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關於郵票上的古代科學家

本文已影響 2.57W人 

郵票,既是國家發行的郵資憑證,又因其濃縮了歷史進程,凝聚了各國文化,反映了國家發生的重大事件,而被稱為“國家名片”。以“國家名片”的權威,記錄人類寶貴的文化和遺產。

關於郵票上的古代科學家

在眾多的人物系列郵票中,中國古代科學家是一個重要的選題。中國古代科技的輝煌成就,許多領域,都曾居於世界領先地位。用英國著名中國科技史學家李約瑟的話來概括,就是“在公元3世紀到13世紀之間保持着一個西方所望塵莫及的科學知識水平”,中國的發明和發現“往往遠遠超過同時代的歐洲,特別在15世紀之前更是如此”。

為了展示我國古代科技成就,仲儀拓普中國郵政已經發行了四套《古代科學家》紀念郵票,16位有着突出科技成就的古代科學家榮登方寸。他們是:張衡、祖沖之、僧一行、李時珍、蔡倫、孫思邈、沈括、郭守敬、李冰、賈思勰、徐光啟、黃道婆、扁鵲、劉徽、蘇頌、宋應星。

1.紀33《中國古代科學家》郵票(第一組) 1955.8.25

中國郵電部分別於1955年8月25日、1956年1月1日發行紀33《中國古代科學家(第一組)》郵票和小型張,每套各4枚。該郵品由孫傳哲設計,北京人民印刷廠營業分廠印製。

為了展示我國古代科技成就,樹立古代科學家的豐碑,國家郵電部於1955年起有計劃地發行《中國古代科學家》系列郵票,本套郵票為第一組,全套4枚,並於次年發行同圖小型張4枚,主圖均依據我國著名畫家蔣兆和創作的科學家張衡、祖沖之、僧一行、李時珍的畫像進行設計。

“中國古代科學家”郵票的第一組圖案均採用了我國著名人物畫畫家蔣兆和創作的原畫。蔣兆和的人物畫採用傳統中國人物畫的表現方法,以線為主要手段,同時巧妙地把中國山水畫的手法引入人物畫中,在此基礎上又吸取了西畫素描的技法以及對體面、空間、光線的處理,進而豐富了中國人物畫的表現力,使筆下的人物形象,尤其是神情的表現,更為生動準確,表現出畫家鮮明而獨特的藝術風格。

《中國古代科學家》(第一組)紀念郵票及小型張在30年最佳郵票評選中評為最佳郵票。

李時珍是中國明代著名的醫學與藥物學家。22歲開始行醫,他發現當時有關本草的著述缺乏系統,並且有許多謬誤之處,便決心進行整理。李時珍通過實物考察和深入民間採訪,並參考歷代醫藥文獻800餘種,經過了27年的努力完成藥物學鉅著《本草綱目》,被稱為“東方醫學巨典”。還著有《五臟圖論》、《奇經八脈考》和《瀕湖脈學》。

張衡是中國東漢著名的天文學家、文學家。他改進了渾天儀(即現代的天球儀),利用齒輪系統把渾象與計時漏壺聯繫起來,能在室內觀測到恆星的位置。他還設計製造了候風地動儀,這是世界上公認最早的地震儀。張衡也是傑出的文學家,所作《四愁詩》、《二京賦》等詩賦均為世所稱道。

祖沖之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傑出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父祖皆諳熟天文、算學。祖沖之少傳家業,青年時代入華林省,從事學術研究。在數學方面,祖沖之最重要的.成就是計算機圓周率。他算出圓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這個結果領先於西方國家約一千年,直到15世紀阿拉伯數學家阿爾·卡西和16世紀法國數學家韋達才得到了更精確的圓周率。祖沖之在天文曆法方面創制了《大明曆》,最早把歲差引進曆法,提高了曆法的準確性。他還採用了391年有144個閏月的新閏周,突破了沿襲很久的19年7閏的傳統方法。

僧一行是中國唐朝著名天文學家、高僧。21歲出家為僧,後成為唐代密宗的一位領袖。一行博覽經史,尤精天文曆法。與樑令瓚同制黃道遊儀,用以重新測定150餘顆恆星的位置,在世界上第一次發現恆星位置變動的現象。還組織了全國十二個地點的天文大地測量,並根據南宮説等人的測量,算出地球子午線上一度的長度為三百五十一里八十步。

2. 紀92 《中國古代科學家》郵票(第二組) 1962.12.1

為了展示中國古代科技成就,樹立古代科學家的豐碑,中國郵電部於1962年12月1日發行紀92《中國古代科學家(第二組)》郵票,全套8枚。該郵票由孫傳哲設計,北京郵票廠印製,本套郵票“中國古代科學家”郵票第二組紀念郵票,全套8枚,全部採用四位古代傑出科學家的畫像和反映他們科學實踐活動的圖畫作為圖案。1962年郵電部發行了中國古代科學家第二組,該套郵票由孫傳哲沒計,全套8枚,分別介紹了東漢蔡倫、唐代孫思邈、宋代沈括、元代郭守敬4位古代科學家及其在造紙、醫藥、地質、天文方面的科學成就。郵票發行日期為1962年12月1日。

其中第一枚面值4分的蔡倫像由於設計疏忽在郵票圖稿上誤將其生卒年份多寫了一個“前”字,變成“(公元前?-121)”(由於蔡倫出生年份不詳故用了一個“?”)。。真可謂“一字之差,謬以千里”。在郵票付印之前,這個錯誤被發現,修版工人在印版前將“前”字,一個個修掉。但因漏刮一個郵局全張中第16號位置印版式上的“前”字,造成蔡倫像公元“前”字錯版票。本套郵票共8枚。

8-1為“蔡倫”,主圖是蔡倫彩色肖像。蔡倫(?——121),東漢時期傑出的科學家,字敬仲。他最偉大的發明是在世界上第一個採用樹皮、麻頭、破布、破魚網等為原料造紙。

8-2為“造紙”,在郵票的畫面佈局上把造紙的整個過程及其如何操作表現了出來。造紙可以粗分為三個步驟:底下部分是將原料搗碎攪拌和沖水成為漿狀,有五隻大缸,兩個工匠在操作;中間部分是把漿撩在細簾子上,濾去水分,留下簾子上的薄片纖維就成為紙,畫面中清楚地展示出了這一操作過程;上面一部分是三個人手裏都拿着新的紙張。整個佈局層次清楚,結構嚴謹而錯落有致。

8-3為“孫思邈”,主圖是孫思邈的彩色肖像。

孫思邈(581——682),唐代著名的醫學家,精通諸子百家學説,學習十分勤奮,醫學造詣很深。他一心一意為人治病,走訪很多名山,採集藥物。他在醫學上的貢獻是撰寫《千金要方》與《千金翼方》兩本醫學名著,集唐代以前醫學之大成,在中國醫學史上有重大價值。

8-4為“醫藥”,主圖是描繪孫思邈製藥的情況

8-5為“沈括”,主圖是沈括彩色肖像。

沈括(1031——1095),北宋科學家。他精研科學,在天文、物理、數學、地質等領域內都作出了貢獻。他的《夢溪筆談》是一本百科全書式的科技名著。他編修天下州縣圖,繪製天文圖像,改制天文儀器,總結出了許多地質學原理,發現了地磁偏角,對共振現象和凹鏡成象原理也有研究。被譽為中國科學史座標。8-6為“地質”,畫面是描繪沈括進行地質考察的情景。峭壁平地拔起,一直到畫面頂端,給人以壁立千仞的感覺。

8-7為“郭守敬”,主圖是天文學家郭守敬的肖像。

郭守敬(1231——1316),字若思,宋元時著名的天文學家,水利學家和數學家。他精通水利與曆法,曾修建過當時世界上最完善的天文台,創造了近20件天文觀測儀器,編制《授時歷》, 確定一年為365.2425日,與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實際數字僅相差26秒.

8-8為“天文”,整個畫面在佈局上以古天文儀器為主,遠處青山白雲隱約 。

《古代科學家》(蔡倫)“前”字錯體郵票

1962年12月1日發行。郵票上由於蔡倫出生年代不可考,故在“公元”之後打了一個問號,但在製版時卻成了“公元前?”,在印刷時又漏颳了全版中的一枚,以致出現一枚有“前”字的錯票。由於錯票混在全版50枚之中,一時難以發現,等發現通知收回時,已有部分售出。出售時才被一些幸運的集郵者意外地發現。郵票發行部門將錯體票收回,約有數枚流出,十分珍貴。

1997年11月21日

’97第二屆郵票錢幣博覽會拍賣會,1枚紀92蔡倫像錯體6連新票以6.1萬元(人民幣)拍出。現在看這枚“蔡倫”郵票,雖然名氣不如“片紅”,但也是以錯版搏出位。製作時,一整版當中的一枚郵票在蔡倫的生卒年“公元”二字後面多了一個“前”字。就憑藉這樣一個低級失誤,一枚錯版“蔡倫”票現在要4-6萬元才能買到。

3.J58《中國古代科學家》郵票(第三組) 1980.11.20

中國郵電部於1980年11月20日發行“中國古代科學家”

(第三組)紀念郵票,全套4枚,細數了科學、水利、農學和紡織四大領域的傑出代表人物一一徐光啟、李冰、賈思和黃道婆。這是古代科學家系列郵票發行的第三套,同時也為了配合改革開放,建設祖國的大形勢,充分展現我國古代燦爛的科學技術和蓬勃的行業發展。

“中國古代科學家(第三組)”郵票,編號J58,獲得了1980年最佳雕刻獎。郵電部自1955年8月25日始,發行了《中國古代科學家》系列郵票,1962年12月1日又發行了第二組,這套郵票為該系列的第三組,依據我國著名畫家範曾德原作進行設計。

較以往發行的古代科學題材郵票,這套珍郵設計上更加簡潔流暢,主題突出,用彩筆素描寫實的手法,勾勒出四位栩栩如生的古代傑出人物:

李冰,是戰國水利家,領導百姓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今天的都江堰成為旅遊勝地,每當春和景明、秋高氣爽的時節,遊人如織,無不驚歎李冰的神思構想和中華民族古代科技的先進偉績。

賈思勰,東魏農學家,我國古代傑出的農業科學家。他的專著《齊民要術》是中國北魏綜合性農書,也是世界農學史上最早的名著之一。近代以來,世界上已有多種譯本出版,並有不少研究此書的著作。

徐光啟,上海人,明代科學家。1632年任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後兼文淵閣大學士。科學研究範圍廣泛,跟從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等學習西方數學、天文、水利、地理、火器等專業知識,以農學和天文學最突出。他是最早把歐洲數學引入中國的第一人。譯著有《幾何原本》、《測量法義》、《測量異同》和《勾股義》等。曆法方面主持編譯《崇禎曆書》,奠定了近300年曆法基礎。軍事學方面親自練兵,負責製造火器,著有《徐氏庖言》、《兵事或問》、《選練百字括》、《選練條格》等。平生用力最勤的是對農業和水利的研究。著有《屯鹽疏》、《種竹圖説》、《宜墾令》、《農政全書》等,以《農政全書》影響最大。

黃道婆,又稱黃婆,是我國古代棉紡織技術革新家。民間傳誦一首歌謠:“黃婆婆!黃婆婆!教我紗,教我布,兩隻筒子兩匹布。”表達了對這位出身勞動者的紡織家的敬仰和讚頌。1957年4月,上海市為紀念這位古代技術革新家,為她重新修整了墓園,並在墓前樹起石碑,碑上記載了她的業績。

4.2002--18《中國古代科學家》郵票 (第四組) 2002.8.20

國家郵政局於2002年8月20日發行《中國古代科學家(第四組)》紀念郵票1套4枚。

1.把一“陰”一“陽”的手法運用到郵票上,使4枚單票呈現“陰”“陽”結合、明暗相間的視覺效果,

2.簡單線條的勾勒,反而給人一種古代文化博大精深的體會與感受;

3.郵票畫面運用“深上淺色”與“淺上深色”的人物創作,效仿古代石刻與木版刻,更令人如坐古風,一瞻古代科學家的風采。

無論是從郵票畫面、人物創作、設計風格,還是從整版票的創作上來看,《中國古代科學家(第四組)》都不失為一套精美的佳作。

宋應星(1587-1661),字長庚,奉新縣宋埠鎮牌樓村人。明末清初科學家。宋應星除著《天工開物》外,還有《卮言十種》、《畫音歸正》、《雜色文》、《原耗》等著作。《天工開物》的書名取自《易·繫辭》中“天工人其代之”及“開物成務”,作者説是“蓋人巧造成異物也”(《五金》卷)。全書按“貴五穀而賤金玉之義”(《序》)分為《乃粒》(穀物)、《乃服》(紡織)、《彰施》(染色)、《粹精》(穀物加工)、《作鹹》(製鹽)、《甘嗜》(食糖)、《膏液》(食油)、《陶埏》(陶瓷)、《冶鑄》、《舟車》、《錘鍛》、《播石》(煤石燒製)、《殺青》(造紙)、《五金》、《佳兵》(兵器)、《丹青》(礦物顏料)、《麴櫱》(酒麴)和《珠玉》共18卷。《天工開物》全書詳細敍述了各種農作物和工業原料的種類、產地、生產技術和工藝裝備,以及一些生產組織經驗,既有大量確切的數據,又繪製了一百二十三幅插圖。全書分上、中、下三卷,又細分做十八卷。上卷記載了穀物豆麻的栽培和加工方法,蠶絲棉苧的紡織和染色技術,以及製鹽、製糖工藝。中卷內容包括磚瓦、陶瓷的製作,車船的建造,金屬的鑄鍛,煤炭、石灰、硫黃、白礬的開採和燒製,以及榨油、造紙方法等。下卷記述金屬礦物的開採和冶煉,兵器的製造,顏料、酒麴的生產,以及珠玉的採集加工等。他的著作都具有珍貴的歷史價值和科學價值。如在“五金”卷中,宋應星是世界上第一個科學地論述鋅和銅鋅合金(黃銅)的科學家。他明確指出,鋅是一種新金屬,並且首次記載了它的冶煉方法。這是我國古代金屬冶煉史上的重要成就之一。使中國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成為世界上唯一能大規模煉鋅的國家。宋應星記載的用金屬鋅代替鋅化合物(爐甘石)煉製黃銅的方法,是人類歷史上用銅和鋅兩種金屬直接熔融而得黃銅的最早記錄。

劉徽--山東臨淄人,魏晉期間偉大的數學家,中國古典數學理論的奠基者之一。劉徽在公元263年注《九章算術》,他全面證明了《九章算術》的方法和公式,指出並糾正了其中的錯誤,在數學方法和數學理論上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蘇頌--(1020-1101),字子容。原籍為泉州同安縣(今屬廈門市)。因同安舊屬南安縣,故有稱其為南安人。蘇頌之父蘇紳是仁宗朝有名的文字侍臣。曾為官潤州丹陽(今屬江蘇),死於任上,蘇頌因隨父徒居丹陽,故亦自稱丹陽人。蘇頌幼承家教,勤於攻讀,深通經史百家,學識淵博,舉凡圖緯、陰陽、五行、星曆、山經、本草無不鑽研。慶曆二年(1042)中進士。蘇頌作為歷史上的傑出人物,其主要貢獻是對科學技術方面,特別是醫藥學和天文學方面的突出貢獻。蘇頌在館閣期間,曾與掌禹錫等人奉詔校注《開寶本草》,在編修過程中,蘇頌等建議編撰繪有藥圖的本草書與《嘉祐本草》並行。這一建議很快得到朝廷批准,仁宗敕命由蘇頌主持其事。蘇頌學識淵博,治學嚴謹,他考慮到“考證羣書,資眾見則其工易就;論著文字,出異手則其體不一”,對全書關於形態描述的均予著錄,其中雖有與舊説相背的,但亦予保留。若與文獻有聯繫者,即以形類相假而歸附之。還蒐集了許多民間習用藥,附在功用相同的藥物條件之下,終於在嘉祐六年(1061)編成此書。

扁鵲其真實姓名是秦越人,又號盧醫。據考證,約生於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407年),卒於赧王五年(公元前310年)。他為什麼被稱為“扁鵲”呢?這是他的綽號。綽號的由來可能與《禽經》中“靈鵲兆喜”的説法有關。因為醫生治病救人,走到哪裏,就為那裏帶去安康,如同翩翩飛翔的喜鵲,飛到哪裏,就給那裏帶來喜訊。因此,古人習慣把那些醫術高明的醫生稱為扁鵲。秦越人在長期醫療實踐中,刻苦鑽研,努力總結前人的經驗,大膽創新,成為一個學識淵博,醫術高明的醫生。他走南闖北,真心實意地為人民解除疾病的痛苦,獲得人民普遍的崇敬和歡迎。於是,人們也尊敬地把他稱為扁鵲。

值得一提的四組古代科學家郵票中,第一組中的一行和尚,第二組中的郭守敬,第四組中的扁鵲都與邢台有關。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