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素材

寫作素材大全大綱

本文已影響 3.23W人 

1、名氣的價值 美國南北戰爭結束後,太平洋人壽保險公司擬以3萬美金的年俸,聘請曾任南部聯軍統帥的名將李將軍爲該公司董事長,但遭李將軍拒絕,理由是他對人壽保險業務毫無心得。公司負責人當即告稱:“閣下對人壽保險業務無心得無所謂,我們需要的是您的大名。” “好的,可見我的名氣很有價值,”李將軍嚴肅地說,“正因爲此,今天我不得不告訴你,我要把它用在與它價值相配的地方。” 後來,李將軍欣然接受了一個小規模專科學校校長的職務,年薪只有1500美元。30000<1500,這在數學上是謬誤,但在李將軍那裏卻是名氣的價值。於是我們便不難明白李將軍爲何在美國頗受尊敬,因爲一個真正偉大睿智的人知道什麼纔是真正的價值,更知道如何找到價值的歸屬。

寫作素材大全

2、不打不相識 《三國演義》開篇之筆,劉關張三位遇到一起,各述心中抱負,於是桃園結拜。不過,按清人筆記《堅瓠集》載,劉關張並不是這樣認識,也不是這樣結拜的。當時張飛在涿郡開酒館,他上午營業,過午打烊,爲了使賣不了的肉存放保鮮,張飛把肉吊在水井裏,上面壓一塊五六百斤重的大石頭,貓鼠小偷之類,乾瞪眼,沒轍。有一天,從山西來了位因殺人而避禍的大漢關羽,途經涿郡,要在張飛店裏打尖,時間已是下午,夥計對他說:“肉有,全懸在井中,汝能舉石,乃可得也。”其實這是一句很不負責任的話,殊不知關羽力大無比,竟把巨石搬開,“輕如彈丸”,而且拿塊肉就走了。張飛聽到夥計回報以後,追上關羽,不容分說,掄拳就打,兩個人“力相敵,不能解”,正在難解難分之際,賣草鞋的劉備路過此地,上前拉架,三個人越說越近乎,於是有了桃園結義。《三國演義》已是不朽名著,但就桃園結義一節,我看並不如清人筆記《堅瓠集》寫得好。俗話說,不打不相識,沒有經過較量,光憑几句空話,就結成生死弟兄,是不可想像的。在《水滸傳》裏,梁山弟兄也多是打出來的。不打不相識,並不適合所有的人。有些人可能越打越仇,一打就死。由打而相識,而成莫逆,一要有水平,二要有見識,三要有胸襟,四要有環境。但不管打的結果如何,相識還是相仇,打對事物發展,皆有好處。當今文壇,似乎太平靜,太溫馨,太甜蜜,太那個。一個餘秋雨,被人挑了點“硬傷”,就被認爲是“石破天驚”,於是就有人出來擋架,擺平,和稀泥。 其實,這種挑刺,姑且稱之爲“打”,對餘秋雨未必是壞事,餘秋雨如果是條漢子,也不會因此而倒下。一個作家到了不能批評的程度,肯定不會再寫出好作品。

3、遺產 有一則關於遺產的小故事。作者的媽媽患上重病,彌留之際,她安慰兒女和丈夫:“別帶鮮花到我的墳上。因爲我不會在那兒,當我捨棄這個身體後,我會到歐洲去,你們的爸爸也留不住我。”子女和她吻別時,她微笑說:“我們早上見。” 第二天早上,她死了。子女整理媽媽的遺物時,發現媽媽寫的一首詩,題目是《遺產》—— “當我死去,把我留下的給孩子們,如果你必須哭,爲走在你身旁的弟兄哭泣,把你的手臂環住任何人,像環住我一樣。我想留給你一些東西,比文字和聲音更好的東西,在我認識和我所愛的人身上看見我的存在。如果沒有我你活不下去,那麼讓我,活在你的眼裏、心裏和善行裏。心手相連讓孩子們得到自由;愛不會死,人會。”

4、李白的政績觀 清王琦注本《李太白全集》卷二十八收錄李白寫的記、頌、贊這三種題材的文章共二十篇,《任城縣廳壁記》列爲第一篇。 任城即今天的山東省濟寧市。大約在35歲以後,李白舉家搬遷到山東任城,而這篇寫在任城縣衙門大廳板壁上的文章,簡略追溯歷史沿革、介紹風土人情而外,以較多的篇幅記敘了當時任城縣令治理地方的成績,從中更可以看到李白的政績觀有不少獨特之處。特色之一,不崇豪侈。李白《任城縣廳壁記》先說此地“土俗古遠,風流清高,賢良間生,掩映天下”,接着就說明這裏“代變豪侈”的歷史。所謂“地博厚,川疏明。漢則名王分茅,魏則天人列土。所以代變豪侈,家傳文章,君子以才雄自高,小人則鄙樸難治。況其城池爽塏,邑屋豐潤。香閣依日,凌丹霄而欲飛;石橋橫波,驚彩虹而不去。”這種豪侈之風,在新任縣令治下,得到明顯的抑制,風氣爲之一變。在李白筆下,雖然沒有寫某某縣令大張旗鼓地反對豪華奢侈之風之類的文字,但是實際上後人卻依然可以明白感受到他並不推崇豪侈之風的嚴肅態度。坐而言,何如起而行。真正的政績,從來不是嘴上說出來的。而這種不崇豪侈的遠見卓識,則成爲李白政績觀的亮點之一。特色之二,富禮並重。李白《任城縣廳壁記》記敘新任縣令治理地方的成績,重點在兩個方面。首先是在經濟建設方面逐步發展,既不放任自流,又不急於求成,這樣才能真正給人民帶來實惠,讓人民安居樂業。所謂“一之歲肅而教之,二之歲惠而安之,三之歲富而樂之”,就是說的這一點。與此同時,李白非常強調人的精神修養或謂整體素質的提高與社會全面發展相協調。所謂“青衿向訓,黃髮履禮。農無遊手之夫,機罕顰蛾之女。權豪鋤縱暴之心,黠吏返淳和之性。行者讓於道路,任者並於輕重,扶老攜幼,尊尊親親,千載百年,再復魯道”,用今天的話說,大約就是勤於學習、講究修養;各勤其事,各安其位,尊老愛幼,路不拾遺。實際上,這就是李白心中嚮往的那種桃花源般的理想境界。特色之三,重視輿論。李白《任城縣廳壁記》最後說:“白探其東蒙,竊.聽輿論,輒記於壁,垂之將來。”這說明,李白的這些記載不是自己的偏聽偏信,而是來自輿論公議。俗話說“路上行人口似碑”,又說“公道自在人心”。政績不是自封的,也是僱人吹捧出來的。只有得到老百姓公認的政績,纔是真正的政績。

5、埋沒 馬克斯·韋伯很有意思,生前默默無聞,是卡夫卡小說中那類典型的對命運無助的小人物,他想以社會學家的名義到大學去教書,但慕尼黑大學並未理睬他的想法。他找到校長,校長也覺得這人莫名其妙的,不知他頭腦裏在想什麼,什麼社會學習呀,這是哪門子學問啊?名不見經傳,且視他爲頭腦發熱。後來努了很多力,終於垮進了大學教書的門坎,但得到是個臨時教習。連助教都不是。教的也是偏門科。他想被慕尼黑大學任命爲“社會學”教授的想法,終生不得實現。實際上他到晚年才勉強撈上個教授職位,但他離世時日已不多了。完全成了現實的可憐蟲。由於學校對他沒有好感,勉強接受他的慕尼黑大學,還給作出了一條特殊規定,“不得利用課堂,講授你那些什麼社會學什麼的東西。 ”爲了生計的韋伯在一片哀嘆中也只好接受了這一規定。他出了本書《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探討資本主義的起緣。這個書也並不引起人們的重視。印了3千本,5年間才賣出了1千多本。死的`前一年,他應慕尼黑大學學生會的邀請發表了兩次演講,在此基礎上出版了兩本小冊子:《作爲職業的學術》和《作爲職業的政治》。也沒有引起什麼看好。總之,他是位被時代掩蓋的人。沒有聲譽的人。當韋伯的遺體被安葬在慕尼黑東郊墓地時,只有爲數不多的親友、學生和同事參加了其簡短的葬禮。一個人來,又去了。但沒有人在意他的來和去。真是淒涼的一生。他的身體在地下呆了40年後,人們才發現,那個小人物是個大人物,是社會學的三大奠基人之一。他的妻子這時候忙碌了起來,趕快整理他的遺稿,事實上他寫了一生,多數都是遺稿,因爲生前就沒有發表過多少東西。60年代,慕尼黑市政府宣佈,將一個廣場和街道命名爲“馬克斯·韋伯廣場”,以紀念這位偉大的社會學奠基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到了80年代,世界各國關於他的研究已堆積如山。總有些人生錯時光,在歷史上太多了,曹雪芹如此,塞萬提斯亦如此。我在想,在我們的身邊,在這個浮躁的文字時代,文化“叫春”的時代,是不是也正在埋葬着偉大的人呢。我想肯定是。不論將來有沒有發現出來。但埋沒是一定的。

6、且說“畫龍點睛” 有個民間傳說,說的是有位能人應邀畫龍點睛,只見他不慌不忙,手舉硃筆,點個正着,兀地,此龍便飛騰越空而去…… 有些編劇高手,也有“畫龍點睛”的生花妙筆。他們巧用臺詞、唱腔或手中道具,在勾劃人物性格或渲染戲劇情境,達到很好的效果。粵劇《山鄉風雲》第六場,反.共聯防大隊長萬選之聽哨兵反映有人閃入桃園中學,便以借書爲名進入劉琴老師臥室,追尋游擊隊員虎子的蹤跡。游擊隊女連長劉琴鎮定自如,沉着應付。萬選之說久住山溝,腦筋太陳舊,想找本新書看看,適應新潮流。看見劉琴手上拿着一本書,忙問:“琴老師,你手上這本書,一定很有趣。”劉琴笑道:“大隊長,這本書不適合你看的。因爲這本《動物學》是專門講那些禽獸的。”萬選之苦笑:“琴老師真愛開玩笑。”劉琴答道:“不是開玩笑,人不研究禽獸,又怎知畜牲本性呢。”每次演出,這段軟鞭抽打式的對白,都引起鬨堂笑聲。而萬選之卻一臉沒趣。越劇小調《四季戀》,鞭笞一個青年用情不專,一年四季與四個姑娘談戀愛。他的定情信物是一塊綵綢手帕。編劇者高明之處,是讓一個玩魔術的男孩目睹男青年談戀愛的方法、情景。最後,四個姑娘醒悟受騙,掏出男青年相贈同樣的綵綢手帕時,“魔術師”不失時機地在男青年褲袋裏拉出一長串備用綵綢手帕。此時,男青年萬分尷尬,手足無措,慌亂間竟被長串手帕絆倒。“魔術師”在劇終說了一句臺詞:“啊,又是你,青年人,談戀愛可不能像玩魔術呵。”憑藉綵綢手帕道具,“魔術師”一語中的。不要小看“畫龍點睛”的箇中三味,它是克服劇本“淺、直、露”弊端的妙藥良方。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