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中考通假字知識小結

本文已影響 2.64W人 

1.之

中考通假字知識小結

①動詞,去、到、往寡助之至輟耕之壟上《陳涉世家》

②代詞,代人、代物、代事二世殺之《陳涉世家》鐘鼓樂之(“窈窕淑女”)

又數刀斃之《狼》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名之者誰左右采之(代荇菜)

③“之”用作結構助詞,相當於“的”。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陳涉世家》

在河之洲山之僧智仙也

④“之”字用於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如;

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⑤“之”字在句子中只起調節音節的作用,沒有實在意義。如: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悵恨久之《陳涉世家》公將鼓之

⑥作賓語前置的標誌

宋何罪之有?何陋之有?

⑦作定語後置的標誌。馬之千里者。

2.者

①結構助詞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②結構助詞,的下者飄轉沉塘坳《茅屋爲秋風所破歌》

③指人、物、事、時、地等。“……的”,“……的(人、東西、事情)”。

宜多應者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也《孟子二章》

④放在主語後面,引出判斷,不必譯出。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⑤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的原因)

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孟子二章》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⑥用在數詞後面,譯爲“……個方面”“……樣東西”“……件事情”。

或異於二者之爲,何哉?(《岳陽樓記》)

⑦語氣詞,不譯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3.其

人稱代詞,自己、我、我的.,他、他們,它

而不知太樂之樂其樂也(自己的)《醉翁亭記》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他)

指示代詞,這,那專其利三世(這種)

副詞,表推測或委婉語氣,大概,也許,難道

其如土石何(加強反問語氣)其真無馬邪道(難道)

4.而

①轉折連詞,但是,卻人不知而不慍《論語?述而》

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未有問而不告足膚皸裂而不知《送東陽馬生序》

②修飾連詞,相當於“地”。面山而居

③順承連詞,可不譯釀泉爲酒,泉香而酒冽

④表順承的連詞,然,這樣。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

⑤表順承的連詞,就溫故而知新《論語?爲政》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⑥表順承的連詞,來挾天子而令諸候《隆中對》

⑦表遞進的連詞,而且國險而民附《隆中對》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

⑧表承接,並且默而識之《論語?述而》野芳發而幽香

⑨表假設,如果。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⑩表並列溪深而魚肥

5.以:

介詞,(從、由,把、用、拿、用來、拿來,因爲,靠、憑藉、根據)

故臨崩寄臣以大事(把)《出師表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把)《出師表》

悉以諮之(拿來)《出師表》以衾擁覆(拿來)《送東陽馬生序》

生以鄉人子謁餘(用)《送東陽馬生序》

諮臣以當世之事(拿)《出師表》必以分人(拿)《曹劌論戰》

扶蘇以數諫故(因爲)《陳涉世家》先帝不以臣卑鄙(因爲)《出師表》

以中有足樂者(因爲)《送東陽馬生序》以是人多以書假餘(因爲)《送東陽馬生序》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因爲)以其境過清(因爲)

何以戰(靠、憑藉)必以情(根據)《曹劌論戰》

②連詞遂許先帝以馳驅(表目的,爲)《出師表》

③連詞,相當於“而”,可不譯。計日以還《送東陽馬生序》

高祖因之以成帝業《隆中對》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陳涉世家》

④連詞,表順承。

以光先帝遺德(來)以諮諏善道(用來)《出師表》

無從致書以觀(來)《送東陽馬生序》

屬予作文以記之(來、以便)《岳陽樓記》

以激怒其衆(來、以便)《陳涉世家》

以塞忠諫之路也(以至)以傷先帝之明(以至)《出師表》

⑤動詞,認爲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兩小兒辯日》

或以爲死,或以爲亡《陳涉世家》

⑥副詞,已經固以怪之矣《陳涉世家》

6.則

①連詞,表承接,可譯爲“就”

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岳陽樓記》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魚我所欲也》則又請焉《送東陽馬生序》

②副詞,那麼

則凡可以求生者何不用也《魚我所欲也》則霸業可成《隆中對》

③連詞,表假設,若,如果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之《孟子二章》

萬鈡則不辯禮義而受之《魚我所欲也》

④連詞,錶轉折,卻餘則縕袍敝衣處其間《送東陽馬生序》

⑤連詞,只是則心不若餘之專耳《送東陽馬生序》

7.於

①比所欲有甚於生者《魚我所欲也》

②對萬鍾於我何加焉《魚我所欲也》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出師表》

③在欲報之於陛下也《出師表》

躬耕於南陽《出師表》不求聞達於諸侯《出師表》戰於長勺《曹劌論戰》

④到太守與客來飲於此

⑤從而瀉出於兩峯之間者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十則》)說(yuè):通“悅”,愉快。

2、誨女知之乎?……是知也。(《論語十則》)

女:通“汝”,你。知:通“智”,聰明。

3、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扁鵲見蔡桓公))還:通“旋”,迴轉,掉轉。

4、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扁鵲見蔡桓公》)齊:通“劑”。

5、擔中肉盡,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樂羊子妻》)亡:通“無”。

河曲智叟亡以應。(《愚公移山》)亡:通“無”。

7、屏棄而不用,其與昏與庸無以異也。(《爲學》)屏:通“摒”。

8、對鏡帖花黃。……火伴皆驚忙。(《木蘭詩》)帖:通“貼”。火:通“夥”。

9、無他,但手熟爾。(《買油翁》)爾:通“耳”,相當於“罷了”。

10、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如夢令》李清照)爭:通“怎”。

11、路轉溪頭忽見。(《西江月》辛棄疾)見,通“現”。

才美不外見……(《馬說》)見:通“現”。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茅屋爲秋風所破歌》)見:通“現”。

12、滿坐寂然,無敢譁者。(《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傷仲永》)扳:通“攀”,牽,引。

14、寒暑易節,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聰明。

16、一厝逆東,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問渠那得清如許。(《觀書有感》)那:通“哪”,怎麼。

18、兩岸連山,略無闕處。(《三峽》)闕:通“缺”。

19、昂首觀之,項爲之強。(《閒情記趣》)強:通“僵”,僵硬。

20、儐者更道,從大門入。(《晏子故事兩篇》)道:通“導”,引導。

21、縛者曷爲者也?(《晏子故事兩篇》)曷:通“何”。

22、聖人非所與熙也。(《晏子故事兩篇》)熙:通“嬉”,開玩笑。

23、飾以玫瑰,輯以翡翠。(《買櫝還珠》)輯:通“緝”,連綴。

24、此何遽不爲福乎?(《塞翁失馬》)遽:通“詎”,豈。

25、……子黑子九距之。(《公輸》)距:通“拒”,擋。

26、公輸盤詘,而曰……(《公輸》)詘:通“屈”,折服。

27、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核舟記》)有:通“又”。

28、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記》)衡:通“橫”。

困於心,衡於慮。(《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衡:通“橫”,梗塞,這裏指不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