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廉頗藺相如列傳》讀後感

本文已影響 3.24W人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廉頗藺相如列傳》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廉頗藺相如列傳》讀後感

《廉頗藺相如列傳》讀後感1

荀子有言:“君子賢而能容罷,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淺,粹而能容雜。”

藺相如便是這樣一位當之無愧的君子。它令人欽佩之處,不僅在於他的智慧明達,能言善辯、有勇有謀,更在於他能容忍流言惡語,容忍眾人的猜忌與不解,只因他有永不熄滅的愛國魂。他的心靈,始終清明污垢。

初出場時,他只是一個小小的宦者令舍人,卑微低賤的身份讓無數人不屑一顧。然而,面對趙王的憂慮,藺相如昂首坦然以對:“王必無人,臣願奉璧往使。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這是何等的膽識與自信!他離趙入秦時,身上的重擔必不比那“風蕭蕭兮易水寒”的荊軻啊。

他本可以推脱,婉言謝絕------畢竟,這是太過艱難的重任。但他卻主動扛起了這關乎國家榮譽的重擔,置生死於度外。於是我們看到他在秦王大殿上怒髮衝冠,言辭鏗鏘,嬉笑怒罵,以死相爭。一人一玉,是同樣的純粹與執着:寧碎不求苟全,寧死不損國威!史書上只是風清雲淡的幾筆帶過那朝堂上的紛爭,但現實中,又該是怎樣一個驚心動魄了得!

完璧歸趙,澠池之會,我們見識到藺相如鋒芒畢露的美。在激烈的矛盾衝突中,他的視死如歸、他的怒目而斥,是他血脈裏沸騰的愛國情懷。此時的他,如“鞚中懸明月,劍杪照蓮花”的'徵客,為國立下大功,被拜為上卿,理應風光無限、意氣風發,見誰都要傲三分,才合乎他的尊貴身份。

然而,藺相如之所以為藺相如,其超人之處正在於此。面對廉頗的“我見相如,必辱之”的惡語,面對舍人“且庸人尚羞之,況於將相乎”的質疑,他選擇了容忍。只因他要守護這趙國的國土,守護這萬千黎民的家。

當一種感情昇華到極致,往往近於水,無聲流動,無處不潤。此時藺相如的愛國情感正是如此。他對國家的熱忱與忠誠,從熱烈的洪流變為潤物細無聲的雨,以容忍和堅守詮釋了愛國的最高境界。那是一種至高無上的信仰,讓他在世俗流言中始終堅定不移地守護着國家,清醒地認識到“兩虎共鬥,勢不俱生”,要“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

眾人皆醉我獨醒,而藺相如,寧可孤獨而痛苦地醒,也不願再醉生夢死中,失去自己對國家的信仰!

《廉頗藺相如列傳》讀後感2

讀過《廉頗藺相如列傳》的人往往為藺相如機智勇敢的膽識和顧全大局的精神所感動,也為廉頗知錯就改的態度和“負荊請罪”的行動而讚歎。多少年來,他們的事蹟一直膾炙人口,傳頌不衰。

然而,令我不解的.是,贊廉頗、藺相如者大有人在,而故事中的另一位主要人物謬賢卻很少被提及。驚詫之餘,感到有點不平。

讀過這本書的人都明白,藺相如是謬賢推薦給趙王的,沒有謬賢,藺相如恐怕就無緣會見趙王,出使秦國,恐怕也談不上為維護趙國的尊嚴而嶄露頭角,顯露才華。誠然,相如不辱君命,廷叱秦王,願以“頭璧俱碎”,敢於“跪請擊缶”,使“完璧歸趙”,“華麗而歸”,其功可謂大矣。但是此功同謬賢的推薦分不開,可以説“完璧歸趙”有藺相如的一半也有謬賢的一半。特別是在當時的社會,真正“脱穎而出”的能有幾人?在特定的情況下,沒有伯樂,就沒有“千里馬”;沒有謬賢,哪會有藺相如?徐元直推薦諸葛亮,一直傳為佳話;王亞南之識陳景潤,也已成為美談。而謬賢之舉藺相如,自也應該大讚特贊。俗話説“慧眼識英雄”。“慧眼”的可貴就在於一個“識”字。謬賢確實“別具慧眼”能“識”相如之才,並能“替人才開路”,把藺相如這個人才推薦給趙王,這實在是了不起的。如果“功勞簿”上的名次有先後之分,那麼,我認為,謬賢第一,藺相如第二。

謬賢第一,不但是因為他能“識”、能“薦”相如,而且還因為他在向趙王推薦之時,能揚相如之長,不避自己之短,並敢於以己之短來襯托相如之長。這就更加可貴了。為了薦賢,為了讓賢才為世所用,為了趙國的榮辱安危,謬賢不計一己之利害,勇於在趙王面前揭“短”,敢於把自己的“短”同相如的“長”對比,肯定相如是“勇士,有智謀,宜可使”。試想,沒有一點為人才鋪路、開路的決心和勇氣,沒有愛才、薦才、用才的強烈意願,能這樣嗎?世人都讚揚春秋時期的祁黃羊,説他“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子”,這自然有道理。而謬賢的舉才不瞞隱私,不避短,那就更難了。要不是謬賢這樣極力推薦,趙王能否“召見”藺相如,那也很難説呢!

“慧眼識英雄”可貴;“捨己薦英雄”更可貴。謬賢既具“慧眼”又能“捨己”,善“識”又敢“薦”,這就是我特別要贊他的原因。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