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九年級語文月考反思

本文已影響 1.29W人 

一、 考試情況簡介

九年級語文月考反思

二、 月考命題主要特點

1.試題命制依標扣本,強調基礎和能力。河南省試題命制依據的是《初中語文課程標準》和《河南省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說明與檢測》。凡涉及到教材的知識點,以《初中語文課程標準》爲依據進行命題。如:2xxx年的積累與運用中的字音字形、古詩文默寫、名著閱讀,古詩文閱讀的大部分,在選材和試題命制上都是以《初中語文課程標準》爲依據的,體現了公平公正的原則,容易被全省所有考生所接受。強調語文知識的積累與運用,綜合考查學生的語文素養,尤其是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體現出務實的指向。

2.試題結構相對穩定,知識點的考查穩中有變。2xxx年的試題整體結構簡約合理,整體長度適中,試題數量適當。結構上仍然保持四大部分:積累與運用,現代文閱讀,古詩文閱讀和作文。分值上進行了微調,分別是28分、27分、15分、50分。題型設置上,有少量選擇題、填空題,仍以簡答題爲主。題目數量上,第一部分積累與運用比2xxx年多了1道題,所以今年總題量比去年多1道爲23道。同時部分知識點的考查略有調整,增加了考查語文基本素養的文學常識題和考查語言連貫性的排序題;現代文閱讀中,考查議論文的相關知識,而替換了去年對說明文相關知識的考查。相對穩定的試卷結構對考生來說,會有利於穩定考生心理,見卷不驚,發揮出應有的水平。同時,知識點的考查穩中有變,避免猜題押題,有利於引導學生全面複習所學知識。

3.試題選材關注時代精神,充滿理性思索和人文關懷。河南省中考語文命題選材,一直都緊扣時代脈搏,貼近生活實際,但又不刻意追逐時代熱點。今年命題選材呈現出一種理性思索,內容涉及第5題的環境保護問題、第二部分現代文閱讀的《尋找媽媽的尋人啓事》關注學生健康成長、《匠人與大師》倡導創新進取精神等,在全面考查學生理解、分析、概括能力的同時,引導考生關注現實、關注生活、關注人生,體現出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科學的價值觀以及健康的個性心理的指向。在考查學生語文能力的同時,對考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內容進行了考查,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提倡的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機統一。

4.試題設計注重考查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試題難度加大。引導學生把語文學習與社會生活結合起來,從生活中學習語文,在生活中運用語文,是2xxx年試題的又一個追求。如第7題概括兩個博物館在“造型上的共同點”考查學生分析語言、概括語言的能力,要求學生既要有很強的提取信息的能力,又要有很強的表達能力;寫一段串聯詞則考查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以檢驗學生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這也是重視“過程與方法”的一種嘗試。全卷23個小題中,只有3個客觀性選擇題,絕大多數都是語言表達題,學生只有具備一定的語言運用能力和聽說讀寫的綜合素養,才能答好這套注重靈活運用能力的試題。

5.綜合性學習展現河南博大精深的的歷史文化,富有地方特色和語文特色。綜合性學習一直是河南中考試題的一個亮點,命題人在此題上總是頗費苦心,既追求綜合性和文化內涵,又要盡力突出時代特色和河南地域特點,引導學生關注河南、熱愛家鄉。第7題雖沒有直接標出是綜合性學習,但是其綜合性、時代性的特點非常鮮明。以“字”爲設計原形在2xxx年是個熱點,上海世博會的會標和河南館的館標中均有所體現。然而命題人有意取材河南安陽的殷墟博物館和中國文字博物館,既迴避了熱點,防止猜題壓題,又彰顯了語文的特色,更展現了河南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極富地域文化特色,可謂一石三鳥,用心良苦,是今年河南中考試題的一大亮點。

6.文言文考查堅持課內外比較閱讀,考查學生把課內知識運用到課外的實際運用能力。文言文的學習對學生是有一定難度的,要想學好文言文,必須打好課內文言文學習這個基礎;要學活文言文,又必須向課外延伸。如果沒有一定的課內學習基礎,向課外延伸是非常困難的。課改以來的河南省中考試題,一直堅持課內外相結合的方法考查文言文,命題人的這個導向是非常明確的,考查學生對文言知識的遷移能力,既重視基礎也不放棄運用。在沒有更新更有實效性的題型出現前,河南省這種課內外相結合考查文言文的方法還會繼續延續。

7.作文開放有度,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以表達真情實感。在作文題目的設計上,命題人總是儘量考慮到不同層次的考生情況,多年來,河南省中考試題都是採用二選一的作文題,給學生選擇的空間,以便學生都能發揮出自己真實的寫作水平。而且“二選一”的作文題中一直都少不了“我”字:

2xxx年半命題作文《那一次,我很 (快樂、內疚、受啓發)》,命題作文《我是一隻渴望飛翔的鳥》;

2xxx年命題作文《那個故事的主角是我》;

2xxx年命題作文《逆耳忠言助我行》;

2xxx年半命題作文《我身邊的 》,總的指向都是“我”、是學生的少年生活。以“我”爲命題着眼點,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寫學生最熟悉的內容,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生活積累,引導學生關注生活,說真話、抒真情。從2xxx年開始,2xxx年、2xxx年已經連續3年“二選一”的作文題又增加一個不變量就是材料作文。材料作文有一定的審題難度,卻能夠有效避免宿構、抄襲等不良現象,2xxx年命題人是嘗試着採用材料作文這一形式,效果很好,就有了後面的延續。2xxx年的材料是“雛菊靠自己的力量茁壯成長”,關注學生成長“自立”,對於正處在少年向青年過渡,自我意識正在覺醒、強化的九年級學生,能引起強烈的共鳴,從而使學生寫出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不論作文形式如何變化,積極向上、抒寫真我應是河南省作文命題不變的選擇。

三、 試題分析

第一大題:積累與運用

滿分28分,平均得分17.81,得分率63.61%。共7題,考查學生對字音、字形、文學常識、名著、古詩文默寫等基礎知識的把握,以及學生對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的掌握。

1-4題共14分,平均得分9.6,得分率68.57%

字音字形的考查延續往年慣例,重點考查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常錯的字音、字形。這裏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命題人選用字音字形的標準是《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掌握的3500個常用漢字,而不是以某一教材中出現的漢字爲標準的。例如人教社的教材裏有“驚皇失措”一詞,今年第2題出現了“驚慌失措”學生誤以爲與教材不符就是錯誤的,而影響正確的選擇。

2xxx年至2xxx年的試題中,省裏命題一直淡化文學常識而突出名著閱讀的考查,而且是儘量涉及多部名著閱讀的考查,對人物、情節的要求卻比較寬泛。如2xxx年是把文學常識與名著閱讀兩者結合在一道題裏考查,有較強的綜合性,出現了4部名著但難度卻不大。2xxx年把兩者分開考,文學常識不算太難,但給了我們一個信號,即命題人不再回避單純的語文素養的識記題。

古詩文默寫是每年的必考點,分值一直是8分。2xxx年、2xxx年都是有4個題給出上句來填寫下句,難度中等;2xxx年和2xxx年則是1個給出上句來填寫下句,其餘7分是理解性默寫,要求學生不只是積累,還需把識記內容分類,尤其是2xxx年的第4小題,要求寫出杜甫《春望》中“化無情之物爲有情,抒發了感時傷世之情”的句子,寫出李煜《相見歡》中“化無形之情爲有形,寫出了亡國的哀思”的句子,就不僅考查默寫,還同時考查了學生對修辭的把握能力,考查難度在增加。答案中易寫錯的字:

(1) “何當共剪西窗燭”的“燭”寫成“竹”;

(2) “皆若空遊無所依”的“皆”寫成“偕”;

(3)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的“潤、酥”寫成“閏”“蘇”;

(4)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濺”寫成“漸”

與之對應的策略就是,抓住《語文課程標準》推薦的16篇文言文和34首詩歌,逐篇落實過關。

5-7題共14分,平均得分8.21,得分率58.64%

排序題考查學生把握語言連貫性的能力,2xxx年考查過這個考點,2008、2009連續兩年未考過,所以2xxx年的排序題出乎許多人的意料。其實,省裏命題是按《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設定考點的,採取每年不確定的輪考,比如修改病句、書寫今年就沒考查,並不意味它們不重要,複習時還應全面才行。今年的排序題,選取的是一則議論性文字,解答此類題,要求思路明晰,尤其是邏輯分析能力要強。比起2xxx年爲奧運獎牌的說明文字排序,2xxx年的難度相對大一些。有許多學生連題意也看不懂(20人中有6人選1個句子),是失分率較高的一道題,暴露出教學和複習中的漏洞。當然題目的設置有不當之處,123分句都沒有給最後的標點,這其實是很不妥。排序題,考慮語義連貫,邏輯性強,標點即是邏輯性的一個體現。

名著閱讀題也給了我們一個信號,考查要求提高了。第6題不僅要求學生明確知道林沖、魯達在被逼上梁山的過程中發生的故事,而且要能“按情節的先後順序依次填寫”。對故事情節不瞭解,就會導致人物和情節混淆,對故事發生的先後順序不清楚,又會導致排序錯誤。這確實難住了相當多的學生,畢竟目前學生真正進行名著閱讀的時間和效果是打着折扣的,大部分是應景式的“快餐式閱讀”。(20人中有6人得0分,4分題)考查更細緻這個趨勢在2xxx年已透出一些改變的苗頭,儘管是與文學常識結合在一起,已經涉及到一些具體的情節,今年更是明確要求學生對情節的準確把握。省裏命題對名著閱讀要求提高,這提醒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應按《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紮紮實實地引導學生完成對名著的閱讀,不能走馬觀花。

第7題是綜合性極強的語言運用題。此題考查學生信息篩選能力、語言概括能力、口語交際的表達能力,體現着語文的綜合運用特點,加上選材上可與現實生活關聯,頗受命題人青睞。要注意這類題,表面看是很開放的題,但作爲學業水平評價和招生選拔的中考,客觀公正是其原則,所以答案肯定是有範圍的。這個範圍命題人會在題幹上有明確的要求,不能隨意發揮。如第(2)題題幹要求很清晰:寫串聯詞要“注意兩個博物館之間的聯繫”,注意“過渡自然”。“兩館之間的聯繫”就是提示從原材料中去概括,這樣也綜合考查了學生的審題能力、概括語言的能力和運用語言的能力。

失分原因:

①對字形、文學常識的掌握不牢固,古詩文默寫有錯別字,對古詩文的理解不到位,導致理解性默寫失分。

②審題不細緻,對題乾的要求理解不到位,如排序題審題不清,導致只寫一個句子的序號,忽略了其它兩個句子。

③考生對語言運用題掌握不好,不僅審題能力很差,而且答題針對性差,不知如何根據題意寫串聯詞(或串聯詞寫得太簡單),像這種答題點比較多的語言運用類題目(此題要照顧到三四個點),不少考生不知所措,或照顧不過來,考生能力高下一目瞭然。

對今後教學的啓示:

對基礎知識的複習還有漏洞,古詩文默寫需要加強理解性默寫,做到會背會寫。名著閱讀應真正落實,在教學中可以設計各種形式或活動加深學生對名著的閱讀實效。針對語言運用題,建議老師們在複習中,加強審題意識的訓練和概括表達能力的訓練。這是一種綜合性較強的題型,尤其要設置多種情境,強化訓練學生適應其靈活性。

第二大題:現代文閱讀

現代文閱讀圍繞《語文課程標準》強調的“詞句理解、文意把握、要點概括、內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考查學生對閱讀材料的整體感受和綜合理解能力以及獲取信息的能力。題型設計上重點考查學生分析綜合能力、表達應用能力、鑑賞評價能力等。

(一)記敘文閱讀

滿分15分,平均得分10.42,得分率69.47% ,共五個小題。選材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導向,《尋找媽媽的尋人啓事》傳遞的是讓學生從關愛自己的父母開始學會感恩,學會關愛身邊的人。第8題考查概括文章主要事件的能力,第9題考查學生的聯想想象能力,第10題考查的是探究語言的表現力,第11題考查學生對過渡句作用的把握,第12題探究對內容的.理解。

8-10題共10分,平均得分7.38,得分率73.8%。第9題根據上下文補寫內容,初看此題不難,命題者卻在此設置了2處障礙:一處是“七嘴八舌討論的內容”,這意味着說話人不是一個,應該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在說話才行;二是“聯繫上下文”,補寫處的上文是請學生“寫出丟失人的體貌特徵”,補寫處的下文是“老師打斷了大家的話”,也就是說老師認爲學生討論的不是母親的體貌特徵。所以補寫內容首先是兩個及兩個以上學生的對話,其次補寫的必須是母親的其他特徵而不是體貌特徵。第9題表面上是在考查學生的聯想想象能力,其實核心是考查學生對文意的準確理解。這需要學生有良好的思維品質,能夠不受干擾地清晰地抓住問題的關鍵。

11-12題共5分,平均得分3.03,得分率60.6% 。“作用類”題應注意結合內容具體分析。如11題題目本身不難,但學生一定要懂得根據分值做具體分析方能不失分。

失分原因:

①概括複雜的記敘文,要素不全;補寫對話不注意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造成失分嚴重。

②分析詞語、句子的作用沒有方法,不知從何下手分析詞語在表達上的好處,理解句子含義不全面等。

③有一部分學生審題不仔細,不明白題乾的意思,這不屬於知識方面的缺陷,應該高度重視。

對記敘文閱讀的啓示:

應強化記敘文閱讀方法的訓練, 加強書面表達能力的訓練,尤其應加強概括能力的訓練,讓學生學會用關鍵詞、中心詞進行歸納、評價。對於常用的手法、寫法等,應讓學生對其概念進行準確把握,在能熟練辨別的基礎上,能夠結合文本的具體語境說出它們的作用。

(二)議論文閱讀

滿分12分,平均得分6.21,得分率51.75%。共4個題,考察學生的概括能力,對議論文要素的把握、分析能力。材料是粱衡的《匠人與大師》,試題的命制上有意設置了一定難度。

13-14題共6分,平均得分3.49,得分率58.17%.第13題考查學生對中心文意把握的能力和對要點的概括能力,因爲本文的中心論點沒有用非常明確的一句話來表述,需要學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礎上進行概括。要先關注那些反覆出現的體現作者價值觀取向的詞語,如“進取精神”“有目標”“有追求”“創新精神”等,然後用學生自己的話表達出來,有一定難度。第14題不僅要求對論證方法進行判斷,而且要分析其作用。考查的論證方法是幾種常見論證方法,對學生來說,難度不算大。但要注意,表述論證方法與作用時用詞要匹配,不能什麼論證方法的作用都是用“生動形象”來回答,如比喻論證的作用是“生動形象地論證了……”,對比論證的作用是“突出、更有力地論證了……”,舉例論證的作用是“令人信服地論證了……”。

15-16題共6分,平均得分2.72,得分率45.33%

第15題判斷論據是否恰當,要求學生有很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把握文段的能力,所以本題考查難度略大。但是命題人在錯誤處設置了多處提示性詞語。如“必須有明確的人生目標”“偶爾”等,與“大師善綜合”這一分論點明顯不一致。學生說明理由時也應圍繞這些提示性詞語作答。 第16題要求學生具有全面把握文意的能力,論證過程既是作者的思維過程,也是文本的思路層次。表述時要按照先後順序,提取要點並加以概括。

所以,整體看來議論文閱讀題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

失分原因:

①不會概括論點,甚至連論點的句式特點都不知道,用語不準確、不規範。

②論證方法分辨不清,也不能準確說出論證方法的作用,更不用說結合具體語境進行分析。

③不能正確辨析論點和論據之間的關係,找不出用合適的論據證明論點的方法。語言表述不準確。

④不知道什麼是論證過程,更不能用準確的語言表述論證過程。

對議論文閱讀的啓示:

《初中語文課程標準》對議論文的要求不高,“區分觀點與材料(道理、事實、數據、圖表等),發現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繫,並通過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斷。”老師教學僅限於對議論文要素的簡單瞭解。但是議論文是非常能夠檢測邏輯思維能力的一種文體,作爲省會鄭州,我們的教學應再深入些,適當進行遷移,使學生對議論文的把握不要停留在較淺的層次上。

第三大題:古詩文閱讀

滿分15分,平均得分8.87,得分率59.13% 。共有5個題,題型與往年沒有太多變化,但難度較往年稍有提高。以八年級教材中《岳陽樓記》爲主,並選用與范仲淹有關的古文段補充閱讀,考察了學生對古文言文相關知識與能力的掌握。對古詩文閱讀,多年來命題人的要求一直都很高,除了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的把握能力、文言文翻譯的能力,還一直都在考查學生對內容的把握、對形象的分析、對語言和寫作手法的賞析等,超越了《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卻也是中考的選拔性特點的體現。

17-18題共6分,平均得分4.09,得分率68.17%。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意義的把握,和翻譯文言文的能力,是每年中考語文的必考點。

19-20題共5分,平均得分2.58,得分率51.6%。

第19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寫作特點的把握能力。注意此類題,景物描寫的作用最終是要歸到“情”上面的,怎麼“歸到”就是答題要點,也是得分點所在。本題的景物描寫起到的應是“觸景生情”作用,所以答題要點是要答出這個關鍵的“觸”字,可寫爲“觸發”“引發”等。命題人在此關注的是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和清晰的表達能力。第20題考查學生對文意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還有對寫作方法的把握能力。

21-22題共4分,平均得分2.2,得分率55%

第21題考查學生對陶淵明的詩歌《飲酒》(其五)的語言把握,而且已經點明要細緻品味到“字”。這就要求學生從“字”入手,結合整句,寫出對詩意和意境的理解。第22題考查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和對詩歌思想感情的理解。古詩中的詞語,往往凝練深刻,與詩人的思想情感息息相關。學生只有既考慮到詞語的表層意,又要考慮到詩歌的中心和作者的情感方能全面而準確地完成題目。

失分原因:

①對文言基礎知識的掌握不夠紮實,對實詞掌握不實,“春和景明”中“景”的意思有相當部分同學沒能很好掌握,錯誤中“景色”的答案比較典型。重要句子翻譯不重視句中關鍵詞語的解釋,表達上出現錯誤了。

②理解文章內容方面:審題偏差,不能準確理解題幹意思,答案片面,體現在多回答爲“蕭條景色襯托出遷客騷人的悲涼傷感之情”,沒有涉及到第二段的景物;對象偏差,景色引發的是遷客騷人的情感變化,但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將其理解爲作者或古仁人的情感變化,這是對文章理解上的一個錯誤;只說客套話,沒有實際內容,體現在說出借景抒情,或者說爲下文做鋪墊,沒有聯繫文段進行分析,這樣也不能得到滿分。

③不能準確掌握詩歌的主旨,不知如何從煉字的角度賞析詩歌。

對文言文閱讀的啓示:

文言重點實詞的解釋、重要句子的翻譯這些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培養,要想方設法在課堂落實訓練到位。對於重點句,教學中應強調“字字落實”逐字翻譯,通句意只是初級把握。初中的詩詞教學要在引導學生背誦積累的同時,還要引導學生感悟、品味,特別是一些代表性的詩歌和名句,在詞語、意境、情感等方面引導學生真正能夠理解掌握。

第四大題:作文

23題共50分,平均得分42.16,得分率84.32%。2xxx年的兩道作文題延續了河南省中考作文的一貫風格。半命題作文《我身邊的 》,要求學生站在“我”的角度寫身邊的人、事、生活、自然、文化等。開放有度,給學生抒寫真實生活的空間,同時又用“我身邊的”限定必須用自己的眼睛來看,寫出自己對生活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學生可以寫的範圍很多,可以是人——父母、同學、老師、朋友、英雄、天使;可以是事——青春事故、少年足跡;可以是物——公交車上的座位、一把雨傘;可以是美的事物——陽光、書香、詩情畫意、雅緻、感動;還可以是文化文學——唐詩、宋詞、中華文化……無論虛實,這道作文題能夠反映學生對美真善的追求感悟,表達真實的生活和體驗。

關於“雛菊靠自己的力量茁壯成長”的材料作文,有一定審題難度,要能抓準材料的中心“自主、自強、自立”方可。只要圍繞材料的中心來立意,可以寫故事,寫出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也可以發表議論、講道理,只要觀點明確、層次清晰、論據充足就行。

失分原因:作文宿構現象嚴重,背的作文套用痕跡明顯;內容空洞,沒有真情實感,華麗詞藻、修辭方法堆砌;主旨不明確,語言貧乏、表達不準確,重點不突出,全篇是流水賬。材料作文審題出現偏差,對材料的理解存在問題,導致偏題、跑題。把兩個題目糅合在一起寫,不能突出重點。

對今後教學的啓示:作文教學首先要提高老師對作文教學的認識,要從七年級認真抓起,根據課程標準對初中生的要求,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觀察、體驗、感悟生活,從生活中發現美好的事,寫出真實的感悟,抒發真情實感。其次作文教學中老師要敢於說真話,並要求學生說真話,這樣纔能有利於作文教學的健康發展。

四、 備考建議

1.每節課都應該有明確而具體的目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放手讓學生閱讀、思考、感悟、表達。用有效、多樣的練習方式來保證課堂的每一分鐘都高效利用,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當堂訓練、當堂完成語文能力的提升。複習課的課堂教學基本要求和基本的課型模式可以按照教研室提出的具體要求去做。

2.現代文閱讀要注意方法的傳授,尤其對理解、概括、作用類的題目要加強訓練,提高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感悟能力、理解概括能力、探究表達能力以及在具體的語境中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

3.文言文閱讀要做得再紮實些,對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掌握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多思多說多寫。加強逐字翻譯、整句翻譯的訓練,重要的文言詞語的掌握和重點句的翻譯,通過細緻的訓練都是可以達到要求的。教學中必須改變老師辛辛苦苦地講,學生卻始終袖手旁聽、沒有動手寫一寫的現象。同時適當進行課外文言文的補充閱讀,提高學生對古詩詞的鑑賞能力。

4.注重培養學生認真、準確審題,按要求答題的習慣;答題時,要抓住重點,逐條分點,有條理的表述;注意總結答題規律,教給學生思維方法。

5.綜合性學習和作文方面,要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關注時代,注意積累生活,積累素材,也積累詞彙,錘鍊語言,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提高自己的能力。要加強作文審題訓練和各種文體的寫作訓練;同時除了正規的大作文練習,還要加強有針對性的小練筆(課標上規定一學年一萬字)。

6.紮紮實實指導學生閱讀課標上規定的名著,不僅要了解作者,還要熟悉作品的主要情節內容和人物性格特徵。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