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培根隨筆讀後感400字(通用10篇)

本文已影響 2.14W人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培根隨筆讀後感400字(通用10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培根隨筆讀後感400字(通用10篇)

  培根隨筆讀後感1

我看到了《培根隨筆》這本書。

培根的文章,散發着古老的悠遠的的歷史的味道。

"高度的閲歷、豐富的想象、有力的機智、透徹的智慧。他把這種智慧用在一切對象中最有趣的那個對象,即通常所説的人世上。這是培根的特色。"

《論真理》是整本書的第一篇,也是我最喜歡的一篇。它表達了培根對真理的崇敬之情。培根認為感官上可以感知的是最低級的感知,而理智上的認知則是級的認知。在他看來,只要擁有真理和光明,世界就顯得無比光明和快樂,就是人間的天堂。應該敬佩這位先哲,這個追求真理的先驅者,是指引人們走向光明的英雄。

"培根勛爵是一位詩人。他的語言有一種甜美而莊嚴的節奏,這滿足我們的感官,正如他哲理中近乎超人的智慧滿足我們的智力那樣。他的文章的調子,波瀾壯闊,衝擊你心靈的侷限,帶着你的心一齊傾斜,湧向它永遠與之共鳴的宇宙萬象。"

這本書就是要細細品嚐,慢慢消化的茶。要讀透了才能知道,其中的道理,要喝到最後了,才可以嚐到甜頭。即使這只是一本隨筆集!

  培根隨筆讀後感2

《培根隨筆》是培根一生的經驗總彙,雖然篇幅不大,但內涵豐富,稱得上是一部人生百科。它的作者為弗蘭西斯·培根,全書體現了作者的哲學思想和人文主義精神。

弗蘭西斯·培根,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文學家、哲學家,是西方近代哲學的創始人。在1597年,培根發表了自己的處女座《培根隨筆》,將自己對社會對人生的理解和感悟,以隨筆的形式展現出來供世人分享。

在《培根隨筆》中,論禮儀令我印象十分深刻。它讓我明白了在跟人打交道的時候需要注意禮節,對我們來説,只有學會了禮貌,懂得做人的道理,才能夠學會與人交往。“講究禮儀的人一定能贏得好名聲,正如伊麗莎白女王所説的:‘禮儀就好像一封永久的推薦信。’”我認為對人大氣,談吐文雅,同時十分大度便是禮儀最好的表現,培根讓我明白了怎樣做才是真正的禮儀。這一篇文章簡短易讀,風格平實流暢,每一句話都有着針對性,手法也十分巧妙,也讓我明白了一些寫作技巧。可見,讀這本書不但能夠悟出人生的道理,還可以讓我們的寫作水平有所提高。

《培根隨筆》不但能帶給我們精神上的滋潤,還能帶來我們心靈上的啟悟,讓我們從小就有所啟發,感受人生的大道理。

  培根隨筆讀後感3

前些日子,我讀了《培根隨筆》這本書,讀後感想很大。

這本書主要講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語言簡潔,警句迭出,深受各國人民喜愛。

在《論友誼》中,培根説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説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這數十篇隨筆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論美》。這是一篇關於“美”的經典之作,語言簡潔,內涵深刻,充滿哲理。“美”本身是個很廣泛的問題,本文着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的美才是永恆的美。

美德重於美貌,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出光輝。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優雅行為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形體是一個人的整體形象,體形。顏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臉部,是局部的。而行為之美,指舉手投足的動作神態,是後天的,是內在美的折射表現,在三者中最高……

這本書很不錯,建議大家都去讀一讀。

  培根隨筆讀後感4

這幾天,我讀了朋友的《培根隨筆》。讀完之後,我深有感觸。

《培根隨筆》裏不僅僅是一篇篇論文,還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人類文學的寶庫,裏面裝滿了無窮的真理。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論友誼》和《論時機》。

培根説過:“把快樂告訴朋友,快樂就會加倍。把憂傷告訴朋友,憂傷就會減半。”但是,人生中,有多少友誼是真誠的呢?正像《論時機》一樣,要把握一切好的機遇,才能成功。否則,只能到頭來感概機遇的流逝。因此,如果我們不懂得抓住友誼的機會,友誼就會離我們而去。

想着想着,我突然想到了我自己。是啊,友誼的機會必須要抓住!但是我呢?每次都會為了一點小事和朋友們吵架!跟友誼比起來,那些小事又算得了什麼呢?以前,還沒有小學畢業時,我恨不得早點畢業。而此刻,心中卻有點淡淡的傷感。心中總會浮現出那一幕幕快樂的情形。我開始後悔,開始害怕了,後悔當時沒有抓住友誼,害怕再也見不到同學們!但是,後悔和害怕又有什麼用呢?誰叫我那時沒有好好珍惜友誼呢?

我必須要好好的抓住友誼的機會!不再讓友誼離我而去!

必須要好好抓住友誼的機會!否則,友誼將會一次次離你而去……

  培根隨筆讀後感5

《培根隨筆》是弗蘭西斯·培根創作的隨筆作品,它簡潔的語言、優美的文筆、透徹的説理、迭出的警句,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讀之猶如聆聽高人賜教,受益匪淺”。《培根隨筆》被譯成多種文字出版,至今暢銷不衰。1985年被美國《生活》雜誌評選為“人類有史以來的20種最佳書”之一,同年入選美國《優良讀物指南》的推薦書目。在讀這一本書的過程中,做一些筆記也是非常重要的。

《培根隨筆》為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著。本書分為《論美》、《論善美與性善美》、《論真理》、《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

在《論求知》中,培根説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説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培根隨筆讀後感6

前幾天翻開了很久沒看的培根隨筆集,記得我曾經以培根所寫的|《論讀書》寫過一篇口頭作文參加過比賽,那次比賽對於我來説使一次新的挑戰,記得,那位老師和我説了題目後,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培根的那篇文章,

論讀書中講到讀書之用有三:

一是:心曠神怡。

二是:增趣添雅。

三是:長才益智。

這三點我深有體會,但卻不覺得如此,我深感的是,我從來不會如此認為,但是這確實真正的原理,愛學、想學那就一定會覺得所講的沒錯。

我這次,我所看到的這篇就是人人都有的憤怒。培根的筆者翻譯得很好,人之所以會有怒是因為人很脆弱,經不起波折,但是易發怒者,脾氣就必定會很暴躁,但是大部分人卻無法剋制發怒的傾向。

所以培根就説“憤怒乃人之常情,但不可因發怒而犯罪。”其實,筆者認為,要剋制再一次發怒,就應該反省每一次發怒的原因,從而改變。到哪這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只有用時間慢慢的改變。不可急於一時。

看完這篇文章,我發現自己也如此,易發怒,但卻從未反省。也學這就是人吧。

而《聖經》裏説人要有耐心。我給大家一個小小的建議“要保持冷靜,耐心等待”這樣,你一定可以打敗憤怒的。

  培根隨筆讀後感7

弗蘭西斯·培根,是英國十七世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説起他,我第一想到的就是他的名句“知識就是力量”。這個暑假,有幸讀了他的《培根隨筆》,從中受益匪淺。從書中我感受到的是他對於哲學的熱愛和對生活的追求。

《培根隨筆》分為《論求知》、《論美》、《論善》、《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可謂處處都是精華,我細細品味其中。

“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句話是《論友誼》中的一句話,他將友誼的真實含義描寫了出來。是啊,朋友對於一個人來説太重要了,友誼對我們來説也太珍貴了。

就我們來講,從入幼兒園,開始慢慢接觸社會之時,我們就擁有了朋友,從一個到幾個,從單純友好到刻骨銘心,我們漸漸讀懂了友誼。

從小學至今,我和一個朋友擁有了7年的友誼,7年的死黨,讓我們不必在每天面對對方時,裝作一番笑臉,而是喜怒哀樂盡情地展現在對方眼前,與她一起分享。所以,好好珍惜友誼!

人的一生掌握在自己手裏,我們要把握自己的命運,要讓生命變得絢麗多彩。《培根隨筆》,感謝你,因為你讓我懂得了什麼是人生!

  培根隨筆讀後感8

船是註定要在海中顛簸的.,而棟樑卻必須是能立定腳跟的。

閲讀《培根隨筆》,獲益匪淺,會發現自己曾經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完美的地方,也許是很多很多吧。培根筆下的優秀品質,如果全部彙集到一個人身上的話,那將會是一個美妙的人生。

對於一件事情,要經過反覆的推敲、斟酌和計議,避免在執行中出現無法預料的差錯;處理一件事情往往需要三個步驟:預備、討論和實施,討論充分來提高辦事效率……

這些都是我在書中學到的!

論財富,依靠善良的方法和正當的工作獲得的財富,是來之不易的;論真理,就算行為卑劣的人也會承認光明磊落是人性崇高的美德;論善良,惟有善良的品格,無論對於神或人,都永遠不會成為過分的東西;論讀書,種種心靈上的缺陷,都可以通過學習而得到改善;論時機,對於危險與困難,勇敢面對,對其迎頭痛擊要比遠遠地躲避,以防其近身的做法更值得推崇;論美德,擁有內在美德的人即便外表並不華貴,卻可以讓人心生敬意;論逆境,逆境因其能夠磨練人的意志恰恰成就了人生的信念與夢想;

人是註定要在人生中顛簸的,而生活的強者卻必須是能立定腳跟的。

  培根隨筆讀後感9

《論美》。這是一篇關於"美"的佳作,充滿哲理。"美"本身是個很廣泛的問題,有內在美和外在美。本文着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

美,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但美的定義究竟是什麼呢?是內在美重要,抑或是外在美?我本人十分贊同培根先生的觀點———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只有這樣,美才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

本人認為,外在美要建立在內在美的基礎上,才能發揮它的作用。單單隻有外在美的軀體,永遠都散發不了高貴的氣息。在街上往往會見到一些外貌非凡的人,衣着也十分高貴,但口中總是説出一些與他們外在身份不相符合的話語。儘管有的年輕人具有美貌,卻由於缺乏優美的修養而不配得到讚美。

一個外貌美的人可以瞬間迷倒他身邊的人,但真正令人欣賞和尊重而耐看的人,是擁有能力,內涵和氣質的!所以與其花時間裝扮自己的外貌,不如把時間用在吸收知識,豐富自己的閲歷和提高自己的內在素質上。

一個打扮並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

  培根隨筆讀後感10

勤於學習才能樂於施教。每當我們看到一本好書的時候,內心總是會忍不住記錄內心的啟發和感想,那些從著作中所冥思震撼人心的話語,那些從著作中所觸摸感動靈魂的文字,我們都能通讀後感傳遞出來。

我這人比較懶,如果我看一本書,剛開始沒有看到吸引的內容,我就會不再看下去,這樣我往往就會錯過很多好書。暑假,我讀了弗蘭西斯·培根的《培根隨筆》,從小媽媽就會買很多文學雜誌給我,但每次讀到第一頁的“卷首語”時,我總會隔過去,因為我覺得那些文章讀得太累。所以,媽媽常常在我不想讀卷首語時説:“這些文章都是文學佳作,要在心情靜如止水的時候讀,才能品味出其中的真諦。”我便常在最平靜時翻看這些文章,真的大有所獲。覺得它就是我們人生這本書的“卷首語”。

《培根隨筆》分為《論求知》、《論美》、《論善》、《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可以説,《培根隨筆》中的隨筆篇篇都是精品,篇篇都值得我們一便又一便地閲讀、一便又一便地細細品味。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