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關於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模板錦集七篇

本文已影響 1.31W人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模板錦集七篇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1

目標

1.嘗試用車輪滾畫,觀察色彩和花紋的變化。

2.體驗玩色和大面積作畫的樂趣。

準備

1.每個幼兒從家中帶一輛玩具汽車來園,幼兒事先有玩汽車玩具的經驗。

2.每組一張大畫紙。

3.分別在較大的容器裏放人濃度合適的顏色水,內放海綿,以免流淌。

4.範畫一張。

過程

1.猜猜誰的腳印。

出示範畫,請幼兒猜猜這是誰的腳印,這幅畫是怎麼形成的。

小汽車很快樂,它去過山上、海邊、沙漠,留下了很多足跡。

教師邊説邊讓蘸有顏料的汽車在紙上滾動。

2.用車輪滾畫。

請幼兒分組作畫,將自己的玩具汽車車輪蘸上顏料,在紙上來回滾動,看看每輛車的輪胎印有什麼不同。

幼兒可按意願滾畫多次,體驗大面積作畫的樂趣,感受圖案交叉、重疊的特殊效果。

請幼兒自由地與同伴説説自己的汽車是沿怎樣的線路開的,它將開往哪裏。

建議

1.應引導幼兒在滾畫的同時,感知輪胎印的不同,獲得輪子滾動的經驗。

2.作品晾乾後可貼在牆面上,讓幼兒欣賞獨特的畫面效果。也可以讓幼兒拿着未蘸顏料的玩具汽車,沿着畫面上覆雜多變的滾畫線路前行,滿足在各種“道路”上“行駛”的願望。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會畫流暢的線條,知道碰到紙片時能跳過去繼續畫線條;能使用粘貼材料,掌握粘貼技能。

2.在遊戲過程中複習已經認識的各種顏色及圖形。

3.嘗試用跳、跨、繞、填水坑等方式解決遇到的困難,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用地墊、各種圖形、彩色圓形紙片佈置好場地,小籃子、粉筆、糨糊。

活動過程:

一、入場,發現彩色紙片,引起幼兒興趣

1.師:“今天老師帶你們去散步好嗎?準備好,出發噦!”

教師帶領幼兒往場地中間走:“走、走、走,跟着我,往前走,走、走、走,向前走,讓我們快快地走……慢慢地走……”

2.等大家都走到彩色紙片旁,教師隨即蹲下:“呀!這是什麼呀?”(彩色的紙片)“哦,彩色的紙片圓圓的,像什麼呀?”(幼兒任意回答,教師引出“像路邊的小石子”)

3.師:“這麼多彩色的小石子,好看嗎?如果你喜歡的話可以去找個籃子撿一些放進去。”

幼兒拿起籃子撿,教師引導:“我喜歡這塊,看!這塊也很漂亮……”

討淪、談話:你撿到了什麼顏色的小石子。

4.師:“我們撿了這麼多漂亮的小石子,來!把它們放放好。”

二、通過遊戲讓幼兒學會跨、跳、繞等本領,並用流暢的線條畫出來。

1.師:“前面還有許多好玩的地方,讓我們去看看吧。走呀走,走呀走,穿過一片綠綠的草地,繼續往前走,走過一一條彎彎的小路,讓我們做個深呼吸……有點累了吧,讓我們坐在路邊休息一下。”

2.大家一起坐下來,教師講故事:“昨天晚上下了一場大雨,地上出現了許許多多的小水坑(場地中的各種圖形),這些小水坑有什麼不一樣呀?”引導幼兒説説水坑的形狀、大小。

“這些水坑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方方的、有的圓圓的,有的還是三角形的呢。”

“一隻小花貓出來散步了,它走呀走呀,碰到一個小水坑,停了下來,怎麼辦呢?”(跳過去)

“小花貓有跳的本領,可以跳過水坑。先讓我來試試看,走到水坑邊停一停,跳過去。當心小腳丫不能跳到水坑裏,會弄濕的。”

“它繼續往前走,呀!又一個小水坑,你們還有什麼好辦法?”(跨過去)

(走到一個較大的水坑邊)“這一次我可跳不動了,還有什麼好辦法嗎?”(繞過去)

“有這麼多好辦法呀!那你們也來學學小花貓的本領,好嗎?”

3.幼兒遊戲:過水坑。遊戲前鼓勵幼兒:“勇敢一點,別擠,當心別掉到小水坑裏!”幼兒自由練習。

4.師:“孩子們玩累了吧,累了到我這兒來休息一下。哪個勇敢的小朋友來告訴我,你是怎樣學本領的?”

請一位幼兒示範,引導他將三種方式都展示一下。

5.師:“原來他是這樣過水坑的……”邊説邊將幼兒過水坑的路線用粉筆畫下來。

“你們也來把練的本領畫出來吧!”幼兒每人拿一支粉筆將自己過水坑的方式畫出來。

“現在老師看明白了,你們是這樣過水坑的……小朋友們真能幹!"

三、通過粘貼彩色小石子,填滿小水坑,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快樂

1.師:“可是這樣又是跳又是繞的,很不方便,你們有沒有什麼好辦法讓大家走起來更方便呢?”

幼兒思考,教師可提醒:“剛才我們撿的小石子能在這裏派上用場嗎?”引出“用小石子填滿小水坑”。

2.師:“這個辦法真好,讓我先來試試看。”教師示範用彩色圓形紙片粘貼在各種圖形上,並同時作解釋:“搬些小石子,看老師是怎麼把它填進水坑的,要填得平平的,一個緊挨着一個,一定要把水坑填得滿滿的。”

幼兒操作,教師引導幼兒填滿小水坑,可以幾個小朋友合作填。

3.師:“成功啦!坑坑窪窪的小水坑被我們填平了,讓我們回去告訴好朋友吧!”活動結束。

設計思路:

這是一個綜合了多領域教育因素的活動。其主要目的是通過看看、聽聽、講講、玩玩讓孩子們學習美術技能,感受快樂與成功。《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要求我們所選的教育內容應是各領域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我選擇了幼兒既感興趣又能充分動手動腦的美術活動——過水坑,為他們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寬鬆的環境。以故事《小花貓散步》為線索,通過遊戲讓幼兒學會畫流暢的線條,掌握粘貼等技能,體驗、感受色彩的美麗以及活動帶來的快樂與成功感。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3

摺紙是我班班級特色活動。活動開展之初幼兒通過玩紙,發現了紙的特性。所以,在老師的幫助下,已自擬出活動常規及要求。活動中,幼兒通過動手操作己能準確掌握了邊、角、中線等概念,同時學會了簡單的對角折、對邊折、四角向中心折等基本技能,此次活動是在對邊折的基礎上演變出雙三角。

活動目標:

1、掌握雙三角的折法。

2、發展幼兒手眼協調能力,能較均勻地將左右兩個角向同一方向摺疊。

活動內容:摺紙活動《青蛙》

活動準備:活動前帶幼兒觀察青蛙外形,大範例一個,正方形紙若干,佈置成池溏的展板一塊,青蛙跳音樂片段。

活動過程:

1、啟發引導幼兒總結青蛙外形特點。

師:青蛙的頭和身體象一個什麼形狀?

幼:三角形。

師:青蛙有幾條腿。

幼:青蛙有四條腿。

師:青蛙的四條腿都是在身體兩側的,兩條在前,兩條在後。

師:它們分別是前腿和後腿,小朋友看看青蛙的前腿和後腿的方向有什麼不同?

幼:前腿向前伸,後腿向後伸展。

2、出示大範例,引導幼兒觀察範例中前後腿的折法。

師:老師觀察青蛙後,用一張正方形的紙折出了一個紙青蛙,你們看看老師的紙青蛙和你們觀察的一樣嗎?它們的前、後腿是怎麼折的?

幼:用上面一層向前折前腿,後腿是用第二層向下折出來的。

3、教師分步示範摺疊方法,重點講解雙三角的折法。

A:引導幼兒先進行兩次對邊折。

B:將大正方形紙變為小正方形,然後用左手將上面一層的正方形撐開,右手扶住上面半開口邊摺痕向底層的中線壓折。

C:背面同樣。

D:將上層兩個小角向兩個斜邊的'上方拉折,形成前腿。

E、掀開上層將下層的兩個小角向三角形底邊拉折,形成後腿。鼓勵幼兒大膽嘗試,教師巡迴指導,幫助幼兒掌握重點,體驗成功感。

4、遊戲《青蛙賽跑》

A、 將青蛙頭向前,用嘴在尾部吹氣,使青蛙向前移動。

B、 引導幼兒找身邊的同伴進行比賽。

5、引導幼兒將“青蛙”放在“池塘裏”

小青蛙玩累了,它該到池塘裏喝水,休息了。咱們把它們放到池塘裏,讓它們休息。小朋友也要向青蛙一樣,該喝水,休息了。

6、喝水環節中,教師口頭幫助幼兒複習青蛙的折法,盥洗後再引導幼兒進行講評。

7、活動自然結束。

活動延伸:小朋友回家教父母折青蛙進行遊戲,一方面複習,增進家庭親情。

活動自評:

一方面本次活動中,活動氛圍輕鬆、和諧,幼兒參與性高,能大膽嘗試。

教師講解細緻、到位,幼兒能較好的操作。在開始部分,教師能啟發幼兒用語言對青蛙外形進行總結,發展了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及觀察能力。結束部分幼兒不僅能體驗到成功感,而且在遊戲中增進了同伴間的友情,用青蛙喝水的方式引導幼兒喝水,符合小班年齡特點。活動講評中能讓幼兒嘗試評價,發展了幼兒的分辨能力。總之,本次活動幼兒掌握了雙三角的折法,還在多方面提高了能力。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美工活動的進行學習運用手部小肌肉進行“撕、貼”活動。

2.學習在指定的範圍拼貼小紙片,掌握拼貼技能。

3.通過活動的進行讓幼兒體會美術創作的積極情緒。

3.探索、發現生活中的蘋果的特徵。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蘋果圖片 ,固體膠 ,紙(畫有蘋果),紅色卡紙

活動過程:

一、出示蘋果

1.師:小朋友們喜歡吃水果嗎?喜歡吃什麼水果呢?(鼓勵幼兒大膽發言)

2.師:今天呀,老師也給小朋友們帶來了好吃的水果,我們用歡迎的方式把它請出來吧

3.師:小朋友們,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麼好吃的水果?它是什麼形狀的?它穿什麼顏色的衣服?

4.播放哭的背景音

師:小朋友們聽到什麼聲音啦?老師瞧瞧是誰在哭?

5.出示沒有顏色的蘋果寶寶

師:小朋友們,誰在哭呢?問一下蘋果寶寶,為什麼要哭?

師:小朋友們,天氣這麼冷,蘋果寶寶沒有衣服穿真可憐,我們來給它穿新衣好不好?

二、教師範畫

1.教師示範方法。雙手的食指雨大拇指相對捏住紙。朝相反方向用力,就可以撕下紙片(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然後將紙片抹上固體膠,在貼在蘋果的輪廓線內。注意紙片不要疊在一起。

三、幼兒操作

1.提醒幼兒紙片不要撕得太大,也不要太小

2.注意將撕下的碎紙片捏貼在蘋果的輪廓線內,不要疊在一起。

四、欣賞作品

表揚畫面整潔、能將碎片貼在蘋果輪廓內的幼兒。

活動反思

活動不該是讓孩子們一筆一筆來回塗色,該讓孩子畫圈圈的方法塗色,更是由外向內塗色的方法。另外,由於之前對蘋果的認識,孩子們潛意識中只有紅色和綠色兩種顏色的蘋果,作畫時孩子們都只選用了這兩種顏色的蘋果,看起來也比較地單調。其實可以讓孩子們進行自由想象,他們希望的蘋果還能是什麼顏色的,這樣就不會過於侷限。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5

活動名稱:

乘地鐵(偏藝術)

目標:

1、嘗試用方形連接的方式畫車廂。

2、感知地鐵的方便與快捷,體驗大家一起乘地鐵的愉快。

3、增進參與環境佈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4、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活動準備(物質準備、經驗準備):

PPT課件、彩色紙(已畫好鐵軌和兩個方向的車頭)幼兒人手一張、黑色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觀察與交流

1、認識地鐵標誌。

導入:小朋友們,你們認識這個標誌嗎?你在什麼地方看到過?

2、回憶幼兒乘地鐵的經驗。

提問:地鐵是在地鐵站裏開的,那麼它和小汽車、公共汽車有什麼不一樣呢?哪個更快呀?

提問:在隧道里有沒有紅綠燈?會不會堵車呀?

小結:哦,原來地鐵跟我們在馬路上乘的小汽車和公共汽車是不一樣的,地鐵裏沒有紅綠燈。

過渡:你都和誰乘過地鐵?你喜歡和誰一起乘地鐵呀?

二、嘗試在已畫好鐵軌和兩個方向車頭的彩色紙上裝飾地鐵

1、根據PPT課件展示説説地鐵的外觀。

提問:誰來説説地鐵是什麼樣形狀的呀?

小結:原來地鐵是長長的,有一節一節車廂的,而且有兩個車頭,跟馬路上的車不一樣,是開在鐵軌上的。

2、在已畫好車身的彩色紙上畫出車廂。

過渡:小朋友們,我們乘的長長的地鐵上,還有一節一節的車廂,請你們來畫一畫。

小結:車廂要畫的牢牢的哦,每條線都要手拉手,車廂才能牢固哦。

3、延伸:請好朋友一起乘地鐵。

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的地鐵都畫好了嗎?想不想請你的好朋友一起乘地鐵呀?試試看,把自己和好朋友畫在你的地鐵裏。

小結:小朋友的本領真大,畫了地鐵還邀請了好朋友一起乘地鐵,高興嗎?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特別高,因為這是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只是個別孩子對這方面的知識欠缺,但是在活動中,他們能充分調動自己的各種感官來參與活動,我個人認為,這節課還是成功的。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培養幼兒思維的變通性。2、通過觀察,讓幼兒學會比較長、較長、最長及最長產生的原因。3、培養幼兒做事認真、仔細,有堅持性。活動準備:白紙彩色手工紙剪刀托盤活動過程:幼兒坐在地毯上,圍成一個大圓圈,每人前面放一個盤子,盤子裏有剪刀、一張長方形白紙、一張正方形彩色手工紙。

一、引起幼兒興趣,做手指遊戲教師説:“我們和小手做個遊戲好嗎?”一起和幼兒邊説兒歌邊做動作。“大胖子睡了,二哥哥睡了,高個子睡了,二胖子睡了,小點子睡了,大家都睡了。”

教師意圖:活動小手,調動幼兒參與的積極

 二、請幼兒想象白紙象什麼?

教師從盤中拿出一張長方形紙提問:“小朋友睜開眼睛,看一看,你覺的它像什麼呢。”幼兒想了一會,説像白雲、棉花糖、棉花、白糖、鹽、白雪、白牆、白頭髮,形狀像黑板、地板磚、空調、車身、桌子、電視、門、窗户、牀、玩具櫃……

 教師意圖:擴散幼兒思維、想象。

三、提出問題,請幼兒思考。

1、老師想把這張白紙剪成長短不同的紙條,可以怎樣剪呢

2、還有不同的方法嗎?大家都來剪一剪。教師小結:剛才大家的辦法都不錯,找出了多種方法。從短邊剪短的,從長邊剪長的;也可以從一個角開始剪不一樣的紙條;還可以拐彎一次剪、拐彎兩次剪出較長的紙條。教師意圖:充分讓幼兒操作,感知剪的方法,為下一環節打基礎。

四、現在我們來個比賽,用一張一樣大的紙,看誰剪的紙條最長。

1、幼兒操作,教師巡迴觀察,給予恰當的引導。幼兒表現:幼兒投入安靜,有的在看別人,有的在把剪的一段一段的紙條接起來,多數幼兒在拐彎剪,有的剪的細,有的剪的粗。有的在玩紙條,有的在和別人比較。教師意圖:操作中發現問題,尋找不同方法,解決問題。2、巡迴中給孩子提出問題:大家的紙一樣大,為什麼有的紙條剪的長,有的紙條剪的短呢?幼兒有的説:“紙大剪的就大。”有的説“剪斷了就變短了。”剪成的幼兒通過在展示台上比較,發現剪的越細,紙條越長。教師意圖:通過觀察比較,學會思考問題。3、在集體面前、或好朋友之間交談自己剪的方法。

説一説是怎麼剪的,為什麼長短不同,長的紙條又像什麼?教師意圖:充分給孩子交流、表現的機會,使孩子體驗成功的快樂。效果分析:孩子的想象很豐富,玩的花樣也很多。有的孩子説:“我剪的紙條像長蛇。”有的孩子説:“我剪的紙條像綵帶。”有的孩子説:“我剪的紙條像條小河。”還有的孩子説:“我剪的紙條像美麗的長髮。”大家的紙條整齊地掛在黑板上,都高興地叫起來。延伸活動:除了沿着一個方向拐彎剪出最長的紙條,還有什麼方法能剪出最長的紙條呢?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想多種方法好嗎?

 整體效果: 小班幼兒知識經驗不夠豐富,但對周圍事物充滿濃趣,探索創新應從孩子最貼近的自身開始。紙是幼兒在活動中經常接觸的,喜歡撕一撕、剪一剪、畫一畫。選擇本次活動,既貼近孩子的實際,又滿足了他們的需要,同時還能在活動中將以往的經驗進行整合,有利於幫助幼兒掌握學習的方法。整個活動對孩子來講是件既神祕又充滿情趣的樂事,全體孩子始終情趣昂然地投入活動。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熟練掌握紅、黃、藍、綠四種顏色。

2。學會彈珠滾畫的基本方法、常規,發展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

3。初步產生參與美術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放有彈珠的碗、廣告顏料(紅黃藍綠)白紙、托盤、抹布等。

活動過程:

1。談話、提問引出主題。

老師以談話的方式,逐一提問:

(1)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麼?它叫什麼?噢,是彈珠,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玻璃球。

(2)看看這又是什麼?(顏料)什麼顏色?有什麼用途?你喜歡嗎?

分析:談話的方式作為開場,給人的感覺很親切,從而認識了彈珠及顏色。

2。讓幼兒探索如何去玩玻璃彈珠。

(1)老師給每個小朋友都準備了一份彈珠,我們來玩一玩,看看誰玩的方法多。

(2)你們誰能告訴老師,你是怎麼玩的?幼兒舉手發言。

分析:給孩子一個自由探索的空間,充分發揮孩子的想象,是教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環節。

3。欣賞觀察色彩組合圖,體驗色彩的美。

今天,陳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很多好看的圖畫,你們知道它們是用什麼畫的嗎?幼兒欣賞,猜測用什麼作畫。

分析:教師通過電腦屏幕讓幼兒來欣賞用彈珠滾畫做出來的色彩圖,培養孩子的審美情感,給孩子以美的感受,激發孩子用彈珠繪畫的興趣,為下一環節作鋪墊。

4。教幼兒彈珠滾畫。

你們看老師是怎樣用玻璃球作畫的?教師示範彈珠滾畫的步驟:

(1)將白紙放在托盤裏。

(2)取一個彈珠充分蘸滿一種顏料後放在托盤裏,用抹布擦擦手。

(3)兩手端住托盤,讓彈珠在托盤裏均勻滾動。(左右滾動,上下滾動,四面八方都滾動)

(4)用同樣的方法蘸其它顏色滾動,然後把珠子放回的顏料裏。

你們看,白色的紙變成什麼了?(漂亮的圖畫)

分析:對於小班的孩子來講,教師的示範是有必要的,孩子的年齡小,經驗少,這樣的美術活動也許是第一次接觸,教師通過這節課要讓孩子學會滾畫的基本方法和常規。

5。幼兒動手操作,教師指導,鼓勵幼兒大膽操作。

師:你們想玩嗎?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份材料,小朋友輕輕地走到座位上,按老師剛才的方法來玩一玩吧!

分析:幼兒喜歡自己操作,在玩中去體驗、感受線條的色彩美麗以及活動帶來的愉悦、滿足感、成就感。

6。教師評價。

你們用彈珠做的畫真漂亮,我們來欣賞一下吧!展覽幼兒的作品。

活動延伸:

老師將幼兒的彈珠滾畫剪成不同的圖案,如:服裝圖案,動物圖案,各種形狀圖案等等,貼在彩色的卡紙上,家長也可以將孩子的作品裝入相框,成為家居掛飾。

分析:怎樣讓畫更加美,看上去舒服,老師可以進行簡單地加工,真正成為一幅作品,幼兒看到自己繪畫,有一種成功感,從而對美術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增強了自信心。

園長及指導教師點評:

這節彈珠滾畫活動,打破了傳統的繪畫工具:水彩筆畫畫,油畫棒畫畫,讓幼兒大開眼界。在玻璃球滾畫中,孩子們用老師提供的顏料和彈珠在畫紙上自由滾畫,探索顏色在畫紙上的神奇變化,更大地激發了孩子的興趣讓孩子能夠積極參與,主動探索。孩子們會對這些畫產生強烈的興趣,因為它們都是自己畫的。如《綱要》中所説:"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感興趣的繪畫活動,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整個畫面沒有刻意雕刻的痕跡,孩子們在一個有趣的情境中積極主動地動手動腦,讓幼兒在玩中學。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