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手抄報

聖誕節手抄報內容小學

本文已影響 2.68W人 

聖誕節就要到了,大家的聖誕節裝飾是不是已經做好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聖誕節手抄報內容小學,歡迎來參考!

  聖誕節手抄報

聖誕節手抄報內容小學

  聖誕節手抄報

聖誕節手抄報內容小學 第2張

  聖誕節手抄報

聖誕節手抄報內容小學 第3張

  聖誕節手抄報

聖誕節手抄報內容小學 第4張

  聖誕節手抄報

聖誕節手抄報內容小學 第5張

  聖誕節手抄報

聖誕節手抄報內容小學 第6張

  聖誕節手抄報

聖誕節手抄報內容小學 第7張

  聖誕節手抄報

聖誕節手抄報內容小學 第8張

  聖誕節手抄報

聖誕節手抄報內容小學 第9張

  聖誕節手抄報內容一

聖誕夜(silent Night / Christmas Eve),又稱平安夜,即聖誕前夕(12月24日),在大部分基督教社會是聖誕節慶祝節日之一。但現在,由於中西文化的融合,已成爲世界性的一個節日。

屆時,千千萬萬的歐美人風塵僕僕地趕回家中團聚。聖誕之夜必不可少的慶祝活動就是聚會。大多數歐美家庭成員團聚在家中,共進豐盛的晚餐,然後圍坐在熊熊燃燒的火爐旁,彈琴唱歌,共敘天倫之樂;或者舉辦一個別開生面的化妝舞會,通宵達旦地慶祝聖誕夜是一個幸福、祥和、狂歡的平安夜、團圓夜。聖誕之夜,父母們會悄悄地給孩子們準備禮物放在長統襪裏。

在大部分基督教社會是聖誕節慶祝節日之一。聖誕夜傳統上是擺設聖誕樹的日子,但隨着聖誕節的慶祝活動提早開始進行,例如美國在感恩節後,不少聖誕樹早在聖誕節前數星期已被擺設。

在英國,聖誕夜如在工作日,有時會被銀行及貿易公司視爲短日(下午休息)。

傳統教會的聖誕期在聖誕夜開始。除非當日是星期日(參看待降節),守夜的聚會據說是在12月24日早上。然而,在午夜前參加聖誕節的聚會是不被允許的。聖誕季節繼續直至1月4日,如當日是星期六,則至1月5日,當主顯節(顯現日)慶祝時。

傳統上不少基督徒會在平安夜參與子夜彌撒或聚會,通常在世界各地的教堂內舉行,以表示聖誕日的開始。一些教會則會在晚上較早時間舉行燭光崇拜,通常會有耶穌降生故事的話劇表演,亦會享用大餐,一般會有火雞或火腿作爲主菜。德國的傳統菜色則是燒鯉魚。

  聖誕節手抄報內容二

  聖誕節的傳說:

12月25日的聖誕節,是慶祝基督教創始人耶穌基督生日的日子,聖誕節的傳說。基督教開始並無聖誕節,約在耶穌昇天後百餘年內纔有的。據說:第一個聖誕節是在公元138年,由羅馬主教聖克里門倡議舉行。而史載第一個聖誕節則是在公元336年。由於《聖經》未明記耶穌生於何時,故世界各地的聖誕節日期各有不同。直到公元440年,才由羅馬教廷確定12月25日爲聖誕節。公元1607年,世界各地的教會領袖,在巴勒斯坦的西岸城市伯利恆(耶穌出生地)集會,進一步確認:12月25日爲聖誕節。由於聖經記載耶穌生於夜間,故稱12月24日夜爲“聖誕夜”或“平安夜”。

據《聖經》記載:上帝決定讓他的獨生子耶穌投胎人間,想找個母親,然後就在人間生活,以便把百姓從罪惡中救出來。“聖誕節”這個名稱是“基督彌撒”的縮寫,意思是“慶祝救世主降生”,慶祝聖母瑪麗亞生下耶穌的時刻。關於耶穌的出生還有一段神奇的故事。耶酥是因着聖靈成孕,由猶太婦女瑪麗亞所生的。上帝派遣使者加伯列在夢中曉諭約瑟,叫他不要因爲瑪麗亞未婚懷孕而不要她,反而要與她成親,把那孩子起名爲"耶酥",意思是要他把百姓從罪惡中救出來。。就在瑪麗亞快要臨盆時,羅馬皇帝亞古士督要作人口普查,所以瑪麗亞和她的丈夫約瑟離開了他們在拿撒勒的家,回到了約瑟祖籍的伯利恆去註冊。那時候,伯利恆的旅店都住滿了,瑪麗亞和她的丈夫只好在馬棚裏過夜。就在那裏,瑪麗亞生下了耶穌,把他放在馬槽裏。耶穌成年後,宣告自己是王,就是猶太人的彌賽亞。後來被自己的門客猶大出賣,最終讓羅馬總督彼拉多判釘死在十字架上。由於耶穌被處死在耶路撒冷,所以基督教度就將耶路撒冷看做成自己的聖城。基督徒相信他三天後會復活,所以就在復活節紀念耶穌的受難與復活。

耶穌的降生,對世人來說,是莫大的“好消息”,因爲是神自己選擇來到人間,做世人的替罪羊來拯救世人,使世人的靈魂得到永生超度,最後升入天堂。後人爲紀念耶穌的誕生,便定十二月二十五日爲聖誕節,年年望彌撒,紀念耶穌的降生。“聖誕節”這個名稱是“基督彌撒”的縮寫。彌撒是教會的一種禮拜儀式。聖誕節是一個宗教節。我們把它當作耶穌的誕辰來慶祝,因而又名耶誕節。這一天,世界上所有的基督教會都舉行特別的禮拜儀式。

  聖誕老人:

據說聖誕老人原指公元4世紀時小亞細亞專區的主教尼古拉,他因樂於助人聞名遐邇。到了6世紀,人們尊稱他爲“聖尼古拉”。在有關尼古拉的故事當中,人們把他和聖誕老人聯繫起來,他被人們描繪成:專門在聖誕節向孩子們送禮物的慈祥老人。到了18世紀,通過文學作品和繪畫,聖誕老人逐漸變成身穿紅外衣的白鬍子、白眉毛老人形象。在每年聖誕節,他都會駕着鹿拉的雪橇從遙遠的北方而來,從煙囪進入千家萬戶,把聖誕禮物裝在襪子裏掛在孩子們的牀頭上或火爐前。所以,西方人過聖誕節時,父母把給孩子的`聖誕禮物裝在襪子裏,掛在孩子們的牀頭上。第二天,孩子們醒來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在牀頭上尋找聖誕老人送來的禮物。孩子們望着裝滿襪子的聖誕禮物,個個喜笑顏開。如今,聖誕老人已成爲聖誕節不可缺少的人物了。

  聖誕襪的傳說:

很久以前有一個心地善良的貴族,他的妻子因病去逝,撇下他和三個女兒。爲了能讓三個女兒擺脫失去媽媽的痛苦,幸福生活,他嘗試了種種方式,都歸於失敗,也因此耗盡了他所有積蓄。最後,他們不得不搬到鄉下生活,他的女兒們也被迫學會做飯、縫紉和打掃,自己照料自己。

一晃幾年過去了,女兒們陸續到了出嫁的年齡,父親卻變得越來越憔悴老邁,因爲他沒錢給女兒們置辦嫁妝。一天晚上,女兒們洗完衣服後,將長統襪掛在壁爐前烘乾。聖人尼古拉知道了她們父親的情況後,十分同情,就這天晚上,悄悄來到她們的家門前,聖誕節短信《聖誕節的傳說》。他從窗口望着父親和女兒們都睡着了,同時也注意到了女孩們的長統襪。隨即,他從口袋裏掏出三小包黃金從煙囪上投下去,剛好掉在女孩們的長統襪裏。

第二天早上,女兒們醒來發現她們的長統襪裏裝滿了金子,欣喜若狂,這麼多金子,足夠他們置辦嫁妝。以後,這個貴族看着女兒們出嫁,十分高興,好像一下子年輕了許多年,從此也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

後來,世界各地的孩子們都有了懸掛聖誕襪的習俗。在法國,孩子們一般將鞋子放在壁爐旁,等待聖誕老人送禮物。

  聖誕樹傳說

據稱,聖誕樹最早出現在古羅馬12月中旬的農神節,德國傳教士尼古斯在公元8世紀用縱樹供奉聖嬰。隨後,德國人把12月24日作爲亞當和夏娃的節日,在家放上象徵伊甸園的“樂園樹”,上掛代表聖餅的小甜餅,象徵贖罪。同時,還點上白色蠟燭。

到16世紀,德國宗教改革者馬丁。路德神父,爲求得一個滿天星斗的聖誕之夜,設計出一棵裝着蠟燭的聖誕樹,在家中佈置。不過,西方關於聖誕樹的來歷流行着另一種說法:據說有一位農民在一個風雪交加的聖誕夜裏接待了一個飢寒交迫的小孩,讓他吃了一頓豐盛的聖誕晚餐,這個孩子告別時折了一根杉樹枝插在地上,告訴他說:“年年此日,禮物滿枝,留此美麗的杉樹,是爲了報答你的好意。”小孩走後,農民發現那樹枝竟變成了一棵小樹,他才明白:自己接待的小孩,原來是一位上帝的使者。這個故事就成爲聖誕樹的來源。今天人們所見的聖誕樹上總是掛滿了各種小禮物。在西方,不論是否是基督徒,過聖誕節時都要準備一棵聖誕樹,以增加節日的歡樂氣氛。聖誕樹一般是用杉柏之類的常綠樹做成,象徵生命長存。樹上裝飾着各種燈燭、彩花、玩具、星星,掛上各種聖誕禮物。聖誕之夜,人們圍着聖誕樹唱歌跳舞,盡情歡樂。

  聖誕大餐傳說

正像中國人過春節吃年飯一樣,歐美人過聖誕節,也是全家人圍坐在聖誕樹下,共進一頓美餐。聖誕大餐吃火雞的習俗始於1620年。這種風俗盛於美國。英國人的聖誕大餐是烤鵝,而非火雞。奧大利人愛在平安夜裏,全家老小約上親友成羣結隊地到餐館去吃一頓聖誕大餐,其中,火雞、臘雞、燒牛仔肉和豬腿是必不可少的食品,同時伴以美酒。

  聖誕卡傳說

關於聖誕卡的來歷是這樣的:1842年的聖誕節,英國的傳教士蒲力治,用一張卡片,繪了一幅耶穌誕生的圖畫,並且寫了兩句:“祝您聖誕快樂,新年平安。”然後把這張卡片,寄到遠在非洲傳教的好友。亨利考爾爵士看到卡片以後,認爲這張卡片是非常有意義的禮物,就吩咐畫家毛厄裏設計製作了一張卡片,贈給一位親近的友人。據說這張聖誕卡畫的是一幅美麗的家庭聖誕歡樂圖,在畫的一角,還寫着:“祝您有個快樂的聖誕節,和愉悅的新年。”

1864年,英國的阿爾巴特親王特別推廣這件事,就印製了一千張聖誕圖畫的聖誕卡,開始發售。到1865年,印刷的聖誕卡,大量銷售了。首先是由德國繪畫彩色的石版工廠印製以後,馬上運送到英國去,正式發售。再從英國銷到到世界各地,於是寄送聖誕卡的風俗,漸漸流行開來。起初聖誕卡的寄送,只是在基督教徒之間,到了二十世紀初,聖誕節送聖誕卡之風開始盛行開來,無論是否是基督信徒,親朋好友之間,總會相互寄送聖誕卡,表示彼此祝福。如果你有親友在遙遠的地方,平日忙於工作很少通訊,可寄上一張聖誕卡,表達懷念和祝福,相信對方一定感到欣慰。如果你不是基督徒,用一張聖誕卡當賀年卡,同樣也是非常有意義的事。

  聖誕歌:

長期以來,聖誕歌有很多,但主要流行的有:《平安夜》﹑《聽,天使報佳音》﹑《鈴鐺兒響叮噹》,舒展優美的旋律,會讓人流連往返。

爛漫的聖誕節,雖是西方國家的節日,但現在也越來越中國化了。聖誕之夜,路上人山人海,人們拿着熒火棒,戴着假面具,三五成羣走在大街上;或約幾個好朋友,飽吃一頓西餐;或去夜總會、舞廳,唱歌跳舞;或聚集在教堂裏,等待着聖誕老人到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