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日誌

關於超頻日記範文推薦

本文已影響 1.27W人 

超頻日記-CPU

關於超頻日記範文推薦

第一次接觸超頻是在奔騰出現的年代,記憶還是那麼的清晰,家裏的奔100讓我超到了120,或許這樣的成績在現在很多人眼裏根本不算什麼,可對當初的我,這是我超頻生涯中的第一次成功。當時的超頻沒有任何的散熱措施,打開機箱,CPU上連電扇都沒有,有的只是一塊碩大的散熱片,估計是現在常見的那種散熱片的3-4倍。

120的速度陪伴着我結束了高中生涯,進大學了,離開了家,我賣掉了自己的第一臺電腦,開始幻想着自己的新電腦。98年底,第一次聽說有人把賽揚300超到450,心動了,於是我決定了自己的選擇賽揚,也是98年底,DIY概念被引進了中國,超頻開始爲人所關注。我買的333編號是SL2WM,是所謂的極品,輕鬆上了100外頻以後我在半年後把外頻加到113,沒過幾天,開機時黑屏,以後再沒點亮過。

再換過CPU是在今年的暑假,DURON讓我無比的心動,可惜我最終還是沒等到AMD點倉的那天,接近9月我700大洋買了DURON600。和上次無比相似,在8倍頻安全度過夏天后我把倍頻改成了10,想迎接一個美麗的秋天,結果迎來的是DURON燒燬的噩耗。

兩顆CPU就這樣走了,我總算在失敗中得到了經驗,隨便說說,供大家分享。

一:你需要多快的速度,很多人的超頻只是爲了適應一種現在普遍存在的DIY潮流,而DIY的實際是超頻麼?很多人用超頻後的電腦幹什麼了?看VCD,打字,玩模擬器,就這樣,你需要超頻麼?他們認爲超頻就是還原CPU的真正性能。其實不然,超頻並非是還原CPU的真正性能,而是讓自己的CPU運行於一個邊緣狀態,使CPU的出錯的概率大大提高了。你讓CPU運行在邊緣狀態就爲了看VCD,打字,玩模擬器?值得麼?

二:溫度,你關心過自己CPU的溫度嗎???不是開機的時候簡單地按DEL進去看看而已,那樣的溫度隨便的風扇都能控制在35度以下。頻繁的磁盤讀取,三維圖形渲染或者高強度三維遊戲讓CPU滿負荷運作時它的溫度是多少你關注過麼?在高溫下你的CPU就發生了電子遷移現象,它或許不會燒燬CPU,但不斷地縮短着使用的年限。

三:金錢問題。都知道,中國的國情是這樣的,一塊好的CPU耗費的可能是一個月的工資,可能還不止,那你還想什麼,還在極限下使用你的CPU麼?以前的賽揚燒了拿去換老闆還看不出來,而現在的K7,呵呵,算了,連貼CPU下的商標都焦了還有人給換麼?

我不反對超頻,畢竟超頻很符合少花錢多辦事的原則,但適度兩字是如此的重要,別讓你的CPU在死亡的邊緣下運作。

超頻與系統的穩定-CPU

衆所周知,現在市面上的大多數CPU均可超頻,其中又以Intel的Celeron系列超頻性能最好,但事實上很多朋友經過超頻後的系統,卻變得不穩定。有些朋友的系統可以運行Win95卻很容易死機,或是可以運行Win95卻不能穩定運行極品飛車Ⅲ,一些DIYer將其歸咎於CPU或內存條的品質。我認爲,除去這兩個主要因素外,其他的一些方面也同樣非常重要。

一、穩定的主板

大家知道CPU、內存條、所有的板卡都是插在主板上的,因此主板的穩定性就成爲影響整個系統穩定性的關鍵。一塊好的主板在選材和做工上必然十分考究,比較明顯的就是主板上所使用的板卡插槽。爲了保證產品品質,一些廠家往往選擇FOXCONN等業界公認的名牌。因爲工作原因,我曾對市面上幾乎所有的插槽做過測試,其中最便宜的浙江造也經得住三十次的插拔,插拔上百次以後,最昂貴的鍍金進口貨也開始接觸不良,雖然它的用料及工藝遠勝於前者,因此使用電腦的時候要注意減少板卡的插拔次數以保持板卡的接觸良好。優質主板上的濾波電容幾乎都是鉭電容。鉭電容漏電流小,高頻特性好,而普通電解電容漏電流大且具有很大的電感。雖然是用於低頻的濾波,但計算機的開關電源是採用變頻的工作方式,本身紋波就比較大,如果在輸入和輸出端濾波處理不好,會把電網中的干擾變成成分更加複雜的諧波,並耦合到輸出的直流電壓上,因此鉭電容可以濾除普通電解電容難以濾除的高次諧波。高頻電路使用的印製板表面的助焊劑會使電路的高頻特性變壞。在焊接調試完成後,要用專門的溶劑清洗印製板表面。從外觀來看,優質主板的板面光滑,焊點飽滿。一些主板具有自動關閉未用的PCI、ISA和DIMM槽的設計,對於減少干擾有一定的幫助。具有此功能主板的BIOS設置中的CHIPSETFEATURESSETUP項裏有SpreadSpectrumModulation項開關。

二、適當的散熱器材

大家都知道,熱量是從溫度高的部分向溫度低的部分流動,熱量的流動大致有三種不同的形態:1.傳導;2.對流;3.輻射。

一根均勻質量的金屬棒,兩端的溫差越大,或棒的長度越短,其傳導熱量就越大,這就是熱傳導的基本定理。上述關係可用下式表示:

Q=λ·A·(T1-T2)/l或Q=λ·A·ΔT/L

其中,Q爲單位時間傳導的熱量,A爲棒的截面積,L爲棒長,T1爲棒高溫端溫度,T2爲棒低溫端溫度,λ爲比例常數或導熱係數。

常見的幾種散熱器件:

1.散熱器

散熱器的熱傳導性能與其材料有相當大的關係,金屬材料一般都是熱傳導性能好的材料,但也有區別,純銅導熱性能較理想,鋁的熱導係數是銅的1/2,鋼約是銅的1/7。

從上述公式來考慮增加散熱的方法:即散熱器材料的熱導係數要大,如用銅、鋁等材料;散熱器的面積要大,散熱面積增加則可使散熱量按其比例增加,CPU或顯示芯片到散熱器的距離要短,也就是說散熱器要儘量貼緊CPU或顯示芯片。爲了使兩者充分接觸,應使用導熱硅膠或散熱膏均勻塗抹在CPU或顯示芯片表面,

然後再安裝散熱片。

散熱器有各種形狀,在製造工藝上,有的用板材加工而成,有的用鑄造件製成。

L爲散熱器底板厚度,Af爲散熱片的表面積,A0爲散熱片的根基面積,Ab爲散熱器的谷底面積,Ta爲空間溫度,Ti爲散熱器與發熱元器件接觸面的溫度。這時從發熱元件的接觸面經過散熱器每單位時間所散發熱量可用下式表示:

其中αi爲散熱器內側的換熱係數,αm爲散熱器和空氣之間平均換熱係數,η爲散熱器效率。從式中可以看到,換熱係數αm要大,η·Af項要大,這些都可以使散熱量增大,散熱片的效率η大可以使用導熱係數大的材料。而要使Af增大,則要設法使散熱器的散熱片高度增加;或者使散熱片的厚度變薄,片數增加,但是片數一味增加又會使對流情況變差,而又導致αm變小具有一定矛盾性,故散熱片的數量及其尺寸有一定限制。

2.風扇

風扇是最常用的風冷設備,是電子設備散熱不可缺少的。電子設備冷卻用的風扇種類大致可分爲軸流風扇和離心風扇。軸流風扇工作原理是利用風扇葉片的揚力使空氣在軸向方向流動,其風扇葉片一般與電動機直接相連,體積小,重量輕,是最常見的一種。離心式風扇則利用離心力,空氣在葉片的半徑方向流動,可以得到很高的風壓,可裝置在通風阻抗大的場合發揮效果。

3.半導體制冷器

電子冷卻元件在通電後吸熱的現象稱爲珀爾帖效應,這是德國科學家珀爾帖發現的一種現象。在異種金屬的接觸面上通以電流,其接觸面會產生熱或吸收熱,這種產生熱和吸收熱還會因電流方向的逆轉而翻轉,而且在單位時間內發生或吸收熱與電流值成正比。半導體制冷器的結構和工作原理如圖2:

金屬片A和B之間分別焊有P型和N型兩塊半導體材料。材料主要是用碲化鉍、碲化銻、硒化鉍等。當電路通電,金屬片A吸熱,金屬片B放熱,在金屬片B處放散熱器等,就可以將熱量散發出去。

4.冷凝散熱管

冷凝散熱管是一個圓筒形的中空容器,在其管壁內填充燒結金屬、金屬氈等材料,主要是利用其毛細管力較大的特性,使工作液由上面冷凝部迴流到下部的蒸發部。當蒸發部受熱後使工作液蒸發,這種蒸汽快速地向凝縮部轉移,並迅速帶走熱量,而在凝縮部受冷卻而使蒸汽狀工作液凝聚成液體並積累。由於蒸發部的工作液缺乏毛細管力的作用下使工作液迴流,這樣工業液的蒸發(吸熱過程)→蒸汽的移動(輸送熱量)→凝縮(放熱過程)→工作液迴流,自動完成了容器的導熱過程。這種冷凝散熱器有很多優點,不僅導熱性十分優異、熱響應快、受熱部分和散熱部分可以隔離、構造簡單、重量輕、使用壽命長、故障率低、可在無重力情況下使用、還具有熱二極管及熱開關的特性。特別是,一般的固體傳導熱量與傳導通路長度呈反比例減少,而冷凝散熱管具有其他固體傳熱所不具有的特性。在電子設備中使用時,其一端可以連接多個發熱部件,另一端可連接散熱器、機殼其他冷卻器件,散熱效果十分理想。

三、合適的機箱

機箱的價格佔整機價格比例並不大,但在整機穩定性方面卻不可忽視。主要反映在兩個方面:

1.機箱所帶電源的帶負載能力,抗干擾能力;

2.機箱內部的散熱設計,空氣流動的設計。

儘量選擇大一些的機箱,不但擴展性更好,良好的通風也會使您的PC更加有效的散熱。超薄型和微塔型機箱雖然看上去小巧玲瓏,但過於擁擠的機內空間使散熱問題難於解決。

安裝

1.重視靜電的危害:

在組裝和維修計算機時須注意人體所帶靜電。人體各部位所帶的靜電電荷也不是均等的,一般認爲以手腕側的電位最高。所以當人手接觸電子設備和裝置時會在瞬間產生靜電放電,一般爲脈衝式,它對電子電路的干擾一般取決於脈衝幅度、寬度及脈衝的能量。有關文獻報道,人體靜電放電時其等效電容大致爲150pF,等效電阻爲150Ω,通過人體電阻放電時,放電脈衝寬度爲22.5ns,瞬間的功率十分巨大。有時帶電電壓和能量雖不很大,但由於在極短的時間內起作用,其瞬間的能量密度也會對電路和器件產生干擾和危害。衆所周知,CMOS電路最怕靜電,最易因靜電而損壞。CMOS氧化膜的絕緣長度一般約爲106V/cm,對於1μm厚度的氧化膜,可耐1千伏電壓,CMOS器件的柵板氧化膜厚度決定了它的耐壓界限約爲100~150V,由此可見對於帶成千上萬伏靜電的人體,接觸電路時會對器件帶來多麼嚴重的後果。目前的器件都設計內部保護電路,例如在N型基片上擴展細長的P層,使輸入端與UDD電源間具有二極管特性,同時將P層的擴散電阻串聯在輸入端和柵極之間;可擴散N層對地形成另一種二極管。這樣,輸入端就在UDD和地之間受到保護。但是,這種二極管對於正負極性的高壓保護是有限度的,如輸入端有較大能量的靜電放電,則無法保護,所以對於操作人員應在手腕上帶防靜電帶,這種手帶應具有良好的接地性能。在業餘條件下,可用手接觸自來水管,放掉身上的靜電。

2.連接線的常識:

扁平電纜即通常所說的硬盤線,常用於各部件或線路板之間的信號傳送,如IDE口和硬盤、IDE口和光驅、軟驅口和軟驅。當扁平電纜每個相鄰的線均被利用時,由於相鄰線間的分佈電容較大,容易發生相互耦合。一般的扁平電纜導線間的分佈電容爲0.3pF/10cm~3pF/10cm(測試頻率爲1MHz),而微機系統的方波脈衝信號從數千到數十兆赫,在UltraDMA33接口系統中其突發頻率高達33MHz。方波可分解成同頻基波及其高次諧波,其中含有的頻率成份應考慮到100倍的高次諧波。對於這樣高的頻率,這些分佈電容的阻抗已十分低,所以很容易發生串音干擾。因此,扁平電纜長度一般不應超過20cm。若要長距離使用,應進行信號傳輸線和地線間的隔離。兩信號線之間有一根地線隔離,就起到較好的屏蔽作用。有數據表明,在加入地線隔離後,信號線之間的分佈電容從0.189pF降至0.023pF,我想,這也許就是UltraDMA66增加40根地線的原因吧。但是對於垂直於電纜方向進入的噪聲,其抑制能力仍然比較差,所以電纜不可太長。

3.主板的安裝:

主板上的印製線,密度很高,線與線放得很近。由於印製線條之間存在分佈電容,就造成了串音干擾。對於生產廠家來說,要抑制這種干擾,首先應在設計佈線時就儘量避免線與線長距離的平行走線,儘可能拉開線與線之間的距離,在一些對干擾十分敏感的信號線之間可以設置一根接地的信號線,以防止線之間的相互串音。另外,印製線路板的一面全部做成大平面接地方式,則另一面的印製線之間的串音也可以減小,這是由於平行導線間的分佈電容在接近接地平面時會變小。另外,電路開關速度越高,意味着所含頻率成份越高,在相同分佈電容的情況下,越容易引起串音。要降低印製線之間的串音噪聲,要注重降低印製線本身的對地阻抗。對於DIYer,我們可以採用另一種變通的大平面接地的辦法,即在安裝計算機主板時,用金屬螺栓把主板固定在機箱上,而不是像一些裝機商通常的做法——用塑料卡子。主板廠商一般安裝孔的設計爲信號地,把主板信號地和鍍鋅鐵板爲材料的機箱相連,可以把機箱作爲大平面接地,以降低印製線本身的對地阻抗,從而降低印製線之間的串音噪聲。

4.系統的接地:

設計並安裝好微機的接地系統是微機抗干擾的一個重要問題,它不但影響微機及外部設備的抗干擾性能,還會影響設備安全和人身安全。接地系統一般可分爲避雷保護地,交流地、安全地、直流地等。

(1)防雷保護地:建築等爲防止雷擊往往架設避雷針,並用導體引入在大地中埋設的地線。這種接地裝置由於在雷擊瞬間有幾百kA電流通過,接地區附近都會產生相當高的電位。爲防止雷擊對其它接地系統產生干擾或損壞設備,一般要求這樣的接地電阻小於10Ω,而且要與其它接地距離超過25m。

(2)交流地:交流地是市電交流電源的接地系統。以常用的單相市供電系統爲例,在供電變壓器處,其零線是接大地的。在這種供電系統中,流過零線的電流主要是通過負載設備的迴路電流,還有正常狀態下的不平衡電流、異常狀態下的接地電流。由於流過零線電流變動較大,加上接地電流等在地線上形成的電壓降也在變動,從而使各設備間電位變動,形成干擾。所以希望這種接地電阻越小越好、不能大於4Ω。

(3)安全地:安全地是指各種設備的外殼接地系統。由於機殼接大地,給機殼上感應的高頻干擾電壓提供了低阻抗的泄漏通道,即爲設備起了屏蔽作用,又可防止因機殼上蓄積電荷而使機殼電壓升高或因漏電而對接觸外殼的人員造成威脅,這種接地電阻也要求小,不能大於4Ω。

(4)直流地:直流地就是數字式電路構成的電子設備的邏輯地。它是將直流電源的輸出端0端,與地網接在一起,使其獲得系統穩定的零電位,其接大地的電阻應小於1Ω。由於微機中常使用的TTL,CMOS電路的邏輯“1”和邏輯“0”僅差幾伏,直流地線上的壓降波動或噪聲十分容易導致電路誤動作,所以直流地的設計安裝很重要。

5.整機的散熱:

PC機箱的散熱方式分爲自然空冷和強制空冷兩種:

自然空冷:我們知道,在空氣中,當物體發熱時周圍的空氣受熱會因自然對流而自下向上流動,在幾塊板卡並排排列時,肯定垂直放置要比水平放置的散熱效果好。對於並排排列且垂直放置的板卡,板間間距究竟是寬些好還是窄些好的問題,一般想象應該是越寬越好,然而實驗結果顯示,間距並不是越寬溫度就越下降,間距20mm以上溫度下降趨緩,30mm以上幾乎就沒有變化了。

強制空冷:強制空冷最簡便的方法就是加裝風扇,用風扇的吹力造成強烈的氣流來使機器內部的發熱部件迅速散熱。

ATX機箱留出了一個外接風扇的位置,AT機箱也可以根據需要,加裝風扇。強制空冷的散熱效果比自然空冷要好得多。任何PC機箱都不會是密不透風,下面就談談強制空冷需要注意的漏風問題。漏風主要影響風量。通常風扇的安裝類型有吸出型、加壓型和兼用型。

√吸出型把風扇裝在出口處,呈吸出狀態,這時機箱內部的壓力比外部壓力要低,呈負壓,從隙孔吸入外界空氣,這時的風量情況是越往出口處越是增加。

√加壓型把風扇裝在入口處,這時機箱內部呈正壓,因空氣向兩旁泄漏,風量逐步減少,在出口處爲最低。

√兼用型是吸出型和加壓型共用的情況,部件內部的氣壓分正壓部分和負壓部分,空氣有流出和流入。

總的來說,漏風會影響散熱,但少許漏風有時卻會增加散熱效果。在強制空冷的情況下,機箱內的通風設計是十分重要的,其中關鍵在於要有充分的空氣進出口及合理的空氣通路。如果一部分空氣不經過發熱部分就直接吸出機箱外,即氣流經旁路流出,散熱效果顯然較差。對於設備全體冷卻,建議使用排氣式風扇。使用排氣式風扇後,氣流能均勻地分佈於各通道上,將各發熱部件的熱量充分帶走,如採用送氣風扇對着機箱內吹,則由於各板卡的阻擋作用而使氣流淤滯而不暢通,散熱效果變差。另外在安裝風扇時應注意的是,市面上有一種帶測速的風扇,風扇的電源直接由主板提供。這種方式雖然安裝方便,在BIOS和監控軟件中也可以顯示風扇轉速,但如果主板供電不足,或風扇功率太大,會引起主板對其它部件供電不足,從而造成系統不穩定,嚴重時會頻繁出現內存錯誤,反而違背了我們的初衷,所以建議使用直接接在主電源上的風扇,不但不會對系統穩定性造成影響,售價也要低三分之一左右。

幾點體會:

1.在沒有必要把握的情況下,儘量不要對板卡進行芯片級的改造,例如增加濾波電容、串接限流電阻或扼流圈等。因爲您的修改也許會使您本已不穩定的系統更加脆弱。在PC系統如此高頻的環境下,有時一個不良的'焊點也會引入難以抑制的干擾。尤其是在沒有專業工具的業餘條件下,您更應該三思而後行。

2.儘量不要提高或少提高CPU的核心電壓和I/O電壓。因爲如果您的CPU確實需要提高電壓才能保持穩定的話,那麼它就不屬於適宜超頻的CPU。即使它在提高電壓後能保持穩定運行,壽命也會大打折扣。除非您特別希望升級CPU,否則請不要這樣做。我的一塊IBM6x86MX200超頻至83MHz×2.5,因爲系統有些不穩定所以略爲提高了核心電壓,同時也加裝了強力的風扇。此後很長時間裏系統一直很穩定,即使在環境溫度39℃時也未出現過故障,然而11個月以後,CPU發生了永久性的損壞。幸好還在保換期內,否則只好升級了。

3.關於BIOS升級的問題,如果您不是因爲您的BIOS對某些設備不支持,或確實需要增加某些功能的話,建議您不要輕易升級您的BIOS。當然,如果您像我一樣,擁有編程器和一大堆FlashRom的話,自然另當別論。

4.大家都知道玩超頻的時候要給CPU一塊巨大的散熱片外加一隻強力的風扇。其實,顯示芯片的散熱也是非常重要的,顯示芯片過熱會引起花屏或死機。一些DIYer喜歡給顯卡超頻,以提高顯示性能。目前市面上所售的顯卡使用的多半是以0.35μm工藝製成的顯示芯片,包括RivaTNT,VoodooBanshee等比較流行的芯片,在較高的頻率下,顯示芯片的發熱同樣更應引起重視。大部分名牌顯卡在出廠時就已經加上了散熱片和風扇,而一些雜牌顯卡就只有散熱片或什麼散熱措施都沒有,這就需要我們自己加上。現在市場上有現成的帶膠的散熱片,選擇大小合適的貼上就可以了。

超頻與軟件有關係?-CPU

說出來各位好象也不相信,系統也能超助超頻?從我的體會看來這可是可以的事情。我的機是98年配的,用的CPU是賽揚333,主板是磐英BX2,硬盤是6.4G的昆騰火球七代,顯卡是小影霸RIVA128的,32的HY內存,當時的配置還算不很差,機買回來後就開始自己的超頻歷程。

咱們不是超頻發燒友,所能做的就是按一些報刊所介紹的超頻方法按步實施,首先是裝好系統,當時裝的系統是windows98,然後進入到COMS裏把CPU的系統時鐘從系統默認的66MHz調到75MHz,,保存設置退出重新啓動,此時從屏幕上可看到CPU的頻率顯示爲375MHz(75×5)。藍天白雲後進入到windows98裏,接着運行各種程序,玩古墓麗影3、極品飛車3等遊戲都一切正常。大功初步告成。退出sindows98重新啓動,再進入COMS裏把CPU的系統時鐘調到83MHz,保存後再重新啓動機器,此時CPU的頻率已是顯示成415(83×5)。接着又成功進入到windows98裏,可是此時運行了一段時間的程序後鼠標就不能動了,機死掉了,重複了幾次都是如此,當時以爲是內存的容量小了,超不上去,就到朋友那拿來了條64兆的內存裝上再試,結果還是不行,而當把CPU的頻率調回到75MHz則一切正常,運行得非常穩定,最後的結論是這塊CPU只能小超。不能達得自己當初配機時的初衷,心裏一直不甘心就這樣算了。

隨着windows2000的發佈,我也和許多的追新一族一樣,給自己的機器裝了一個雙系統,玩遊戲用windows98,上網用windows2000,這樣一直用了很長的時間。有一天突發奇想,windows2000是以運行穩定而出名的,其內核與windows98不一樣,這樣的話能不能把自己的CPU超高一些呢,想到了就去試一試,就到COMS裏把CPU的頻率調到83MHz,重新啓動後進入windows2000,然後運行一些較大的軟件進行測試,不錯系統比較穩定,沒有什麼差錯,接着運行一些遊戲也沒有出現死機的現象,一口氣連續玩了三、四個小時,死機的現象再也沒有出現。爲了驗證這是否裝了windows2000緣故,我又重新啓動進入到windows98裏面,可是windows98剛運行遊戲不久就死機了,我反覆試了幾次都是這樣的情況。最後確認我的CPU的確在windows2000裏能夠穩定地運行在83MHz的頻率上。

如果有那位朋友想超頻又超不上去,但又不想用什麼調電壓、給CPU降溫等等這些超頻發燒友們常用的方法的話,而碰巧你是用windows95、windows98的話,那你就不妨試試裝個windows2000然後再超頻,說不定也許會有一個意外的收穫。

評註:影響超頻成功的因素很多,我們不僅要考慮CPU的電壓,溫度以及CPU的體質等等,而且還有很多隱形的因素是大家比較容易忽視的,包括外圍設備的頻率等等。而這些因素往往是超頻成功的關鍵。總之,超頻不能成功未必就是真的不能超,應該多找找其他方面的原因,有時候甚至不妨找找軟件方面的因素。

超頻工作的原理-CPU

今天,超頻已經不再是什麼祕密了,而且超頻幾乎成爲一種時尚。超頻的定義十分簡單:超頻就是使一個集成電路超出它規定的時鐘速度進行工作。僅此而已。

芯片的速度是由前端總線的時鐘與乘法器來綜合決定的。現在一些先進的處理器已經能夠在100

兆赫茲或更高的前端總線時鐘下運行,而Celeron

處理器卻始終保持在66

兆赫茲的前端總線時鐘下運行。

幾年以前,你可以通過選擇一個更高級的乘法器來進行超頻。不過爲了與中央處理”remark”做鬥爭,現在這種做法已經被徹底清除了。僞造的處理器已經有規律地開始在市場上出現。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