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一方面消失,一方面同化,傳統戲曲危矣的語文閱讀題

本文已影響 1.12W人 

  試題內容:

一方面消失,一方面同化,傳統戲曲危矣的語文閱讀題

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一方面消失,一方面同化,傳統戲曲危矣!

田青

中國戲曲藝術是中華五千年文明在最近的一千年裏孕育、發展而臻於成熟的表演藝術,也是繼唐詩、宋詞、元曲之後,又一個代表明清時期中國文明的藝術高峯,至上世紀50年代,中國戲曲劇種達到368個。

數量衆多的傳統戲劇樣式,除了古典戲曲藝術的典範——崑曲、近代戲曲藝術的典範——京劇之外,還包括了以高腔、梆子、皮黃、花鼓、花燈、採茶、秧歌、道情等聲腔系統衍生而出的地方戲曲諸劇種,包括了藏戲、傣劇、壯劇、彝劇等爲代表的少數民族戲劇,以及各地各民族普遍存在的多種儺戲樣式,和附着於木偶、皮影等媒介的各地木偶戲、皮影戲等。這些豐富的戲劇樣式,以多元的歌舞說唱、技法表演,生動地演繹着中華民族豐富多彩的地域風情和生活理想。

在現代文明的衝擊下,限於人們對傳統文化的多元性認識不足,對傳統文化的獨特性涵育不夠,中國戲曲藝術的同化現象也日益鮮明。古老的戲曲聲腔向新生的演唱藝術靠託,地方小劇種向地方大戲靠攏,地方大戲向影響廣泛的京劇、越劇靠攏,京劇、越劇向時尚的話劇、歌劇、舞劇、音樂劇靠攏,孕成於數百年傳統文化、附帶着濃郁地方個性的中國戲曲藝術,逐漸地喪失着自具特徵的藝術個性。特別是在當代舞臺藝術大製作的影響下,衆多的中國戲曲劇種,在劇本文學、戲曲音樂、表演法則、舞美再現等方面,進行了所謂現代化的改頭換面,與其傳統文化品格漸行漸遠。現在,幾乎所有的地方戲的伴奏樂隊都以“增加低音聲部”爲名加進了大提琴等西洋樂器,許多“創新”的地方戲都不約而同地請“知名”的影視劇作者編劇、導演,請對此劇種並無瞭解的“知名”作曲家編曲、配器,請電影、話劇出身的舞美運用大量“聲、光、電”包裝,更加快了地方劇種同質化的趨勢。令人擔憂的是,在中國戲曲藝術不斷趨從於“創新”的'過程中,民族戲劇遺產正在大規模地遭到破壞,在國務院和文化部公佈的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總計157項傳統戲劇,囊括了263個傳統戲劇樣式。可以說,在60多年的時間裏,中國戲曲劇種消失的數量已經超過100個。華夏民族的戲劇藝術賴以存在的多元的文化個性,正面臨着急遽衰落的命運。

縱觀世界戲劇發展歷史,豐富多元的戲劇傳統最能代表國家和民族的文化身份和藝術品格,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日本能樂、狂言、文樂淨琉璃,印度尼西亞的哇揚皮影偶戲、鳩提耶耽梵劇等等,都無不讓人想到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悠久歷史和藝術品位。而在西方戲劇的歷史上,和歐洲經濟的一體化、政治的一體化同步,其文化的一體化現象更爲嚴重,這種因爲藝術的“同化”而形成的遺憾,是中國戲曲藝術不應該重蹈的。而我們的近鄰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用西方藝術改造民族藝術(比如用西洋美聲喝法演唱“歌舞伎”)最終失敗的歷史教訓,更不該在今天的中國重複上演。

1.下列對中國傳統戲曲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戲曲藝術是表演藝術,傳統戲曲具有悠久的歷史,發展日臻成熟,是明清時期中國文明的又一藝術高峯。

B.豐富多元的傳統戲曲也如唐詩、宋詞、元曲一樣,代表着我們國家和民族的文化身份及藝術品格。

C.中國傳統戲曲劇種豐富,表演樣式多樣,其中崑曲和京劇成爲傳統戲曲的典範,並由它們衍生出更多的劇種。

D.中國傳統戲曲具有濃郁的地方個性,多元的技法表演,生動地演繹了中華民族豐富多彩的地域風情和生活理想。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由於人們對傳統文化的多元性認識不足,獨特性涵育不夠,在現代文明的衝擊下,中國傳統戲曲自具特徵的藝術個性日益喪失。

B.不少地方顯得很浮躁,動輒請所謂名編名導來進行創新並運用大量“聲、光、電”包裝,致使本來各具特色的地方戲日益同質化。

C.受當代舞臺藝術大製作的影響,中國戲曲劇種也在多方位地進行現代化的改頭按面,其傳統文化品格也在這種轉按中日漸沒落。

D.正是中國戲曲藝術日益趨從於所謂的創新,才導致民族戲劇遺產大規模地遭到破壞,甚至還導致不少戲劇徹底地從舞臺上消失。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新生的演唱藝術、話劇等藝術形式更符合現代人們的藝術需要,故而古老的戲曲要重新煥發生命力,就需要向現代藝術靠攏。

B.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裏,中國戲曲劇種大量消失,危害到戲劇藝術賴以生存的文化個性的多元化,戲曲發展的現狀讓人憂慮。

C.傳統戲曲既是文化,也是珍貴的遺產。中國的傳統戲曲一方面在逐漸消失,一方面又在被人爲地同化,對此應給予高度關注。

D.西方戲劇因藝術的同化造成了遺憾,日本用西方藝術改造民族藝術最終也留下慘痛教訓,這些教訓都在警示着我們不能重蹈覆轍。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