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手抄報

地鐵的手抄報

本文已影響 1.8W人 

地鐵是鐵路運輸的一種形式,指在地下運行爲主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小編整理的地鐵手抄報,供參考!

地鐵的手抄報

篇一:難忘第一次坐地鐵

成都有地鐵了!成都可是中國西部第一個有地鐵的城市!所以,在國慶節期間,十月四日,我和媽媽去坐地鐵。就讓我這個假期還認真負責的小記者(小小的自戀一下,表介意啊!)來給你報道一下吧!GO!

我先到了火車北站。媽媽去自動售票機買票了。我好好的打量了這個售票廳。嗯,白、藍、紅結成了一個整體。白色的柱子、藍色的天花板、紅色的點綴。很有一種特殊的味道,讓人覺得大而不空,多彩而不俗氣。

媽媽買票回來時,手裏拿了兩張綠色的卡,我迫不及待從媽媽手裏搶來一張後,拉着媽媽走向安檢的地方。安檢後,我們到了閘機扇形門,把卡一刷,門像扇子一樣打開,你是不是知道了呢?哈哈,這就是門如其名了!說它是扇子吧,它又不是;說它不是扇子吧,它又像!

到了月臺,車還沒有來,我坐在椅子上,玩着紅木手鍊,可心底還糾結於“扇子”。“叮咚”一聲,我猛的一擡頭,發現車進站了,連忙起身。進了車內,門旁邊有兩排座椅,門正中有一個顯示屏,顯示着每一站的名稱,坐火車北站依次是人民北站到世紀城等共十六個站。

我坐在椅子上,想着這輛車的資料,現在有許多報紙在報道呢。哦,有了!此車採用B型車,車寬2.8米,最大行車速度80千米每小時,平均運行速度約36千米每小時,不一會兒,就到了天府廣場。咦?再也沒有紅燈、堵車的煩惱,也沒有原來坐火車時永不停歇的“咔嚓”聲!或許,這就是快捷、舒適的地鐵生活吧!

怎麼樣?對本記者的報道還滿意嗎?不過,“須知此事需躬行”,要真正地感受地鐵生活,你還是抓緊時間去吧!

地鐵的手抄報 第2張

篇二:雛鷹地鐵文明行動

暑假在家,意外接到班主任趙老師的短信,學校將要組織“假日雛鷹地鐵文明行動”,得到消息,我毫不猶豫的報了名。因爲我還從來沒有參加過類似的志願服務活動,而且可以看到老師和同學!

懷着激動的心情,外婆一早就帶我來到河定橋地鐵站。7點多鐘正是上班高峯期,地鐵站里人頭攢動,夏季鮮豔的服裝看起來都有點眼花繚亂。等了一會,看到趙老師了!我們首先來到車站的監控室,一位穿着地體制服的叔叔出來,我想這應該就是我們這次活動的“導遊”吧?果然,叔叔給我們每人都繫上了一條紅綢帶,並領着我們來到站臺。叔叔向我們介紹了一些關於乘坐地鐵的基本常識“先下後上、有序排隊...”。現在該我們上陣了,6個同學分成3組,我和張欣宇一起,而且是最靠近車站端頭,每一列地鐵駛過都伴隨着一陣氣流,在炎熱的夏季,倒是非常的涼爽! 呵呵,正得意呢,老師過來了:“如果發現有乘客違章的話,你們別忘了上去及時勸阻哦”,是啊,這纔是我們今天活動的主要目的!老師剛剛說完,我們就發現一位阿姨在候車時把腳放在了黃線以內!張欣宇立即上前提醒阿姨並糾正了行爲。半個小時很快就過去了,活動結束的時候大家合影留念!

這次的'活動很有意義,但我仍然發現了很多不遵守規定的行爲,真希望每一位乘客都能自覺的養成好乘車習慣,讓我們的地鐵出行更加文明!

地鐵的手抄報 第3張

篇三:難忘第一次坐地鐵

我的家鄉成都是中國西部第一座開工建設地鐵的城市。從2005年12月28日開工建設,直到2010年9月27日正式運營。聽到這個振奮人心的消息,我激動不已。今天是國慶節,我第一時間去體驗地鐵生活。

成都地鐵一號線工程北起昇仙湖站,南至世紀城站,全長18.5千米,全部爲地下線,共設昇仙湖,火車北站,人民北路,文殊院、騾馬市、天府廣場、錦江賓館、華西壩、省體育館、倪家橋、桐梓林、火車南站、高新行政中心、孵化園、海洋公園、世紀城等17座地下車站。

我迫不及待地來到火車北站,隨着人流慢慢地進站,來到售票機前,我先選擇目的地,再確定購買張數,然後投幣,緊接着取票,最後找零。做完這幾步,離上車還差得遠,還得進行安檢,過閘機扇形門,纔開始候車。我一邊走,一邊埋怨說:“這也真是的,坐個半小時的地鐵非要弄得和坐飛機一樣,真是麻煩!”看着站臺上的電子顯示屏,還需要等待三分鐘,下一班地鐵纔來。我無可奈何地白了工作人員一眼,鬱悶地等待地鐵的進站。

終於,外表流線型的車頭駛來了。車輛採用B型車,車寬28米,最大行車速度每小時達80千米,平均運行速度約每小時36千米(包括進站和乘客上下車時間),還不到半小時就可以從一號線的第一站到達最後一站,完成從南到北的空間轉移。車門一開,人們一窩蜂地擠上去,爭先恐後地找位置。一個同學眼疾手快,找到了最後一個座位飛快地坐上去。我看了他一眼,他心領神會地朝身邊擠了擠,我感激地朝他笑了笑,毫不客氣地坐下了……

我嚐到了地鐵的快捷與方便。隨着成都二號線乃至7號線的開通,我相信成都會更美麗!

地鐵的手抄報 第4張

主要功能

客運:絕大多數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都是用來運載市內通勤的乘客,而在很多場合下城市軌道交通系統都會被當成城市交通的骨幹。通常,城市軌道交通系統是許多都市用以解決交通堵塞問題的方法。地鐵在許多城市交通中已擔負起主要的乘客運輸任務,莫斯科地鐵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地鐵之一,800萬莫斯科市民平均每天每人要乘一次地鐵,地鐵擔負了該市客運總量的44%。東京地鐵的營運里程和客運量與莫斯科地鐵十分接近。巴黎地鐵的日客運量已經超過1000萬人次。紐約的地鐵營運路線總長居世界第五,日客運總量已達到2000萬人次,佔該市各種交通工具運量的60%。香港地鐵總長雖然只有43.2公里,但它的日客運量高達220萬人次,最高時達到280萬人次。

貨運:美國的芝加哥曾有用來運載貨物的地下鐵路;英國倫敦亦有專門運載郵件的地下鐵路。但兩條鐵路已先後在1959年及2003年停用。

地鐵的手抄報 第5張

人防:在戰爭(如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地下鐵路亦會被用作工廠或防空洞。不少國家(如韓國)的地鐵系統,在設計時都有把戰爭可能計算在設計內,所以無論是鐵路的深度、人羣控制方面,都同時兼顧日常交通及國防的需要。

避寒:有些地方的地下鐵路建築在地下爲的不單是避開地面的繁忙交通及房屋,還有爲避免鐵路系統受到戶外的惡劣天氣的破壞,負面教材有莫斯科地鐵地面線4號及L1號線,受到極端寒冷天氣的肆虐導致維修費用已經遠遠高過地下線的建造及維修費用。

擺設:城市軌道交通系統亦被用作展示國家在經濟、社會以及技術上高人一等的指標。例如前蘇聯的地下鐵路系統便以車站裝飾華麗出名,而朝鮮首都平壤的地下鐵路系統亦有堂皇的裝飾。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