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有關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範文彙總6篇

本文已影響 3.59W人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6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關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範文彙總6篇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創設玩具城情境,激發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體驗和同伴共同學習的愉快情緒。

2、通過看看、説説、粘粘等形式感知4以內數量,發展思維能力。

3、能有序的進行操作,提高動手操作能力的發展。

活動準備:

玩具車幼兒人手一輛、幼兒操作材料每人一份、教師示範教具一套

活動過程:

一、激發去玩具城的興趣

1、我們小朋友喜不喜歡玩玩具?你喜歡玩什麼玩具?(幼兒自由講述)

2、隨律動《開火車》進入活動室

二、玩玩具,初步感知4以內的數量

1、幼兒第一次玩玩具,感知輪子能滾動的特性,初步學習點數4以內的數量

小結:原來輪子都會滾動,而且都不一樣。

2、幼兒互相交換第二次玩玩具,感知不同數量的輪子,鞏固對數量的認識

3、送玩具回家,幼兒按點送物

三、幫玩具寶寶數輪子

1、玩具寶寶要去參加裝輪子大賽,可是他們還不知道自己該裝幾個輪子,怎麼辦呢?

2、出示範例,引導幼兒思考

這是什麼車?它應該裝幾個輪子?(根據幼兒講述示範粘貼一種,其他的請幼兒思考並輕輕告訴老師)

3、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引導幼兒相互進行驗證,適當啟發個別能力較弱的幼兒

4、集體驗證

引導幼兒説一説你幫什麼車裝了幾個輪子?是不是每一個玩具寶寶都會數自己的輪子了?

四、我們也來變一變

1、我們小朋友想不想跟着玩具寶寶一起去參加比賽?

2、請你們動一動小腦筋,變一變,你想變成什麼車去?

3、幼兒隨音樂出活動室

五、延伸

1、在數學區投放相應材料供幼兒鞏固

2、在日常活動中引導幼兒自由的變成輪子數量不同的玩具車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小小救援隊

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的形狀、顏色。通過探究嘗試有規律的排序,體驗數學中的規律美。

2、訓練幼兒的推理能力,發展幼兒的創造性。

3、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初步學會相互合作。

活動準備:

1、印有各種小動物(大灰狼、小兔、小雞、小鴨)腳印的地墊若干。

2、音樂磁帶一盤。

3、大灰狼頭飾一個、小白兔頭飾一個。

4、圖形卡(圓形、方形、三角形)若干。

活動過程:

1、遊戲導入,體驗感知排序規律。

引導語:“今天我們班的‘小小救援隊’成立了,我們要救助一些需要幫助的小動物。現在我們就到森林裏去巡視一下,看看有沒有需要幫助的小動物。”

(背景音樂響起,幼兒跟隨節奏律動)。

①設定花園、和池塘情景,請幼兒與花兒、青蛙打招呼,體驗規律性排序。

A、以“紅花好、黃花好,紅花好、黃花好……”的規律與花園裏的小花打招呼。

B、模仿池塘裏青蛙的叫聲。指導幼兒按照“見大青蛙大聲叫、見小青蛙小聲叫,見大青蛙大聲叫、見小青蛙小聲叫……”的規律與青蛙打招呼。

2、巧設情景,感知顏色的規律性排序。

①設定情景:呤……電話鈴響,傳來兔媽媽的聲音:“小小救援隊嗎?我是兔媽媽,一隻右腳受傷流血的大灰狼破壞了好多小動物的房子,搶走了我的小兔乖乖,你們能幫幫我們嗎?”

②引導幼兒發現小動物腳印的規律性排序,通過推理判斷得出結論。

提問:哪個是受傷大灰狼的腳印?教師與幼兒一同討論、推理。

【預設結論】:

黑腳印→紅腳印→黑腳印→紅腳印……的是搶走小兔乖乖那隻大灰狼的腳印。

③幼兒親身實踐推理的結論。引導幼兒沿着腳印,追蹤大灰狼救出小白兔。

3、情景探究,實踐操作體驗圖形的規律性排序。

①幫助“小兔乖乖找家”幼兒觀察尋找通往小兔家的路。(按路標指示牌:紅方形、藍圓形,紅方形、藍圓形的規律)。

提問:請找出通往小兔乖乖的家是哪一條路?

引導幼兒按規律找出去小兔家的路

②在實踐體驗中發現被破壞就的道路,進一步感知規律。(規律被破壞)

教師:通往“小兔乖乖家的路”已經被可惡的大灰狼破壞掉了,我們要幫助小兔乖乖先把回家的路修好,再送小兔乖乖回家。

幼兒共同討論:怎樣按照完整的路面找出缺失的圖形?

【預設結論】:引導幼兒明確路標指示的規律後找出缺失的圖形,再動手操作。

③相互合作,共建“彩色路”。

A、相互合作共同搭建。

B、教師巡迴指導個別能力較弱的幼兒。

重點指導:引導幼兒觀察路標指示牌的規律,找出並完成缺失的路面。

④共同檢驗鋪好的路,送小兔乖乖回家

4、教師小結:我們身邊還有好多按規律排序的物品,請小朋友注意觀察,尋找更多的規律。

活動延伸:

1、娃娃家:給娃娃家按照規律排列的方式鋪地板和牆紙,佈置娃娃家。

2、美工區:畫“衣服、毛巾”按照規律排序塗色,利用彩泥製作彩條“棒棒糖”,能力強的幼兒可以選擇三種顏色進行排列。

3、操作區:

(1)給“娃娃家”的娃娃按照顏色或形狀、大小的規律排序穿項鍊。

(2)掛窗簾:利用形狀、圖案、顏色按規律進行。

4、建築區:“給災區的小朋友建新房”按圖形、顏色的規律自由排序的方式進行。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2

教案目的:

1、讓幼兒在集體中大膽、清楚、較連貫地介紹五一中一件最快樂的事。

2、要求幼兒專心聽他人講話,知道別人所講的內容。

3、學習在集體中清楚的與語言錶帶自己的意思。

教案准備:

畫紙幼兒每人一張彩色鉛筆

教案流程:

1、讓幼兒安靜的、乖乖的坐在座位上。

2、提問:我們這次放了七天的假,有沒有小朋友知道放的是什麼假呀?

3、老師給幼兒講述自己這七天當中最開心的事情。講的.時候內容要豐富、表情也要豐富。讓幼兒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想要述説的慾望。

4、老師表揚述説的好的幼兒,鼓勵那些不敢發言的幼兒。

5、發給幼兒畫紙和彩色鉛筆。讓他們畫畫自己心中最快樂的五一。

6、老師巡視,幫助能力較弱的幼兒。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3

設計大和小

【活動目標】

1、學會目測有明顯大小差異的物體,懂得物體的大小是通過比較來認識的。

2、通過遊戲使

幼兒

初步體會到由大到小和由小到大之間的轉變,初步發展幼兒的多向思維。

3、激發幼兒探索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幼兒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硬紙魚20條(有大小差別)、釣魚竿若干、用大積木圍搭成一個“池塘”。

2、吹泡泡用具:裝有肥皂水的塑料瓶人手一份,吸管(單孔、多孔、粗細不一)數量多於幼兒人數,氣球若干。

3、可變大或變小的食物若干種,如餅乾、水果、青菜、木耳乾等。

4、照相機、大白紙和畫筆,幼兒自帶小時候的照片和近照。

【活動過程】

遊戲一:釣魚

1、每次請一名幼兒來釣魚,要求釣“池塘”中所有魚中最大的一條和最小的一條。魚釣上來後,分別放在大魚筐和小魚筐裏。

2、嘗試:請幼兒自由地釣魚,仍舊要求釣最大的和最小的魚。

遊戲二:超級比一比。

1、請幼兒將手放在眼睛前當望遠鏡,大家一起來找找教室裏的“大”和“小”。

2、將幼兒分成兩組,玩超級比一比的遊戲比比誰的鞋子最大?誰的頭最大?誰的嘴巴張得最大?誰的手最大?誰穿的衣服最大?……

遊戲三:大人和小人

1、

教師

講述故事《大人國小人國》。

2、照片分享:小時候的我……(小手小腳,坐在推車裏,不會自己穿衣褲和穿鞋襪、吃飯。)

3、提問:如果有一天你變大了,你是什麼樣的?(個子高了,胖了,力氣大了,穿大鞋,跑得很快,可以做許多的事情,上學等。)

4、啟發幼兒運用想像力隨意表現身體某部位的變化。將幼兒表現的身體輪廓印

香在紙上。(可將胳膊伸長,兩腳分開來表示大人;用蹲下,胳膊、腿、腳收緊或綣起來的'動作來表示小孩。)

遊戲四:吹氣球

1、引導幼兒想一想:有哪些能夠變大和變小的物體?

(游泳圈、氣球、蹦蹦牀、摺疊牀、扇子、被子、雨傘。)

2、幼兒嘗試讓氣球變大的方法。

(1)請幾名幼兒用口將氣球吹大。

(2)用口吹難度太大,可以用氣筒打氣。

3、思考用什麼方法讓氣球變小。

(1)用自己的身體部位(用手戳破、用腳踩爆、用屁股壓破)。

(2)藉助外力的方法(用針刺破、用錘子或磚頭砸破、用釘子戳破)

(3)將綁緊氣球的繩子解開,直接放氣。

4、幼兒自由地到户外玩氣球。

遊戲五:食物變變變

1、大家圍坐在桌前,觀察餅乾、水果、青菜、火腿、幹木耳、麪粉等食物。

2、提問:怎樣使食物變大、變小?:

(吃一吃、炒一炒、切一切、剁一剁、摘斷、真空包裝、曬乾、浸泡、油煎。)

3、分享食物,把好吃的東西變小、變沒有。

【活動延伸】

1、繼續收集如望遠鏡、放大鏡、充氣椅、蹦蹦牀、吹泡泡等材料,讓幼兒主動探索以進一步加深對大和小變化的認識。

2、展示如蝴蝶的成長變化過程等各種動物的成長資料(書、圖片、錄音故事),幫助幼兒初步理解“長大”的概念。

3、充分挖掘一些潛在的、隱性的遊戲。如從“拔河”可瞭解力氣的大和小、從“獨木橋”可比較膽子的大和小、從“大雨和小雨”可體驗到聲音的大小。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4

 有益的學習經驗:

1、多種感官感知1、2。

2、能從許多物體中取出數量為1、2的物體。

準備:

1、積木及各種文具,紙盒子1個,有一面留一個洞,能伸進一隻手。

2、每個幼兒1、2點卡各一張。

活動與指導:

1、教師將一塊積木放在桌子上,問幼兒:桌子上有幾塊積木?然後手裏拿一支鉛筆,問幼兒:我手裏的東西和桌子上的.積木一樣多嗎?都是多少?教師手裏拿兩塊積木,問幼兒:老師手裏有幾塊積木?

2、分別出示畫有1個、2個實物的貼絨圖片,讓幼兒説出其數量,教師將其放在貼絨板上,讓幼兒分別在實物上方貼上相應的點卡。

3、幼兒根據點卡上的圓點數,分別從一堆物體中拿出相應數量的實物。

4、教師敲擊琴鍵1次、2次,幼兒根據發出的聲音次數,舉起相應數量的圓點卡片。

5、遊戲:摸一摸,這是多少?事先把長短不一、大小不一的文具和積木放在盒子裏,讓幼兒不用眼睛看,從裏面摸出1、2件東西,摸好後未拿出來時要説出:所拿物體的名稱、數量和特徵。如:我拿的是一塊大(小)積木或一支長(短)的鉛筆。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引起數數的興趣。

2.培養按數取物的能力。

3.理解“2”的實際意義,在操作的基礎上嘗試用語言來表達“2”的形成。

活動準備

1.課件:大樹、小鳥;

2.在教室裏擺放許多小兔(與幼兒人數相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以小兔來做客的口吻,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小朋友,今天有一種小動物到我們班裏來做客,它是誰?在哪呢?請小朋友快快找找吧!”

二、展開

1.體驗2的形成

(1)請幼兒從椅子下面找到1只小兔

教師:小兔藏在小朋友的椅子下面,每個小朋友找一隻小兔來。

--你找到了幾隻小兔?

(我找到了一隻小兔)。

(2)請幼兒再找一隻小兔

教師:這一隻小兔有些孤單,請小朋友再給它找一個夥伴好嗎?

小兔的夥伴就藏在我們的教室裏,請小朋友去找找吧!

幼兒找到另一隻小兔。

(3)現在你有幾隻小兔?

(現在我有2只小兔)

教師:先從椅子下面找到1只小兔,後來又在草叢中找到1只小兔,變成了2只小兔,1添1是幾?

(1添1是2)

(4)請幼兒複述:1添1是2。

2.課件感知2的形成

小兔來我們班做客,我們應該為小兔準備愛吃的蘿蔔和青菜

(1)課件播放:

先請1一隻小兔吃1個蘿蔔,再請另一隻小兔吃1個蘿蔔,

1個蘿蔔添上1個蘿蔔是幾個蘿蔔?1添1是幾?(1添1是2)

(2)教師用貼絨教具演示2的形成過程:

先請1只小兔吃1棵青菜,再請另1只小兔吃1棵青菜,

1棵青菜添上1棵青菜是幾棵青菜?1添1是幾?(1添1是2)

3.認讀數字2

2只小兔、2個蘿蔔、2棵青菜用數字幾來表示?(用數字2來表示)

幼兒認讀數字2,2像什麼?(2像小鴨水中游)

4.理解2的'實際意義。

(1)問2能表示2只小兔、2個蘿蔔、2棵青草,還能表示2個什麼?

小結:2能表示所有數量是2的物體。

(2)課件播放若干數量是的畫面,幫助幼兒理解2的實際意義。

三、結束

播放音樂,請幼兒在教室裏尋找能夠用2來表示的物體.

教師:在我們的教室裏有許多物體能夠用2來表示,請小朋友聽着音樂去找找吧,

音樂停止,到老師身邊來説給小夥伴聽,自然結束!

好玩的輪子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感知5以內的數量,能按點卡匹配相應數量食物的圖片。

2、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1-5點卡、毛毛蟲貼畫、紗巾各若干條。

2、大圖書一本,歡快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遊戲導入,激發興趣 。

1.教師:今天天氣真好,毛毛蟲們快到草地上來玩吧!

2.在歡快的音樂伴奏下,師生一起模仿毛毛蟲快樂地在草地上爬行。

二、尋找食物,感知5以內的數量。

1、教師:寶寶們肚子有點餓了吧?我們去找些東西吃。

(1)師生在草地上邊爬邊尋找食物,教師依次向場地撒小圖片。

(一個蘋果,兩隻梨,三根香蕉,四顆葡萄,五片樹葉。)

(2)根據幼兒在場地上聚集的情況,可不斷變換着方向向空處撒小圖片,

保證幼兒有足夠的活動空間。

2.提問:你找到了什麼?數數有幾個?

教師:趕快把這些好吃的食物吃掉吧。

幼兒“啊嗚啊嗚”,將圖片放進胸前的兜兜裏。

三、欣賞故事,拓展對數量的.認知。

1.教師:寶寶們坐下來休息一會兒吧!(幼兒圍坐在老師身邊)

有一隻有趣的毛毛蟲,它也出來找東西吃,它找到了哪些好吃的東西呢?

2.師生共同閲讀大圖書

讓幼兒在看看、説説、數數、猜猜中,鞏固對數量的認知。

四、點卡找朋友,匹配相應數量的食物。

1.出示點卡,點子數代表第×天

提問:毛毛蟲第一天吃了什麼?第二天又吃了什麼?第三天……

2.操作活動。

幼兒每人 取一張點卡,將兜兜中的小圖片,按數量匹配到卡片中相應點子下面的空格里。

五、活動評價。

操作正確的小朋友在其額角上貼上毛毛蟲貼畫以示獎勵,在同伴和教師幫助下完成的幼兒

同樣在其額角上貼上毛毛蟲貼畫以示鼓勵。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