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語錄

經典中國格言

本文已影響 2.27W人 

經典中國格言1

1、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而》

經典中國格言

2、單者易折,衆則難摧。崔鴻《三十國春秋西秦錄》

3、常格不破,人才難得。包拯

4、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詩經小雅蓼莪》

5、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

6、人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宣公二年》

7、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李商隱

8、夫婦和而後家道成。《幼學瓊林夫婦》

9、當你放下面子賺錢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懂事了。李嘉誠

10、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司馬遷

11、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

12、寧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齊書元景安列傳》

13、事父母,能竭其力。《論語學而》

14、親者痛,仇者快。朱浮

15、我愛人生,所以我願像一個狂信者那樣投身到生命的海里。巴金

16、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17、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古詩詩話

18、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魯迅

19、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20、義之所在,不傾於權,不顧其利。《荀子榮辱》

21、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傅玄《傅子通志》

22、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23、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復哀後人也。杜牧

24、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紅樓夢

25、沒有人不愛惜他的生命,但很少人珍視他的時間。梁實秋

26、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尚書伊訓》

27、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28、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孟子告子下》

29、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周易》

30、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馮夢龍

經典中國格言2

1、罪疑惟輕,功疑惟重。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尚書·大禹謨》

2、誅禁不當,反受其央。——《馬王堆漢墓帛書·國次》

3、誅惡不避親愛,舉善不避仇讎。——《漢書》

4、誅不避貴,賞不遺賤。舉事不私,聽獄不阿。——《晏子春秋·內篇》

5、治國者,必以奉法爲重。《三國演義》

6、治國無其法則亂,守法而不變則衰。——《唐·歐陽詢·藝文類聚》

7、治國無法則亂,守法而弗變則悖,悖亂不可以持國。《呂氏春秋·慎大覽·察今》

8、治大國而數變法,則民苦之。——《韓非子·解老》

9、制治於未亂,保邦於未危。——《尚書》

10、執法如山,守身如玉。——金纓《格言聯壁·從政》

11、知爲吏者奉法利民,不知爲吏者枉法以害民。(漢·劉安《說苑·政理》)

12、政令必行,憲禁必從。曲木惡直繩,重罰惡明證。——王符《潛夫論·考績》

13、欲着其罪於後世,在乎不沒其實。——歐陽修《魏樑解》

14、宥過無大,刑故無小。——《尚書·大禹謨》

15、有治人,無治法。——荀子

16、有事不避難,有罪不避刑。——《國語·晉語七》

17、有法而行私,謂之不法。——慎到

18、有法而不循法,法雖善與無法等。——沈家本

19、有法度之制者,不可巧以作僞,有權衡之稱者,不可欺以輕重,有尋丈之數者,不可差以長短。——《管子·明法》

20、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管子·法法》

21、用賞貴信,用刑貴正。——《鬼谷子·符言》

22、以至詳之法曉天下,使天下明知其所避。蘇軾

23、以道爲常,以法爲本。——《韓非子·飾邪》

24、一民之軌,莫如法。——《韓非子·有度》

25、陽爲德,陰爲刑,刑主殺而德主生。——董仲舒

26、言行而不軌於法令者必禁。——《韓非子·飾邪》

27、言出爲箭,執法如山。——李綠園《歧路燈》

28、言不中法者,不聽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爲也。——《商君書·君臣》

29、刑入於死者,乃罪大惡極。——歐陽修《縱惡論》

30、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韓非子·有度》

31、憲律制度必法道。——《管子·伍法》

32、先王以明罰敕法。——《易傳·象傳·噬嗑》

33、喜不可從有罪,怒不可殺無辜。——諸葛亮《便宜十六策·喜怒》

34、五權憲法。——孫中山

35、唯奉三尺之律,以繩四海之人。——唐·吳兢《貞觀政要》

36、爲人上者釋法而行私,則人臣者援私以爲公。——《管子·君臣上》

37、爲法,必使之明白易知。——《商君書》

38、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野叟曝言》

39、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夏敬渠《野叟曝言》

40、王者之政莫急於盜賊。——李悝(kui)

41、徒善不足以爲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孟子

42、天下有定理而無定法。——王夫之(明末清初)

43、天下從事者,不可以無法儀,無法儀而其事能成者無有也。《墨子·法儀》

44、天網恢恢,疏而不失。——《老子》

45、太平之世不立刑。——康有爲

46、所以能制勝於天下者,用法明也。——諸葛亮《論斬馬謖》

47、雖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規矩之正方圓也。故巧者能生規矩,不能廢規矩

48、私情行而公法毀。——《管子·八觀》

49、私情行而公法毀。《管子·八觀》

50、守一而制萬物者,法也。——《羲冠子·度一》

51、守法爲官,一生平安;守法做人,清白本分;守法處事,達理明志;守法致富,根基穩固。——田桑

52、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史襄哉《中華諺海》

53、視時而立儀。《管子·國難》

54、事斷於法。——鄧析

55、石以砥焉,化鈍爲利;法以砥焉,化愚爲智。——劉禹錫《砥石賦》

56、聖人之爲國也,觀俗立法則治。——《商君書·算地》

57、聖人之立法,本以公天下。——陳亮

58、聖人爲法國者,必逆於世,而順於道德。——《韓非子·奸劫弒臣》

59、聖人立法以導民之心,各使自然。使生者無德,死者無怨。——《文子·自然》

60、省刑之要在禁文巧。——《管子·牧民》

61、省刑之要在禁文巧。《管子·牧民》

62、慎到:有權衡者,不可欺以輕重;有尺寸者,不可差以長短;有法度者,不可巧以作僞。(唐·馬總《意林》)

63、設若上無道栓,則下無守法。——葛洪《抱朴子·判子》)

64、設而不犯,犯而必誅。——曹操

65、賞厚而刑,刑重而威,必不失疏遠,不違親切。——《商君書》

66、善製法者,爲匠人之用矩,不善製法者,如陶人之用型。(明·莊元臣)

67、如平直必以準繩。——《呂氏春秋·分職》

68、如平直必以準繩。《呂氏春秋·分職》

69、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劉禹錫《天論》

70、人能勝乎天者,法也。……法大行:則是爲公是,非爲公非。——劉禹錫《天論》

7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72、驅天下之人而從善遠罪,是刑之所以措,而化之所以成也。——柳宗元《斷刑論》

73、其知而犯之謂之故,意以爲然謂之失。——張斐

74、寧正以逆衆意執法而違私志。——桓範《政要論·爲君難》

75、明慎所職,毋以身試法。——《漢書·王尊傳》

76、吏不良,則有法而莫守;法不善,則有財而莫理。——王安石

77、立憲利於國,利於君,利於民。清·鄭觀應

78、立善法於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於一國,則一國治。——王安石《周公》

79、立法之業,益爲政治上第一關鍵,覘國家之盛衰強弱者,皆於此焉。清·梁啓超《飲冰室合集》

80、立法設禁而無刑以待之,則令而不行。——蘇轍

81、立法普法執法司法依法治國,公正公開公平公道秉公爲民。——盧志勤

82、曆法禁,自大更始,則小臣不犯矣。——蘇軾《策別第六》

83、禮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後。——司馬遷

84、可行必守,有弊必除。——劉禹錫

85、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孔丘

86、君子所以尊者,令。令不行,是無君也,故明君慎令。——《全上古之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87、君臣上下貴賤皆從法,此謂爲大治。——《管子》

88、爵不可以無功取,刑不可以貴勢無。——《三國志》

89、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論語·爲政》

90、禁勝於身,則令行於民;上不行法則民不從彼。——《管子·法法》

91、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三國志·諸葛亮傳》

92、國無常治,又無常亂,法令行則國治,法令馳則國亂。(漢·王符《潛夫論·述赦》)

93、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韓非子·有度》

94、國不可無法,有法而不善與無法等。——沈家本(清)

95、故治國無其法則亂,守法而不變則衰。——歐陽詢《藝文類聚》

96、功同賞異則勞臣疑,罪鈞刑殊則百姓惑,信賞必罰,綜覈名實。——《漢書》

97、夫刑賞之本,在乎勸善而懲惡,帝王所與天下劃一,不以親疏貴賤,而輕重者也。——《新唐書·魏徵傳》

98、夫立法之大要,必令善人勸其德而樂其政,邪人痛其禍而悔其行。——王符《潛夫論·斷訟》

99、夫立法令者,以廢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廢。——《韓非子,詭練》

100、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孝經·卿大夫章》

101、凡法令更,則利害易,利害易,則民務變。——《韓非子·解老》

102、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商鞅

103、法者,天子所與天下公共也。——劉恆

104、法者,天下之儀也。——《管子·禁藏》

105、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變者,天下之公理也。——梁啓超

106、法者,天下之程式也,萬事之儀表也。——《管子·明法解》

107、法者,所以興功懼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爭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管子·七臣七主》

108、法者,上之所以一民使下也。——《管子·心術上》

109、法者,見功而與賞,因能而受官。——《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110、法者,公天下持平之器。——完顏雍(金世宗)

111、法者,定分止爭也。——管子

112、法者,編着之國籍,設之於官府,而布之於百姓者也。——《韓非子·難之》

113、法行於賤而屈於貴,天下將不服。——蘇轍《上皇帝書》

114、法無古今,惟其時之所宜與民之所安耳。張居正

115、法施於人,雖小必慎。號令不虛出,賞罰不濫行。——歐陽修《準詔言事上書》

116、法生於義,義生於衆適,衆適合於人心,此治之要也。——劉安《淮南子·生術訓》

117、法平則吏無奸。——《商君書·勒令》

118、法令至行,公正無私。——《戰國策·秦策》

119、法令所以導民也,刑罰所以禁奸也。——《史記·循吏列傳》

120、法令明具,而用之至密,舉天下惟法之知。蘇軾《策別第八》

121、法令既行,紀律自正,則無不治之國,無不化之民。——包拯《致君》

122、法立於上則俗成於下。——蘇轍

123、法立於上,教弘於下。《三國志·魏書·鍾會傳》

124、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惟行而不返。——王勃《上劉右相書》

125、法度者,政之至也,而以法度者,不可亂也。——《黃帝經·經法·君正》

126、法大行,則是爲公是,非爲公非。——劉禹錫《天論》

127、法出於儀,威於義。——蘇軾《王振大理少卿》

128、法不殉情。——《三國演義》

129、法不察民情而立之,則不威。《商君書·壹言》

130、法不阿貴,繩不繞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辭,勇者弗敢爭,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韓非子

131、罰不諱強大,賞不私親近。——《戰國策·秦策》

132、而正方圓;聖人能生法,不能廢法以治國。——《管子·法法》

133、當事而立法,因時而制禮。《商君書·更法》

134、當公法則不阿親戚。——武則天(武周)

135、臣聞聖主爲政,賞不避仇讎,誅不擇骨肉。——西漢《東方朔傳》

136、倉廩(lin)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管仲

137、不以私害法,則治。——《商君書·修權》

138、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諸葛亮《出師表

139、不務德而務法。——韓非子

140、不爲重寶輕號令,不爲親戚後社稷,不爲愛民枉法律,不爲爵祿分威權。《管子·法法》

141、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陶淵明

142、不可假公法以報私仇,不可假公法以報私德。——薛宣

143、不必法古,苟周於事,不必循常,法度制度,各因其宜。——馬總《意林·淮南子》

144、彼竊國者誅,竊國者爲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莊子

145、按善惡見聞之實,斷是非去取之疑。——王安石《範鎮加修撰》

146、愛多者則法不立,威寡者則下侵上。——《韓非子·內儲說上七術》

經典中國格言3

格言1

我打你是爲了你好。

評:所以打你你別反抗,打你是瞧得起你,別人想捱打還沒資格呢。

格言2

你們兩個打仗,一個好的也沒有。

評:當年中國打仗可以例外。其實中國要是強盛,日本就不敢打了,中國也有責任。

格言3

你在別的老師課上也表現這麼差?

評:這要分兩種情況進行討論:如果回答“是”,則曰:“原來如此,早知你不是好鳥。”如果回答“不是”,則曰:“原來你以爲我好欺負!”

格言4

你抄別人作業和答案,是欺騙老師還是欺騙你自己?

評:都騙了。

格言5

別人都完成了你怎麼不完成?爲什麼不隨大流而搞特殊?

評:你坐車發生車禍,別人都死了,爲什麼你還活着?爲什麼不隨大流而搞特殊?”

格言6

學習是爲自己!

評:難道不是嗎?你們學生學習好了,對我們還有什麼好處麼?無非是發一點兒獎金而已,評個職稱而已!大部分都是爲了你們自己啊!

格言7

又是你,扣了分給班集體抹了灰!就是我肯原諒你,班裏的同學也不會原諒你。不罰你難以平衆怒!

評:你個王八蛋,我的二十塊錢!這個月的獎金又打水漂了!今天不罰你,你不知道太歲爺頭上不能動土。殺雞給猴看,讓那些小子丫頭也當心點,別再給我找麻煩!

格言8

又看課外書?沒收了!狗精神!

評:嗯,看來這期娛樂內容還真不少!先拿回去瞧瞧我的××在幹什麼,麥當娜再下沒下兒子……這次獵物雖少,畢竟也是我的勞動成果,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也只怪我沒趕上好機會,九班班主任已經沒收了三個手機了!

格言9

談戀愛?你們小孩丫丫纔多大?

評:我早戀時最多寫個把情書,連話都不敢說。你們兩個倒開放,快粘一塊兒了。當年老師硬把我們倆拆開,如今有什麼理由我不把你們倆拆開?我得不到的東西,你們也別想得到!拆你們者,捨我其誰?

格言10

考這麼差!這些題我沒講過嗎?就算沒講,可這種類型我在平時沒點撥過嗎?

評:你一上課就走神,估計這些講沒講過你丫也不清楚。先誆你一下,要不然你考不好找原因咱倆還得對半分。這下你全攤了,反正就是你不好。活該!活該!

經典中國格言4

——聽

1、 謝謝大家聽得這麼專心。

2、 大家對這些內容這麼感興趣,真讓我高興。

3、 你們專注聽講的表情,使我快樂,給我鼓勵。

4、 我從你們的姿態上感覺到,你們聽明白了。

5、 我不知道我這樣說是否合適。

6、 不知我說清了沒有,說明白了沒有。

7、 我的解釋不知是否令你們滿意,課後讓我們大家再去找有關的書來讀讀。

8、 你們的眼神告訴我,你們還是沒有明白,想不想讓我再講一遍?

9、 會“聽”也是會學習的表現。我希望大家認真聽好我下面要說的一段話。

10、 從聽課的情況反映出,我們是一個素質良好的集體。

——說

1、 謝謝你,你說的很正確,很清楚。

2、 雖然你說的不完全正確,但我還是要感謝你的勇氣。

3、 你很有創見 ,這非常可貴。請再響亮地說一遍。

4、 ××說得還不完全,請哪一位再補充。

5、 老師知道你心裏已經明白,但是嘴上說不出,我把你的意思轉述出來 ,然後再請你學說一遍。

6、 說,是用嘴來寫,無論是一句話,還是一段話,首先要說清楚,想好了再說,把自己要說的話在心裏整理一下就能說清楚。

7、 對!說得很好,我很高興你有這樣的認識,很高興你能說得這麼好!

8、 我們今天的討論很熱烈,參與的人數也多,說得很有質量,我爲你們感到驕傲。

9、 說話,是把自己心裏的想法表達出來,與別人交流。說時要想想,別人聽得明白嗎?

10、 說話,是與別人交流,所以要注意儀態,身要正,不扭動,眼要正視對方。對!就是這樣!人在小時候容易糾正不良習慣,經常注意哦。

——讀

1、“讀”是我們學習語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古人說,讀書時應該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們今天達到了這個要求。

2、大家自由讀書的這段時間裏,教室裏只聽見琅琅書聲,大家專注的神情讓我感受到什麼叫“求知若渴”,我很感動。

3、經過這麼一讀,這一段文字的意思就明白了,不需要再說明什麼了。

4、請你們讀一下,將你的感受從聲音中表現出來。

5、讀得很好,聽得出你是將自己的理解讀出來了。特別是這一句,請再讀一遍。

6、讀的要求應該分出層次。首先是通讀,將句子讀順口,不認識的字藉助工具讀準字音。對於這一點,我們同學的認識是清楚的,態度是重視的,做得很好。

7、聽你們的朗讀是一種享受,你們不但讀出了聲,而且讀出了情,我很感謝你們。

8、默讀時,貴在邊讀邊思考。現在我們將默讀的思考心得交流一下。

9、默讀,要講究速度。現在我請大家在十分鐘內看完這段文字,並請思考……

10、“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我請各位再把這部分內容多讀幾遍,弄懂它的意思。

——問

1、“學貴有疑”,問題是思考的產物,你們的問題提得很好,很有質量,這是善於思考的結果。

2、你們的問題很有價值,看來你讀書時是用心思考的。

3、這裏有同學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請大家看看是否有答案。

4、你們現在真能問,能問在點子上,能抓住要點來提問。

5、我們同學的思想變得很敏銳,這些問題提得很好。

6、這個問題提得很有意思,讓我試着回答,也不一定準確。

7、今天我們提問已大大地超出了課文的範圍,反映了我們同學學習的積極性及強烈的求知慾望。

8、有些問題我們可先問自己,自己有能力解決的,就不必向別人提出,讓我們試試看,剛纔新提出的'問題,哪些是自己有答案的?

9、有一個問題,是我要求教大家的,誰能幫我解決。

10、我從同學們的提問中,看到的是思維的火花,非常爛燦,與其說是我在教你們,不如說是你們在教我,你們的學習能力是在提高。

——寫

1、 同學們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作業本很乾淨,書寫也端正。我很高興,感謝大家。

2、 請同學們看(用手揚起一大疊本子)我今天要表揚這麼多同學,讓我來介紹他們的名字。這些同學的作業字跡端正,行款整齊很少有錯別字,文句通順,進步很大。

3、 同學們寫下了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我也寫了一點,現在我念給大家聽,希望大家能喜歡。

4、 寫文章的目的是與別人交流,將自己的感情和思想用文字表達出來,讓別人瞭解。我們的作文也應該有讀者,有讀者羣。我建議大家互相交流。看完後將自己的體會,用一兩句話寫下來,目的是互相鼓勵。

5、 優秀的作文是全班的財富,應該讓大家來共享,請大家出出主意,如何使這些財富充分地發揮作用,讓每一位同學得益,特別請這些財富的創造者出出主意。

6、 用自己的筆寫自己心裏的話,這一點很重要。我們班×同學做得比較好,他的作文雖然也有缺點,卻給人一種真誠的感受。

7、 “有納才能吐”,有積累才能夠表達。我們有些同學作文中的詞語是豐富的,看得出他們課外有較大的閱讀量。

8、 ××同學從生活中找寫作材料的本領很大,即使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他也能留心觀察,作爲原始材料積累起來,他的寫作材料總是那麼新鮮、獨到。

9、 剛剛過了××節,同學們一定還有深刻的印象,就“××節”爲題,寫一遍作文,好嗎?

10、 文章寫完了,自己應該小聲讀兩遍,注意有沒有詞句的毛病和寫錯、寫漏的字。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