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工作報告

2016年實施營養改善計劃自查報告

本文已影響 1.13W人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2016年實施營養改善計劃自查報告

營養改善計劃是一個從農田到餐桌,關係學生營養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系統工程,覆蓋面廣、涉及人數多、情況複雜,又是從最貧困地區起步,基礎條件比較薄弱,管理能力相對較低,對照國家營養改善計劃系列政策要求和廣大學生的熱切期盼,還面臨着一些需要研究解決的困難和問題。

(一)“兩個安全”仍存隱患。一是少數地方沒有嚴格落實招標採購要求。督導中發現個別試點縣大宗原輔材料未實行集中採購。二是部分學校食堂管理不夠規範。各地都存在小規模學校食堂未達到餐飲服務許可要求問題。有的學校負責人陪餐、樣品留樣、衞生消毒、原輔材料存放等要求落實不到位,個別試點學校存在採購的蔬菜發生黴變問題。三是一些地方未實行營養餐資金專賬核算,少數學校食堂財務人員使用個人賬户進行資金管理,個別地方在審計中發現學校存在擠佔挪用、虛報套取專款的問題。四是不少地方未按要求使用實名制學生信息管理系統核報受益學生數,數據的準確性和真實性缺乏保障,個別學校存在虛報受益學生人數問題。

(二)供餐模式轉變較慢。一是少數地區學校食堂建設進度比較緩慢。二是部分地區完工學校食堂未及時交付使用。截至2016年4月底,全國已完工食堂建設項目的學校達到64828所,已交付使用的學校為58018所,還有6810所學校食堂因竣工驗收手續、廚房設施配備等原因未投入使用。

(三)食堂運轉壓力較大。一是學校食堂人員工資缺乏長效保障。未多數試點縣未按要求將食堂工作人員待遇納入財政預算,普遍存在食堂工作人員工資擠佔學校公用經費,以及食堂工作人員工資待遇低、人員流動率高、業務培訓少、素質難以保證等現象。二是教師工作負擔較重。各地普遍存在教師除組織學生用餐外,還兼職食堂工作,從事食品採購、驗收、出入庫、登記造冊、幫廚乃至炊事員工作的情況。

(四)政策理解存在偏差。一是部分地區存在“擠出效應”。有的地方、學校和學生家長將營養膳食補助片面理解為免費午餐,有些地方自試點以來,所有費用由政府負擔,家長原來的伙食費支出完全退出,影響改善學生營養健康的效果。二是有的地方期待中央“包打天下”。面對在縣城就讀農村家庭學生、農村小學附屬學前班幼兒、省貧縣農村學生未納入國家試點膳食補助範圍等問題,期待中央一步到位擴大國家試點範圍,沒有充分發揮積極性、主動性。三是隻管吃飽不注重營養健康。部分學校缺乏專業營養指導,食堂工作人員對營養配餐知識瞭解較少,膳食搭配不科學、不營養。有的學校課間加餐內容單一,結構不盡合理,存在採購不健康食品等問題。多數學校未將營養餐和學生營養健康教育有機結合。

  四、督導建議

(一)牢固樹立紅線思維確保“兩個安全”。各省要組織開展新《食品安全法》學習培訓,督促試點縣對原材料採購、食品配送、食材加工、學生用餐等各環節食品安全進行全程監管,落實大宗原材料“四統一”政府採購要求,嚴格執行供餐“黑名單”制,進一步提升營養餐食品安全水平。要加強實名制學生信息管理系統的使用管理,嚴格審核各試點縣報送的受益學生人數。要指導試點縣規範學校食堂財務管理,堅持透明操作,定期開展專項審計。

(二)提高學校食堂供餐比例。各省要加大工作力度,推動試點縣加快學校食堂建設進度,抓緊辦理已完工學校食堂竣工驗收手續,及時配備廚房設施並申辦餐飲服務許可證,確保建一個成一個,成一個用一個,進一步提高學校食堂供餐比例。要制定具體可操作的實施辦法,鼓勵和支持社會團體、企業、個人參與營養改善計劃實施工作,積極爭取免費午餐和廚房設施設備捐助等學生營養改善公益項目。

(三)切實落實地方主體責任。各省要強化監督檢查,督促各試點縣足額配備學校食堂工作人員,並將人員工資待遇納入地方財政預算。要穩妥推進地方試點,確保新試點縣具備供餐條件、落實工作人員和經費、配齊食堂供餐人員,鼓勵將有需要的試點縣將小學食堂餐廳及廚房設施設備向附設學前班、幼兒園開放,引導有條件的試點縣將在縣城就讀的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納入覆蓋範圍。及時總結推廣成功經驗,支持試點縣探索政府購買公益性崗位、建設配餐中心、引入大學後勤集團等途徑,解決用工和管理難題。

(四)準確理解和落實有關政策。各省要全面、準確宣傳營養改善計劃政策要求,引導各試點縣統籌膳食補助、“一補”資金、地方投入、家庭分擔、社會捐助等,做加法添營養,防止出現擠出效應。要加強營養配餐指導,充分利用“學生電子營養師系統”、“農村學生膳食營養指導手冊”等工具,指導試點縣結合當地特產和飲食文化,制定營養均衡、種類豐富的食譜。要探索開展公共營養師培養培訓,鼓勵有條件的試點縣為學校配備專兼職營養師,總結推廣試點縣營養健康教育成功經驗。

  【2016年實施營養改善計劃自查報告2】

自2012年4月5日開始,我校在教育局的直接領導下,嚴格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計劃的意見》文件精神,根據劉延東國務委員講話精神和全國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電視電話會議要求,實行營養改善計劃,現將一年多來的工作情況彙報如下。

  一、學校基本情況

東秀莊學校是一所九年一貫制農村寄宿制中心學校,坐落於五寨縣城西北東秀莊村旁,佔地13200㎡,建築面積2550㎡。七、八十年代辦有小學、初中、高中,鼎盛時學生逾千人,從這裏走出了郭丕斌、林步森、楊永斌、張生明、劉步榮、楊建平等許多優秀人才,可以説她是西樑文化中心。自本世紀以來由於國家城鎮化建設加快,進城務工人員逐年增多,農村教學資源滯後,以致大量學生湧入市、縣,學校人數急劇下降。近幾年,為了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實現教育公平,國家整合教育資源,加大了對農村教育的投入,大力扶持農村辦學,先後採取了辦鄉鎮中心校、實施農遠工程、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校安工程、擴大內需工程、“校校通”工程、設置教師特設崗位和營養改善計劃等有力有效措施。乘此東風,東秀莊學校轉換辦學思想,積極改革,在歷任校長的不懈努力下穩定成現有規模:小學教學班6個,學生67人,初中教學班4個,學生103人,共170人,其中寄宿生157人。學校有專任教師36人,有本科學歷的11人,專科25人,學歷達標率100%。有市教改能手2人,縣模範教師15人。有特崗教師7人,2012年新聘上崗教師9人,他們的加入讓學校生機盎然,活力無限。

東秀莊學校在近四年的辦學歷程中取得了一點成績,獲得了一些榮譽,受到過幾次表彰,引起了社會關注,2010年被評為“山區辦學先進單位”,2011年獲綜合評估“山區類第二名”,2012年榮獲“初中辦學水平提升先進單位”,逐步呈現出自己的辦學特色,一是文化引領學校發展,校園內文化氛圍濃郁,教研氛圍濃厚。二是管理上注重流程化系統化,教學上實行“三查四考一表彰”,德育上實行“日查周評月總結”,教研上嚴格規範“三塊五步”教學流程操作的同時,積極學習五寨縣第三小學引進的“先學後教 當堂訓練”教學模式,努力打造高效課堂。

  二、多舉措落實營養改善計劃

1. 以制度為保障,落實上級文件精神

我校營養改善計劃實行校長負責制,在實行計劃之前即根據《五寨縣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試點)實施方案》,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制定了《東秀莊聯校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方案(試行)》,同時制定了《東秀莊學校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成立了營養改善計劃領導小組,並結合學校的食堂管理完善了衞生制度、食品留樣制度、食品採購驗收制度、食品採購索證制度和餐具消毒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為計劃的實施做了充分的制度準備。2012年4月5日實施計劃之後,在縣督導室和教育局營養辦的監督、領導下,將制度上牆,併成立監督小組接受家長、教師、學生的監督。今年又成立了營養膳食委員會,根據學校實際情況科學營養地調配學生飲食。

2. 嚴格管理,確保3元錢全部“吃”到學生嘴裏

每學期一開學,後勤主任與會計即制定營養改善計劃食譜(附件一),食譜以十天為一個週期詳細明確地計劃出住宿生和走讀生每天3元錢的營養調配方案,此後一週嚴格按本方案採購食品,十天一小結,每月一大結,及時掌握資金的使用情況,調控資金的分配。每次採購,採購員必須向供貨商索要票據,票據由校長審批後記入營養餐專帳;所採購食品由營養餐檢驗員檢驗,檢驗合格後兩人在《入庫單》上簽字入庫。食品原料出庫時由事務點清數量,查驗質量後交給食品加工員,監督員在旁監督認為無誤無質量問題在《學生膳食逐日登記表》上簽字。食品加工員還必須把好最後一關,加工過程中發現食品原料有問題(如雞蛋開裂,牛奶破損等)及時反應及時處理。學生每天享受營養餐情況都記錄在了《營養餐就餐簽字表》上,班主任和學生代表監督3元錢最終是否“吃”到學生嘴裏。以上形成的檔案由檢驗員專門負責管理。

3. 嚴格把關,確保學生吃出健康

在教育局營養辦的統一領導下,我校營養餐以水果、肉、蛋、奶為主,牛奶由蒙牛集團五寨縣代理商尹巧花配送,雞蛋由楊可莊養雞廠配送,豬肉由五寨縣遠東公司配送,水果由五寨縣鑫海源副食水果門市配送,其中蒙牛代理商和遠東公司是營養餐中標單位,楊可莊雞廠、水果門市是我校的食品指定採購點,這些單位廠商都有衞生許可證、餐飲服務許可證、食品流通許可證、營業執照、税務登記證等,證件齊全,資質完備,誠信度高。

每年年初,學校食堂首先檢審《餐飲服務許可證》,從業人員到縣醫院體檢,辦《健康證》,一切齊備後開灶。食品原料儲存在專庫中專人負責,食品加工人員不得帶病作業,其他人員不得進入操作間,餐具每星期由專人消一次毒,並做好記錄。總之,學校對食品的採購、儲存、加工、食用都進行嚴格把關,確保學生吃得放心吃得健康。

4. 不斷改進,逐步改善學生營養

2012年上學期我校營養餐肉食以鮮豬肉為主,一段時間後發現學生不太愛吃有點肥油的豬肉,於是我們以上瘦肉為主,如今又改為排骨,學生偏愛排骨,且排骨的營養價值又高於鮮肉。水果也以加蘋果為主,同時儘量結合時令,採購梨、菠蘿、香蕉、桔子等,盡學校所能合理調配,讓學生吃出營養。

5. 積極宣傳,讓國家惠民政策家喻户曉

家長對營養改善計劃非常期待,因為之前他們已通過電視對這一惠民政策有所瞭解,為了讓家長更深刻地瞭解計劃,在計劃實施之初,我校分別召開了初中、小學家長會,專門向學生家長宣傳國家政策,宣讀我校營養改善計劃實施方案,使每一位家長都知道只要是農村義務教育學校的學生均可享受營養補助資金,國家補助標準為每生每天3元,按照全年在校時間200天計算,每生每年600元,且此資金必須全部“吃”到學生嘴裏,不得挪作他用,也不能從中核減運費、加工費等。今年教育局營養辦又給每位學生免費下發了製作精美的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宣傳資料,讓每位學生、家長都深悉政策,真正做到家喻户曉。

  三、實施營養改善計劃後的良好社會反響

營養餐的實施改善了學校伙食,學生伙食標準由原來的生均每天小學8元提高到了11元,初中10元提高到了13元,學校伙食高於農村普通家庭日常生活水平,因而學生樂於住校、上灶,去年5月份張卓玉廳長來我校調研營養餐時問一位三年級小學生“想不想家?學校吃得好還是家裏好?”小傢伙很高興地回答:“不想,學校好。”之後東秀莊本村的十幾個走讀生也申請住校,農村的人很直白也很樸實地説為學校吃得好了。去年冬天我校組織了九年級、初中和小學三次家長會,所提意見沒有一條涉及學校伙食的。今年中考體育測試,32名考生,5名49分,44-48分26名,1名35分,充分證明我校學生體質的強健,雖然這不能全歸功於營養餐,但與營養餐的實施肯定有極大的關係。

  四、關於營養改善計劃的一點建議

營養改善計劃的實施範圍是九年義務教育內學生,不包含學前教育學生,在我校有6位學前幼兒,當其他孩子喝奶、吃水果之時這些孩子眼巴巴地望着,班主任只好把高年級孩子的分給他們一些,建議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考慮給學前孩子也加營養餐。

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實施不僅提高了農村學校學生的伙食標準,不斷改善着學生營養,增強了學生的體質,而且無形中增強了農村學校的吸引力,穩定了薄弱學校的生源,確實是一項的惠及學校民生的好政策。


更多熱門工作報告推薦:

1.2016年營養改善計劃自查報告

2.2016年實施營養改善計劃自查報告

3.2016年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自查報告

4.2016年關於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自查報告

5.大學生土木工程畢業實習報告

6.2015農村留守兒童教育調查報告

7.2016年在校大學生消費情況調查報告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