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兵馬俑是哪個朝代

本文已影響 2.36W人 

兵馬俑是我國勞動人民的歷史瑰寶,下面就是小編爲您收集整理的兵馬俑是哪個朝代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夥伴哦!

兵馬俑是哪個朝代

兵馬俑是哪個朝代

兵馬俑是秦始皇時期打造的陪葬品

兵馬俑的歷史

陝西省關中平原一帶,曾是中國古代帝王將相的政治舞臺,又是他們最後歸宿之地。從公元前11世紀起,就有周、秦、漢、隋、唐等11個封建王朝,在關中平原上的長安(今西安)建都,是我國六大古都之一。歷史上有名有姓的封建帝王就有27個埋葬在這一帶。其中最爲龐大的、令人觸目的陵墓,就是位於臨潼縣東5公里下河村附近的秦始皇贏政的陵墓。據歷史記載,秦始皇即位時(公元前247年)便開始建造皇陵,徵調7萬多勞動力,耗費金銀錢財無計其數,化費36年之久,終於在臨潼驪山腳下,建造起一座龐大的皇陵。陵墓夯土堆高達150米,那四面坡的冢形,氣勢如山,簡直就是一座巨形的中國金字塔。

秦始皇陵墓,冢高55米,周長2000米;經過鑽探、調查,其陵園基地分爲內外兩城,內城周長爲2525米,外城周長爲6264米,佔地面積達25萬平方米。其陵墓奢侈至極,墓頂以珠玉綴出星宿,墓底以玉石堆砌山嶽,以水銀造江河湖海,以魚骨油爲燈燭;上有金制鳧雁,下面銅鑄的棺槨,珍奇珠寶不計其數。在其陵墓東側1500米處,發現了三個兵馬俑坑,坑內葬有大量的與真人真馬大小等同的陶製彩繪兵馬俑,以及當時實戰使用的各種兵器,出土文物達1萬多件,實爲世界罕見。後來在陵墓西500米處,又發掘大量的胥役墓坑,每坑2~4人不等,大都爲屈肢埋葬。

根據現在已經發掘的秦陵兵馬俑坑,可編成一號坑、二號坑、三號坑三部分。其中以一號坑規模最爲龐大,它東西長230米,寬62米,深5米,佔地面積1.4萬平方米;內有與真人真馬大小相同的武士俑和拖戰車的陶馬等6000多件,排成了一個長方形的、以士兵爲主的混合戰車的軍陣,陣容龐大,氣勢宏偉。二號坑在一號坑的北側前面,佔地約6000平方米,是由陶製士兵、駿馬、戰車、騎士,組成步、弩、車、騎等四個兵種,手中各持弓、箭、弩和戈、矛、戟、劍等實戰兵器,形成一支龐大的“特殊軍隊”的陣勢。三號坑在一號坑的後面北側,佔地面積約520平方米,坑內前端甬道口有一輛統帥乘坐的彩繪戰車,有上百名武士手執戈、矛、戟、劍等,森嚴環衛,軍威凜然,好像一號、二號坑軍陣的“指揮部”。現在一號坑上面已建起一座長200米,跨度寬約70多米的拱形展覽大廳,並於1979年落成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供中外人士遊覽參觀。秦始皇陵墓發掘的這些“千軍萬馬”,守護秦陵有2000多年,終於面世,這是本世紀中“最壯觀的考古發現”,被譽爲“世界第八奇蹟”。

在秦陵西側,1980年又發掘了兩組大型銅製御車馬,再一次震驚世界。據考證,這兩組銅車馬,是秦始皇生前出巡時所乘車馬的複製品,比原來的車馬縮小了二分之一,總重量爲1200多公斤,這裏的銅製御車、御馬、御官和各種金銀飾物等共計5000餘件,是埋藏在地下2000多年的稀世珍寶,更是爲世人罕見。

秦陵兵馬俑,以它的宏大氣勢與各種稀世文物,震驚着每一個初來的遊人。人們見到那千軍萬馬,整軍待發的陣容,儼然是2000年前統一多民族的中華大國的縮影;那些體形高大、色澤青灰、火候均勻,質地堅硬的陶俑、陶馬;那些銳利堅韌、光潔鋥亮、磨紋清晰、鍍鉻防鏽的青銅兵器;以及那種採用錯位鑄造、粉末粘焊、空心衝鑿、活錠鏈接的銅製車馬等,都全面反映了2000年前的中國,已經有世界上第一流的冶煉、鑄造和機械的工藝水平。5000年文明歷史的中華民族,具有無窮的創造力;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將爲世界的科學文化藝術,創造出更輝煌的成就。

秦兵馬俑坑發現於1974年,位於秦始皇帝陵以東1.5公里處。經考古工作者連續多年大規模鑽探及研究考證,這裏是中國第一個封建皇帝秦始皇帝之陵園中一處大型從葬坑。

1975年國家決定在俑坑原址上建立博物館。經過四年多的籌建,至1979年9月底,雄偉的一號俑坑遺址展覽大廳及部分輔助性建築竣工落成,同年10月1日開始向國內外參觀者展出。

從此,這塊曾是亂石堆積、偏僻冷寂的荒漠田野熱鬧起來,它像一塊巨大的磁石吸引着無數中外遊客紛至沓來。秦俑博物館開館以來,每年接待着一百多萬的'中外遊客,許多名人都曾來這裏參觀。

兵馬俑博物館簡介

整個博物館佔地近200萬平方米。1974年,在秦始皇帝陵東發現三個大型陪葬的兵馬俑坑,並相繼進行發掘和建館保護。三個坑成品字形,總面積22780平方米,坑內置放與真人馬一般大小的陶俑陶馬共約7400餘件。三個坑分別定名爲一、二、三號兵馬俑坑。一號坑最大,坑深5米,面積14260平方米,坑內有6000餘陶人陶馬,井然有序地排列成環形方陣。坑東端有三列橫排武士俑,手執弓弩類遠射兵器,似爲前鋒部隊,其後是6000鎧甲俑組成的主體部隊,手執矛、戈戟等長兵器,同35乘駟馬戰車在11個過洞裏排列成38路縱隊。南北兩翼的後衛部隊。這一隊伍整肅,氣勢雄偉的地下軍陣,是秦始皇當年橫掃六合的百萬雄師的藝術再現。

二號兵馬俑坑平面呈曲尺形,面積6000平方米,是一坐西朝東,由騎兵、步兵、弩兵和戰車混合編組的大型軍陣。大致可分爲弩兵俑方陣,駟馬戰車方陣,車步、騎兵俑混合長方陣,騎兵俑方陣四個相對獨立的單元。共有陶俑陶馬1300餘件,戰車80多輛,並有大量金屬兵器。

三號兵馬俑坑平面呈凹字形,面積約520平方米,它與一、二號坑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似爲統師三軍的指揮部,出土68個陶俑和4馬1車。

1980年,在秦始皇陵西側,還出土了兩乘大型彩繪銅車馬,每乘四前駕有四馬,車上各有一御官俑。銅車馬造型逼真,裝飾華美,絡頭和挽具以金銀爲構件,製作非常精巧,被定爲國寶。館區各項旅遊配套設施日益完善,有餐館、商店、停車場、環幕電影、照像館和外賓廁所設施。沿西(安)臨(潼)高速路30多分鐘便可從西安到達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參觀。館區內樹木蔥蘢,花草清香,環境幽雅。

雄踞館區中央的是一號兵馬俑展覽大廳,是一座拱形結構的大型建築,正面望去猶如彩虹飛跨南北,巍峨壯觀。

位於館區北部的二號兵馬俑坑大廳和三號坑展廳,外觀均呈覆鬥狀,象徵秦漢墓葬形制。博物館建築全部用花崗岩石材鑲嵌,自然、渾厚、古樸。 另外,館區南部和東北部還分別建有銅車馬展廳、貴賓接待廳、綜合陳列廳、文物保管及修復實驗樓、圖書資料樓、中心監控室以及各種配套服務設施。整個博物館融豐富燦爛的古代文化遺存與具有民族風格的現代化建築爲一體,相得益彰。它以自己獨特的風采躋身於世界著名博物館之列。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上是中國最大的古代軍事博物館。俑陣經發掘對外開放後便轟動世界。1978年,前法國總理希拉剋參觀後說:“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蹟,秦俑的發現,可以說是八大奇蹟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俑,不算到中國。”從此秦俑被譽爲“世界第八大奇蹟”。

秦始皇陵位於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臨潼縣城以東的驪山腳下。據史書記載:秦始嬴政從13歲即位時就開始營建陵園,由亟相李斯主持規劃設計,大將章邯監工,修築時間長達38年,工程之浩大、氣魄之宏偉,創歷代封建統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當時,秦朝總人口約2000萬,而築陵勞役達72萬之多。修陵家用土,取自今陵園以南2000米的三劉村到縣採石場部之間,有高5~25米的多級黃土崖。修陵園所用大量石料取自渭河北的仲山、峻峨山,全靠人力運至臨撞,工程十分艱難。

秦始皇陵土陵冢高43米,底邊周長1700餘米,築有內外兩重夯土城垣,象徵都城的皇城和宮城。內城略呈方形,周長3890米,除北面開兩門外,其餘三面各開一門。外城爲長方形,周長6294米,四面各開一門。陵家位置在陵園南部。

秦始皇兵馬桶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於陵園東側l 500米處。昔日,這裏是一片墳地,當地農民在掘墓時曾發現有像人一樣的東西。1974年3月,在陵東的西楊村村民抗旱打井時,在陵墓以東三裏的下和村和五垃村之間,發現規模宏大的秦始皇陵兵馬桶坑,經考古工作者的發掘,才揭開了埋葬於地下的2000多年前的秦俑寶藏。

秦始皇兵馬桶陪葬坑坐西向東,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發現的是一號俑坑,呈長方形,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深約5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門道,左右兩側又各有一個兵馬俑坑,現稱二號坑和三號坑。

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軍事博物館。捅坑佈局合理,結構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東西向的承重牆,兵馬俑排列在牆間空檔的過洞中。

在一號坑中已發掘出武士捅500餘件,戰車6乘,駕車馬24匹,還有青銅劍、吳鉤、矛、箭、弩機、銅戟等實戰用的青銅兵器和鐵器。俑坑東端有210個與人等高的陶武士俑,面部神態、服式、髮型各不相同,個個栩栩如生,形態逼真,排成三列橫隊,每列70人,其中除3個領隊身着銷甲外,其餘均穿短褐,腿紮裹腿,線履繫帶,免盔束髮,挽弓挎箭,手執弩機,似待命出發的前鋒部隊。其後,是6000個鎧甲俑組成的主體部隊,個個手執3米左右長矛、戈、戟等長兵器,同35乘駟馬戰車間隔在11條東西向的過洞裏,排成38路縱隊。南北兩側和兩端,各有一列武士俑,似爲衛隊,以防側尾受襲。這支隊伍陣容齊整,裝備完備,威風凜凜,氣壯山河,是秦始皇當年浩蕩大軍的藝術再現,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回國務院將秦始皇陵定爲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在兵馬俑一號坑址上建成的拱形展廳,設立了“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向中外廣大旅遊者開放。

幾年前,比利時的《列日報》,登載了一則消息,用充滿激情的語言,向讀者呼籲:“親愛的讀者,快去美術宮看看,當我們還在漫長的黑夜裏時,中國人在幹什麼?”這是指的什麼呢?原來指的是八十年代初,我國在歐美各國巡迴展出的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馬俑。這批形象威武、身高一米八左右的兵俑和膘肥體壯、高一米五、長二米的陶馬,簡直把人們迷住了。他們把這譽爲“世界第八大奇蹟”(對世界各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著名建築物和雕塑品,過去公認有七種最突出,即:埃及金字塔,巴比倫的“空中花園”,以弗所(小亞細亞)的阿泰密斯神殿,奧林匹亞的宙斯神像,哈利卡納蘇(小亞細亞)的摩索拉斯陵墓,地中海羅得島上的太陽神巨像,亞歷山大城的燈塔。這七種被稱爲“世界七大奇觀”。而今,我國的兵馬俑,被公認爲“世界第八大奇蹟”)。一些在海外多年的老華僑,看完這次展覽後,激動地流出了眼淚,說:“我們都是炎黃子孫,我們的祖先太偉大了。展覽使中國人民揚眉吐氣,使我們腰桿子硬了。我要讓孩子們永遠記住我們是偉大的中華民族的後代”。

始皇陵的兵馬俑,震驚了世界。這不僅是由於它形象逼真,栩栩如生,還因爲軍容嚴整壯觀,場面雄偉,不啻爲埋葬在地下兩千年之久的一支地下大軍。

這批兵馬俑是1974年春於陝西臨潼縣始皇墓東一點五公里的地方發現的。一共有三個大坑,總面積達兩萬多平方米,估計埋有秦俑八千餘件。其中一號坑面積最大,達一萬四千多平方米,現已挖出兩千平方米,出土陶俑一千多件,陶馬三十多匹,戰車八乘。二號坑面積六千多平方米,出土戰車八十九乘,騎兵俑二百多件,步兵俑六百多件。三號坑面積較小,僅五百二十平方米,內有駟馬戰車一乘,衛士俑六十八件,估計爲這支地下大軍的軍帥指揮部。

秦始皇陵兵馬俑生動地反映了秦朝兵強馬壯的陣容,可以說是一幅威武雄壯的古代軍事畫卷。可能由於當時戰事分工的不同和軍階的高低,這些武士俑中,有的身穿戰袍,有的身穿銷甲,有的騎在馬上,有的站立馬前,有的佇立攀弓,有的單腿跪射。他們的面部神態各不相同。有的頭部低垂,若有所思;有的則憂心忡忡,凝視空茫,反映了遠征將士思鄉的心情。

始皇陵兵馬俑威武雄壯的陣容,使所有看過的人都好象回到了戰爭頻繁的年代。在人們的眼前,重現了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正指揮着“帶甲百餘萬,車千乘,騎萬匹”的千軍萬馬、進行着統一全國事業的壯觀圖景。人們在這些神態逼真的塑像面前,儘可以浮想聯翩,想象着當年秦朝名將的功業。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