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四年級語文《泊船瓜洲》教學反思

本文已影響 1.83W人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年級語文《泊船瓜洲》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語文《泊船瓜洲》教學反思

四年級語文《泊船瓜洲》教學反思1

今天目睹了江老師的教學風采,與孩子們一起走進課堂,感受了詩人王安石濃烈的思鄉情懷。動人的音樂聲中,陶醉於美麗的江南春景,怎能體會不出詩人那強烈的思鄉感情呢?

古詩的教學,要孩子們跨越時空的阻隔,掃除文字的障礙,與詩人進行感情的交流,重在情景的創設。今天,江老師的課堂上,情景的創設是很美的。首先,課件展示了“京口——瓜洲——鐘山”的位置,讓孩子們清楚地瞭解了“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詩人的家鄉其實離的不遠,但是詩人不能回。但又是什麼勾起了詩人的思鄉情懷呢?是“春風”,是“明月”,是那動人的江南春景,課件展示的那優美的畫面,把孩子們和我一起帶進了那美麗的江南美景之中,讓孩子們很好的體會到了詩人對家鄉思念的情感。

詩詞在語言上是非常凝練的,詩中“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作者是經過反覆的推敲,江老師帶着孩子們體會了,作者的妙用。從一個“綠”字感受到了,江南早春綠的萌發,綠的蔓延,綠在作者記憶中的滋長。

如果課堂上能把對詩的理解,與作者的生活背景,仕途的曲折,以及現實的無奈,前途的渺茫結合起來,我想會讓孩子對詩人更瞭解,對詩的體會更貼切,對歷史知識的拓展收益會更多。

四年級語文《泊船瓜洲》教學反思2

我在教學《泊船瓜洲》這首詩時,先與孩子們交流學習古詩的方法,然後,通過自主閲讀自主理解,最後在集體交流。在理解第二句“鐘山只隔數重山”一句時,學生的意見有了分歧:有的學生認為,鐘山與京口只隔幾座山;而有的學生認為,是鐘山與瓜洲隔着數重山。而且堅持第二種説法的學生人數居多,這是我備課時萬萬沒有想到的。這時,我靈機一動,這樣吧,讓我們置身於畫面中,模仿作者,去推想作者站在什麼地方?看到什麼?會想些什麼?弄清鐘山到底與哪兒隔着數重山。”同學們各個學着作者背起雙手,挺起胸脯,翹首遠望。教室裏鴉雀無聲,他們都進入了詩的意境中,靜靜的進行着各自的推想。突然間,他們驚奇的嚷道:“老師,老師,我知道了,是鐘山與京口只隔數重山。”我乘勝追擊,“你怎麼體會出來的,快告訴告訴老師?”他們爭先恐後的説:“因為作者站在瓜洲遙望一江之隔的京口,自然想到離京口不遠的家鄉鐘山了,不禁勾起了作者的思鄉之情。”“太好了,經你們這麼一説,老師也明白了,來,讓我們為自己鼓掌。”

學生通過“鐘山只隔數重山”中“數重山”看出路途比較遠,特別是交通不發達的古代,要回到家應該不近,但卻説“只隔”説明很近,看起來是矛盾的,卻不矛盾,因為詩人心早飛回家了,再遠也不覺得遠,這裏可以看出他是多麼想家呀。於是,通過大聲朗讀,體會詩人的'思鄉的情感。試想,假如課前充分準備,通過圖畫示意、音樂的渲染、效果會更好。

講到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時,我本打算給同學們講了當年王安石是如何經過三番五次的修改才最終決定用“綠”字的,當我問到“你認為哪個字用得最好”,原以為學生會費一番周折才會答出,誰知剛點第一個學生就一口答到“綠”,而且,給我們説了理由,把學生帶人花紅柳綠的春景中,其他學生也躍躍欲試紛紛站起來補充了同學描繪的景色,原來孩子們學會了自主閲讀資料袋,多好啊! 看來我們要相信學生,不要越俎代庖,一味地“灌”,效果反而不好。

四年級語文《泊船瓜洲》教學反思3

江老師執教的《泊船瓜洲》確實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

1、音樂激情:一開課,江老師用音樂《永遠的思念啊,故鄉》很自然地把學生引入對《泊船瓜洲》的學習;在引導學生想象畫詩人家鄉的美景圖時,江老師又用舒緩、優美的《故鄉的雲》營造氛圍,使學生入情入境。

2、語言激情:江老師的語言抑揚頓挫,富有激情,感染學生進入情境。

3、課件激情:江老師雖然已有50多歲,但是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卻很熟練,課件展示出來的江南優美風景,使學生有親臨江南水鄉之感,更能充分感受到“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美景。

江老師執教的《泊船瓜洲》遺憾的是時間安排欠妥,導致學生描畫的春景圖沒有得到回扣,使整堂課缺乏完整性。

以上是我個人不成熟的看法,有不當之處,敬請各位同行批評指正。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