡興。小夥伴們在一起,不需要什麼好的遊戲形式,沒有像樣的玩具,就是放縱心情,就是釋放童真,就感到無比的快樂。這種快樂,讓“我”終身難忘。

(2)在大自然中找到的快樂。

在第6自然段中運用多個“ABB”式詞語,寫出了令“我”神往的小屋外的世界。語言生動,富有韻律。

第7自然段中連續幾個“拼命”,真切地展示出了“我”玩得是多麼的盡興。段尾的反問句,更是生動地寫出了我對外面世界的留戀。

(3)深入探究:寫難忘小屋,爲什麼又要寫小屋外面的世界給我帶來的快樂呢?

通過對這個問題的思考,讓學生明白,這是爲下文在小屋中讀書,體會書給“我”帶來快樂做的鋪墊。盡情玩耍的年齡,也是需要學習、讀書的年齡。先有了“心野野的撒在外面”,再有下文的媽媽要把“我”的心攏回來。既想着要在外面撒野,心中又放不下小屋,所以作者說“夢裏我變成小鳥要飛了,小屋卻系在翅膀上,好沉好沉”。

(4)在小屋裏聽書、讀書的快樂。

喜歡聽媽媽讀書,讓“我”瞭解到書中的故事,書中的世界;自己讀書,心被緊緊地栓在了小屋南角的那個裝滿書的箱子上。所以這時的小屋是滿滿的。

4.從5—9自然段中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練習有感情朗讀。

(1)自由練讀。

(2)指名讀。師生共同評議朗讀情況,教師適時指導,要讀出愉悅、歡快的心情。

過渡:小屋,不僅僅養育了作者,也給了作者難忘的童年時光。當作者要離開這與他朝夕相伴12年,給了他無窮快樂的小屋時,心中又有着怎樣的深情呢?到文中親身感受一下吧。

(三)細讀探究,體會作者離開小屋時的感受。

1.學生自由讀文,想一想,從哪看出“我”不捨得離開小屋?

2.讀文後交流讀書收穫。

(1)從“車輪捲起一股煙兒,淚撲嚕嚕掉”看出對小屋的不捨,“我”是流着淚離開小屋的。

(2)從“小屋小了”“小屋遠了”看出對小屋的不捨,從“小了”“遠了”可以感受到“我”離去時,眼睛一直在望着小屋。

(3)從窗子“愣愣地望着我”和大門“傻傻地踮着腳”看出對小屋的不捨,這樣的表情描寫,表面是寫窗、門,實際是寫“我”離去的心情,自己不明白爲什麼要離開。讀了讓人感到離別的惆悵。

(4)“我”長大了,可念念不忘小屋,要揹着小屋去逛大海,更深切地表達了“我”對小屋,對童年時光的懷念。

3.朗讀指導。

請同學們選擇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讀。

四、拓展延伸,感情昇華

1.請你再一次瀏覽全文,此時作者筆下的“小屋”又讓你有了怎樣的.感受?

(物質生活貧乏,但精神生活異常豐富)

2.談一談在你的家裏,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五、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5、6自然段。

2.小練筆:寫寫你自己的小屋。

第2課時

一、回顧課文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背誦5、6自然段。

3、通過學習課文,你有什麼感悟?

二、積累內化

1.學習生字、

(1)先獨立認讀要求會認的字,同桌之間互相考一考,認一認。

(2)對要求會寫的字進行擴詞練習。

(3)指導書寫。

學生彙報生字的寫法,教師重點指導“巢”的字頭部分是3筆寫成,注意收筆,不要寫得太寬。

2.練習,比一比,再組詞。

蹈()躁()睬()蝸()

滔()噪()踩()鍋()

3.摘抄文中的好詞佳句。

三、實踐活動

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童年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或童年最有意義的事。舉辦“童年的記憶”交流會,鍛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陶冶學生熱愛生活,珍惜時光的情操。

四、小結

本文寫了我的童年時代在小屋居住的一段生活經歷,通過寫自己對小屋情感的三個階段,寫出我成長曆程和對小屋眷戀感恩之情。

教學反思:

長期以來,我們的語文教學常常會走入誤區: 要麼把語文課上成了語言文字訓練課,上成了純粹的技術課,這就使學生怕語文,不願意學習語文。教出來的學生呆板,沒有創新意識,不會運用,知識也成了死知識。要麼就是爲了開掘文本的人文價值,強化人文的感悟,置文章的語言文字於不顧,一味地去“感悟”“體驗”,忽略了詞句的積累、句式的訓練,丟失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使教學變得空洞而不夠踏實。

教學實踐證明,語文的工具性只有與人文性統一,它才能煥發強大的生命力。語文的人文性,只有以工具性爲基礎,它才能成爲有源之水,源遠流長,發揮語文育人的作用。

本課在教學設計時,儘量尋找一個結合點,走向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首先是改變了過去單一開掘人文價值的做法,在教學中儘量輔以對字、詞、句、段的訓練與品讀,同時在訓練中蘊涵對學生情感的教育,讓學生學會熱愛,學會珍惜,學會感恩。

本文寫作方法上始終以兒童視角、兒童語言、兒童心理敘述故事。同時,他賦予小屋以人的情感,把一個簡單的搬遷,寫得充滿了濃郁的感傷和牽掛。

但是在引導學生體悟作者對小屋的情感時,處理得比較簡單,不夠細膩,應該逐步分析每一個我對小屋的情感變化,從孩子的視角,體味“懷念”這種情感。

此外,在本課教學導入時,用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導學生自由表達,較爲成功。但在後面的教學中沒有延續這種做法,教學效果就不夠圓滿。應該圍繞“我”對小屋的情感變化,繼續引導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就會使對課文的理解,以及訓練達到雙贏的效果,更加圓滿地走向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難詞。

2、整體感知文章主要內容。

3、準確流暢有感情地朗讀。

4、體會散文常見寫法及語言特點。

5、學會“描摹形象閱讀法”。

6、感受時間的寶貴。

教學重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分析文章主要內容及寫法。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以《青春之歌》“太陽下山明朝還會爬上來,花兒謝了還會再開,我的青春小鳥飛走不回來……”引出學習的主要內容——我們的青春會一去不復返,實在值得珍惜。

二、簡介作者

朱自清(1898—1927),現代散文家,詩人。字佩,他的散文以語言洗煉、文筆秀麗著稱。代表作有《匆匆》、《背影》、《荷塘月色》等。

三、朗讀感知

(一)朗讀指導

一讀課文,準確流暢。

文中註釋字詞,隨文糾正。

二讀課文,準確流暢有感情。

憂慮、焦急——惶恐——懊悔——發奮(不甘心)

互相評議,學習,改進。

三聽讀課文錄音,領會有感情地朗讀。

四讀課文,模仿課文錄音,有感情地朗讀。

(二)整體感知

1、文體——散文話題——時間

人稱——“我”——【親切、自然、真實;便於作者直接抒發感情,以激起讀者的共鳴。】

主要表達方式——描寫時間匆匆時間本身(匆匆)

虛度年華(匆匆)

抒情因時間本身(匆匆),而感憂慮、焦急

因虛度年華(匆匆),而感惶恐——懊悔

發奮(不甘心)

2、理清思路,概括各節

①寫時間一去不復返

②寫“我”因感悟虛度年華而惶恐

③具體描寫時間匆匆

④寫“我”由感悟而發奮的心境

⑤強調時間一去不復返———(首尾呼應,總結全文,突出中心)

3、小結中心思想

珍惜時間,建功立業,體現(實現)價值!

四、體味語言

獨立體驗,小組交流,全班賞鑑,形成共識。

(一)賞鑑形象具體優美有意境的句子

1、“燕子去了……”—排比;我們的`青春卻一去不復返,實在值得珍惜;

2、“但是,聰明……”—設問;表現作者憂慮而焦急的心態;

3、“八千多日子……”—比喻;形象描寫了時間流逝無聲無息,年華虛度,卻毫無知覺。;

4、“太陽他有腳……”—擬人;有形有聲,可見可聞地寫出了時間的流逝;

5、“吃飯的時候……”—排比;有形有聲,可見可聞地寫出了時間的流逝;

6、“跨”、“飛”——形象生動寫出了時間的流逝,猶如長了腳生出了翅膀

7、“過去的日子……”—比喻;生動形象描寫了時間流逝無影無蹤;

8、“我何曾留着像遊絲樣的痕跡呢?————爲什麼偏要白白走這一遭?”

反問;催人猛醒,發人深思,加強感情的抒發;抒發了作者奮發有爲,追求事業的情懷。

(二)賞鑑有含義的詞語

1、他們——指代時間;

2、去的——過去的時間;

來的——將來的時間;

去來的中間——現在;

3、赤裸裸———前者指人來到世上“一無所有”;

後者指人離開世上“沒有在世界上留下什麼東西”即虛度年華,沒有作爲。

五、反覆誦讀

六、積累文中優美語句,並熟讀成誦

七、小結本文

1、語言富於文采。(運用多種修辭;詞語準確凝練;善用疊音詞)

2、情真意切,真實感人。

八、“描摹形象閱讀法”

運用詞語對所描寫的對象進行概括的描摹充分理解文章內容。

九、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閱讀練習(另見)

3、以《“今”》《匆匆》爲例,思考分析議論文和抒情散文在寫法上有什麼不同?

課題文體表達方式主要內容目的

《“今”》議論文議論鮮明闡述觀點以理服人

《匆匆》散文描寫抒情形象描寫強烈抒情點明題旨,突出中心以情動人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0

【教材解讀】

1、教材簡析

本次習作是寫書中的故事,要鼓勵學生進行自由寫作,對語文課本中的故事進行合理的加工,或進行適當地概括,或發表自己的感想。鼓勵學生從文章中讀出文章,從故事中讀出故事,從而達到補充閱讀面,加大閱讀量的教學目的。鼓勵學生進行自由寫作,發表自己的感想,養成愛讀書、好讀書、會思考的良好讀書習慣。

2、教學目標

(1)能借助豐富合理的想象將語文書中包含的故事有順序地記敘完整,寫出具體、生動的故事情節,刻畫出較爲鮮明的人物形象。

(2)通過蒐集和整合資料的過程,打開思維,拓展視野,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鼓勵學生真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逐步養成愛讀書、好讀書、會思考的良好讀書習慣。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鼓勵學生進行自由寫作,對語文課本中的故事進行合理的加工,或進行適當地概括,或發表自己的感想。

教學難點:從文章中讀出文章,從故事中讀出故事,寫出故事情節生動、人物性格鮮明的文章,有自己的感想。

授課時間:兩課時

【教學準備】

1、從學期初,就要爲本次習作做好準備,每學習一課,讓學生做好預習,瞭解課文的歷史背景,相關故事,課後做好拓展,爲本次習作打下堅實的基礎,並要求每一位學生將蒐集的資料結集成冊,爲本次習作做好鋪墊。

2、課前一週前編排好課本劇《完璧歸趙》。

3、教師準備好文章《完璧歸趙》。

【教學過程】

流程一:作前指導

一、談話激趣,引出“故事”

1、同學們,現在我們每個人的面前都有一本語文書,我們幾乎天天與它見面,你們熟悉它嗎?(熟悉)你真的熟悉手中的語文書嗎?到今天爲止,我們讀過11本語文書了,翻開印刷精美的語文書,如果你只看到了一篇篇精彩的課文,一幅幅精美的圖畫,那麼你還不算熟悉它,我們知道,會讀書的人,用兩隻眼睛讀書,能讀出課文的“弦外之音”,能讀出文字背後的故事,你有沒有發現藏在語文書裏的故事呢?(給學生片刻思考時間,如果說不出,教師再引導。)是呀,它們有的藏在課文中,如發生在《負荊請罪》之前的《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兩個故事;有的藏在成語中,如“立雪求道”、“葉公好龍”的故事;還有的是一些課文的背景故事,如《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的背景故事,《半截蠟燭》“二次世界大戰”的故事;發生在《林沖棒打洪教頭》前後的故事……

2、你有沒有發現藏在語文書裏故事?

讓學生自由表達(此處只說出故事的題目就可以了)

(設計簡析:教師富有啓發性、感染力的語言,能拉近師生的'距離,啓迪心智,激發興趣,教師的“現身說法”很容易喚起學生的記憶、鼓勵學生大膽表達。)

二、打開課本,尋找“故事”

同學們,今天我們就在本冊課本(也可以是十一冊書)中尋找故事,可以選取哪些故事?或者說可以選取什麼樣的故事?(學生自由表達,教師相機引導並給予肯定)

教師小結:選取的故事不受侷限,可以是成語故事、詩歌創作的背景故事、小說章節的前後故事、神話故事、插圖故事。

1、學生尋找故事。

2、學生彙報並用一句話說出故事梗概。

教師點評發言,引導學生彙報時注意概括,用一句話講清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設計簡析:讓學生打開課本,喚起回憶,自己去尋找故事,一個個鮮活的人物、一件件生動的事件浮現眼前,這不僅拓寬了學生的思路,更激發他們的熱情,也更能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快樂。一句話概括梗概鍛鍊了對故事的整體把握,利於習作時將情節寫完整。)

三、敞開心扉,訴說“故事”

過渡:我們轉眼間找到了這麼多故事,可見同學們真是愛讀書、會讀書,我們如何把這些故事說得更具體、更精彩呢?

1、引導明確敘述要求

(1)把故事按照一定的順序說完整。

(2)敘述人物時,要突出人物性格特點。

(3)要有合理的想象。

2、從衆多的選題中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故事,講給同桌聽。

3、推選優秀者在班內講自己選取的故事。

教師引導點評(側重於是否完整、有順序、重點突出、並展開了合理的想象)

(設計簡析:這一環節提高了難度,因此讓學生同桌互說,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優秀者則給同學們做好了示範。這一環節完成了由易到難的巧妙過渡。)

四、再現情境,感受“故事”過渡:剛纔,我們一起聆聽了精彩的故事,現在,老師想請同學們來看一場故事——課本劇《完璧歸趙》。看後我們來交流感受,可以說明白了什麼道理,得到了什麼啓示,也可以談收穫。

1、學生表演,其餘同學觀看。(也可以採取不表演而直接出示《完璧歸趙》的故事這一方式。)

2、教師引導學生談感受。(引導說出看完後從故事中明白的道理、得到的啓示,或從情節安排、人物設置等方面對課本劇本身說說看法,進一步明確本次的寫作要求:可以側重於語文書裏故事的記敘,也可以寫自己讀故事的收穫。)

說明:再現情境,感受“故事”這一環節,如果課上時間不允許,也可以放在課前表演,或者在上這一課時,有意安排這一拓展環節,總之教師根據情況調整,然後在此時引導學生回憶課本劇《完璧歸趙》,交流感受,可以說明白了什麼道理,得到了什麼啓示,也可以談收穫。

(設計簡析:贊科夫說:“教學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意志的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生出使兒童的作文豐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詞語。”現場觀看,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不但進一步明確本次的寫作要求,而且使他們對語文中的故事產生了更濃厚的興趣。)

流程二:下筆成文

五、點撥思路,編寫“故事”

我們已經找到了自己最喜歡的故事,現在就開始寫一寫你找到的故事,作爲對語文書的資料補充,也可以寫讀了故事之後受到的啓示。寫的時候注意按照一定的順序,重點突出,也可以再次尋找所需要的材料閱讀連接,充實內容,要有合理的想象。

可以結合剛纔所說的,先用幾句簡單的話或幾個詞語寫下自己的構思。然後,快速成文,遇到選不準的詞語或不會寫的字,可以先跳過去,以免影響全文的構思。有問題的同學可舉手示意,小聲交流,請大家動筆成文。

學生寫作,教師巡視,發現問題,及時指導。

(設計簡析:從說到寫、先說後寫歷來被視爲習作教學的重要途徑。在讓學生盡情交流的基礎上,畫龍點睛地作了寫作方法的精要指導,使學生從“有話想說”到“有話會說”,從“想寫”到“會寫”。)

流程三:作後評改

六、修改習作,充實“故事”

1.自我修改。

“好文章是改出來的”,俄國著名作家托爾斯泰的著名作品《安娜卡列尼娜》,僅開頭就修改了二十多次。這可見修改的重要性。請大家先快速瀏覽作文,把剛纔沒寫出的字詞查閱工具書補上,然後出聲讀自己的文章,從字詞句三方面看看有沒有要修改的;再讀時,注意考慮是否按照一定順序來寫,寫完整了,想想有沒有需要補充的內容。在通讀中發現了問題,正確使用修改符號,及時修改。

2.集體評議。

選取一名學生,鼓勵他把習作讀給大家聽。教師引導學生在聆聽中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見,教師適時點評。點評時圍繞“寫事的文章是否做到了按一定順序寫、重點突出、情節完整,寫人的文章是否突出了人物性格特點,是否想象合理等。”

3.自評與他評相結合

“文章不厭百回改”,在剛纔評改這位同學習作的過程中,你一定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之處,請同學們再一次出聲的讀自己的習作,用剛纔的方法再次修改習作,並在組內與其他同學交流。

(設計簡析:新課程標準指出,在習作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習慣。這一環節採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自主進行習作修改,體現了語文的實踐性和自主性,有助於培養學生相互合作、相互學習的能力,使每位同學的習作都能在原來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從而提高學生作文水平。)

七、結集成冊,分享“故事”

以《“故事”裏的“故事”》《慧眼識“故事”》《書中自有千古事》等書名將故事分類彙編,結集成冊,放入班級圖書角,供同學們借閱。

(設計簡析:《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讓學生懂得寫作是爲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在教學活動中精心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習作的興趣,讓學生擁有輕鬆的習作心態,易於動筆,樂於表達,這固然很重要,可是如果寫完後就沒了下文,學生會很失落,會認爲習作是爲了寫而寫,那麼課後的拓展、交流就顯得尤爲重要。結集成冊,能進一步增強學生習作的信心,調動學生的習作熱情,讓他們更加熱愛習作,使訓練落到了實處。)

【習作批改】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信心是最強的動力。教師要讓學生感受到習作的樂趣,每次批改後,教師還應在最快的時間內組織評價,進行交流,以便發現問題,及時查漏補缺。對待學生的多次修改後的習作,教師應以淘金的眼光捕捉其中的閃光點。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有利於提高學生習作的興趣。

本次習作,批改時只需注意兩點即可,一是寫人物時要做到形象鮮明,寫事時要做到情節生動完整,二是展開豐富合理的想象,切忌大篇幅照抄歷史背景。寫啓示的文章,則注重不要大段大段的摘抄情節,而應注重感受和啓示,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能說出白楊的特點和祖國建設者的優秀品質。

【過程與方法】通過本文借白楊的特點讚頌堅韌的健身者,學習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文學習,學生體會到西部工作者工作環境的惡劣,默默奉獻、捨己爲人的優秀品質。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記敘文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教學難點】學生能夠體會文中父親和白楊之間的關係,懂得白楊的品格美,領悟父親等援疆者的人格美。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圖片導入,展示西部荒漠環境的照片,引導學生觀察西部環境特點,並向學生介紹西部風沙大,缺水乾裂的氣候,觀察並瞭解白楊缺水但依然堅挺的特質。

(二)整體感知

通讀全文,提問引導:

1.文中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

2.白楊具有什麼樣的品質?

伴隨這兩個問題的引導學生再次回到文本,回顧父親在火車上給孩子們介紹白楊的故事。並且找出文章描寫白楊的句子,找到白楊高、直,堅韌不拔的特點。

(三)深入研讀

1.在瞭解了白楊的基本特點以後,教師帶領學生仔細研究白楊的特點。提問學生:爸爸在介紹白楊的時候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引導學生此處爲比喻手法,將高大的白楊比作大傘。圖片展示大傘,觀察大傘手杆筆直且傘面之大的特點,與白楊的圖片比較。幫助學生理解白楊筆直且枝繁葉茂的特點。

2.引導學生品味爸爸關於介紹白楊堅韌不拔特點的語言。請學生進行角色朗讀,請三位同學分別扮演爸爸、哥哥和妹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領學生理解白楊是生長在需要它的地方,不管環境多麼惡劣,它都能很快地生根發芽,體會白楊的堅強、不軟弱、不動搖。展示關於白楊在風吹日曬的環境中依然屹立的視頻,體會白楊生長環境之差,襯托白楊不動搖、依然筆直的特點。

3.引導學生理解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不僅僅是在介紹植物,而是以託物言志的手法介紹了生活中有很多跟父親一樣支援西部工作,在遙遠的新疆爲祖國發展建設做出貢獻的工作者。他們身上體現着白楊精神,在祖國發展過程中,哪裏需要他們,他們就到哪裏去艱苦工作,正是有他們的艱辛付出,我們才得以有現在美麗的生活環境,國家才得以生機勃勃地蓬勃發展。

4.引導學生學習文章結尾帶有暗示性的語句。爸爸摟着孩子,看着窗外的白楊陷入沉思,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提問爸爸在沉思什麼?引導學生得出此處沉思以及微笑是因爲爸爸看到了高大的白楊旁邊正迎着風沙成長起來的小樹。這暗示着父親對孩子們的期待。

(四)拓展延伸

孩子們聽了爸爸的話之後有什麼樣的領悟,他們應該學習白楊什麼樣的精神?請同學們以小組形式討論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後以《白楊,我想對你說》寫100字左右的感想,全班交流。

(五)小結作業

請學生總結本節課學習的白楊的特點,以及以爸爸爲代表的西部邊疆工作者的`品質。

白楊是生長在西北惡劣環境中的植物,請學生課後觀察身邊的植物有什麼樣的特點,選一種植物運用借物喻人的手法介紹它的生長環境和它的特點。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這篇文章是一篇託物言志的故事性文章,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通過了解白楊這種植物的特點,從而理解西部工作者身上堅韌不拔、默默奮鬥的品質。在介紹白楊特點的時候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法,通過展示白楊的圖片和視頻,讓學生更直觀的對白楊有所瞭解。在學習爸爸介紹白楊的語句的時候,可以用分角色朗讀法,讓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理解父親話語中的意思。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2

一、教學目標

1.學會1.2.個生字,正確讀寫相關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課文內容,感受桑娜的能幹、善良、樂於助人的美德。

4.學習作者通過環境描寫、心理活動描寫表現人物的寫法。

二、教學重難點

通過感悟語言,學習作者運用環境描寫、心理活動描寫表現人物的寫法。

三、教學準備

著名的法國作家雨果的敘事詩《貧苦人》

教學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回饋預習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窮人》,它是一篇短篇小說。

(板題,讀題)

(交流預習成果:

指導觀察字寫得是否正確,工整,是否寫得美觀,並引導學生髮現詞語分類指導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

(二)自主探究,體悟情感

理清故事中描寫了哪幾個人物

誰是故事的主人公呢,作者描繪哪個人物用筆墨最多?

對於主人公桑娜,通過預習,你們已有了初步的瞭解,能不能用一個詞語概括一年級下冊桑娜給你留下的印象?

請同學們先選擇這些特點中的其中一個研究,具體步驟是1.默讀課文2.找到相關內容的段落3.畫出體現這個特點的詞語和句子4.再帶着體會朗讀朗讀。

自學後請研究同一內容的同學坐在一起,討論交流。

(三)交流學習,讀中領悟

(學生交流其它內容時,相機評價,並引導學生互評,體會桑娜的特點)

1.重點指導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從課文的第一自然段,能體會到什麼?

文中有兩個詞語準確地形容了這個漁家小屋(“溫暖”“舒適”)正是這兩個關鍵詞,概括了小屋的特點。

(通過指導學生讀懂關鍵詞語的含義,體會環境描寫的作用。)

教師引讀,學生接讀。

2.重點指導課文的第八至第十一自然段。

朗讀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文章的內容,我們能讀好這幾段話,就理解了這幾段話的'意思。請同學們先自己試着讀一讀,想想你從哪兒體會到桑娜的善良呢?

指導學生按照作者表達的順序體會桑娜的善良,重點指導學生讀懂“自己也不知道爲什麼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的意思,指導學生運用找關鍵詞的方法體會“忐忑不安”的詞意。

指導學生朗讀。

(教師評價學生朗讀後指導學生關注省略號省略了什麼,指導讀好省略號)

教師質疑:剛纔抱孩子時她是那樣的義無反顧,現在爲什麼卻忐忑不安呢?(相機指導學生朗讀句段)。

教師範讀後學生評點,由此鞏固學習的理解。(教師通過指導學生讀懂關鍵詞語的含義,體會心理活動描寫的作用)

列夫·托爾斯泰用2.70個字,形象、細緻地描繪出桑娜的心理活動,把善良的桑娜刻畫得生動形象。今後我們也可以學習這種寫作方法,通過寫人物的心理活動表現人物的質量、性格。

(四)拓展閱讀,情感提升

同樣一個故事內容,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呈現給我們的是這樣一篇短篇小說,而另一位非常著名的法國大作家雨果卻把它寫成了一首敘事詩,讓我們來看看桑娜的忐忑不安雨果是怎麼寫的,有興趣的同學跟着錄音讀一讀。

在《窮人》這篇課文中,托爾斯泰不僅把桑娜這個人物描繪得生動形象,漁夫這個人物同樣寫得非常精彩,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3

教學過程

一、課件激趣,導入新課。

1、出示課件:逃難人日夜奔波、飢腸轆轆、筋疲力盡的片段。

2、請說說你剛纔看到了什麼?有什麼感受?

假如你就是這羣逃難人中的一員,請描述一下你當時的'感受,如果有人將食物送到你的面前,你會怎麼做?

3、學生各抒己見、互相補充。

4、是啊,同學們真能設身處地爲別人着想,老師相信,學了新課《尊嚴》以後,同學們一定會有新的收穫,新的啓發。

二、整體感知,初知大意。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感受深刻的段落讀幾遍,並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把自己感受深的段落讀給小夥伴聽,聽聽他們的意見。

3、當小老師到講臺上讀自己感受深的段落。

4、全班交流: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小組合作,理解內容。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邊讀邊畫出描寫年輕人神態、動作和語言的句子,看看從年輕人的這些表現中,你能體會到什麼?

2、組內交流,教師深入小組,相機點撥指導。

四、集體交流,深入內容。

1、小組從下列彙報方式中選擇一種作好交流準備:《出示課件》

A、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或片段,也可以分角色朗讀。

B、排練課本劇,並演一演。

C、進行模擬採訪。(提示:可採訪“哈默”,也可採訪“傑克遜大叔”。)

D、說說你學了這篇課文後的感受。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讀通課文,品味重點詞句;瞭解童話在人物形象、故事情節、語言表達上的一些特點。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學生自讀自悟,主動探究,瞭解故事內容,懂得幸福是什麼;通過具體可感的形象指引學生的認識和行爲。

3.情感目標:理解幸福要靠勞動,要儘自己的義務,做對別人有益的事;發現身邊的幸福,並懂得珍惜幸福,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幸福觀。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每天能給你們這些可愛的孩子們上課,我感到真幸福!你認爲什麼是幸福呢?

2.幸福有很多表達的方式,有位作家說,幸福是一個謎,讓一千個人來回答,就會有一千種答案。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童話故事《幸福是什麼》,看看我們能從故事中找到什麼樣的答案。

二、自讀自悟

1.自由讀閱讀導航。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讀後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2學生朗讀,交流彙報。

(1)認讀詞語

彼此疏通砌成清澈詫異強健痕跡耕地

(2)課文寫十年前三個牧童把一口老泉挖成一口小水井,因而得到了智慧的`女兒的祝福,並讓他們自己去弄明白幸福是什麼。十年以後,三個青年再次相遇,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親身體會到了幸福。

三、閱讀感悟

1.理清起因。

(1)默讀課文,說說課文的起因是什麼?(三個牧童把一口老泉挖成了一口小水井)

(2).默讀課文起因部分,思考三個牧童是怎麼幹的?指名幾個學生讀他們挖小水井的過程。

(3).他們挖小水井時心情怎麼樣?把表現他們心情的語句劃出來。說說他們爲什麼這麼快樂?

(4).三個牧童挖小水井的目的是爲了讓別人喝。從而得到了祝福,又引出了一個問題是什麼?那麼幸福究竟是什麼呢?三個牧童爲了弄懂這個問題,真是各奔東西。

2、默讀全文,想想三個牧童分手後,各自都做了些什麼?畫出他們的幸福感悟。

3、學生彙報交流

我給病人治病。他們恢復了健康,多麼幸福,我能幫助別人,因而感到幸福。

我走了很多地方,做過很多事。我在火車上、輪船上工作過,當過*員,做過花匠,還做過許多別的事。我勤勤懇懇地工作,我的工作對別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勞動沒有白費,所以我是幸福的。

我耕地。地上長出麥子來。麥子養活了許多人。我的勞動也沒有白費。我也感到很幸福。

4、朗讀全文,把智慧的女兒說的話劃下來

讀這兩段話,結合三個青年的體會說說幸福是什麼?

5.體會身邊的幸福

(1).三個青年在十年前有過幸福的感覺麼?(有)什麼時候?那個時候,他們疏通泉眼就像埋下了一顆幸福的種子,然而那時的他們意識到這就是幸福了麼?

(2).那他們是什麼時候意識到的呢?讀有關語句,說自己的理解。

過渡:幸福不一定要走很遠的路去尋找,也不一定要花很長時間去追尋,只要我們能用自己的雙手做出對別人有好處的事情,就會感到幸福的。

四、拓展延伸

1.對於幸福的理解,不同身份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想知道徐老師的幸福感悟嗎?我們一起分享吧!

幸福是什麼

幸福是學生的一聲聲問候,

如一股暖流溫暖心窩。

幸福是看到學生燦爛的笑臉,

那是一首甜美的歌。

幸福是和學生一起暢遊書海,

去尋找真善美的生活。

幸福就是快樂,

幸福是一種感覺,

找尋幸福更需要心的平和。

2.孩子們,你們的幸福感悟又是什麼呢?

聯繫你的生活實際,寫一寫自己對幸福的理解。可以是一首小詩,一句格言,一件小事,一段感悟……

3.師總結:作家畢淑敏這樣感悟幸福。當我們一無所有的時候,我們也能夠說:我很幸福,因爲我們還有健康的身體。當我們不再享有健康的時候,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着說:我很幸福,因爲我還有一顆健康的心。甚至當我們連心也不再存在的時候,那些人類秀的分子仍舊可以對宇宙大聲說:我很幸福,因爲我曾經生活過。

五、作業設計

排練課本劇《幸福是什麼》

六、板書設計

10幸福是什麼

十年前挖砌水井快樂興奮

學做醫生幫助別人

十年中辛勤工作對人有用對人有益快樂自己

耕地種麥養活多人

十年後再次相見暢談幸福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會認2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正確讀寫“紅彤彤、晚霞、睡構”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各國兒童的團結友愛,感受詩歌的快樂氛圍。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首關於太陽的詩。

2、板書課題。齊讀。

二、初讀詩歌

1、學生自由朗讀,注意讀準字音,讀流利。

2、檢查讀課文情況。

3、我來提醒:學生提醒生字的讀音。

“彤”字本音第二聲,在ABB式詞組中變成第一聲。

4、檢查讀詩情況。

5、說說:你都知道了什麼?

三、朗讀感悟

1、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段落朗讀,並想一想自己喜歡的原因。

2、小組交流:

把自己最喜歡的`段落讀給小組同學聽,相互評價。

3、全班交流:

讀自己喜歡的段落,說說喜歡的原因。

重點感悟:課文用了擬人的手法,把太陽當作孩子、小樹和鮮花的朋友,顯得親切、易懂。詩歌中把孩子、小樹和鮮花並列,是因爲它(他)們都有蓬勃的生命力。這樣寫顯得新奇、有詩意。

4、想象說話:

我想對別的國家的小朋友說幾句話……

第二課時

一、再讀課文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感受詩意。太陽是大家的,世界是大家的。

2、學生交流讀課文後的感想。

3、有感情地朗讀。

二、練習背誦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背誦。

三、拓展交流

學生蒐集其他國家小朋友生活情況、文化習俗等方面的資料,進行介紹。

四、指導寫字

學生自己觀察書寫。教師進行提示。

五、積累語言

六、板書設計

25、太陽是大家的

撒在鮮花上

照耀着小朋友 小朋友做遊戲

世界是大家的

【反思】

這一課是一首兒童詩,要從題目入手教學──太陽是大家,通過引讀,自讀,齊讀,老師範讀,讓學生理解世界要和平!最後可以拓展,學生自己仿照第二自然段編詩。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