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語文媽媽睡了教學反思大綱

本文已影響 2.85W人 

教學反思它是教師通過對其教學活動進行的理性觀察與矯正,從而提高其教學能力的活動,是一種分析教學技能的技術,下面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語文媽媽睡了教學反思,歡迎閲讀。

語文媽媽睡了教學反思

  語文媽媽睡了教學反思1

《媽媽睡了》這是一篇以一個孩子的口吻敍述了午睡時他的所見所聞。課文所表達的是母子之愛,孩子愛媽媽,是通過孩子對媽媽的直接觀察來表現的;媽媽愛孩子,是通過孩子觀察時的想象來反映的。

課堂的難點就是,可能孩子們只是感覺到這是一個孩子在觀察自己媽媽睡覺時的樣子,並不能深刻領悟到這是一種母子之愛,所以,在授課之前,我給學生布置了一個觀察媽媽的作業,可以觀察媽媽做飯、洗衣服、陪自己寫作業等等,在課前引入時我就用了孩子們的觀察日記做鋪墊,譬如:姜昊月同學就觀察了她媽媽用手洗衣服以及晾衣服的過程,當她説完細緻的過程後,我引導;那通過你觀察到的這些,你有什麼感受,有什麼想説的話嗎?孩子一下子就明白了,是一種母愛,是媽媽愛我的表現。同時我也告訴學生,其實,你這樣認真地去觀察媽媽,並能感受到媽媽的愛,也是愛媽媽的一種表現。此時,再讓學生去初讀課文,就有了一定的鋪墊。

雖然這一課教學建議只有兩課時,可我竟然用了近四課時才結束了這一課,為的就是能給孩子們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在第一課時初讀課文,初步讓學生感受到這是一種母子之愛後,我又給學生布置了一個“採訪媽媽”的作業,也是為了第二課時分析課文做下更深刻的鋪墊,我給孩子們佈置了採訪的問題——第一個:請媽媽講一講生你時的感受?第二個;你長這麼大,最讓媽媽擔心和害怕的事情是什麼?第三個:媽媽有什麼想對你説的話?沒想到這一項採訪活動大大吸引了孩子和家長,很多孩子不僅做了採訪,同時媽媽還將採訪的過程記錄了下來,當我第二天在課堂上朗讀採訪稿的時候,孩子們被吸引了,很多沒有記錄採訪過程的孩子,居然在中午回家這段時間中又忙着給補回來,下午一來就主動交給我了。自然,在第二課時深入感受母子之愛的時候,就容易多了,孩子們的發言很踴躍,理解的也很深刻,並且還能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來暢談。

為了能將這一課做更好的延伸,我又給學生布置了一個與家長互動的作業,就是在學校裏悄悄地給爸爸或媽媽寫一封信,説點心裏話,説什麼都可以。回到家,把信拿給爸爸媽媽看,同時也要他們給你寫回信。這一項活動,似乎又大大增加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同時家長們也是極為地支持,幾乎所有的家長都給孩子寫了心裏話,雖然有的僅僅是隻言片語,但卻浸透着真摯的情感,當我在課堂上朗讀的時候,我被感動得眼睛也濕潤了,孩子們的言語是那麼無邪深情,家長的心聲是那樣發自肺腑,到處浸透着深深的愛。

這一課結束後,反思一下,課堂的一些即興設想遠遠超出了我在備課時的設想,並且從教學效果上來看,達到了教學目的,突破了重難點,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想,課堂中我還是要多動腦筋去思考,畢竟教案只是參考,知識的滲透還需在課堂中靈活掌握。

  語文媽媽睡了教學反思2

《媽媽睡了》這篇課文講述了媽媽在哄孩子午睡的時候,自己先睡着了,看着熟睡的媽媽,孩子覺得她很美麗,很温柔,同時也感受到了媽媽的辛苦與勞累。這是我執教的第二節校級公開課,首先,特別感謝唐老師在磨課中給我提出很多寶貴的建議,也特別感謝我們二年級的孩子們為我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有了他們的幫助才呈現出我的課堂。在磨課與行課的過程中遇到問題,出現困惑,也使得我不斷思考。

(一)教學生字,滲透漢字文化

這篇課文生字較少,共七個四會字“哄、先、閉、臉、沉、發、窗”。每個漢字都有它獨特的個性,在教學設計時我抓住特點,各有側重。如“哄”,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説説媽媽會怎麼哄我睡覺,有的孩子説媽媽會給我講故事,有的孩子説媽媽會為我唱搖籃曲,這樣就從孩子的真實體會自然引到“哄”的字形上:講故事、唱搖籃曲這些都是口頭表達的,所以“哄”是口字旁。將漢字的識記放入孩子們的生活情境中,無疑更加深刻。

除了生活情境外,我還從漢字的字理入手,比如“閉”和“窗”,在教學時我出示這兩個字的古文字,學生觀察,“閉”外面是門,中間是門閂,門閂閂着門,就是關門的意思,本義就是關閉、閉上。“窗”字理解起來略有難度,但出現古文字就降低了學生的理解難度,上面的穴寶蓋表示洞穴,下面的“囱”,想象力強的學生一眼就能看出這是一個小口,聯合起來就表示“牆壁上透光、換氣的孔穴”。學生觀察古文字,一定程度上説就是一種漢字的溯源,能在古文字裏找到先祖造字的依據,理解這個字最本初的意思,從而產生文化上的理解與共鳴,這是不用刻意就流在血脈中的文化傳承。但是在教學“窗”字時,我只是利用古文字幫助學生記憶字形和字義,卻沒有更深入地通過這個字豐富學生對窗的認識。我可以讓學生指指窗的每個部分代表什麼,有窗口、窗簾、窗台等,還可以讓學生從不同材質、不同用處認識窗,有紗窗、鐵窗、天窗、邊窗、氣窗等等。我想這樣能更有效地放大古文字的價值,也能幫助學生更全面地認識漢字。

(二)積累語料,培養歸類思維

這篇課文的課後練習中有一題,讓學生説説還有“()的眼睛、()的頭髮”。在設計教案時我想到了很多形容眼睛的詞語,我把我想到的全都羅列在紙上,我問自己孩子們能在短時間內想到這麼多嗎?以二年級學生的詞彙水平顯然困難,但是有困難有挑戰才有教的意義。記得之前薛輝主任在講座時説,學生寫話時大部分都寫“他有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但是每個人的眼睛都是不一樣的,學生寫得千篇一律只是因為在他的詞語庫中找不到其他形容眼睛的詞語。語料的匱乏導致表達的單一,語用無法精彩,所以語料的積累是語用的關鍵。

我靜下心來梳理那些形容眼睛的詞語,找到了教學突破口:歸類。我不能將這些詞語雜亂無章地堆到學生面前,但我可以幫他們指出思維的方向。在哲學和邏輯上,類是一種命題結構,我們把具有某些共同性質的對象稱為一類。我預設出三類:顏色、形狀、質感。課堂上我先讓學生自由思考,同桌間互相交流,在他們充分思考後再給出思維的方向:①不同的人種和物種眼睛顏色不一樣,學生積累到“烏黑、碧藍、紅寶石般”的眼睛;②眼睛還有不同的形狀,學生積累到“大大、小小、圓溜溜”的眼睛;③不同的人眼睛的質感也不一樣,學生積累到“水靈靈、乾澀、明亮、渾濁、炯炯有神”的眼睛。歸類呈現不僅讓學生積累了豐富語料,更培養了學生科學的思維方式,讓他們在思維殿堂裏有路可循,有物可取。

(三)由詞到段,重整體與部分

整體與部分是相統一的,一篇文章,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媽媽睡了》這篇文章板塊清晰,在教學時我以大問題“睡夢中的`媽媽是什麼樣的”為線貫穿課堂,從“睡夢中的媽媽真美麗”、“睡夢中的媽媽好温柔”、“睡夢中的媽媽好累”三方面進行文本解讀。“你看見媽媽美在哪裏?”我拋出這一問題,引導孩子們讀書,找出“明亮的眼睛、彎彎的眉毛、紅潤的臉”三個短語,反覆朗讀,帶入段落中讀,又去掉形容詞“明亮的、彎彎的、紅潤的”,直接將“眼睛、眉毛、臉”放入段落中,讓學生比較再讀,從而體會形容詞的作用,感悟詞語對整段文字情感表達的效果,即生動具體地表達出媽媽的美麗。

解讀第四自然段“媽媽好累”,一開始設計教案時我也是按照上面的思路,問“你從哪裏看出媽媽好累”,預設學生找出四句話:“媽媽的呼吸那麼沉”、“她烏黑的頭髮粘在微微滲出汗珠的額頭上”、“窗外……可是媽媽全聽不到”、“她幹了好多活兒……真該好好睡一覺”。當我和唐老師交流想法後,她認為第四段很長,學生很難把握每一句話,她建議我還是抓住詞語,出示詞串,由詞到句,再由句至段,層層遞進,步步深入。我聽取了她的建議,設置了三個詞語關,前鼻音、的字短語和輕聲,小老師領讀,帶着全班學生讀準字音,再放到句子中讀通句子。學生流利朗讀的過程也是一種理解文本的過程,由詞到段,以讀促識,在讀中悟,體會媽媽的勞累。

在行課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我基於問題進行了再思考:

一、教學語言的指向性應更明確

(1)“發”教學片段

師:你能給“發”組組詞嗎?

生:毛髮、理髮、頭髮、發芽、發現

(分兩組寫在黑板上)師:你有什麼發現?

生1:我發現它們都和毛髮有關。

生2:我發現它這些詞都是我們生活中的。

師:讀一讀,都是同一個字,讀音卻不一樣。

生:我發現它是多音字!

因為我提出的問題指向不夠明確,所以學生一開始也雲裏霧裏,説不到關鍵,學生組詞後,我應該直接問“看看發的字音有什麼不同”,學生就不會説其他,而能抓到關鍵處“多音字”。

(2)第三自然段教學片斷

師:請兩位學生比賽讀,看看誰更温柔。

(兩名學生讀,一名讀得不夠流暢,一名讀漏字。)

師:小評委評一評。

生1:我建議陳笑讀流利,毛雨欣不要漏字。

師:你欣賞誰呢?

生2:我欣賞毛雨欣聲音響亮。

師:她朗讀的時候聲音是響亮的嗎?你也覺得她聲音響亮嗎?

生3:我也覺得她聲音響亮。

師:請她再讀一讀。(生讀)其實她朗讀的時候語調是輕的。

生4:她讀得很輕,很慢。

師:是啊,她讀得很輕很慢,我們像她一樣輕輕緩緩地讀出媽媽的温柔。

顯而易見,我介入時的評價語不夠明確,學生的評價單一且在同一問題上把握不準,我不應該再問其他學生她聲音響亮嗎,而是應該引導學生從不同方面去評價,語調怎麼樣,是輕是重?語速怎麼樣,是緩是急?給明學生評價要點,學生才能反饋出準確的評價,從而體悟到只有輕柔緩慢地讀,才能表現出媽媽的温柔。

二、抓住學生思維的火花補充教學

在歸類積累短語“()的頭髮”時,有學生説“又黑又長的頭髮”,這是一個極好的詞,但當時我只是口頭表揚他會思考,沒有抓住這一資源進行教學。“又黑又長”形容頭髮的兩個方面,而我預設給學生積累的詞都只形容事物的一個方面。再思考時我想,學生難能可貴的教學見解正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所謂教學相長也正在於此,學生思維的火花有利於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再設計時,我不僅要教給學生歸類的思維方式,還應引導他們發散思維,同時從兩個方面、三個方面去思考怎樣的眼睛、怎樣的頭髮,如又大又圓、又黑又亮、又短又硬、既黑且長還直等等,這樣學生的語言水平才能提升到更高的層次。

反思是為了改造教學實踐,希望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我可以多積累經驗,多儲備知識能力,更有智慧地着眼學生髮展。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