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日誌

有關誠信的八年級日記

本文已影響 1.7W人 

有關誠信的八年級日記1

誠信,就是要誠實守信,對自己,對他人,對集體,都要有責任感。它不僅僅是我們中華名族的傳統美德,還是每個人從小講誠信最起碼的標準。

有關誠信的八年級日記

一個人只要講誠信,別人纔會讚賞他,尊重他,親近他,在有困難時纔會幫助他。否則,人們將不會信任他。

北宋詞人晏殊,在他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爲神童舉薦給皇帝。皇帝召見了他,並要他與一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結果晏殊發現考試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過的,就如實向真宗報告,並請求改換其他題目。宋真宗非常讚賞晏殊的誠實品質,便賜給他“同進士出身”。晏殊當職時,正值天下太平。於是,京城的大小官員便經常到郊外遊玩或在城內的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晏殊家貧,無錢出去吃喝玩樂,只好在家裏和兄弟們讀寫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爲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大臣們驚訝異常,不明白真宗爲何做出這樣的決定。真宗說:“近來羣臣經常遊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晏殊謝恩後說:“我其實也是個喜歡遊玩飲宴的人,只是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遊了。”這兩件事,使晏殊在羣臣面前樹立起了信譽,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晏殊的誠實品質值得我們學習,他以誠實的珍貴品質取得人們的信任。

俗話說;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就是說一句話說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馬拉的車都難追上,所以我們說話要算數。

有關誠信的八年級日記2

孟子曰:“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事實也確是如此,誠信對於任何一個人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

誠信鑄就事業。春秋時的商鞅,爲在百姓心中樹立起威信,在都城南門指着一根三丈長的木頭,當衆許諾: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人們都一臉狐疑,對商鞅的話半信半疑。看到人們眼中滿滿的不信任。商鞅把賞金提高到了五十兩。果然,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一個壯漢把木頭扛到了北門。而商鞅也遵守了他的承諾,把賞金贈給了那位壯漢。這一事件後,商鞅如願以償地在人民心中建立了威信,完成了商鞅變法。古語云:索物於暗室者,莫良於火;索道於室者,莫良於誠。商鞅也正因爲他的“誠”而取信於天下。但同樣的,周幽王也正因爲“烽火戲諸侯”而失信於天下,身死國亡。誠信與事業成功是連結在一起的,有了誠信,事業的成功只是時間問題,而一旦失去了誠信,落敗只在瞬間。

誠信與否有時能夠決定一個人的存亡。秦末的季布,恪守諾言,爲人正義,甚至在當時流傳着“得黃金百千,不如得季布一諾”的說法。也因此,很多俠義之士於季布都相交甚好。以至於在季布被通緝的時候,一個朋友冒着誅滅九族的`危險,將他保護起來,免於一死。一個人誠而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而相反,《郁離子》中的一個商人在生死危機下,許諾給一個漁夫100金,但後來卻只給了10金,還振振有詞,以至於漁夫第二次遇見垂死的商人不在伸出援助之手,只由得那商人自生自滅。人不信於不時,則不信於一世,失信於人者,一旦遭難,他的陣營裏只將是孤獨一人。

人如此,國亦然,中國那穩固的根基不正是由誠信所鋪墊的嗎?我們中國從最底層開始,一步一步地向上爬,其間也免不了大起大落。可最終,我們還是站在了世界這個舞臺上,不是麼?正因爲有了萬千中華兒女的誠信與信念,我國獲得了世博會的舉辦資格。這是怎樣地振奮人心啊!——中國,終於站起來了!即使在歲月的洗禮下,禮儀之邦的風采依舊。誠信,也猶如磐石般,堅毅地存在於我們心中。

人,以誠爲本,以信爲天。誠信就像雪山之巔的一泓清泉,褪盡浮華,洗盡虛詐,留下生命的真諦。我相信,有誠信在心中,中國就會挺起生命的脊樑,托起燦爛的太陽!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