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六年級作文

【熱門】六年級春節的作文集合5篇

本文已影響 2.29W人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敍文、説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六年級春節的作文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六年級春節的作文集合5篇

六年級春節的作文 篇1

噼裏啪啦——噼裏啪啦—— 春節的腳步從這聲聲鞭炮聲中慢慢靠近,悄悄來到……

沒錯!今天是除夕,一大早,家家户户都貼上了紅紅的對聯,處處洋溢着過節時的快樂和喜慶,整條大街像是都在辦喜事似的。到了晚上,鞭炮又一次地響起,多麼温馨的畫面呀!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坐在一起吃飯,孩子們邊吃邊玩,大人們邊吃邊聊。吃過團圓飯後,全家人都在一起看中央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看得人情入境,聽得如痴如醉,臉上還表現出一種美滋滋而甜蜜蜜的笑容。到了十二點,新年的鐘聲再一次敲響,辭舊迎新的時刻,一陣陣的鞭炮聲震耳欲聾。我趴到窗户前一看,哇!煙花和鞭炮一個連一個,天上的煙花五彩繽紛,五光十色,赤橙黃綠青藍紫,一應俱全,把天空裝扮得美麗,婀娜。“通!”忽然一連串煙花直射天空,炸開後,有的像一隻魁梧的蜘蛛;有的像一匹狂奔的駿馬;還有的像一朵秋天的秋菊。接着又一聲響徹雲霄的聲音發出,一條金燦燦的長龍衝上雲霄……下面放的煙花大多都是花狀的,有的是清新淡雅的茉莉花;有的是浪漫而富有情趣的玫瑰花;有的是包含純純母愛的康乃馨;還有的是被遺忘在山裏的百合花……煙花都放完了,一切都停了下來,而我的耳朵裏卻傳來了一聲聲馬蹄的響聲,馬兒正朝着新的一年拼命奔跑。

熱鬧的除夕過後,迎來的是大年初一。大年初一,何處不瀰漫着一派喜氣洋洋的氣氛?一股煥然一新的感覺?大人小孩早上都穿起新衣,到處串門拜年。紅紅的對聯,紅紅的燈籠,紅紅的新衣,還有紅紅的新年。看到如此光景,誰感覺不到春節的開心與美好?

元宵上市,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到了!正月十五鬧元宵,紅紅火火過大年。一年一度的元宵節來臨了,大街上張燈結綵,喜氣洋洋。到處是人的海洋,燈的世界。到了夜幕降臨的時候,我端着一碗熱氣騰騰的元宵,細細的品嚐,一邊吃元宵,一邊看月亮。猜燈謎開始了,今天我可要大顯身手了,今年的燈謎既新奇又讓人一下子摸不着頭緒。不如:兔子請老虎,打一成語,我冥思苦想也沒猜出來,答案卻的自討苦吃;還有,牛之頭,虎之尾,打一字,這個可難不倒我,“先”,正是如此。

“噼裏啪啦——噼裏啪啦——”震耳欲聾的鞭炮聲響起,但當一切都塵埃落定的時候,春節已經隨着最後的鞭炮聲悄悄離去,新年的大門也在慢慢地關閉,新年的齒輪又開始重新轉動!

六年級春節的作文 篇2

春節到了,大家都回家過年了,我們坐時光機和大家一起去看看吧!

為什麼過年不叫“過日”或是“過喜”?也許,大家頭上都滿頭問號。

這也是由一個故事引起的,不,應該説是一個傳説。從前,天庭有一隻怪物,有鹿角、蝦鬚、鷹爪、蛇身、魚鰭,這隻怪物到處興風作怪,吃人、吃獸,人見人怕,獸見獸躲,天庭把它鎖在囚房,除夕之夜可以放它出來,神仙們叫它“年”。每除夕之夜“年”就出去吃人吃獸,誰見了它就倒。終於有一天,人們發明了煙花,紅對聯,紅紙。除夕之夜,人們放着煙花點着火把,把房子添上了紅傢俱,紅對聯。這時,“年”來了。可是,紅色刺的它睜不開眼睛,火把烤着了它的尾巴,對聯搞的它滿身都是,人們見它怕紅色,使用紅傢俱扔它,小孩子用火在它身上點煙花,搞的它頭咬尾巴轉圈。年氣憤的回到了天庭,人們就叫這一天過年,有時也叫春節。

春節大家都會包餃子,吃年飯,有時,一些較有錢的人家裏,還會回老家。

我現在在湖南過春,湖南都是一些唱戲的人來表演的。湖南人都是去賣對聯,對聯也是象徵幸福美好。春節大家都去看春節聯歡晚會,大家也會去包餃子。

東北,除夕,首先全家一起祭祖,依尊卑長幼,向宗親三代神主叩首辭歲,隨後舉行家宴,長輩們坐上了首,晚輩團團而坐,取“闔第團圓”之意。飯果必要豐富讓人有充實感,預示來年豐衣足食。飯後男女老少都要徹夜不眠,進行不同的娛樂,最後全家吃餃子,百十個餃子中,只有一個餃子有硬幣,吃到的諸事順遂。

河北:年初一,祭拜天地;年初二,家裏小狗過生日;初三初四,走親訪友,媳婦回孃家;初五,“破五”祭財神;年初六,百無禁忌,出門活動筋骨;年初七,吃麪條;年初八祭玉皇大帝;年初十、十一、十二、十三,大吃大喝;年初十四,準備鬧元宵;年初十五,吃元宵,看燈火;年初十六,迴歸清淡;年初十七,春節落幕。

我們湖南人,先是去先輩墳上祭祖。除夕,一定會吃雞魚肉三樣,而且得是大魚,大肉!雞要整隻的清燉,要選公雞,燉到後,雞頭立起來放,魚蒸到後,上面撒滿紅辣椒,而且,三十晚的魚千萬千萬不能吃完,要留到初一吃,象徵年年有餘,五穀豐登,辣椒當然是紅紅火火了,初一早上吃點東西后,就可以做米酒了,也叫甜酒。

對了,春節父母親朋友家人都會給小孩子紅包,壓歲錢,傳説是除夕絡繹年的',年就不吃小孩子了。

除夕家宴菜都有自己的特色,舊時北京天津人一般人家家做大米乾飯,燉豬肉,牛羊肉,燉雞,再做幾個炒菜,陝西家宴一般為:四大盤,八大碗,四大盤為炒菜和涼菜,八大碗以燴菜,燒菜為主。安徽南部僅肉類就有紅燒肉,虎皮肉,肉圓子,木須肉,粉蒸肉,燉肉,豬肝,豬心,豬肚製品,還有各種炒肉片,炒肉絲等,湖北東部為三蒸,三糕,三丸。

佔歲。舊時民間進入新日初幾日的天氣佔本年年成。謂歲後八日,一日為雞日,二日為犬,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八日為谷,當日晴,則所主之物繁育,當日陽,所主之物不昌。

春節一般以吃年糕,餃子,餈粑,湯圓,荷包蛋,大肉丸,全魚,美酒,福橘,花生,蘋果,瓜子,糖為主。

春節,你快樂嗎?總之我很快樂。我們要把春節傳下來,它是我們的驕傲!

六年級:來咬我呀

六年級春節的作文 篇3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們是潮汕人,潮汕有着自己獨特的民風民俗,而最熱鬧的節日也無過於春節了。

在潮汕,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司命公上天述職”的日子,人們要供奉祭品,主要是甜品,據説是為了堵住“司命公”的嘴,以免他向玉皇大帝打小報告。然後在這天開始大掃除,擦桌擦門擦窗洗地板,還要洗牀單、枕罩等牀上用品。大掃除過後,人們便開始備年貨,其中最不可少的是柑桔、青橄欖等象徵吉祥興旺的佳果。接着還要製作各種粿品,以備過年祭祀用。

除夕真熱鬧。家家門口貼上了紅紅的對聯,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容光煥發,好不精神。除夕夜鞭炮聲不絕於耳,家家户户都會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飯後大人們會給孩子、長輩發壓歲錢。我們拿了壓歲錢之後嘴巴就像抹了蜜一樣甜,叫得一聲比一聲甜。忙完了,全家人坐在沙發上看春晚,説説笑笑,温馨極了!

正月初一,家家户户客廳中桌子上的盤子盛着一雙大吉(即柑,取大吉大利之意)、青橄欖及各式糖果,晚輩向長輩敬茶祝福。大家吃過早飯,就帶着禮品去親朋好友家拜年。拜年時無論禮品多少,柑桔是必不可少的。主人要以柑桔回贈,意在回敬美好祝福。

正月初二,俗稱“女婿日”。這天,自家嫁出去的女兒會帶着禮品跟丈夫、子女一起回孃家拜年。在孃家吃完午飯後就要在晚飯前趕回婆家。

怎麼樣?聽了我的介紹,你是不是對我們潮汕的春節習俗有了一些瞭解呢?

六年級春節的作文 篇4

春節,我和爸爸,媽媽在鄉下爺爺家過的。除夕一大早我就和爺爺來到街上買對聯,買年畫,買煙花,街上的人非常擁擠,各種各樣的貨物都齊全,我和爺爺都挑花了眼,最後我和爺爺終於把需要的都採購完成了!一路上,家家都把房子打掃得乾乾淨淨,買來的年畫,有的正着貼,有的倒着貼,還有的歪着貼。整個村莊陷入了熱鬧的氣氛中,家家户户歡聚一堂,有的吃餃子、有的觀看精彩的春節聯歡晚會、有的忙着放煙花。我最喜歡放煙花,隨着新年鐘聲的敲響,我迫不及待的衝出家門,來到廣場上準備放煙花。這時候,外面已經震耳欲聾,到處都是“轟趴、轟趴”的響聲。瞧!

遠處的禮花好像孔雀開屏,又像天女散花,一會兒滿天金燦燦的猶如豐收的稻穀撒滿天,一會兒滿天紅通通,好似傍晚的紅霞鋪滿天。第二天,新年到了,我便早早起牀,開始拜年了。只要説幾句吉祥話兒,就可以拿到壓歲錢,我好開心!真是個快樂的春節!

六年級春節的作文 篇5

家鄉的春節是十分忙碌的,但在我看來快樂也是不少的。

除夕是我最喜歡的日子。看着家家貼春聯、穿新衣,聽見鞭炮聲此起彼伏砰砰響起,除非萬不得已,不管十里百里外的親人,這天晚上都一定要回來與家人團聚一起吃年夜飯的。吃過年夜飯,我們小孩都跑到屋外燃放煙花,各式各樣的焰火綻放天空,猶如一朵朵巨大的鮮花,漂亮極了。八點開始,一家人坐在電視機前觀看精彩的春節聯合晚會節目,大街上似乎安靜了許多。可是,午夜零點開始,鞭炮聲又歡鬧起來,這是人們在喜迎新的一年的到來!

大年初一才是真正的春節。早上起來,我們一家就去給附近年長的親戚拜年祝福,這時大人總會給我們小孩壓歲錢,拿到壓歲錢別提有多高興了。可以買學習文具,還可以和小夥伴去玩耍,或者逛街在小攤上買點小玩意。最有意思的要數套金魚了,橋頭、街邊都有攤點。看着小朋友把一個個圈圈扔出去套中小魚缸時,那快樂勁就別提了。瞧,春節多熱鬧啊!

打從懂事起的整個孩提時代,每一年最盼望的事莫過於是過春節了。結束了整整五個月雖不緊張但卻天天周而復始讀書生活的我們。開始了雖不漫長但卻令身心愉悦的寒假生活。因為只有過年,我們或許才會得到一套新衣,嚐到平時不敢奢望但現在看起來極其平常平常的美食,可以毫無顧忌地盡情地享受冬日早晨温暖的被窩,可以玩耍一些平時無暇顧及且大人嚴厲禁止的玩意,可以欣賞到農村孩子極少擁有的天天電影。因此,童年時代的我們對春節充滿了遐想。

掀開塵封的記憶,我與我的夥伴們的春節時光,快樂而充實,歡欣而天真。

春節期間,各家的食物是一年中最豐盛的。按當地的風俗,自臘月二十,每家每户都忙着舂米、磨面,洗刷擱置一年的蒸籠。大人們挑擔提水,忙着蒸糕蒸饅頭,我們則全然不顧衣衫的單薄在大人們忙碌的身影中穿梭。那時日子緊巴,能吃到饅頭的時間也只有一年中的臘月二十到正月十五。接着個家又開始自制炒貨,如炒蠶豆、炒花生和妙番薯幹,奢侈的人家也會有炒瓜子的,但不多。家家户户掏出生產隊剛剛支付的結算款奔向市場,平時一向冷淡的菜場,到了臘月末變得人頭攢動,人們花去平時捨不得開銷的鈔票,提回了平時只有來客時才捨得破費的大魚大肉(當然,不多的收入得留點,另有他用)升火、起油鍋,準備好除夕夜起至大年初五的所有吃食。我家則由平時忙碌的父親掌勺,母親則要靠着自己揣摸會的縫紉技術替人家做衣,賺取不多的收入以貼補家用。小孩每天主餐吃着豐盛的食品,飯後拍着鼓脹的肚皮急忙揣上幾抓炒貨,馬不停蹄地趕赴夥伴的約會。

上世紀七、八十年級國家百廢具興,經濟狀況正待復甦,生活水平非今天可比。儘管父母勤勞節儉,家境在當地也屬中上水準。但姐妹兄弟眾多,孩子們的穿衣一般實行“大傳小”制度,我排行老小,所以每年能穿一套新衣服只能在春節才有機會去想,平時裏所穿的都是哥哥姐姐剩下的。父母也懂得孩子們的心理,所以往往是新衣服和新棉鞋隔年“配發”。極少有機會得到“上下一新”的照顧。即使語、數雙百的大紅獎狀捧回家中,父母欣喜之餘也不例外。我們也無怨言,因為我們深知父母是那種過日子精打細算、細水長流的本分之人,六個孩子的生活壓力壓得他們長年喘不過氣來。母親替人做縫紉活,為了使別人家的孩子在除夕前能拿到新衣服,常常趕着做活直到除夕年夜飯。一吃過飯,又匆匆坐到了縫紉機前……。第二天早上,當我們被陣陣鞭炮聲驚醒時,一眼發現枕邊常常不是一套嶄新的自制衣服,就是經過改縫整齊的半新衣服,裏面紅包自然是少不了的,儘管壓歲錢數字很少,這在當地已屬不易了。起身穿衣,卻發現母親又在灶台邊忙碌……。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