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手抄報

2015歡度中秋手抄報內容

本文已影響 2.75W人 

  美麗的中秋夜

2015歡度中秋手抄報內容

今晚的月亮最圓最亮,因爲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也是家人團聚吃團圓飯的時候。

在這晚,我和爸爸媽媽來到爺爺家吃團圓飯,吃飯的時候一家老少有說有笑,其樂融融。吃完飯後,我在三樓教弟弟打功夫,因爲最近體育課有老師教了我們打功夫,所以我也做起“小師傅”來了。弟弟學了幾招覺得太難想放棄。我拍了一下他的肩膀並鼓勵他:“做事不能半途而廢。”這時爸爸媽媽提議去千燈湖散步賞月。我聽了非常高興!誰知道,一路上車水龍馬,堵的水泄不通。我們費盡周折終於來到這景色優美的千燈湖。遠遠就聽到路旁的小販在吆喝叫賣。

我們剛進入千燈湖的門口,就看到黑壓壓的一片,人頭涌涌,遠遠看去就像一羣螞蟻在移動。我們隨着湖邊一路走,來到了一片草坪,找了一個好位置坐了下來,一擡起頭,就可以看到又圓的又大的月亮!看,草坪上,有的人一邊吃月餅一邊賞月,有的人忍不住用手機把月亮拍了下來作留念,還有的人拿着望遠鏡來賞月,更有意思的是,有的人坐着小船在湖中央放孔明燈。看到這種情景,我情不自禁的想起了李白的詩“擡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我也坐在草坪上,靜靜的看着月亮入神,月亮裏面有一點影子,象一座又象一個人,這讓我想起了中秋節的由來。據說,古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有一位名叫后羿的英雄看到這樣子。便爬上崑崙山把九個太陽都射下了。不久他和一名叫嫦娥的女子成親。有一天天上的神仙給了他們一顆仙丹,便逼嫦娥交出仙丹,嫦娥沒辦法,就把把仙丹吃了,於是她就慢慢的飛上了天空,再也下不來了。

正在我想得入迷的時候,媽媽拍了拍我,說:“兒子,夜了,我們回家吧。”我只好依依不捨的跟着爸爸媽媽回家了。

今晚的夜色美得讓人留戀忘返,但願這晚的美景能伴我進入甜甜的夢鄉。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朝代:唐代  作者: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賞析

歌題目的中心語“望月”,是敘述也是行爲,其修飾語時間“八月十五日夜”和地點“湓亭”,它限定了望月的特定環境時,還突出“望”的動作,又強化“望”之月的圓盤貌。顯然是這個“望”月引發了詩人情懷。

其實,詩人就是在特定空間面對這個特定時間的月亮引發的人生感慨,詩歌首頷聯正是詩人關照月亮的思考。從邏輯上應該“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擡頭望月,觸想到“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的月下之景,詩歌卻從對面飛來着筆昔年往事,描繪出一幅中秋月明、曲江池畔、朝廷盛會歡飲圖。詩歌起筆不同反響,召喚其昔日的觥籌交錯、夜夜歡歌的情形,只有這樣頷聯的今年貶謫的“湓浦沙頭水館前”的失落。繁華的過去越明朗,對照今日的淒冷就越有感覺,以此造成的昔今懸殊反差,猶如從天堂掉入地獄的悲苦感。可是兩聯二十八言中,詩人不煩厭地重複“八月十五夜”,顯然它帶給詩人的心靈是震撼的,也是慘痛的。讓詩人不堪回首昨日的歡樂,獨自苦品着眼前的寂寞和悽苦。詩句一望而知地運用了昔今對比手法,其實每一聯都交代了時間地點和場景,對比的不僅是時間,更是情景意境的對比,今晚觀賞的不單是月亮,而是面對年年望相似的月亮情景下的心情,是一種過去到現在的物是人非的感傷情懷。

月亮在古典詩歌裏,更多承載了懷鄉思親。“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明月照高樓,含君千里光”,這些月亮內涵是因空間距離產生而寄寓感情的。不過月亮也會出現時間概念,它卻成了一種永恆對照無常的人生,進而表現人生的痛苦感。“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劉禹錫《石頭城》)”“春江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這些詩句裏的月亮意象無不指向時間概念,突出物是人非之感留給個體生命的悵惘痛苦。

昔今這種對比古詩裏還是常見的,“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杜甫《登岳陽樓》),過去聽聞就該登樓觀望洞庭水,可是不知爲何直至今朝纔有機緣登臨,道出詩人生活無盡的無奈和生活的悽楚遭遇。其實白居易在對比中也在暗示自己無法主宰命運的無奈和感傷之情。

詩歌的首頷聯多層面的表現詩人的痛苦感,其實這還是生活橫截面的對比,那詩歌又是如何完成內容的轉折呢?從內容上頸聯涉及望鄉和圓月,表面上像在思鄉,但是“望鄉“行爲反映的心理,卻浸透着詩人的孤寂和悽苦,而這種心理想通過望鄉排遣,其結果沒有望到自己的故鄉,反而再次強化了內在的主體孤苦體驗。“見月”就是觀賞中秋明月月,那是一輪圓月,但行爲發問的竟爲“幾回圓”,顯然這圓月在詩人眼裏不圓,這種發問折射了詩人由外在之物的中秋明月到內在的之情的孤寂悽苦。“望鄉”“見月”行爲藝術是望而不見、見而有疑的矛盾迷惘,正是詩人極度孤寂產生的心理結果。“西北望鄉”“東南見月”,其實是互文修辭,身處彭浦湓亭向四方眺望故鄉和四野觀望明月,能想象出一個人觀望的心神不定和急切之情,希望能望到家鄉帶給自己溫暖,能看到心中一輪明月留給自己關懷,卻出現相反結果,徒添了詩人不盡的悽苦感。

詩歌是如此極盡曲折的突出詩人貶謫的孤寂之情,尾聯詩人細節化的再現秋風月光。“秋風秋雨愁煞人”,過去的日子出現的“昨風一吹無人會”,沒有人領會這淒厲秋風的涼意。能忽略這淒冷秋風的肌膚感,一定是人們沉浸在無情的喜悅裏,已然忘記了秋風的淒冷,這裏突出詩人過去日子的歡快感。“今夜清光似往年”,一是說今夜的月和往年是相似的,光是借代用法,突出的月亮還是昔日的月亮,暗含了人已不是昔日的意氣之人了,照應詩歌前文對比的物是人非的無奈悲苦;二是言今夜的月亮似往年,但這樣的月光照在身上,卻令人清冷至極,置身“湓浦沙頭水館前”環境裏,心內卻是清冷感,詩歌在這進一步強化了詩人貶謫後面對十五明月帶來的悽苦悵惘失落之感。

詩讀至此,不禁爲之動容,白居易是如此變幻的再現自己的悲苦感,也不禁驚歎詩人詩歌技巧的嫺熟,尺幅之間盡情描摹無形的心裏悲苦!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