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問答

求中小學所有古文!

本文已影響 1.93W人 

2003——2004年中考文言文歸納

求中小學所有古文!

1——4冊文言文

文章 2003年出題省份 2004年出題省份

〈爲學〉 泉州P80

〈桃花源記〉 海淀P40、北京P65

〈愛蓮說〉 維坊P13

〈公輸〉 桂林P20、福州P52

〈三峽〉 益陽P25 吉林P31、南京P85

〈記承天寺夜遊〉 廣東P30、呼和浩特P76

〈五柳先生傳〉 安徽P36、山西P62 維坊P17、河北P61、廣州P66

〈孫權勸學〉 上海P41

〈送董邵南遊河北序〉 南寧P50 廣東P18、包頭P21、安徽P39

〈核舟記〉 南昌P55

〈馬說〉 廈門P77 福州P42

〈與朱元思書〉 南通P86

〈小石潭記〉 吉林P31

〈唐雎不辱使命〉 黃岡P77

第五冊文言文

文章 2003年 2004年

〈始得西山宴遊記〉 廣州P2、南京P4 濟南P72

〈醉翁亭記〉 安徽P36、天津P44 哈爾濱P5、溫州P61、長沙P75、南京P85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嘉興P89 煙臺P10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重慶P47 四川P33

〈岳陽樓記〉 遼寧P27、呼和浩特P76 海淀P3、長沙P75、大連P82

第六冊文言文

文章 2003年 2004年

《魚我所欲也》 桂林P80

《出師表》 鎮江P18、上海P41、蘭州P73、黑龍江P90、哈爾濱P92 四川P35、廈門P56、瀋陽P70

《曹劌論戰》 桂林P20、嘉興P89 重慶P27、黑龍江P29

《上樞密韓太尉書》 大連P57、濟南P69 南昌P12、濟寧P23、昆明P45

《送東陽馬生序》 天門P83 佛山P55、廣州P66

詩詞鑑賞題

題目 2003年 2004年

《泊秦淮》 廣州P3

〈漁家傲〉 桂林P21

《題破山寺後禪院》 河南P34

《破陣子》 天門P83

〈春望〉 四川P35、揚州P48

〈浣溪沙〉 廣州P66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黃岡P77

〈茅屋爲秋風所破歌〉 桂林P81

對於初三學生來說,文言文是中考必爭之分。歷屆中考證明,凡是文言文分數高的考生,其中考語文分數都比較高。但同學們在複習文言文上往往有一個誤區:因爲老師已經不同程度地領着學生對文言文進行了複習,這使得他們自我感覺良好,認爲已經複習得差不多了,不需要再下什麼功夫了。殊不知這正是“半瓶之水”,大多數同學只是在“面”上掌握了些許知識,而真正落實到“點”上,許多同學還是會因爲知識掌握不準確、不細緻而敗下陣來。如果你有興趣,不妨在複習中按照5天計劃再進一步。

第一天:專攻背誦默寫

文言文要求背誦默寫的篇目較多,以H版爲例,古文19篇,古詩32首,同學們基本上能夠背出,但要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顛倒語序、不寫錯別字就沒那麼容易了,更不用提對一些語句的理解性記憶了。所以把默寫功夫做到細緻準確、一字不差、深刻理解、靈活運用才能達到中考要求。

第一步:大聲誦讀。誦讀確實是背誦的好方法,在自己的小天地裏,你不妨大聲誦讀古文古詩,每篇連續誦讀五遍以上,一方面通過誦讀可以強化你對文章的再熟悉,另一方面隨着誦讀數的增加會逐漸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即自己對文章的感悟、體會,更加深刻地瞭解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另外,隨着誦讀的深入,你對每句話的意思也會更明白,有的同學讀完一句古文,這句話的意思也會馬上在他的眼前出現,這就是對古文相當熟悉的結果,這個步驟做得好,也會爲下面的句子翻譯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二步:出聲背誦。在前面大聲誦讀的基礎上,現在可以完全拋開書本,出聲背誦,每篇連續背誦五遍以上,你會發現在第一、二遍時你有一些生硬,到三、四遍時你已相當流利了,到五、六遍時你已完全熟練地掌握了全文,而且不會發生漏字、添字和語序顛倒的情況了,這時候讓你背錯都難了。這兩個步驟中,出聲是關鍵,因爲讀出聲音來是對人的記憶功能的再重複,能起到在心裏默背的雙重功效,而且出聲也使得同學能隨時發現、檢查自己的錯誤。尤其對一些背誦準確度不高的同學而言,出聲背誦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

第三步:背熟文章之後,便是保證字的正確率。這時候,你可以再拿起書本,一行一行看下去,將容易寫錯的字多練幾遍,保證不改字,不寫錯別字,這一步驟是收尾工作,如果做不好,前面的努力將前功盡棄,所以要認真對待。

第四步:勾畫出每一篇古文、古詩的名言警句(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等),揭示主題、中心的關鍵性語句(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等)、描寫山水環境的語句(如“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等)和表現作者心情的句子(如“悽神寒骨,悄愴幽邃”等)。將這些句子重點背誦,並理解它在文中的作用,以備理解性記憶之需。

第五步:做一些理解性背誦的題目,仔細咀嚼題乾的要求,抓住關鍵字來思考該回答哪些內容,注意在回答題目時有可能要作一些細微變化。如“安陵君拒絕秦王易地要求的理由的句子”和“唐雎拒絕秦王易地要求的`理由的句子”是不相同的,同學很容易混淆。這道題要抓住“理由”二字回答,答案應是“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弗敢易”和“安陵君受地於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其它的話均不是理由,所以不應寫。

第六步:對於某一篇古文、古詩的理解性背誦,理解起來還是較簡單的;而對於在所有學的文章中搜索符合題幹要求的語句,難度就大多了。這隻能要求同學多積累,多貫通,如積累一些描寫山水景色、戰爭殘酷、愛好和平、悠閒自得的心境、自然環境、友情等方面的句子,給它們加以歸類,有意識地逐漸擴大你收集的範圍,在答題時可多想幾個詩句,然後選擇最符合題幹要求的句子,保證萬無一失。

第二天:文言實詞的掌握

文言實詞一向是文言考試較容易得分的部分,一些同學已掌握了大多數的實詞解釋,可是還會在準確度上打折扣,不妨自己動手一課一課地整理歸納一下。首先,調理一些特殊的實詞:通假字、典型的古今異義、詞性活用和一詞多義現象,這樣整理下來一是拓寬思路,提高遷移能力,二是掌握紮實,記憶深刻。其次,整理一些雖不特殊但卻很重要的實詞:在現代漢語中仍有生命力、仍在使用的實詞和書下注釋中的實詞。

這一部分的整理很關鍵,因爲實詞的掌握不僅是讀懂課內文言文所必需的,也是閱讀課外文言文所必需的,只有紮紮實實地掌握每個實詞的確切意義,瞭解它的一詞多義,我們的文言語感纔會逐漸形成,才能在閱讀課外文言文時舉一反三,爲今後高中的進一步文言文學習打下堅實基礎。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整理實詞解釋時,要依據課本中的書下注釋爲準,絕不能模棱兩可。

第三天:文言語句的翻譯

文言語句的翻譯實際上是在整篇文章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在第一天朗讀文章的時候,就給句子翻譯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句子翻譯又要特別注重句中關鍵實詞的理解,所以第二天的實詞整理又爲它打下一層基礎,那麼,句子翻譯就顯得輕鬆多了。在全面翻譯課文的基礎上,同學不妨再一課一課地重點整理這些文言語句:首先,整理課文當中的句言警句,體現中心主題的關鍵性句子。其次,整理課文中帶有句式變換的句子,如倒裝句、省略句。再次,整理句中含有一詞多義、詞性活用的實詞的句子。最後,整理文中有固定格式、常見格式的句子。

值得一提的是,句子翻譯是以文言實詞的掌握爲基礎的,句中的幾個重點實詞的意思理解了,這句話的翻譯也就迎刃而解了,所以基本功要掌握紮實。句子翻譯還重在培養語感,只有課內有了一定的基礎,才能在課外文言閱讀中以不變應萬變。

第四天:課內語段閱讀的把握

語段閱讀也是在整篇課文的理解基礎上進行的,所以第一天的課文誦讀已讓同學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我們還可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整理:首先,概括每篇課文的中心,劃分段落層次,理清文章寫作思路,並概括段意。其次,找出文中重點段落(能反映中心或體現作者心情的段落),體會它帶給人們的啓示、蘊涵的深刻哲理。再次,找出文章中心句和重點段落中的關鍵句,並體會這些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最後,把握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徵,人物語言的特點等。

這一部分中的中心句、關鍵句可以和理解性背誦的語句聯繫起來,它們是相通的。答題時只要把文章的大方向(中心、寫作目的、思想感情)把握住了,其它的題也就不會難倒我們了。

第五天:課外語段閱讀的把握

不要被課外語段所嚇倒,其實有很多課外語段並不比課內所學的難,只要我們循序漸進,掌握一定量的文言文實詞的含義,具有了一定的文言語感,相信同學會輕鬆度過這一關。

首先,同學需要有一定量的簡單的課外語段的積累,以寓言故事成語故事爲主,如《東施效顰》、《守株待兔》、《畫蛇添足》、《鄭人買履》等,瞭解這些文章中的重點實詞(以課內有的爲主),會翻譯文中能揭示哲理或含有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現象的句子,並理解故事的主旨、寓意或人物的性格特點。同時積累一些故事,名言(如“業精於勤,荒於嬉”等),也可作爲議論文的論據,何樂而不爲?

其次,你還要找10篇未讀過的文言短文,開始強化訓練。拿來一篇從未閱讀過的短文,先不要慌,先把文章瀏覽一遍,一邊瀏覽一邊將你知道的翻譯出來,而不翻譯的詞先拋到一邊,一遍下來,文章大致寫的內容應該理解得差不多了。然後第二遍再仔細閱讀,這回要字斟句酌,仔細推敲,遇到熟悉的實詞可以好好想一想在哪篇文章中學過,遇到一詞多義的實詞可以比較一下用哪一個意思在此處最恰當。讀完後如還有看不明白的地方,那就要上下句聯繫,推測它的大致意思。讀完第二遍後,就可以做習題了,最難的容易失分的習題莫過於透過現象揭示本質,即挖掘短文的寓意或主旨,同學應注意要將文中的某個人的某種行爲加以概括引申,進而擴展到“告訴人們做事要怎樣,不要怎樣。”

如果這五天你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循序漸進地將文言文基礎知識整理歸納之後,相信你的文言閱讀能力將飛躍一個層次。最主要的是,你的思路理順了,對整個文言部分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就能更好地跟隨老師進行下一輪的深入複習,相信今後的學習會輕鬆得多。我們還需看到,這種自我歸納整理不僅讓同學在中考前受益匪淺,更會將打好的堅實的文言基礎帶到高中2005年中考亮點之九:文言文課內外對比閱讀成爲新的趨勢

課標相關要求:

課標直接針對文言文閱讀的規定是:“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但是提請大家注意,課標關於閱讀能力的要求同樣適用於文言文,“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等能力都在考查範圍之內。

2005年各地考查情況:

從2005年各地中考試卷來看,除了對具體字詞語句的語法功能以及理解翻譯這類基礎能力的常規考查之外,對於整篇文章的理解性閱讀考查有所加強,幾乎所有的試卷都設計了諸如“概括文章主要內容”、“對文中人物有何評價”、“從文中領悟了什麼道理(得到哪些啓示)”這樣的問題,涉及了品味、鑑賞、拓展等方面。文言文的比較閱讀也繼續升溫,有將同一類型文章進行比較的(山東臨沂),有將同一人物的不同事蹟進行比較的(浙江台州),還有將不同人物如何對待同一問題放在一起比較的(四川資陽),等等等等,這樣的考查方式增大了考生的閱讀量,對考生綜合理解與分析把握的能力要求也有所提高,難度也就相應提高了。上述事實表明,文言文的命題思路有向現代文貼近的跡象,廣大備考師生對此應當重視起來。

中考版對這一內容的關注:

文言文閱讀是閱讀的一大重點,也是難點,爲此我們特意策劃了2004年7-8月的文言文專號,既涵蓋了字詞、文學文化常識等基礎知識,又對理解、鑑賞等高層次能力做了指導,並且配製了相應的中考訓練題,其中就包括比較閱讀這樣的考查方式,對文言文進行了集中細緻的梳理。在正常版面,我們也對這一部分內容作了關注,在2005年第118期報紙的頭版我們刊登了海南省蘇盛葵老師關於文言文閱讀所作的述評以及預測,指出了文言文比較閱讀這一新的熱點。

語文第一冊:

鵝 鵝 鵝,

曲項像

.

白毛俘綠水,

撥清波.

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

唐 李白

,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語文第二冊:

,

.

,

又生.

,

處處聞啼鳥.

聲,

花落知多少.

唐 李白

小識不識月,

呼作白玉盤.

又疑

鏡,

飛在青雲端.

白日依山近,

黃河入海流.

,

更上一層樓.

松下問童子,

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

.

語文第三冊:

(二)

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

農夫猶餓死.

昨日入城市,

歸來淚滿巾.

遍身

者,

不是

人.

唐 李白

危樓高百尺,

.

不敢高聲語,

恐驚

.

,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

.

梅花

,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唯有暗香來.

語文第四冊:

泉眼無聲惜細流,

綠陰照水愛晴柔.

,

早有蜻蜓立上頭.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綠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

.

語文第五冊:

唐 杜甫

,

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

自在嬌鷹恰恰啼.

菊花

秋叢繞舍似陶家,

遍繞蘺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

此花開盡更無花.

飛來山上

,

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

自緣身在最高峯.

唐 王維

不見人,

語響.

返景入深林,

復照

上.

江上往來人,

但愛

美.

君看一葉舟,

.

,

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

.

爆竹聲中一歲除,

.

千門萬戶瞳瞳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語文第六冊:

晝出耘田夜績麻,

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

也傍桑陰學種瓜.

唐 胡令

蓬頭稚子學垂綸,

側坐莓

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

怕得魚驚不應人.

宋 曾幾

日日睛,

小溪泛盡卻

.

綠陰不減來時路,

添得

四五聲.

唐 李白

衆鳥高飛盡,

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

只有

.

移舟泊煙渚,

日暮客愁新.

,

月近人.

月黑見漁燈,

孤光一點螢.

微微風簇浪,

散作滿河星.

唐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進一杯酒,

西出

無故人.

語文第七冊:

絕句

唐 杜甫

兩個

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唐 李白

,

千里

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盡,

輕舟已過

.

獨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

深樹鳴.

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

唐 李白

日照

,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唐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

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唐 王維

獨在異鄉爲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

少一人.

茅檐低小,

溪上

.

醉裏

,

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

中兒正織

.

,

溪頭臥剝

.

語文第八冊:

宋 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

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

欲上時.

唐 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

.

,

多少樓臺煙雨中.

金黃杏子肥,

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

唯有蜻蜓

飛.

常記

日暮,

.

興盡晚回舟,

.

爭渡,

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

聲.

水深千尺,

不及

送我情!

唐 李白

故人西辭

,

.

,

唯見長

際流.

,

無改

催.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語文第九冊:

唐 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

孤帆一片日邊來.

宋 蘇軾

,

遠近高低各不同.

,

.

蕭蕭梧葉送寒聲,

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

,

夜深籬落

明.

,

對愁眠.

,

夜半鐘聲到客船.

千里

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前路無知己,

.

,

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

.

忘餘雪

陰嶺秀,

積雪浮雲端.

林表明霽色,

城中增暮寒

語文第十冊:

,

.

,

春來江水綠如藍.

?

西塞山前

,

肥.

,

,

斜風細雨不須歸.

應憐屐齒印蒼苔,

久不開.

,

.

飲湖上初晴雨後

宋 蘇軾

水光灩瀲晴方好,

山色空朦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

,

.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

映日荷花別樣紅.

山一程,

水一程,

身向

那畔行.

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

雪一更,

聒碎鄉

不成.

故園無此聲.

夜行黃沙道中

驚鵲,

清風半夜鳴蟬.

裏說豐年,

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

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

路轉溪橋忽見.

語文第十一冊:

我家

邊樹,

朵朵

.

不要人誇顏色好,

只留清氣滿乾坤.

清 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

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

.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閒.

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宋 王安石

一水間,

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

,

明月何時照我還?

,

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誰言

,

報得

暉.

書江西

水,

中間多少行人淚.

西北

,

可憐無數山.

,

畢竟東流去.

江晚正愁餘,

山深聞

.

語文第十二冊:

1961年12月

風雨送春歸,

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

猶有

.

俏也不爭春,

只把春來報.

,

.

宋 陸游

驛外

邊,

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

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

一任羣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

只有香如故.

大柏地

,

?

雨後復

,

關山陣陣蒼.

當年鏖戰急,

彈洞前村壁.

裝點此關山,

今朝更好看.

宋 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唐 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

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

.

白日放歌須縱酒,

好還鄉.

即從

穿

,

便下襄陽向洛陽.

青青園中葵,

.

陽春佈德澤,

光輝.

常恐秋節至,

葉衰.

,

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

.

秦時明月漢時關,

人未還.

但使

在,

不教胡馬度

.

三國

煮豆持作羹,

漉豉以爲汁,

萁在釜下然,

豆在釜中泣.

本自

,

相煎何太急?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