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九年級教案

綜台性學習《腳踏一方土》教案

本文已影響 2.18W人 

  一、活動目標

綜台性學習《腳踏一方土》教案

1.通過此次活動,使學生從各個層面對我們腳踏的這一方土地有一個全面的認識,既瞭解現實層面上的土地,瞭解它的歷史和現狀,又瞭解文化意義上的土地,看看土地在文學作品和人的文化心理中有什麼特別的含義。

2.通過蒐集資料,使學生了解我們國家的土地資源狀況,增強憂患意識,並借鑑我國曆代管理土地的經驗,調查本地土地使用情況,發現土地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自己的解決辦法。做到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溝通,學以致用,理論聯繫實際,培養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

3.通過蒐集與土地有關的神話傳説、成語俗語、歷史故事,使學生認識到土地對於人類的重要性。

4.通過蒐集與土地有關的文藝作品,瞭解土地的象徵意義,並對“鄉愁”“安土重遷”等文化現象有一個理性的思考。

 二、教師準備

1.根據學生興趣,把全班分成幾個小組,分頭去搜集資料、分析資料。

2.蒐集一份有關土地的參考資料書目。

3.整理以前學過的與土地有關的成語、俗語和文章。瞭解其他學科如歷史、地理等關於土地的介紹,比如歷史課關於土地改革、地理課對於土地使用狀況、各地不同土質的講解等,溝通學科之間的聯繫。

4.閲讀一些有關土地的文化分析方面的著作,瞭解中國人“安土重遷”“依戀故土”的文化傳統。

 三、活動建議和指導

1.本單元的三個活動都是圍繞“土地”這一課題展開的。我們所要認識的土地有兩個層面的意義:一個是物質層面上的土地,這是我們每天都要接觸到的,是人類活動的舞台,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第二個層面是文化層面上的土地,土地對於人類的意義,人類所創造的一切藝術形式都不可避免地要涉及這個主題,因此,土地就被賦予了各種各樣的象徵意義。古希臘神話中土地被稱為大地母親,她是力量的源泉;在各國統治者眼中,土地是權力的象徵,“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土地越多,意味着權力也越大;而對於一國的人民,土地就意味着自由和幸福,因此,面對外來的侵略,他們寸土必爭……活動一主要是側重於第一個層面,讓學生了解土地的歷史和現狀,瞭解土地保護對於人類可持續性發展的意義。活動二、三則側重於文化意義上的土地。

2.活動一分為三個子活動,從歷史和現實兩方面看看我們人類是怎樣對待土地的。

其中第一個側重瞭解土地制度改革的歷史。這些知識學生在歷史課中可能已經學過,因此,可以搞一個跨學科的活動,一方面梳理學過的知識,另一方面又可以訓練學生的分析歸納材料的能力。因為每一次改革背景都很複雜,措施也很多,活動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做簡明介紹,這需要認真琢磨。建議邀請歷史老師參加,從歷史方面作出指導。

第二、三個子活動都側重土地使用現狀的探究。一個主要通過查找資料來了解我們國家整體的土地資源狀況。學生可以通過地理方面的著作或者年鑑,蒐集中國的土地資源總量、人均土地數、土地減少率等數據,最好把其他國家的一些數據也找來,對比一下,發現我們土地資源的不足,增強憂患意識。蒐集的數據不要只是展示一下了事,一定要引導學生分析數據,發現問題。展示的形式也可以多種多樣,比如用柱形圖、曲線圖等形式,直觀而且更能説明問題。除了數據,還應該問個為什麼,比如數據顯示我們的耕地每年呈下降趨勢,原因是什麼,政府做了哪些工作,等等。

第三個子活動更側重實踐。國外的中小學生經常在老師的引導下考察市政建設和社區建設,並提出自己的建議,相比之下,我們的教育就缺少這樣的內容,因此許多學生動手能力不強,缺乏起碼的公德意識,更不要説公民責任感。這個活動期望在這方面使學生獲得提高,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第二項子活動了解的都是死的數據,離學生實際較遠,此項活動可能會彌補這一缺憾。對於家鄉土地使用情況的瞭解,可以到政府的網站上查找,但“紙上得來終覺淺”,教師最好能組織學生與當地政府聯繫,直接採訪有關情況。如果覺得整體的土地情況不好把握,也可以調查一個侵佔土地或者浪費土地的具體案例。提出合理化建議一項,建議學生先蒐集土地管理的成功經驗,比如某地植樹造林,保護了千畝良田的事例,借鑑他們的措施,再針對實際情況提出建議。

3.活動二“講講土地的故事”,側重文化層面的土地。三個活動側重不同的“土地故事”。第一種,像社稷壇的五色土表現了漢民族對於土地的崇拜,還有古希臘神話、《山海經》關於“息壤”的傳説、女媧摶土造人的傳説等。民俗中遠行人帶一包家鄉土的習俗也屬於此類。第二種是凝固在語言文字裏的故事,要讓學生挖掘與土地有關的成語、俗語的文化含義。第三種是“保衞土地”“珍惜土地”的故事,表現為反侵略中的寸土不讓的民族氣節,以及農民對於土地赤誠的愛等。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添加合理的想像和聯想,繪聲繪色地講給大家。

4.活動三“談談土地的含義”側重對文化層面土地的理性思考。

中國自古有“安土重遷”的傳統,有的人甚至寧願忍受貧窮,也不願離開故土,這樣的文化品格造成了中國人的執著和堅忍,同時也帶來了保守與閉塞。這樣的現象該如何看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第一個子活動就是讓學生説説自己的意見,不求學生作出理論的説明,只要能有自己的觀點,並能蒐集一些事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就可以了。

前一個活動是讓學生思考普通人心目中土地的含義,後一個活動則側重文藝家心目中的土地。這個活動要求學生蒐集一些以土地為題材的文藝作品,並分析在其中土地象徵了什麼。建議分成小組,分別去搜集文學描寫、音樂舞蹈和繪畫攝影三類不同的藝術形式中有關土地的作品,然後討論,最後進行總結,看看土地在這些文藝作品中主要有哪些象徵意義,以及這些象徵意義產生的原由。

  四、活動評價

活動評價應該由學生參與,着重考查學生的主動性、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重過程,重方法,對探究的內容不必一定得出實質性的成果。具體指標有:

1.蒐集的資料和數據是否準確,蒐集資料的方法是否科學、是否新穎。

2.講述故事、總結交流時所表現出來的口語交際能力(語言表達是否通順、神態是否自然等)、參與意識(是否主動)和情感態度(是否認真)。

3.討論問題、提出建議時是否説出了自己真實的想法,是否能自圓其説,是否有獨到的見解和獨特的感受。

4.能否跟組內成員很好的合作,達成共同的目標。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