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阿房宮賦閱讀理解解析

本文已影響 1.25W人 

一、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0題

阿房宮賦閱讀理解解析

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於秦。朝歌夜弦,爲秦宮人。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雲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1.選出詞句解說不當的一項( A )

A.從“明星熒熒”到“焚椒蘭也”,作者連用四個比喻句構成一個排比句,極寫宮女之多,從側面寫出了統治者的荒淫。

B.“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寫出了宮女們的惆悵心理:“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運用誇張手法既寫出了宮女的不幸,又寫出了統治者的.荒淫。

C.“收藏、經營、精英”在文中都是金玉珠寶之意,“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既寫出宮中珍寶之多,又寫出統治者的窮奢極欲。

D.本段文字着眼於阿房宮中的“宮女之多”“珍寶之多”,運用對偶、排比、誇張手法極寫秦統治者豪華奢侈的生活,從中可以窺見秦亡的跡象。

二、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1—14題(共21分)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六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云何龍?複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悽悽。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4分)

①驪山北構而西折(建造)

②廊腰縵回(縈繞)

③高低冥迷(分辨不清)

④春光融融(和樂的樣子)

2.翻譯文中畫線句。(12分)

①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

答:走廊寬闊而曲折,突起的屋檐像鳥嘴向上撅起;樓閣各隨地形起伏,又向中心區攢聚;屋角互相對峙,好像兵戈相鬥。

②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

答:盤旋,彎曲,像蜂房,又像水渦,矗立在那裏,不知道它們有幾千萬座。

③長橋臥波,未云何龍?複道行空,不霽何虹?

答:長橋橫臥在水面上,沒有云怎麼出現了龍?雙層通道凌空飛架,不是雨過天晴怎麼出現了彩虹?

④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悽悽。

答:宮人在臺上唱歌,歌聲響起來,好像充滿了暖意,如同春光那樣融和;宮人們在以工代殿中舞蹈,舞袖飄拂,好像帶來寒氣,如同風雨交加那樣寒冷。

3.最後一句實際上在寫什麼?在結構上有何作用?(2分)

答:側面寫阿房宮佔地之廣。承上文宮室描繪啓下文宮中生活的描繪。

4.作者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描寫阿房宮?(3分)

答:對偶、誇張、比喻、對比。

三、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19題(共29分)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架樑之椽,多於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於在庾之粟粒;管絃嘔啞,多於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爲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6分)

①奈何取之盡錙銖(怎麼) ②管絃嘔啞 (聲音嘈雜) ③戍卒叫,函谷舉 (被攻克)

④秦人不暇自哀 (來不及) ⑤族秦者秦也(滅亡) ⑥使六國各愛其人 (假使)

2.翻譯文中畫線句。(12分,每句3分)

①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答:戊邊的士兵(陳勝吳廣)一聲吶喊,函谷關就被攻克了,楚人項羽一把火,可惜阿房宮化作了一片焦土。

②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答:滅亡六國的是六國自己,並不是秦國;滅亡秦國的是秦國自己,並不是天下的人。

③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爲君,誰得而族滅也?

答:假如秦國人能再愛民惜六國人民,那麼可將帝位傳遞三代甚至萬代,世代做君王,誰能將它滅亡呢?

④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答:秦國人來不及哀嘆自己的滅亡,而讓後來的人哀嘆;後來的人哀嘆它的滅亡卻不引以爲戒,也會讓更後來的人再來哀嘆它的滅亡。

3.第一段文字重點寫什麼?結構上有何作用?(3分)

答:揭露秦統治者窮奢極欲,濫用物力民力而導致速亡。爲下文作者的“愛人”觀點作鋪墊……

4.第二段文字的中心觀點句是哪一句?作者採用了什麼論證方法?(3分)

答: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反面假設論證 .

5.第二段文字主要在寫什麼?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2分)

答:借六國與秦不愛人民而速亡的史實告誡當今帝王以民爲本。借古諷今。

6.最後一句中的四個“後人”所指是否一致?請作具體說明。(3分)

答:一、二、四的“後人”意思相同,指秦以後的統治者,主要指唐統治者;第三個“後人”指唐以後的人。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