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手抄報

初一閱讀手抄報資料

本文已影響 3.2W人 

  詩詞趣話之徐德言破鏡重圓

初一閱讀手抄報資料

在宋代,朝野上下流傳着這樣一首詞:

冒風連騎出金城,聞孤猿韻切,懷念親眷。爲笑徐都尉,徒誇彩繪,寫出盈盈嬌面。振旅闐闐,睹訝閬苑神仙,越公深羨。驟萬馬、侵凌轉盼。感先鋒,容放鏡,收鸞鑑一半。歸前陳,慘怛切,同陪元帥恣歡戀。兩歲偶爾,將軍沉醉連綿,私令婢捧菱花,都市尋遍。新官聽說邀郎宴,因命賦悲歡。孰敢,做人甚難。梅妝復照,傅粉重見。

這首詞名叫《新水令》,是什麼意思呢?原來,其中隱含着一段愛情故事。

事情是,南朝陳後主陳叔寶將自己的妹妹樂昌公主嫁給了太子舍人徐德言。當時隋兵已直指陳朝。亡國在即,徐德言心中十分焦慮。他知道自己的妻子樂昌公主才藝容貌冠絕當時,又出身皇族,如果陳朝滅亡,必然被權貴之家掠去。於是,在他們夫妻分別之時,他懷着一線希冀,拿來了一面鏡子,將之一分兩半,一半留給自己,一半遞給妻子,和她約定說:“如果亡國之後二人都還僥倖活着,那麼,到那一年的正月十五日,你一定要讓人拿到街上去賣這半面鏡子。那一天,我也一定到街上去尋找,也許那時還能見面。”妻子含淚答應了。

陳亡之後,樂昌公主果然被隋越公楊素掠去,楊素愛樂昌公主的容貌和才藝,對她很是寵愛。此時徐德言飽受戰亂之苦,一路上忍飢挨餓,也來到了京城。就在正月十五那天,他手持半面破鏡,來到街上。果然,他看到一個老頭,也手持半面破鏡在那裏叫賣,而且要價頗高,過往人均笑這老頭髮瘋弄傻。徐德言見狀,連忙把老頭叫到自己住處,拿出自己的半面鏡子與之合成一面,又詳細敘述了事情的始末,並題詩一首:

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嫦娥影,空餘明月輝。

詩意是說,當初鏡與人同時分別,現在鏡子團圓了,人卻未能回來團圓。在鏡中,我再也看不到您那嫦娥般的美麗倩影了,看到的只是它映照出來的淒涼月光。老頭把此詩帶給了樂昌公主,樂昌公主感慨悲涼,十分悲傷;再也吃不下飯。楊素見狀,連忙親自問訊,一問,才知道她是懷戀前夫徐德言,他不禁爲樂昌公主對愛情的專一所感動,馬上改變主意,讓人把徐德言叫來,把樂昌公主仍還給徐德言,並且贈了許多禮物,還設宴款待徐德言與樂昌公主二人。席間,楊素知道樂昌公主頗有才華,一定要讓她寫一首詩,樂昌公主思前想後,心中既悲又喜,真有說不出來的滋味,她提筆寫道:

今日何遷次,新官對舊官。笑啼俱不敢,方信做人難。

這首詩感嘆世事變遷,新官是指楊素,舊官是指徐德言。並且她還感嘆說,現在想笑不敢笑,想哭也不敢哭,做人真難呀!此詩反映了樂昌公主此時此刻的真實心情。

篇首所引的那首《新水令》詞,就是宋代文人針對此事而寫的。詞中描寫了上面所說的這個故事。讀者自可去細細品賞,而就詞作者本意來說,還頗有一點嘲諷之意。

  詩詞趣話之陶縠的《春光好》與女間諜

在唐末而至五代十國時期,各國均懷互相吞併之心,伺機而動。當時後周派兵部侍郎陶縠出使南唐,名義上是借《六朝書》,而實際上則讓他窺探南唐的虛實,以便伺機進攻。陶縠到了南唐,故意裝出威風凜凜、道貌傲然的樣子,頗有輕視南唐君臣之意,即使在酒席宴上,也常常是不苟言笑。南唐宰相韓熙載見此,便對左右說:“這個人盛氣凌人,但我看他並不是一個品行端正的人,只不過裝裝樣子罷了,我們南唐君臣豈能受他凌辱,定要想辦法對付他。”於是就對陶縠說:“你必須在這兒住上半年,因爲《六朝書》要半年才能寫好。”陶縠也就住下了。

陶縠住下之後,韓熙載馬上派他的歌女秦弱蘭化妝成貧窮人家的女孩子,每天到陶縠住的旅館裏去灑掃庭除,打掃衛生。這秦弱蘭天生麗質,長相動人,是韓熙載所有歌女中最漂亮的,陶縠一見心動,就找機會湊上去和她攀談。秦弱蘭說:“我的丈夫不幸死了,我只好跟隨父母生活,看守旅館的一對夫妻就是我的父母。”日久天長,二人漸漸越來越親密,終於私通起來。一天陶縠快要回國了。他不禁對秦弱蘭戀戀不捨起來,於是寫了一首《春光好》贈秦弱蘭:

好因緣,惡因緣,奈何天,只得郵亭一夜眠,別神仙。

瑟琶撥盡相思調,知音少,待得鸞膠續斷絃,是何年?

這首詞寫得通俗流暢,表達了陶縠對秦弱蘭頗爲留戀的感情。詞的最後說:哪一年我們才能重新見面相會呢?

不久,南唐中主李璟果然在澄心堂爲陶縠舉行了送別宴會。酒席宴上,陶縠仍然像以前一樣,裝出堂堂正正、凜不可犯的樣子,李璟就讓人拿出大杯來,滿滿斟上,並讓秦弱蘭換上服裝,出來唱這首《春光好》爲陶縠勸酒。陶縠見此,十分慚愧,不禁失態笑了,他以前那種凜然正氣再也裝不出來了。李璟與韓熙載見此,便讓人斟酒,不喝就灌。陶縠被灌得大醉,嘔吐一地,弄得帽子上、身上全是,直到昏昏然醉臥地上,才讓罷手。

自此之後,陶縠再也不敢盛氣凌人了,而南唐君臣對他則更加鄙夷不屑,更不好好招待他了。等他離開南唐要回國的時候,李璟與韓熙載更不以對待外國使節的禮儀來對他,只是派幾個小士兵帶點酒把他送到郊外算了。而回國以後,他的這首贈秦弱蘭的《春光好》早傳回國內,人們全都知道,並且個個傳唱。這一下可敗壞了陶縠的名聲,後周皇帝認爲他有辱國體,對他也就不再信任重用。爲此,陶縠很是後悔。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