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必備】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範文彙編7篇

本文已影響 3.53W人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7篇,歡迎大家分享。

【必備】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範文彙編7篇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在媽媽的幫助下熟悉幼兒園,熟悉老師和小朋友。

2.在媽媽的鼓勵下願意和老師親近。

活動準備:

1.笑臉娃娃圖"歡迎新朋友"。

2.幼兒園佈置得富有家庭特色,分成區域:玩具角、體閒區(靠墊、地墊)

3.幼兒用書第1冊第1-2頁。

活動過程:

教師熱情接待幼兒及家長。

1.來到玩具的世界,幼兒和媽媽一起遊戲。

2.班級中的教師扮演孩子熟悉的動畫形象,如:天線寶寶、米老鼠,逐一出場,使幼兒更容易接受教師,對教師產生親近感。

3.教師扮演動畫形象表演小節目,可吸引幼兒參加。自由活動。

4.在教師的介紹下,請媽媽帶孩子熟悉班級環境,如:衞生間、卧室等,並進行上廁所、喝水等活動。

活動延伸:

1.請孩子選擇自己喜愛的.小貼花,貼在自己的物品上,如:茶杯、毛巾架、小牀。

2.爬爬遊戲:在鬆軟的草地上,媽媽一字排開,幼兒聽信號響自己的媽媽爬去。對完成任務的幼兒進行鼓勵,可送出小紅花。

3.看幼兒用書,説説是誰帶自己來幼兒園的,自己來幼兒園做了什麼。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體會擁抱的感覺。

2、知道擁抱是表達情感的方式。

活動準備:

故事:想要抱抱的小刺蝟

活動過程:

一、玩“給我抱抱”的點名遊戲。

1、進行“給我抱抱”的點名遊戲,點到名字跟教師抱一抱(如果幼兒不想抱抱,不能勉強)

師:小2班的孩子們!蔡老師非常喜歡你們,真想抱抱你們.你們想抱抱我嗎?來,某某某,我們抱一抱好嗎?

2、師生互相擁抱後,坐下來。

請幼兒説説平常會跟誰抱抱,抱的時候需要運用身體的哪些部位。

二、講述故事,《想要抱抱的刺蝟》

結束後和幼兒討論

1、提問:

--為什麼沒有人抱小刺蝟呢?

--如果別人都不抱你,你的'心情會怎樣?你會想個什麼好辦法呢?

--小刺蝟想的什麼好辦法?有人要抱他嗎?

2、看圖書

提問:

--結果會怎樣呢?現在每個孩子都有一本書,你來找找答案!(引導幼兒按照頁碼,一頁頁翻看)

--最後誰來抱他了?為什麼它不怕刺痛呢?

(小結:它們長着一樣長、一樣尖的刺,誰也刺不着誰。)

三、經驗遷移

提問:

--我們喜歡別人時,除了可以抱抱,還可以做什麼動作呢?

(啟發幼兒想出:親一親、碰一碰、拉拉手、笑一笑或説一句話)

--我也有喜歡的小朋友,我要跟她/他親一親、碰一碰、拉拉手、笑一笑或説一句話。(老師示範,請一個幼兒一起做親近的動作。)

--現在你們也去找朋友,向他表達你的喜歡吧。

專家點評:

活動內容適合小班孩子的情感需要,活動目標能基本達到,孩子們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知道了擁抱,體驗了擁抱的感覺,拉近了小班孩子之間的距離和親近感。

活動反思:

抱一抱這個活動,讓幼兒與老師及幼兒與幼兒之間的距離拉近,雖然開始時有的幼兒不願意抱老師及同伴,但結束時,孩子們大都已不再排拆同伴們的擁抱,使彼些更親近了。我覺得在開學初開展這樣的活動很有必要,能有效的轉折孩子們對父母的依戀,從而更好的融入到集體中來。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體驗有朋友的快樂,喜歡和朋友一起玩。

2、能大膽的説出自己的姓名,認識更多的朋友。

3、學習給小花配對,對稱地粘貼小花。

活動過程:

1、幼兒已初步學習歌曲《我的朋友在哪裏》。

2、根據幼兒人數的一半畫不同顏色、形狀的花,然後將花朵對半剪開,即每人半朵花,反面貼有雙面膠;將室內1米以下的牆裝飾成一個柵欄圍成的小花園,裏面有綠色顏料畫的小草。

3、教學音帶《我的朋友在哪裏》(教師自備)

活動過程:

1、教師組織幼兒做律動導入。

(1)教師帶幼兒邊唱歌邊跳舞《我的朋友在哪裏》,要求幼兒邊唱歌邊找朋友,感受與朋友親親、抱抱的親密感覺。

2、遊戲:小花找朋友。

(1)幼兒自選半朵花,聽音樂邊唱歌邊找一個與自己拿有相同圖案的好朋友,面對面站好。

(2)提示語:找到好朋友後,可以將花拼一拼、擺一擺,兩個小朋友抱一抱,互相介紹自己的姓名,如"我是XX"。

(3)幼兒重複遊戲,教師提醒幼兒每次更換半朵不同顏色或形狀的花,去找更多的朋友。

3、遊戲:我們的花園。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這是什麼地方?我們怎樣讓這裏更漂亮?

(2)教師引導幼兒和拿有相同圖案的好朋友一起把完整的小花貼到花園裏。

(3)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邊操作邊唱歌《我的朋友在哪裏》。

4、師幼欣賞:我們的花園。

教師啟發幼兒理解:這個花園代表我們班,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是花園裏的花,只要大家團結友愛,共同進步,我們的花園就會更漂亮。

活動建議與提示:

1、創設"我的好朋友"主題牆面,將平時幼兒一起遊戲、互相幫助、關係謙讓的情景拍成照片貼出來,供幼兒欣賞學習;製作"朋友樹",在上面粘貼幼兒照片,並記錄出生年月,等到有幼兒過生日時大家都送上自己的祝福;開展"快樂小幫手"等活動,培養幼兒合作互相精神。指導幼兒在美工區畫自己的好朋友等。

2、利用餐前、餐後活動時間帶幼兒玩"牽線找朋友"、"我們邀請一個人"、"猜猜她是誰"、"誰不見了"、"郵遞員送信"等遊戲,進一步促進幼兒之間的認識。户外活動時,提供共同遊戲的機會,如:玩滾球、玩蹺蹺板等。

3、請家長為班級提供照片,經常詢問孩子在園的生活,傾聽孩子和好朋友之間的故事。教育孩子將自己的"寶貝"與朋友一起分享。積極參加班級組織的親子活動,進一步增進孩子間的友誼。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瞭解怎樣做客及學習如何招待客人,掌握禮貌用語:“請進”、“請坐”、“請喝茶”、“謝謝”、“再見”等。

2、養成幼兒文明禮貌的行為和熱情待客的好品質

3、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能創編出迎接客人及到別人家有禮貌做客的不同情節,激發幼兒的表演願望。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鍊他們的個人能力。

5、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1、課件製作《熊貓的客人》。

2、錄象“客人來了”。

3、創設多個“家”的情境及有關遊戲用的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看課件《熊貓的客人》。

1、提問:熊貓家來了幾位客人?

你喜歡誰?為什麼?

小白兔是怎樣有禮貌的?

熊貓是怎樣有禮貌的?

你不喜歡誰??為什麼?

小朋友應該向誰學習?

2、師幼分角色練習對話“你好”、“請進”、“請坐”、“謝謝”、“再見”等。

二、看錄象《客人來了》。

師:小朋友平時你去過人家做客嗎?別人也到過你家做客嗎?現在,我們一起來看錄象《客人來了》,請大家仔細看一看,錄象裏的小朋友是怎樣做個好客人,怎樣做個好主人的?

1、提問:錄象裏的小朋友是誰?誰是小主人?誰是小客人?小主人萱萱做得好嗎?好在什麼地方?小客人昕昕做得好嗎?好在什麼地方?

2、請兩位幼兒嘗試情境表演,提示幼兒要有禮貌。

3、全體幼兒自願分成兩組(小主人和小客人)進行情境表演。(進一步練習禮貌用語)。

三、發揮想象,創編接待客人及到別人家有禮貌做客的不同情節。

1、師:客人來了,除了請客人喝茶看書,還可以用什麼方法來招待客人呢?去做客的時候,還可以帶哪些禮物送給主人呢?(幼兒討論)

2、怎樣請人來做客?

音遊:《打電話》(邀請好朋友來做客)

3、分組遊戲《做客》。

看看哪一家的小主人和小客人最有禮貌。

四、講評:

今天的小主人和小客人做得真好,以後,小朋友在家裏也要做有禮貌的小主人和小客人,好嗎?

教學反思

1.在備課過程中對活動內容、教學理論、幼兒學習方法的`理解還不夠透徹。

2.對活動過程的反思:

⑴對幼兒發展的反思,進行簡單的禮儀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⑵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反思,活動的設計參與面較小,在引導中國語急躁

⑶對師幼互動的反思,在活動過程中,師幼互動環節太少了

3.對活動效果的評析。通過活動,基本上幼兒都能掌握簡單的禮儀

4. 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課,我會讓小朋友當主人,我來當客人,這樣既增加了師幼互動,又使得活動的開展有序。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5

目標:

(1)讓幼兒知道舌頭能品嚐各種不同的味道,發展幼兒的感知能力。

(2)能用語言説出酸.甜.苦.辣.鹹等味道以及自己味覺的喜好。

準備:

酸梅子.糖果.鹹金棗.辣豆瓣.苦瓜等分盤擺放。

過程:

(1)引導幼兒參與品嚐食品。

提問:這裏有什麼呀?大家快來選一樣嘗一嘗,等一會兒告訴大家,你吃的是什麼?

幼兒自由選擇一種食品品嚐。

提問:你嚐到了什麼味道?

(2)教師引導幼兒再次品嚐,感覺食品味道的多樣性和舌頭的作用。

提問:你最喜歡吃什麼?它是什麼味道的.?你是用什麼 嚐到味道的?

(3):我們的舌頭真能幹,能嚐出酸.甜.苦.辣.鹹等味道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班裏有許多玩具,玩過玩具後要把它放回原處。

2、嘗試根據玩具標記圖,一一對應收拾擺放玩具。

3、願意參與集體勞動。

活動準備:

1、會發生的娃娃。

2、玩具標記圖,幼兒用書――送玩具回家。

活動過程:

1、以送玩具娃娃回家的遊戲形式,引起幼兒興趣。

◎將玩具娃娃藏在教室的某個角落,帶領幼兒尋找發出哭聲的玩具娃娃。

◎找到娃娃後關心娃娃為什麼哭?家在哪裏?然後把娃娃送回家,並啟發幼兒想象自己找不到家會怎樣?懂得玩具玩好後要送回家。

2、認識玩具標記圖,初步學會一一對應收放玩具。

◎教師提問:我們還有哪些玩具?這些玩具的家在哪裏?怎樣幫助它們找到自己的.家?

◎教師出示幾種不同的玩具和設計好的玩具標記圖,讓幼兒説説這些玩具找誰做自己的標記最合適。

◎幼兒自己手拿標記圖尋找,貼在相應的玩具籃上。

◎根據玩具籃子的數量,選擇相同數量的幼兒將玩具根據標記放回玩具櫃裏。

2、遊戲“送玩具回家”,鞏固一一對應收放玩具。

將剛才的玩具拿出來,一部分幼兒送,一部分幼兒評“什麼玩具走錯了家。

遊戲可重複若干遍,讓每位幼兒都參與。

3、幼兒閲讀操作活動。

引導幼兒打開幼兒用書,觀察畫面説説:圖上有什麼?圖上的小朋友早幹什麼?啟發幼兒用連線的方法將活動反思:

開學以來,我發現孩子們玩完玩具的時候,經常把玩具亂扔,掉在地上的就亂踢或就當沒看見,不會把玩具放回原來的地方,也不知道輕拿輕放。通過社會活動“玩具找家”對幼兒進行一些教育,知道自己班裏有許多玩具,玩過玩具後要把它放回原處,然後通過幼兒的親身操作,讓幼兒知道了一些正確行為:輕拿輕放,不亂扔,懂得了以後在遊戲活動中都應該好好玩玩具,收玩具。這樣就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地上的玩具放回筐子裏面。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7

[設計思路]

有一次,我在下班的路上,看到一位小朋友讓媽媽抱着折樹枝,看到這一情景,我大腦中立刻閃現出:幼兒時期是人一生中成長的奠基時期,及時對孩子們進行環保教育,可以幫助他們瞭解人與自然的關係,瞭解人類現在面臨的種種環境危機,保護地球,就是保護人類自己的道理。為此,我設計了這一教育活動。教育幼兒從小愛護花草樹木,初步建立起保護環境的意識。

[教育目標]

1、初步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保護花草樹木的意識。

2、發展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加深保護花草樹木的意識。

3、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活動前讓幼兒觀察樹、鳥、花、草,並請爸媽講解一些簡單的有關它們生長的`知識。

2、準備課件(—)、(二)。

3、圖畫紙,大樹、葉子、小鳥(成形的)、粗頭彩筆、膠水等。

[活動過程]

一、觀看課件(—)

情景:天空一邊烏雲,一顆光禿禿的大樹,有機只哭叫着的小鳥在樹的上方盤旋。邊飛邊説:“我沒有家了,我沒有家了”。

1、看後自由討論。

2、教師啟發引導。

①你們看到了什麼?

②小鳥哭了,為什麼?

③大樹為什麼沒有樹葉?

幼兒討論:大樹死了,大樹被人砍了,樹枝被人折了,等等。

3、教師進行環保教育。

①師幼共同探討樹的用途:從根—莖,從莖—葉,從淨化大氣—防治沙塵暴。

②師幼共同探討保護數木、花草的方法。

4、再看課件(一)

啟發幼兒想一想,小鳥現在沒有家了,我們小朋友應該怎麼辦?

小結:教育幼兒要有愛心、同情心,來幫助小鳥建一個新家。

二、觀看課件(二)

情景:一棵枝葉茂盛的大樹上,落滿了嘰嘰喳喳的小鳥,他們在説:“我有新家了!謝謝小朋友們”。樹的上方有笑眯眯的太陽公公,太陽公公説:“小朋友們,你們做得好!”

樹的下方有美麗的鮮花和綠綠的青草,蜜蜂、蝴蝶在上面飛來飛去的跳着舞。

1、通過觀看課件(二),大大激發了幼兒幫助小鳥建新家的興趣。

2、粘貼大樹、小鳥,添畫花草、太陽、蝴蝶、蜜蜂等。

3、鼓勵幼兒大膽自由創作。

教師説明用膠水的方法並巡迴指導。

[活動延伸]

兩個小朋友一組,把自己的作品創編成故事講給對方聽(受課件(二)情節的啟示)。

然後交換作品欣賞。

[效果分析]

本教育活動,在教學方法上,我運用了電教手段,採用了擬人手法,把抽象的難以理解的説教變成了幼兒容易接受的形象具體的動畫片,我還給幼兒提供了寬鬆的有利於感受、表達、創造的環境,如尊重他們的意願,允許他們自由討論,自由選擇喜歡的顏色進行繪畫,自幼創編故事等。找到了幼兒的興趣需要與社會教育要求之間的結合點,引導幼兒的興趣,“多目的”地發展下去,使幼兒的綜合素質得到了全面提高。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