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小説清湯麪讀後感大綱

本文已影響 2.33W人 

讀了劉慶邦的短篇小説《清湯麪》,感覺一股香噴噴的氣息撲面而來。清湯麪裏放着濃濃的關愛,放着多多的友善,放着作家對礦工和家屬深深的感情,所以它才有如此醇香的味道。

小説清湯麪讀後感

劉慶邦擅長講故事,一件看似平常的生活小事在他的筆下可以變得靈動起來。揀矸女工向秀玉在班上吃飯很隨意,但上小學三年級的女兒喜蓮的午飯不能湊合。她開始是做好了飯菜放在鍋裏,女兒回來熱一下就可以吃了,有一次忘了為女兒準備午飯,向秀玉非常內疚,便給女兒三塊錢,讓她去楊姨的清湯麪館吃麪。這本來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故事的走向出現了意外。偏偏楊阿姨不收錢。第二天,向秀玉又給了女兒三塊錢,讓她把頭天的面錢一起付了,可是女兒還是拿着錢回來了。向秀玉知道了原委,便自己去店裏把錢交給楊旗。楊旗沒辦法,只好收下。喜蓮再來吃麪時,碗裏就多了一個荷包蛋,她回家告訴了母親,並且提出不再去楊姨店裏吃麪了。楊姨發現喜蓮不來吃麪後就趕到向秀玉家裏,勸向秀玉讓孩子還是去她店裏吃麪,再不去吃,説不定哪天她的麪館就不開了。

我們總是感歎世風日下,感歎世道變遷,感歎世態炎涼和人情冷暖。我們對商人有成見,認為無商不奸,的確,有些生意人短斤少兩,坑蒙拐騙,他們唯利是圖,見利忘義,但是《清湯麪》的故事不是發生在都市,而是發生在礦區,發生在那些純樸善良的礦工和家屬中間,這就讓小説的情節多了一份自然,多了一些合理,多了一些與眾不同。開店的人千方百計希望顧客盈門,生意興隆,賺得個盆豐缽滿,可是,在《清湯麪》中,我們看到,楊旗對待向秀玉的女兒喜蓮卻是截然不同的`態度,她不是出於賺錢的目的,正相反,她想盡量優待這位小顧客。主要原因是,在一起事故中,向秀玉和楊旗二人的丈夫都遇難了,事故發生後,向秀玉得到了許多好心人無私的幫助,有人送月餅,有人送衣服,還有不留名的人把一桶油放在門口。楊旗也是,光顧麪館的都是礦工,他們吃了一碗麪撂下十塊錢就走了。有人交了一百塊錢説好了再來吃,卻好長時間沒有露面。這種相依相憐的情感相互感染,彼此傳遞,沒有人説出來,大家心裏都明白。在艱難的生存環境下礦工以及他們的家屬之間這種特有的依存關係,正是這篇小説的情感力量,推動着小説情節的發展,也讓這篇小説充滿了藝術的感染力和人性的魅力。

劉慶邦被譽為“短篇小説之王”,與他在這一領域的突出貢獻分不開。《清湯麪》再次展現了他在短篇小説創作上的實力。這篇小説情節簡單,三個人物,兩個場景,故事是來自於生活的小事,整篇小説僅有五千多字,一般寫手容易寫得淺顯,瑣碎,更談不上深度。但劉慶邦卻能駕輕就熟,遊刃有餘。除了技巧方面,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在作品中投入的情感。他有個觀點,小説要有含心量(不是含金量),這就是説,作家在小説中的情感要飽滿,有力。從這篇小説來看,劉慶邦把他的感情傾注在了他塑造的三個人物身上,而這種傾注又是不動聲色的,甚至是一筆帶過,卻能讀者感受到。比如向秀玉因為忘記給女兒準備午飯流着淚向女兒道歉,比如她去楊旗麪館前打扮自己,還戴上了丈夫給她買的項鍊,比如她教女兒給楊阿姨錢的時候要如何態度堅決,不能面,再比如女兒告訴她自己沒有吃那個荷包蛋時她對女兒的一番誇獎,比如她到了楊旗的麪館後先是幫楊旗幹活而沒有馬上提錢的事,等等,都體現了她的個性。楊旗雖是開面館的,但她更在意的不是錢,而是礦工家屬之間的彼此呵護。她不收喜蓮的錢,給她加一個荷包蛋,當向秀玉把錢掏出來要給她的時候她的眼淚立馬湧了出來,她對向秀玉説:你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孩子吃碗麪還要花錢,我還有點人心嗎?這些話都肺腑之言。那個喜蓮才上小學三年級就格外懂事,看着別人碗裏沒有荷包蛋,惟獨自己有,她就不願意再去吃麪了。母親給她五塊錢去吃燴麪,她卻買餛飩,五塊錢可以吃兩次。孩子身上折射的是家庭的教育,父母的品質

《清湯麪》最讓人“費解”的正是出現了一種異樣:楊旗的麪館生意興隆,她本來是可以不管不顧地開她的麪館賺她的錢,可是她卻開不下去了,沒有人不讓她開,而是良心讓她無法繼續開下去了。她每天做再多都能賣完,她明白了一個道理,不是清湯麪多麼好吃,而是礦工兄弟們在抬她的生意。她説,這樣下去,我得欠礦上咱那些兄弟多少情啊!這異樣之處正是讓人動容之處。

劉慶邦長年在煤礦生活,他對礦工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用友愛和善意的眼光打量着礦工和家屬,展現那些在底層生活重壓之下的人們的心靈之美,人性之美。看似平常的清湯麪卻演繹了一場愛的情感劇,小説表面上是寫清湯麪,其實是寫礦工的大愛和礦山女人的善良。有人這樣評價《清湯麪》:尊嚴生活,温暖相待,親情如山,講述普通中國人的動人故事,一碗清湯麪中,有最樸素的人性。所以,《清湯麪》才能散發出誘人的清香,讓人回味無窮。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