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通假字 古今異義詞分類錄

本文已影響 3.81W人 

1. 古今字

通假字 古今異義詞分類錄

所謂古今字,是一種縱向歷時的同詞異字現象,是反映同一概念而先後產生的字。即記錄同一個詞(實際是詞的某一義項),不同時代、社會用字有所不同,前一個時代所用的字叫古字,後一個時代所用的字叫今字。這裏所說的古今和古今字都是相對而言的。古今字是記錄同一個詞古今用字有異造成的歷史現象,即古用彼,而今用此。

古今字的產生是爲了減輕古字多義的負擔。古字先出,今字是爲承擔古字某一部分意義而後造的字。它是在古字原有的形體基礎上,增加義符或更換義符、聲符而後創造的區別字。

古今字來源主要有三個,這就是:由於漢字的分化,母字與後造分化字構成的古今字;同音假借,被借字與借字構成的古今字;古今對異體字的異用構成的古今字。

【文段閱讀】

冬①,楚子②及諸侯圍宋,宋公孫固如③晉告急。先軫曰:報施④救患,取威定霸⑤,於是乎在矣⑥。狐偃曰:楚始得曹,而新昏於衛⑦,若伐曹、衛,楚必救之,則齊、宋免⑧矣。於是乎⑨於被廬,作⑩三軍,謀元帥。

《左傳? 僖公二十七年》

【註釋】

①冬:魯僖公二十七年冬。②楚子:楚成王。③如:去,到。④施:施捨的恩惠,活用作名詞。⑤取威定霸:取得威望,成就霸業。⑥於是乎在矣:就在這裏了。於是乎用在後一分句前面,表示後一事緊接着前一事,可不譯。⑦新昏於衛:(楚成王)新近和衛國通婚。昏:婚的古字。⑧免:免於被攻打。⑨ (sTu):檢閱,閱兵。⑩作:鼓舞,振作。

【譯文】

魯僖公二十七年冬季,楚成王和諸侯圍困宋國。宋國的公孫固到晉國報告緊急情況。先軫說:報答施捨,救援患難,取得威望,成就霸業,都在這裏了。狐偃說:楚國剛剛得到曹國,又新近和衛國通婚,假如攻打曹、衛兩國,楚國必定救援,那麼齊國和宋國就可以免於被攻了。 於是就在被廬檢閱軍隊,振作三軍的士氣,尋求可作統帥的元帥。、

古今字在註釋時表述爲:後來寫作某,或某的古字。

【文段閱讀】

六月壬申①,師至於靡笄之下。齊侯使②請戰③,曰:子以君師辱於敝邑④,不腆敝賦⑤,詰朝⑥請見。對曰:晉與魯、衛,兄弟也。來告曰:大國朝夕釋憾⑦於敝邑之地。寡君不忍,使羣臣請於大國,無令輿師淹於君地⑧。能進不能退,君無所辱命。齊侯曰:大夫之許,寡人之願也;若其不許,亦將見也⑨。齊高固入晉師,桀⑩石以投人,禽之而乘其車,系桑本焉12 ,以徇

13 齊壘,曰:欲勇者,賈餘餘勇14 。

《左傳? 成公二年》

【註釋】

①六月壬申:魯成公二年,六月十六日。 ②使:派人。 ③請戰:挑戰。請:要求,有表示謙敬的意思。 ④辱於敝邑:光臨敝國的土地。辱:有屈尊、受辱之意,表示謙敬。 ⑤不腆敝賦:不腆,自稱的謙詞;敝賦,對己方軍隊的謙稱。 ⑥詰朝:明晨。 ⑦釋憾:解恨,借事報復。⑧無令輿師淹於君地:不要讓我軍滯留在貴國的土地上(即速戰速決)。淹:滯留。⑨若其不許,亦將見也:如果不答允,也一定要交戰。⑩桀:通揭,舉。11禽:後作擒,抓住。12系桑本焉:把桑樹根系在車上。本:根。焉:兼詞,在那裏。13徇:示衆。14賈餘餘勇:買我多餘的勇氣。賈:買。

【譯文】

六月十六日軍隊到達靡笄山下。齊侯(齊頃公)派人挑戰,說:您率領國君的軍隊光臨敝國的土地,敝國的兵力不雄厚,請明晨相見。回答說:晉國與魯、衛兩國,互爲兄弟(都是姬姓國)。他們來告訴說:齊國老是到敝國的土地上發泄不滿。我們的國君(晉景公)不忍心,派我們這班臣子來向大國請求,同時又不讓我軍滯留在貴國的土地上。能進不能退,齊君不會有命令落空的事情出現。齊侯說:您答允交戰,固然是我的願望;如果不答允,也一定要交戰的。齊國的高固(齊大夫)徒步闖入晉軍,舉起石頭擲人,擒獲晉軍的人並登上他們的戰車,把桑樹根系在車上,作爲戰利品的標誌,以讓齊營的衆人都看見,說:想要勇氣的人儘管來買我多餘的勇氣!

2. 狹義通假字(通用字、假借字)

通假字是通用字和假借字的簡稱,所謂古今通假,就是兩個字通用,或者這個字借用爲那個字的意思,它們相互間往往只是語音相同或相近,並沒有意義上的聯繫,所以又稱爲同音通假或同音假借。

(1)通用字,是本有其字的假借,可以補出本字,屬於臨時借用。古人寫作時,不用原有的專用字或倉卒無其字而寫成另外一個同音或音近的'字,這種借用的字,就是本有其字的通假字,與古今字存在交叉。如:君子生非異也(《荀子? 勸學》)中的生與性,則知明而行無過(《荀子? 勸學》)中的知與智等。

【文段閱讀】

四十年,燕、秦、楚、三晉合謀,各出銳師①以伐,敗②我濟西。王解而卻③。燕將樂毅遂入臨淄,盡取齊之寶藏器。王出亡,之④衛。衛君闢⑤宮舍⑥之,稱臣而共⑦具。王不遜,衛人侵之。王去⑧,走鄒、魯,有驕色,鄒、魯君弗內⑨,遂走莒,楚使淖齒將兵救齊,因相⑩齊王。淖齒遂殺王而與燕共分齊之侵地滷器。

《史記? 田敬仲完世家》

【註釋】

①銳師:精銳部隊。 ②敗:打敗。 ③解:潰散;卻:敗退。 ④之:去,到。 ⑤闢:通避,避讓,這裏指讓出宮殿。 ⑥舍:用作動詞,安排住宿。 ⑦共:同供。供給。 ⑧去:離開。 ⑨內:收容,接納。納的古字。 ⑩相:輔佐,幫助。11滷:通擄。掠奪。

【譯文】

王四十年,燕、秦、楚及三晉合謀,各自派出精兵來進攻齊國,在濟水以西打敗齊軍。齊王的軍隊潰散退卻。燕將樂毅於是攻入齊都臨淄,全部掠取了齊國收藏的珍寶禮器。王出逃到衛國,衛國國君讓出王宮給他居住,向他稱臣並供給他用具。王卻很傲慢,衛國人就去侵擾他。王只得離開衛國,跑到鄒國、魯國,表現出傲慢的神氣,鄒、魯的國君都不收留他,於是又跑到莒。這時楚國派淖齒領兵救援齊國,因而就輔佐齊王。結果淖齒竟把王殺了,並與燕國一起瓜分了所侵佔的齊國的土地和掠奪的寶器。

某些詞原先已有專用字,但由於種種原因,書寫者沒有使用本字,而另外找一個讀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來代替它。在通假字中,有的經常通用;如:伸――信,叛――畔。有的是偶爾借用,如:鄉――向,亡――物,通假字在註釋時表述爲:通某字。

【文段閱讀】

釋之曰:夫①絳侯、東陽侯稱爲長者,此兩人言事曾②不能出口,豈效此嗇夫喋喋利口捷給③哉!且秦以任④刀筆之吏⑤,爭以亟疾苛察相高,其敝徒文具⑥,亡惻隱之實。以故不聞其過,陵遲⑦至於二世,天下土崩⑧。今陛下以嗇夫口辯而超遷⑨之,臣恐天下隨風靡⑩,爭口辯,亡其實。且下之化上,疾於景響 12 ,舉錯 13 不可不察也。文帝曰:善。

《史記? 張釋之馮唐列傳》

【註釋】

①夫:發語詞,不譯。②曾:卻,簡直。③嗇夫喋喋利口捷給:喋喋不休、伶牙俐齒的嗇夫。捷給:應對及時;嗇夫:小吏名。④任:重用。⑤刀筆之吏:掌管公文案牘的書吏。⑥徒文具:只有表面的官樣文書。⑦陵遲:越來越衰弱、衰敗。⑧土崩:像土一樣崩塌。⑨超遷:破格提拔。⑩隨風靡:聞風追隨、效法。11下之化上:下面的人被上面的人所影響。12 疾於景響:比影子隨形、迴響應聲還快。景:影的古字。13舉錯:辦什麼,不辦什麼。錯:通措, 停置,停辦。

【譯文】

張釋之說:絳侯與東陽侯都被稱爲長者,可這兩個人議論事情時都不善於言談,現在這樣做,難道讓人們去效法這個喋喋不休、伶牙俐齒的嗇夫嗎?秦代由於重用了舞文弄法的官吏,所以官吏們爭着以辦事迅急苛刻督責爲高,然而這樣做的流弊在於徒然具有官樣文書的表面形式,而沒有憐憫同情的實質。因爲這個緣故,秦君聽不到自己的過失,國勢日衰,到秦二世時,秦國也就土崩瓦解了。現在陛下因爲嗇夫伶牙俐齒就越級提拔他,我想恐怕天下人都會追隨這種風氣,爭相施展口舌之能而不求實際。況且居下位的人被居上位的人感化,快得猶如影之隨形聲之迴應一樣,陛下做任何事情都不可不審慎啊!文帝說:好吧!

(2)假借字

假借字與古今字存在交叉。假借字是本無其字的借用。某些詞本無其字,一直使用假借字,有的假借字被借用後,成爲只表示假借義的專用字,而爲其本義造新字。如:至莫夜月明(蘇軾《石鐘山記》)中的莫與暮。有的假借字被借用後,既表示假借義又表示本義。某些假借字使用一段時期以後,爲假借義另造新字;如吾令人視其氣,皆爲龍虎,成五采(《史記? 項羽本紀》)中的採和彩。

【文段閱讀】

龐恭與①太子質於邯鄲②,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③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三人言市有虎,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龐恭曰:夫市之無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④。今邯鄲之去⑤魏也遠於市,議臣者⑥過於三人,願王察⑦之。 龐恭從邯鄲反⑧,竟⑨不得見。

《韓非子? 內儲說上》

【註釋】

①與:跟隨。②質於邯鄲:到趙國作人質。質:作人質。③市:市集。④三人言而成虎:三個人說有虎,(即使沒虎)也認爲有虎。⑤去:距離。⑥議臣者:非議我的人。⑦察:明察。⑧反:同返。⑨竟:最終,一直到最後。

【譯文】

龐恭要陪太子到邯鄲去做人質,龐恭對魏王說:現在,如果有一個人說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嗎?魏王說:不相信。龐恭說:如果是兩個人說呢?魏王說:不相信。龐恭又說:如果增加到三個人呢,大王相信嗎?魏王說:我相信了。龐恭說:街市上不會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個人說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如今邯鄲離大梁(魏國都城),比我們到街市遠得多,而毀謗我的人超過了三個。希望您能明察秋毫。後來龐恭從邯鄲返回,終究不能得到魏王的接見。

3. 異體字

異體字是指讀音相同、意義相同,而形體不同的文字。兩個或幾個異體字讀音和意義完全相同,只是形體不同,它們之間可以互相取代。異體字在字形上的差別包括:結構類型不同;會意字成分不同;形聲字成分或位置不同;形符不同;聲符不同;形符聲符都不同;形符聲符相對位置不同;隸變不同或文字訛變不同俗字等。如:沛公不勝杓(《史記? 項羽本紀》)中的與杯;又如:

――淚,――村,峯――

異體字的註釋表述爲:同某字或也作某字。

【文段閱讀】

雖然①,兵,兇器;戰,危事也。故以大爲小,以強爲弱,在②仰之間耳。夫以人之死爭勝,跌而不振③,則悔之無及也。帝王之道,出於萬全④。今降胡、義渠、蠻夷之屬來歸誼者⑤,其衆數千,飲食、長技與匈奴同。可賜之堅甲、絮衣、勁弓、利矢,益⑥以邊郡之良騎,令明將能知其習俗、和輯⑦其心者,以陛下之明約將⑧之。即有險阻,以此當之;平地通道,則以輕車、材官制之;兩軍相爲表裏,各用其長技,衡加之以衆,此萬全之術也。

《資治通鑑? 漢紀? 太宗孝文皇帝十二年》

【註釋】

①雖然:儘管如此(可是)。② :同俯,是俯的異體字。③跌而不振:失敗就難以重新振作。④萬全:萬無一失。⑤歸誼:投降,歸順。⑥益:加上。⑦輯:和睦,和諧。⑧將:領導,率領。

【譯文】

儘管如此,刀兵是不祥之物,戰爭是兇險之事;由大變小,由強變弱,瞬息之間就會發生。用人的生死去決勝負,失利就難以重振國威,後悔都來不及了。英明的君主在決策時,應立足於萬無一失。現在已歸降朝廷的胡人、義渠、蠻夷等,部衆達數千人,他們的飲食習俗、善於騎射的特長,都與匈奴一樣。賜給他們堅固的鎧甲、棉衣、強勁的弓、鋒利的箭,再加上邊境各郡的精銳騎兵,起用通曉兵法並瞭解蠻夷部族風俗習慣,能籠絡其人心的將領,用陛下明確的約定統率他們。如果遇到險阻,就讓這些人衝鋒陷陣;在寬闊的平野,就用戰車、步兵去制服敵人;兩支軍隊互爲表裏,各自發揮他們的優勢,再加上以衆擊寡,這是萬無一失的戰略。

通假字的種類由小編整理,僅供參考。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