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蘇霍姆林斯基的一生小學生讀後感600字(精選31篇)

本文已影響 2.15W人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蘇霍姆林斯基的一生小學生讀後感600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蘇霍姆林斯基的一生小學生讀後感600字(精選31篇)

蘇霍姆林斯基的一生小學生讀後感 篇1

這本《蘇霍姆林斯基的一生》,是一篇傳記體人物小説,不是學術專著,甚至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人物傳記。但是,本書的作者曾親臨帕夫雷什中學,和工作、學習中的蘇霍姆林斯基親密接觸,並與之促膝長談。因此,儘管是一篇小説,但它還是能夠比較忠實地再現了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人生。而且,由於它是藝術地再現蘇霍姆林斯基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更具有感染力,可讀性更強,人物形象更加豐滿。

蘇霍姆林斯基出生於烏克蘭一個貧農家庭,52歲的一生中,35年獻給了家鄉的中小學教育事業,其中任帕夫雷什中學校長23年。任帕夫雷什中學校長期間,進行了大量的教育實驗,讓這所農村中學成了國內外著名的教育實驗園地。他不僅影響了一所學校,蘇霍姆林斯基還通過他的實驗,他的著作,他的教育思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他一生著作甚豐,有四十一部專著,六百多篇論文,一千多篇童話和故事。他的論著在國內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相繼在我國翻譯出版的有《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帕夫雷什中學》、《要相信孩子》、《給兒子的信》、《公民的誕生》等。這樣一位偉大的教育家,甚至在他成為蘇聯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和世界知名學者之後,他還始終留在農村學校工作,直至生命最後一刻。

蘇霍姆林斯基深信,要當好一名校長,就必須一天也不脱離學生和教學。他明確地提出了口號:到學生中去,到課堂中去,到教師中去。他身為校長,還兼了一個班的班主任,從一年級一直跟到該班學生畢業。他全身心地熱愛學生,殷切地期望他們每個人,都成為優秀的公民。他愉快地同學生一起活動,一起學習,探索各年齡階段學生的個性、心理和精神生活的發展規律。經他長時間直接觀察的學生達三千七百多人,他還為每個學生寫了觀察記錄。他堅持在教學第一線工作,擔任一門課程(語文、物理或歷史等學科)的教學,像其他教師一樣批改學生的作業。他把幫助和培養教師,看作自己的主要任務之一。他每天都要花兩個小時去聽課,對所聽的每一節課都要進行分析,在連續聽了十幾節課後進行整體剖析。他為青年教師上公開課,與他們談話,要求他們多寫多讀學術性文章;要求教師關心學生的成長,瞭解學生精神世界的發展和精神生活。他把全校教師團結成一個優秀的教師集體,這是帕夫雷什中學取得成功的有力的.保證。帕夫雷什中學原本是一所極普通的農村學校,由於蘇霍姆林斯基不懈地進行教育改革和試驗,使之不僅成為蘇聯的優秀學校,而且被看作當代世界著名的實驗學校之一。

蘇霍姆林斯基數十年如一日兢兢業業地工作,把全部心血傾注到孩子們的健康成長上。他在工作崗位上通過了博士論文答辯並獲得了博士學位。他以帕夫雷什中學為實驗基地,同時也廣泛研究其他學校的經驗,孜孜不倦地鑽研教育理論,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研究教育的新問題,提出自己的新觀點並做出新的理論概括。他全面探討了普通教育的各個領域,提出了使青少年全面和諧發展的理論。

蘇霍姆林斯基主張個性和諧發展,尊重孩子,信任孩子,他用心靈去塑造心靈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寶庫中的瑰寶。蘇霍姆林斯基是千萬教師的偶像。如果説,在這之前,我們對他的崇拜是因為經常聽到他的名字,而肅然起敬,那麼,我們還希望在更多的瞭解他之後,於崇拜之上多些親切。

蘇霍姆林斯基的一生小學生讀後感 篇2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不應當把學習僅僅歸結為不斷地積累知識、訓練記憶和死記硬背。死記硬背會使兒童變得遲鈍和愚蠢,既有害於兒童的健康,又不利於兒童的智力發展。我的目的是要努力做到,使學習成為豐富的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使這種豐富的精神生活促進兒童的發展,豐富他的智慧。我的學生的學習不應當是死記硬背,而是在遊戲、童話、美、音樂、幻想和創造的世界裏進行的生機蓬勃的智力生活。

是的,孩子們是這個世界裏的旅行者、發現者、創造者。我的教育理想就是:讓孩子們去觀察、思考和推論,體驗勞動的歡樂和為自己創造的東西而感到自豪,為別人創造美和歡樂並在此中找到自己的`幸福,欣賞自然界、音樂和藝術的美,以這種美來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關心別人的痛苦和歡樂,像關心自己的事情一樣關心別人的命運。在這一章節中,我深刻體會到蘇霍姆林斯基對於教育以及學生們的那份熱愛和真誠,對我的教學工作有了思想上的洗禮和薰陶,我將在我的教育中踐行和體悟這種理念。

蘇霍姆林斯基的一生小學生讀後感 篇3

今年放暑假時,王校長給教師佈置了一項作業——讀一本教育教學理論書,即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剛開始我並沒有當做一回事,閒暇時當我打開網站,真正閲讀了才感覺到這確實是一本好書,書中給教師提出了一百條建議,每一條建議談到一個問題,這中間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在樸實的語言和真實的故事中滲透着大師的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蘇霍姆林斯基用他富有藝術的語言向我們娓娓道來,能讓每個讀過此書的人感觸頗深,啟發非淺。

蘇霍姆林斯基説: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教師要善於確定:每一個學生在此刻能夠做到什麼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這是教育技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就是:一切是為了孩子。多麼實實在在的思想。他要求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講課力求生動、形象、有趣、反對“滿堂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真正的學校是一個積極思考的王國”,並用分數去鼓勵他們,使學生體驗到學習取得成績的快樂,並時刻認識到自己永遠是最棒的。

蘇霍姆林斯基的建議:那就是——讀書,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他要求我們讀書,每天不間斷的讀書。

蘇霍姆林斯基的一生小學生讀後感 篇4

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每一輯的開頭都有這樣的一句話:蘇霍姆林斯基,一個為了孩子而來到這個世界的人,作為一個教育家,他無疑是最成功的,在他三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他把整個心靈獻給了孩子們,作者閆學老師把蘇霍姆林斯基比作教育史上一座永不熄滅的燈塔,並直言:我想從事這樣的教育,我想做這樣的教師,在讀完這樣的書時,我對他的一些思想進行了解讀,給我指明瞭方向,我不禁也想説:我想做這樣的教師。

讓學生喜歡自己,喜歡所教的學科,這談何容易,每個孩子的興趣不同,不可能對任何事物都感興趣或不感興趣,當遇到這些學生時,教師們都應找到他們感興趣的某一領域,鼓舞,啟發學生,讓學生在這一領域找到自信。學生的.自信有了,那他在其它的任何領域都會有同樣的自信,試着去激發學生內心深處的學習願望,陪着他慢慢成長。

與自己的書相遇,無限相信書籍的教育力量,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管理學校的重要思想,也是閆學老師所追求的教育理念,不管教師還是學生,都要有閲讀習慣,在閲讀種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在閲讀中改進,反思學生在閲讀中與一位大哲學家,思想家進行思想上的交流,已達到自我教育的母的。

我想做這樣的老師,讓我的學生在多年後能不後悔自己遇到這樣的老師,懷念自己在學校度過的歲月。

蘇霍姆林斯基的一生小學生讀後感 篇5

現任班級中一名學生馬劍豪,上課不參與學習,回家不做作業,熱衷電腦,思維能力較好,自稱很懶,不想學習。我與他經過一段時間的細緻入微的觀察、耐心地一對一地陪做作業,溝通對一些事件的想法等,教育產生了一定的效果。能主動要求老師放學後留下來教他學習,改變以往對待學習的冷漠的態度。作為教師我們應該要關注每一個個體,賞識每個孩子,特別是弱勢羣體。

因為學生再幼稚也有他個人的思想,有他獨特的思維和心靈。我們應該摒棄冷眼和偏見,用真情去澆灌,用愛心去培育。真正的愛是不必聲張的,我們只要給他們多一份關愛,給他們多一些陽光,多一個笑臉。平時及時發現,準確把握每個後進生的優點,使他的優點得以昇華、特長得到發展,使他們感到“我也有比別人強的地方”“我也有自己的優勢”從而正確地認識自己。我們還要善於給他創設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的舞台和空間,正確地加以引導,讓他獲得成功,只要有一次成功就有改變後進面貌的可能。正如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所告誡我們的那樣:“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於事的。”

蘇霍姆林斯基的一生小學生讀後感 篇6

蘇霍姆林斯基的《要相信孩子》一書,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向我們展示了相信的力量。讀完全書,我對蘇霍姆林斯基那些兼具無私大愛與細膩温柔的行為佩服之至。同時,我也在思考,除了相信孩子,我們還能做些什麼?如果老師或者成人不轉變思維方式,被動的強迫的信任又有多少持久力?

書本中的眾多案例讓我想到了一句教育名言:“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給廣大一線教師帶來巨大困惑和煩惱,甚至是深惡痛絕。但是如果換個角度,從學生的`可塑性和教師的侷限性出發,是否就能豁然開朗?何為好學生?何為好老師?標準不同,評價也就豐富了。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説,每個孩子都有他自己在某一方面的積極性,都有某種特殊的稟賦。某些自然的素質和某方面的傾向性。我們應該發展孩子們身上的這一切,應該給他們創造條件,讓他們身上最美好的東西得到最充分的、最理想的施展。每一個兒童身上都有許多“根”,這些“根”向全身輸送養料,滋養着他們精神上的美質。

只是現實的教育生活中,孩子們各式各樣的問題往往會讓老師們應接不暇。毫無休止的説教或者站在成人的視角的審判,都不是我們的初衷。我們只是在忙亂中錯誤地以為自己可以通過教育去改變去感化學生。蘇霍姆林斯基和他的論著,提醒我們要適時地慢下來,站在孩子的視角,陪着孩子長大。畢竟,教育的本質是喚醒,激勵和點燃。

換個角度看看孩子的內心,或許我們會發現不同的世界。

蘇霍姆林斯基的一生小學生讀後感 篇7

讀完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要相信孩子》,我彷彿是與這位教育大師促膝長談了一番,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在我的教學工作中,這本書彷彿雪中送炭般給了我很多指引。

這本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要愛護兒童敏感的心靈》這一章節,書中舉了個例子,一位沉默寡言的同學沃洛佳打傷了同學謝廖沙,然而事情發生後,沃洛佳一直保持沉默,不願作出任何解釋。謝廖沙也一言不發,但他向老師告狀的時候再三重複説是沃洛佳平白無故把他狠揍了一頓。當時還很年輕的.作者對孩子們之間的錯綜複雜的關係還不是很瞭解,於是他把這次打架怪罪到了沃洛佳的頭上,結果事實證明這個結論是錯誤的,作者錯怪了沃洛佳。通過這個例子,我才明白教育者不應該是一個不動感情的審判官,而應該要設身處地的關懷兒童,不僅要理解他們的精神世界,還要學會用他們的思想和感情來生活,也不應該傷害兒童內心深處最敏感的地方,也就是他們的自尊感。

這本書還讓我深有感觸的是《不要輕易懲罰孩子》這一章。懲罰首先是一種敏感性極強、不無危險的教育手段。許多教育工作者在使用懲罰這一手段是常會犯錯誤。兒童對大人加在他們身上的不公平是很敏感的,哪怕是很小的不公平也是這樣。因此,對於兒童的這些想法,教師在工作中必須予以考慮。

這本書不僅在工作中給了我許多指引,讓我在育兒過程中也獲益匪淺。

蘇霍姆林斯基的一生小學生讀後感 篇8

本學期,有幸拜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另一本著作《要相信孩子》,合上手中的書本,我心中感概萬千,是感動、是敬畏亦是深深的反思。

書中格里沙的故事,彷彿就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有多少個像格里沙那樣的孩子被我們當成了反面教材,教育其他的孩子們不要模仿,卻忽視了像格里沙那樣的孩子受到了心靈的傷害。如果我們不懂孩子們的心裏,什麼時候傷害到了他們,何談教育?

想想自己有時候也會犯和女教師一樣的錯誤。首先,女教師沒有認識到自己的行為給格里沙帶來的傷害。其次,她只是從自己的經驗出發,還沒有注意、理解格里沙的苦衷。書中的這幾段話尤其值得我們深思和踐行:“要想形成兒童良好的`道德面貌。必須發展並鞏固兒童自我尊重的感情,任何一個考慮問題較深的教師都知道,每一個學生,哪怕是一年級的小學生,如果他感到老師對自己的印象比自己的實際表現環。他的自尊心都會受到極大的傷害。相反的,如果兒童不僅知道而且體會到教師和集體對他個人的優點既注意到了又很讚賞的話,那麼他就會盡一切努力變得更好。”

當學生犯錯誤時,如果我們老師立即進行懲罰,往往容易因一時衝動,缺乏深入思考和仔細斟酌而做出不恰當的決定,而且更會引起學生們的騷亂和強烈的情緒波動。讀了這本書以後,告誡自己,先冷靜10秒以後再處理學生的錯誤。一方面要先了解學生犯錯誤背後的事情緣由;另外一方面,明確表達自己對這件事情的看法,讓學生自己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所在,以後碰到類似的情況可以學會正確地處理。

蘇霍姆林斯基的一生小學生讀後感 篇9

本學期,我有幸拜讀蘇聯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的《要相信孩子》這本書。淺薄的教學經驗,讓我遇到到了許多問題。而這本書恰如雪中送炭般給我指引了正確的方向,一個個動人的故事中令我們收穫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如何應用於實踐。蘇老能夠走進孩子內心世界來實施教育,他的教育是潤物無聲中的對孩子的尊重和信任,使得孩子健康快樂成長,最終成為正直、誠實、熱愛勞動、堅強而勇敢、忠於祖國和勞動人民的人。這本書,給了我深刻的啟迪,也讓我感悟到很多東西。

在《要相信孩子》這本書裏,作者談到了這麼一個例子"一個頑童的轉變"。少數孩子對自己的缺點不但根本不想掩飾,反而希望大家都看得到,並且好像等着老師對他採取什麼措施。柯利亞就是這樣的孩子,故意逞英雄把樹根弄壞,縱身跳入溝壑,他有一顆敏鋭又衝動的心。教師發現對他的漠不關心、冷漠無情的態度引起了孩子的反抗,因此,老師們想方設法盡一切努力激勵孩子去幹好事,去幹具有集體主義精神的事,為他創造條件,讓他有可能體驗到當一個人意識到自己的.尊嚴所能享受到的那種人生的真正愉快和滿足。經過十年的努力,學校把一個頑劣的孩子培養成了一個有高度覺悟的人,一個誠實而忠厚的人,讓他勇敢而滿懷信心地走向了生活。

結合我平時的教育教學,我深刻體會到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人格,也有被人尊重的需要,我們要保護好孩子們幼小的心靈,用合適的方法,在集體中,潤物細無聲地逐步影響他們,轉變觀念,讓他們成為有價值的人。

蘇霍姆林斯基的一生小學生讀後感 篇10

大師曰:“不隨意識記是減輕腦力勞動的一條極其重要的途徑。不隨意識記的效果,取決於學生在認識某一理論問題的過程中所完成的是什麼樣的腦力勞動。兒童不通過專門記誦而獲得的知識越多,那麼他在記誦那些非經記誦就不能識記的東西時就越容易記住。不隨意識記是智力發展的極為重要的'條件,它能把腦力解放出來用於思考,用於深入地理解事實和現象的本質。不隨意識記可以預防最大的弊病之一——死記硬背。”

蘇霍姆林斯基談的這些,對於我們從事教學的第一線的老師來説非常有指導意義。他告訴我們什麼是隨意識記和不隨意識記。隨意識記,又稱有意記憶,是指事先有預定目的,並經過一定意志努力的識記,它具有主動性特點,適宜完成系統性和針對性的識記任務,是學習活動最主要依靠的識記類型。不隨意識記,又稱無意識記,是指事先沒有預定目的,也沒有經過任何意志努力的識記,這類記憶是數量最多的。它的特點是不易疲勞,但有很大的被動性、偶然性和片斷性。

反思自己的教學生涯,我在教學中採用的“隨意識記比不隨意識記”多,常常給學生布置去讀背課文,記憶詞語的解釋等等。現在,我應該多讓孩子們學會不隨意識記。比如,生字的教學,我會交給孩子們記憶生字的方法:做動作,猜謎語,換偏旁,加一加,減一減等,教會孩子從故事中去理解詞語,從圖畫中去記憶課文的內容……為了防止死記硬背,就要加大不隨意識記的比例。對要求識記的知識,一要理解,二要思考,三要趣味化,四要擴大智力背景。

我會記住大師那智慧的光芒:“所謂學習知識,首先意味着要善於運用知識。”杜絕讓學生死記硬背。

蘇霍姆林斯基的一生小學生讀後感 篇11

蘇霍姆林斯基説:"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形成情緒高漲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使不懂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

教學實踐中,面對學生對學習的熱切願望,明確的學習目的,是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的動力。培養這種願望與學校整個教學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而它的實現首先得依靠課堂教學,需要教師的不斷引導與激勵,作為教師的我們,更要時刻注意克服那種令學生昏昏欲睡的課堂語調,用飽滿的熱情激發學生求知的動力。

蘇霍姆林斯基説:"一個好的教師意味着什麼?首先意味着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於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瞭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經是個孩子。

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在教師真正關懷學生人格尊嚴時,教導才能成為教育,就本質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關懷學生,讓他經常具有作為智力勞動者的自尊感,作為公民的自尊感,作為自己父母兒女的自尊感,作為因自己崇高的意向、激情和成績而變得美好起來的個人的自尊感。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不但對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對他的偉大人格也充滿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誠的心、火熱的`血、堅強的毅力、辛勤的汗水樹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讓每個教育工作者不忘己任,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熱情,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有用的人才。亦是我們的重任。

蘇霍姆林斯基的一生小學生讀後感 篇12

網絡上有句流行語:“道理都懂,還是過不好這一生”。為什麼呢?因為這些道理大都都是長輩告訴我們的,而不是我們自己親身經歷得到的感悟。要知道,沒有語言比親身經歷更有力量。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身為家長、老師的我們總是害怕孩子變成熊孩子、壞學生,所以總是急着插手去指責孩子的錯誤,其實殊不知,我們的干預反而錯過了讓孩子自我認知的最佳時機。

所以當孩子犯錯了,請相信孩子!

當然,我們説的相信孩子並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引導孩子自覺地改正錯誤。在《請相信孩子》一書中,蘇霍姆林斯基就講述了小男孩維佳的成長故事。老師發現維佳在班裏偷東西后,並沒有在班集體面前揭穿他的行為,嚴厲批評他,説出他的錯誤所在。而是讓孩子自己去發現錯誤,並自覺改正錯誤。我相信,在這件事情中領悟到的人生道理,將使維佳終身難忘。這就是親身感悟的力量!

試想,如果當時這位老師是在班級同學面前當眾責罵、批評孩子,會帶來哪些影響呢?

首先會讓孩子產生自卑感。經常當眾斥責孩子,會讓孩子在別人面前覺得自己下不來台,那麼孩子就會產生很深的自卑感。這樣會刺激到孩子的內心,也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

其次,孩子會對老師、父母產生怨恨。無論是孩子還是大人都會有自己的'自尊。如果父母不能給孩子足夠的尊重,那孩子可能就會對父母也不尊重。

同時,過多的批評還可能使孩子性格發生改變。青春期的孩子還可能加劇青春期逆反。

所以,相信孩子,引導孩子發現錯誤並自覺改正錯誤,這才是給孩子真正的愛。

蘇霍姆林斯基的一生小學生讀後感 篇13

讀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100條建議》一書。作為一線教師,書中許多的經驗都很值得我去學習和反思。下面談談我的一些心得體會

書中提到:“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 “學習的願望是一種精細而淘氣的東西。形象地説,它是一枝嬌嫩的花朵,有千萬朵細小的根鬚在潮濕的土壤裏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給它提供滋養。我們看不見這些根鬚,但是我們悉心地保護它們,因為我們知道,沒有它們,生命和美就會凋謝。” “愛,是一種責任”。

反思一下自己七年的教學,自己又做到了哪些呢?每次寫論文絞盡腦汁,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呀!在平時教學中我也往往不自覺地有偏愛一些成績好的學生;對一些學習成績差、平時又經常搗蛋的學生則總是認為"孺子不可教也",經常大發脾氣。其實靜下心來想想,每個學生都擁有自己的天空,每個人身上都有潛能,只是我們把學習成績看的太重,沒有發現而已。要善於發現,這就需要我們對他們同樣的傾注一份愛、一份尊重。

在教學中,善於讚美學生,愛護和尊重學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教師只有不斷地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多讀書,才能冷靜地、設身處地處理好師生關係。用全面的眼光來看我們的'學生,從內心來熱愛他們,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世界上最樸素的形象是土地,他不需要任何裝飾,永遠是那麼渾厚博大,那麼質樸自然,默默地哺育着一切,不思回報的奉獻着一切。教師,何嘗不需要這樣的胸懷呢?

蘇霍姆林斯基的一生小學生讀後感 篇14

書中提到閲讀是“一天也不斷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實着思想的江河”讀書足以移情,足以長才。使人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養性靈。因為書中有着廣闊的世界,書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雖然滄海桑田,物換星移,但書籍永遠是新的。因此蘇霍姆林斯基也特別注重閲讀與教學之間的關係。他認為唯有閲讀才能不斷豐富我們教師的知識底藴,提高我們教師的教學水平。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如此之快,沒有不斷的學習就沒有紮實的知識和開闊的思維,在信息飛速發展的今天孩子們的視野越來越寬闊,知識面越來越豐富,求知慾也越來越強烈,不學習只能是“坐吃山空”,僅僅靠課前準備幾個小時已經不足以自如地駕馭課堂。我們説教師是文化的傳播者,我們的閲讀也不僅僅是為了上好一節課,更重要的`是要把人類幾千年積累的生活經驗和思想精髓傳播下去,讀書不僅是教師的一種喜好我覺得更是一種責任。我們應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去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我們只有通過不斷的讀書,使自己所從事的這種工作所需要的知識成為你所具備的知識海洋的滄海之一粟,這樣在教學生活才能應付面對一切而左右逢源,遊刃有餘,不會將工作當成一種負擔。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使得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

蘇霍姆林斯基的建議還有很多,書中每一篇文章都再一次深深地震撼着我,看了後,我由衷地感歎:“蘇霍姆林斯基真偉大,不愧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他的書不愧被稱為‘活的教育學’、‘學校生活的百科全書’。”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更猶如黑暗裏的光明,給我們指明瞭方向。我要堅持每天讀一些,把書中最有用的理論摘抄下來,方便自己以後的教學。

教育工作是任重而道遠的,而我也將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中不斷學習,充實和豐富自我,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的工作,呵護與珍愛孩子幸福的年華。

蘇霍姆林斯基的一生小學生讀後感 篇15

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豐富的,他提出要把青少年培養成為“全面和諧發展的人,社會進步的積極參與者。”他還明確指出,“和諧全面發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可見其對德育教育的重要肯定。他特別強調要使學生具有豐富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認為“精神空虛是人的最可怕的災難”。要求教師和家長尊重兒童的人格,全面關心兒童。他提出了“要讓每個學生都抬起頭來走路”的主張,並努力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讓學校的牆壁也説話”。他同時指出愛不等於無原則的溺愛,應該用嚴格的紀律和道德規範去要求兒童,並注重通過集體教育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

作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們也應學習專家那樣的思考方式,做個智慧的教師,公正、平等、仁愛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善於觀察學生的表現,尊重他們的個性發展,把學生真正當成學習的.主人,這樣才能發揮學生巨大的學習潛能,培養他們無限的創新能力。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豐富的,他提出要把青少年培養成為“全面和諧發展的人,社會進步的積極參與者。”他還明確指出,“和諧全面發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可見其對德育教育的重要肯定。他特別強調要使學生具有豐富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認為“精神空虛是人的最可怕的災難”。要求教師和家長尊重兒童的人格,全面關心兒童。他提出了“要讓每個學生都抬起頭來走路”的主張,並努力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讓學校的牆壁也説話”。他同時指出愛不等於無原則的溺愛,應該用嚴格的紀律和道德規範去要求兒童,並注重通過集體教育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

作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們也應學習專家那樣的思考方式,做個智慧的教師,公正、平等、仁愛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善於觀察學生的表現,尊重他們的個性發展,把學生真正當成學習的主人,這樣才能發揮學生巨大的學習潛能,培養他們無限的創新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的一生小學生讀後感 篇16

蘇老在本節中寫到了許多,我聯繫自己的切身體驗,有了以下幾點感想:

一、教師在帶領孩子第一次學習新教材時,就要使孩子獲得明確的、清晰的、深刻的知識。

蘇老寫到:在學生的意識中,不明確的、模糊的、膚淺的表象越少,壓在他肩上的學業落後的負擔就越輕,他的思想對於以後再第一次學習新教材的準備就越充分,他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果就越好。如果學生第一次獲得的知識是模糊不清的,那麼以後他就容易在學習與其相似的知識時感覺混淆不清,或者在學習以前面的知識作為基礎的知識時感覺十分吃力。由此看來,使孩子在第一次接觸教材時就獲得明確的、清晰的、深刻的知識是我要努力做到的。

二、第一次教學新教材時,要力爭使每個學生——特別是學困生,都進行獨立思考,並努力為他們提供合適的材料。

第一次學習新教材時,及其重要的是要看出“學習困難的”學生的`獨立工作如何,因為這些學生思考和領悟比較緩慢,為了使他們理解教材的實質,必須給以較多地事實和較長的時間(有時候,提供他們思考的事實也要跟給一般學生的事實有所不同)。一定要設法讓他獨立思考,促使他在每一節課上,在腦力勞動中取得哪怕一點點進步也好。

三、進行新教材的第一次教學前,教師要充分設想可能出現的疑難點和易錯點,進行精心備課,在正式教學時詳細講解。

蘇老在本節中提出一個目標:一定要是課堂上沒有錯誤。所以,他對任何一個“可疑的”詞,都預先加以詳細解釋。例如,語文學習中,學生會遇到許多形近字,如果不在第一次學習時就給他們講解清楚,他們就會出現許多錯誤。教師事後再給學生糾正錯誤,學生改起來困難,教師也花費了大量時間精力。所以,在第一次教學新教材時,教師就要力爭消滅學生可能出現的錯誤。

蘇霍姆林斯基的一生小學生讀後感 篇17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一書, 從中能學到好多有價值的知識。今天我們學的內容是教師的時間和教學階段的相互依存性。知識的難易將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為什麼歲數增加了,成績卻不行了?”但為什麼他們在低年級時能處於同等地位?這就説明他們的智商應該是相差不大的。 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和諧發展,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觀點之一就是“和諧的教育——這就是發現深藏在每一個人內心的財富。教育的明智,就在於使每一個人在他的天賦所及的一切領域中最充分的表現。

我們怎樣才能完成自己的任務?做到讓每一個孩子都能跟上隊伍、都能輕鬆快樂的學習呢?那就是教會孩子學習!常言説:“難者不會,會者不難!”只要會學習,他們就不會落伍、就不會感到困難!可怎樣才能教會孩子學習呢?這就需要在孩子應當掌握的理論知識分量跟實際技能和技巧之間,確定一個正確的相互關係。這裏可能是學生的學習習慣與學習態度在其中起着作用,也或者是我們的教師未能把學生的基礎夯實了,導致部分學生在後續的學習中出現斷節。

我們在講課的時候還要有真正的、由衷的情感,如果他掌握教材的程度只能供學生體驗他所知道的那一點東西,那麼學生的心靈對於知識的.感觸就是遲鈍的,而在心靈沒有參與到精神生活裏去的地方,也就沒有信念。由此我們還是得出那個同樣的結論:教師對教材有深刻的認識——這是教育素養的基本方面之一。在每一個學生的心靈裏,都存放着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藥,只有教師的思想才有可能去點燃它。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裏,——這就是教師點燃起來的勤學好問、刻求知識的火焰。我們還要注意基礎知識的落實。在大綱裏還要求教師關注學生基礎知識的訓練,所以在低年級該讓學生學會的知識都要掌握、學會、領悟。雖然説着容易做着難,但我想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會盡力而為。

蘇霍姆林斯基的一生小學生讀後感 篇18

再次從網上下載《蘇霍姆林斯基的100個推薦》這本書的有關章節,剛好看到了什麼樣的教學方法才是真正有效的這個問題。關於教育的方方面面的問題,書中有很多想法和見解。許多寶貴的經驗仍然能夠為我們所借鑑。看這樣的書,領人感悟到了很多東西,作為一名剛剛參加教育共作的我,在讀到這本書時候,被深深的觸動了。下方我就根據自己讀到的資料,談談自己的感受:蘇霍姆林斯基在第一個推薦中提到,我們作用於學生精神世界的最重要的工具是教師的話語、周圍世界的美和藝術的美因此,我覺得世界上沒有最好的教育方法,只有適合的教育方式。

古人有一種説法:樂人易,動人難。也就是説,讓人開心容易,要想感動人很難。其實我覺得,樂人和動人是語言的兩種不一樣風格,幽默的極致也能動人。雖然,我們達不到如此境界,但是我們就應朝着這個方向發奮。

我想,一個語言貧乏單調、枯燥無味的教師吸引的學生恐怕也很有限。作為一年級的.語文教師,我覺得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就應是我們發奮的方向,無論我們採用的是哪一種風格,只要能吸引學生就是成功的語言。一年級的剛從幼兒園充滿童真童趣的生活中過渡到一年級,難免會有很多的不適應,尤其是拼音教學枯燥乏味,知識點碎而且宂雜。作為教師就應採用多種多樣的方式讓他們慢慢適應慢慢習慣。教育方法在這時就顯得尤其重要。説到這個問題,就又回到了什麼樣的教學方法才是真正有效的,我想這就應是教師共同關注的問題吧。我覺得要想成為真正的教學能工巧匠,只有自己在其中傾注了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活的思想的教學方法,就應才是最好最有效的方法。

此刻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充斥耳目,別人好的東西就應吸收借鑑,但決不能生搬硬套。一年級的教學更就應如此,只有在教學時想方設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千方百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才有可能會為孩子的求學之旅鋪一條大道。才有可能真正成為學生的引路人。

蘇霍姆林斯基的一生小學生讀後感 篇19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我受到了深深感觸。的確,這些建議使作為教師的我們有了更明確的方向,給了我們極大的幫助,它就象一盞指路明燈一樣。

儘管今天的教育形勢比之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的年代有了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説,絲毫不顯過時,它仍像一場及時雨,滋潤着一顆顆乾渴的靈魂。它像與教師面對面一樣,針對着教師的苦。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説:“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餘,我也豁然開朗。我們總在抱怨着時間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總是最公平的,它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問題還是出在疲於應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後面追着自己而沒有主動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於“抱佛腳”。有時為了一節公開課,花了大量的時間在網上和雜誌上搜索着相關的圖片和知識;有時為了寫一片論文也是絞盡腦汁,趴在電腦前浪費時間。想起來真是可悲!我想這就是平時不學習,急來“抱佛腳”的後果。書中提到:“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試問,從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呢?俗話説:“活到了,學到老”,作為一名新時期的教師,我更應當主動地學習。因為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的發展,這是作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蘇霍姆林斯基也説:“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書呢?

蘇霍姆林斯基的一生小學生讀後感 篇20

在《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這本書中讀到金子美鈴的《星星和蒲公英》這首詩,瞬間覺出做教師的美好來,我們不正是在做着那些看不見卻又存在着的工作嗎?在無形之中我們影響着學生的品行,滲透學生的價值觀,漸漸地讓學生變成我們想要的樣子。而我們如何做到更好呢?

這本書中作者多次強調蘇霍姆林斯基提到的閲讀是人生的必需,一個人能否獲得幸福,乃至於能否像一個人那樣活着都取決於他是否能夠閲讀。忙碌的工作,家庭的瑣事已然讓我很少閲讀了,但是遇到一本好書,是何其幸事,焉能錯過。更何況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必須要有一桶水,要給學生一桶水,老師需要源源不斷的水源,而活水源頭便是不斷的閲讀。知識是廣袤無垠的,知識是不斷更新的,知識是慢慢積累的,只有不斷閲讀才會有不同的天地。同樣,只有愛閲讀的老師才能感染學生,讓學生也愛上閲讀。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這樣一段話:孩子們所喜歡的是那種本人就喜歡孩子、離開孩子就不行,而且感到跟孩子們交往是一種幸福和快樂的人。孩子的情感是簡單的,是純粹的。一個老師常常會為孩子們在課堂上表現是否活躍,發言是否積極來衡量自己的課堂效果,而蘇霍姆林斯基卻提出,給孩子們足夠的時間思考,沉默就是最好的思考,把孩子們沉澱下來靜靜的思索,然後再傾聽,讓孩子們真正意識到老師在教什麼,自己學到了什麼。在課餘時間,不能吝嗇自己的關心和愛心,蹲下身子來多與孩子們聊聊天,多與孩子們做做遊戲,讓自己融入到孩子們的童真世界中,讓孩子們覺得自己的老師像個大姐姐,像個大朋友。當我們始終不忘記自己也曾經是一個孩子,我們就會以最博大的愛與理解去對待孩子,從而成長為一名真正的教師。

在書的.最後一章:世界上的一切都與你有關。我們的工作不僅僅在眼前,在看到的這些學生,我們説的每一句話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我們教育孩子心中有大愛,社會可能就多了些美好。閲讀一本好書,會發現自己需要學習的卻更多。

蘇霍姆林斯基的一生小學生讀後感 篇21

一個孩子就是一棵小草——一顆等待陽光照射,雨露滋潤的小草,而父母恰似那温暖的陽光,班主任則是那滋潤萬物的雨露,給孩子以循循善誘和尊尊教導。《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班主任》這本書帶給我很多的啟示,它讓我明白榜樣的力量真的無比強大;班主任與家長的溝通必須注意方法和場合,既要顧及家長的面子,又得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兒童的心靈是敏感的,它是為着接受一切好的東西而敞開的。如果教師誘導兒童學習好榜樣,鼓勵仿效一切好的行為,那麼,兒童身上的所有缺點就會沒有痛苦和創傷地、不覺得難受地逐漸消失。”我們都知道“身教重於言教,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個道理。那麼,班主任就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教育學生。平時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做學問的態度;耐心細緻輔導學生的精神;積極向上、與人為善的生活方式等等,這些不用教師自己表達就能起到很好的感染學生的作用。能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於無聲處聽驚雷的教育效果。

蘇霍姆林斯基也表示:“要儘可能少請家長們到學校來對孩子進行道德訓斥,而因儘可能多地讓孩子同父母在精神上交往,這種交往能給母親和父親帶來歡樂。”教師動輒把家長請到學校“告狀”,這種做法無形中既傷害了孩子,又失去了家長的信任。孩子現在需要的不是打罵,而是幫助。如果,家長和教師能一起來幫助學生,那我相信這個孩子一定是幸福的。

班主任工作的繁瑣、複雜、瑣碎,在繁雜而勞累的班主任工作中《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班主任》這本書就像一盞明燈引領着我得到更多的收穫和啟發,從而經常審視和反思自己的工作。蘇霍姆林斯基在遺囑中説:“用知識哺育自己。”作為教師的我們,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實力,才能切切實實地幫助孩子健康茁壯地成長。

蘇霍姆林斯基的一生小學生讀後感 篇22

可以説這是一本讓我百看不厭的一本書,也可以説從來沒有像這樣一本書深深打動我。這本書的作者是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在這本書中他每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現實作為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給予合理的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

書中告訴教師:教學並不是機械的把知識從教師的頭腦裏疏導到學生的頭腦裏,這是一種極其複雜的道德關係,在這種關係裏起主導的決定性作用的特徵,就是培養兒童的榮譽感和自尊感。我們教師的任務就在於,要敏鋭而巧妙的、堅持不懈而嚴格要求的培植兒童的智力和道德力量。幫助兒童把學習看做一種要求做出很大努力地勞動,這種勞動只有在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克服困難而取得成果的時候才是愉快的。在此他又給孩子劃分三個階梯:做出自己的努力,靠勞動取得成果,享受到腦力勞動的歡樂。我們教師可以據此評價學生,讓學生感覺到熱愛勞動的樂趣,讓孩子的一生中都在追求“我比今天知道的多”的不可動搖的願望。從此我們可以正確的評價學生,讓孩子擁有一個正確的.道德觀。

他還告訴我們讓孩子學會在集體中交往,因為“唯一真正的美是人與人交往的美”。

是呀,一個人將成為怎樣的人,這裏有賴於他與人交往中的表現,有賴於這種交往會激起他什麼養的思想,以及這種交往會把他的知趣引向何方。他為了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讓孩子去發現美,他和孩子們把一些地方稱之為“童話角”、“美麗角”。讓孩子在那裏體驗美、感知美、發現美。因為這樣孩子才會有美的心靈,才會用美去對待他人。回想我們的教育確實也注意到此方面,但我們與作者卻不能同比。反思之,不由讓自己又充滿力量前進。

可以説這邊兒本書的點點滴滴都存在着教育,可以説讀它可以排解煩惱,可以指點迷津;在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予以幫助,讓每個人充滿信心……所以我會反覆讀之。

蘇霍姆林斯基的一生小學生讀後感 篇23

讀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使我獲益良多,不但幫我解決了很多教學上的疑難,更讓我的目光看得更遠、更深。

霍姆林斯基的這段話:“你要儘量使你的學生看到、感覺到、觸摸到他們不懂的東西,使他們面前出現疑問。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事情就成功了一半。但要做到這一點並不那麼簡單。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知道:哪些東西要講,而哪些東西則留着不要講完。沒有講完的東西,就好比是給學生的思維埋下一段“引火線”。在這裏,沒有任何適用於一切場合的現成方案。一切都取決於具體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現有的實際知識。同樣的教材,在這個班裏在這一點上不要講完,而在另一個班裏,卻要在另一點上有所保留。”

對照我的課堂,我總是千方百計的多教,把教學內容安排得滿滿的,惟恐漏掉了什麼重要的東西。然而這種“多多益善”的做法現在想來是阻礙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不利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誠然,幫助學生解惑無疑是課堂教學中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教師不可迴避的天職。教學應該幫助學生解疑,並讓學生學到解疑的方法,品嚐到疑問被解的快樂。但是我們教師不能一味地以解疑為目的,為問題的解決而滿足。

疑問是思考的源泉和動力,吸引學生不斷地去探索研究,獲取新知。當學生頭腦中不在有疑問的時候,思維也就慢慢停止了。成功的課堂,不是把學生頭腦中的所有疑問都解決,而是或多或少地給學生留有這樣那樣的疑問,讓學生帶着疑問走進課堂,在帶着新的疑問走出課堂。我想:這樣的教學就使課堂延伸到了課外,學習效果也會大大提高,學生在解疑的.過程中將獲得更大的發展和進步。

讀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感覺自己正穿越了歲月的隧道,脱離了時空的限制,聆聽着大師的諄諄教誨,或感悟、或驚訝,或……更多的則是一股躍躍欲試的激情,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的一生小學生讀後感 篇24

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給我們提供了百條“建議”,這些建議都是我們在平時所接觸的一個個話題。每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事例,也有精闢的分析。通過讀書我深切的感受到,教師的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就給教師的語言修養提出很高的要求。所以,我們要精心設計課堂語言,爭取用準確、輕鬆、易懂、風趣的語言吸引學生。

如何才能讓學生喜歡你的這門學科,我認為做一名合格的教師就要愛學生,用真誠平等的態度,贏得所有學生的愛戴,也就自然而然地走進了學生的心靈世界。只有學生愛上了你這一門學科,學生的天賦才能得到發展,他們才有興趣學,才有可能學好。

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每天面對性格各異的學生,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難題,有時候面對這些難題不知所措,通過拜讀這本書,給我提供了很多的啟發,使我思考的問題得到了解決,“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的確是經常時間不夠用,每天備課,上課,批改作業等,《給教師的建議》給了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我們不要抱怨時間太少,事情太多,而應該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時間來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贏得自身的發展。

一個成功的老師應該是一個會讀書會思考的人,我想今後我要從繁重的教學中抬起頭來,多看,多想,多實踐。這樣,才能有更大的進步。只有當老師的知識視野比教材寬廣得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能成為教育過程的'真正的能手。只有讀書,才能從知識的海洋裏汲取營養,才能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才能讓我們擺脱“坐吃山空”、“無物可教”的尷尬境地!蘇霍姆林斯基説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沒有紮實的心理學、教育學基礎,就談不上教育素養,所以收穫甚微。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建議》,啟迪着我重拾書本,重温那股墨香!

耕耘知識的沃野,兢兢業業、永不懈怠;三尺講台、一生情愫,那裏有我的精彩;直到雙鬢斑白就算青春不在。

蘇霍姆林斯基的一生小學生讀後感 篇25

在課餘學習時間拜讀了前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書,再結合自己的職業生涯和自己對教師這個職業的解讀,覺得受益匪淺,思想境界得以提升和淨化。

書中作者以“建議”的新穎形式,懇切地與讀者談心,使人聽來毫無刻板、説教之感。全書皆為經驗之談,涉及教師經常遇到的棘手問題,讀來令人備感親切、深受啟發。讀着此書,就好像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循循善誘,給我排解煩惱,給我指點迷津,又猶如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以幫助,讓我充滿信心……

1、《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他認為: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

2、“談談對後進生的工作”這條建議也對我幫助很大。對後進生我一直認為這是屬於智力問題,是先天因素造成的'。無論是誰,無論用什麼方法教育都是無濟於事的。但讀了這本書後,我的觀念轉變了,從心底裏認可了“後進生是可以轉變的”這個道理,只是認為操作起來還是會相當困難。

3、要學會讚美,學生要通過表揚來樹立自己的自信心,體驗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價值,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學會讚美,多給學生一些陽光,讓他們感覺到温暖和力量。

蘇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向我們闡述了教育的真諦,雖然他來自於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度,並且現在的教育環境和教學理念有了很大的改進,但他閃光的思想對我們這一代來説,仍有着重要的意義。教育的問題是共性的,它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而改變或消失。書中的許多經驗都值得我學習和反思,這些都將成為我一生享用不盡的財富!

讀了這本書後,我不但對蘇霍姆林斯基書中講述的教育理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對蘇霍姆林斯基的偉大人格也充滿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誠的心、火熱的血、堅強的毅力、辛勤的汗水,在人們心中樹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讓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時時不忘己任,時時不忘貼近學生的心靈,給他們平等的尊重,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他們的熱情,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有用的人。

蘇霍姆林斯基的一生小學生讀後感 篇26

世界上的書籍千千萬萬,但是隻有一種讓人當初一見鍾情,之後則要常常拿起——哪怕撫摩一下也好,這種書往往蘸着生命的汁液用心寫就。《蘇霍姆林斯基選集》無疑屬於這樣的精品。

我把這本書當成是我一生的財富,那是因為:這是一本讀來親切的書讀目下的多數教育書籍,包括媒體上的某些論文,簡直是比自己寫文章還要累,幾近“眼睛的牢獄”與“心靈的折磨”。

但《蘇霍姆林斯基選集》不!蘇霍姆林斯基沒有、大概也不想以教育家的身份,用校長的口吻(儘管他就是校長)對教師進行空洞的説教和長篇大論的理論闡釋!儘管選集中的每一本都一本書都厚重如磚,但蘇霍姆林斯基提煉出教師工作中經常遇到的棘手難題,有針對性地提出建議,每一條建議都結合生動的教育實踐來説,因此他就好像坐在你的身邊,微笑着,與你娓娓而談,真可謂是“坐而論困,起而新教”。

奧蘇霍姆林斯卡婭教授在致教育科學出版社的信中這樣評價他的父親:蘇霍姆林斯基的全部著作都是面向教師、教育家、教育者、父母和自己孩子們的。他把自己的'思維、思索、建議和見解全部傾注在了他的著作當中,即怎樣培養“真正的人”。教師和父母應當歷經何等艱難之路,才能使孩子成長為好學上進、聰穎、心地善良而高尚的人和好公民。因此,這不是方法、技術之作,而是實踐大作、心血鑄就

因此,我常常是把《蘇霍姆林斯基選集》當成睡前難得的思想與精神的享受來對待的。

“思想應該像高大的橡樹一樣堅強,像出弦的箭一樣有力,像烈火一樣鮮明。真理的堅定性,真相的鮮明性和思想的不可動搖性,是從同一個名叫困難的源泉中湧出的泉水。”

“親愛的朋友,請記住,學生的自尊心是一種非常脆弱的東西。對待它要極為小心,要小心得像對待一朵玫瑰花上顫動欲墜的露珠,因為在要摘掉這朵花時,不可抖掉那閃耀着小太陽的透明露珠。”

“正因為有一條鮮明的對象、畫畫、知覺、表象的清澈的小溪不斷地流進兒童的心田,所以兒童的記憶才那麼敏鋭和牢固。”

……讀着這樣的書,我不免會忘記自己是在讀書,彷彿倘佯在情感的無邊礦野,飛翔在思想的萬里晴空,品味着一首首燦爛的教育詩篇,觀賞着一片片絢麗的人文風景……

蘇霍姆林斯基的一生小學生讀後感 篇27

假期裏閲讀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一本書。書中每條建議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文字也深入淺出,通順流暢。讀着這本書,我不禁感歎蘇霍姆林期基的時代雖距今甚遠,但他精煉的語言,閃光的思想,深入淺出的講述,對我來説,仍像一場及時雨,觸動了我的靈魂。書中針對我們在教學中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給我們很多新的收穫與體驗。而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閲讀”二字。在他的這麼多的建議裏,不止一次提到閲讀,他將閲讀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上。蘇霍姆林斯基説“閲讀應當成為吸引學生學好的重要發源地。”“無論哪一種愛好,如果它不能觸動學生的思想和打動他的.心,那就不會帶來益處。”“學生的第一件愛好就應當是喜愛讀書。這種愛好應當終生保持下去。”從他的這些話語中,足以看出他對學生閲讀的重視。

其實,不僅學生要閲讀,我們教師同樣需要閲讀。人們常言: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已要備一桶水,而教師的這桶水必須是不斷更新的水。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閲讀,不斷地更新的知識。可我們都在説着“教師的時間哪裏來?教師和所有人一樣,要做家務,要教育自己的孩子。”有的即使讀書也是疲於應付,以至自己在教學中筋疲力盡,工作自然也就成了一種負擔。但書中給我們指明瞭方向: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

回顧自己踏入教師行列十幾年,感到很慚愧。這不禁讓我想起那些教育大師,每每看到他們在點評課上滔滔不絕、句句精闢的點評,對他們更是羨慕和敬佩。他們都是如何成功的?是靠他們平時不斷的積累,不是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扣教科書,而是不間斷的讀學術著作。讀書與我們教師的專業成長是分不開的,我想我要把讀書當成一種習慣——熱愛讀書,持久行動。每天去閲讀有益的書籍,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有文化、底藴深厚的教師。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有一天,你連閲讀的時間也沒有了,那麼,離你無東西教給學生的時間也就不遠了。我想,這將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因此,從現在起我們要不間斷的讀書,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

蘇霍姆林斯基的一生小學生讀後感 篇28

教師,是一個擁有美譽的稱號,亦為神聖之職業。“師者,傳道受業解惑者也”,韓愈《師説》只是對教師的一個角色進行了闡述。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教師不僅是疑難知識的解答者,同時也是學生心靈智慧的啟發與開動者。也許只是課堂上你一句讚許的話語,一個鼓勵的眼神,哪怕只是小小的一個手勢,只要出於真心,在他們的心裏都將會引起一陣不小的波瀾,可能,下一次他們面對你的時候會用最天真,最純真的眼神望着你,那裏麪包含着一個孩子對於你所有的敬仰與愛戴。

我們都説,一個老師最難做到的就是去真正瞭解孩子的內心,也就是真正的知曉他們的內心在想些什麼。這項工作難就難在這是一個探索人內心世界的工作。人的心,複雜而廣闊,加上外部事物的繁瑣,教師很難去了解一個孩子。很多時候,我們不自覺地便成了知識的灌輸者和空洞知識的傳播者,以至於我們與孩子的'內心世界越走越遠,最後,我們都為彼此設立了兩座毫不相干甚至互相對立的孤島,孤島上住着氣憤學生不懂事的教師和無奈老師不理解自己而自暴自棄的學生。為此,蘇霍姆林斯基親切卻又不失嚴厲的告訴每一個教師:請你在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你面對的是兒童的極易受到傷害的、極其脆弱的心靈,學校裏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的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裝進另一個頭腦裏,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的接觸。因為,只有心靈方能直達心靈,知識的傳授也不能脱離心靈的軌道。

現在細細想來,最為一名教師的我真的很少去走進孩子的心靈,真的很少去了解孩子到底真正需要什麼。很少去思考他們到底喜歡一個什麼樣的老師,很少去探索一個孩子複雜卻又簡單的內心世界。可能真的在很多時候,我們忽略了孩子的內心,我們忘記了一個小小的孩子也是有自己獨特的內心世界的。作為教育的傳播者,或許我們應該從現在開始以心靈的純真去塑造另一批純真的心靈,以自己心靈的包容與愛去影響另一批心靈。當兩個心靈碰撞,那種震天撼地的力量即使沒有聲音沒有形態,但卻比世間任何一種東西都有力量,都有價值。

最為一名新教師,我要走的路還很長,要面對的學生還會有很多,很多,但是,我會以一顆純真的心靈去與孩子接觸,以自己的一顆心靈,爭取去影響更多的心靈。

蘇霍姆林斯基的一生小學生讀後感 篇29

讀《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最大的感受是,閆學老師很誠懇、很實在。他沒有跟隨什麼大潮流,一味的吹捧和誇誇其談,而是用敏鋭的眼光和智慧,詮釋了智者的思想和教學智慧。在書中,他從多角度談了教師﹑家庭﹑社會對學生成長的多方面影響,既有對成功做法的讚揚鼓勵,也有對學校和社會錯誤行為的嚴厲批判,讀後讓人醒悟和清醒。不禁沉思。我們要做什麼樣的老師?

讀了這本書,就好象有一股清泉不斷衝擊着我的頭腦,讓我的思想在不斷的撞擊中反覆錘鍊,去腐存新。在讀書時,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掩卷沉思,對照書中的例子,反思自己平時的教育行為,在不斷的對比與學習中思考。更重要的是閆學老師依據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實踐和教育理論,深入淺出的為我們教師進行了剖析,使我們的眼前一亮,更感覺在思想上產生了共鳴。恰是用智者的思想,引領我們進入一個思考的盛宴。我們要做這樣的老師。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教育素養這一重要品質的`第一個標誌,就是教師直接觸及學生的理智和心靈。真正具有這種寶貴品質的教師,他的講課就像在跟學生進行議論。他不是拿真理來進行説教,而是跟青少年一起談心:他向學生提問題,吸引他們來一起進行思考。

閆學老師書中這樣闡述:越有思想的老師,在教學上越有着自我思考的老師,他的教學風格就越是鮮明的。我個人追求一種如茶般幽遠芬芳的課堂教學風格,這固然與我自身的性格與志趣有一些關係。我更覺得真正對學生髮展有益的課堂應該是能讓學生靜心思考的課堂。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耐心地幫助學生開啟智慧,在平等的對話中互相啟迪,將思考引向深入。這樣的課堂不會有意製造感動,也不會專門營造輕鬆,它的目的就在於給學生一個思考與品位的空間和時間。只有在這樣的狀態下,課堂才能遠離浮躁,遠離喧囂,才能成為學生生命得以成長的地方,才能成為學生能夠自由呼吸的地方。

作為教師,我們在課堂上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思維的積極性,使學生真正走進課堂,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這是我們老師的智慧和教學藝術所在,這也是我們孜孜不倦所追求的。

蘇霍姆林斯基的一生小學生讀後感 篇30

蘇霍姆里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首先談到教育應該熱愛孩子。只有熱愛孩子,才能擁有熱情,才能無悔的付出,才能孜孜不倦的鑽研,合理地運用空閒及有效時間來工作,學習。教育不應該而且也決不能成為一種複製過程,他要成為一種創造與激發的過程。早在上世紀40年代,蘇聯就開始關注到了學生的素質教育,關注學生的思維方式的培養和學習方法的養成問題。尤其是小學階段,學校與教師教學的第一要義就在於要教會兒童學習,培養少年兒童熟練地讀和寫,並在熟練地讀寫的基礎上進行積極的思考,進而去創造。這一點,對我們現在也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標。我們的孩子在義務教育階段被完全放開,成了斷線的風箏,以至於在高中階段,沉重的課業負擔和升學壓力,使他們望而卻步,失去了學習的慾望和興趣。在者,我們的學校環境並不適合素質教育。只有素質教育,新課改的口號,貫徹下來舉步維艱,甚至換湯不換藥。箇中原因恐怕只在理念二字。誰都知道創新好,然而有不願承受創新的代價,因而在學校林立的現實背景下,創新帶來的暫時困難,讓領導者們懼怕名譽的喪失和生源的減少,現實的'壓力就在眼前,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我們的素質教育是否也要考慮一下結合我們的現實情況呢?高調誰都會唱,但我們要聽的是一首和諧的樂曲。

無助的眼神

越深入的閲讀,越感到現實的壓力。好多想法也曾在我的心頭拂過,然而,我只是一無名小卒,對自己的本分工作兢兢業業,對於課改這樣的大問題,只能心有餘而力不足。比方説,我想帶學生卻體驗生活,到大自然,到社會中去感受,然後進行作文和情感教育,但這些又是學校從安全角度着想所堅決不允許的。發動學生建立班級的圖書角,有違反了學校的某些不成文的規定。人微言輕,做什麼事情都是束手束腳,徒有羨魚情。教育解放學生之前先解放教師,讓為人師者心胸開闊,積極思考,從心底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這才是正道。強扭的瓜不甜,只有好的決策者,沒有有力的執行者,我想,改革也是紙上談兵。

蘇霍姆林斯基的一生小學生讀後感 篇31

在讀《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班主任》的每個章節,甚至每個字眼時,時不時地會心潮湧動、反思連連。至此,整本書已經讀完,也很想用精煉、高深的文字來言表自己讀後的觸動和心情,但迫於自己的言語功底,此刻只能留下“只恨言語淺”的遺憾。此刻,電腦前面的我,思路跳躍性較強,跟着這跳躍的思路,偶記一些我再讀《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班主任》的'一點感觸。

在讀《怎樣批評學生》的環節,我觸動最大。自己在日常工作中批評學生的做法竟然被蘇霍姆林斯基貼上“教育無知”的表現。這讓我想到班裏學生寫的一篇作文:上班主任的課最是膽戰心驚,一不小心,哪位同學觸犯了班主任的導火線,老師就會突突這個,突突那個,最後還會突突全班……當時,改到這位同學的作文,不由得笑出了聲音。在讀到這個章節,我知道了:本想通過“集體訓斥”,希望學生能“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做法是不科學的。對學生的批評教育應儘可能對具體的人、具體的事,不宜通過集體訓誡的形式進行。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懲罰、批評學生有一個基本原則,那就是:懲罰、批評的存在是為了促進學生進行反思。懲罰、批評不應該成為一種結果,而應該是一種手段,是一個過程。很有同感,幸好讀到,多讀多學多反思吧,希望以後自己在批評教育孩子時能智慧一些,這樣,班主任工作可能就會少一分焦慮,多一分寬容。

隨着閲讀的深入,我越來越感受到愛是這本書的主旋律。蘇霍姆林斯基因為愛孩子,愛教師這個職業,才會十年如一日地為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一生,留下大量優秀的著作;閆學老師,一個特級教師,永遠不停下自己前進的步伐,研讀蘇大師的鉅著,以書的形式來表達對蘇大師的敬仰,對一線老師的關懷。我們也唯有心中充滿愛,在孩子面前灑下更多的愛,才能展現教書育人的風采。

站在蘇霍姆林斯基面前,我知道了知識才能哺育自己,知識才能給我前行的力量,教師的閲讀是一種提升,一種豐厚。

雪落無聲,花開無語,潤物無音,影響無影,成長無形。一切卻這樣悄悄然、欣欣然,暗沁人心......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