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表現手法是修辭手法?

本文已影響 3.09W人 

表現手法是修辭手法?1

表現手法是修辭手法?

表達方式、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法,語文閱讀鑑賞這幾組重要的概念要弄明白,否則,不知道命題人到底想讓考生答什麼。

表達方式的定義:表述特定內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語言方法、手段。

表達方式共五種: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顯然,記敘文中多用“記敘”的表達方式,小說中多用“描寫”的表達方式,散文中多用“抒情”的表達方式,議論文中多用“議論”的表達方式,說明文中多用“說明”的表達方式。但要注意,這並非絕對,在不同文體中,也常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

在每一種表達方式之下,又有一些具體的方式分類。如“記敘”中有倒敘、插敘等;“描寫”中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等;“抒情”中有直接抒情、間接抒情等;“議論”中有事例論證、引證、比喻論證等。

表現手法定義:在行文措辭和表達思想感情時所使用的特殊的語句組織方式。

表現手法常考20種: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託物言志,借古喻今;對比,襯托,象徵,用典,想象,聯想,渲染,鋪墊;虛實結合,動靜結合,點面結合,欲揚先抑,卒章顯志。

修辭手法的定義:通過修飾、調整語句,運用特定的表達形式以提高語言表達作用的方式或方法。

修辭手法常考九種: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反覆。

在表達方式、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法之外,還有一個更上位的概念叫“表達技巧”,它包括了上述的各個概念。一般地,對中考和高考語文來說,命題人不會籠統地問某首詩或某篇文章用了什麼“表達技巧”,因爲如果這樣來設問的話,答案就會太多樣了。

無論是回答表達方式還是表現手法、修辭手法題,基本的模式都是:XX表達方式/表現手法/修辭手法(術語)+相應的例句(文中的)+表達效果(思想、情感、讀者三個方面)。

表現手法是修辭手法?2

修辭手法:對偶、比喻、擬人、借代、誇張、排比、反覆、象徵、寄寓(寄託),互文,等.

表現手法:想象、聯想、類比、象徵、烘托、對比、渲染、修辭.

比喻、擬人、象徵:化平淡爲生動,或化深奧爲淺顯,或化抽象爲形象.

借代:引人聯想,使表達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

誇張:突出事物的本質和特徵,鮮明地表現出作者對事物的感情態度,增加語言的生動性.

對偶:增強詩詞的音樂美,增強詩歌外在形式美,表意凝鍊,抒情酣暢.

排比:加強語勢,強調內容,加重感情.

設問:引發注意,啓發讀者思考.

反問:加強語氣

渲染烘托:渲染、烘托出……氣氛,表達作者什麼情感.

對比:兩相對照,形成鮮明對比,深刻體現作者的……情感態度.

工筆細繪:繪聲繪形繪色,高低遠近動靜(描繪……畫面,表現作者……情感.)

白描:寥寥幾筆就勾勒出……畫面或形象,表現作者……情感.

反客爲主:從對方的角度去設想,取得“一種閒愁,兩處相思”的藝術效果.

烘托:先從側面描寫,再引出主題,使要表現的形象鮮明.

用典:援引史實,使用典故,可收到言簡意豐,耐人尋味的效果

虛實:虛和實是相對的

襯托:爲使事物的特點突出用另一事物放在一起來陪襯(一主一次)分正襯、反襯.正襯:以悲景襯悲情,更顯其悲;以樂景襯樂情,更顯其樂.反襯:以悲景襯樂情,以樂景襯悲情.襯托的作用是爲了渲染一種氣氛,更好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寫動與寫靜(有聲寫無聲):1、以靜襯動,主要表現動.2、以動襯靜,主要表現靜.3、動靜配合,相映成趣.三者都是爲表達情感服務的

實寫與虛寫:虛寫是爲實寫服務的.虛實相生可以增加時空的深度和廣度,引發讀者的想象,同時使形象鮮明,並加大作品的容量.

  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與表現手法的區別【2】

許多人分不清“表達方式” “修辭手法” 與“表現手法”這三個概念,經常張冠李戴,將其混爲一談,進而影響自己正確地答題。它們雖然都屬於表達技巧,卻有明顯的區別:

1.修辭手法

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動形象,富有表現力和藝術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稱爲修辭手法。修辭手法是針對具體的句子而言的。

修辭手法的種類很多,內容博雜。但高考語文考試大綱要求學生掌握的修辭手法(辭格)共有八種: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排比、設問和反問。

詩歌中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設問、反問、頂真、起興等。

⑴比喻:

用一種事物或情景來比作另一種事物或情景,可分爲明喻、暗喻、借喻、博喻。有突出事物特徵,化抽象爲形象的作用。比如“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詩歌巧妙地把抽象的“愁”比做滾滾東去的江水,寫出了愁緒的多與綿長。

例析: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柳梢青·送盧梅坡 (劉過)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遠,同在京城。聚散匆匆,雲邊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傷情?覺幾度、魂飛夢驚。後夜相思,塵隨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飲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問:作者在表達感情時主要運用了什麼手法?請結合全詞內容具體說明。

簡析:這首詩主要運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雲邊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來表現離別之苦,下片用“塵隨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來表現思念之切。

⑵借代:

借用相關的事物來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體,具體代替抽象,用特徵代替人。借代的運用使語言簡練、含蓄。

例如李清照的《如夢令》“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詩中用“綠”和“紅”兩種顏色分別代替葉和花,寫葉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①借用人(或物)的標誌、特徵去代替人(或物)的名稱

例析1: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

簡析:“朱門”指代居住在驪山宮的顯貴之家,反襯宮門之外的悽慘景況。

②借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去代替事物的整體

例析1: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簡析:“帆”,原指掛在船桅上利用風力使船前進的布篷,這裏詩人以“帆”代指整個船。

例析2:檣櫓灰飛煙滅——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簡析:“檣”是船上的桅杆,櫓是比槳長大的划船工具,安在船尾或船旁。這裏用檣櫓代戰船。

③以客觀存在的具體事物去代替概括抽象的事物

例析1:舉酒欲飲無管絃。——白居易《琵琶行》

簡析:“管”是一種類似於笛的樂器,“弦”是樂器上的腸線或金屬絲。這裏,詩人用“管”“弦”指代音樂。

例析2: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簡析:“金戈”指金屬製的戈,“鐵馬”指配有鐵甲的戰馬。這裏“金戈鐵馬”用來代指精銳部隊。

⑶誇張:

對事物的形象、特徵、作用、程度等作擴大或縮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鮮明地表達事物的作用。李白的作品中表現極爲突出,如:“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危樓高百尺”等。

例析1: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遊岳陽而作此詩。

問:對第三聯“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所運用的藝術表現手法做簡要分析。

簡析:第三聯運用誇張手法寫出了岳陽樓高聳入雲的情狀,同時這兩句詩想像神奇,在雲間連榻,在天上“行杯”,寫出了詩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⑷對偶:

用結構相同、字數相同的一對句子或短語來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從形式看,語言簡練,整齊對稱;從內容看,意義集中含蓄。

例析: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

春行即興 (李華)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問:這首詩的三、四兩句運用了哪種修辭方法?請具體說明。

簡析:這首詩的第三、四句修辭方法是對偶,“芳樹”對“春山”,“花”對“鳥”,“自落”對“空啼”。

⑸比擬:

把物當作人來描寫叫擬人,或把人當作物來描寫叫擬物。比擬有促使讀者產生聯想,使描寫的人、物、事表現的更形象、生動的作用。

例析:閱讀下面兩首詩,根據提示,完成賞析。

詠白海棠(薛寶釵)

珍薰芳姿晝掩門,自攜手甕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採露砌魂。

淡極始知花更豔,愁多焉得玉無痕。欲償白帝憑清潔,不語婷婷日又昏。

詠白海棠(林黛玉)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爲土玉爲盆。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

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

(據人民文學出版杜1996年12月第2版《紅樓夢》第三十七回)

詠物詩講究形神兼備。以上兩詩,頷聯都着眼於白海棠之“白”,但繪形寫神各有不同。“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魂”一聯,前句以洗盡胭脂,極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後句以晶瑩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潔之魂。倒裝句式的運用,顯得新穎別緻:“洗”“招’二字,運用擬人手法,生動地傳達出白海棠的情韻神態;而“秋階”“露砌”的映襯,更是意味深長。詩人含蓄地表現了白海棠樸素淡雅、清潔自勵的品性。

“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一聯,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較之“洗出”句,更側重於表現“白”的鮮豔潔淨,後句再以梅花之魂賦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來”“借得”,巧用了擬人手法;而“偷來”一詞,貶詞褒用,想象新穎,靈巧別緻。

⑹設問和反問:

設問是先提出問題,接着自己把看法說出。問題引入,帶動全篇,中間設問,承上啓下,結尾設問,深化主題,令人回味。反問是用疑問的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用來加強語氣,表達強烈感情。

例析1:“問人間誰是英雄?有釃酒臨江,橫槊曹公。”

簡析:以設問開篇,點明題旨,領起下面分層次地敘述三國人物的英雄業績。

例析2:王安石的《題烏江亭》:“江東子弟今雖在,肯爲君王捲土來?”

簡析:使用反問句式,語氣冷峻,強調了歷史之必然。

在閱讀教學中,許多同學分不清“表達方式” “修辭手法” 與“表現手法”這三個概念,經常張冠李戴,將其混爲一談,進而影響自己正確地答題。它們雖然都屬於表達技巧,卻有明顯的區別:

2.表達方式:

表達方式亦可稱爲表達方法,是作者根據客觀事物和表達思想感情的需要而運用的一種語言表達形式,屬於文章的整體的語言運用形式。

常用的表達方式有五種:敘述、描寫、抒情、議論和說明(詩歌中沒有“說明”這一種)。

記敘:記敘人物的經歷或事情的發生、發展、變化過程。一般用於敘事詩的表達,以高中課本中《琵琶行》和《孔雀東南飛》爲代表,而律詩和絕句當中也有出現,如:杜甫的《登岳陽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1)描寫:

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對人物、事件、環境所作的具體描繪和刻畫。如:《孔雀東南飛》中對劉蘭芝的描寫:“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璫。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其中白描是詩歌鑑賞中常見的一種表現手法。

(2)議論:

對人和事物的好壞、是非、價值、特點、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見。例如:秦觀的《鵲橋仙》中:“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柳永的《雨霖鈴》:“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

(3)抒情:

表達作者強烈的愛憎、好惡、喜怒、哀樂等主觀感情。(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間接抒情。間接抒情在詩歌鑑賞中一般表現爲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樂景哀情、託物言志等,而這一般又稱之爲表現手法)

例析1:閱讀下面一首唐詩,按要求答題。

端居① (李商隱)

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牀敵素秋②。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閒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稱。

問:這首詩的三、四兩句在藝術手法上有什麼特點?請簡要分析。

簡析:這首詩在藝術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點是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詩人藉助對“青苔”、“紅樹”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寫,賦予客觀景物以濃厚的主現色彩,營造出了冷寂、悽清的氛圍,表達了悲愁,孤寂和思親的情感。

例析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暮春滻水送別 (韓琮)

綠暗紅稀出鳳城,暮雲樓閣古今情。行人莫聽宮前水,流盡年光是此聲。

問:這首詩是怎樣融情於景的.?請作簡要賞析。

簡析:這首詩將友情、世情等濃縮爲“古今情”,融入“綠暗”“紅稀”“暮雲”“宮前水”等意象組成的一幅感傷畫面之中,形成融情於景的特色。

一般說來,記敘文多采用敘述、描寫和抒情的表達方式,議論文多采用議論的表達方式,說明文多采用說明的表達方式。

當然,表達方式的運用也不是絕對的,如記敘文裏也可以使用少量議論或說明,議論文裏同樣也可以使用少量的敘述、描寫或說明,說明文裏也可以有敘述或描寫。至於雜文、遊記、隨筆等更細的分類文體,表達方式則更加靈活。

總之,表達方式的使用,一切服從文體和表現主題的需要。

3.表現手法

表現手法也可稱爲表現方法(或表達技巧),凡是能使文章整體或部分產生鮮明強烈的印象,達到感染讀者的藝術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視爲表現手法。主要着眼於使文章的整體或部分產生效果。

常見的表現手法有:賦、比、興、烘托、象徵、用典、白描、蒙太奇、託物言志、借景抒情、心理刻畫、寓莊於諧、聯想和想象,等等。

例析:簡析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三):“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句的表現手法

簡析:該句純用白描手法,寥寥幾筆就爲我們勾勒出了田園生活圖景,表現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

白描,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巧。這種畫法,不用色彩的烘染,只用黑線勾描物象。在文學創作上,白描指不加渲染、烘托,不用華麗辭藻,而以最經濟、最省儉的筆墨,勾勒出鮮明生動的形象。其特點是:抓住被描寫對象的主要特徵,寥寥幾筆,形神逼肖。

4.區別與聯繫

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法:

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法都能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但表現手法是用以增強文章的整體或某一部分的表達效果,而修辭手法則是增強文章中句子的表達效果,主要着眼於對句子的修飾;表現手法是從宏觀角度表現文章的,而修辭手法是從微觀角度表現文章的。

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法的界限也不是絕對的。

比如,反覆是一種修辭手法,但它如果間隔使用,對文章的整體表達效果就非常明顯,也可視爲表現手法;比喻是一種修辭手法,有時也可以是一種表現手法;等等。

總之,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當某種修辭手法在文章中產生了一種整體的效果,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或是某種修辭手法在文章中反覆使用後產生了整體的表現力,那麼這種修辭手法也可視爲表現手法。

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與表現手法是中學語文教學中經常接觸到的概念,不可迴避,我們必須在具體的語文實踐活動中認真體會,才能真正將它們區分開來,並嫺熟地運用。

例示:

1.試分析下面這首詩的表現手法及作用。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

答:本詩所用的表現手法及作用如下:⑴襯托,以冰雪林襯托梅花的堅毅耐寒;⑵對比,與混芳塵的桃花對比,顯示梅的高潔守志;⑶託物言志(象徵),借梅花的形象表達作者的理想追求。

2.閱讀下面這首詞,回答問題:

青玉案.元夕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衆裏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註釋】①青玉案:詞牌名。②花千樹:形容燈火之多,如千樹繁花齊開。③寶馬雕車:指觀燈的貴族豪門的華麗車馬。④鳳簫:《神仙傳》載,秦穆公之女弄玉,善吹簫作鳳鳴聲,引來了鳳。故稱簫爲鳳簫。⑤玉壺:比喻月亮。⑥蛾兒雪柳:元宵節婦女頭上戴的裝飾物。⑦闌珊:零落。

問:全詞主要運用了哪種表現手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答:主要運用了反襯(或襯托、烘托)的表現手法,以元夜的繁華熱鬧反襯“那人”的孤獨寂寞,表達了作者不趨流俗,甘於寂寞,保持志士操守的高潔品性。

這首詞着力用反襯法。上片渲染元宵節燈火輝煌,車水馬龍,一片繁華熱鬧景象;下片開頭,又描繪觀燈女子的盛裝豔服,笑語歡快的情景。這一切都不是本篇要寫的主要對象,而只是陪襯。最後點出“燈火闌珊處”的“那人”,一位憂愁、孤獨、自甘寂寞者,纔是作品的主角。前面熱鬧非凡的場景,是襯托燈火闌珊處的冷落;那笑語歡快的一羣觀燈者,是襯托“那人”的寂寞孤獨。但是,作者描寫這樣一位孤獨者,用意何在?梁啓超在《藝蘅館詞選》中評論說:“自憐幽獨,傷心人自有懷抱。”聯繫作者身世看這首詞大約作於被罷職閒居期間,置身熱鬧之外的“那人”形象裏,實有作者自身的影子在,或者簡直就是作者人格的化身,以“那人”自比,抒發了詞人滿面腔的閒愁與寂寞。

就修辭而言,本詞主要用瞭如下幾種:

比喻:“花千樹”——將元夕的焰火比作千萬棵繁花錦簇的花樹;“更吹落星如雨”——焰火像被吹得如雨落下的星星;“玉壺”——喻月亮。

借代:“蛾兒雪柳”——用元宵節婦女頭上戴的裝飾物代年輕美貌的女子。

3.賀鑄《青玉案》“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和李白《秋浦歌》“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裏,何處得秋霜”,各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提示:賀鑄《青玉案》“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運用了設問、比喻、排比的修辭。李白《秋浦歌》“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裏,何處得秋霜”,運用了誇張、比喻。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