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讀《擺渡人》有感(15篇)大綱

本文已影響 3.85W人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擺渡人》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讀《擺渡人》有感(15篇)

讀《擺渡人》有感1

許久沒有讀到一本讓我如此震撼,心情久久無法平復的書了。巧妙、驚人的情節交錯,讓我彷彿有種親身經歷般地感覺。它讓我激奮、恐懼,不免還有些心悸,但卻是個温暖有愛的故事,它治癒心靈,引人深思。

故事講述的是一個15歲的小女孩—迪倫,她為了逃離當前一片狼藉的世界而選擇獨自一人踏上開往另一個城市的火車,去看望久未曾謀面的父親。然而,突發交通事故。周圍一片死寂,無人迴應她的呼喊聲,恐懼、無助感越來越強,她別無選擇,只能忍受疼痛和恐懼,拼命爬出去,卻驚恐地發現,自己是唯一的倖存者,隧道口竟是一片荒原,沒有期待的警車和救護車。就在此時,她看到了他—靈魂的引路人崔斯坦。他帶着迪倫,準確來説,是迪倫的靈魂,穿越漫無邊際的荒原,戰勝各種磨難,送她回到了“家”。沒有崔斯塔的地方迪倫一刻也不想留,重返險象環生的荒原尋找崔斯坦,並且順利帶他返回人間。

“如果生命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我的答案是自己。書裏説,荒原是內心鏡面的投射,每個人都有自己心像投射出來的荒原,時而風景秀麗、時而烏雲密佈,有深不可測的黑水、有蜿蜒的巖壁。這一切的一切都源於我們的內心,我們永遠無法猜測自己所投射的荒原最隱祕的一層是什麼。

同樣地,我們在很多事情上都會顯露悲傷、無助、甚至絕望。遇到困境時,總想有個指路人引領自己,但往往事如願違,唯一能將自己拖離泥濘的也只有自己,一輩子這麼長,沒有誰能庇護誰。其實,擺渡人也正是自我投射,我們要學會做自己的擺渡者,不怯懦,敢於迎接挑戰。生活不饒人,未知與磨難滿滿皆是,在今後的人生旅途中跨過重重障礙,越過荒原,去迎接自己的幸福。

讀《擺渡人》有感2

這是一本對人類靈魂的救贖的書。一本令千萬讀者靈魂震顫的人性救贖之作,一本心靈治癒小説。它的作者是英國頂尖作家克萊兒麥克福爾。當我一看到這本書時,其外殼表就已經讓我喜歡上了它。它是一本非常值得一看的小説。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十五歲的單親女孩迪倫,獨自坐上火車去尋找自己久未謀面的親生父親。很不幸的是,迪倫坐上的那趟火車在通過一條很黑很長的隧道時發生了意外事故。迪倫醒來後逃出了隧道,出遂道口後發現一個等着她男孩,隧道外是一片荒原,她跟着男孩逃離荒原,然而一切詭異的事情使迪倫終於發現自己並不是事故中唯一倖存的人,而是唯一一個沒有逃出來的人。男孩的祕密終於揭露,原來他是個擺渡人,引領千萬靈雲魂穿過這個不屬人間也不屬天堂的荒原,保護他們免遭惡魔之手的擺渡人。經過千辛萬苦後,成功被擺渡的女孩卻愛上了男孩,兩人彼此產生了情愫,女孩決定重新穿回荒原去尋找他,後來女於孩成功了,並回到了自己的軀體復活了,她也將只屬於這荒原的男孩帶進了人間。

結合了《三十九級台階》和《指環王》的內容和特點,使這本書更加有魅力,這本書中也有許多哲理,最有特點的是“擺渡人”這個角色,靈魂的擺渡人,指引千萬個靈魂,穿過荒原,穿過黑暗,去向另一個世界,這,就是他的使命,除了荒原,他不屬於任何地方。他不能擁有自己的相貌。相貌隨被擺渡的靈魂而變,如果擺渡人真的存在,那也是因為靈魂的需要。

這本書告訴了我們,生活中,總有那麼一個人,是為了你的需要而存在。如果命運是一條子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

讀《擺渡人》有感3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是自己,或是他人?若是自己,自己的命運便由自己擺渡,自己的人生便由自己選擇。若是他人,他會陪伴着你,指引着你,保護着你,他就像是靈魂與靈魂的相伴。

在荒涼的草原上,夕陽落山不久,此刻,霞光萬道,將半個天空染得通紅,廣闊的草原也染得一片通紅。迪倫迷茫地行走在這片無邊無際的草原上,面對迷茫與未知,她感到恐懼與害怕。可這時,她的擺渡人——崔斯坦,就出現在不遠的小山丘上,等待着她的到來。她與擺渡人,從此就開啟了艱難的路程,他們要越過一座座山,穿過一個個平原,到了夜晚被惡魔追殺,然後被迫往安全屋的方向奔跑。他們總是要與時間賽跑,總是要在白天的時候趕到下一個安全屋。每當落日已盡,紅霞已褪,暮靄漸合時,惡魔就會發出悽慘、淒厲的呻吟聲,周圍陰森恐怖,未知危險馬上來臨,面對恐懼,他們只能加快腳步。他們經過種種磨合與坦誠相待,互相瞭解了對方,迪倫愛上了崔斯坦,但他們卻不能在一起,崔斯坦只是她的擺渡人,可是崔斯坦也愛迪倫,為了讓迪倫能夠離開荒原去尋找天堂的家園時,他不得不騙迪倫,內心經歷種種的矛盾與折磨,最後到了邊界時,他也向迪倫表明了自己的心意。故事讀到這裏,我的心緒久久不能平靜,就像洶湧的大海撞擊着礁石,波瀾起伏。本以為他們的故事已戛然而止,但迪倫的勇敢卻沒有讓這個故事結束。

迪倫回到了天堂的家園,可她為了愛情,不怕惡魔的追殺,獨自上路返回那恐怖的荒原去尋找崔斯坦,尋找保護她的那個擺渡人。“生存、死亡和愛,哪一個是最終的選擇?”迪倫最終選擇了愛情,選擇了與崔斯坦一起。愛情是這本書永恆的主題,它展現了迪倫與崔斯坦強大的愛情,一個靈魂與一個擺渡人之間的愛情看起來是不可能的,可他們卻突破了重重障礙,不懼死亡,不畏魂飛魄散而在一起,迪倫選擇了她唯一可依靠、值得信賴的那個人。

可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卻因門户不當對,而被家長棒打鴛鴦,他們的內心也不夠堅定,不能突破這個障礙,從而分道揚鑣。只要足夠深愛着對方,不管是什麼困難,兩人都能一起攜手應對,一起攜手並進,可往往能做到這樣的,卻是少數人。他們不夠勇敢,不能像迪倫那樣勇敢地追求幸福,愛情是需要兩個人用心經營的,如若在經營的過程中有一個人半途而廢,沒有勇氣往前走,兩人吵吵鬧鬧,那麼最終只能不歡而散了。村上春樹説過:“每個人的心裏都有一片屬於自己的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遇的人會再相遇。”

合上這本書,望向窗外,街道上的車水馬龍,喧囂聲、談笑聲和蟬鳴聲匯雜在一起,枯黃的樹葉緩緩地飄落下來,我的心緒仍在悸動不定。

讀《擺渡人》有感4

很多人讀完《擺渡人》都會希望自己身邊能有一個像崔斯坦一樣的守護者,成熟穩重,無條件地幫助自己、愛自己。可我卻認為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只有去愛才會獲得愛,這本書也正講述了一個教會我們如何去愛的故事。

書中的女主人公迪倫在現實生活中是一個缺少愛的中學生,這樣一個平凡又可憐的小姑娘,卻在她靈魂穿越荒原的過程中展示了莫大的勇氣和堅強。當初次得知自己已經死亡的真相時,迪倫沒有失去理智,甚至沒有表現得很悲傷,當然這與她的生長環境是有很大關係的。迪倫從小成長在單親家庭,與母親關係惡劣,在學校被所有同學視為另類,唯一的好朋友也因為搬家而不得不與她分開。為了尋找那“可能存在”的父愛,她鼓起勇氣一個人坐火車去見她素未蒙面的父親,誰知在火車過山洞時卻出了車禍。這糟糕的現實生活讓她沒有太多留念,因此她的靈魂在穿越荒原時,異常冷靜和理智,對於靈魂擺渡人崔斯坦給與自己的引導和幫助,她都倍感珍惜和感激,她視他為朋友,親人。也正是迪倫的態度讓崔斯坦第一次思考自己存在的意義,他對她已經不只有工作上的責任,為了不失去她,他寧可犧牲自己,而這不是愛又是什麼呢?最後迪倫為了這份愛,為了不失去崔斯坦,她義無反顧,獨自穿越荒原,找到崔斯坦,帶領他打破命運的枷鎖,來到了現實世界。

《擺渡人》的故事情節並不跌宕起伏,而是十分簡單流暢的,但讀完這本書,卻能讓我陷入思考,因為它並不是一本簡單的愛情小説,它讓我覺得最巧妙的地方是書中設置每個人的靈魂擺渡人是根據每個人需要而改變的,靈魂荒原的場景也是各人內心的映射。這不禁讓我聯想,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內心是什麼樣子,看這個世界就會是什麼樣子。愛,也是這樣,我們苦苦尋找的所謂靈魂伴侶,TA不會憑空出現,或者説TA已經在那兒了,只是我們自己內心沒有達到那樣,所以我們暫時看不到。我不相信所謂的“我愛你,跟你沒關係”這樣的話。愛從來就不是一個人的事情,我們不能總是希望別人無條件地愛自己,任何人都不可能在沒有任何反饋的情況下“莫名其妙”地愛着別人(無論這個反饋是什麼)。愛是相互的,更需要用心去維繫,當我們在生活中埋怨他人,想要改變他人的時候,不妨先試着改變一下自己,當我們的內心變化了,就會發現很多事情也都隨之改變了。願我們都有一顆敢愛的心,會愛的心,讓我們的生活充滿愛!

讀《擺渡人》有感5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

一一題記

"擺渡人",初次見到這個書名,不禁疑惑,是船伕嗎?可我知道,一定並非如此之簡單,定有更深的含義,我就帶着這種疑惑和好奇看完了這本書。

單親女孩迪倫,十五歲的她,世界卻是一片狼藉。她總和母親無話可説,在學校裏被捉弄、笑話,最好的朋友也因為轉學,離她遠去,多麼可悲的生活。於是,她踏上了去見遠方父親的列車,當她發現火車突發交通事故,而自己就是那唯一的倖存者的時候,眼前已經是一片荒原。她遇到了她的擺渡人一一崔斯坦,命運的交集,使得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

崔斯坦要引導着迪倫穿過荒原,到達目的地,這就是他的使命。這個和迪倫年齡相仿,卻總是冷漠,孤傲的男孩,確切的説,只不過樣子是這樣罷了。在他擺渡每一個靈魂的時候都會變成一個讓魂靈容易接受和相信的模樣。在這之前,他已經擺渡過成千上萬個魂靈了。

慢慢地,迪倫發現自己過了這麼久既不渴也不餓,崔斯坦告訴了她真相。而最讓崔斯坦疑惑的是,在迪倫知道自己並不是唯一的倖存者,而是唯一一個沒有逃出來的受害者時,既沒有哭也沒有鬧,或者是悲痛欲絕,她平靜地接受了這一切。這和以往他所見到的魂靈是不一樣的,沒錯,女主人公迪倫特別的,也正是因為她,崔斯坦找回了自己。

在那之後的相處中,迪倫內心深處的愛和關懷感動了他,讓他原本因為那些自私、"醜陋"的靈魂而變得冷漠孤傲的性格消失不見。一路上,崔斯坦無微不至地照顧着、關愛着她。兩人由相遇、相識到相知、相愛,但崔斯坦知道他不能一直陪着她,他只能小心的守護着這份愛,呵護着迪倫。

崔斯坦帶着迪倫長途跋涉,每天趕在日落之前到達安全屋,只有在那裏才是安全的,可以免受那些自私,兇殘的惡魔的襲擊和傷害。崔斯坦自信能保護好迪倫,當要穿過那個山谷時,他緊張了,在那裏,他曾經失去過由他擺渡的靈魂,他害怕失去她。因為在那裏,惡魔不需要等到日落,就可以肆無忌憚地發起攻擊。迪倫受到了攻擊,為了救她,崔斯坦被惡魔襲擊,拖了下去,是迪倫聲聲呼喚,給了他力量,才讓崔斯坦活了下來,她需要他!也正是因為崔斯坦的鼓勵,才讓迪倫要放棄的時候,竭盡全力跑到了安全屋。

可是,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誰又能夠一直守護在自己身邊呢!到達分界線時,崔斯坦承諾會一直陪在迪倫身邊,迪倫過了分界線可是他卻沒能過來,而自己也回不去了,她失去了他。字裏行間,我彷彿看到了迪倫,那個悲痛萬分的人。

他和迪倫分開後,去擺渡下一個被盜賊殺死的女人時,周圍人好像都能看到他了,他的模樣絲毫沒有變化,無法從分別的傷痛中解脱出來,用的也是原來的名字。而另一邊迪倫見到了崔斯坦口中的那個德國兵,極力想了解他的一切,認識他認識的人。冒着可能魂飛魄散的危險,她回到了荒原,是心中的執着和愛庇護了她。孤身一人,戰勝重重困難,兩人相遇了,陰差陽錯,卻讓那個女人被惡魔抓走了。也許是心靈的救贖,迪倫跑出安全屋,置自己的安危於不顧,去吸引惡魔的注意,讓那個剛學會走路的女孩安全了。

崔斯坦責備迪倫的固執和荒唐,但責備掩蓋着的正是對她的擔心和寵愛。他們的再次相遇讓迪倫更是信心滿滿,她要回去,回到事發現場,帶着崔斯坦也一起回去。她努力説服崔斯坦和她一起做這件瘋狂的事。他們開始往回走,可她不知道,崔斯坦原來為了就她所受的傷非但沒好,而且更加嚴重。他沒有告訴她,因為他希望她的對的,希望能夠一直守護在她身邊,有自己所愛的人陪着自己,一同冒險,這又算得了什麼呢?

迪倫回到了隧道,在那個火車上躺回自己的身體上,當她再次醒來,一束強光刺痛着眼睛。她回到了人世,可發現崔斯坦不在身邊。她註定失去他了嗎?不,一個淺茶色的男孩走過來……

"原來你在這裏。"

"我在這裏。"

如此簡單的問候,卻温暖了時光,染醉了心靈。她成功了,我想這是上天對她的善良還有奮不顧身的愛的眷顧吧!他兩人之間無畏的愛改變了崔斯坦,他會流血,會受傷,模樣也不再變化,找回了真正的自己。

"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迪倫需要他,兩個相愛的人相守在一起,穿越荒原,有美好、有感動、有艱辛、有磨難,這就是荒原的一生。兩人的遇見,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

是崔斯坦的使命擺渡了迪倫,也是迪倫的愛擺渡了崔斯坦,從荒原到分界線,再從荒原到人間,只為了那一份愛!

每個人不都向往着那一份純潔的愛嗎?我也如此,願有人能想你説想,懂你悲歡,一直守護着你,如此就好……

"當我們直面生存、死亡與愛,哪一個會是最終的選擇?如果生命進入再次輪迴,你又願意為此付出怎樣的代價?"

一一後記

讀《擺渡人》有感6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我們在成長的路程中,時時刻刻會遭遇困難,如果你克服了它,你的前途會是一片光明。如果你放棄了,那麼你做的一切都將前功盡棄。

最近我看了名叫《擺渡人》的小説,這本書講述的的主人公是一位15歲的小女孩——迪倫。迪倫在去找父親的過程中列車不幸發生事故。醒後她以為自己是唯一的人倖存者,在這片荒野中,她遇到了崔斯坦——一個靈魂擺渡人。在與崔斯坦的接觸過程中,她發現她才是事故中唯一的死者。知道真相的她並沒有像別的靈魂那樣自暴自棄,而是選擇了勇敢面對。他們在一起同惡靈鬥爭的過程中產生了感情,但迪倫必須回到她該去的地方,但她並沒有向命運屈服,而是選擇了一條充滿荊棘的路,那就是帶領崔斯坦回到原來的世界,雖然沒有任何一個靈魂去嘗試過,即使路途坎坷波折,她也一定要去。最終迪倫克服了重重困難和崔斯坦回到了原來的世界,一起生活。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我們遇到什麼困難,都不要輕易放棄。只要不放棄,總會有希望。生活本就是苦中作樂,如果你遇到困難就退縮,那你的生活註定是苦的,但如果你勇往直前,那麼你的生活就會是快樂幸福的。

讀《擺渡人》有感7

老師給我推薦了一本書,英國作家克萊兒?麥克福爾寫的《擺渡人》。一開始聽到這個名字,我很好奇:百度人?主人公是不是很聰明,什麼都知道呢?

老姐説:“這是鬼故事吧?”我一陣好奇:“為什麼啊?”老姐義正辭嚴地回答:“因為人死後要過一條河,渡你過河的不就是擺渡人嘍!”聽她這樣一説,我的好奇心又要出來多住幾天。

正如老姐所説,這是一個“鬼故事”,但這個“鬼故事”是會讓人唏噓不已的故事,它並不恐怖,卻讓人心憂;它並不偉大,卻讓人感動;它並不真實,但卻透出了愛的真諦。

崔斯坦坐在一塊大石頭上:“又要來活兒了!”他等待着下一個靈魂的到來,帶它穿過荒原,荒原是每一個靈魂去往另一個世界的必經之路,途中會有惡魔出現,把靈魂帶到惡魔的組織。而崔斯坦的任務就是帶領靈魂安全抵達另一個世界。靈魂會把那個世界當成“家”,送到之後再去領下個靈魂,就這樣來來回回。這就是崔斯坦的使命,此時他正和往日一樣等待靈魂朝他走過來……

15歲單親女孩迪倫,在獨自尋找自己從未見過面的父親,但突如其來的意外,使從列車裏逃出來的迪倫來到了這片荒原,她以為自己是唯一的倖存者,卻不知她是唯一沒有逃出去的人……崔斯坦這次要等的靈魂便是迪倫。

是不是很奇怪,為什麼迪倫會跟崔斯坦走?是的,崔斯坦要引導許多的靈魂,這些靈魂形形色色,為什麼會跟崔斯坦走?原來,崔斯坦在引導一個靈魂之前會自動了解到這個人的一切,他會變成那個靈魂所信任的樣子,或愛人,或朋友,也可以是從不認識的人,只要靈魂會和他走。他沒有固定的容貌,在每一個靈魂面前都是不同的,而他的容貌是自己無法控制的!如果問崔斯坦多大了,或者他自己原本長什麼樣子,這連崔斯坦自己都不知道……

迪倫和崔斯坦踏上了這段不平凡的道路,在這個過程中,15歲的迪倫愛上了她的靈魂擺渡人崔斯坦,她會讓他講這個世界的故事,講他曾渡過的有趣的靈魂。崔斯坦本不該對這個15歲的靈魂説過多的東西,但當迪倫問起時,他卻不知如何去拒絕。崔斯坦對迪倫説,其實荒原的地形由每個靈魂的心境而成,天氣也是通過靈魂的情緒變化而變化的。當崔斯坦為了保護迪倫而受傷並“失蹤”後,迪倫獨自待在安全屋裏,她看到的荒原卻是紅紅的一片,天是紅的,地也是紅的,空中,地下,天上,都是恐怖的惡魔,是的——這就是離開擺渡人後——真正的荒原!

當靈魂離開自己的擺渡人,幾乎沒有機會可以存活下來,她們很難接受這樣怪異的、充滿惡魔的荒原。但迪倫做到了,她“活”了下來,因為她的心中有一種力量,那就是愛的力量,這種力量使她得以存活……

當崔斯坦從惡魔的魔爪裏逃出來時已經遍體鱗傷,迪倫很自責,如果自己走得快一些,讓太陽晚些下去,這樣崔斯坦就不會受傷了。這讓崔斯坦感到很不可思議,在崔斯坦的印象裏,人類靈魂都是自私到沒有邊際的。

到達荒原的盡頭時,迪倫鼓起勇氣向崔斯坦表白,崔斯坦答應迪倫嘗試和她一起去往那個世界。但迪倫發現崔斯坦並沒有和自己一起走,她痛哭流涕,整個人都崩潰了。

據説來到荒原的另一頭就是來到了靈魂的家,它會投射出靈魂家的模樣,使靈魂能夠把這裏當成“家”。但是迪倫走過荒原的盡頭,另一個世界的模樣依舊是那片荒原。“因為有家人,所以才有家”“想念一個地方,多半是因為留給你回憶的人”。這麼説來,迪倫所念所想不是崔斯坦又會是誰呢?

崔斯坦把迪倫送走完成了自己的任務,他當然還要去繼續引導保護下一個靈魂,但崔斯坦忘不了迪倫,因此他沒有再換自己的名字,但奇怪的是,這次他的容貌竟然沒有變化,這太不符合常理了。

我覺得這本書很有趣。每一個死去的靈魂,來到荒原,其實它們都可以選擇穿過荒原,回到自己死去的地方,回到自己的身體裏,回到人間。但是這是極度危險的事情,靈魂可以在這裏等着自己的愛人來團聚,這是一個希望。但如果選擇穿過荒原回家,途中沒有了擺渡人,惡魔們會更加囂張,那樣靈魂就真的“死”了。他們沒有勇氣,用生命去嘗試,他們寧願選擇等待。當有靈魂試圖要打開通往荒原的大門時,他們是打不開的,因為他們都在猶豫,他們沒有決心去面對死亡……因為他們更愛自己,所以崔斯坦説人都是自私的,這一點沒有錯,這就是人的天性啊!

但意外的是迪倫打開了門,她的目的不是回到人間,而是尋找崔斯坦。當然不用説,她的道路崎嶇坎坷,危難重重,不必説沒有帶路人的指引,也不必説滿天狂躁的惡魔,光是離開擺渡人所看到的荒原的真實模樣,就讓人毛骨悚然……但迪倫非常非常幸運,她成功地找到正在引導一個因為暗殺而死去的靈魂的崔斯坦,崔斯坦沒有改變面貌,沒有更換姓名,這是迪倫的最大幸事,但到底為什麼沒變,沒人會知道。崔斯坦見到迪倫,無以言表,在他一恍惚的剎那,那個崔斯坦正在引導的靈魂就掙扎着被惡魔們帶走了……這讓迪倫感到十分慚愧和內疚,但還好有崔斯坦在。在一個安全屋裏,迪倫發現一個快被惡魔帶走的小女孩,不顧自己安危去吸引惡魔的注意,給小女孩和擺渡人爭取時間逃跑。崔斯坦出門阻止,試圖把她抓回安全屋。迪倫拼命掙扎,在算着女孩和她的擺渡人差不多安全時,她整個人不再掙扎,任憑崔斯坦把她帶回安全屋。崔斯坦很不理解迪倫為什麼能為一個不曾相識的靈魂冒生命危險,迪倫説,因為崔斯引導的靈魂是因她而“死亡”,她必須做點什麼,才能使自己心裏不至於那麼愧疚。崔斯坦又一次被迪倫所震撼。

崔斯坦向迪倫解釋,他並非不守信用,而是擺渡人根本無法走出荒原,他走不出那道邊界。崔斯坦愛迪倫,因為這種愛,他也會受傷;因為這種愛,使崔斯坦忘不了迪倫;因為這種愛,他沒有更換自己的名字;因為這種愛,不由他自己控制的容貌也不再變化;因為這種愛,崔斯坦越來越像一個“人”。他想和迪倫在一起,他喜歡迪倫在身邊的感覺,但他不能。他不能讓迪倫處在危險中,時刻擔心惡魔的襲擊,就算沒有惡魔,崔斯坦也有自己的職業,他不可能陪伴迪倫,他只能在這片荒原中重複一次次的任務……可迪倫卻有其他的打算,迪倫決定要帶崔斯坦回到自己的世界——人間。

是的,回到人間。這是一件從來沒有靈魂做過的事情——帶自己的擺渡人一起回到人類世界。迪倫和崔斯坦的手緊緊握在一起,去尋找那輛發生事故的火車。在車裏迪倫差點倒在地上,本能反應地用手去扶地,卻不知這一扶,自己就暈了過去。醒來後的迪倫正在被解救中,她發現身邊沒有崔斯坦,自己心痛不已,痛恨自己在那一瞬間鬆開了崔斯坦的手。醫護人員艱難地把迪倫從車廂裏抬到外面,但迪倫身體的痛遠遠不及心裏的痛。在這時,她看到那個男孩坐在一個大石頭上,對身邊人説了什麼,便起身朝着迪倫走來,他握起迪倫的手,迪倫艱難地幾乎耳語地吐出“你還在”,那男孩説:“我在,因為你需要我!”

迪倫是幸運的,因為她有崔斯坦,擺渡了她的靈魂,擺渡了她的人生。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用不變的承諾,勇往直前的行動,擺渡你的靈魂,陪你抵達幸福的彼岸。

讀《擺渡人》有感8

迪倫的父母在很早以前就離婚了,在學校裏被同學取笑,在家裏被父母親打罵,連最好的朋友也轉學了,生活過得一點也不如意。有一天,她竟一人坐着火車去找從未見過面的父親,在途中遇難,沒想到她居然是唯一遇難者。她靈魂出竅後,遇到了她的靈魂擺渡人——崔斯坦,他是來指引她到天堂的,他們倆一起穿過荒原,躲過惡魔的襲擊,在此之間兩人產生了愛意。迪倫要跨過分界線而崔斯坦不能,她過去之後傷心難過,經過無數的艱難困阻,迪倫又回到了荒原找崔斯坦,他們逆流而行與命運抵抗,最終兩人都活過來了。

迪倫在沒遇到崔斯坦之前,生活一直都是枯燥而寧靜的,但他的出現徹底打破了她無味的生活。看完迪倫與崔斯坦在荒原中的驚險過後,讓我有所感觸:①在困難面前不退縮,憑藉心中那些執念一往直前。②自己認定的事情不要半途而廢。③兩個人之間要真誠相待,不管在何時何地都要對對方好。④不要因為他人的勸告而改變了自身的想法。他人都説不可能時,不敢嘗試的人一點機會都沒有,但敢於嘗試的人就有可能成功,因為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⑤生活需要一些善意的謊言,雖然欺騙了他人,但謊言的初衷一直都是為了讓他好。⑥愛具有無窮的力量,它比什麼都珍貴,比什麼都偉大,我們需要好好珍惜,一旦錯過就會後悔一輩子。

這本書的情感非常豐富,有很多的情節片段都讓我記憶猶新。例如:

①“崔斯坦,我需要你。”她輕聲呼喚,“我需要你!”她的嗓音嘶啞,淚花滾動,“你在哪兒啊?”她哭着,説着,嘴脣顫抖得很厲害,話也斷斷續續,含含糊糊,“我需要你……。”從這看出迪倫失去崔斯坦後,她變得迷茫,不知自己該幹什麼,只希望他能快點回到身邊,就像孩子與媽媽丟失後,孩子會哭着喊着媽媽一樣,其實一個人依賴另一個人久了,當這個人離開後,這個人就會非常傷心。這的確很正常,但迪倫剛開始與崔斯坦並不認識,從這些動作與語句中,可看出迪倫剛開始與崔斯坦並不認識,從這些動作與語句中,可看出迪倫對崔斯坦的感情有了一點昇華,尤其是“我需要你”這一句,深深地感動了我,觸動了我的心絃。

②“別慌”崔斯坦嚴厲地告誡自己,“她嗆了很多水。”;她的喉嚨裏發出像銼刀磨東西一樣的喘息聲,崔斯坦終於長出了一口氣;“崔——崔斯坦。”她嘴脣青紫,哆哆嗦嗦地説。“我在!”他回答,聲音裏的焦慮顯而易見;“一切都過去了,小天使。”他柔聲説道。這樣親暱的情話竟會從自己的嘴中冒出來,連他自己也覺得詭異。從這次發生的掉湖事件中。可看出崔斯坦隊迪倫的關心比任何一個人都要大,他的緊張、焦慮、情話無一不透露他喜歡上她了,令人感到欣喜,這情節跌宕起伏,讓我的心情又上又下,一會兒憂一會兒喜,這樣的情節設置非常讓我喜歡,出乎意料之外。

③“我愛你”“我也愛你,迪倫。”“到了那邊你再吻我。”然而崔斯坦突然伸手摟住了她,摟得緊緊的。“不。”他的聲音低沉沙啞,“就現在。”他們在分離前都吐露了自己的心聲,勇敢的表達了內心的情感,在這裏顯得崔斯坦有點迫不及待,因為他知道自己永遠都不能和迪倫一起走下去,兩人的難捨難分,給他們都帶來了各自的痛苦,讓人看了心酸,但看到他們在這一刻一起了,是非常温馨甜蜜的。

④迪倫不顧生命的安危,冒着自己魂飛魄散的危險也要回到荒原去找崔斯坦,她的執着與勇敢無疑是讓人佩服的,她能放下生命,不顧一切去找他,説明迪倫對他的愛已經到達了一個新高度,勝過一切東西。在沒有擺渡人的幫助,她獨自一人重回走過的路,依舊有惡魔,可是似乎再兇險,內心的強大信念依舊在支撐着她,她終於找到了他,這時,她變得堅強。

⑤崔斯坦不能與迪倫一起穿過最後一扇門,因為當時他還只是靈魂的擺渡者。但後來迪倫的尋找,他們之間無畏的愛改變了他,他開始會流血,會受傷,容貌不在改變,甚至有了刻骨銘心的愛情,這都是人類特有的屬性。就像那句“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需要我。”迪倫需要他,所以他勇敢地來到了現實的世界,給他的小天使最完整的愛。

這本小説是從哪裏開始的,就是從哪裏結束的,最終完美的結局讓人心動不已。迪倫用生命與靈魂的不懈追尋告訴我們:禁錮我們的從來都是不是有形的枷鎖或隔門,而是來自我們心底的怯懦,對未知世界的恐懼與擔憂。你的信念決定自己的人生,只有無所畏懼的自由靈魂,才能抵達甚至改變美好的彼岸。真正的救贖來自心靈的自我成長與非凡勇氣。

讀完這本書,有幾個問題無法回答為什麼,崔斯坦也在火車上,他不是沒有肉體嗎?為什麼迪倫被惡魔圍攻時,她只要閉上眼睛,惡魔就不會傷害到她?為什麼崔斯坦説着荒原的形成是迪倫的心像,我覺得他在騙她,因為後文説那些其他的靈魂也是跟着擺渡人走這裏的?為什麼崔斯坦説這是他陪靈魂走的最遠的呢?他之前不是成功的送走了上千個靈魂嗎?

讀《擺渡人》有感9

一本書、一個世界、一段故事,有時候不得不佩服作家的想象力,人死後的靈魂依然是一個實體。第一次看到《擺渡人》時,並沒有太大的興趣,只是為了消遣時光。看到書的封面畫着一個老人拿着船槳在大海中央靜靜地坐着,好像在遠望,又好像在沉思,自己的腦海中空空如也,想象不到接下來的情節。然而,進入其中才發現,它的故事意味深長、令我久久難以忘懷。

書中描述的是一個15歲的女孩迪倫為逃離自己一片狼藉的生活,踏上了尋找久未謀面父親的那趟列車。然而旅途並非想象中的美好,幸福也沒有如約而至,而是災難從天而降——火車竟然在中途發生了事故,她以為自己是唯一的倖存者,但其實她才是唯一的逝世者,幸好,她遇到了她的靈魂引路人崔斯坦,他在那充滿邪惡又人煙稀少的荒原上用寬容的態度和勇敢的精神帶領着迪倫、保護着迪倫,穿越茫茫荒原走向了終點,在這期間他們從最開始的依靠、信賴、慢慢變成了純潔的愛戀。可這份愛註定是他們所承受不起的,因為他們都有自己的歸宿和使命。當迪倫跨越這段命運終點時,轉身後,崔斯坦卻早已消失在茫茫荒原中。驚恐又痛心的迪倫做出了一個驚天決定,原路返回那充滿恐懼又邪惡的荒原去尋找自己的愛人,這會讓她再一次陷入無限恐懼中,甚至是灰飛煙滅,但這都難以阻擋她尋找他的堅定步伐。我想此刻的迪倫,迎來了她真正的成熟,她不再是那個畏畏縮縮、戰戰兢兢的小女孩,她願意為愛衝破所有的障礙,勇於承擔,勇敢面對,即使沒有任何保護,她都堅信自己的初衷......

當然,故事是感人的,而結局也是美好的,他們在這個光明的世界再次相遇了。當看到她嘴角顫抖着露出了微笑對他説:“原來你在這裏”“我在這裏”時,淚水已經毫無徵兆地淹沒了臉頰,那種好像經歷了所有的災難與不幸,我們依然能緊緊相擁,不曾離開。

故事的主人公雖然是成年前夕的少女,但每個人都是從青春這個階段過來的,很多人年少時的夢想和情愫在青澀的時候雖然沒有實現,但可能綿延至成年也並沒有放棄。在成年之後的工作生活裏,當大多數人都變得越來越成熟、表面榮辱不驚的時候,如果內心仍然能夠保持被一些人和事觸動、對生活還有所期待和渴望,是一件多麼值得慶幸的事。

從生到死,從死赴生。每每回想起書中的情節,心中不免還有悸動、擔心和恐懼,但更多的還是感動和欽佩,面對生活中任何渺茫的希望,她都會渴望去改變,並堅信人生的每個奇蹟都由自己去創造,迪倫是不幸的,但也是幸運的。如果我們的人生被抹成了一片黑暗,我們有沒有勇氣去掉黑暗尋找光明?迪倫用生命與靈魂的不懈追求告訴我們:禁錮我們的從來不是枷鎖,而是心底的懦弱、對未知世界的恐懼和擔憂。信念決定了人生,只有無所畏懼,才有可能抵達人生的美好彼岸,離合和悲歡是可以逆轉的。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希望你不管經歷多少的世事磨難,歸來時仍能保留少年時的赤子之心。

讀《擺渡人》有感10

史鐵生在他的書中寫過,他的奶奶告訴他説,人死了,就什麼都沒了。他自己也提到,這就是他對於死亡的最初的認識。

人類向來就有着對於死亡的恐懼,這一份恐懼不僅僅是對於逝去時生理上痛苦的恐懼,更多的則是對於未知的恐懼,死了,就真的什麼都沒有了嗎?這樣一種近乎飄渺的想法使得大多數人對於死亡是談之色變。

然而對於未知的恐懼和好奇驅使着人們對其的想象,英國作家克萊爾·麥克福爾的《擺渡人》系列中描繪了一個“荒原”——這是一個所有死去的靈魂必須穿過的一片佈滿恐懼而荒蕪的土地,“荒原”的世界裏充斥着惡鬼,倘若靈魂被惡鬼抓住,便會逝為他們的同類。幸運的是荒原中也有着許多的擺渡人,負責將靈魂引導穿過荒原,最後得到重生。

《擺渡人》之中所描繪的世界帶給我很大的觸動,我想這本書被評價為一本極好的所謂的治癒系小説,原因可能在於它給讀者構造了一個死亡後的世界,而這個世界不是充滿恐懼的,相反,這個世界顯得沒那麼殘酷,每一個靈魂都有相對的擺渡人的幫助,最終可以獲得重生。甚至在這個世界裏還有極其美好的東西——愛情。

這不由得引起了我對死亡的思考。人類為什麼如此懼怕死亡?

在這本書中,死亡似乎只是輕描淡寫的事情,從迪倫在火車事故中身亡再到其父母在睡夢中離世,作者並沒有用足筆墨描寫死亡的痛苦和親人的悲痛。相反,將注意力放在了“死者”身上。其中給我觸動較大的是迪倫的媽媽就算是在得知自己已經死了的時候,仍然拒絕同擺渡人穿過荒原,而是依舊想回去照顧女兒,在通往荒原的路上,她一直唸叨的也是迪倫。當自己已經死亡後,她依舊最放不下的是她的女兒。這可能也是許多人對於死亡恐懼的來源——有許多生前的東西是無法放下的。

而對於迪倫,她不惜放棄自己的生命,不顧自己可能變成惡鬼,也一定堅持以2倍的速度在危機四伏的荒原中加緊趕路,為的就是能換回自己的父母能夠重回人間,這種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愛儼然已經超過了生與死的界限,同樣沖淡了對死亡的恐懼。

所以我想,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示就是該怎樣面對終點。死亡真的是一切的終點嗎,我想不是的。所有的'終點都可以成為下一個起點。死亡只是宣佈了一個人主觀意識的終點,但是這將不會是一個人客觀所處的世界的終點。這個世界註定會銘記一些人,這個世界愛註定是不會被遺忘的。

就像史鐵生後來寫道,“我慢慢相信,每一個活過的人,都能給後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我想,靈魂註定會在死亡後的荒原裏發光,以真實的愛,照亮生者世界的每一個人。

讀《擺渡人》有感11

嵐漪河,多美的名字多美的河。

清澈的河水河岸的高粱玉米河裏嬉戲的孩子們河岸上洗衣淘米的奶奶媽媽們,還有不遠的古鎮。一定是藍藍的天白白的雲清爽的甜甜的風。是的,這是一幅定格在劉補明先生生命裏註定永遠美麗畫。

佔據這幅畫核心位置的是一個對讀者來説陌生又熟悉卻是鐫刻在劉先生心底的人物,他的名字叫:楞大。“楞大突嘴笨舌”,“楞大的身材是魁梧的”,“楞大的腰是弓着的”,楞大的聲名是“遠播”的。但他姓什麼?鄉民們或許知道劉先生或許知道但他們忽略了或許淡忘了,或許,這已經不重要了。

楞大,只是嵐漪河上一個擺渡人而已。

楞大,是一個小人物;楞大,是一種象徵。

我想起了我本家一位兄長,與我父同歲,肖龍,去年離世了。我叫他老哥哥(可不是學臧克家的《老哥哥》),他一生孤單,年輕時與一啞女有過一段短暫的婚姻,無後。村裏不管哪家老人去世,老哥哥就成了主角,他是修造墓穴的總指揮,從我想事的時候起,老哥哥不知道給我們村多少人建造了“陰宅”。我的祖奶奶,我爺爺奶奶我母親我弟弟,我的六個大娘六個大伯的“陰宅”都是老哥哥營造的。

他不計報酬,半斤老酒兩包香煙,足矣。

他去世了,幾乎全村的人都來給他送別,那場面,比我們德高望重的老村長去世的時候宏大多了。

老哥哥,他不就是我們村的“楞大”麼?

劉先生的眼光是獨到的敏鋭的,他不屑為了迎合讀者的某種情味而編故事,他以自己豐厚的人生閲歷為依託,看到了,抓住了,一個頗俱象徵性的人物;他熟悉這個人物,他理解了這個人物懂得了這個人物並且用自己細膩凝重老辣的文筆,把這個人物栩栩如生地寫出來了,而且,簡短的篇幅裏,讀書筆記.劉先生沒有什麼“雞湯”似的膚淺甚至無聊的抒情和感慨,他把自己濃濃的情感傾向掩藏在簡潔的文字裏掩藏在楞大的喜怒笑顰裏,他高明地讓楞大自己在表現自己。在近來讀到的包括各種報刊雜誌在內的諸多記人散文中,楞大也是一個頗具特色的“這一個”。楞大沒有知識,楞大沒有文化;楞大也沒有一吐衷腸的朋友,在兒子被河水吞沒之後,他似乎也沒有親人了。楞大之“大”,大在活得淳樸活得率真活得無畏無私活得坦坦蕩蕩,大在秉性寬厚他的背就是人們的依靠馱得下所有的人他的博大的心容得下所有的人;楞大之“大”,大在人性所有的最美好的底色中最不可或缺的良善為本。

“混”進“水先生的語文生活”,讀到了好多優美的好文;讀到《楞大》,聯繫十幾年來我對劉先生的瞭解,自然想到了前人的一句話:“有境界自成高格”。

“養其大者為大人”;強者自渡,善者渡人。

“太陽出來一盆火,你家的喜事少不了我。姑妞嫁個好女婿,坐在轎裏偷着樂。”

好喜歡,楞大敲着竹板吟唱的這個喜歌……

讀《擺渡人》有感12

黃昏降臨,橘紅色、鮮紅色和酒紅色的餘暉交織在一起,一望無垠的荒原被染成了一片殷紅。黑魆魆的山洞似乎變得越來越大,鐵軌向大山曲折前進,消失在黑暗之中。迪倫緊緊握着崔斯坦的手,堅定地向隧道口走去。他們眼含笑意,消失在了荒原的盡頭,重回現實世界。可他們並不知道,在此間隙,惡鬼隨着他們,已悄然臨世……

迪倫遭遇了交通事故,受傷嚴重,全身多處骨折。儘管她疼痛難忍,身軀被輪椅所束縛,等待着她的只有母親的責備、同學的嘲笑與老師的不滿,但只要崔斯坦在她眼前,這一切便瞬間化為烏有,取而代之的是興奮與喜悦。

米歇潘説:“生命是一條艱險的狹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過。”他們在一起,生活漸漸走向正軌。但隨着時間的推移,迪倫和崔斯坦發現在兩人之中存在着一條無形的紐帶,將他們牢牢的束縛在一起,若試圖分離,將遭受死亡的痛苦。其他人若是遭遇如此境地,恐怕會擔驚受怕、怨天尤人吧。而迪倫和崔斯坦卻恰恰相反,他們毫不畏懼,反而對此感到欣喜。想來,誰也無法將他們分離了,他們對於對方,只有最真摯而純潔的愛意。

伊索説:“有些人因為貪婪,想得更多的東西,卻把現在所有的也失掉了。”

另一位擺渡人蘇珊娜為了回到現實,正與傑克的靈魂進行着一場交易,他們也成功的重回世界。但他們之間的紐帶卻是骯髒黑暗的。他們的賭注,只有貪婪和自私。他們只想到自己:為了自由,蘇珊娜欺騙了傑克;為了逃離,傑克在審判官來臨時毫不猶豫地拋棄了蘇珊娜。他們的貪婪,讓自己墮入無盡的深淵。害人害己,得不償失。

與此同時,更多的惡鬼穿過時空的縫隙,來到了人世,開始殺害無辜的生靈。迪倫和崔斯坦親眼目睹自己的過失所造成的可怕後果,陷入了極度不安和悲傷的痛苦之中。迪倫和崔斯坦沒有拋棄彼此,他們與審判官商定,攜手共戰來到人間的惡鬼,以換取一生相伴。

最終,他們成功了,憑藉的就是那份愛與善意。他們既救贖了自己,也救贖了蘇珊娜。正如審判官所説:“他們之間的紐帶是邪惡的,源自貪婪;而你們兩個之間的紐帶明亮、淨朗,閃着光芒,我不願將這光熄滅。”

其實,“惡鬼”“審判官”和“紐帶”都是現實中不存在的東西,但他們又好像存在於人們的心裏。惡鬼好似貪婪與自私的化身,其自然是邪惡黑暗的,唯有愛與善意,方能使其淨化。而審判官就好似人們心中的一個天平,他説一不二,讓我們做出命運的抉擇。

菲·貝利説:“心靈是其自身命運的主宰。”當迪倫和崔斯坦直面生存、死亡與愛時,他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愛。他們這一路走來,遭遇了許多磨難與生死抉擇,但他們依舊不改初心,傾聽着自己心靈的訴説,保留着內心的那一方淨土,最終收穫成功。

或許,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像迪倫與崔斯坦那般幸運,但愛與善意,終究是最永恆的保障。所以,從現在起,保留着內心的純淨與善良,無悔的活着。

讀《擺渡人》有感13

一本書一個世界,第一次閲讀《擺渡人》這本書是在上學期末,今天我又重拿起這本書,依然被裏面的精彩情節深深的吸引。這本書是英國作家克萊爾。麥克福爾所著,書的封面上這樣寫着:I exist because you need me。

書中講述了15歲的迪倫,在一團糟的氛圍中,滿懷期待的去見素未謀面的爸爸,然而,火車出了事故,迪倫死了,靈魂的引路人崔斯坦帶着迪倫,確切的説,是迪倫的靈魂,行走在荒原,最終又返回了生界的故事。故事裏的人物就只有迪倫和崔斯坦,在這長達十幾天的荒原之路上也只有他們兩人相伴。書裏説,每個人都有自己心像投射出來的荒原,或風景清麗,或障煙重重,有懸崖峭壁的起伏,也有深不可測的黑水。最最不忍放下書本的是,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所投射的荒原下,到底還隱藏着些什麼。哪怕是你心底裏最深的期翼,你都不一定會明瞭,那到底是什麼。

當每個人不清楚自我狀況的時候,都是被引領的,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目的地是在哪裏的時候,都只能被動而無奈的接受被引領。所幸,迪倫有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她要帶着崔斯坦一起回到生界,最終她成功了。

荒原是自我投射的,而這個神祕的擺渡人不也是自我投射的嗎?每個人都希望有一個明瞭自我的擺渡人來引領自己,在將要溺水時獲救,在身陷泥濘時被扯出來,在不知道方向時被指引。其實,這個擺渡人,和荒原一樣,也正是自我投射。所以,與其説兩人相伴,還不如直接説,每個人的荒原最終只有自己陪伴着自己,孤獨而堅定的走過。擺渡人引領的是人的靈魂,而指引擺渡人來引領自己的,卻是自己。其實,擺渡人就是你自己!給了我們希望的是擺渡人,其實,就是自己給了自己希望。

讀《擺渡人》有感14

《擺渡人》中寫道“:生命就像一條孤獨的河流,誰將成為你靈魂的擺渡人?”生活中,我們想要做的事情千千萬萬,但我們總不能時時依賴別人,我們自己也應該勤于思考,成為自己的擺渡人。

枝繁葉茂的大樹聽了飛禽走獸的旅行見聞,也想領會世界的浩瀚博大,拜託他們幫忙卻遭拒,於是自己想辦法,結出果實,讓他們把自己的種子遍佈大地,從而看遍了世界的故事告訴我們,遇到事情,我們要勤于思考,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實現自己的願望,要成為自己的擺渡人。

勤于思考,即使身處險境也能化險為夷。一支穿越大漠的隊伍,被風沙擾的迷失了方向,又累又渴,他們無人可以依靠。後來,他們先是沿着仙人掌根的指向找到了水源,在水源處靜候,等人來取水時為他們指明方向,如果一點人煙都沒有,便支撐到了夜晚,沿着北斗星的指引走出大漠。他們勤于思考,想出瞭解決的方法,沒有在原地等死,最終走出了沙漠。倘若這支隊伍沒有思考,他們最後的結局將會怎樣?他們是否被困在沙漠之中?他們是否會被風沙吞噬,缺水身亡?所以,我們應該勤于思考,成為自己的擺渡人。

勤于思考,會成為你成功路上的關鍵的鑰匙。彼得大帝的軍隊要去攻打某個國家,但士兵們因為一路的長途跋涉,腳上被磨出了很多水泡,士兵們苦不堪言,軍隊整體戰鬥力下降。於是彼得大帝出了一個好主意,讓士兵們都穿上綁膠布,這樣,就不會再有先前的症狀了。如果彼得大帝沒有勤于思考,那麼他的軍隊會如此強大嗎?他又如何能成功攻下一個又一個國家的城池,擴充自己的版圖?他又如何能夠成為千古被人們所知曉的帝王?

村上春樹説“:有些悲傷不能向別人訴説,即使説了別人也不會理解,它猶如無風夜晚的雪花靜靜沉積在心底。”那麼,為什麼不勤于思考,解決自己內心的悲哀,勤于思考,成為自己的擺渡人,在漫漫無常的人生河流中,為自己指明方向,而不是迷失在河流上空的迷霧之中,不是隨波逐流,取而代之的是面對任何困難險阻都可以理智應對,不被事物所迷惑。

沒錯,勤于思考,成為自己的擺渡人,會讓你的人生多一份光明,少一分陰晦直至成功的終點。

讀《擺渡人》有感15

《擺渡人》是一部關於心靈探索的小説,我認為《擺渡人》表達得更多是迪倫內心的探索。這本書對我的影響很大,對我有教導意義。

荒原是迪倫的心靈世界,烏雲等阻礙是迪倫內心的恐懼。在迪倫意識到荒原的天氣,隨自己的心情改變的時候,她勇敢面對,以積極的態度,克服困難;再加上崔斯坦的幫助,迪倫走出荒原,即迪倫真正認識自己。

迪倫映射的是我們自己。就像封面那幅畫一樣,黑暗籠罩大地光明,光明堅強透過烏雲,困境不是絕對的。只要有一絲生機,我們就要勇敢克服困境。

擺渡是什麼?我認為擺渡是自己憑藉勇氣克服困難,探索自我認清自我的過程。

誰是真正的擺渡人?崔斯坦是迪倫的擺渡人。因為崔斯坦幫助迪倫走出荒原。迪倫也是崔斯坦的擺渡人,因為迪倫幫助崔斯坦成為一個真正的人。與此同時,迪倫和崔斯坦又是他們自己的擺渡人。迪倫認清自我,重回荒原;崔斯坦也是如此,擺脱束縛與迪倫在一起。所以真正的擺渡人,人人皆可為之,拯救他人,拯救自己。

同時我也在思考着作者寫這本書的用意是什麼?我想這大概是描繪作者內心渴望的社會。就像陶淵明的桃花源,古人所渴望的大同社會一樣。作者內心渴望的社會,每個人都堅強、勇敢,同時也樂於助人、不求回報,社會充滿了愛。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但現實很殘酷,這種理想社會很難實現。可我內心和作者的內心一樣,同樣渴望一個充滿愛的社會。願人皆為擺渡人,願社會和諧發展。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