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徵文

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徵文(通用23篇)

本文已影響 2.82W人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社會要和諧的前提是無數個家庭的和諧,家庭要和諧離不開良好的家風,傳承美德,共同發展!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徵文,歡迎大家閲讀。

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徵文(通用23篇)

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徵文 篇1

舟車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載;日月所照,霜露所隊。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親,故曰配天。——《中庸》

大風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圖騰蛟龍,烈火涅槃鳳凰。文明聖火,千古未絕者,唯我無雙;和天地並存,與日月同光。中華文化傳承千百年,歷久彌新,恩澤了無數炎黃子孫,之所以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沿傳千百年不絕,是因為其核心“孝”道,孝作為各大世家的家訓家風,是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和傳承優良家風必不可少的,傳承中華文化必以“孝”道為核心。

家風是一個家族歷經歲月的沉澱,世世代代的相傳,從而形成獨具特色的優良的風氣,是一種讓後代繼承人立身於社會,讓後代繼承人終身受益的品質。形成優良家風,“孝”是不可或缺的,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孝者必繼先人之志,傳承先輩之業。這使得優良家風能夠經久不衰,這是傳承家風的核心內容。子曰:“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為人子要孝順尊敬父親,為人父要關愛教育兒子,形成子承父志的家風,這也是構建和諧家庭達成“家和萬事興”的基本途徑。

百善孝為先。孝作為中華文化的根源,有千年的淵源。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家風主要是教育後人成為棟樑之才,然做人必先學孝,羔羊尚且跪乳,烏鴉尚懂反哺,人若不孝,何以萬物靈長自詡?古人較為重視家風的作用,培養子女以孝為核心的倫理道德體系,更兼以悌、忠、信、禮、義、廉、恥,讓繼承的後人懂得進取,胸懷凌雲,心繫國家民族之榮辱,會為社會創造價值,為人民謀福。這也正是我們當代面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現今,倘若我們都重視家風的作用來重振家風,那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會得到弘揚,社會風氣將會蔚然成風!

老與子,孝也。孝者,能傳承文明聖火也。欲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傳承優良家風必不可少孝,必以孝為核心。有一本看似不起眼的兒童啟蒙讀物《弟子規》,是據《論語》等經典集孔孟等聖賢的道德教育之大成編寫而成,其中藴藏着先哲對我們後人的教誨,是傳承家風的寶典,當代社會可以通過這類優秀國學經典來弘揚中華優良家風。

依稀還記得春節時期央視有關家風的調查和訪談,人們都淡褪了對家風的重視和理解甚至是漠視。傳統的家風,是以封建小農經濟為基礎,以儒家文化為核心。隨着時代的進步,家風也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不斷融入新時代的氣息,但“孝”的核心地位不能動搖,需在此基礎上革故鼎新,培養後人踐行八德。

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堅持以“孝”為核心,中華民族之偉大復興,定將舒天昭暉,磅礴於東方。傳承優良家風,昭示於後代,將永世莫忘。我們後繼人則任重而道遠哉!

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徵文 篇2

每逢佳節倍思廉,功成有賴好家風!全黨發出“領導幹部要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廉潔修身、廉潔齊家”的號召,為全面從嚴治黨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再次提供了遵循。全區廣大黨員幹部職工要堅持學思踐悟,主動吸取家訓家規家風中的精華精髓,積極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為高效廉潔履職提供力量支撐和堅強保障。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自古即為歷代先賢崇尚,薪火相傳至今。時至今日,我們需要進一步走近“正己修身”“居安思危”“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那些充滿温情和智慧的傳統家規,汲取精華、去除糟粕,延續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家國”文化;吐故納新、與時俱進,涵養新時代的良好家風,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石。

中華有美德,佳話永流傳。家訓家規連着家風,家風連着黨風政風、社風民風。全區黨員幹部職工、共青團員要帶頭踐行家風建設號召,帶頭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表率、放樣子;廣大婦女朋友和青少年朋友們也要努力當好廉內助、賢內助,互促並進,不丟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不丟廉潔奉公的高尚操守,身體力行創立和延續獨具特色的良好家風,爭當樹立良好家風的典範,用自身行動和人格魅力帶動家人、感染他人、影響社會,引領廣大羣眾見賢思齊、崇德向善,在全社會營造尚德昭廉、知敬存畏的思想輿論氛圍。

國是千萬家,有國才有家;家是國細胞,治國先治家。讓我們立即行動起來,從自己做起、從家庭做起,帶頭弘揚傳統美德、傳承良好家風,創美滿家庭、建和諧社會,攜手共建創業開放生態幸福厚德的美麗家園!

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徵文 篇3

中華民族五千年曆史中孕育了無數的優秀傳統美德,其中很多傳統美德是以“家風”的形象代代相傳、延續至今的。如尊老愛幼、勤儉節約、謙恭孝順、善良禮讓、和氣為貴,這些美德通過一代又一代的言傳身教,在現代社會積澱、傳承和弘揚,形成一個家庭的價值共識,也形成了全民共識。

爸爸媽媽在我很小的時候就教我做人要尊敬長輩,愛護小輩。當然他們也以身作則。記得在我10歲那年暑假的時候,外婆生病了,媽媽聽到這個消息後,立刻回到老家,在外婆的身邊片刻不離,細心照顧着外婆,直到外婆病好後才回到家。受到了媽媽的影響,我也對長輩很尊敬。在外面,我會扶年邁的老奶奶過馬路;在公交車上,我會為頭髮花白的爺爺讓座;在家裏,我會幫爸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父母的言傳身教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孝順的家風需要每一位父母給自己的孩子做出榜樣,良好的家風才能代代相傳。其實父母親要的真的不多,如果不能天天見面,每天只是電話的問候,足矣讓他們安睡一晚。週末減少不必要的應酬,有時間多回家看看父母,陪老人説説話。外出旅遊時儘量帶父母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有時,我常在想:我希望我的子女以後如何對我。那現在,我有沒有如此對待我的父母?在這個世界上,最親近你的人,最包容你的人,最捨得花時間陪你的人,一定是父母。孝與感恩是人最基本的美德,感激父母,善事父母,體現的是人內在的品質。兒女最需做好的一件事情,就是好好報答養育自己的父母。

現在,家風是人們熱議的話題之一。其實,家風是個古老話題,對家庭成員而言,有什麼樣的家風,就會有什麼樣的處世態度。孝敬父母,關愛父母,就是一種最重要的家風。好的家風在人們的成長過程中起着別的東西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某種品德和力量的源泉。就是説,做兒女的,在好的家風薰陶下,會用好的家風內容來塑造自己的行為,從而成就自己的一生一世。

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徵文 篇4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愛幼是隨着我國的發展沉澱下來的傳統美德。

《管子》有言:“雖有乃目利手,不如拙規矩之正方圓也。”尊老,已經隨着社會的發展而成為了一個“規矩”。每輛公交車上都會有老人的專屬座位,在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的力度也日益加強。而“尊老”這一主旋律也俞發的歷久彌新。

兩個稚氣未脱的小學生將書包人道公交車的唯一空位上,異口同聲地説座位是自己的,一位老奶奶出現,他們都主動讓座給老奶奶。這個故事影響了我的整個青春期,它也會影響了我的一生。我會給老人讓座,會給懷有身孕的阿姨讓座,會幫村子裏子女不在家的老奶奶老爺爺挑水澆菜,尊老很簡單,簡單到一句爺爺奶奶好,一次讓座都是尊老。

縱觀古今,放眼全球,沒有一個成功的人是不尊老的。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就應該先從尊老開始。“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這是李密尊老的方式,尊老不需要做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簡單的陪伴也是一種尊老,先要學會尊自己的“老”,才能推己及人,尊別人家的“老”。

九九重陽節剛過去不久,各大敬老院還沒有完全走出節日的氛圍。去讀大學的朋友在重陽節法律一條心情:“爺爺奶奶們高興就是對自己最大的肯定。”配圖的老人們面帶笑容,笑容可掬,並且與大學生

們比起了剪刀手。在社會主義建設的今天,尊老、愛老、敬老又被賦予了時代內涵。

誰家都有老人,每個人都會有老去的一天,這個世界從來都不會失去老人,尊老也就會越來越重要。從剛開始踏進校門的時候,老師會説見到別人要有禮貌,要問好,看到老人要説爺爺奶奶好,要尊重老人,要幫助老人,尊老的意識是從小就樹立起來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做一位合格的中國公民,從尊老、敬老、愛老開始,弘揚尊老這一主旋律開始。

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徵文 篇5

我似乎總是在行走,在沒有遠途的跋涉。卻總想翻越丘陵去抵達心中的夢境。有時候歲月是疼痛的 ,日子像針尖般刺痛心房,每當痛的,累的,想哭的時候,我總是會習慣性的抬頭看看天邊那一彎明月,“它”掛在我心頭最醒目的角落,稍微碰觸,便會抖落一地的正能量。這正能量如鳥般,從天邊飛來,並借我一雙飛翔的翅膀,給我力量去前行。而那一彎明月便是我的家風!

我的性格品行習慣,因父母外出工作的原因,所以都是爺爺教育指導我。在爺爺眼中,家風家訓體現了一種社會風俗,處事人情,對個人的道德修養且對以後的成長人品有着重要的作用。爺爺生活在毛主席的那個年代,所以總是會拿毛主席《洋為中用,古為今用》的思想來指導教育我,久而久之我便將此看做是我的家風家訓。雖然爺爺教育我的內容沒有《顏氏家訓》中內容那麼廣泛,基本上就沒有涉及到儒學,道家,佛家,史學等內容。 但對我的影響就是那麼深那麼遠。

流年依然無恙,歲月寂靜如初,回憶往事,原本以為可能會遺忘的事情卻一件也沒能忘記。看着那張褪色的照片,那是我初二的時候,在暑假的一個下午,微風正好,陽光也是恰到好處,爺爺就在圓桌上練起了書法,雖然沒有懷素,張旭寫的那樣變幻無窮,疾風馳雨。但我從小到大對爺爺的書法一直稱讚有佳。在那天午後,爺爺的那席話對我的印象至深,也許那些道理感悟皆因於“書法”。爺爺那時候總是在講,書法要心靜,要目到,口到,心到。看虛無的水墨盡情遊弋,這就是天然不雕飾。正如做人不需要勾心鬥角,如果你真的有才華即便將自己隱藏,甚至躲到灰暗的角落,埋在積歲的塵泥裏,依舊會發光,遮掩不去!因此要閒看天邊雲捲雲舒,笑看門前花開花落。也許就是自那以後我也慢慢愛上了文學,愛上了寫毛筆字。有時候翻看爺爺寫的字,總感覺似流水行雲,彷彿在告訴我,一切的糾纏,世間的冷暖,生活的貧富,轉瞬即是煙雲,何必在意那些碎小瑣事,退一步海闊天空!也許就是因為這個,我在親戚、同學、朋友眼裏總是那樣開心向上。想想這一切,追其源都要感謝我的家風家訓,説的樸實一點那就是爺爺的教導。

其實爺爺是個有故事的人,有時候有些説不盡的記憶,但又感覺深刻的記憶變得模糊但又模糊的又那麼深刻!

我的爺爺年輕時就像紅塵中的一隻孤雁,飄零人世,嚐盡情味。也許因為他的“執着與倔強”才會讓他被眾人所嘲諷和不理解,在爺爺的那個年代,下地幹活,餵豬餵羊才是他所應該乾的事情而不是整天將讀書當成正業!但爺爺厭惡與自己同齡少年一樣無所事事,這樣註定一輩子死守農業,帶動不了中國經濟的發展,當然爺爺也知道自己的力量是薄弱的,所以就在心中深埋下了“愚公移山”的理念,爺爺那時候有了爸爸之後,總是會講那些崢嶸時代的風雲人物給爸爸聽,崇尚他們忍把熱血灑紅塵,甘拋頭顱灑熱血的高尚品德。教導爸爸要作一名有為國做貢獻的人,也許就是在爺爺的教導之下,爸爸也成功的成為一名商人,履行着爺爺對他的那句忠告:“規行矩步,安辭定色”。也許爸爸取得的這一切,追其源依舊是要感謝家訓家風!

有時候,在農村就經常聽到對孩子的一種評語:“沒家教”或者“家教好”,真的有時候從一個人説的幾句話,走的幾步路,甚至幾個細微的動作表情就能體現出一個人的家庭印記。想想在之前那個封建社會,一個人是否是世家貴胄還是山野村夫,一眼就能看出,為何?追其源就是一個人的家風家訓。故此有好的家風對一個人的成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現在回想自己性格品行形成的過程,唯一感謝的就是有一個好的家風,現在我出門外出求學,爺爺在送我之前的那一晚説了好多好多,印象最深的還是臨行之前的那封信,爺爺在信中有段話是這樣説的:“其實人家都説人間就是劇場,那些穿行在凡塵的眾生,每日在忙碌地編排一場叫做生活的戲。我想我們在外不需要戴上人生的道具,只要記住做純粹潔淨的自己就成功了!”看了這段話讓我想了很多很多,有時候一個人孤身在外,在每個選擇的渡口會遇到很多難題,無論是對錯,我會選擇坦然面對,因為懂得一句話“世上沒有人虧歉你,所以無需抱怨任何人”。

謝謝生命中生存在這個大家庭中,遇到了我的家人,家中有個令我自豪的家訓,而我就是這樣幸運遇到了他們,成為了這樣一個被温暖的人。願我的好家風,家訓永遠傳承下去,繼續温暖着一代一代的幸運的人兒..........

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徵文 篇6

古往今來,不論是達官貴族還是王侯將相,能世代相傳經久不衰的家族,必是有嚴格的家風家訓之家。自古以,老祖宗教導我們“百善孝為先”。忠孝傳家、勤儉持家、尊老愛幼、明事知禮……這些,是家風家訓的永恆主題,家風家訓一直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好的家風家訓,讓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長,給兒女們無窮的正能量。

家風是什麼?家風就是所有的父母在自己家裏隨時隨地用言傳身教所傳遞出來的一份信念。如何言傳聲教呢?孝敬長輩,爺爺奶奶家離我們較遠,但逢年過節及爺爺奶奶生日爸爸媽媽總會專程帶禮物回家陪他們,最近爺爺身體不適住院,爸爸很忙,是媽媽一個人照顧我們全家老小,每天接送我和弟弟上下學,還要陪侍爺爺輸液、送飯。爺爺奶奶很過意不去,説太辛苦媽媽啦,爸爸工作很忙,但進門就會做家務,很體貼媽媽,但媽媽從不説累,總是笑眯眯的,她是我們家的福星,也是我和弟弟最好的榜樣。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還要求我做到起居有節,守時守信,做一個對自己有擔當的人;公眾場合吃飯要用公筷,在家吃飯要小聲交談,吃多少盛多少,不浪費一粒糧食;零用錢自己保管,平常做家務有獎,但是媽媽要求零用錢不能亂花,要做到勤儉節約從小事做起。不論在哪兒,遇到長輩先問好,遇事請求時,要謙恭有禮。

家訓是什麼?家訓是老祖宗給我們留的規矩,我們能世代傳承併發揚光大。黎明即起,庭堂內外打掃整潔;到了黃昏查看門户。一粥一飯,當想着來之不易;凡事先要準備,像沒到下雨的時候,要先把房子修補完善,不要「臨時抱佛腳」,像到了口渴的時候,才來掘井。生活上必須節約,聚會在一起吃飯切勿留連忘返。餐具質樸而乾淨,雖是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製的好;食品節約而精美,雖是園裏種的蔬菜,也勝於山珍海味。不要營造華麗的房屋,不要圖買良好的田園。這些道理粗淺易行,但在當下來看確是漸行漸遠,我要緊記這些家訓,嚴於律行,世代傳承。

家風、家訓是家長在立身、處世、為學等方面對子孫的教誨。這不僅是一個家族的道德規範,更是對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傳承!

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徵文 篇7

傳統中國重家風。家風琳琳琅琅,概括起來,不外乎家國天下、耕讀傳家、積德行善、仁孝清廉等幾個關鍵詞。揚州個園有兩副楹聯:“傳家無別法,非耕即讀;裕後有良圖,唯儉與勤”、“幾百年人家無非積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讀書”,就體現了這一點。家風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近年來卻很少被提起。在種種“神回答”中,雖有調侃,但也見其式微。

有人講,現在談家風,並沒有多大意義。言下之意是,家風大多充滿正能量,是要把孩子培養成好人、老實人,可社會現實常常是“老實人吃虧”。有聲音稱,當下社會除卻成功別無信仰,而且為了成功可以拋棄一切。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做一個出淤泥而不染的蓮太累了,甚至難有出頭之日。但必須看到,這會引起一系列社會問題,這種狀況不會延續只會削弱。而且,我們處在同一條船上,誰也不能獨善其身,誰也不能做社會責任的“逃兵”。這種責任,是存在的理由,也是活得更好的保證。

有人講,家風向來是大户人家事,與一般百姓關係不大。這是一種誤解,文人重家風,但家風並不只是文人事。許多人家,雖然沒有專門家訓,但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了自己的家風,由此也構成了特色的家教文化。

有人講,現在家族意識不斷消減,此時談家風不合時宜。家庭單元的縮小化是一個趨勢,但再小也有家庭,也有家風存在的意義。這些年來,有關富而不貴,以及“富不過三代”的話題,為有些人焦慮為有些人樂道。這同樣可以從家風上尋找一定原因。富是指物質、錢財,而貴是指素質、教養。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第一課堂,一個人的成長有沒有受到好的家風薰陶,是完全不一樣的。有什麼樣的家風,往往就有什麼樣的價值觀、財富觀。對於不少人來説,家風的好壞甚至影響和決定人的一生。

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徵文 篇8

爸爸説:“國有國法,家有家規”,那麼什麼是家規呢?家規、家訓其實就是在家庭裏形成統一的道德標準,也就是家風,實際上生活中藴藏着很多答案。

一天放學回家,媽媽已經做好了香噴噴的飯菜。我放下書包搶先拿了筷子就想吃,這時爸爸看見了,皺皺眉頭説:“爺爺、奶奶還沒上桌呢,怎麼可以自己先吃呢!”這時我恍然大悟,原來這就是家規啊。我趕緊放下筷子,到廚房幫媽媽端菜。等爺爺、奶奶上桌後,爸爸拍拍我的肩説:“對嘛,這才是懂禮貌的孩子嘛。你看,這就是我家的家規之一,要做文明禮貌的人。

還有一次,鄰居家的王奶奶到家裏來串門,我當時正在玩遊戲,玩的正聚精會神,也顧不上和王奶奶打招呼,這時媽媽説:“孩子,王奶奶來了你怎麼不來打招呼呢?”這時我才不好意思的回頭對王奶奶説:“王奶奶好。”王奶奶也笑着對我説:“你好,你玩吧!”這也是媽媽教我的家規,見到長輩、老師、同學要帶上尊稱並主動打招呼。

節約也是我家的家規之一,爺爺經常説不能浪費糧食,還給我講一些60年代捱餓的故事,小的時候我吃飯總是吃不了,剩一部分,有時爸爸、媽媽給吃了,還有時就會直接倒掉,但是我漸漸的長大了,爸爸開始對我講,剩飯是不對的,因為糧食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怎能這麼浪費呢!你在一年級時學的一首詩中最能體現: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聽完後我的小臉一下子就紅了,不説話就把剩飯給吃了,從此以後我再也沒有剩過飯。

每個家庭的家規都有所不同,一句話、一個故事、一段記憶,都是家規的體現。在生活點滴中影響着我們的心靈,塑造着我們的人格。從而帶動整個社會乃至整個國家的發展。相信我們在這種良好家規的教育下,未來一定是輝煌的、燦爛的。

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徵文 篇9

我家的家風是一股甘甜的清泉,滋潤着我的成長,我家的家風是一根精神支柱,支撐着我的心靈,我家的家風是一顆閃亮的明珠,永遠散發着璀璨的光芒。

生活中,家風無處不在。一個朗朗星空的夜晚,我和爸爸去散步,這時,一架三輪車在我們身邊急速駛過,騎車的是一位老爺爺,年齡60多歲的樣子,就在離我們幾米遠的地方,只聽“啪”的一聲,不知怎麼的,那輛三輪車突然翻了,車廂裏的空水桶滾落一地,許多路人紛紛上前幫忙,爸爸二話不説,拉起我跑上前去幫忙,滾落在地上的空水桶被撿回到車上,老爺爺十分感激的向路人道謝,而爸爸拉着我的手卻默默地離開了。我不解的問:“爸爸,已經有那麼多路人前去幫忙了,我們為什麼還要去呢?”爸爸目光慈祥,微笑着説:“聽過有一句話嗎?不以善小而不為。”我問:“什麼意思?”爸爸語重心長的説:“這是咱們家的傳統,也是我們家的家風,意思是不要因為這件善事很小,而不想去做。你自己好好去體會,領悟吧”。我望着滿天的星星,認真的點了點頭。

我的奶奶對我的影響更是潛移默化。奶奶是一個善良、愛整潔愛乾淨的人,她和鄰居們相處的很融洽,她把家裏管理的井井有條,奶奶的家雖然是瓦做的房子,很簡陋,但是屋子裏一塵不染,她告訴我,家就是人的臉,我們要時刻保持家的整潔。有一次,我放學到家走進屋裏,把圍巾、手套、衣服、書包隨便一放,把屋子弄得亂糟糟的,我就去看書。突然,我聽到奶奶大聲並且生氣的喊我:“倩倩,你來一下。”我還不知道做錯了什麼事,跑了過去,我説:“奶奶,怎麼了?”奶奶説:“來來來,你看看,這裏亂成什麼樣了,小小姑娘家,怎麼能這樣邋遢,快收拾收拾。”我聽了奶奶的話,朝奶奶做了一個調皮的鬼臉,趕緊把自己亂扔的物品收拾整齊。奶奶和我説:“你記住,家就是一個人的臉,要讓它總是乾乾淨淨、整整齊齊的,這是咱家的家風。”

爸爸和奶奶教給我的這良好的家風,將使我受益一生。“不以善小而不為”,“家就是一個人的臉,要讓它總是乾乾淨淨、整整齊齊的”,這兩句耐人尋味的話時時刻刻提醒着我,我要將這善良淳樸的家風,永遠弘揚下去,永遠傳播下去。

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徵文 篇10

家風是一家的道德標準,如同糧食一般,是一個家必不可少的成分。而在我們家,也有家風,它就是勤儉節約、誠信守時、尊老愛幼、與人為善。

做人,肯定要做到善良。有一句話叫“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而父母也從小這樣教育我,記得有一次,我去奶奶家,在路上我吃了一根香蕉,因為找不到垃圾桶,隨手就把香蕉皮扔到了地上。爸爸看見了,急忙上前制止了我,並教育我道:“怎麼能這樣子呢?”“怎麼了……”我感到爸爸在生氣,但又委屈地説。“你這樣做可能會讓人踩上去摔倒,這等於是在陷害別人!”爸爸激動地説着,我在一旁默默地聽着,慢慢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爸爸説:“快把香蕉皮撿起來吧。”我説:“好!”

當然,做人還要誠信守時,媽媽總是用行動告訴我這個道理。每次,和別人約定出行時間時,媽媽總是要提早幾分鐘到達。她説,這樣,才不會讓別人等我們。久而久之,我學着媽媽,養成了守時的好習慣!

勤儉節約,要從小培養。記得有一天,下了晚自習,媽媽把我接回家。我説要洗腳,一脱鞋,發現我的襪子破了,腳趾頭漏了出來,“哎呀!這可怎麼辦呢?媽媽,再給我買一雙新襪子吧。”媽媽接過來看了看,拿起針和線,認真的縫了起來,一會就縫好了,窟窿不見了。媽媽笑着説:“你看,這不就行了嗎,還能穿呢,不用買了。”我有點不太高興,不過想想,這不是也照樣穿嗎?我被媽媽的這種勤儉節約的精神打動了,以後能用的東西就湊合着用,不能浪費。其實節約很簡單,比如:我們每人每天節約一粒大米,就能讓貧窮的人們吃上一頓香噴噴的大米飯;我們每人每天節約一度電,就能讓鬧電荒的地方變得明亮起來;我們每人每天節約一滴水,就能讓喝不到水的人們喝上一年。

勤儉節約是一種美德,就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吧,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節約一粒米、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讓節約成為一種習慣,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就讓我們這種優良的家風世世代代發揚光大,讓這樣的美德永遠流傳下去。

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徵文 篇11

小時候,我非常喜歡看書,但那實在是一個書籍匱乏的時代。家裏只有夜校課本,那種設計非常粗劣的掃盲書,藍色的書頁,配以少量的插圖,以農村的生活場景為主。在那些農閒的日子裏,我們打開堂屋門,讓光線漏進來。母親在門口處縫補衣服,而父親則拿出那本夜校課本,指着上面那些圖片和漢字一個一個地教:“人,口,手。”我則模仿着父親的聲調,用脆嫩的嗓音説道:“人,口,手。”就這樣依葫蘆畫瓢,我在讀幼兒園之前,就學會了三百來個漢字。可惜這些漢字,我只會認,不會寫,這一點曾經讓我非常沮喪。父親安慰我説:“不急不急,我也是隻會認不會寫。但是我小時候家裏窮,根本沒有機會讀書,寫字都是用樹枝在地上劃拉。你們現在條件好了,上學後有老師專門教,可得攢勁讀書啊,將來才能出人頭地。”

那時農村正處在變革的前夜,作為生產隊長的父親在農村還是較有權威,大隊經常開會學文件,傳達中央的政策。鄉親們分家或者遇上糾紛調解,父親都得出面。有時沒有理由,父親也有人邀請去吃飯,我也經常跟在後面攆路。走在路上,看見不懂的,我就會問父親這是什麼、那是什麼?父親雖説文化不高,僅上過三個月的夜校,好多字都認得到寫不到,但是他走南闖北幾十年,還是足夠我學習的。父親總是傾其所有,把他知道的知識告訴我。在那些很隨便的家宴上,父親和鄉親們談笑風生,一些矛盾往往幾句話就處理好了,接下來大家就天南地北地胡侃,反正吹牛不上税。大人們的談話,有些聽得我目瞪口呆,因為這和幼兒園老師講的很不一樣。有時問父親,父親也支支吾吾地故意岔開話題,總是説等你長大後就知道了。那時我就想,要是我能擁有一些書籍該多好,我可以從書裏尋找答案,再也不用問大人了。

有時我覺得,識字太早也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因為你的求知慾越來越強,可是你卻找不到書籍來看。那時到親戚家走人户,我第一件事就是問他們,有沒有書借給我看一下,可是我得到的答案往往是否定。那時的農村,剛剛解決温飽,書籍這些金貴的東西,實在是珍稀之物。只有外公,他是我們家族中當時文化最高的,家裏還有少量藏書。外公把他的那本《三國演義》借給了我,這讓我如獲至寶。到小學三年級時,我已經把《三國演義》讀了幾遍,有些故事也能講給大家聽了。在那些沒有通電的日子,夜晚整個院子裏的人都聚在一起聊天。鄰居中有參加抗美援朝的,有參加中印邊界戰爭的,他們都有講不完的故事,吹噓自己抓住了多少俘虜。我們家沒有人當過兵,父親不甘示弱,就讓我給大家講三國故事。好多故事我都爛熟於心,就模仿廣播裏那些講評書的,繪聲繪色地給大家來幾個段子,往往能博得滿堂喝彩。如此反覆,我的膽子越來越大,一點也不怯場,講故事倒成了我的專長了。

因為讀書,我考上了大學,找到了一份體面的工作;因為讀書,我愛上了寫作,成了一名業餘寫手。晴耕雨讀傳家久,如今我也把讀書的好處講給了我的女兒聽,希望書籍給她插上理想的翅膀,讓她飛得更高更遠。

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徵文 篇12

樹立良好家風,傳承中華美德。

古有岳母為兒刺字名流千古,盡顯岳氏家風;曾國藩以“勤”為人生要義,彰顯曾門家風;現有盧永根心存大教育,甘願化作護花的春泥,英雄楊科璋以速度書寫青春,用懷抱護住花朵。這是傳統文化的良好傳承,這是代代相傳的民族之風!

孝敬老人,嚴教子孫,尊老愛幼,辛穆存心。記得,在七年前的一個寒風刺骨的冬天裏,外婆突發重病,在住院期間,爸爸媽媽放下所有的一切,就這樣交替着、無微不至地照顧着外婆,每每看到他們疲憊不堪的身影,就讓我心疼不已,這段記憶讓我永遠難以忘懷。這些就是孝心嗎?長大後才知道,爸爸媽媽是在以身作則,樹立榜樣!在他們的言傳身教下,現在的我,在家人吃過飯後,我會主動的洗碗,在媽媽下班後,我會主動給媽媽倒杯茶……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感恩父母的付出,珍惜幸福的生活。我覺得這就是最大的“孝”。

飲水要思源,吃飯當節儉。粒粒盤中餐,皆是辛苦換。小時候爺爺就常講“節儉興家,浪費可恥”。這個淺顯的道理,深深的印在我的心裏。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都是節儉之人,爸爸媽媽也繼承了他們的優良傳統。在我的家裏穿衣服從不講究穿大牌。爸爸媽媽總説:穿衣只要大方得體就可以。我也是節儉之人,鉛筆用到握不住再換新的。吃飯的時候,爸爸媽媽從來都是讓我吃多少盛多少,不允許掉剩飯。爸爸媽媽對我的要求是:不浪費,不攀比。時間長了,我就養成了這樣的好習慣,這完全來自於我嚴格的家教。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節儉是對家庭幸福的盤算,也是一份社會義務的擔當。

勤勞一日,可得一夜之安眠;勤勞一生,可得幸福之長眠。在我家“勤”不僅體現在學習上,也體現了在生活中。奶奶用它勤勞的雙手把我家的空地整成一個小菜園,讓我們吃上了純綠色無污染的蔬菜。姥姥姥爺更是勤奮之人,姥姥除了睡覺好像沒有一刻是閒着的,好像她的眼裏總有幹不完的活。還有我的爸爸,他在工作上也很努力,每天早出晚歸,總是一絲不苟,踏踏實實。總之,勤奮才能讓人上進,在他們的影響下,我一定也要養成這樣的好習慣。

“買地不肥實,其繁系耕鑿。良田少鋤理,蘭焦香亦薄。”長輩們用勤勞的雙手為我們創造了美好而又幸福的生活,所以我非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

千年家風,“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這幅家教對聯,底藴厚重,韻味深長。於家,這是風範;於國,那是脊樑!我們的國家是千千萬萬個幸福家庭組成的,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家訓,良好的家風家訓對社會而言就是一種道德的力量,他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實現幸福的四大目標:和諧文明健康富有,我們的祖國才能更加穩定和諧繁榮強大!

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徵文 篇13

家風又稱門風,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風格與風尚。古人非常重視家風,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齊家”是“治國”和“平天下”的根基。“齊”就是整肅,“齊家”就是整肅家風家規的意思。當然“齊家”前面還有“修身”,但自我修養,也需要良好家風的薰陶。總而言之,樹立端正的家風,傳承優秀的家規和家訓,的確是值得弘揚的傳統文化。

傳統的中國家庭歷來注重門楣家風,庭訓家教,重視家風建設亦是歷史上眾多先賢的立家之本。受儒家思想影響,重德修身, 仁孝清廉,是各家家訓的核心內容。

一個家庭的家風如何,直接體現在對孩子的影響上,對於青少年而言,他們對於家風的認知則來自於對長輩言傳身教,身體力行的耳濡目染,家長的一言一行、待人接物,無不對孩子有着潛移默化的影響,而且,這些影響和教育會內化為孩子的自身行為,在他們走上社會後體現出來。因此,家風如何,説到底是家庭教育問題,而家長是培育家風的第一任老師,特別是母親對於形成好的家風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就好比説《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吧!孔融小小年紀,就知道要把大的梨讓給比自己大和比自己小的人,而自己,卻一個人拿了一個最小的梨。這就是良好的中華美德――尊老愛幼。

尊老愛幼有很多種體現,比如説:幫家長倒一次水、幫家長洗一次腳、陪弟弟妹妹玩這些都是很有必要的

再比如説,現在大街上的一些人隨手亂扔東西,讓大街變的到處都是垃圾,什麼塑料紙、瓜果皮一眨眼就可以看到,讓清潔工人每天都忙忙碌碌地,早出晚歸。試問對於那些扔垃圾的人,如果你是清潔工人,你的心裏會怎樣想?是否會很不舒服呢?所以,我要告訴那些亂扔垃圾的人:“快反省吧,不要再亂扔垃圾了,做一個不會亂扔垃圾的中華人吧!” 這也是中華美德――不隨手亂扔垃圾。

勤儉節約 愛惜糧食也是中華傳統美德,就像電視上播放的公益廣告,節約無小事,從身邊的做起,不浪費一滴糧食,雖然現在生活好了衣食無憂,但我們父母平時還是很節儉。父母也應該嚴格要求自己的子女,告訴他們糧食的來之不易,它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如果人人都浪費糧食的話,那麼吃不上飯的日子終會來到。

小學語文中古詩《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也更讓學生明白了節約的重要性。

中華美德里還有樂於助人。當同學有困難時,我們一定要去幫助他,而不是蔑視他。或者,在公共汽車上有空位時,我們就要先看看自己身旁有沒有老人或身體不便的人,這時候,我們就要把位子讓給那些人坐。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風則是社會文明程度的縮影,每個家庭的家風匯聚起來也就形成了這個社會的民風和社風。對於當今市場經濟騰飛而道德滑坡的社會環境來説,重振家風則非常重要。良好的家風構建與傳承就是在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責任有義務從自身做起,傳承優秀家風、營造良好社風、弘揚傳統文化,並將之代代相傳、永不停息。

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徵文 篇14

古時候,文明風尚都是被人所讚美的,人們會對好心人產生欽佩感。但在現在,過於好心只會讓人認為太傻。因此,許多人都已經把自己的善良埋葬起來了,但雖是如此,還是有一些人們眼中的“怪人”頑強的抗爭着,保持着善良的品行。我身邊就有一家子這樣的“怪人”。

“你們作業多嗎?”每逢週五放學,作業便成了我們“熱聊”的話題,我們幾個女生説説笑笑的走着,身後的小書包一甩一甩的,組成了一個“書包熱舞團”。

“嘿!那有個老伯的車壞了,我們去幫他推推吧!”林林忽然拉拉我的手,指了指馬路對面。我抬頭看了看,一位年過半百的老伯吃力地推着三輪車,走一會兒歇一會兒,滿頭大汗。“走唄!”我們跑過去,等他休息好,無聲地在後邊幫他用着力。

推了一會兒,他似是察覺到了什麼,往後看了一眼,在看到幾個小姑娘的時候,錯愕了一下,隨後笑了笑,用更大的力氣推着。

走了好久,終於到了修車鋪,我們停下來,擦了擦頭上的汗,老伯對我們笑笑,説:“小姑娘,謝謝你們!”我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道了聲再見後,便繼續往家走。

這就是我的一個“怪人”朋友。不過,這樣“怪”還不夠。不但她“怪”,它父母也很“怪”。

他們家開着個雜貨鋪,我們經常去那裏邊“覓食”。一天,我們幾個小饞貓照常去“掃蕩”,剛吃飽喝足,打算“溜之大吉”,林叔叔突然朝我們喊了一句:“林林,你們幾個看一下店,我出去一下。”説完便把攤丟給我們幾個,騎上自行車往外飛奔。

不一會兒,他氣喘吁吁的回來了,不知道想着什麼,自言自語道:“幸好及時發現了,不然人家回家了就麻煩了。”説完喘了一口氣,向我們走了過來。

我們疑惑地看着林叔叔,正要説什麼,他像看出了我們的想法,説:“剛剛少找人家錢了,真是太不小心了,不過還好及時送回去了。你們幾個小饞貓也是派上用場了呢!”我們撓撓頭,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嘿嘿一笑,便又開始遊戲了。

雖然他們父女倆已經是“怪人”了,但他們一家人中,最讓我覺得“怪”的,就是林林媽媽——邱阿姨。

提到中秋,每個人心裏想必都是甜甜的回憶吧。我們社區卻有個張爺爺,子女常年在外,平常就孤苦一人。而到了中秋,並沒有人回來噓寒問暖,便只能獨自望着月亮落淚歎息。而這個時候,邱阿姨就要“出動”了。送月餅,送棉衣,把他看的比自己父母還要親。林林和林叔叔也對這個“家庭成員”悉心照料,其樂融融的。不知道的還真以為是一家子呢。

之前一直不明白,他們一家人為什麼都這麼願意當別人口中的“怪人”,雖然對他們的做法已經見怪不怪了,但總有一個問號掛在腦海裏。現在,我明白了,那不是怪,是善良。他們一家人,雖然都是平凡人,卻做着不平凡的事,這就是一種好家風吧!

其實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獨特的家風,每個家庭的家風都不一樣。家風沒有好壞之分,只要把自己能做到的最好的奉獻給別人,就是一種好家風。

作為一名和他們一樣的公民,他們能做到的,我們也可以做到,把平凡的事做得不平凡,就是真善美。讓我們發動起自己的大家庭,傳承優秀家風,把自己的好家風秀出來吧!

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徵文 篇15

説到“家風”,我首先想到了我的父親,我父親是一位農村中學教師,做了一輩子的會計工作,退休已經十七年了,但父親的一些口頭禪時常回響在我的耳畔,父親的為人處事時常浮現在我的眼前。

記得在八十年代末,我父親擔任學區會計工作時,各學校經常有人帶着禮物找到我父親想着打通關係。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景,因為來人帶點特產和煙酒什麼的,這雖然在當時算是貴重的禮物,但父親堅決不收別人的東西,他們推來推去,最終父親很生氣地翻臉把來人推出門外。並且還要説“該辦的事一定辦,如果送禮該辦的那就不能辦了。” 我的父親在這方面很早就用行動告訴我:不要輕易接受別人的吃請,不要欠別人的人情。作為我們普通人,欠人情總是要還的,而作為“有本事”的人,吃人、拿人的必然嘴軟,要為人家辦事,違犯國家的規定。所以,為人處世,最好行得端,坐得正。從小父親就言傳身教,讓我們做事認認真真,從從容容;做人堂堂正正,清清白白。

父親經常説的“吃虧是福。”他要求我學會忍讓,灌輸我吃虧是福。 記得我小的時候,和同伴、同學在一起玩耍,因為我長得比較瘦弱,經常遭人欺負,被人打哭回家,他從來不像人家的父親那樣“護犢子”,反而把我訓斥一番,問我為什麼捱打,不管怨我不怨我,他都會説,愛“打仗”的,離他們遠一點。惹不起,你躲不起嗎。對你好的要和他們好好玩。不要因為東西和人家搶,要學會忍讓。學校有什麼活動,他都讓我積極參加,需要出力的,他告誡我,不要玩奸耍滑頭,多幹點活是累不死的。他常説的一句話是:“人奸沒飯吃,狗奸沒屎吃”。還告誡我,不要貪小便宜,事情往往是貪小便宜吃大虧。虧就是給人吃的。老天爺有一本賬,你吃虧了給你記上,等吃多了,他就會給你一個好機會,叫你明白吃虧就是福。所以,我的為人可以説是不奸不壞,為人實在,沒有彎彎繞。

父親一生善良,雖然母親去逝得早,家境貧寒,但當別人需要幫助時,父親都會盡心盡力去幫助他人,而且從不求回報。父親經常説:“知足常樂”,“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遇事多讓讓, 不與別人攀比,每天要有平和的心態管好自己,做好事情,相信自己擁有的就是最好的。

我們四兄妹常回家聚聚,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就是説説工作,説説生活,説説孩子。一般是説着説着就引起了父親的回憶,就會舉例子説説他工作那時的事。 有許多例子真的聽了多少遍了,我們也能靜靜地聽他講完。父親行得端正,活得坦然。工作的事情雖然都過去多少年了,但那時,那景,那人,那事,父親講得繪聲繪色。我們都能感受到父親作為自己因為工作時期的投入和清白而自豪,作為父親因為看到子女生活的幸福和工作的小成就而欣慰。父親就是我們的一本書,父親的好好做人,認真做事,公私分明,是耳濡目染的傳承。因為受父親的影響,所以我們兄妹四人從小都不會貪小便宜,也不會上當受騙,現在都家庭和睦,生活幸福。我想這也許就得益於我們家的家風。

歲月如歌,親情無限。有父親的地方就是家,家中的故事永遠也講不完。回憶生活中的碎片,回放一個個那些逝去歲月中的小鏡頭,我漸漸梳理出了我們的家風是什麼---那就是正直、寬容與善良。父親用寬廣的胸懷,陽光的心態,認真工作的態度詮釋了正直、寬容與善良的美好,並把這種美好品德傳遞給我們,他用言行教導我們做正直善良的人。感謝父親,擁有正直善良的美好品質,讓我在工作中收穫了更多的純淨和充實,讓我感受到生活中更多的快樂和滿足!

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徵文 篇16

家庭是藍天,我是小鳥,沒有它我將無法飛翔;家庭是雨點,我是小草,沒有它我將無法生長;家庭是陽光,我是樹苗,沒有它我將無法成長。國有國法,校有校規,家有家風。家風是一家的道德標準,如同糧食一般,是一個家必不可少的成分。

父母從小告訴我,做人要善良。有一次,我故意向一條小道扔小石頭。雖然小道又窄又偏僻,但爸爸看見了,急忙上前制止了我,並教育我説:“怎麼能這樣子呢?”“怎麼了?……”我感到爸爸十分生氣,但又委屈地説。“你這樣可能會讓騎車的人摔倒,這等於是在陷害別人!”爸爸激動地説着,我在一旁默默地聽着,慢慢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看到我好像意識到了錯誤,爸爸的口氣緩和下來了,繼續説:“孩子,你應該還記得去年摔倒的痛吧?騎車摔倒比那樣還痛!”我下意識地捂了捂右手,那道傷,令我十分難忘。這時,爸爸變得和往日那般慈祥,説:“快把那些小石子撿起來吧。”“好!”一個教訓,讓我知道,我應該小心地做每一個環節,我生怕一個不經意的動作傷害到他人。當然,做人還要守時,雖然媽媽沒有給我講到那些道理,但卻總是用行動告訴我這個道理。

每次,和別人約定出行的時候,媽媽總是要提早幾分鐘到達。她説,這樣,才不會讓別人等我們。有一次,我還戲謔道:“寧教我等天下人,休教天下人等我”。但是,久而久之,我也耳濡目染,學着媽媽,養成了守時的好習慣!父母的一些舉動,總能影響到我,我覺得這就是從中培養出來的。

我也有錯的時候呀!六歲那一天,一個舅舅家的小男孩來我家玩,玩了許久,舅舅便把他拉了出去,在家裏的沙發上,一個玉像項鍊落在了那裏,眼尖的我馬上跑到那裏坐下假裝看電視。摸到項鍊後我馬上回房間把項鍊藏好,在晚飯後,我心中忐忑不安。爸爸媽媽好像看穿了我的心思,反覆問我發生了什麼事?我吞吞吐吐的把事情的來龍去脈一五一十的告訴了爸爸媽媽。我馬上把項鍊接給我媽媽,媽媽語重心長地説:“做人要拾金不昧,不論是在哪裏撿的也要還給主人,不然主人一定會擔心的。”媽媽把項鍊還給我小男孩後,他連聲謝道:“謝謝姐姐。”

而我卻情不自禁地低下了頭。通過這件事我知道了無論怎樣面對多大的誘惑也要想想後果。

每個家庭裏都有自己家的家風,家風是一道美麗的彩虹,十分美麗;家風是一顆璀璨的明珠,顯得十分耀眼;家風是一種良好的開始,應是從兒時遵從的規矩;家風是一種美的體現,應是能促人健康和進步。

我們家的最基本家風是守信。《論語》講:民無信不立。莊子説:不精不誠,不能動人。爸爸從小教育我,人一定要講誠信,答應人的事一定要做到,否則就失信於人。

有一次,爸爸約定好和一個朋友去吃飯,可是,在那一天,下起了傾盆大雨,雷公瘋狂地敲着鼓,電母也在天上打着閃電,雨很大。爸爸帶好雨傘,穿好衣服,準備出去。我問爸爸:“爸,你幹嘛去,下這麼大的雨?”爸爸説:“我和一個朋友約好了吃飯,現在快到點了,我應該出發了。”“可現在已經下雨了,要不,你給他打一個電話,改個日子吧。”我説。爸爸説:“不行,約好的,怎麼可以改變呢?”“《袁氏世範》裏曾有一句“有所期諾,纖毫必償,有所期約,時刻不易。”爸爸一説這句話,我就已經知道了,爸爸之後説了一大串話,把我説的雲裏霧裏。最後,爸爸説了一句話:“欣潤,你記住了,每個家庭都有家風,每個家風不一樣,咱們家的家風是守信,咱們家一直以來都很守信,你以後也要守信,千萬不能失約,明白了嗎”。説完以後,爸爸就匆匆地走出了家門。

這件事,我現在還記着,爸爸説過的話我還記得,我們家的家風是守信,不可以失信。

看,這就是我家的家風,每個人的家風都有不同的特點,但必有一個好壞的標準。

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徵文 篇17

我的家風家訓: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這句話出自朱柏廬的《治家格言》,世稱《朱子家訓》。它什麼時候被我們家“剽竊”來,成了我們的家訓?我問過爸爸、媽媽也問過奶奶,他們説都自己也不知道啥時候的事,我們的祖祖輩輩就是這樣教育他的下一代的。

下面我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家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幾個小故事吧。

一、有點“小氣”的奶奶

我的奶奶,她有着一頭烏黑的捲髮,眼睛不大但炯炯有神,臉上也沒有什麼皺紋,看起來挺年輕的。奶奶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小氣”,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

奶奶生活很節儉,平時吃飯要是我把飯粒掉桌上都要我撿起來,叫我不要浪費。還有一件事,就是開暖空調。一天寒風刺骨,我冷得發抖,一路上,心裏想回家開着空調就暖和了,於是加快步伐急匆匆向家裏趕去,可是到家一打開門,我失望了,沒有開暖氣,奶奶穿着厚厚的羽絨服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我馬上問:“奶奶,這麼冷的天為什麼不開暖氣?奶奶笑着説:“衣服多穿點就不冷了,小孩子不要動不動就開暖氣,太費電了,我聽了嘟着嘴不高興地回答:“奶奶,不要這麼節約,又不是用不起電”。奶奶聽我這樣説氣得不理我了。這時,爸爸正好回來,看到聽到了這一切,笑着拉着奶奶的手説:“媽,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您老人家也要享受一下,不要過得這麼節約了,該花的錢還是要花”。聽了爸爸的勸説,奶奶這才臉上露出了笑容,我們也都樂了,爸爸拿起遙控器“滴”得一聲,暖氣開了。

唉!這就是我的奶奶,所謂“小氣”的奶奶!

二、節儉的媽媽

有一件事我記憶猶新:那是去年春節期間的一天,爸爸要在家裏請客人,中午的時候,家裏來了許多客人,這下該我們忙活的時候到了。我為客人洗水果,爸爸就忙着現擺起他的茶藝來了。最忙活的就是媽媽了,不長時間,媽媽就為客人準備了一桌豐盛的午餐,他們都吃的津津有味,讚不絕口的誇媽媽手藝好,下午客人走了,我幫媽媽收拾吃剩的飯菜。我把飯菜倒進了垃圾箱,媽媽看見了嚴肅地對我説:“幹嘛到掉了,物價這麼貴,不要浪費糧食,況且我們吃的都是農民伯伯辛苦種植的,因該珍惜勞動成果,正所謂誰只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從那以後,我真正理解了“節約”二字的含義。

有一次,奶奶洗完衣服忘了關水籠頭,我連忙過去關水龍頭,並對奶奶説:“以後要節約用水。”還有一次,爸爸在沙發上看電視睡着了,可是電視機還開着,我就悄悄地關掉電視機。後來爸爸知道了這件事,誇我是個懂事的孩子。

三、樸素的爸爸

我爸爸也是一個節儉的人。其實我家並不貧窮,但爸爸生活卻十分節儉,不怎麼買衣服,洗手的時候,總是把水開得細細的,從不浪費。有一次,我在洗衣服的時候,把水開得非常大,爸爸正在看電視,他趕緊跑過來,讓我把水開得小一些。我滿不在乎的説:“不就是多交點水費嗎?”爸爸説:“這跟錢沒關係!把水開小點。”於是,我只好把水調小。洗完衣服,爸爸對我説:“水是生命之源,我國的水資源緊缺,很多地方的平民百姓都喝不上水,更別説洗手、洗澡了,我們作為炎黃子孫,難道不該節約用水嗎?”爸爸還經常對我説:“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所以我們應勤儉節約。”

爸爸的話,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使我知道了水是生命的源泉,人沒有水,最多能活三天。讓我們節約每一滴水吧!節約用水,從我做起,讓我們行動起來,發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如果我們不盡採取措施,地球上最後的一滴水將會是人類的眼淚。

一件小事,爸爸的一句話,讓我明白了節約水的重要性,同時更顯現出爸爸在我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很棒!

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無論家裏的收入高低,再有多富有,我們都應該厲行勤儉節約,我們要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養成良好的勤儉節約習慣。

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徵文 篇18

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深深銘刻在中國人的心中。每個家,都有家訓、家規、家風,俗話説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對後代的策鞭,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

家風是每個家庭對真、善、美的傳承與體現,家風教育潤物於無聲,家風好了,民風就好,民風好了,社會風氣就好了,這是功在當代惠及後代的好事。

説到家風,我家的家風還真不少,爸爸帶來的爺爺的家風,媽媽傳承了姥爺的家風。綜合起來,我家的家風就是:尊敬老師、長輩、同學和任何有殘疾的人;孝敬老人,勤勞節儉懂得持家;與身邊的人和諧相處;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勤勞節儉,孝敬老人是我家家風的精髓。為了讓我更好的理解家風、家教的作用,父母經常給我講他們關於家風的故事。媽媽家姊妹六人,老爺在外教書,姥姥在家操持家務,六個姊妹全部讀書,家庭生活很困難,為了添補家用,姥姥搞了好多副業,養豬、養兔養雞,六個姊妹每天放學後,都會各司其職,去給豬、兔割草,家庭作業只有在晚上點上油燈來寫。就是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媽媽、姨和舅舅們個個學有所成,養成了勤勞節儉的好習慣。

今年秋天,姥爺因腦出血住院,媽媽、姨和舅舅們更是全家總動員,時刻陪護在老人身邊悉心照顧。

長輩們的言傳身教,使我對真、善、美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將更加嚴格要求自己,使自己成長為對家庭對社會有用的人,把我家的家規、家風世世代代傳承下去。

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徵文 篇19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擁有着五千多年的歷史。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源遠流長、燦爛輝煌,是五千年的文明與智慧的結晶,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

孔子讀書勤奮以至韋編三絕,祖狄、劉琨聞雞起舞,刻苦勤奮,李密牛角掛書隨時隨地的讀書學習,匡衡鑿壁偷光,勤學苦讀,終成大器。他們的勤奮刻苦讀書的精神都值得我們學習,令人們肅然起敬。

孔融四歲能讓梨,黃香九歲知道關愛父母,王祥卧冰求鯉,狄仁傑望雲思親,他們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事蹟,是人們歌頌的榜樣,更是我們學習的典範……這些傳統美德事例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數不勝數,僅僅是歷史長河中的幾朵微小的浪花。

現在,有些同學學習態度不夠端正,上課不認真聽講,經常做小動作,對待家長和老師的批評教育也不以為然。還有一些同學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還時不時地頂撞父母,難道説他們這就是尊重、孝敬父母嗎?

那麼,作為祖國未來的棟樑之才,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品學兼優,尊老愛幼,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是我們應該具備的基本條件。在課堂上,我們要認真聽老師講課,課後完成好老師佈置的作業,鞏固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在家我們要尊敬長輩,幫助家長做家務,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在學校我們要嚴格遵守中學生守則,向一個優秀的中學生靠攏,爭做“美德少年”。

我們應該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做一個品德高尚的好少年,因為這是一個人做人做事的根本,只要從小心中有國家,心中有集體,心中有他人,我們的社會就會變得更加美好,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一點一滴,一言一行做起,逐步養成文明禮貌,團結互助,誠實守信,熱愛勞動,勤儉節約……的好品行,努力成為一個品德高尚的人,成為一個有道德的好少年。

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徵文 篇20

家風是一盞明燈,指引我前進的方向,家風是一條大路,伴我走向光明,家風是一句名言,時刻鞭策着我,健康成長,好好做人。

爸爸教育我要守信。一個週末,因為我表現好,爸爸准許我寫完作業可以玩一小時的電腦遊戲。但是,在遊戲的世界裏,一個小時的時間太短了,轉眼間,時間到了,可誘人的遊戲,讓我不能移動腳步,我玩遊戲超了時間,爸爸毫不留情地收起了電腦,嚴肅地對我説:“言必信,行必果。做人一定要守信,不然長大後你怎麼在社會上立足?”我羞愧地低下了頭。

姐姐告訴我要誠實。因為“人而無信者,不知其可也”。一天,我不小心把姐姐最愛的一個水晶玻璃瓶打碎了,那是姐姐最心愛的東西,我每天都看到姐姐把玩兒,如果知道被我打碎了,不知道會怎樣發脾氣呢,懷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我戰戰兢兢來到姐姐面前,承認了我的錯誤,是我不小心打碎的,我向姐姐道了歉。沒想到姐姐原諒我了,並且對我説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話:“瓶子打碎了不要緊,如果你因此失去了誠實,就沒有人會相信你了。誠實就像一面鏡子,只要有了裂縫就不能像原來那樣連成一片。”我懂了,以誠感人者,人亦誠而應。

媽媽教育我要謙虛。有一次考試中,我考了全班第一,回到家我得意洋洋地告訴了媽媽,終於有了揚眉吐氣的時候了,於是這幾天我扮起了小公主的架勢,媽媽慈祥地對我説:“取得好成績並不值得炫耀,做一個謙虛的人才是你生存的根本,要記得,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從此以後,我無論取得怎樣的好成績,都會用平常的心對待。

家風伴我成長,我學到了許多,要守信,要不,沒法融入社會;要誠實,要不,以後沒人會相信你;要謙虛,要不,會使你落後。

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徵文 篇21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圍,是一個家庭的行為準則。俗話説:“國有國法,家有家。不以規矩,不成方圓。規矩的形成,是靠長時間的習慣形成的。我家的家風就是:好習慣伴我成長。

每天早上,鬧鐘6:30叫我起牀,然後我疊好被子去洗漱,吃完早餐便去上學,媽媽經常説:“在學校裏要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和每個人做朋友。”

下午放學回家,完成作業後,就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歡的活動,如:摺紙,畫畫,唱歌,跳舞,打球,騎腳踏車,下棋,玩魔方都可以,等待着吃飯。

吃完飯呢,還要背15分鐘英語或練15分鐘字帖。然後讀課外書一小時,讀課外書可以開闊視野,豐富生活,讓我知道了好多和我一樣同齡的小朋友們的喜怒哀樂。

幾年前,我還在幼兒園時,讀到一些小主人公勇敢的故事,比如:《第一次上街買東西》,她讓我變得勇敢,能夠體諒父母,並照顧家人。從那時起,我和姐姐開始獨自睡覺,不用媽媽陪伴了。

我還記得有一次,媽媽生病了,她吃了藥,還是很難受,沒有力氣給我們做飯。於是,媽媽給了我錢讓我們出去買份飯回來,我和姐姐順利買了回來。這次經歷,也讓我變得更加勇敢了。

這樣就到了8:30了,我們該去洗漱了。媽媽規定我們洗漱完要毛巾,牙具歸位。經過長時間的堅持,我們也能夠整理好自己的書包和書桌了,讓我們養成了整潔的好習慣。

週六,我報了個課外班,它豐富了我的課餘生活,陶冶了情操。

週日,是我最快樂放鬆的日子。因為,這一天沒有作業和壓力,讓我盡情的呼吸室外的清新空氣,接觸大自然,我很快樂!

以前,媽媽剛定下這個規律時,我們還有些反抗。現在,我們接受了,適應了,並快樂的實行着。他讓我變得有計劃,有規律,有目標,有動力。這就是我的家風堅持好的習慣。

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徵文 篇22

俗話説:“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家風、家訓如糧食一般,是每一家不可缺少的東西,我們只有在優良的家風、家訓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而在我們家,也有家風、家訓,它就是如何做人。

做人,肯定要做到善良。有一句話叫:“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而父母也從小這樣教育我。

在我小時候,經常看見爺爺散步時,把在路上大小不一的石子撿起來,扔到垃圾桶裏。爸爸在公園散步時,總要帶上一個塑料袋子,把公園裏絆人的石頭撿起來,放到袋子裏,等裝的差不多了,就把它扔到了公園的垃圾桶裏。我看到爺爺和爸爸的做法,感到很奇怪,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呢?時間久了,我終於明白了。有一次,我故意向一條小路扔石頭,小路又窄又偏僻。爸爸看見了,急忙上前制止了,並教育我説:“怎麼能這樣子呢?”“怎麼了……”我感到爸爸在生氣,委屈地説。“你這樣可能會讓騎車的人摔倒,這等於是在害別人。如果是老爺爺、老奶奶走路,腳被石頭硌到了,他們就疼痛難忍,頃刻間會摔倒在地,那後果就不堪設想了。”爸爸激動的説着,我在一旁默默的聽着,慢慢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看到我意識到了錯誤,爸爸口氣緩和下來了,繼續説:“兒子,你應該還記得去年摔倒的痛吧?騎車摔倒比你那樣還痛!”我下意識地捂了捂左手,那道傷,令我難忘不已。這時,爸爸變得和往日那般慈祥,説道:“快把那些小石子撿起來吧。”“好!”我痛快地回答。一個教訓,讓我知道,我應該小心地做每一個細節,我生怕一個不經意的動作傷害到他人。

家風,是一種教育,也是一種美德。爺爺的動作影響了爸爸,他們這個樂於助人的品質影響了我,影響了這個家庭,所以形成這個美好的家風。

我一直在想,樹立端正的家風,繼承優秀的家風和家訓,是值得弘揚的民族文化。如今,社會上一些不良習氣正影響着人們的生活,“正能量”需要傳遞,就需要打造優良的家風。那麼,我們的社會風氣將會變得純潔,人民的生活將會更加美好,國家的未來將會更加繁榮昌盛!

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徵文 篇23

家,是一個温馨而甜蜜的字眼,在家可以毫無顧忌的迴歸天性,也可以無拘無束的盡享天倫。

一個家,沒有良好的道德風氣,不足以成為好家。所謂校有校風,家有家風。家風就是一個尊老愛幼、懂禮儀、懂習俗。

傳統美德是家風中的一大支點,孝敬父母就是一種傳統美德,我們應以自己現在的實力去回報父母,也許我們在父母眼裏是長不大的小孩,可在自己眼裏,我們是一位有模有樣的小大人。我們要以成績、行動回報父母,繼承家庭的良好傳統、學習家人的優秀品質。家風適宜代代傳下來的,當然在我們這一代人是萬萬不能斷送。我們應好好利用家風為社會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良好的家庭風氣從自家開始做起。

現在國家注重節約用水。我國當代水資源貧乏,可是有些人家毫不在意。所以,我們家樹立了能節約就節約的口號,保護頻發的水資源,利用沒用的廢水乾家務活,使自家花草樹木變得旺盛。

我家的家風也體現在飯桌上,最高輩分長輩要坐正座,長輩先夾菜,晚輩後。我還記得小時候因為我失了規矩,長輩手中的筷子成了刑罰用具,那時的聲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啪,啪,啪”打向我的小手,那件事現在想起來都害怕。

節約用電也是如此,小時候我不聽話,任性,倔強。爺爺下班回來後發現客廳開着兩盞燈。立即關掉一盞,當時的我沒規矩,又把那盞剛熄了的燈亮起來。爺爺當時氣的火冒三丈,拿起鞋來讓我換,把我逐出家門,當時的我立即嚇哭了。現在想想,這也是給我的一個教訓吧!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矩能改變我們一生。有了家風,能看出一個人的素質和教養。不要把我們的青春裝入懶散的生活裏,我們要讓自己的青春在天空下飛翔。有良好的家風,一生必定多姿多彩。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