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歇後語

馬字開頭的歇後語大綱

本文已影響 3.8W人 

歇後語是中國勞動人民自古以來在生活實踐中創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是一種短小、風趣、形象的語句。以下是小編收集的馬字開頭的歇後語,歡迎查看!

馬字開頭的歇後語

馬二巴下河 ———— 拿鴨子;拿丫子

馬二巴打嘎兒 ———— 滾球兒

馬兒實在跑得太快 ———— 鞭長莫及

馬兒伸腿 ———— 出蹄;出題

馬兒護虎兒 ———— 不可能的事;沒那回事;沒有的事

馬兒戴籠頭 ———— 讓人牽着走

馬店買豬 ———— 沒那市;沒那事

馬鐙子釘掌 ———— 空前絕後

馬到校唱—才知愁 ————

馬到烏江 ———— 有去難回

馬刀底下跳神 ———— 凶多吉少;樂得不顧命

馬大腿上釘鐵掌 ———— 離題太遠;離蹄太遠

馬大哈做報告 ———— 廢話連篇

馬大哈作報告 ———— 廢話連篇

馬大哈被盜 ———— 賊走關門

馬打架用嘴碰 ———— 顧不了臉面;不顧臉面

馬打架用嘴頂 ———— 顧不得臉面

馬打架 ———— 看蹄;看題;不顧臉面

馬達芯子 ———— 團團轉

馬吃石灰 ———— 白鼻子;一張白嘴

馬吃豆芽菜 ———— 絕嫩;截嫩

馬吃白灰 ———— 一張白嘴

馬車上坡 ———— 又打又拉

馬車上加頭驢 ———— 拉幫套

馬車過險路 ———— 全靠掌鞭杆子的了;全看掌鞭杆的;全靠他這掌鞭杆的了;全靠拿鞭杆的了

馬車滾進泥水溝 ———— 拉不轉

馬長鹿角 ———— 四不象

馬長角 ———— 沒有的事

馬長犄角騾下駒 ———— 怪事一樁;怪事

馬槽裏伸個驢頭 ———— 多了一張嘴;多一張嘴;又多一張嘴

馬槽裏沒馬 ———— 驢當差

馬槽改棺材 ———— 成人了;盛仁了

馬槽安蓋子 ———— 要成人;要盛人

馬槽安蓋兒 ———— 要盛人;要成人

馬踩火 ———— 魯莽

馬布上扎跟頭 ———— 走紅運的哩

馬脖子上的銅鈴 ———— 走到哪響到哪;走到哪想到哪;叮噹響;響噹噹

馬脖子上的毛 ———— 其中;其鬃

馬脖子上的串鈴 ———— 叮噹響

馬脖上的串鈴 ———— 叮噹響

馬鱉釘上鷺鷥腿 ———— 咬上不撒嘴

馬杓子吊起來當鑼打 ———— 窮得叮哩噹啷響

馬鞭子當帳杆 ———— 差的遠

馬鞭當帳杆 ———— 差得遠

馬鞭打牛 ———— 忘本

馬背上記賬 ———— 回頭算

馬背上掛掌 ———— 離蹄太遠;離題太遠

馬背上放屁 ———— 兩不分明

馬背上的高手 ———— 奇才;騎才

馬背上打掌子 ———— 離蹄太遠;離題太遠

馬背上打電話 ———— 騎聞;奇聞

馬背上按電話 ———— 奇聞;騎聞

馬幫的瘸馬 ———— 落了後

馬白臉兒養兒 ———— 一報還一報

馬鞍套在驢背上——對不上號。

馬背上打電話——奇聞。

馬背上釘掌——離題太遠。

馬槽裏伸出個驢頭——多一張嘴。

馬兒護虎兒——沒那回事。

馬兒伸腿——出題。

馬過竹橋——難拐彎。

馬繮繩栓羊頭——路子不對。

馬嚼子戴一牛嘴上——胡來。

馬駒子拉車——上了套。

馬籠頭給牛戴——生搬硬套。

馬屁股上的蒼蠅——瞎嗡嗡。

馬散寵頭——自由自在。

馬上耍雜技——藝高。

馬尾巴拴豆腐——提不起來。

馬尾巴繃琵琶——不值不談。

馬戲團的猴子——隨人耍。

馬戲團的小丑——走過場。

馬長犄角騾下駒——怪事一樁。

什麼是歇後語?

歇後語,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智慧與趣味語言,也是民間愛用的一種語法。它集詼諧幽默於一體,讀了之後往往能令人會心地一笑。歇後語集中反映了人民羣衆的聰明才智。

歇後語是我國民間廣爲流傳得最的語言文化之一,是廣大人民在生活實踐中創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歇後語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濃郁的生活氣息,幽默風趣,耐人尋味,膾炙人口,爲廣大羣衆所喜聞樂見。

它一般由兩個部分構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謎面,後半截是解釋、說明,象謎底,十分自然貼切。如:

一個巴掌打不響——孤掌難鳴

懶婆娘的裹腳——又長又臭

歇後語最大的特點是諧音和比喻,如:

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

擀麪杖吹火——一竅不通

歇後語的另一個重要特點是會意,通過會意後再進行概念擴充和延伸,如:

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

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

在一般的語言中。通常只要說出前半截,'歇'去後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出它的本意,所以稱它爲歇後語。最早出現'歇後'這一名稱的是在唐代。《舊唐書。鄭綮列傳》中就已提到過有所謂'鄭五歇後體'(一種'歇後'體詩)。但它作爲一種語言形式和語言表現,遠在先秦時期就已出現了。如《戰國策。楚策四》:'亡羊而補牢,未爲遲也。'意欲是說,失了羊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太晚。這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最早的歇後語。

我們有理由認爲,這是當時流行在民間的俗語,是出於一般人民的生活經驗。這類古代的歇後語,雖然很少見於文字記載,但在民間流傳相信是不少的。如錢大昕《恆言錄》所載:'千里寄鵝毛,物輕人意重,復齋所載宋時諺也。'這類歇後語,直到今天還繼續爲人們所使用。

在研究歇後語的淵源時,有些語言學家和語言學專著還述及其它有關名稱。如陳望道在《修辭學發凡》中,將歇後語列入'藏詞'格一節介紹;郭紹虞在《諺語的研究》中,指出歇後語源起於'射覆語'(類似猜謎的一種形式);另外一些書上又列出諸如'隱語'、'謎語'、'諺語'、'縮腳語'、'俏皮話'等名稱。加以比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處和相異之點。關於歇後語的分類,向無定說。何況還有不少歇後語,一身兼有幾種性質,要劃分得十分科學,是比較困難的。

爲了便於查閱,我們將歇後語條目中凡帶有諧音字的歸入一類,其餘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質分爲三類。

第一,諧音類。如:

空棺材出葬——目(木)中無人

小蔥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這類歇後語,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諧,由原來的意義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個意義。這類歇後語,往往要轉幾個彎,才能領悟它的意欲。因而也更饒有興味。

第二,喻事類。如:

弄堂裏搬木頭——直來直去

冷水發麪——沒多大長勁

這類歇後語,是用實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對設比事情的特點、情狀有所瞭解,也自然能領悟後半截的'謎底'。

第三,喻物類。如:

秋後的螞蟻——蹦達不了幾天

棋盤裏的卒子——只能進不能退

這類歇後語,則是用某種或某些物件作比方。瞭解設比物的性質,也就能領悟它的意欲。

第四,故事類。如

楚霸王舉鼎——力大無窮

曹操吃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這類歇後語,一般是引用常見的典故、寓言和神話傳說等作比方。上述兩例,只要知道項羽、曹操故事的,一般也能瞭然。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