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設計

語文教學設計合集15篇

本文已影響 1.63W人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學設計,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教學設計合集15篇

語文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瞭解語文學習的基本內容和意義,依據畫面提示結合觀察,使學生掌握正確的讀書、寫字姿勢,鼓勵學生喜歡讀書。

過程與方法

1、初步養成良好的讀寫習慣,懂得遵守課堂紀律,做到先舉手、後發言,初步養成發言聲音響亮的習慣。

2、設立學習小組,自主合作,學習正確的讀寫姿勢,培養合作探究的精神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觀察與演練結合,培養學生願意與老師和同學友好交談的態度,懂得熱愛祖國,熱愛學習,團結友愛,養成良好的讀寫習慣。

2、教學重點

掌握正確的讀書、寫字姿勢及執筆方法,養成良好的讀寫習慣。

3、教學難點

練習中能注意

正確的執筆、讀書姿勢和寫字姿勢。

二、教學過程:

(一)課前一分鐘訓練:手指遊戲

一座小山平地起,小拱起是小橋,小橋合攏是佛手,佛手打開是蜜桃,蜜桃打開是小花,小花打開是孔雀,孔雀打開是小手。小手小手拍一拍,拍拍小手拍拍肩,拍拍小手叉叉腰,拍拍小手拍拍腿,拍拍小手不見了。----讓所有的小朋友把小手藏到背後,調整課堂紀律。

(二)教師語言生動,激情導入新課

同學們,當你聆聽一個動人的故事的.時候,當你欣賞一幅優美的畫卷,想要用華美的語言誇讚它的時候,你們知道嗎,這就是語文。今天,張老師將與大家一起上一節充實而快樂的語文課,大家開心嗎?(開心)那麼誰知道在語文課上將會學習哪些內容呢?(找學生回答:拼音、認字、識字、學習課文、聽講故事等)出示圖片語文書的目錄,剛才這些同學們回答的都很好,我們將在今後的語文課中學習識字、漢語拼音、課文等內容,我們認識了字,學會了拼音,那我們就能讀很多很多的書,從而成為一個博學的人。同學們,這樣的語文課你們喜不喜歡呢?(生:喜歡)好,今天這節語文課我們就來學習《我愛學語文》(板書:我愛學語文---學生跟老師讀兩遍)

(三)新授:

1、出示小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在上班的路上遇到了一隻小花貓,它在路邊哭得特別傷心,大家想知道它為什麼這樣傷心嗎?(想)師:那就請它給大家講一講吧,大家好,我是小花貓貝貝,從前的我和你們一樣,有着一雙大而且明亮的眼睛。可是,因為我不注意讀書和寫字的正確姿勢,有時躺着看書,有時走路看書,還趴在桌子上寫字,時間長了,我成了近視眼,背也駝了,每天帶着眼鏡,特別不方便,別的小貓能跑能跳,天天都能找到好吃的,可是我看不清,每天都吃不飽,我真後悔呀!小朋友們可不要像我一樣,一定要從小注意讀書和寫字的姿勢啊!

2、結合圖片,觀察圖,講述內容

師:同學們,聽了小花貓的故事,你們是怎麼想的呢?(找生髮表想法:)同學們想要學習正確的讀書、寫字姿勢是嗎?(是)

談話,請同學們看一下這幅圖,觀察圖中有什麼人,他在哪裏,在幹什麼?(學生認真觀察圖畫,同桌交流)

3、學生交流彙報,教師重述畫面內容

這位同學端正的坐在椅子上讀書,這説明了他很愛讀書----板書:我愛讀書----學生跟讀兩遍,現在我們大家學一學這位同學的讀書姿勢,好不好?(學生自由學習,教師請一名同學將讀書姿勢向全班同學展示----評價讀書姿勢)教師説明正確讀書姿勢要求:身體坐直,頭放正,肩放平,課本傾斜拿手中,眼離書本要一尺。(讓幼兒一邊跟讀一邊做,兩遍)

實際演練:大家知道了正確的讀書姿勢,那就請同學們用正確的姿勢打開書本,朗讀一下《上學歌》(教師巡視,糾正錯誤的)

教師小結:剛才同學們的讀書姿勢真標準,以後讀書一定要記住。

語文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能分清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説説課文的主要內容。

2、能説出讀後受到的啟發,學習船長遇事沉着鎮定,機智果斷的品質,並練習歸納。

3、能體會課文情境的發展變化,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分清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説説課文的主要內容。知道船長是怎樣一個人。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瞭解人物品質,並學會正確表達。

教學過程:

一、視頻導入

(播放跳水視頻)中國跳水健將無論是他們屈體、翻騰、旋轉的優美身姿,還是入水後激起的漂亮水花,都贏得了觀眾熱烈的掌聲,也為祖國贏得了一塊有一塊獎牌,他們是中國人的驕傲。我們學習《跳水》一課,(板書課題)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給我們描述的是怎樣的場面,同學們覺得這塊獎牌應該獎給誰?試着説出你的理由。

二、走進列夫·托爾斯泰(課件出示)

三、初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1、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思考。(課件出示)

(1)我們想一想這篇課文裏都有哪些角色?學生回答

(2)按角色的'出場順序説説?(生回答,生板書:水手、猴子、孩子、船長)

(3)這些角色與角色之間發生了什麼事情?師生交流板書。

2、我們都來試着説説課文的主要內容。

3、那麼同學們覺得這塊獎牌應該獎給誰?試着説出你的理由。

四、抓住“驚險”讓學生細讀課文,思考:

這個驚險故事中的關鍵人物是誰呢?(無論猴子、水手、船長還是孩子在這個故事中都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根據學生的回答,因勢利導,引導學生深入體會課文內容。預設一:(放肆)預設二:(三次大笑)預設三:(立刻)(千鈞一髮、迫在眉睫、危在旦夕、十萬火急、萬分危急……)

出示課件:

正在這時侯,船長從船艙裏出來,手裏拿着一支槍。他本來是想打海鷗的,他看見兒子在桅杆頂端的橫木上,就立刻瞄準兒子喊:“向海裏跳!快!不跳我就開槍了!”孩子心驚膽戰,站在橫木上搖搖晃晃的,沒聽明白爸爸的話。船長又喊:“向海裏跳!不然我就開槍了!一!二!”剛喊出“三”時,孩子往下一縱身,從橫木上跳了下來。

(指導朗讀:誰來讀?誰來當船長讀讀這段話。

誰還想當船長,直接下命。(直接讀船長的話。)

引導:船長那麼機智果斷,是像你這樣喊的嗎?

都試試讀讀這段話。)

預設四:(情緒變化)

五、總結深化:

1、學了這篇課文,你受到了什麼啟發?(課件出示)

2、孩子又開始呼吸了,終於化險為夷,轉危為安了。現在大家瀏覽一下課文,想一想課文哪些段落是寫跳水的?(課件出示)寫法指導

我們看看前面那麼多筆墨都是寫什麼的?文章為什麼用這麼大篇幅寫原因?

由於水手取樂猴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追到桅杆頂端陷入了絕境,這些描寫都是跳水的?不是,但是正是由這些原因才有跳水這個結果。

水手們從始至終都在場,可當孩子陷入了絕境,竟然不知所措。是船長命令孩子跳水解決了問題。有了前邊的鋪墊,才顯船長的機智果斷。可見跳水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這種命題方法和以往寫事的文章不一樣,它採取的是抓住關鍵內容,抓住關鍵情節命題的方法。

六、課後作業:

寫讀後感

語文教學設計3

設計理念:

《識字2》是人教版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識字課。本課借鑑傳統“三字經”的語言形式,利用傳統《三字經》押韻上口、好讀易記的特點,將識字寫字教學與愛長輩、愛家庭的教育融為一體,並賦予愛的教育以新的內涵。這篇韻文節奏感強,讀起來琅琅上口,學生朗讀積極性很高,正確流利地朗讀比較容易。文章所藴涵的愛的教育不容我們忽視。特別是現在的小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關愛他人。我們老師首先就應該要讓孩子們懂得如何愛父母、敬長輩。因此,在學生熟讀課文、熟記生字的基礎上,我又把教學重點放在大致理解課文內容上,引導他們感悟愛長輩、愛家庭。新課標強調,要重視學生在閲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課堂上,努力創設寬鬆、和諧、愉悦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自讀自悟,放手讓學生去説,讓他們敢於發表自己的看法,説出自己的獨特感受。更重要的是,給學生足夠的自主空間,讓他們主動質疑、學會質疑,激發學習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努力使語文課堂充滿生機、充滿活力。

學習目標:

1、認識“懂、貌”等14個生字,會寫“洗、認”等6個字。

2、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3、有尊重長輩、孝敬父母的願望和行動。

教學重點、

按要求會識、會寫本課的生字。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課時安排:2課時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三字經》及有關資料。

2、學生可自備快板等表演道具。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談話導入、學習生字初步感悟課文、多種形式朗讀課文、佈置作業)

一、激發興趣、談話導入.(導入一:)

1、師:同學們誰願意給大家介紹一下你的幸福、温暖的家庭呢?(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談一談)

2、看來小朋友們都有一個温暖的充滿愛的家,而且通過你們的介紹我還能感覺到你們都愛自己的家和家裏的每一個人,對嗎?大家想不想知道生活中我們怎麼做才是對家裏人最好的“愛”的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3、揭題:今天我們要學的《識字2》就告訴我們應該怎樣做,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有話可以説,樂於説。充分調動了學生

學習課文的積極性,為學習課文打下了很好的鋪墊。

(導入二:)

師:哪位同學能背誦幾句三字經?師多媒體播放《三字經》(學生會背的跟着背)。

2、同學們,剛才咱們背了《三字經》想不想知道新的《新三字經》講了什麼內容呢?【設計意圖】:利用三字經的導入,既激起了學生學習識字二的興趣,又讓學生受到祖國語言文的薰陶、感染,對祖國語言文字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二、初步感悟課文,學習生字

1、請大家先根據文中的注音試着讀一遍課文,然後畫出本課的生字及不懂的地方。

2、集體學習生字

a、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自學本課的生字詞。(學生自學,相互交流) b、全班交流認讀:教師出示生字卡片,採用自由讀、開火車讀、情境遊戲裏讀等形式指導學生練讀,讀到正確為止。(指導練讀的過程中強調“認、事”是翹舌音,“錯、掃”是平舌音,“懂”是後鼻音,“教、錯、筷、誇”是三拼音) c、指導學生採取多種方法識記生字,(在教師的提示下與學生共同總結識字方法,)如:

(1)每──母──減—減快──筷──加—加放──教、改──換—換

(2)自編謎語、兒歌識記法如:

重心靠邊戴草帽(懂)已見反文尾巴短(改)

(3)“形聲”識記法如“筷”,因為古時候的筷子大多用竹子做的,所以是“竹”字頭,下面加上快慢的“快”,合起來就念“筷”,筷子的“筷”。

【設計意圖】:生字教學是低年級的教學重點。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選擇學生喜歡的學習方式來學習。設計多種學習方法來讀。認、識記生字。肯定學生的識字方法,總結識字方法,授之以漁。

3、師:解決了生字,咱們再讀讀課文,讀通句子,選擇你喜歡的部分多讀幾遍。(生自由練讀)

三、激發興趣、多種形式朗讀

1、教師範讀:

師:同學們想不想聽老師來讀一讀。

2、師生對讀。(師讀:小朋友──生接讀:正年少──)

3、同桌同學對讀──小組進行對讀。(感受三字韻文的韻律美)

4、師:你還想怎麼去讀?和學習夥伴商量商量。(朗讀表演.再用兒歌、快板等形式)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興趣來學習課文,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篇韻文節奏感強,讀起來琅琅上口,學生一聽老師的範讀,就喜歡上了。抓住這個契機,採用多種朗讀形式,讓學生讀通讀熟課文。採取對讀、兒歌、快板的形式對學生的吸引力非常大!5、學生採取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練習讀文,做到熟讀成誦。

四、佈置作業

回家背給爸爸媽媽聽

【設計意圖】:即體現了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在語文中體驗生活”又起到了檢查的效果。可謂一舉兩得。

第二課時

(複習導入、感悟課文、拓展延伸、指導書寫、佈置作業)

一、複習導入

1、學生齊讀課文

2、指名學生背課文

二、感悟課文、拓展延伸

1、師:你從這篇韻文裏讀懂了些什麼?把你的感受説給大家聽聽吧。(學生説教師鼓勵學生多説、説出自己的'感受)

師:真能幹!你們都是愛勞動的孩子。爸爸媽媽平時工作那麼辛苦,你們能幫助他們乾點家務,減輕他們的負擔,真是不錯呀!

【設計意圖】:學生是閲讀的主體,在閲讀中要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讓學生説説從這篇韻文裏讀懂了些什麼,讓學生自己去感悟,説出自己的閲讀感受和體驗。

2、師那這篇韻文,你們還有不懂的地方嗎?提出來,大家一起來解決,好不好?(預設:學生提到的問題可能有“長輩”“態度好”等詞語教師相機指導:)

【設計意圖】: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學生對所學內容感到新穎而無知時,最能誘發好奇內驅力,激起求知、探究操作等學習意願。因而在課堂上提供給學生質疑的空間,讓他們發現問題,提出不懂的地方,培養學生敏鋭的洞察力,使學生養成善於發現問題的習慣,從發現問題到探索問題,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談談自己在家中的表現或學了這篇課文後的打算。.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教材內容,不失時機的滲透德育教育,真正體現了“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在語文中體驗生活”的教學理念。

三、指導書寫.

1、引導學生觀察“洗、掃、認、真、父、母”這六個字有什麼特點,並説説書寫時要注意什麼。(分析要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歸納能力)母:筆順是_______________。

2.師在田字格中作細緻的指導,書寫時看清楚筆畫的位置。

3.生進行書寫練習,師巡迴指導。(評字以肯定優點為主,適當指出不足) 【設計意圖】:寫字指導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説尤為重要,這一環節的設計能讓學生自己分析生字的間架結構,加深印象,到自己寫字的時候就能把字裝好在田字格里了。四、佈置作業

1、每天幫父母做一件好事。

2、將自己的實際行動在父母協助下以兒歌、三字經、順口溜等形式編出來,一週後全班交流。

語文教學設計4

《趙州橋》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最後一篇精讀課文,本組教材以“燦爛的中華文化”為專題,在教學這組課文時,在引導學生學好課文的同時,要重點指導學生開展好綜合性學習活動。

這篇説明性的課文,向我們介紹了趙州橋的雄偉、堅固和美觀。課文語言準確,簡練,又不乏生動。短短的幾百字,不但寫明瞭趙州橋的位置、設計者、建造年代,更重要的是,把趙州橋的外形特點清楚地展現在人們眼前;然後將這樣設計的好處:減輕衝擊力,節省石料;並對其設計的美觀加以描繪,使人們彷彿身臨其境,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這篇課文,從建築藝術這個側面,介紹了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通過學習這篇課文,激發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緒。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了解趙州橋的建造特點,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教學難點是幫助學生理解趙州橋設計上的特點及其好處。

根據這些教學要求和重難點,所以我授課的思路是這樣的:

一、猜謎導入

以謎語來導入,簡單明瞭,為課文的學習節約了很多時間,同時也增強了趣味性。

二、初讀感知,瞭解大意

首先出示自學要求,使學生明確初讀課文要完成哪些任務,這樣就會使教學有的放矢,使學生注意力集中。然後再彙報交流初讀成果,學習字詞,學習字詞的過程中也穿插了一點有趣味性的小遊戲——“過橋接龍”

在遊戲中能夠快速地檢查學生的預習工作是否已經到位。同時,又預設了多音字“爪”(zhǎo張牙舞爪;zhuǎ爪子、雞爪)的教學,易錯字“設”(第四筆橫折彎容易加上勾)和“參”(最後一撇要長一些)的書寫,鞏固對字詞的區分與記憶。

第二個思考題,直接回答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介紹趙州橋的,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説,可能比較難以下手,所以我預設提供了一個填空:

這樣,學生就可以快速的得出結論:課文是從這幾個方面來介紹趙州橋的,趙州橋是一座(雄偉、堅固、美觀)的橋。不過,教學參考書上並沒有對第一自然段的“古老”這方面進行概括和要求,我覺得這也可以加進第一課時的教學中。所以教案中增加了這一部分內容:同時,進入第三板塊的學習:

在此過程中,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看到最後一句,從“隋朝”、“一千四百多年”等詞句中感受到趙州橋的歷史悠久。

三、研讀感悟,探究“雄偉”“堅固”

先讓學生從簡單的入手,找出直接體現趙州橋“雄偉”特點的句子,學生很快就能抓住中心句“趙州橋非常雄偉”,接着説説還能從哪些詞句中看出趙州橋的確非常雄偉,在學生説的過程中,教師給予肯定、總結,同時還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去理解趙州橋的長和寬,比如“橋長五十多米”,舉例運動會學生五十米短跑,“有九米多寬”,舉例一個教室寬五米左右,差不多兩個教室的寬度,學生腦海中就形成了很清晰的長寬概念,結合説明文的列數字説明方法,直觀理解趙州橋的雄偉。

朗讀過程中指導學生通過重讀關鍵詞句來感受趙州橋的雄偉,例如“五十多米”“九米多寬”“全部”“沒有”“只有”“橫跨”“三十七米多寬”。

再説“堅固”,這一部分是本課的教學難點所在。

要找到這一句話是比較難的,學生容易找到前面兩句“大橋洞頂上的左右兩邊還各有兩個拱形的小橋洞。平時,河水從大橋洞流過,發大水的時候,河水還可以從四個小橋洞流過。”所以,在這個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去思考李春這樣設計趙州橋,是怎麼考慮的,這樣設計有什麼好處,學生就會馬上想到這一句話:

同時也結合之前找到的`趙州橋的設計的句子,請學生上台來畫一畫,通過畫圖方式,清晰明瞭地理解了為什麼説“這種設計在建橋史上是一個創舉”。

最後結合資料,拓展延伸,教師總結概括本節課要點,在朗讀中進行情感昇華,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

關於板書的設計,也是本課一大亮點之一:

整個板書以一架清晰的橋展現在黑板上,四個小橋洞分別填上趙州橋的四個特點,最後大橋洞裏填的是趙州橋的地位,既富有趣味性,又不失知識性。

從總體上看,本課的教學還是體現了詳略得當的教學要求,第一段的教學在朗讀後,教師簡單地點評,把更多的教學時間用在第二自然段的研讀感悟中。

不過,本次教學還是有許多不足之處值得改進,主要問題存在於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態

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低頭看語文書或者教案,難以脱離書本,與學生的眼神互動比較少,這是教師教學的大忌,給人一種不自信,沒有備好課的感覺。教師教學語言比較平淡,表情不夠豐富,不能給與學生很好的情感共鳴,情感投入還是不夠充分。雖然這是一篇説明文,但是教學對象是三年級的學生,還是應該以趣味性、語文味為主。另外,在教學過程中,走動過於頻繁,有時候看上去就是在不停地晃動。

二、教學語言

教學語言過於囉嗦,口頭語“那麼”“什麼”“是吧”過多,經常重複要求,拋出一個問題,一位學生答不出來,就又請第二位同學,又把問題重複一遍。缺乏耐心,提示過快,當學生答不出來時,為了趕教學進度,經常性的按自己的教學思路提醒、暗示學生,沒有給予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

三、生字詞教學

生字詞教學的問題主要在於教學時間過長,又沒有高效利用。“過橋接龍”的遊戲玩了兩遍,會認的字一遍,會寫的字和詞語又用了一遍,其實在討論書寫時要注意的字時,可以請學生上台來寫一寫,在詞語教學後可以請小老師來領讀一下。這樣的教學更容易使學生加深對生字新詞的印象。

四、引導感悟

這一方面的問題歸結於一個字,就是——急。很明顯的一點就是體現在上面所講到的教學語言中,越是着急,語言就越顯得囉嗦,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就怕學生答不到點上,經常性的打斷、提醒,然而語文課的實質應當是鼓勵學生自主發言,學會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

第二大方面就是問題過碎。經常把一個大問題分解成若干個小問題,問題順序也不夠循序漸漸,邏輯不清。在此後的教學中,應當學會提綱挈領,拋出一個大問題,然後引申展開討論,最後總結迴歸主題。例如,本課的教學難點是教會學生“怎樣圍繞着一個意思寫一句話”,教師可以以此入手,拋出問題:課文從哪幾個方面來介紹趙州橋的?然後引申:課文哪一句話直接體現了趙州橋的雄偉?圍繞着這一特點,你從哪些詞句看出了趙州橋的雄偉?這種寫作方法叫做圍繞着一個意思寫一段話,你能不能也來試一試,引申到課外小練筆,考慮到時間原因,可以教師提供一個範例:我們的校園很美麗。學生口頭進行練習。

第三大方面就是“雄偉”“堅固”這兩個特點的區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生了混淆,這也是教學前所沒有預設到的。學生一開始會以為第二自然段全是在介紹趙州橋的雄偉,所以要先讓學生對這兩個詞語的意思進行區分,然後在引導的過程中要多問幾遍學生,“堅固”這個特點到底在第二自然段有沒有體現呢?哪一部分體現了“雄偉”?哪一部分體現了“堅固”?

五、朗讀

“讀中悟請、讀中悟理”,朗讀——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大祕密武器,俗話説“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可見朗讀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應該拘泥於枯燥的文本解讀,而應該放手去讓學生多讀多感悟,就算是一篇説明文,也應該儘量使課堂不流於平淡,多增加一些語文的韻味,朗讀的方式可以是多樣的:個人讀、小組讀、全班讀、男生讀、女生讀、師生合作讀、默讀、大聲讀、自由讀、齊讀、賽讀這些讀書方式都可以運用到本課教學中,比如趙州橋“雄偉”部分就可以先請一兩位學生來試讀一下,“怎樣才能讀出雄偉的感覺”,還可以問“誰能通過朗讀,把這座雄偉的趙州橋帶到課堂中來”,然後再指導朗讀技巧,突出重點詞句,再請某一小組來試試,最後請男生來讀一讀。

六、板書

一個好的板書,便是一篇微型教案。因此,板書的設計不應該僅僅體現文本內容,還應該體現寫法指導,況且本課“圍繞一個意思寫一段話”是教學難點所在,另外這還是一篇説明文,本文最多的是運用了列數字的説明方法,這些都應該加在副板書上,所以在板書一側還應該加上“中心句”“列數字”這幾個字。

七、改進措施

除以上反思的不足和改進措施外,還應該考慮到課後習題這一點。本單元的主題是傳統文化,要求進行綜合性學習,所以在課前就應該要求學生先去收集家鄉古建築的資料,每個小組選定一個主題,課後師生一起小組之間進行交流、分享和討論,並進行一個活動成果展示。 以上就是我對《趙州橋》一課第一課時的教學反思,還有許多不足之處請各位同仁不吝賜教。在此也特別感謝孫洪芳老師和各位語文老師的耐心聆聽和悉心指導。

語文教學設計5

知識技能:

1、積累“讀一讀、寫一寫”部分的14個詞語;

2、體味“雪”的含義,加強朗讀訓練,在反覆朗讀中揣摩作者的心緒;

3、學習文章借景抒情和對比的表達技巧。

過程方法:

1、整體感知文章的內容,品析文中的兩幅雪景圖;

2、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情感態度:

培養獨立與張揚的個性精神,做一個奔放的挑戰者和戰鬥者。

教學重點:

品味景物描寫的特點。

教學難點:

深刻理解本文語言的內在含義,領悟作者的個性精神。

教學方法:

1、朗讀法;

2、品味鑑賞法;

3、自主合作探究法;

4、個別指導提示法

教學用具:

黑板、暴風影音播放器、flash8、0播放視頻

課時安排:

一課時

一、 新課 導入

1、音樂 欣賞《塞北的雪》

2、教師提問 :請同學們用一個詞或一個簡短的句子來概括塞北雪的特徵(指名回答)。

3、揭示課題:(播放flash視頻)

那一年的冬天,在北京的魯迅,看到一場大雪。 他,展開了豐富的聯想和想象,用他那支生花妙筆,慷慨淋漓地描繪了 兩幅迥異的雪景圖——雪。

4、教師板書課題: 雪 魯迅

二、 聽讀課文,學生整體感知

1、教師出示學習要求:

①聽準字音,聽出語氣,初步把握 作者情感;

(温馨提示:博識 消釋 褪盡 凜冽 升騰 脂粉奩 磬口 胭脂 目光灼灼 朔方 蓬勃 瀰漫 旋轉 精魂 )

②思考:課文描繪了哪兩幅畫面?

2、指明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江南的雪 朔方的雪

3、它們分別在文章的哪些段落?請同學們快速找出

三、品味欣賞

(一)江南的雪

1、學生自由朗讀“江南的雪”語段,

2、教師出示問題:江南的雪有什麼特點?

作者是懷着怎樣的感情去描繪?

3、學生髮言,集體討論;教師明確,板書:滋潤美豔

4、全班女生齊讀,感受江南雪的優美的特點。

5、你覺得文中的哪些字、詞或句子深深地打動了你?請從文中找出,並説説你的理由。

温馨提示:

(1)暖國的雨,向來沒有變過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雪花。這一句“冰冷的”“堅硬的”這兩個詞,強調了雪的不屈精神,而這種精神是“燦爛的”,是最值得讚賞的。

(2)、那是還在隱約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

作者讚美江南的雪“可是滋潤美豔之至了”,它藴含着“青春的消息它如同那“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不僅説明了江南雪花的特點,也表露了作者對江南柔雪充滿懷念與喜愛的感情。

(3)、但我的眼前彷彿看見冬花開在雪野中,有許多蜜蜂們忙碌地飛着,也聽得他們嗡嗡地鬧着。

運用聯想由冬景想到春景,不但突出了江南的雪滋潤美豔、藴藏生機的特點,而且表現了作者對江南的雪的喜愛之情。

(5),孩子們呵着凍得通紅,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個一齊來塑雪羅漢。

比喻,形象地寫出了孩子塑雪羅漢時手被凍的形狀。

(6),雪野中有血紅的寶珠山茶,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深黃的磬口的蠟梅花;雪下面還有冷綠的雜草。

作者用排比的手法羅列出在江南雪野中的各色花草,突出了江南雪景的美豔之至。

6、 學生找出後,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讓全班試着齊讀。

(當學生讀到雪中的。花時,順勢提問:雪天真有這麼多的花嗎?這是作者的聯想。板書“聯想”。)

7、 全班齊讀第一部分。

(二)朔方的雪

1、 請一位男生朗讀“朔方的雪”部分的內容;

2、教師出示思考題:朔方的雪有什麼特點?這裏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温馨提示:如粉如沙 決不粘連 表達了作者對北方雪的喜愛、不畏艱險、與慘淡人生抗爭到底的不屈不饒的戰鬥精神)

3、在這裏,你覺得哪些句子很不好理解,請在課本中劃出,先單獨思考。

4、將難解句子提交小組討論;

5、全班交流這些疑難句子,教師作適時指導。

(1)朔方的雪花在紛飛之後,卻永遠如粉如沙。

(温馨提示:比喻 形象生動、傳神逼真地描繪了朔方的雪的孤獨而倔強的性格。)

(2)他們決不粘連,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這樣。

(温馨提示:把雪比作人,表現了朔方的雪堅強,獨立,倔強的形象。不僅如實地反映了北方嚴冬的景象,而且也暗示了當時冷峻嚴酷的社會現實)

(3)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温馨提示:讚美了朔方的雪的完全的獻身精神。它是凝聚了所有堅強不屈精神的內核。)

(4)別的,在晴天之下,旋風忽來,便蓬勃地奮飛,在日光中燦爛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霧,旋轉而且升騰,瀰漫太空,使太空旋轉而且升騰地閃爍。

(温馨提示:作者以熾烈的感情、豪放的語言和剛勁的筆力,描繪了北方飛雪磅礴的氣勢 我們由北方飛雪衝破酷寒的壓迫、自由馳騁於太空的壯舉,自然聯想到當時作者及進步人士所作的種種不屈的鬥爭)

教師講解指導時穿插寫作背景:《雪》寫於1925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勢蓬勃發展,可謂是春暖花開之日,然而,北方還處於一片寒凍之中。面對黑暗的現實與酷冷的季節,魯迅以徹底的革命民主主義戰士的姿態,去尋求“革新的破壞者”,去戰取理想的春天。他不僅以小説、雜文進行戰鬥。而且“有了小感觸,就寫些短文,……以後印成一本,謂之《野草》。”《野草》共收散文詩二十三篇,也是魯迅追求革命真理、抒情述懷與進行對敵鬥爭的記錄。

6、全班同學齊聲朗讀這四個句子,從有聲語言中讀出作者的精神氣質和美好理想。

四、學以致用

本文寫了塑雪羅漢的情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寫了雪地捕鳥,描寫都非常生動傳神。你在雪地裏做過什麼遊戲?試寫一段文字描述出來,100字以內。沒見過雪的同學可以寫想象作文片斷。

五、 鞏固朗讀

最後,讓我們跟着作者的思維,再次走進作者對江南雪景的美好追憶,感受作者對“雨的精魂”的深情讚美。

語文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會寫“晰傘”等五個字,理解“戈壁、茫茫、清晰、渾黃一體、高大挺秀、分辯、介紹、撫摸、表白、沉思”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抓住重點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邊疆建設者哪兒需要就在哪兒紮根作貢獻的好品質。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體會爸爸説的話的深刻含義,懂得爸爸的心願。

【教學準備】

1、課件:有關大戈壁的錄像片。理解白楊特點及體會爸爸心願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

2、配樂朗讀錄音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引入,檢查預習

1、出示彩圖,揭示課題,釋題。

2、檢查預習情況,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3、聽配樂朗讀錄音帶。

二、默讀課文,初曉大意

三、學生自學課文,出示自學思考題

1、大戈壁是什麼樣的?白楊樹是什麼樣的?

2、爸爸是怎樣向孩子介紹白楊樹的?

3、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四、再讀課文,理清結構

1、學生試着給文章分段,用鉛筆標示。

2、學生討論,説出自己的分段並説明理由。如果有分歧,可以再討論。

第一段,從開頭到“一個高大挺秀的身影”,講列車在茫茫的大戈壁運行,不時有高大挺秀的白楊樹閃過。

第二段,從“一位旅客”到“也不動搖”,講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特點。

第三段,從“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到“那麼高大”,講爸爸的話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第四段,是最後一個自然段,講孩子們也會像小白楊那樣,紮根邊疆,茁壯成長。

五、自由朗讀課文,學生質疑問難

六、練習

用段意歸併法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生有分歧,再讀再討論。

第二課時

一、激情導入

1、出示大戈壁的精彩圖片,師:你們想不想和作者一起走進大戈壁去看一看呢?現在假想我們也坐上了開往新疆的火車,火車把我們帶到了戈壁,大戈壁是什麼樣的呢?齊讀第一自然段。

理解大戈壁的環境惡劣,抓住“茫茫”、“渾黃一體”、“沒有……沒有……也沒有”等詞語

2、出示大戈壁的錄象,教師描述:茫茫的大戈壁上,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只有滿地的沙石。大風一起飛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渾黃,分不清哪裏是天,哪裏是地。戈壁是多麼荒涼呀。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感知初步瞭解大戈壁的'特點,從而進一步認識白楊,最後昇華到對在那裏生活的建設者的瞭解。)

3、作者要寫白楊樹,為什麼開篇寫這荒涼的大戈壁?

請學生髮表看法。

(告訴我們白楊樹所生長的環境很惡劣。這裏用惡劣的環境烘托白楊樹的高大形象。)

齊讀第3自然段,讀後回答:

在戈壁上白楊樹長得怎樣呢?

(高大挺秀)

師:在滿目荒蕪單調的大戈壁,看到這清秀挺拔的白楊樹,那碧綠向上的葉子,銀白泛青的樹幹,給茫茫的戈壁帶來了生機和希望,這怎能不使人油然而生敬意呢?

語文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一、我來試試:

1、讀讀認認形近字;

2、讀讀寫寫AABB式的詞語;

3、照樣子寫句子;

4、讀成語故事《葉公好龍》;

二、探究與發現:

讀讀想想,區別句子;

三、我的作品:

寫話練習:我的願望。

把你的願望用筆寫下來吧,還可以配上可愛的圖畫哦!

教學重難點:

區別形近字,進行詞句練習,瞭解成語故事。

教學重難點:

練習寫話。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小朋友們,語文樂園的大門已經向我們開啟了,讓我們一起到裏面來玩一玩吧!

二、我來試試。

1、讀認認形近字;

(1)學生自己讀一讀兒歌和右邊的形近字。

(2)説説自己的發現。

(3)引導學生通過字意聯繫偏旁來區別形近字。

2、讀讀寫寫AABB式的詞語;

(1)讀一讀,注意輕聲的讀法。

(2)説説這些詞語有什麼特點。

(3)寫一寫。

3、照樣子寫句子;

(1)讀句子,注意帶點的詞語。

(2)照樣子説句子。

(3)照樣子寫句子。

4、讀成語故事《葉公好龍》;

(1)簡單介紹什麼是成語和成語故事

(2)讀一讀這個故事。

(3)和同學討論一下:葉公是真的很喜歡龍嗎?

二、探究與發現。

1、把學生分為兩組,分別讀每組的兩個句子,注意帶點的詞語。

2、説説這兩個句子有什麼不同。

3、再讀句子,體會。

三、我的作品:

寫話練習:我的願望。

把你的'願望用筆寫下來吧,還可以配上可愛的圖畫哦!

口語交際:有趣的事

教學目標:

1、能和同學進行交流,態度大方。

2、能通順完整地敍述暑假中的經歷。

教學重難點:

用普通話與同學交流暑假的經歷。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表演文文和樂樂的對話,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師引導。

看,文文和樂樂已經聊上了,他們正在介紹自己覺得有趣,也就是有意思,很好玩兒的一件事呢!同學們,在漫長的暑假中,你經歷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快和小組的同學們説一説,,讓大家都來分享你的快樂吧!

提示:在發言之前,先想一想自己準備告訴同學們你準備説哪一件事,把這件事發生的經過説清楚,還要説説你為什麼覺得它有趣。別人説的時候,小組的其他同學要認真聽,你覺得不清楚的地方,還可以向他提問題。最後每個組的同學一起評一評,誰介紹的事情最有趣,我們請他上台來講給全班同學聽。

三、小組交流。

四、全班交流。

五、教師小結。

語文教學設計8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籠罩、薄霧、若隱若現”等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3、4自然段。

(2)過程與方法:邊讀書邊想畫面,能聯繫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詞句的含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大自然的壯觀,受到自然美的薰陶,能把自己的閲讀感受與他人交流。

教學重點:通過朗讀與想象。瞭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象。

教學難點:理解潮來時的描寫部分,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式,培養留心事物的習慣。

二、教學過程

1、情境導入,激發求知慾:

步驟:播放潮水音頻,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聆聽,詢問:你們聽到什麼聲音了?説説你們有什麼感受?那在作者的眼裏,錢塘江大潮又是怎樣的呢?

形式:歌曲、音頻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A.自主探究:默讀、輕讀

(1)字詞:讀正確、通順,弄清詞義。

(2)內容:思考課文的主要內容。

(3)情感:畫出喜歡的句子,記錄你的感受

B.檢查反饋

字詞關:

(1)引導思考:多義字:“觀潮”和“天下奇觀”,兩個“觀”字意思一樣嗎?自主發言,字典驗證。

(2)鼓勵發現:易錯字音、字形,總結記憶方法。

(3)四字詞語:結合圖片,理解——人山人海、人聲鼎沸、風平浪靜。

(4)朗讀練習:同桌互讀,朗讀競賽

內容關:

(1)引導觀察:快速瀏覽或默讀課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

(2)總結交流:總(天下奇觀)——分(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後)

初步交流:

找出你喜歡的句子,説説為什麼,體會到了什麼。

【目的】初步感受錢塘江大潮,瞭解學生的感受能力與興趣所在。

3、再讀課文,質疑問難

潮來前

(1)默讀思考:作者在這一段交代了什麼?主要描寫了什麼?

(2)發表感受:你覺得平靜的.江面怎麼樣?怎麼感受到的?

結合圖片,理解關鍵詞”橫卧”

聯繫實際,體會“若隱若現”

(3)除了漲潮前的江面,還有什麼景象?

潮來時

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1)“隆隆的響聲”是什麼樣兒的,誰來學學看?(轟隆隆... ...)

(2)這聲音作者用哪個詞來寫的?(悶雷滾動)

(3)課文中用這個詞語來形容潮水的聲音,用得多麼形象啊!我們一塊兒來讀讀這個句子。(學生齊讀)

(4)想象:再來一遍,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學生閉眼齊背)

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羣又沸騰起來。

(1)白線是什麼樣子的?結合圖片看一看。

(2)看到那條白線,人們怎麼沸騰的?

(3)剛才這場面還可以用一個詞形容,就在這個自然段裏。

(4)我們讀出這種沸騰的感覺來。(齊讀)

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

(1)解釋:一丈是3.3米,兩張多高是多少啊?

(2)類比:相當於我們三、四層樓那麼高。

(3)想象:三四層樓那麼高的浪橫貫整個江面,直撲過來,那將是怎樣的一副畫面,來,把它的壯觀讀出來。

(4)學生自由練讀之後分組比賽讀,然後齊讀。

那浪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對比:

(1)浪潮越來越近,猶如戰馬飛奔而來。

(2)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飛奔而來。

(3)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潮來後

方式:仿照上一環節,小組合作討論

霎時,潮頭奔騰西去,可是餘波還在漫天卷地般湧來,江面上依舊風號浪吼。過了好久,錢塘江才恢復了平靜。看看提下,江水已經漲了六七米高了。

對比前後,感受餘波

(1)、江面是立刻恢復平靜了嗎?怎麼看出來的?

(理解“風號浪吼”、“漲”等詞義。體會形、聲之變化)

(2)、潮來後與潮來前的平靜一樣嗎?

(3)、質疑:人羣又有什麼變化?(缺少)

(4)、想象:這時候觀看的人會是什麼樣?

4、品讀課文,體會手法

(1)為什麼作者能寫得這麼雄偉奇特呢?你發現了什麼?

(2)尋找比喻句,感悟用法之妙。

5、鞏固小結

記者採訪,總結抒情:四人一組小組討論、演練,派代表發言,問:能描述下當時的場景嗎?為什麼人們稱錢塘潮為“天下奇觀”

6、課上拓展

(1)、配樂練筆,描繪變化

在時而奔騰咆哮、時而温婉低語的音樂聲中,指導學生:仿寫描寫景物具體的一個片段,或書寫自己的情感的一段話。

(2)、口語表達,揭示原因

閲讀資料袋,(以潮水第一人稱)做講解

7、課下延伸

(1)識字寫字:配圖製作成書籤,或貼圖完成遊記表。

(2)口語交際:説説假期遊覽的風景名勝並寫下自己的感受,特別注意在遊覽欣賞過程中的聯想和想象。

語文教學設計9

第一節 詩歌的形象的鑑賞

詩歌的形象包括意象、人物形象。詩歌的形象傾注了詩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瞭解了詩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領會詩人思想感情。

一、鑑賞詩歌的意象

抒情詩往往是藉助客觀事物形象(景物、山川草木等)表現詩人的主觀的感情。客觀事物形象,不僅是現實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即“意象”。意象是詩人情感顯現的載體。

1.抓景物特點,探知詩人的感情。

“詩言歌詠,見景生情”,詩人的寫景作為後一兩句的情感抒發的基礎。由景物的物象可以探知詩人的情感。如李白的《靜夜思》前兩句是寫景,以地上霜喻月光,十分真切地描寫了深秋靜夜的寒意蕭瑟。後兩句則直接抒發了思念故鄉的'情感。

山居秋暝

(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分析]

這是一首山水名篇。首聯,初秋傍晚,山雨初霽,空氣清新,景色美妙。頷聯,天色已暝,卻有皓月當空;羣芳已謝,卻有青松如蓋。山泉清冽,淙淙流瀉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條潔白如瑕的素練,在月光下閃閃發光,多麼幽清明淨的自然美。頸聯,竹林裏傳來一陣歌聲笑語,那是一些天真無邪的姑娘洗罷衣服笑逐着回來;亭亭玉立的荷葉紛紛向兩旁披分,掀翻了無數珍珠般晶瑩的水珠,那是順流而的漁舟劃破了荷塘月色的寧靜。詩人極力渲染一幅純潔美好的圖景,反映了詩人過安靜純樸生活的理想,同時也從反面襯托出他對污濁官場的厭惡。詩人以自然美來表現人格美和一種理想中的社會美。詩人選擇的意象“新雨”、“明月”、“清泉”、“竹喧”、“蓮動”等積極的意象。

2.析意境,探知詩人的感情。

“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觀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創設的生活圖景,主要是由景物構成。“意境”就是將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場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尋味的藝術境界。

在意境的創設上,畫面或雄渾壯麗,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或幽清明淨,如“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鬱孤愁,如“野曠天底樹,江清月近人”;或和諧靜謐,如“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或開闊蒼涼,如“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或高遠遼闊,如“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意境常見的表達程式有兩兩相對的四組概念:

宏闊——蒼涼、雄渾、莽蒼、遼闊、高遠、壯闊、深遠

細膩——空寂、纏綿、幽靜、幽美、寧謐、婉轉、朦朧

繁複——繁麗、熱烈、高亢、繁華、淳樸、喧鬧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蕭條、荒涼、冷寂

“一切景語皆情語”,在古代詩歌中,詩人常把要抒發的情感寄寓於所描寫的景物之中,即人們常説的融情於景,借景抒情。

台城

(唐·韋莊)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分析]

南京古城陰雨連綿,青草茂盛。昔日的六朝已成為一場舊夢,如今只聽到淒涼的鳥鳴。古城的柳樹不管它誰興誰亡,依然枝繁葉茂,如綠煙籠罩長堤。開頭描寫陰雨、江草、鳥鳴,渲染了一種淒涼的氣氛,後兩句寓情於景,於常見的景物中寄寓了無限的惆悵,抒發了盛衰興亡的感慨。

3.透過表面意義,挖掘深層含義

古代詩詞常是感情深沉,含蓄不露,富有哲理,在表面意義之下,還可以挖掘到其深層含義,這正是作者要表達的主題。如李白的《早發白帝城》,從字面是看是寫一段行程,水流急,船行快,實質是寫心情的輕鬆和愉悦。

謁金門

(唐·馮延巳)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閒引鴛鴦香徑裏,手挼紅杏蕊。

鬥鴨闌干獨倚,碧玉搔頭斜墜。終日望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

[分析]

詞一開頭,作者就用生花妙筆“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把特定環境中的春天景色用特定的鏡頭推到讀者的面前。但它的妙處不僅僅在寫景,而在於它以融情於景的手法,把女主人公不平靜的內心世界巧妙地揭示了出來。春風攪動了池水,也攪亂了思婦的內心。她,一位富貴人家的少婦,因為丈夫遠出,遲遲未歸,心中的掛念自不必説。隨着光陰的流逝,季節的更迭交替,春天又悄悄地6來到她身旁。春風乍起,春色迷人,這一切怎能叫她無動於衷而不勾起春思的愁緒呢!這種由景入情、以景寓情的手法,把景與情如膠似漆地糅合在一起,交織成一幅完整而鮮明的畫面。

語文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學習有關春天的詞語,增強識字、學詞的能力。

2、藉助拼音,朗讀背誦兒歌,積累評議,培養語感。

3、培養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1、提高識字、學詞的能力。

2、培養説詞、造句的能力。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來了一位漂亮可愛的新朋友,你們想認識她嗎?

2、課件出示春姑娘,畫外音:親愛的'小朋友們,你們好,我是春姑娘,聽説大家都很喜歡我,今天我特地起來和大家一起活動活動,相信我們一定會玩得開心。

3、出示課題。

(二)萬花筒

1、創設情境,引出詞語。

2、認讀詞語。

(1)大家快試一試,藉助拼音讀讀花兒上的詞語吧。

(2)指名讀詞語,大家評,正音,小組開火車讀。

(3)去掉拼音還能讀準嗎?指名讀,齊讀。

3、自主發現:寫春天的詞語。

(1)小朋友們真了不起,聽聽春姑娘的評價吧。

(2)春天來了,你有什麼新發現呀,請你們像小鳥一樣把自己發現的春天寫在杯子上吧。

(3)分組比賽彙報詞語,寫得好的鼓勵。

(三)百寶箱——讀讀背背兒歌

1、小朋友們真會用心觀察,有這麼多的新發現,春姑娘又有話要對大家説呢。

課件演示,出示兒歌《春天來啦》。

2、讀讀背背兒歌。

(1)春姑娘的禮物真特別,你們能讀好兒歌嗎?快試試吧,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讀準。

(2)指名讀。

(3)師生合作輪流讀,同桌合作讀,表演讀。

(4)試背兒歌。

語文教學設計11

教學要求:

1、通過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偉,激發探索大自然的熱情;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引導學生從中學習怎樣積累材料;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訓練説話能力。

教學重點:

重點理解“潮來之時”部分,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

教學準備:

有關錢塘江大潮的課件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引出新課:

1、導入:我們的家鄉在下沙,作為一名下沙人,如果一個來下沙蔘觀旅遊的遊客要你介紹下沙,你會怎麼來介紹,我們都知道有下沙開發區,那麼還有嗎?(錢塘江大潮)

你們看到過錢塘江大潮麼?(有些有,有些沒有)

2)播放錄象。(創設情境,想象我們已經隨着觀潮的人羣登上了海塘大堤,大堤上早已是人山人海,我們等啊,盼啊,等啊,盼啊……。可是大潮遲遲不肯來,同學麼着急麼?)

3、過渡:看完之後,請你來談談感受?(真壯觀;真雄偉;真有氣勢;我被深深的吸引了)

二、學習“潮來之時”部分:

1、我們小作者把這麼雄偉壯觀的景象用他優美的語言記錄了下來,請同學們自己讀讀第2,3自然段。那些描寫潮水的語句,你覺得喜歡的,就多讀幾遍,努力把它讀好,待會讀給同學們聽。

2、學生自由朗讀。從遠處傳來……悶雷滾動。(課件演示“悶雷滾動”)頓時人聲鼎沸……什麼變化。(課件演示,鼎沸→人聲鼎沸)過了一會兒…一條白線…沸騰起來。(藉助圖片理解“一條白線”。)那條白線……橫貫江面。(課件演示理解“橫貫江面”。指導朗讀)再近些……白色城牆。(通過對比理解比喻句,知道知道朗讀。)浪潮越來越近……飛奔而來。(課件演示,比較句子ABC。老師A句,小組讀B句,全班讀C句。自由讀、師範讀、個別賽讀、齊讀)那聲音……顫動起來。(課件演示,比較詞語,潮遠,聲大而悶,潮近,聲巨而烈。指導朗讀)小組賽讀。(小組選一精彩片段,自己安排,開展比賽)

3、理清寫作順序,是怎樣把這些語句連起來。(邊演示邊練習説話)

4、根據提示,創設情景,練習説話。(課件出示(圖片):悶雷滾動越來越大山崩地裂看看作者一條白線白色城牆千萬匹戰馬)

5、小結:閉上眼睛回想一下你認識的'錢塘江,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麼?(聲音氣勢)

三觀看錄像,激發情感

1、觀看錄象,,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請同學們動手寫幾句想對錢塘江大潮説的話)

2、激發探索大自然的興趣(現在錢塘江大潮還沒有被科學家利用,等你們長大後可以去研究)

3、課外延伸:介紹書籍,網站,鼓勵學生自主探究。

語文教學設計12

一、學習“我的發現”

1、板書:我的發現。

(學生讀一讀)

2、觀察圖畫,引導發現:

圖上畫的是什麼?這些事物之間有什麼聯繫?

根據提示,學生想象。請你把夥伴泡泡裏的話補充完整(我發現燕子的尾巴像剪刀)。還能換一種説法嗎?

(剪刀像燕子的尾巴)

3、聯繫經驗,拓展交流。在日常生活中你還發現哪些事物之間非常相似?學生大膽想象,自由表達。

(如眉毛像彎彎的月牙兒,河水像一面鏡子等)

二、完成“日積月累”

1、讀讀認認:

⑴讀:讀讀下面的字詞,看看你有什麼發現?

(都是用熟字加偏旁組成的.新字)

⑵記:你是怎麼記住這些字的?

學生交流識字方法。

⑶説:給每組的兩個字分別組詞,然後再用喜歡的詞語説一句或幾句話。

2、讀讀背背:

⑴教師示範對聯的讀法,學生感悟吟誦的語氣。

(注意讀的節奏稍慢,上聯和下聯節奏要相同,以顯示其對應關係。上聯一般要吟誦得低緩一些,下聯一般要吟誦得高而平。如,楊柳綠千里,春風暖萬家。)

學生模仿讀、對讀、齊讀、想象讀。

⑵指導背誦。

學生用適合自己的方法背誦對聯。

⑶展示。

學生互相交流課外蒐集的描寫春天的詩句。

3、我會説:

⑴指導説説:

讀讀橫紅後面的詞語,説説橫線上應該填上什麼。

⑵教師要啟發學生説出不同的詞語,只要搭配準確就要給予鼓勵和表揚。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從學過的課文中找出一些這樣的短語,讀讀寫寫。

在組內説自己填的內容,其他同學評評。

三、展示台

1、教師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展示學習成果:

可以是蒐集描寫春天的詞句;是展示有關春天內容的書法作品;還可以唱唱有關春天的歌曲,創編讚美春天的舞蹈,畫一幅春天的圖畫。

2、教師巡視、指導:

小組內交流,大家互相分享學習的收穫。

3、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評價,評選“最佳創意”獎和“最佳期才藝”獎。

四、教學效果測評

1、個別指導,進一步保證每個學生知識積累落實。

2、“開火車”認讀詞語。

3、小組裏抽背春聯。

(點評、表揚)

五、拓展性學習

展示自己蒐集的春聯。

語文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作者簡介和背景介紹瞭解作者的經歷及作品風格。

(2)。通過閲讀文本掌握重點的基礎知識。

(3)。通過閲讀分析理解散文“行散神不散”的特點。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課前預習並查找相關資料的過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掌握收集信息的方法。

(2)通過閲讀文本學習作者用素樸幽默的語言配合表達主題。

(3)通過分析作者圍繞主題選材、組織材料,培養學生的散文寫作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理解並學習身處逆境而泰然自若的心態,面對困境仍樂觀的精神。

(2)思考汪曾祺先生及西南聯大師生“不在乎”的人生態度從何而來。

教學重點:

1、理解作者如何圍繞主題選材,用幽默素樸的語言配合表達主題。

2、理解使聯大師生面對轟炸警報表現出“不在乎”的精神底藴,使汪曾祺先生對空襲的恐怖有如此詩意的感受和描繪的原因。

教學難點:

理解使聯大師生面對轟炸警報表現出“不在乎”的精神底藴,使汪曾祺先生對空襲的恐怖有如此詩意的感受和描繪的原因。

教學方法:教師通過問題情景的創設,引導學生品讀文本—討論探究—思考總結—作業鞏固,最終實現教學目標。

教具準備:多媒體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設想:《跑警報》是篇感性散文,具有感性散文的無拘無束,率性自由的風格。文章所選取的材料很多,有些似乎與主題沒有什麼必然的聯繫。這樣就會讓學生覺得文章雜亂無章,而且非常隨意。他們會認為原來這樣亂寫也能算是好文章,會進行模仿,想到哪寫到哪,寫得不倫不類。因此,要引導學生品味文章,瞭解文章的眾多材料的情感基調和主題一致,並且是圍繞主題進行組織敍述的,以及作者組織篇章的別具匠心。培養學生自讀文章自己分析的能力。在程度較好的班級,充分預習後,一課時即可,程度差一點的班級可用兩課時。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導入:

同學們,假如現在是戰爭年代,傳來連續不斷的警報,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躲、藏、逃等)那麼我們一起回到三十年代,看看西南聯大的師生是如何面對警報的?

二、品讀文本

問題1:快速閲讀文本,尋找西南聯大師生面對警報的表現,體會他們當時的心態或性情或精神風貌,並加以概括,用詞不能重複。

(本題設計目的:化繁為簡,理解文本內容;培養學生的體悟能力;培養學生概括能力;訓練學生的直線思維)

參考答案:下列內容順序和部分詞語均可調換。詳細內容參閲課文。

1、雷海宗先生:背得很熟,每次問“我上次講到哪裏了”,然後滔滔不絕地講解……女學生筆記記得比較詳細:“您上次最後説:‘現在已經有空襲警報,我們下課。’”

我們從這一問一答中,看出了一種風趣幽默:風趣在雷先生的的大師風範,博學隨意;幽默在女學生記筆記的詳細與速度以及答非所問。更重要的是巧妙引出昆明的空襲警報之多,表現出師生面對警報從容不迫的精神。

2、馬姓同學跑警報:背壺水,帶點吃的,夾一卷温庭筠或李商隱的詩,太陽偏西,估計日本飛機不會來,才慢慢回來。

從中看出他悠閒愜意,從容穩重,該幹啥就幹啥,只不過換了個地方看書,空襲來臨,我自巋然不動。

3、侯姓同學:正在聽課,忽然跑出去扯嗓子喊:“現在有預行警報,五華山掛了三個紅球。”

從中看出他的敏感,久經空襲已成預報大家。

4、馬幫:細緻介紹驛道、馬鍋頭和吹口哨的吹法及呈貢調的內容,看似與跑警報無關,實則體現了堅韌樂觀的民族精神。不惜筆墨對馬鍋頭的裝束進行了詳盡的描述,馬幫押運面對沿途的艱難和不測卻是如此的沉穩、樂觀,再一次讓我們感受到民族的“不在乎”精神。

5、西南聯大的學生見到預行警報一般是不跑的;選擇的地點特舒適(見文本中馬尾松林的描寫),詳細介紹“丁丁糖”做法和吃法,讓我們覺得這更不是躲警報,倒像是有點空閒體味生活,別有一番情趣在心頭。

6、與空襲警報有關的小山溝,防空洞上的兩幅對聯,一語雙關,妙筆生花,更讓我們體會到西南聯大師生面對警報的閒情逸致,浪漫情懷,借漢語的妙處把西南聯大師生面對艱險從容不迫、堅韌樂觀的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

7、看書、閒聊、打橋牌,從不倉皇失措,讓我們體會到西南聯大師生對小日本的蔑視:小樣,玩玩你。

8、談戀愛,侯生送傘。越讀越覺得不是在躲警報,此情此景讓人產生豐富的聯想:浪漫,養眼,有情調,有騎士風度,憐香惜玉,温馨感人。

9、不跑警報的:羅姓女生洗頭,鄭姓男生煮蓮子,如此鎮定自若,神定氣閒,風雨不動安如山,令人驚歎不已,五體投地!

(以上內容,一定要讓學生自己體味交流,老師做好引導工作,穿插相關文史知識,並注意板書要點,為後面體味散文特點及主題做好蓄勢工作)

問題2:同樣都是跑警報,他們的表現、精神風貌各不相同,但請體味他們的相同點,並概括。(異中求同,便於分析散文的特點“神聚”)

參考答案:不在乎、皮實、悠閒自在、從容不迫、鎮定自若、蔑視、樂觀、泰然自若等等。

引導學生歸納散文的特點:

①在跑警報中,材料很多,但汪曾祺先生選材有一個共同點:所有材料都是那麼風趣幽默,都表現了西南聯大師生對日軍空襲採取了滿不在乎的態度,表現了他們身處逆境而能泰然自若的精神。四大文明古國,有的已滅亡,有的已蜕變,唯有中華民族,靠着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經受了一次又一次的嚴峻考驗,依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今天,我們依然堅信:抗戰必勝。(誦讀最後兩小節)

②本文真正體現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

三、品味語言

問題3:“皮實”的意思是什麼?(悠閒自在從容不迫鎮定自若等),那麼,能把“皮實”換成“悠閒自在”“從容不迫”“鎮定自若”等詞嗎?為什麼?(一定要傾聽學生的聲音,教師只起到輔助作用)

問題4:你認為文章中還有那些語句、詞語運用的好,找出來並從運用的方法和表達效果等方面分析。(提示分析的角度,幫學生整理紊亂的思維,查證認識問題的思維缺漏)

①新詞,改變詞語的感情色彩。例:言而有信

②巧用成語,化用俗語。例:心平氣和見機而作入土為安名聞全校貴在有恆侯兄送傘已成定例

③化用數學術語,一語雙關。例:人生幾何戀愛三角

④借用典故。例:這位侯同學長得五大三粗,卻有一副賈寶玉的心腸;侯生送傘。

⑤妙用哲學邏輯推理。例:有人帶金子,必有人會丟掉金子,有人丟金子,就會有人揀到金子,我是人,故我可以揀到金子。(舉例幫助學生分析此推斷的錯誤)

⑥莊諧化用。例:我看過這個女人的照片,長得就像她寫的那些信(人如其信);“膩歪”“湊四合六”“被甩”等方言的運用。

⑦悠閒自在樸實的描寫。例:馬尾松林吃“丁丁糖”。

教師整理:總之,本文語言最大的特色就是亦莊亦諧,幽默風趣。按汪曾祺先生的話説,他是受古人的影響,“從我的小説裏可以看出歸有光和桐城派的影響,桐城派講究文章的擺放,斷、連、疾、徐、頓、挫、講‘文氣’。正如中國畫所講‘血脈流通,氣韻生動’。”(汪曾祺《兩棲雜述》),這些話也適合本文的語言特點。

四、探究思考(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共同解決問題的能力)

問題5:抗戰期間,日本空襲有過多少次,無法統計,也有血肉橫飛,一片焦土的印象,本文中我們感受的卻是詩意,為什麼?

屏幕提示:

①汪曾祺走的是文人創作之路。他力求淡泊,脱離外界的喧譁和干擾,精心營構自己的藝術世界。自覺吸收傳統文化,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顯示出沈從文的師承。在小説散文化方面,開風氣之先。

②汪曾祺追求自然、通脱、仁愛的生活理想。沈從文認為“美在生命,美在自然”。汪曾祺雖沒有做過類似的表述,可確實是沈從文美學主張的實踐者。作家敏鋭的眼光使他首先看到了那些歷經磨難而又能倔強生存下去的底層人民的'韌的精神,作家的責任感又促使他要把這種精神、這種信念告知世界。

③生活遭際。他一生所經歷的轟轟烈烈的大事可謂多矣,例如啟蒙救亡、奪取政權、反右鬥爭、改革開放等等。但他深感現代社會生活的喧囂和緊張,使讀者形成了嚮往寧靜、閒適、恬淡的心理定勢,追求心靈的愉悦、淨化和昇華在於他對個體生存的富有人情味的真境界的昭示和呼喚,在於他幫助人們發現了就在自己身邊的“凡人小事”之美。美在身邊,美在本分。文如其人,汪曾祺散文的平淡質樸,不事雕琢,緣於他心地的淡泊和對人情世物的達觀與超脱,即使身處逆境,也心境釋然。在被淪為右派下放勞動的日子裏,他奉命畫出了一套馬鈴薯圖譜。他認為在馬鈴薯研究站畫圖譜是“神仙過的日子”,畫完一個整薯,還要切開來畫一個剖面,畫完了,“薯塊就再無用處,我於是隨手埋進牛糞火裏,烤烤,吃掉。我敢説,像我一樣吃過那麼多品種的馬鈴薯,全國蓋無二人。”

問題6:《跑警報》中的“跑”能否換成“躲”“藏”“逃“等詞?為什麼?

提示:①注意從主題的角度理解用詞

②區分幾個詞的內在含義。

五、小結:

通過本堂課的學習,我們瞭解了汪曾祺老先生的創作風格,以及他風趣幽默的語言,進而對散文的特點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也希望同學們在以後的寫作中可以多借鑑,形成自己的寫作風格。

六、作業:

1、汪曾祺喜歡寫民間小吃,《跑警報》中有所體現。在他的小説《職業》中也細緻描寫了幾種民間小吃。參閲《語文讀本》第一冊中的《職業》,你認為寫小吃表達了汪曾祺怎樣的情感?對文章的藝術表現力有何作用?

2、整理文中涉及到的文化常識、文化名人及民情風俗。

七、板書設計

語文教學設計14

一、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感受雪景的美麗和下雪帶給我們的好處,產生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3、會認6個生字,會寫6個字。

二、教學難點

感受雪景的美麗和下雪帶給我們的好處,產生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三、教學重點

1、認識6個生字,寫好6個字。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教學準備

1、雪景圖片、錄像。

2、生字、詞語卡片。

五、教學時數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喜歡下雪嗎?為什麼?

2、播放下雪的錄像帶。

導語:同學們你們看,潔白的雪花從天上飄落下來。它們飄呀飄呀,落到樹上、房上、地上,給大地披上了銀裝,看着這漂亮的雪花,你想説些什麼?

3、有一個小作者和你們一樣也非常喜歡雪花,快讓我們來讀讀課文。

(二)自讀課文,自學生字。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然後把生字圈出來,再多讀幾遍。

2、同桌同學互相指讀生字,如果讀不準,請你幫助你的小夥伴。

3、反饋生字的讀音。請學生採用多種多樣的方法認讀生字,如指名讀,開火車讀,同桌指讀,小組長帶讀等。

如:紛紛揚揚———揚

小仙女———仙

裁剪———剪

4、把生字詞語放回到課文中你還認識嗎?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要把語句讀通順,遇到不好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三)讀中感悟,品味語言,指導朗讀。

1、指名學生讀課文。邊讀邊想一想,這是一場什麼樣的雪?作者喜歡這場雪嗎?你能從哪兒體會出來?

2、根據學生的彙報,重點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在彙報中防止學生不按順序彙報,教師可根據某一個學生髮言,讓其它學生對這一部分的內容進行補充。重點指導如下語句。

(1)紛紛揚揚的.雪花,像柳絮在空中飛舞,像鵝毛飄落人間。你覺得這場雪下得怎麼樣?

(2)想不想看看大雪紛飛的景像?(播放大雪紛飛錄像片),請學生説説有什麼樣的感受。

(3)帶着你的感受讀讀這句話。教師可進行示範性朗讀,請學生評一評哪裏讀得好,然後再請學生練習。

我伸出小手接了一片雪花。瞧,它多漂亮啊!那六角形的花瓣不知是哪位仙女特意裁剪的。

你們知道雪花什麼樣嗎?想不想看一看?

3、出示不同形狀的雪花照片。請學生説説看到的雪花什麼樣,並完成填空練習。

()的雪花

4、帶着你的體會再讀讀這句話。

(1)我和小夥伴們在雪地上快活地蹦啊,跳哇,笑哇,唱啊!有的堆雪人,有的打雪仗,還有的在滑雪。我們玩得多開心哪!

你在下雪的時候喜歡幹什麼?你的心情怎樣?

5、帶着你的感受再來讀讀這兩句話。

(1)大地鋪上了潔白的地毯。樹上掛滿了盛開的“梨花”。

想一想“潔白的地毯”是什麼?為什麼這麼説?

梨花是什麼顏色的?樹上掛的是“梨花”嗎?説明什麼?

再讀一讀,讀出雪下得大,雪花潔白。

(2)“在厚厚的雪被下,麥苗兒甜甜地睡着,小嘴還不停地吮吸着甘美的乳汁。”

出示句子:在雪被下,麥苗兒睡着,小嘴還吮吸着乳汁。讀一讀這句話,説説和課文原句比,有什麼不一樣?

説説哪句好,好在哪兒。你能讀出來嗎?

6、練習朗讀。

不僅小作者喜歡這場雪,農民伯伯也特別喜歡這場雪。你們知道為什麼嗎?讀讀書上的句子。

你知道什麼是瑞雪兆豐年嗎?再讀一讀書上的句子。

(四)練習背誦,深入體會。

1、導語:這麼美的景色,用這樣優美的語言描述下來,多值得我們積累下來呀!下面就選擇你喜歡的自然段背誦下來。

2、學生選擇背誦的段落練習背誦。

説説你為什麼選擇這一段,然後再背誦。

(五)語言訓練,迴歸整體。

欣賞了這麼美的雪景,你最想説什麼?

(六)作業。

朗讀課文。

背誦課文中你喜歡的段落。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課文,檢查背誦。

1、請學生説一説課文寫了什麼內容。

2、老師用引讀的辦法,引導學生讀課文。

如:雪花是什麼樣子的?下雪了,小朋友都在幹什麼?下雪了,農民伯伯為什麼喜上眉梢?

3、請學生背誦你喜歡的段落,先讓背的同學説一説,為什麼背誦這一段.讓聽的同學評一評,是否背誦正確、流利、有感情。

(二)複習生字,自主識記。

1、認讀生字、詞語卡片,讀準字音,讀準“我的詞語庫”中的詞語的讀音。

2、同桌同學互相指讀,互相幫助。

3、説一説怎麼記住這些字。(讓學生能夠自主記憶,學生可用多種的方法,如以舊字代新字,組詞語記憶,編兒歌,順口溜記憶等等,教師都要給予肯定。)

(三)指導書寫,細緻到位。

1、請學生認真觀察( 個範字,説一説,這幾個字在結構上有什麼特點?

2、認真觀察漢字每一筆在田格中的位置。個別字指導學生先整體觀察,然後再説重點筆畫在田格中的位置。

3、請學生提出較難寫的字,教師範寫。

(1)請學生書寫。

(2)反饋糾正、評議。

(3)學生再次練習書寫。

(4)再選擇其他漢字練習書寫。

板書設計

雪花

美麗 快樂 豐收 忙年

語文教學設計15

【教材分析】

《木蘭辭》又叫《木蘭詩》,選自宋朝的《樂府詩集》,這是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民歌。課文記敍了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表現的古代勞動人民樂觀勇敢的愛國精神,以及對和平生活的嚮往。

【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對古詩文有了一定的的理解能力,一般學生可以藉助課後註釋和詞典瞭解課文的大意。所以,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式熟讀成誦是本課的重點。

【設計理念】

打破傳統的“串講”式古詩教學模式,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瞭解“樂府”的有關知識。

2、體會文章作者對木蘭愛國精神的讚美。

3、學習本文排比、對偶、比喻等修辭手法。

二、能力訓練點

1、分析木蘭這個人物形象,根據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

2、體會文章的詳略的安排,積累文言詞語,力爭熟讀成誦。

三、德育滲透點

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學習古代勞動人民保家衞國的熱情。

四、美育滲透點

引導學生體會本文剛健清新、氣勢雄渾的詩意美以及雲鬢黃花少女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馳騁沙場,功勛卓著的女性美、情感美和人格美。

【教學重點】

講析木蘭的形象為什麼千百年來受到人們的喜愛,以致家喻户曉?這一點主要通過講清木蘭替父從軍的“孝”和保家衞國的“忠”(愛國)兩種精神讓學生領會。

【教學難點】

本文的材料安排為何有詳有略。這一點要通過組織學生討論本文的中心來解決。

【學法引導】

本詩詩韻婉轉,琅琅上口,學生易記易背,課前要求學生先背誦,可以採用以下三步法:

①利用課文註釋,藉助工具書,粗讀課文,瞭解大意;

②分段細讀,抓住敍事詩的特點,概括故事大意,明確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③再讀成誦,抓住詩中對木蘭的心理、動作等描寫的詩句,分析木蘭的形象,進而正確把握詩的主題。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準備】

課文錄音磁帶,學生將重點詞語、句子製成知識卡片、課堂交流。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走近木蘭

她,一個雲鬢花黃的青春美少女;她,一名金戈鐵馬的沙場勇士;她,一位代父從軍的巾幗英雄。她是誰?(花木蘭)對,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木蘭詩》,去認識這位家喻户曉的傳奇人物。

(設計意圖:良好的課堂導入不僅能先聲奪人,而且能有效地消除其他課程的延續思維,為新課的展開預設良好的教學氣氛。一千多年來,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在我國家喻户曉,木蘭的形象一直深受人們喜愛。所以,導入時我從不同側面概括木蘭的特點,以猜一猜的形式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木蘭詩》)

二、初讀感知——瞭解木蘭

1、輕鬆聽一聽:

請同學們聽老師朗讀課文,聽準字音,聽清節奏,圈點勾畫生字詞。

(設計意圖:語文課堂離不開琅琅書聲。“讀”既是最根本的教學方法,也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在這個學習板塊中,老師以身示範,抑揚頓挫、富有感染力的誦讀給學生帶來的震撼以及營造出來的.氛圍,讓學生迅速進入美的意境中。這就是以誦讀來藴情、造勢、營造氛圍,引領學生快速進入文本。此外,老師提出了聽讀要求,讓學生圈點勾畫生字詞,為整體感知掃除障礙。)

2、大膽讀一讀:

下面,請大家像老師這樣正確、流暢、放聲地自由朗讀課文。(在同學們自由朗讀時,老師把同學們讀錯的生字詞標註在黑板上,集體糾錯。)來,哪位同學大膽地站起來讀一讀全文?

(設計意圖:老師在朗讀要求中提到:正確、流暢地朗讀,通過找學生單獨讀這個環節,可以檢驗學習目標是否真正地得以落實。)

三、細讀品析——感受木蘭

1、勇敢試一試:同學們,要想把課文讀的更順暢,更明白,我們還得掌握一些字詞句的含義,請大家四人一小組,邊讀邊口譯課文,藉助工具書和課下注釋,弄懂字詞句的含義。哪兒有疑問,做上標記。(小組合作交流,邊讀邊譯)同學們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嗎?

(設計意圖:這是一首樂府詩,其中有不少難懂的字、詞、句。雖然不能像教文言文那樣逐句翻譯,但也應讓學生了解大意,弄懂重要的字、詞、句的含義,為後面的品讀做鋪墊。本環節可以讓學生互問互答,也可以由學生問老師答,還可以老師提問學生回答,採用不同的形式落實教學目標。在這個環節中,教師注重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即翻譯時可以藉助課下注釋,這樣會收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理解了字詞句的含義,同學們應該知道本文講述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來,用簡潔的語言説一説。

(設計意圖:本文是一篇敍事詩,理清故事情節可以為下面的分析人物形象做鋪墊。)

2、細細品一品:

這是詩中告訴我們的木蘭所做的一些事。不過,這樣的粗線條還不足以讓我們的心跟木蘭貼近。這麼一位廣受愛戴的女英雄,她身上一定有些東西是我們還沒有發現的,請從文中找出你最喜歡的能夠體現木蘭性格特點的字、詞、句、段,説説喜歡的理由。(學生分析木蘭的性格特點,教師歸納總結。)

(設計意圖:傳統教學中語言的賞析往往顯得過於孤立,學生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品評,因缺乏系統性而成為一現的曇花,不能與文本形成有效的聯繫。基於這種情況,讓學生圍繞人物主動體驗語言表情達意的表現力和生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我讓學生從文中找到自己最喜歡的能夠體現木蘭性格特點的字、詞、句、段來讀,來品,來議。盧梭有這樣一句話:“問題不在於教他各種學問,而在於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在本環節中,教師適時引導、點撥,教給學生朗讀技巧,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採用示範讀、齊讀、學生領讀、自由讀、男女生分組讀等多種方式,用“找例句——抓關鍵詞——抓修辭”的方法去欣賞木蘭的形象。在誦讀、品味、細細咀嚼文中精妙語言、慢慢體味獨特情感的過程中,使學生對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情感一步步得到共鳴,課堂教學也在這裏達到高潮。)

3、快樂背一背:

作者用民歌體裁,整齊的句式,朗朗上口的語言,塑造了一個勤勞孝順、愛國愛家、不慕榮利、機智勇敢的英雄形象。這首詩歌中有許多值得我們積累的優美詩句,現在,請大家自由背誦喜歡的句段,比一比,看誰背的又快又準。

(設計意圖:學習古詩詞最重要的是背誦,當堂能背,而且背的準確無誤,是本課教學成功的主要標誌。因此,我讓學生自由賽背喜歡的句段,從而確保學生將凝聚着我們民族文化精華的古詩詞當“飯”吃,當“茶”喝。這樣,何愁他們再營養不良,面黃肌瘦呢!)

四、課堂小結——理解木蘭。

五、穿越時空——回望木蘭

這首詩塑造了木蘭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假設前不久,花木蘭當選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央視欄目組特邀你為木蘭寫一段頒獎詞。課後請你動手寫一寫,力爭妙筆生花。

(設計意圖:語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聽、説、讀、寫的能力,設計此環節,既提升了學生寫的能力,也可以再次突顯木蘭的形象,學以致用。)

六、結束語:

同學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古有花木蘭臨危受命,代父從軍。那今天的我們該如何去做呢?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我們要真正把愛國之志向變成報國之行動,今天為振興中華而勤奮學習,明天為創造祖國輝煌貢獻力量!

(設計意圖:以鏗鏘有力的話語滲透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

【教學反思】(課後撰寫)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