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精品】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範文錦集9篇

本文已影響 3.37W人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範文錦集9篇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感受音樂的詼諧有趣,發現音樂兒歌遞增歌詞的韻律。

2、能積極愉快地參與仿編活動,體驗音樂活動的快樂。活動準備:音樂 小丑圖片 紅和綠的貼紙(每人一份) 大鼓和小鼓

活動重點:快樂的感受音樂中詼諧、有趣的兒歌韻律。

 活動過程:

一、鼓聲敲敲

S:大鼓小鼓來唱歌,考考我們的小耳朵。

(教師敲大鼓和小鼓,讓孩子邊聽邊用小手舞動起來)

S:我們小朋友也會唱大鼓和小鼓的歌對嗎?

複習歌曲:大鼓小鼓

二:欣賞感知

故事引導:今天老師請來了小丑先生來我們這裏演出,他帶來的節目是:小丑先生吹泡泡糖,小丑先生最喜歡吹泡泡糖了,每當他要演出的時候都要吹泡泡糖,可是這泡泡糖很調皮的,我們聽聽小丑先生的泡泡糖吹到哪兒去了好嗎?

1、教師用鼓點伴奏,把兒歌第一段唱出來。

提問:小丑先生的泡泡糖貼到哪兒去了?變得顏色了?

2、教師引導幼兒打着節奏,學念兒歌。X XX X

S:我們現在聽小丑先生給我們唱歌吧。

(讓我們聽聽小丑先生的泡泡糖還粘到哪兒去了?)

3、教師和幼兒一起來完整欣賞音樂。

S:幼兒聽聽音樂中的泡泡糖還貼到我們身體的什麼地方?

4、引導幼兒再次完整的傾聽音樂。

S:我們小朋友聽到泡泡糖第一次粘到哪裏?第二次又多了哪裏?第三次又多了哪裏?

5、老師用鼓點把孩子説出來的歌詞進行梳理、總結。

第一段,貼到小臉旁;第二段,貼到小臉旁和小屁股;第三段,貼到小臉旁、小屁股和小肚子。

6、以分段欣賞的形式,引導幼兒感知逐段遞增歌詞的規律。

三、節奏舞動

故事引導:小丑先生吹泡泡糖演出時,還要一些鼓手來幫忙呢,讓我們一起為小丑先生敲起鼓、唱起歌好嗎?

1、 師生共同討論:在什麼地方敲起鼓?教師引導幼兒把自己想象成大鼓,在身體的每個地方都可以敲起鼓。

2、 我們現在自己來做小丑先生參加演出。教師用紅和綠的貼紙戴手上進行第一段的示範演出。

3、 幼兒隨音樂進行演出。

四、續編歌詞

S:小丑先生,我們的演出怎麼快就沒有詞了,還想演出,我們自己想想歌詞好嗎?

1、老師把孩子們的歌詞放進節奏中唱出來。

2、邀請大家一起按節奏表現創編的歌詞。

帶着小丑先生出去演出。

泡泡糖,真荒唐,一不小心粘到小臉旁,塗一塊紅,塗一塊綠,扮成小丑最美麗!

泡泡糖,真荒唐,一不小心粘到小臉旁,一不小心粘到小屁股,塗一塊紅,塗一塊綠,扮成小丑最美麗!

泡泡糖,真荒唐,一不小心粘到小臉旁,一不小心粘到小屁股,一不小心粘到小肚子,塗一塊紅,塗一塊綠,扮成小丑最美麗!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理解歌詞內容,體會歌詞表達出來的情感。

2、能掌握歌曲旋律,學會唱這首歌。

3、通過角色遊戲,享受遊戲帶來的快樂,並能更實際

地表達對母親的愛。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生活中與媽媽在家裏的互動。

物質準備:小桌子、小椅子、杯子、媽媽頭像的掛飾,

能表現歌曲內容的圖片三張。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理解歌詞大意,體會歌詞情感

1、提出問題,引入情景

師問:"小朋友們,你們覺得自己的媽媽平時工作辛不辛苦呀?"(幼兒初步感受歌詞表達的情感)

幼兒:…

師問:"小朋友們,你們愛不愛自己的媽媽?媽媽下班回到家時,你在做什麼?對媽媽辛苦工作回到家,有什麼表示嗎?"(幼兒進一步體會歌曲情感)

幼兒:…

(二)展開部分

(1)、觀察圖片,講解歌詞大意及情感

教師向幼兒按歌詞內容分別展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圖

片並表述自己的感受,讓幼兒形象具體地理解歌詞內容,直觀感受到用實際行動表達出來的對媽媽的愛。

(2),掌握歌曲旋律,清楚有感情地演唱。

1、教師示範,熟悉旋律

教師先用手打着拍子,將歌曲旋律表現出來。幼兒跟着教師大拍子逐步掌握歌曲的旋律,在唱的時候能抓準節奏。

2、教師領唱,幼兒學唱

教師有感情地先將歌曲演唱一遍,然後在分段讓幼兒跟着學唱。在幼兒學唱時,教師要強調,把握節奏,充滿感情地演唱。

(三)結束部分

角色遊戲-我的好媽媽

將幼兒分為兩組,一組扮演歌曲中媽媽,一組扮演歌曲中幼兒。幼兒邊唱邊表演歌曲內容,然後角色進行互換。 幼兒在表演過程中,不僅能感受到歌曲帶來的快樂,而且能懂得用實際行動表達對媽媽的愛。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隨着農村的經濟的發展,馬路寬了,汽車多了,交通也更加方便了,於此同時,也隱藏着很大的安全問題,特別是十字路口和有紅綠燈的地方,農村的幼兒不是很熟悉。如何讓小班幼兒瞭解並遵守一些交通規則呢?在平日的教育活動中,我發覺,小班的幼兒很喜愛玩開汽車的遊戲,由此,我設計了這節課,不僅幼兒認識了紅綠燈,瞭解了簡單的交通規則,同時通過遊戲也使幼兒的平衡能力也得到了發展。

【活動目標】

1、 練習幼兒的平衡力和協調性。

2、 認識紅綠燈及簡單的交通規則。

3、 在發展、提高幼兒平衡能力的基礎上,延伸繞障礙物行走、爬行等動作技能的訓練。

【活動準備】

汽車卡片一張、 平衡木、體操墊、障礙物、自制山洞、紅綠燈標記、水果卡片【活動過程】

(一) 引出課題今天老師帶你們玩一個遊戲。(教師出示汽車卡片貼在胸前)在遊戲中老師是汽車媽媽,小朋友就做媽媽的小汽車,我們一起去馬路上逛一逛,好不好?

(二) 進入課題幼兒跟着老師開汽車,一起進入活動場地。

“馬路上人真多,慢慢走。按喇叭,嘟嘟嘟~~~~~~~~”

“馬路上人不多,跑起來。按喇叭,滴滴滴~~~~~~~~”

1、出示紅燈師:“小汽車,快停下!”(帶領幼兒蹲下)師:“小汽車,為什麼要停下?”(引導幼兒發現紅燈)小結:見到紅燈要停下來師帶領幼兒説:紅燈停2、出示綠燈師:“小汽車,開起來!”(帶領幼兒站起來)師:“小汽車,為什麼能走了?”(引導幼兒發現綠燈)小結:看見綠燈繼續開師帶領幼兒説:綠燈行(三) 過小橋1、(來到平衡木 )“哎呀,小汽車。前面有座小橋,該怎麼辦呢?”

(過橋)2、過橋要注意安全,不能掉進小河裏(平衡木兩邊的體操墊),該怎麼過?

規則:雙手伸平,背挺直,眼睛看前面,一隻腳跟着一隻腳往前走。

3、請一名幼兒嘗試,糾正錯誤。

4、大家一起過橋。

教師帶頭,邊走邊説規則。

(四) 繞障礙1、(來到障礙物 )“小汽車,前面的路不太好走呀,都是障礙,該怎麼辦呢?”

(繞着走)2、該怎麼過?

規則:從障礙物的面前繞到它的後面,一個一個地繞過去。

3、請一名幼兒嘗試,糾正錯誤。

4、大家一起繞過去。

教師帶頭,邊走邊説規則。

(五) 鑽山洞1、(來到山洞前 )“小汽車,前面到山洞了,我們過得去嗎?怎樣過?”

(能鑽過去)2、山洞真矮啊,要怎麼鑽?

規則:雙手、雙膝着地,一手向前,一條腿跟着動,動作循環。

3、請幼兒看着教師做一遍。

4、大家一起過山洞。

教師帶頭,邊爬邊説規則。

(六) 運水果1、“叮鈴鈴”電話響了,是誰來電話?

原來農場叔叔讓小汽車幫忙運水果,請幼兒將水果運去市場。

(主要是讓幼兒再次接觸和回味一下,剛才我們所學的內容,再次出示紅綠燈。目的是讓幼兒再鞏固一下。)2、將水果卡片貼在幼兒背上,將開始的路程反過來在進行一遍:鑽山洞、繞障礙、過小橋。

(七) 慶祝會當小汽車把水果運到市場,農場叔叔為了感謝小汽車,為大家辦了個慶祝會,一起來跳跳歡樂操。

【活動反思】

本次的體育活動《快樂的小汽車》重點訓練了小班幼兒的平衡性及動作的協調性。在活動中,我採用了情景教學法,由汽車媽媽帶着小汽車去馬路上逛一逛,到過小橋、繞障礙、鑽山洞,再到幫農場叔叔運水果,一系列自然、有趣的情境使得幼兒活動積極性非常高。孩子們聽着我的口令做出了相應的動作,並且很開心的一起做遊戲。不足之處便是,在交代動作規則時可能還是不夠通俗,幼兒並不能馬上聽明白。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4

目標:

1.初步學會歌曲,會用提問的語氣歌唱,並唱準附點音符和休止符。

2.對探究科學、自然現象有濃厚的興趣。

重點:初步學會歌曲,記住歌詞。

難點:唱準附點音符和休止符。

準備:小魚、小鳥、星星、河水的圖片;"?"標誌的圖片。

過程:

一、活動導入

1.師:温暖的春天來到了,讓我們來活動活動一下身體吧!(幼兒隨《為什麼》樂曲做不同的身體動作,感受旋律、節奏。)

2.師:剛才我們一起動了動,現在我們一起唱一唱吧!(幼兒隨《為什麼》的樂曲用"啦"字哼唱。)

二、學習歌曲

1.師出示圖片:"?"。

提問:這是什麼?表示什麼?

2.師分別出示圖片,學説歌詞。

⑴出示圖片小魚。提問:這是什麼?看到小魚你想問什麼問題?

引導幼兒用歌詞內容回答:小魚兒為什麼遊得歡?(邊有節奏地説邊做動作。集體、個別練習説。)⑵出示圖片小鳥。提問:這是什麼?看到小鳥你想問什麼問題?

引導幼兒用歌詞內容回答:小鳥兒為什麼飛得高?(邊有節奏地説邊做動作。集體、個別練習説。)⑶出示圖片星星。提問:這是什麼?看到星星你想問什麼問題?

引導幼兒用歌詞內容回答:天上星為什麼亮眼睛?(邊有節奏地説邊做動作。集體、個別練習説。)⑷出示圖片結冰的河水。提問:這是什麼?看到河水你想問什麼問題?

引導幼兒用歌詞內容回答:河裏水為什麼會結冰?(邊有節奏地説邊做動作。集體、個別練習説。)⑸師:科學知識真不少,怎麼樣才會知道?

引導幼兒用歌詞內容回答:好好學習一定會知道。(邊有節奏地説邊做動作。集體、個別練習説。)3.師示範唱歌曲。

師:我們還可以把有趣的問題唱出來。師示範唱歌曲。

4.再聽一次範唱,聽完説出最喜歡哪一句。

幼兒説到哪一句,集體就學唱哪一句。

5.鼓勵幼兒跟隨教師演唱,邊唱邊做動作。

重點指導幼兒唱準附點音符和休止符。

6.引導幼兒用提問的語氣唱歌。

師:你發現這首歌和我們以前學的歌曲有什麼不一樣?

7.給歌曲起名。

師:你覺得給這首歌取什麼名字比較好?(《為什麼》)

三、創編歌曲師:小朋友的問題一定也很多,你有哪些"為什麼"呢?

1.引導幼兒模仿歌詞提出問題,一起創編表演歌曲。

2.幼兒自由組合,隨歌曲伴奏邊演唱邊表演。

四、活動小結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在日常生活中學會觀察、思考,好好學習,瞭解更多的知識。

活動反思:奇妙的大自然中藏着有許多的奧祕,好奇的孩子們總會想一探究竟。新綱要中就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的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音樂表達也是孩子認識自然的方法之一。通過音樂活動用歌唱的方式對大自然的提出疑問,深切感受要好好學習才能瞭解更多的大自然的奧祕。

活動以歌曲《為什麼》的樂曲為律動背景自然導入,為幼兒熟悉歌曲旋律奠定基礎。再以出現"小問號"的方式引起幼兒的好奇心,分別出示動物圖片引導幼兒自主探討理解歌詞,營造寬鬆有趣的學習氛圍,在熟悉歌曲的基礎上引導幼兒用提問的語氣演唱,發揮了主體性,使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引導幼兒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後,讓幼兒發現後表達,在表達後提升,展示積極有效的教學互動。

模仿和創新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活動中教師一味強調模仿勢必會失去情趣性和挑戰性。在引導幼兒感受歌曲的特點、體會歌曲情緒後嘗試創編歌曲,提供了一個發揮想象創造的平台,拓展幼兒的經驗,提高挑戰性。讓幼兒在看、想、説、做的過程中感受音樂,表現音樂,體驗音樂活動帶來的愉悦感受,在温馨的氛圍中體驗音樂與自然的和諧。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進一步熟悉各種動物的'叫聲。

2.積極參與創編活動,體會音樂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小豬、小羊、小鴨圖片,音樂《在農場裏》

活動過程:

一、欣賞圖片——《在農場裏》

看,這是一個美麗的農場,這個農場裏住着許多的小動物!咦,小動物們怎麼躲起來了呀?原來,他們是跟我們捉迷藏呢,藏到了音樂裏面去了,我們一起去把它們給找出來吧!

二、學唱歌曲

1.完整聽音樂一遍。

出示小豬圖片,它是怎麼樣叫的?

2.再欣賞一遍。

出示圖譜,幫助記憶。

3.看着圖譜,一起演唱歌曲。

4.跟着伴奏演唱歌曲。

5.加上動作演唱歌曲。

三、創編歌曲

小豬我們找到了,還有哪些小動物呢?我們再來找找!

1.出示羊兒的圖片,幼兒創編歌詞。

2.跟着伴奏演唱歌曲。

3.加上動作演唱歌曲。

四、教師引出小鴨子。

1.出示小鴨的圖片,幼兒創編歌詞。

2.跟着伴奏演唱歌曲。

3.加上動作演唱歌曲。

四、鞏固歌曲

1.完整演唱歌曲。

教師指導幼兒用好聽的聲音演唱。

2.加上動作演唱。

五、結束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在反覆感受樂曲的基礎上,初步學唱歌曲。

2、感受與同伴、老師一起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小鴨頭飾音樂磁帶不同動物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今天天氣真好,看看我們的動物朋友去吧。怎麼去?(歌曲:騎小車)

動物新村到了,聽一聽有哪些動物朋友?並學一學小動物的動作。(練習聽音樂做動作)

看到這麼多動物朋友,真高興,唱一首歌表示我們高興的心情。

二、基本部分

1、還有一位朋友沒去看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小鴨子吧。

把小鴨子找出來和他一起玩。

反覆感受音樂:前面有一條清清的小河,我們到小河裏去洗個澡吧。小河裏有許多小魚小蝦,快快讓我們吃個飽吧(隨音樂伴奏動作,伴奏音樂2--3遍)

2、有點累了,找一張椅子坐下來。

森林裏有一隻百靈鳥,唱的歌可好聽了,我們一起來聽百靈鳥唱歌吧(欣賞歌曲一遍)

3、我們也來學一學百靈鳥唱歌吧(跟唱1--2遍)

三、結束部分

小鴨子的歌很好聽,小鴨子的舞也可好看啦,我們一起來跳一個小鴨子的舞蹈吧。(在歌曲音樂的伴奏下,邊唱邊跳)

今天玩得真開心,時間不早了,騎上我們的小車回家吧。

附歌曲:小鴨嘎嘎

2/4活潑、輕快

3523|55|6563|55|536|532|6161|612|

小鴨小鴨嘎嘎,肚子餓了嘎嘎,不喊爹,不叫媽,搖搖擺擺跳下河,

5326|1—|1—||

自己去捉蝦呀。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感受小腳的特徵,喜歡自己的小腳。

2、理解兒歌內容,根據兒歌內容作出相應動作。

活動準備:

兒歌《撓腳丫》、泡沫墊。

活動過程:

一、玩遊戲"泡泡糖",導入課題。

1、師:今天老師想和小朋友玩一個非常有趣的"泡泡糖"遊戲。我們伸出小手來,變顆泡泡糖,一粘粘到頭髮上,一粘粘到膝蓋上,一粘粘到鞋子上。(教師説到哪兒,幼兒小手摸到哪兒。)

2、師:泡泡糖粘到小腳丫上,怎麼辦呢?

幼:把鞋子脱掉。(引導幼兒脱下鞋子、襪子,露出小腳丫)教師和孩子一起脱襪,邊脱邊説兒歌:縮起長脖子,拉下長鼻子,彎彎小身子,住進小房子。)

二、認識小腳丫。

1、師:現在我們的小腳丫都露出來了,泡泡糖一粘黏在腳丫上(教師指導幼兒將小手放在小腳上。

2、師:朋友們摸一摸,看一看你們的小腳上都有什麼呀?

幼:有腳趾頭師:數一數有幾根腳趾頭。

幼:5根。

師:是不是呢,我們一起來數一數:1、2、3、4、5。真棒,觀察的真仔細。

你們有幾隻小腳丫呀?總共有幾根腳趾頭呢?

幼:有十根腳趾頭。

幼:有兩隻小腳丫。

3、教師小結:兩隻小腳丫,十個腳指頭,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三、兒歌:撓腳丫。

1、師:伸出你的小腳丫和朋友打打招呼。看一看,比一比,腳趾頭都一樣嗎?

幼:不一樣,有的胖有的瘦。

師:大胖子在哪兒,小不點呢?用手指一指。

(指導幼兒用手指出大拇腳指、和小腳趾)師:小腳還有很多地方很好玩兒,有一首好聽得兒歌專門講了小腳好玩的地方,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2、教師念兒歌:撓腳丫師:兒歌中,你聽到了什麼?

幼:我聽到了十根腳趾。

幼:我聽到了大腳趾。

師:老師聽到兒歌裏面説我們的小腳本領很大的,可以腳尖點地、腳跟點地。

你們知道哪裏是腳尖、哪裏是腳跟嗎?誰來説一説,指一指。

幼:腳尖是腳趾這裏。

師:腳尖就是我們小腳最前面的地方,在我們的腳趾這裏。我們一起來試試看腳尖點地。(指導幼兒用腳尖點地)(教師提醒幼兒:腳尖師小腳最前面的地方,那腳跟呢?)幼:腳跟是最後面那裏。

師小結:小腳的最前面我們給它一個好聽的名字:腳尖。小腳的最後面是我們的腳跟。

我們一起來腳尖點一下地,腳跟點一下地。(指導幼兒感受腳尖、腳跟點地)

3、教師再念一遍兒歌師:老師再念一遍兒歌,請我們的小朋友跟着老師一邊一起念兒歌一邊動動你們的小腳丫。

教師拿出泡沫墊,將腳放在泡沫墊上,在念一遍兒歌。邊念邊根據兒歌做動作。

4、請個別幼兒示範師:我看到很多朋友都找到小腳好玩的地方了,老師請他們上來表演一下。

教師請幼兒上來示範。

延伸活動:

師:我們的小腳丫還有其他地方也很好玩的,回家後和爸爸媽媽一起找一找,説一説哪裏好玩,為什麼。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活動中能大膽闡述自己的觀點,認真傾聽他人發言,積極參與活動。

能夠大膽、獨立地運用圖標、語言等方式表達自己對音樂的感受。

通過欣賞一首樂曲的多種表現形式,感受樂曲所表達的情感。知道相同的音樂,在不同的演奏方式下,能夠表達出不同的情緒、情感。

活動準備

電腦多媒體、影音光盤、圖表及標記(附後)。

舞曲版:摘自陳美小提琴《康康舞曲》。

歌唱抒情版:剪輯自香港電影《河東獅吼》片斷。

交響樂版:選自音樂光碟《世界名曲集》——《地獄與天堂》。

活動過程

1.引入課題,導語。

前兩天,老師聽到一首好聽的音樂,是在手機上有的,好像是……”(播放樂曲)

2.欣賞樂曲,《地獄與天堂》(片斷)。

(1)、教師:“這首曲子你們聽過嗎?在哪裏聽到過,叫什麼名字?”

(2)、幼兒欣賞樂曲《地獄與天堂)(片斷)。

①教師:“老師這兒也有3段和這段音樂一樣的曲子,我們先叫它《菠菜歌》吧,你們想不想聽?”

②討論: .

(a)這3首樂曲聽起來一樣嗎?(實際上3首樂曲曲譜相同,讓幼兒籠統的感知,描述同一首樂曲有三種演奏、表現形式上的不同)

(b)我們來討論一下,所聽的3段曲子有什麼不同?

我們先看看在速度上這3段曲子有什麼不同點?(有的快,有的慢……)再看看在強弱上它們有什麼不同?(有的聽上去聲音很強,讓人覺得有點吵;有的聽上去較柔弱,讓人聽得很舒服……)

最後看看所聽3段音樂在感覺上有什麼不同?(有的音樂聽過後讓人很開心,想笑;有的音樂昕上去讓人很興奮,想跳舞;有的音樂聽上去感覺很温柔,很抒情……)

(3)、幼兒再一次完整地欣賞樂曲。

①介紹圖表和卡片,幼兒瞭解使用的方法。

教師:“下面,我們聽這3段音樂玩一個好玩的遊戲。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張卡片,在這張卡片的反面有許多符號圖標,我們現在一段一段地按順序來欣賞這三段不同的音樂,請你在聽過音樂以後,在卡片反面選擇一張你認為最能夠表現這段音樂的符號圖標,貼在正面代表那段樂曲的號碼和格子裏面。”幼兒教育網()

②幼兒逐段欣賞樂曲,分別根據三段樂曲的風格選擇一張相應的圖標貼在卡片正面的格子裏。

(a)鼓勵幼兒根據自已的感受,獨立地選擇圖標,不受其他人的影響。

(b)幼兒根據自己選擇的圖標,大膽地表述自己選擇這張符號圖標I撤理由,並能夠和大家交流對每一段曲子的感受。

③播放3段樂曲,讓幼兒逐段驗證樂曲風格和自己的感受是否一致。

(4)、幼兒結合生活經驗再次討論:

①教師:“我們都能聽出這3段曲子能夠給人不同的感覺,那我們來討論一下,這3段曲子比較適合在什麼時候聽呢?”(快的曲子,適合在購物、鍛鍊的時候昕;抒情的曲子,適合在睡覺前或者傷心的時候聽;節奏很強的曲子,適合跳舞;幽默的曲子在難受、傷心的時候聽……)

②幼兒再次欣賞音樂與音像畫面,驗證自己的討論結果是否正確。

3.瞭解樂曲的作者,欣賞樂曲最初的演奏風格。

“這段樂曲,人們給它起了好多名字。我們聽到它時,因為裏面有‘我是一棵菠菜’的歌詞,我們就叫它《菠菜歌》;當它用來給別人跳舞時,名字又叫做《康康舞曲》;其實,這首樂曲真正的名字叫《地獄與天堂》,它是由法國的一名叫奧芬·巴赫的作曲家寫出來的。後來人們覺得這首曲子非常好聽,就把它變化成不同的節奏和風格,在不同的場合進行演奏,給人們帶來了不同的感覺。現在,你們想聽聽這首樂曲最初是怎樣演奏的嗎?”

4.邊欣賞音樂,邊做遊戲。

(1)、這首樂曲真是好聽,我們一起來邊聽音樂,邊玩個遊戲放鬆一下吧。

(2)、請幼兒在3段不同風格的樂曲中,選擇1段進行遊戲(唱歌或者跳舞)。

5.討論過程中,感受音樂。

引導幼兒注意在前面的討論過程中,別人與自己不同的感受和觀點,明白在音樂欣賞活動中各人對音樂的感受是不同的。

(每個人對音樂的感受其實是不一樣的,比如:你們在難受的時候,想聽幽默的音樂讓自己笑起來,而有的人可能更願意聽一些抒情的音樂,讓自己好好放鬆心情……)

作品分析

這首由法國作曲家寫作的交響樂曲,旋律歡快、活潑,經後人的改變後,廣泛運用於舞蹈、影視作品及電子音樂產品中,為人們欣賞、接受和傳唱。本次欣賞活動中所採用的這段音樂的三種表現形式,分別具有抒情、搖滾、幽默的風格,特點鮮明,接近幼兒的感知經驗,有利於幼兒感受和表達,並能較好地進行交流。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要求幼兒園用自然聲音唱歌,吐字清楚,唱好附點。

2、通過學習歌曲,教育幼兒要認真學習,不驕傲。

3、能大膽表現歌曲的內容、情感。

4、願意跟隨教師和音樂在老師的引導下用自然、連貫的聲音唱歌,情緒愉快地參加音樂活動。

活動準備:

螃蟹、小鴨、小兔、大馬貼絨教具;錄音磁帶;準備每人一份需改正的畫;請一名幼兒扮演丁丁。

活動過程:

(一)教師講丁丁的故事,引起幼兒興趣。“小朋友,你們知道丁丁嗎?今天老師來給大家講一講丁丁的故事。”教師根據歌曲內容編一個故事講給小朋友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二)直觀學習歌詞。

1.教師出示四條腿的螃蟹問:“這是什麼?這隻螃蟹畫的對麼?錯在那裏?

2.依次出示小尖嘴的鴨子、圓耳朵的小兔子和沒尾巴的大馬,進行逐個提問。

幼兒回答後,教師説:“我們把丁丁的故事編成幾句話來説一説吧!引導幼兒按歌曲節奏來學説歌詞。

(三)啟發幼兒為歌曲起名字,並學唱歌曲。

1、教師啟發引導幼兒説,丁丁這個小畫家畫畫太粗心,一點都不認真,我們應該叫他什麼樣的小畫家呢?引出《粗心的小畫家》。

2、教師範唱一遍歌曲。

3、進行發聲練習,複習歌曲《畫媽媽》

4、在教唱過程中,重點學習附點音符的正確唱法,學習節奏型:××××|×××|

5、欣賞錄音機裏的歌曲。

6、變換多種形式教幼兒演唱(如:拍手、拍腿、分大、小聲、集體演唱等)。

(四)現場操作,請幼兒改畫。

1、丁丁這麼粗心,又不愛動腦筋,把畫畫錯了,請小朋友動動腦筋,幫丁丁把畫改正過來好嗎?請個別幼兒上前進行改畫。

2、為了使每個小朋友都有改畫的機會,老師給每人準備了一份錯誤的畫,回家後幫丁丁改正。

(五)情景表演,增強活動的感染力。

1、把丁丁請進教室,丁丁看到小朋友幫他改了畫,他表示感謝,並向大家承認了錯誤,表示以後要認真學習畫畫,改正粗心的毛病,在也不驕傲。同時也是對幼兒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2、丁丁為感謝大家,來為幼兒跳個舞《娃哈哈》,幼兒欣賞。

3、小朋友為了表示和丁丁的友好,跳起舞蹈《友誼舞》。

(六)請丁丁和小朋友一起跳起歡樂的舞蹈,共同體驗其中的快樂,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學生們很喜歡這首歌,在笑“丁丁”的同時告訴自己不要像他一樣粗心。在這首歌結束後,還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空間,把這首歌創編下去,如:畫的小猴、小豬、小山羊等小動物又會被丁丁畫成什麼樣呢?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