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提高閱讀理解的能力是在朗讀和默讀

本文已影響 1.1W人 

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爲積累性閱讀、理解性閱讀和鑑賞性閱讀三個階段。經驗告訴我們,學生在最初的閱讀階段,應該着重進行積累性閱讀。進行這種和默讀中實現閱讀要特別強調熟讀、背誦。通過熟讀、背誦,學生既進行了字、詞、句、篇等語言表達形式方面的積累,又進行了文章所包含的思想內容方面的積累。只有當這些材料有了相當的積累之後,才能逐漸形成閱讀能力。

提高閱讀理解的能力是在朗讀和默讀

朗讀有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是古人的經驗和體會。張壽康先生也指出:“全部瞭解一個作品的最好方法,就是好好地高聲誦讀。作品一被高聲誦讀,就成爲好懂與易解的了。”這是因爲,讀時分輕重緩急,恰好和文中情事的起伏相應,足以幫助讀者理解文章,領會作者寫作時的情緒。有些內容,言傳不易,表達難明,但朗讀得法,每每倒能使學生心領神會,即所謂“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從讀的情況也最容易看出讀的人是否真正理解了所讀的作品。

朗讀有利於使學生受到作品的感染。語文學科的人文性,表現爲對學生心靈的陶冶,促進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其前提是增強語文教學的感染力,而朗讀則可以幫助我們達到這樣的目的。一篇文章,讀出聲來,讀出抑揚頓挫、語調神情來,比單用眼睛看,所得到的印象要深刻得多,對於文章的思想感情,領會得要透徹得多,從中受到的感染要強得多。

學習語言需要背誦,常常背誦能使所學的詞語、句子在記憶裏生根。我國傳統語文教學就強調“熟讀成誦”。蔣仲仁先生關於這方面的論述可以幫助我們更透徹地瞭解讀與背兩者的關係及其在學習語言中的作用。他說,背誦是朗讀爛熟的結果。在從朗讀到背誦的這個過程中,學生反覆地吟味作者的.語言,咀嚼、消化、吸收,最後增加到自己的語言儲備裏去。閱讀的時候,遇到某些詞彙、某些句式、某些表達方法,不僅似曾相識,而且司空見慣,閱讀的能力就提高了,寫作的時候,想用某些詞彙、某些句式、某些表達方法,就會涌來筆端,取之左右逢源,寫作的能力就提高了。

作爲語文教學的朗讀,必須同字、詞、句、篇的教學有機結合。通過朗讀掌握一些變音的規律,懂得輕聲的表意作用;通過朗讀激活語言形象,加深對詞句含義的理解;通過朗讀體會作品各個部分的銜接和過渡……教學中,我通過實踐明理、自讀品味、想象體味、角色體驗、演讀體悟、比較領悟、評議深化等方式促進學生與文本直接對話,跟語言直接接觸,與作者產生共鳴。以朗讀爲主線已經成爲我如今設計教學的基本理念和主要方式。

在高度重視朗讀和背誦的同時,我們還應該十分重視默讀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默讀是不出聲地讀,主要是吸收作者在文章裏所要表達的意思。學習語文,培養閱讀能力,指的主要就是默讀能力。默讀便於眼腦並用,讀思結合。只有默讀才能加快讀的速度,讓學生接觸更多的作品,提高理解能力,豐富語言儲備,說的時候涌來舌底,寫的時候左右逢源。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