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五年級作文

有關傳統文化五年級作文8篇

本文已影響 2.84W人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傳統文化五年級作文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傳統文化五年級作文8篇

傳統文化五年級作文 篇1

今天是農曆正月十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大早起來,我就盼望時間快點過,因為晚上在我們鄉的祠堂裏有燃放煙花慶元宵活動。

祠堂前,人頭躥動,人山人海,我好不容易擠到一個看禮花的有利地勢。

這時,只聽“嗖”的一聲,一個紫色的大禮花直衝雲霄。緊接着,許多色彩繽紛的禮花飛上天空。瑰麗無比,有的像仙女散花,有的如孔雀開屏,有的像盛開的花朵,有的像一把撐開的大傘;有的像串串雨絲;還有的像盞盞小燈籠被點燃。看!一個大瀑布從天而降,真有“飛流之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氣勢。

元宵節讓我感到很快樂。

傳統文化五年級作文 篇2

傳統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從兒時起,媽媽就教我背誦“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那時的我就領略到了古詩詞的魅力。幼兒園時我又學習了《弟子規》,懵懵懂懂中我知道了其中的一些道理。

上了小學後,學校裏有了《國學》課。每天早上我們聽着廣播裏朗朗上口的《三字經》,踏進校園,穿越在一個又一個的經典故事裏。《三字經》是國學經典中最耐人尋味的一本書,就像一盞明燈,指引着我。它每一句只有三個字,卻包含了一段歷史,一些知識,一個道理。“黃香温席”讓我知道了如何感恩父母;“孔融讓梨”讓我懂得了謙讓的美德;“程門立雪”讓我明白了尊敬師長……《三字經》簡單易懂,直接點明中心,它告訴我許多道理,讓我一生受益匪淺。

隨着年齡的增長,我讀的書越來越多,有唐詩宋詞、古代名著。在唐詩宋詞中我可以和李白一起望廬山瀑布,感受那“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壯觀景象;我 還 彷彿看到了蘇軾的廬山之美“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在《論語》中,我還聽到了孔夫子的諄諄教誨聲。在《西遊記》中,我可以和孫悟空一起降妖除魔。在《水滸傳》中,我可以和水滸英雄一起鬥智鬥勇。

中華民族的傳統國學文化,已經在我的心裏牢牢紮根,時刻伴隨着我、激勵着我。

傳統文化五年級作文 篇3

東漢黃香僅僅九歲,就懂得尊老愛幼,孝順父母。在冬天嚴寒之時,就用自己的身體將父母的被子温暖後,再請父母安寢;在夏日炎熱之際,則用扇子給父母扇涼驅蚊,以侍奉父母安寢。黃香温席是在中國傳統孝之禮儀,孝順父母,從小事做起。

唐朝貞觀年間,西城回綸國是大唐的藩國,一次,回綸國為了表示對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帶一批珍寶見唐王,其中最珍貴的是白天鵝。途中,白天鵝不謹飛走,使者只拔下幾根鵝毛,卻沒能抓住白天鵝,使者在擔心害怕之餘吧鵝毛獻給了唐太宗,唐代宗並沒有怪罪他,反而覺得他忠誠老實,不辱使命,從此,“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的故事幹為流傳開來。

傳統文化五年級作文 篇4

人生當中有許多的第一次,如第一次當媽媽,第一次當小警察,第一次去橫店,第一次去牛頭山……其中,讓我最難忘的就是那一次在課堂上當小老師。

為了讓同學們學習和傳承中華民族的美德,也為了讓同學們更加理解《弟子規》,我決定給大家上一堂《弟子規》的課

“上課。”我學着老師平時上課的`樣子,一本正經地喊,“同學們好!”“老師您好!”同學們也嚴肅地回答,我好不容易忍住不讓自己笑出聲,就一股腦兒把她憋進了肚子裏。

“《弟子規》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一,經典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我們應該多學習中國文化,傳承中華民族的美德……”我滔滔不絕地講述着,同學們認真地聽着,大家都陶醉在濃濃的文化氛圍中。

“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這句《弟子規》中的名言讓我感受頗深。記得有一次,我剝開香蕉,發現香蕉上有一點點芝麻大小的黑色的東西,以為這根香蕉已經爛了,隨手就把它丟進了垃圾桶。正巧,媽媽看到了,就生氣地對我説:“睿睿,你怎麼這麼不愛惜糧食呀。”我覺得十分委屈,反駁道:“這香蕉不是有黑掉的地方嗎,她不是爛掉了嗎?”媽媽嚴肅又語重心長地説:“事雖小,勿擅為!這根香蕉雖然黑掉了,但它並沒有爛,只是在運送地過程中撞到了,才會這樣,你以後遇到不會或不懂的事情時,不管它是多小的一件事,都不要自作主張地去做事!”這件事給了我很深的印象,而這句《弟子規》中的名言成為了我的座右銘,讓我受用不盡。

誦讀並理解了這些弟子規的意思後,我們玩了一個輕鬆的小遊戲,看意思猜弟子規名言。看着樹林般的手舉了起來,我都有點兒不知所措了。我點了幾個同學的名字,他們都回答地非常流利。看來,他們對《弟子規》都有了非常好地理解和感受,我的目的達到了,這節課也在不知不覺中接近了尾聲。這是我才發現自己已經口乾舌燥,背後都有汗了呢。

第一次當小老師不僅讓我體會到了當老師的辛苦,更深刻地理解了弟子規,也讓我親近了中華文化,明白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堅定了我們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決心。

傳統文化五年級作文 篇5

説起中國傳統文化那可是數不勝數,而讓我記憶深刻的就是這春節了。

春節是中國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是象徵團結、興旺,對未來寄託新的希望的佳節,如何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其中有一個風俗習慣就是吃餃子。吃餃子之前當然要包餃子啊。我為了能吃上美味的餃子,便自己動上手。

想吃餃子就要包餃子,這餃子可不是很容易做的。包餃子之前首先要和麪。我倒了一些面放在盆裏,又拿碗倒了一些水放了進去。剛開始水倒少了,揉出來的面拿起來向下掉面渣。又加了點水之後,面又都粘在我手上。哎,水總是加的不合適,光和麪就這麼難,等到吃上餃子要等到什麼時候啊!又加了一點乾的麪粉,面總算弄好了。可是一聽媽媽説面還要放半個小時,真等的我不耐煩了。面好了我等不及的衝到面旁邊,拿出一小塊面學着媽媽以前包餃子的動作把面揉成一個細長條。結果揉的一節粗一節細的還好揉了好長時間終於揉好了。

我突然想:既然餃子作為中國傳統文化流傳了下來,餃子就一定很美味,但是肯定有一定的製作難度。為了吃上美味的餃子努力!接下來開始把面切成小塊,再繼續擀皮。擀皮是最難的事了,也是重中之重。如果皮薄了餃子容易破,如果皮厚了餃子餡熟了皮沒熟。我把一小塊一小塊的面按成了可愛的小柿餅大小,便準備擀皮了。我一手拿着小餅,一手拿着擀麪杖擀餃子皮。哎,像媽媽那樣擀皮好難啊,我實在學不會最後我就像擀大餅一樣擀了餃子皮。雖然方法笨拙但是效果還是不錯。

該包餃子了,媽媽給我做了我最愛吃的豬肉大葱餡。我拿起擀好的皮在媽媽的旁邊學着包餃子。包出一個餃子之後突然覺得包餃子不是那麼困難。終於包好了開始煮了,我在鍋的旁邊盼着餃子煮熟。看着餃子在過的翻騰如同一條條白色的魚在歡樂的遊戲。餃子煮熟了!嘴裏吃着餃子心裏説不出的開心。霎時,我覺得我離中國的傳統文化也近了一步。

我愛中國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五年級作文 篇6

咱們的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淵遠流長。這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就是傳統文化——剪紙啦!

剪紙的種類有很多,比如:窗花、喜花、禮花、鞋花、門筏、灣州布影、斗香花、剪紙團花、剪紙旗幡、剪紙漢字、剪紙圖畫等等。我次就只介紹介紹剪紙圖畫、剪紙漢字和剪紙旗幡。

剪紙圖畫就是在一張紙上剪出一副畫來。你先看看這幅“書生”,上方有一位正在拿着書在讀的先生,一看他的樣貌就是一位書生;再看看這幅“鳳凰戲牡丹”,上方有一隻鳳凰在一朵牡丹上玩耍,活像一個小孩在玩耍……

剪紙漢字也是先拿出一張紙,然後在上方剪出一些漢字,還能夠剪藝術字呢!我也以前剪過,十分的漂亮,不信,你自我試試!你看了準會説很好看,因為這是以前傳下來的嗎!

剪紙旗幡我也做過,(是照自我的方式做的)我先拿來一條1分米的棍子,再拿來一張紙,吧之間成一個三角形的形狀,(自我看一下該剪多大)最後再把紙粘上去。就做成了,你試試吧!

中國還有很多傳統文化,比如:書法、刺繡等等。怎樣樣,咱們中國是不是有很多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五年級作文 篇7

剪紙是中國的民間藝術瑰寶,是民間藝術的一朵奇葩,看了讓人羨慕不已,嘖嘖稱讚。剪紙的內容包含着濃濃的生活氣息。鳥,蟲,魚,獸,花草樹木亭橋風景。這些人們熟悉而又熱愛的自然景觀成了人們剪紙的花樣。每逢過年過節或喜事臨門,人們都要剪一些“福”、“喜”、“壽”等貼在窗户上,門上來表示慶賀。

坐車是一件很普通的事,特別是公交車。在公交車上,後門一開就能看見三把黃色的單人座椅,這三把座椅是專門為老弱病殘所設的。但我總是會看見一個孕婦或老人站着,偏偏會有年輕人、中年人坐在旁邊。其實我猜想坐着的人有想讓位的,但就是自己不想吃虧。直到售票員説“誰能讓一下位?”我有信心説我不是這樣的!因為我做到,看見這樣的情況會主動讓位!

禮貌不用花錢,卻能贏得一切!禮貌能使有禮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禮貌相待的人喜悦!讓我們行動起來,做一個有禮貌的人。來繼續傳承中華的傳統美德——禮貌!

傳統文化五年級作文 篇8

同學們,你們吃過“羊”嗎?我這裏説的“羊”可不是我們平常吃的羊肉。我説的“羊”是用面做的像羊似的饅頭,吃“羊”是我們家鄉的一種傳統文化習俗。

在我們家鄉,每年新小麥收穫以後,剛當媽媽的女人要準備些饅頭和一些禮物回孃家,這叫做看“羊”。過些日子,姥姥會帶一些大小不同的“羊”去看外孫,這俗稱送“羊”。現在,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不再送饅“羊”了,而是去麪包房定做些麪包“羊”。“羊”送到外孫家後,要把回頭“羊”讓姥姥帶回去,這意味着明年讓姥姥繼續送“羊”。

送羊一般送三年或五年,有的一直送到外孫結婚為止。

我小時候,姥姥一直給我送了三年“羊”,那些大小不同,形態各異的羊吃起來味道好極了!現在回想起來,我還直流口水呢!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