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小學語文《登月之旅》教學反思

本文已影響 3.89W人 

看到《登月之旅》這個課題給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難。

小學語文《登月之旅》教學反思

在上這節課之前,我細細研讀了教學參考書,針對重難點內容進行了設計。活動導入環節通過欣賞視屏,不僅使學生在音樂和美圖的欣賞中獲得美感和對月亮的親切感,同時也使學生從多角度感知人類對月亮的感情。這一環節是建築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第二環節通過資料的閱讀讓學生自主學習,瞭解人類認識月球的.歷史。遠近不同距離拍攝的月球圖片給學生帶來了認知的方便,視覺的直接衝擊使學生迅速感受到了天文望遠鏡的威力和科學的偉大。第三環節,通過設問引發學生思考環形山形成的原因,繼而引導學生設計實驗。在活動中學生的假設和猜想還是很大膽的。在學生設計實驗的環節中,教師的引導和細節點上的指導顯得尤爲重要。實驗其實真的很簡單。因爲這樣,所以我調整了教材的使用策略。這樣做,使學生有更多自己的思考,可以自己參與設計實驗,自己明確實驗的要點和目標、注意事項,自己思考並總結出模擬環形山的方法。從而瞭解月球環形山爲什麼會是大小不一、深淺不同且近似圓形的原因。這樣的延伸要求看似輕描淡寫、可有可無,但對學生科學興趣的培養和科學探究方向的引導卻起着非常積極的影響。在這個環節中,學生對“看得更清楚”的理解上存在偏差。部分學生認爲比較光亮就是清楚。所以教師的陳述還要再斟酌。

本節課給了我很大思考:在科學活動中,一個老師如何在課堂上做學生的支持者、引導者、合作者?課堂中一些細節的處理如何把握?實驗的設計如何更加科學嚴謹?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