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乘虛而入的典故

本文已影響 2.31W人 

乘虛而入的典故1

乘虛而入的典故

趁着對方空虛或沒有準備時,突然進入(或打進)。源自《資治通鑑·唐憲宗元和十二年》。

唐朝安史之亂後,中央統治權力日趨削弱,藩鎮一個個擁兵自重,形成了實際上的割據局面。唐憲宗即位後,便想逐個消滅這些割據勢力。他曾幾次派兵討伐淮西節度使吳元濟,但沒有解決問題。817年,唐憲宗派沉着而有謀略的李愬(sù)爲大將,領兵征討盤踞在蔡州(今河南汝南縣)的吳元濟。李愬先設計活捉了淮西騎兵大將李祐,後以禮相待。李祐被降伏後,向李愬獻計說:“吳元濟的.精兵都駐紮在洄曲和四面的邊境上,守蔡州城的都是些老弱殘兵,我們可以乘虛直抵其城,等前方的敵兵得到情報回來救護時,吳元濟就可能已被我們活捉了。”經再三考慮,李愬採納了李祐的建議。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夜裏,李愬率精兵九千,兵分三路,以李祐率領的三千人爲突擊隊,出其不意,直搗吳元濟的老巢蔡州城,活捉了吳元濟。

後來,人們從“乘虛直抵其城”引申出了“乘虛而入”這一成語

乘虛而入的典故2

【成語】乘虛而入

【讀音】cheng xū er ru

【解釋】乘着虛弱疏漏的時候進入,也比喻指軍事上向對方沒有設施或兵力薄弱的地方進攻。

【出處】《晉書.帝紀第一》:又問二虜宜討,何者爲先?對曰:吳以中國不習水戰,故敢散居東關。凡攻敵,必扼其喉而摏其心。 夏口、東關,賊之心喉。若爲陸軍以向皖城,引權東下,爲水戰軍向夏口,乘其虛而擊之,此神兵從天而墜,破之必矣。宋;張君房《去笈七籤》卷一二0:將至所居,自後垣乘虛而入,徑及庭中。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四回:今 曹操 東征 劉玄德 , 許昌 空虛,若以義兵乘虛而入,上可以保天子,下可以救萬民。明;劉基《春秋明經;宋人衛人入鄭宋人蔡人衛人伐戴鄭伯伐取之》: 宋衛間 鄭師之在外而乘虛以入其國。清;魏源《書古微例言中》:即僞 孔《傳》亦乘 馬 鄭 支離臆說之極弊而乘虛以入者。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十 四回:若各存意見,不能和睦,是自己先孤了,別人安得不乘虛而入。成語故事公元817年,唐憲宗任命智勇雙全的大將李愬爲唐河三州節度使進攻叛亂的淮西節度使的兒子吳元濟,先後收服降將丁士良、李佑、李忠義等人,然後乘虛而入趁敵沒有防備時進入蔡州,活捉了吳元濟,平息了叛亂。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