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四大書院之一:應天書院

本文已影響 1.45W人 

應天書院起源之早,規模之大,持續之久,人才之多,爲古代四大書院之一。

四大書院之一:應天書院

所以,《宋史》記載:“宋朝興學,始於商丘”。1998年國家郵電部在商丘舉辦了四大書院郵票首發儀式。應天府書院即應天書院、睢陽書院,其前身爲南都學舍,爲五代後晉時的商丘人楊愨(què)創辦,位於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國家4A級風景區商丘古城南湖畔,爲中國古代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宋真宗正式賜額爲應天書院,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應天書院改爲府學,爲應天府書院,慶曆三年(1043年)改爲南京(北宋陪都,今河南商丘)國子監,爲北宋最高學府。北宋初書院多設於山林勝地,唯應天書院設於繁華鬧市,人才輩出。隨着晏殊、范仲淹等的加入,應天書院逐漸發展爲北宋最具影響力的書院,是古代書院中唯一一個升級爲國子監的書院,爲北宋四大書院之一。

  創辦原因

第一,北宋科舉取士規模日益擴大,而宋初官學卻長期處於低迷不振的狀態。士人求學需求很大,卻苦無其所,在這種情況下,書院應運而生,起到了填補官學空白的作用,爲廣大士子提供了讀書求學的場所。

第二,朝廷崇尚儒術,鼓勵民間辦學。宋初提倡文治,但國家一時又無力大量創辦官學,故朝廷對書院給予多方面的表彰和贊助。像著名的白鹿洞書院、嶽麓書院、應天府書院、嵩陽書院都得到朝廷賜書、賜匾額、賜學田和獎勵辦學者等不同形式的支持,這些支持無疑是促進宋初書院興盛的直接動因之一。

第三,佛教禪林制度的影響。佛教出於僻世遁俗、潛心修行的宗旨,多選擇環境僻靜優美的山林建立寺廟,五代及宋初的書院也大多建於山林名勝之中。佛教禪林集藏經、講經、研經於一體,也對書院教學產生了明顯的影響。如:書院的講會制度就是借鑑了佛教僧講和俗講的講經方式,書院教學的講義和語錄等形式,也是來源於佛教禪林制度。

第四,印刷術的應用,使書籍的製作與手寫本相比,變得極爲便利,是促成宋代書院興旺發展的重要基礎。書籍不再是珍藏品而是公衆都可以擁有的,纔有可能使書院擁有豐富的藏書,並真正成爲面向社會的教學研究場所。

  書院地位

應天書院是古代書院中唯一一個升級爲國子監的書院,被尊爲四大書院之首。

宋仁宗慶曆年三年(1043),擔任宋廷參知政事的范仲淹提出“精貢舉、擇官長”等十項改革主張,取胡瑗蘇湖教法改革當時教育系統,當時應天府已升格爲南京國子監,先行實施改革,一改當時崇尚辭賦的浮淺學風,重經義、重時務、重實際。

范仲淹執教應天府書院時,經常教導學生要“從德”,而不能僅以科舉仕進作爲求學的最終目的。在他提出的“爲學之序”中,學、問、思、辨四者也是最後落實到“行”上。後人立有《宋范文正公講院碑記》,建藏書樓,回顧范仲淹的講學生涯。

在范仲淹主講該書院的過程中,率先明確了具有時代意義的'匡扶“道統”的書院(學校)教育宗旨,並以此確立了培養“以天下爲己任”之士大夫的新型人才培育模式,由此推動了宋初學術、書院(學校)學風朝經世致用方面的轉變;後來又通過“慶曆興學”的若干措施,肯定、鼓勵了這些成就,進一步推動了北宋書院的發展,明確了學術、大師在書院中的重要作用和歷史地位。

  學術思想

宋仁宗慶曆年三年(1043年),擔任宋廷參知政事的范仲淹提出“精貢舉、擇官長”等十項改革主張,取胡瑗蘇湖教法改革當時教育系統,當時應天府已升格爲南京國子監,先行實施改革,一改當時崇尚辭賦的浮淺學風,重經義、重時務、重實際。

范仲淹執教應天府書院時,經常教導學生要“從德”,而不能僅以科舉仕進作爲求學的最終目的。在他提出的“爲學之序”中,學、問、思、辨四者也是最後落實到“行”上。後人立有《宋范文正公講院碑記》,建藏書樓,回顧范仲淹的講學生涯。

在范仲淹主講該書院的過程中,率先明確了具有時代意義的匡扶“道統”的書院(學校)教育宗旨,並以此確立了培養“以天下爲己任”之士大夫的新型人才培育模式,由此推動了宋初學術、書院學風朝經世致用方面的轉變;後來又通過“慶曆興學”的若干措施,肯定、鼓勵了這些成就,進一步推動了北宋書院的發展,明確了學術、大師在書院中的重要作用和歷史地位。

先後有主盟北宋文壇的歐陽修、王安石、范仲淹、曾鞏等人,北宋五子之一的張載等,皆畢業於應天府書院。撇開論資排輩,單就開學術風氣之先及薦拔人才而論,范仲淹的宋學開山地位也是當之無愧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