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描寫晚上景色的小散文

本文已影響 3.01W人 

黑沉沉的夜,彷彿無邊的濃墨重重地塗抹在天際,連星星的微光也沒有。下面請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描寫晚上景色的小散文

  描寫晚上景色的小散文一

晚秋的清晨,窗外秋景迷人而憂鬱。一夜間秋天細雨的洗禮,一切都很濕潤,清新。一片霧氣濛濛,像夢境一般,霧氣像幔紗,裊繞着我這顆多愁的心。自離開故鄉,第一次感受到故鄉般晨霧中的美景。

霧慢慢散開,像一瞬間劃開一道帷幕,靜寂中朝陽渾圓脱出的呈現在面前,來不及仔細看它,就由橙紅變得刺眼的光亮的球體了。

雖然如此,陽光的温暖讓孤獨冰涼的心感到一股暖流湧動。

樓前一棵鬆靜靜地站着,渾身散發着孤傲的美麗,卻感到了它濃濃的寂寞的氣息。

陽光下松樹渾身就好似盛夏的黃花般的嫩黃,是如此的鮮麗,如此的清新,如此的落寞哀怨。

鬆沒有多餘的繁瑣的枝椏乾淨利落,雖然幾多風雨,幾多風霜,無論風雨多大,鬆從不彎下自己的腰。任憑風吹雨打,高傲的仰着頭。樹枝也依舊倔強的向上伸展,展現着它旺盛的生命力的。

鬆彷彿伸出雙臂等待着那一刻甜蜜的擁抱,期待着幸福來臨那一刻的凝固。每一枚松針都堅硬如針,即便變的枯黃了。

枯黃的草葉低着頭彷彿在沉思着,正在想念着夏季的繁華,正在慢慢的適應絢爛後的平淡。秋風襲來,輕輕撕扯着枯草思念的痛。

遠遠的看着嫩黃的鬆,彷彿看着我自己,青春已逝,在靜寂的歲月中慢慢老去。沒有更多的話語來形容。就彷彿是我自己站在那裏。虐心的等待就是如此的漫長。或許每個人面前都有一條無法逾越的河流。也許今生只能在彼岸觀看繁華落盡後的悲哀。

彷彿是幾個世紀,又好似滄海桑田變幻的一瞬間,輕輕淺淺的歲月裏,期待着無期的重逢。錯過的風景裏多多少少的遺憾,然而人生怎會沒有遺憾呢!

靜寂的歲月裏沒有豪言壯語,沒有太多激情。只有靜謐的心靈,沉澱的經歷,還有拋卻腦後的記憶。

只有痴痴的等待,不知道愛情那一刻的到來會有多久?

只有痴痴的等待,不知道與親人團聚的日子在哪一天?

只有痴痴的等待,不知道哪一天清澈的雙眸看透自己堅強外表下那顆脆弱的心?

只有痴痴地等待,不知道幸福的距離是否在拉近?傻傻呆呆的等,讓人眼角有淚的看着。

遠遠地望着鬆是如此的倍感親切,就像久違的親人,又彷彿是紅塵中唯一的知己。

鬆的身邊,河水毫不掩飾它的熱情,依舊奔放的流淌,然而鬆卻痴迷的靜立於天地間。

鬆靜靜的姿態如此迷人,鬆遠離塵世的繁華,脱盡凡世的紙醉金迷,散盡塵封的記憶。

鬆痴迷的在等待......

每一個黎明,有晨露的陪伴,夜霧凝結為露,晨露玲瓏剔透,呈現出陽光温潤的光澤。鬆也呈現出它倔強的迷人的孤傲身姿。

每一個白天,白雲總是悠閒的漂浮於湛藍的天空,鬆依舊挺拔的站着,從不改變身姿的站着。陽光下鬆呈現着古典的美,不妖豔,不扭捏。

每一個夜晚,鬆感受着風的撫摸,散發的卻是月的光輝。享受着夜的寂靜,鬆的夢盡情盛開在繁星點點的夜空裏,美麗而淒涼,掩飾不住淡淡的憂傷。

  描寫晚上景色的小散文二

窗外

“昨夜的風雨給今日的早晨戴上了金色的皇冠”,此時,已點亮自己的燈,

翻開,吟唱他們的話語“愛就是充實了的生命,正如盛滿了酒的酒杯!”

推開窗,夜幕已低垂,遙望深邃的星空,點點的繁星好似顆顆明珠,鑲嵌在天幕下,閃閃地發着光。星兒躲躲閃閃,因為雲彩給他們披上了隱形的皇冠霞帔;月兒此時是恬靜的,安詳的,卻未見她的出現;枝頭上遺留的片片樹葉,在秋風的撫摸下,沙沙作響;咕咕鳥何時會來臨,駐足枝頭,咕咕地唱着“秋風的落葉”??

依傍書枱,傾聽音樂的訴説,凝望星空的呼喚,夜已朦朧:琵琶獨奏,古箏相隨,長簫相依,只為千呼萬喚中“琵琶半遮面”的容顏;千尋萬盼,只為傾戀在“天涯共此時”的明月;慢慢悠悠,獨上樓閣,闌珊處,伊人傾述心中不能説的雲的思念,風的牽掛!

我把自己的心之殤輕輕地浸入這沉默的時刻中,盛滿水的杯子,亮晶晶的穿透着靜寂的空間,在三維空間中折射點與點之間的距離。我獨自在點點中蹣跚,徘徊??

誰在這暗寂中跟隨我的影子,我彷徨,於是吶喊,立刻塵土飛揚,摻雜着小精靈們的嬉戲打鬧聲,枝頭的喜鵲左顧右盼,草叢中的小狐狸東張西望,小馴鹿躲在大菩提樹的後面,小麻雀在枝頭唧唧咋咋,穿梭林間,小青蛙在荷葉上蹦來跳去,夜鶯哼着小曲??大象用長長的鼻子吹着歡迎的號角。

他們可愛,清新,就像剛出生的嬰兒一樣閃爍着甜美,清澈的眼睛??露珠不停地撫摸着大地上的孩子,播散在這片勃勃生機的玉盤中,晶瑩剔透,彙集夢一般的眼睛??

在這睏倦的夜裏,夜就像黑巖一般的黑??呵?小小的螢火蟲卻把黑夜裝飾的璀璨奪目,星星點點的光環彙集成夢的海洋,波瀾起伏,月光石子鋪滿這片美麗的方土??

此時十二點鐘拉上夜幕,蓋上白日的倦眼。大菩提樹下,琵琶獨奏,古箏相隨,長簫相依,露珠與精靈伴舞,豆大的露珠落在玉盤中,滴滴答答的,美麗的鮮花含

苞待放,就像一個很羞澀的少女,在清風中搖擺着她婀娜多姿的纖細身軀,亭亭玉立的站在玉盤中,可愛,甜蜜??

“七八個星在外,兩三點雨山前”菩提樹下,溪水伴遊魚,潺潺水聲流過溪橋。“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聽取蛙聲一片”,一場盛大的夜宴讓人如痴如醉,如幻如影,我便是席下唯一的觀眾??

我聽着美妙的聲音,觀看載歌載舞的表演,頃刻間,側榻而卧,疲倦的睡眼讓我漸漸地入睡,她唱着歌走來,坐在我的身邊,而我沒有醒來。在夢中,她的氣息,接觸了我的睡眠。這該死的`睡眠,讓我在她的歌聲中沉睡,連綿中露珠的影子遮掩了整個白天,為什麼我總看不見她的面,忽然淚眼盈眶,連呼吸都是痛,我只是怔怔的坐着,想象,拼湊她的容顏,收藏她的微笑,整理她的心情??

輕輕雨傘,淡淡黃昏,幽幽飛雲,青春歲月啊,讓我能回到當初的心境裏,秋風落葉,悄悄地來,一天一天的我們學會.

  描寫晚上景色的小散文三

九月初,樹遠端的枝丫上的葉子略微泛黃,還未見飄落,這個季節的風,不像印象裏的春風那麼狂躁,剛過完春節貼的對聯,在一陣風呼嘯而過後居然只剩橫批了。夕陽映紅了沙林的每一寸土地,斜陽不温不火的映射在沙林的水庫上,大自然巧奪天工的手法構造出了一幅“一道殘陽鋪水面,半江蕭瑟半江紅”的美麗畫卷。

這沙林特有的畫卷,因為這裏不僅僅有水和晚霞的天衣無縫的完美組合,還有沙漠和晚霞的組合,一行平行的足跡,不一會就漸漸變的不再清晰,走向沙包頂上眺望,當晚霞漸漸浮現在你的眼前的時候,那種炫麗的顏色是與無盡的沙漠邊緣連在一起的,對於內心的震撼不是在於炫麗的顏色,而是在於晚霞與沙漠的無縫對接和晚霞形態的變化莫測。

沙林的晚霞,應該是祖國邊關最晚落下那一輪太陽,當斜陽漸漸接近地平線的時候,眺望着這西方漸漸火紅的蒼穹,凝聚這夕陽的變化莫測,任夕陽肆意流淌着驚豔的霞光,心中的萬千思緒,與霞光交融,和霞光一同燦爛,彷彿有天人合一的心境,身邊所有的世俗往事都置之度外,慢慢的等待着霞光的消失。

霞光映紅了半個天際,及時再美,所有的美也只是留在了人們的心裏,只有整齊的白楊林能夠體會晚霞的心境,夕陽透過樹葉是一種暖洋洋的畫面,而晚霞映照着樹葉,彷彿將沙林的夜空都將點燃,那豔麗的晚霞內心深處似乎有團火焰,旁邊的柏油馬路上也是瞬間變成一條萬道金光鋪灑着的星光大道。夜終究還會來襲,美麗的畫面總是那麼短暫,對於生活的味道也是如此,夜的來臨吞噬了沙林的一切,所有美麗的畫面都是曇花一現。

大自然這位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魔術師終究會把美麗的晚霞,製造一些瑕疵,讓人留戀,留戀晚霞的炫麗,留戀晚霞的短暫,留戀夜的無情,但身邊的一切都將是我們要去面對的生活。生活或許會很平淡,但是平淡味道總是那麼不温不火的在延續着,轟轟烈烈的感情終究會消失在夜的寧靜。

“落霞與孤鶩起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美景終究會消失在秋的風中,秋去了,還會有冬的景色。

  描寫晚上景色的小散文四

廣西崇左市寧明縣山青水秀、人傑地靈,是旅遊觀光的好去處。境內除了世界聞名的花山巖畫,更有諸如蓉峯塔之類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觀。人説到寧明去登蓉峯塔會增加正能量,絕非誤導和戲言。

蓉峯塔確實不凡。

在縣城西北郊外一望無際的田野上,在環抱有情的明江河畔,一座寶塔矗立於天地之間,一株華蓋般的大榕樹緊靠塔旁,榕塔相擁,風雨相伴,閲盡數百年滄桑,見證着古鎮寧明的鉅變。寶塔東北面千米外,有一個富於神祕色彩的東湖,湖光粼粼,映照塔尖。西北方几十里外呢,花山千年巖畫栩栩如生,與寶塔遙相呼應……。周遭遠近的自然人文景觀,都在登塔眺望中盡收眼底。的確,寶塔像利劍,時刻呵護着這裏的日新月異;寶塔像巨筆,永遠記錄着這裏的雲捲雲舒。親近寶塔,是一種幸運。你會感到這一人文景觀的歷史底藴和凜然正氣,對比出個人的無知和渺小。更有趣的是,寶塔有着啟迪智慧和激勵創新的效應。

這就是始建於清道光初年的蓉峯塔。蓉峯塔由清朝知州伊枕雲籌劃。歷時30年方能建成。清代本地名士黎申產編輯的《寧明州志》(由中國台北市的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清光緒九年原刊)卷下祠廟篇中(第115頁)記載:“……蓉峯塔在城北,道光初伊枕雲明府蒞任,自謂精於形家,親出郊外相視點此穴,以培植風水,中祀財神,再上一層祀關帝,再上一層祀文昌,再上一層祀魁星……”由此見出修建者那種崇文尚武、祈財納福的惠民願景,其實也迎合了壯族人民的傳統文化和心理訴求。更何況那是出於精通風水的知州之手,則更現出塔的神奇神聖了。

另有本縣謝姓的老師考證,他在《蓉峯塔興建緣由及其翰墨解釋》文中認為,清雍正以前,寧明縣城本來有一座古建築物叫臨清樓,是“桂南八古”之一。舊址在現今的縣人民醫院住院部,其建築富麗堂皇。但是雍正皇帝大興文字獄,對臨清樓望文生義,認為“臨清”者,清朝臨時做皇帝也,下詔拆毀,從此臨清樓不復存在。到了道光年間知州伊枕雲走馬上任才大興土木,但要建的是塔不是樓。原因是寧明的文人太厲害,自改土歸流以來,新官上任者凡政績不佳或中飽私囊,文人必上書告狀,被告倒的州官屢有出現。伊枕雲上任後便請來了一位地理先生,地理先生説,寧明州城這個地方形狀很像一張荷葉,別名也叫荷城,……洪水一來,縣城更像一張平湖秋葉在水中浮動,作為一州之長很難站穩腳跟,因而形成“文人多告狀,州官常下台”的現象。要想穩住縣城就搞一個建築物象徵竹篙,插住荷葉以穩定江山。於是伊枕雲決定建塔不建樓。塔名不能再用臨清舊名。縣城既像荷葉,有葉必有花,應該用荷花的別稱芙蓉,但是建成以後塔身又極高,像一座山峯,要兩者兼顧,叫“蓉峯塔”很合適。塔上的翰墨皆是本地舉人黎申產的佳作。

……五四運動以前,蓉峯塔的每一層都有一尊神像,每一尊神像的動作都配合該層的匾額。……

對於蓉峯塔,《寧明縣誌》記得更是詳盡:“蓉峯塔在縣城北郊。其西側有榕樹一株,在千米外有一東湖。遠眺高塔亭立,聳入雲表,巨榕婆娑,濃蔭華蓋,塔榕互映,相得益彰。

此塔建於清道光初年,為知州伊枕雲籌劃。歷30年方建成。塔身5層,一層匾題“蓉峯塔”,大門兩邊書對聯:“蓉承嶽峙千重豔,峯接奎垣萬丈光。”層高6.2米,大門正對的內壁面,繪壁畫一幅,今已不辨;二層題“珠聯”,層高6.85米,壁畫蒼龍布水;三層題“璧合”,層高7.25米,壁畫綵鳳企立;四層題“梯雲”,層高6.85米,壁畫瑞鹿含靈芝;五層題“取月”,層高10.68米,壁畫金鯉朝龍王。塔頂裝飾木葫蘆,高3.85米,加上2.76米露地塔基,整塔高43.44米,蔚為壯觀。舊傳夕陽西照或皓月西斜時,塔尖影可及東湖,恰如秀筆蘸墨。光緒十八年(1892年),塔頂葫蘆被雷擊毀,遂成禿頭。塔內有通梯達各層。各層壁內體蝨頗豐,惟無專管,略見雜亂。民國間日軍陷境後,各層鋪板被盜,以後扶梯亦毀,不可緣登。建國後,1983年縣政府撥款修理,用水泥鋼筋代替木料,修復各層鋪板和扶梯,並重新修葫蘆頂(加裝避雷針),恢復原貌,現已可供遊人攀登遊覽。”……

幾百年來,蓉峯塔歷盡滄桑,仍然巍然屹立,他隨着時代的變遷不斷煥發出獨特的風采和魅力,那委實是寧明人民的一大幸事。而今,隨着一條寬闊的水泥大道鋪設開通,更給心儀的人們提供了諸多便利。無論是春風夏雨,還是秋霜冬雪,總少不了遊客閒人在那裏來來往往,去尋求寶塔的蔭護和賜福,收穫一份心靈的慰藉。

遊覽蓉峯塔,人們可以從縣城西北往前三五里,穿過田垌,繞過魚塘,呼吸着原野的清新氣息,便來到蓉峯塔下、老榕樹前。那真是個休閒遊覽的好去處啊,且不説那榕樹濃蔭裏百鳥的吱喳爭鳴,也不説清風搖動樹葉時的沙沙夢囈,單就寶塔四周久經風雨吹打留下古舊的斑痕,就會讓人讀出歲月的沉重。尤其是那些被時光侵蝕的青磚,以及榕樹下那些被蟲獸損傷的老根,似乎都在向遊人訴説着堅強和磨難。正是這種堅強和磨難,感召了絡繹不絕的遊人。

蓉峯塔的東西北三面,近處是一馬平川的田野,那裏有水稻、甘蔗、香蕉以及各種時鮮蔬菜諸如此類的農作物,那些富有亞熱帶氣候特徵的農作物,隨着四季生長成熟。於是放眼望去,綠的碧綠、油綠,黃的金黃、淺黃,色彩繽紛且富於層次感,全都如詩如畫。塔的南面,是數畝的魚塘,魚塘邊沿淺水處,是蓮荷的王國,春末夏初,荷葉田田,荷花競放。荷葉下蛙聲陣陣,蓮花上蜻蜓款款。晨光初照,那裏的主人便撐着竹筏,在塘中撒開漁網,嘴裏不時哼唱起寧明的《迎客歌》……,此情此景,一幅壯鄉網魚圖便活生生的出現在眼前。

蓉峯塔就這樣聳立在田園風光裏,何等壯美、風流。

古往今來,城裏的居民視寶塔如神靈。他們迎着朝陽,或輕車前行,或安步當車,匯聚到這一城郊景觀遊覽,去無償享受自然的饋贈,與大自然進行友情交流抑或是心靈對話,把生活的煩惱過濾,然後昇華成一種人生的智慧。他們披着月色,或結伴而行,或獨自徜徉,會合在這一人文古蹟,接受歷史教誨,在郊遊中完成文明傳承抑或是心靈洗禮,將世俗的慵懶更新,然後激發出一種創新的力量。

外來的遊客,他們洗卻征塵,便可馬不停蹄地前往,由一路田野風光相陪,然後到大榕樹濃蔭下納涼休憩,細細研讀寶塔巍巍的雄姿、古老的青磚、古樸蒼勁的門聯乃至古塔的文化底藴。倘若幸運的話,他們還可以進入寶塔,拾級而上,登高遠望,感受四面風物的拜賀,接受來自寶塔默默地蔭佑和祝福。

遊覽過寶塔的人們大都感慨萬千,一位髯須飄逸的老者曾經讚歎説,這並不是簡單的人文景觀,更是佔得天時地利的風水寶物,它能為當地居民消災添福,催出興邦濟世的人才。

是的,寶塔給寧明人民帶來了福祉。寶塔建成以來,寧明因此英雄輩出。諸如抗法名將黃守忠、近現代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先驅農實達、新民主主義革命先驅易挽瀾、中國工農紅軍高級將領黃子榮、甘湛澤、鐵血抗日名將周元,以及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陸新……。寧明從此人才濟濟。諸如清代壯族詩人黃煥中、黎申產、黃體元、農嘉廩、農賡堯、農樾;著名物理學家鄭建宣,著名電機工程專家甘澄澤,著名水利工程專家甘懷義,著名傳染病學家甘幼強,著名船舶機械專家陳邕麟,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原所長鄭志鵬,著名造船專家陳信隆……。於是,蓉峯塔歷來是本地詩人吟頌的對象。

清代壯族詩人黃煥中《蓉峯塔》詩曰:“巋峨寶塔倚江濱,曾費經營數十春。蓉以為峯佔地利,荷堪作葉障城閫。半空鈴語風聲遠,四季物華一望新。我欲題名何處聽,揮毫不屑傍他人。”

清代廩生陶贊勛有《九日登蓉峯塔留題壁上》二首:“叨陪名士共登高,俯仰乾坤興益豪。莫漫酒酣輕落筆,劉郎自昔不題糕。”“徵鴻天半去匆匆,景物蕭條感慨中。悵望雲山空目斷,滕王何處一帆風。”

清代詩人農保謨有蓉峯塔題壁一律:“十載歸來雙鬢改,青山依舊傍江村。重遊古塔層霄聳,獨上雲梯萬象吞。遠浦木棉烘有色,近城芳草斷無痕。金身對峙淪荒土,法眼何人識化源。”

清諸生甘尚賢有蓉峯塔題壁一首:“獨上雲梯眼界空,層巒低列隱迷濛。崢嶸聳立紅塵外,突兀長凌碧落中。遠浦斜陽歸倦鳥,斷雲秋影渡徵鴻。不堪兵燹蕭條後,剩得玲瓏八面風。”(見於《寧明耆舊詩輯》)

今人吟頌蓉峯塔的詩篇更是常見常新,不一而足。正因為有古今文人的詩賦,更給神聖的蓉峯塔濃厚的文化底藴和文明異彩。

我曾有幸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登上蓉峯塔,那正是秋高氣爽的時節,夕陽返照,晚霞滿天。我與兩三文友相邀前往,扶梯而上。我們站在第五層“取月”,心懷着在事業上能夠實現“折桂”的夢想,環視四周景觀,面對八面來風,頓時躊躇滿志,為鯉魚跳龍門而信心滿滿。此時夕陽徐徐西下,景色變得如夢如幻,忽然間,位於東北不遠處的東湖熠熠生輝,變幻出“秀筆蘸墨”的美景……

俱往矣,唯獨蓉峯夕照,依然是絕美景觀,永遠存留在寧明人民的心間。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