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範愛農》讀後感

本文已影響 3.17W人 

導語:讀完魯迅先生的《範愛農》,想到了先生不是很佩服的詩人鄭愁予的《錯誤》,覺得很貼切,先生與範愛農的相遇相識相交都讓我想到“美麗的錯誤”這個詞,是同詩一樣美麗而充滿淡淡的卻拂之不去的哀傷,一種跨越萬水千山卻尋不到岸端的心竭力盡之辛苦。

《範愛農》讀後感

  《範愛農》讀後感

朝花夕拾,早上掉落的花,傍晚的時候撿起。意為重拾往事,舊事重提。《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所寫的一部回憶性散文集,裏面記錄了很多關於魯迅先生的温馨回憶。閲讀這本書,讓許多人體會到了兒時的記憶,也不禁想起關於自己小時候的點點滴滴。

在閒暇之餘讀到了一篇《朝花夕拾》的文章,《範愛農》,從而有一些感受。

一開始的時候,魯迅先生不太喜歡這個人。“這是一個高大身材,長頭髮,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總象在渺視。他蹲在席子上,我發言大抵就反對”這句話運用了外貌、神態、動作的描寫,生動形象的寫出了愛農先生的樣子,表達了魯迅先生對他的不滿。

當時因為範愛農先生的不屑,魯迅先生是憤怒的,這個人面對自己的先生被殺,竟然如此冷酷,絲毫沒有惋惜之情。“何必推舉呢?自然是主張發電的人羅——。”這句話又看出了範愛農的不屑,也表達出了他對魯迅的不滿和不喜歡。

或許是因為這幾句話讓兩個人開始爭論起來。後來這件事情也被逐漸淡忘了。

過了許久,兩個人又見面了,相比之前的不滿,這一次倒是冰釋前嫌。“不知怎地我們便都笑了起來,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他眼睛還是那樣,然而奇怪,只這幾年,頭上卻有了白髮了,但也許本來就有,我先前沒有留心到。他穿着很舊的布馬褂,破布鞋,顯得很寒素。”嘲笑和感到悲哀,或許是因為之前的那一件事情罷。“這幾年頭上卻有了白髮了” 這段的描寫也看出魯迅先生重新認識了這位愛農先生。從這裏看出愛農先生在這些日子裏一定有不容易的地方,然而是的,愛農先生不在留學回到故鄉被人嘲笑,看不起。

他能把這些事告訴魯迅先生一定是因為相信魯迅先生,後來魯迅先生問起他為何在東京同鄉會針對他,他也大方的説出;“我一向就討厭你的,——不但我,我們”我相信只有好友才能在回憶從前的時候把真實的想法説來吧。因為魯迅先生的體諒和真實,因為愛農先生的信任和爽快,兩個人成為了好友。

從不滿到成為好友,從文章的高點到平緩,最後落到了低谷。

愛農先生最後落水去世,不管是因為對現實的不滿還是真的失足,魯迅先生還是失去了一個好友。在愛農先生去世前,魯迅先生答應會幫他找份事情做。“也許明天就收到一個電報,拆開來一看,是魯迅來叫我的。”他時常這樣説。愛農先生對魯迅先生是新人的,也是期待的,他相信魯迅先生,也把他當做好友。

不管當時的現實社會如何,我想,有一個朋友終究是不錯的,即使有誤會,時間也會消磨,最終總會看清雙眼,冰釋前嫌。但時間也是不等人的,所以珍惜朋友珍惜來之不易的友情。

風雨飄搖日,餘懷範愛農。

華顛萎寥落,白眼看雞蟲。

  《範愛農》讀後感

《範愛農》,追敍作者在日留學時和回國後與範愛農接觸的幾個生活片段,描述了範愛農在革命前不滿黑暗社會、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後又備受打擊迫害的遭遇,表現了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和悼念。

文章一開頭,作者就用平凡又樸素的語言,記敍了他曾經在茶館認識範愛農的事。先抒發自己對他的憎惡,為後文寫對他的親切友善作鋪墊。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十分到位,樸素卻又不失精練的語言,為我們展現了魯迅先生對死難者的同學們的一種同情,一種責任感。

文中談到,開始時,兩人並非朋友,甚至幾次爭論過。但作者回國後,兩人再次相遇,就由“敵”轉友了。從此以後,他們幾乎成了摯友。接着,又是一次偶然的機會,使他們成了同事。但“天下無不散之宴席”,作者與範愛農因工作的原因分別了。最後,範愛農生活越來越拮据。一天晚上,在醉酒之後,範愛農失足溺死於河中。

文中有一個重要的細節,即對光復後的紹興換湯不換藥的描述。這其實已埋下了範愛農悲劇的伏筆。魯迅對範愛農沒有一句正面的讚揚,只是從他的神情“那笑容是從來沒有見過的”,從他的行動“實在勤快得可以”表現了革命後的範愛農心情愉快的一面。但範愛農心裏產生的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魯迅其後又用了很多筆墨寫光復後紹興的現實,其實就是在探討造成他的朋友悲劇命運的原因。

範愛農,一位覺醒的知識分子,但是無法在黑暗社會立足,他的內心是痛苦、悲涼的。

  《範愛農》讀後感

讀完魯迅先生的《範愛農》,想到了先生不是很佩服的詩人鄭愁予的《錯誤》,覺得很貼切,先生與範愛農的相遇相識相交都讓我想到“美麗的錯誤”這個詞,是同詩一樣美麗而充滿淡淡的卻拂之不去的哀傷,一種跨越萬水千山卻尋不到岸端的心竭力盡之辛苦。

先生與範愛農是在誤解中相識的,這是文人間常有的美麗的錯誤,就如同蘇軾與王安石的“桂花”軼事,多是拳拳真心,終大白於事實。先生起初誤以為範愛農舍不了舊什物舊禮教,範愛農攜帶的繡花鞋、範愛農若干人謙讓座席,使其留給先生迂腐不化的印象,不自覺間,先生就輕輕搖頭了,而範愛農則誤以為是先生瞧不起自己,於是對先生大為不滿,此後,數次與之作對,雙方鬧得有些不愉快。看起來似乎開始一點也不美,可時間總是公正的,幾年後,有緣人相遇,正是憑着過去的不愉快的深刻印象,他們如命定中人一眼辨出了對方。上天似乎有意留給這對文人冰釋前嫌的機會,在這個美麗的春末,他們相知相交,度過了一段風火知遇的日子。只是,後來,因時因勢因錢,他們又分開了,魯迅前往南京,而範愛農的學監被罷除後不久範愛農溺水而亡。和大多數失意文人一樣,他也與這江南之水有着不解之緣,只是不知是自己投去還是的確是偶然,但這似乎已不太重要了。遺憾已經鑄就了。

那等在季節裏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愛農與先生的相遇亦如蓮花的開落,花開花落間,純白如洗、淡漠如風、出污泥而不染已不足以形容純樸的愛農的赤子之心,他就如倚樓長望的女子,期待着懂他惜他的人出現。也彷徨痴守過,也低迷傷心過,也輕狂不羈過,但終究等不來一個好天氣,先生達達的馬蹄為他送來一陣福音,短暫的歡喜過後殘留無期的再等待與無限的哀傷。“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我想,先生在聽到愛農説“也許明天就收到一個電報,拆開來一看,是魯迅來叫我的”。是不是也會想到這句希望與失望交織滿含心酸、心有餘而力不足的近乎呢喃的話語。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