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日誌

(通用)大年初一日記

本文已影響 2.87W人 

一天又結束了,一定有不少感想,是時候認真地寫好日記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年初一日記10篇,歡迎大家分享。

(通用)大年初一日記

大年初一日記 篇1

大年初一,早上我還在夢鄉的時候被一陣陣的鞭炮聲吵醒了。

我穿上老媽爲我買的新衣服和爸爸、老媽走出家門。大街上熱鬧極了,小孩子們穿着乾淨的新衣服,打扮的'漂漂亮亮在大人周圍跑來跑去。大人們手裏提着禮物,臉上洋溢着笑容,遇到熟悉的人都會問候一聲新年好,這是要去誰家串門呀?

我們來到奶奶家,大伯和叔叔已經到了。他們正在廚房忙着準備午飯。兩個弟弟正在一起搭積木,我也加入了進去。爸爸、老媽則陪着奶奶他們聊天。

開飯了!叔叔從廚房裏探出腦袋喊了一聲。這時,桌子上像變魔術一樣的已經擺滿了飯菜。

大年初一日記 篇2

今年我去外婆家過年了。年初一早上我和舅舅阿姨他們一起去祠堂燒香放鞭炮,好多人好熱鬧啊。吃完中午飯我們就出街玩了,在公園裏有好多遊戲玩呢,我就和舅舅去扔沙包,舅舅都扔不中我扔中了好多就獎厲了一隻玩具狗。

後來我們又去玩射氣球,還去逛街買了好多好玩的東西回去。今天我過得好開心啊!

大年初一日記 篇3

當迎新得鐘聲敲響時,我們中國人民滿懷激動得呼喊着:“新年到了!新年到了!”啊!新年多麼美好啊!

春節得晚上,我和爸爸還有奶奶去大廣場看放煙花。我們剛定住腳,突然,煙花飛上上空,在一瞬間,炸開了,有得像無數顆流星,有得像五光十色得花朵,有得像金色得大衣,還有得像金色得太陽,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晝一樣,多美啊!形狀我都數不清了,有心形得、有五星得、有花形得,樣子千變萬化,讓我看得眼花繚亂。

到了初一,到處洋溢着一派喜慶得氣氛,只見家家都張燈結綵,門前貼着春聯,陽臺掛着紅燈籠,親戚們聚在一起吃團圓飯,舉杯祝福以後,工作順利、學習進步、閤家歡樂,路上得行人穿着節日得盛裝,打扮得漂漂亮亮,去向親朋好友拜年,我們也不例外,爸爸媽媽帶我來到了奶奶家,我一進門,就給爺爺奶奶拜年,奶奶笑盈盈得接待了我,還給我一張大票——100元,我說:“謝謝奶奶!”奶奶得臉上露出了燦爛得笑容,我們又來到了姑姥姥家,又同時說那一句話:“新年快樂”姑姥姥熱情得歡迎了我,又給我拿水果,又給我拿糖。我高興得笑了!

春節迎着人們得忙碌緩緩來臨,卻在無聲無息中遠去,留給人們得是深深得眷戀。無論春節那些日子是怎麼過得,每當想起它,我仍不禁爲中國傳統文化得魅力而感到驚歎!我又長了一歲了,我高興極了!

大年初一日記 篇4

年初一,我們和姑姑一家來到體育館打籃球,開始的時候,我和姐姐怎麼也不能投進籃筐,可爸爸投得很準,幾乎每次都能投中。爸爸說我們投籃的方法不正確,他又教我們正確的.方法。

果不其然,按爸爸教的方法,我斜對着籃球架,我投進了一球。可當我正對籃筐時,怎麼也投不進。而姐姐站在哪個方位,都能把球投進籃筐。我非常着急,心裏很不開心。這時,爸爸對我說:先去旁邊喝點水,坐着休息一會,等會有力氣了,肯定能進球。於是我休息了,又重新投籃。這次,我拼足了吃奶的力氣,使勁把籃球投向籃球架,籃球在籃球筐上轉了一圈,終於進球了。之後我和姐姐分別投進了1個球和3個球,爸爸說,姐姐比我大兩歲,個子也比我高,力氣也比我大得多,所以姐姐多進球很正常。但是我還是不服氣,我覺得她投的次數比我大,當然會比我進球多。

年初一這一天,讓我學會了投高籃筐,我覺得真是太有意義了,我永遠忘不了這一天。

大年初一日記 篇5

新年伊始,一切都新鮮得不忍觸摸。

家的位置很好,離最近的雪域只有一個小時的路程,剛出門,九點多了,還是大霧,濃密的白茫茫的就迎面撲來,滾滾的流動,剛還是太陽的臉,一下子就入蓬萊了。繼續,繼續,慢慢的飄,沾了年味的喜慶在四周晃眼而過,一張一張的笑臉昭示着吉祥如意。上山,空氣越來越清冽,寒氣漸重,一個倒掛金鉤,迎面而來的,明晃晃的金光燦爛了整個天庭,滿懷的溫暖。

山勢漸陡,雪就在眼前。下得車來,這整個的山都是我的了,沒有人影,沒有聲音,寂靜的歡喜隱祕的微笑着,隱隱約約的淺山露出個頭,連綿不絕,在白霧裏穿行,在腳下列隊,遙遠得很,朦朧的很。心一下子就鮮活起來,激動起來,莫不是,真的是神仙?

山勢漸高,星星點點的積雪變成茫然的一片了。興奮,就着這寒冷激發出來,忍不住撲進這寒意的世界,伸手輕輕的一攬,蓬鬆着呢,卻只是面子上的一層。下面的,卻是結冰了。這大地終是溫潤着的。魯迅老先生那遙遠而蒼茫的聲音就從那縫裏冒出來:南方的雪,滋潤美豔極了。眼前忽然跳出一個美麗婦人的水粉一樣的臉,玲瓏的身段,一副巧笑嫣然,欲語還休的樣子,居然還雲袖半舉,那姿態,比猶抱琵琶半遮面還來得風情,還招人的眼。原本,這自然就自然得比任何的生靈都要美妙呢!

山頂。觀景臺。這哪兒是人間啊,分明就是一個童話的世界了。雪白雪白的'精靈的白紗裙覆蓋住整個的世界,天高高的,睜着碧藍碧藍的眼,一絲兒,一朵兒的白雲是遊動的玉皇的魚,只是寒冷得很,頭開始厚重起來,也就飄飄然,騰雲駕霧了。

這是虹口。蒲虹公路的所見。人間到天堂的路。原來,現實到童話距離這麼近。

散落在山間的,零零落落我們的聲音。自言自語:“這兩千多米的連綿不斷的奇峯林立,哪兒去找這麼便捷,這麼豐富的戶外活動資源啊?身在福中不知福啊!美景如畫,美景如畫!”悠悠的他微微的笑:“我早就知道了,別人怎麼現在才醒悟?”歪過頭看着他,索性靠着他的肩膀:“不管,我今年還是要去看布達拉宮,那是我的另一個夢境呢。”他就偏不答應,初一呢,於是,就用盡了小女兒,大女人的各種招式,最後一句:“哥哥,就陪我?”終於一個“嗯,好!”這一刻,心花怒放。“須得五、六月呢。”“那是,那是。”忙不停的應着,生害怕他改了主意。

下得山來,已經有高原反應了。那興奮就變成了疲憊,只是懶懶的,靠着坐墊,啃着大蘋果,順便看着他,奇山怪石清水從眼角滑過,軟軟的。

大年初一日記 篇6

今天是大年初一,我們一家很早很早就起來了,準備刷牙、洗臉、打扮自己到人家做客。

我問爸爸媽媽:“今天到哪家做客呀?”爸爸媽媽說:“今天去外婆家做客。”我聽了之後高興極了!因爲外婆一定會給我紅包的。

開始出發了,在路上的時候我真的很開心,期待。因爲外婆有可能會給我100元的紅包哦。到了外婆家之後,我就和姐姐玩遊戲了,我們在玩石頭剪刀布。玩着玩着,外婆讓我掃地,讓姐姐弄火燒飯。外婆對我們說:“誰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完,誰就有很大很大的驚喜哦。”我在想:“一定是紅包,只有紅包纔是一個大大的驚喜,我得快快把地掃好,就可以拿到紅包了。”掃完了之後,我問外婆拿紅包。外婆說:“你猜有多少元?”我說:“是100元。”結果拿出來一看,原來真是跟我說的.一模一樣。

回到家之後,我對爸爸媽媽說:“外婆今天給了我100元紅包。”媽媽說:“你喜不喜歡外婆呀?”我說:“喜歡,我一定要好好的照顧外婆,讓她身體健康!”

大年初一日記 篇7

不知爲什麼,好像中國人對紅這種顏色有着特殊的感情。而在對炎黃子孫最重要的節日 —— 春節時,這一特殊的喜好更明顯地被突出來了。

在記憶中,春節就是一片紅色的海洋。家裏 的 年畫 , 剪紙是紅的;門口那大大的“福”字,對聯,腳毯也是紅的;街上,十個人裏有九個人身上總得穿點紅色的衣服;商場裏更是貼滿了寫在紅紙上的祝福或春節活動告示;就連家中盆景,路邊行道樹的身上也總要掛點紅色吉祥物 …… , 於是,神州大地被這沒有絲毫雜質的紅包着,裹着。

這紅,透到每個華人的骨子裏,血液裏。

初一一大早,我就被媽媽打扮成了個“大紅包”。襯衣是紅的,毛衣是紅的,棉襖也是紅的,我被推着,擠着鑽到了一片紅色世界中。這喜洋洋的紅讓我冬日不再寒冷,節日裏,光一身鮮紅就足以令我感到熱鬧。瞧瞧,這些穿紅襖的人們,不論男女老少,個個春風滿面,這活力,這青春,就隨着紅色一併上來了。這種令人心裏暖融融的味道,是其它任何顏色也取代不了的。其它顏色要不令人感到寒冷,要不豔得使人視覺疲勞。不然怎麼說祖宗的就是好呢?紅色使人心情明快卻不會緊張,反而很是舒暢。更何況,光是看着紅色就能有年味兒呢?

新年裏,我收到的禮物是紅紙包着的,鼓鼓的壓歲錢也在紅包裏。大院門口掛着的燈籠是火紅的,夜是萬分絢爛的,煙花也是紅的。跳舞的小姑娘裙帶是紅的,吹號子打打鼓的漢子迎新春的樂器把手更是紅的`。花市裏那高高的牌坊是紅的,門口的爆竹還是紅的 ……

我在紅色的春節中雀躍着,我在紅色的雀躍中歡慶着,我在紅色的歡慶中歌唱着,歌唱着祝咱全世界的中國人都能過上熱熱鬧鬧的春節,過上紅紅火火的好日子!

大年初一日記 篇8

隨着凌晨的鐘聲以及花炮聲,我知道新的一年和新的一天開始到來了。日曆上我們翻開了嶄新的一頁,時鐘奏出動聽的音樂,太陽敞開寬闊的胸懷,迎來新年明媚的陽光。

新年的第一天——也就是大年初一,家家戶戶都很早的起來了,因爲在中國有一個傳統的規矩,過年要拜年。而所謂的拜年,只是到熟人或親戚的家裏打聲招呼,順便吃點東西,說聲“新年好”就可以了。這可能會讓人覺得無聊,不過會使孩子們非常高興,因爲他們會財源滾滾。

早上與家人吃了個團圓飯後,便和大人們出去“拜年”了。“每條大街小巷,每個人的嘴裏,見面第一句話,就是恭喜恭喜……”今天的天氣和人們的心情正好相反,到處寒風呼嘯。風聲、鞭炮聲和孩子們的歡笑聲交織在一起,奏成了一首悅耳的“新年交響曲”。一路上的收穫真不少。其實每個孩子在拜年的時候都會“裝”。老人家給你送紅包,嘴上說着不要,但手已經把紅包”搶”過來。表面上做出一副不要的樣子,可心裏樂滋滋的。在每接一個紅包的時候,我就感受到了一種濃濃的愛,這種愛是無私的···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就12點了。拜訪了幾個親戚後就去大姨家裏吃午餐……中午1點,大姨做好了一桌子可口的飯菜,真是讓人“口水直下三千尺”。我們不管三七二十一便吃了起來,不到半個小時,桌子上的飯菜已寥寥無幾。

休息後,接到了姑爺爺的邀請,到了他家裏,男同志去打牌,女同志守着電視機去看連續劇。一個下午就這樣過去了,晚餐當然也是在姑爺爺家裏吃的啦!吃完飯後,大人們忙着打牌,我也該放鬆一下了。我拿起早晨還沒放完的鞭炮,又噼裏啪啦的放了起來,大家頓時精神抖擻,更加努力的`忙碌着。

一天下來,錢包鼓鼓的。看來今天“賺”了不少錢。一份紅包代表着一份愛,一份紅包代表着一個人的心願,有愛就會有付出,我們應該用行動去回報他們。

在新的一年裏,我們在慢慢的長大,慢慢的成熟。我們的爺爺奶奶卻在慢慢的變老……。

過去的一年像深秋飄零的落葉,如期而歸,我們清晰聽到了漸行漸遠的歲月足音,時間老人在不經意間悄悄轉換了年輪,三百六十五天如淡淡清風從指尖輕輕滑過。儘管在歷史長河中,一年只是悠忽而逝的一個瞬間,然而靜下心來細細盤點,卻也林林總總,學會了從喧囂和浮躁中漸漸平靜下來,走向從容和沉思……

新年新起點,新年新希望,它帶給你我的不僅僅是幸福和惆悵,還會有許多美好的回味和淡淡的憂傷……

大年初一日記 篇9

隨着凌晨的鐘聲以及花炮聲,我知道新的一年和新的一天開始到來了。日曆上我們翻開了嶄新的一頁,時鐘奏出動聽的音樂,太陽敞開寬闊的胸懷,迎來20xx年明媚的陽光。

20xx年的第一天——也就是大年初一,家家戶戶都很早的起來了,因爲在中國有一個傳統的規矩,過年要拜年。而所謂的拜年,只是到熟人或親戚的家裏打聲招呼,順便吃點東西,說聲“新年好”就可以了。這可能會讓人覺得無聊,不過會使孩子們非常高興,因爲他們會財源滾滾。

早上與家人吃了個團圓飯後。便和大人們出去“拜年”了。“每條大街小巷。每個人的嘴裏,見面第一句話,就是恭喜恭喜……”今天的天氣和人們的心情正好相反,到處寒風呼嘯。風聲、鞭炮聲和孩子們的歡笑聲交織在一起,奏成了一首悅耳的“新年交響曲”。一路上的收穫真不少。其實每個孩子在拜年的時候都會“裝”。老人家給你送紅包,嘴上說着不要,但手已經把紅包”搶”過來。表面上做出一副不要的樣子,可心裏樂滋滋的。在每接一個紅包的時候,我就感受到了一種濃濃的愛,這種愛是無私的……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就12點了。拜訪了幾個親戚後就去大姨家裏吃午餐……中午1點,大姨做好了一桌子可口的'飯菜,真是讓人“口水直下三千尺”,我們不管三七二十一便吃了起來,不到半個小時,桌子上的飯菜已寥寥無幾。

休息後,接到了姑爺爺的邀請。到了他家裏,男同志去打牌,女同志守着電視機去看連續劇。一個下午就這樣過去了,晚餐當然也是在姑爺爺家裏吃的啦!吃完飯後,大人們忙着打牌,我也該放鬆一下了。我拿起早晨還沒放完的鞭炮,又噼裏啪啦的放了起來,大家頓時精神抖擻,更加努力的忙碌着。

一天下來,錢包鼓鼓的。看來今天“賺”了不少錢。一份紅包代表着一份愛,一份紅包代表着一個人的心願,有愛就會有付出,我們應該用行動去回報他們。

在新的一年裏,我們在慢慢的長大,慢慢的成熟。我們的爺爺奶奶卻在慢慢的變老……。20xx像深秋飄零的落葉,如期而歸,我們清晰聽到了漸行漸遠的歲月足音,時間老人在不經意間悄悄轉換了年輪,三百六十五天如淡淡清風從指尖輕輕滑過。儘管在歷史長河中,一年只是悠忽而逝的一個瞬間,然而靜下心來細細盤點,卻也林林總總,學會了從喧囂和浮躁中漸漸平靜下來,走向從容和沉思……

新年新起點,新年新希望,它帶給你我的不僅僅是幸福和惆悵,還會有許多美好的回味和淡淡的憂傷……

大年初一日記 篇10

今天,爸爸開車送媽媽、婆婆和我去上海過春節,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心想:“真是太好了,我終於有機會和他們相聚了!”

中午一點多才到,大家早已累得筋疲力盡。爸爸建議我們到外面吃。因爲我很想早日跟嚴家安會師,所以,我就要回家吃。爸爸怕我一個人回家不安全,沒有同意。我十分氣憤,跟爸爸大吵大鬧起來,誰也不讓誰。最後,媽媽批評了我,我只好沉住氣,不吭聲,耐着性子,陪他們在外面吃。吃好了飯,我飛快地跑回家。哈哈!我終於可以跟嚴家安順利會師了!

下午,天陰沉沉,我和安安十分無聊,沒事做,這時,媽媽正好要去超市買東西。我們就纏着她帶我們去打遊戲,經過我們再三請求,媽媽無奈,只好勉強答應。啊!遊戲廳里人可真多啊!媽媽正好找藉口說:“這裏人多,煙味也濃,我們回去吧!我們調皮地說:”怎麼啦?我們又聞不到!”俗話說,“好虎不跟羣狼鬥”,她怎麼鬥得過我們呢?還不是輸了嗎?最後,還不是乖乖地服從我們命令讓我們再遊戲廳裏玩了很久。

很巧是,今天正好也是公公生日。晚飯前,大家一起捧出大蛋糕,關上燈、點燃蠟燭,唱起生日歌,唱了英文、唱中文。我和安安放開了嗓子,大聲地唱着。然後,公公許了個願望,吹滅了蠟燭,我們開始搶蛋糕吃了!我和安安吃了一塊有一塊。舅舅說我們是人來瘋,我說:“不對,不對,應該是全家都是人來瘋嘛!因爲今天全家都吃得很多嘛!”

今天,我真高興啊!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