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高三作文

【推薦】高三了作文六篇

本文已影響 3.57W人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三了作文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高三了作文六篇

高三了作文 篇1

恍若隔世,睜開眼又是一年陽春日。刺目的陽光不再是冬日那般無力,微風如指腹撫在臉頰,不再像刀刃般沁涼。門前小樹又抽新芽,去年的幾片枯葉還黏在枝條上,搖曳着不肯落入泥土化作養料。抬首又見天空澄明,失了隆冬的喑翳,欣賞着雲捲雲舒。歎息着世間的瞬息萬變,無論怎樣去追念往事終成憶,一切都不會再回來。低頭把玩着沒來及修剪的指甲,心中暗澀,時間你去哪了?可是做了它的養料?

“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生兒養女一輩子,滿腦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柴米油鹽半輩子,轉眼就只剩下滿臉的皺紋了。”柔柔的旋律合着淺淺的歌詞,一點一滴的砸在了心頭,任淚水順着眼角滑到脣邊,用舌尖舔舐,乾澀的難受。回頭看到暖暖的燈光下映出父母幾根冷冰冰的白髮,淚花又一次氤氲在眼眶中,低頭吸吸酸澀的鼻子。不禁回想,在我們還追着青春的尾巴嬉戲時,父母昔日健碩的身影早被時光壓得蹉跎了。當我們在討論着哪位明星換了新發型,戴了新飾品的時候,可有認真看看父母那張我們最熟悉卻默寫不出來的臉龐?追逐着理想的我們有沒有想過停下片刻,去扶一把為了我們而步履變得蹣跚的摯親?時間你去哪了?你怎麼捨得讓疼愛我們的父母,爬了滿臉的皺紋,花了明朗的爍目,葬了青春的年華?時間你去哪了?小豆丁的身高終於不再那麼一點點了,她也蓄起了長髮,懂得了好多的道理。可是,時間你去哪了?為什麼你要在父母身上留下那些塗鴉?是在怪她不聽話嗎?她終於知道父母是用來孝順疼愛的,不會再任性的索取了。時間你可不可以不要再躲了,把時光刻在父母身上的印記擦去好不好?

忽然有些豔羨起都教授來,每次看他靜止時間,心裏總是暗含激動。看吶,雪花在天與地中間停止了降落,摩天輪在午夜十二點停止了轉動,一切美好都定格在那一瞬間。很喜歡那個靜止時間的背景音樂,讓人好似真的相信了世界可以靜止。都教授給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曠世絕戀,的是所有人心底吶喊着的夙願。假如都教授真的存在,是不是可以解開人生老病死的死結?讓我們常伴父母左右?世上最讓人哭笑不得的就是沒有如果,都教授不可能存在。生命永恆固然很好,可是在時光漫漫長河中,親情又會不會泯滅其中?父母需要的不是一個擁有超能力的都教授,而是兒女對他們最真誠的心。

不再糾結時間去哪了,好好對待爸媽是我們這一生最重要最幸福的事兒。門前小樹新嫩襯枯葉,你感受到了它們在春風中的私語嗎?

高三了作文 篇2

真好!朋友送給我一盒樂高積木,是一輛拼裝賽車!

盒子上的圖片一下吸引了我的眼球!白色的車身很是醒目,兩扇黃色的車門中間有一個大大的藍色“1”字,鮮紅的反光鏡,加上車頭和車尾4個黃、紅色的“車燈”,使得整輛看上去俊俏亮麗極了。

這輛賽車由320塊小積木拼搭而成。啊,“320”塊?這麼多塊,要拼到何時才能拼好呀!雖然畏難,可我哪裏禁得住完美賽車的誘惑。嘿嘿,有了。我轉過身扯開了嗓門:“媽媽,你來幫我拼吧。”

媽媽一眼就看出了我的心思:“看上去難,未必真難,你只要有耐心,總是能拼好的。兒子,看看説明書,你準行!”

我按着説明書一塊塊拼接着,時間就在我拼拼拆拆中流逝着。眼看成功在即,只要把反光鏡拼好一切就OK了呢。

咦,為什麼拼接上去後這麼鬆,難道沒按緊?用力按一按,不管用。拆了再裝,反光鏡還是搖搖晃晃的。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啊!

不行,我再試試,我把拆下的反光鏡換了個角度想重新按上去,誰知一用力,它竟調皮地蹦到了地上。

“我不幹了!”見我甩手不幹了,媽媽走到了我身邊,説:“萬事開頭難!只要細心,肯下功夫,就能成功。”我聽了,信心百倍。雖説,後來還是在媽媽的幫助下完成了,但看着和圖片上沒啥兩樣的車子,我還是高興地跟什麼似的。

高三了作文 篇3

原來,在不經意間,很多事情就不了了之。

——題記

小時候,會怨你

你與我的見面,總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一向聽到你説最多的話總是你必須得走了,下次再來見我。不會在意,或許是還年幼無知,又或者是習以為常。記得小時候的某一天,在幼兒園裏,一個小朋友諷刺着問:"你媽媽為什麼總是不來接你呢?"那之後,會想你,情不自禁地。於是,你來看我再説着那句話時,哭着抱着你,質問你為什麼不來接我?你鬆開了我的手,説你忙。還是走了。那一次,哭得很傷心,可是孩子吧,哭過也就什麼都記不起來。

日子就這樣過着呢。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高三了作文 篇4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還有不到三個月的時間,我們就要離開生活了三年的初中校園。一想到以後不能在這裏上學,不能和現在的同學在一起學習,心裏便空落落的。

三年的時光就像一個調味瓶,酸甜苦辣鹹,五味俱全,給我們留下了深深的回憶。

升入一年級的我們,像個什麼也看不懂的小孩子,滿臉新奇。那時的我們,到校最晚,放學最早。每天只知道吃喝玩樂睡。一次大考,成功的將班裏的同學分成了三個等級。優等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當班主任接過他們那寫滿成績的試卷時,不禁老淚縱橫,欣慰的説道,這才是我教的學生啊。而中等生的作用就是將老師從理想社會拉回現實社會,告訴他們説,這世上沒有桃花源,還是好好教書吧。最可憐的便是差等生了,長期佔據在後兩排,只有在打掃衞生時才能想到他們。

就這樣渾渾噩噩的過了一年,我們升入二年級。終於擺脱了初一新生的身份,不用再受高年級的打壓,我們也屬於半個統治階級了。與此同時,待你長髮及腰體也開始流行起來,終於體會到什麼叫女為悦己者容,男為己悦者窮了。

初三的我們,把對方當成敵人,奮力拼搏只為那成績單上鮮紅的`成績。你追我趕,分秒必爭,這才是屬於我們的青春。

回想這三年,感歎着時間跑得太快,再也追不上他的腳步,輕輕地他走了,正如他輕輕地來。現在的我們,不應去過多的感慨時間去哪兒了,而是努力去追過剩下的時間。

成長是一個歷程,我們能做的,只有去珍惜。

我獨自一人事盤坐在落地窗台上,窗前滿滿的全是冰涼的水珠,窗外漫着大霧,時不時透來幾股冷風。

短暫的寒假不知覺中就恍了大半,我難得這麼不吝惜時間來安靜的讀會書;像是方才瞥見了書上的一幅漫畫,是關於親情的,我便稍微看了兩眼。不過先是附上了一杯熱奶茶,暖了下手,撂在一旁。這是我的習慣,看書或者看電影前總要先喝點什麼。

喝完第一口後就連忙看了起來,漫畫後面是文章,文章前面有導語,這部分的幾篇文章大概是寫兒女對父母衰老的傷感和父母對兒女單飛的無奈的。都是回憶文,更加激起了我閲讀的興致。我衷於回憶,因為我思念那些美好的日子。

高三了作文 篇5

當馬年春晚一首《時間都去哪了》歌罷,許多人聳然動容。不知這首歌唱開了多少人的心扉;不知這首歌唱出了多少人的心事;不如這首歌唱紅了多少人的雙眼。總之在那晚很多人情不自禁地雙眼潮濕。我就不例外,因為我又想起了那件毛衣。

海淀區北京農業大學家屬中坐落着一排十分破舊的小平房,這排平房與周圍的後現代化的高樓住宅區顯得格格不入,然而這排平房卻是我的所有,我童年時的回憶以及那終身難忘的時光。

自我記事起,我們就住在爺爺的那排平房裏。每天都與小夥伴在巷子裏奔跑。在泥巴地裏嬉戲,甚至將別人家的電閘關閉。總之,每天回到家時都會是滿身污泥。可每天奶奶都會用毛巾為我擦拭身上的泥巴。可每每這時,我總會將奶奶推到一邊,在家裏玩起自己的玩具,而奶奶卻只是不厭其煩地追趕在我的身後,去清理我身上的污泥。

但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卻是每年一件,年年不斷的毛衣。還記得小時候在晚秋時節,每天晚上奶奶都會作者暖爐前,照着昏暗的燈光下為我織毛衣。一挑一勾,伴隨着兩根針碰撞時發出“嗒嗒”的聲音,我漸漸走進夢境。五六天後,一件嶄新,漂亮的毛衣便會完成。那時的我總會馬上搶過那件衣服,在鏡子前換上它,從各個角度去欣賞他。

奶奶的世界成為了愛的毛線,而這毛線被奶奶織成我身上的毛衣。

物換星移,日月浮沉,季節更替,時間飛逝。

在小四時,我和父母搬進了新的房子,再加上學業上的負擔越來越大。我與奶奶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但在每年立冬前,奶奶總會不辭辛苦,將毛衣送到我手上。出人意料的是,雖與奶奶無法天天見面,但每件毛衣都十分的合適。曾問過奶奶為何會這樣,奶奶只是慈祥地笑一笑説:“因為你在我心中嘛!”那時的我因不明其意,只好將一件件毛衣收入懷中一邊感謝奶奶。但是當我升入初二時,那一個冬天十分的寒冷,摸着身上單薄的衣服,又一次想起了毛衣。而這一次的毛衣上面卻充滿了洞,一看便知這是沒有盡心的結果。於是!我氣得將毛衣甩在地上,氣沖沖地離開了。

那個晚上,奶奶走了,手裏拿着的是一件織了一半的毛衣……

你若問我奶奶的時間去哪兒了,我會毫不猶豫的驕傲地説她將時間給了我,通過她對我的愛一點一滴滲透給了我。

欣然回望,歲月的時光散落在季節的容顏了,斑駁了記憶,蒼老了韶華,輕撥絃,靜守歲月的芳香,任由光陰漸行漸遠,把記憶暈染開來,臨摹成一個童話般的春天。

高三了作文 篇6

每個人都應有自己與眾不同的想法。

孔子站在河邊,被河水一直執著東去所折服,説出了他積壓心頭已久的三個字“吾從周”。我今天重温這句話,仍舊能感受到孔夫子當時澎湃的心潮,在那個周王朝早就成為空殼,諸侯們憑藉軍事力量稱王稱霸時代裏,一個煢煢孓立的老人卻依舊執著着周禮,沉迷在他的“仁”裏。

或許在那時只有孔子才真正感受到了它的價值和作用,不管它是對的還是錯的,反正,孔子只用他自己的大腦思考。

魯迅曾經説過“世界上少有撫哭叛徒的弔客”,沒有獨立而叛逆的思想當然不可能出現如孔子一樣不拘泥於潮流的傑出人才。

獨立的思想好比是一座大房子。

自信是他的柱子——擁有自信的人從不會像弱不經風的牆頭草,無骨的軟皮蛇,別人稍稍施加以外力就變形了。

勇氣是房屋的椽——它能幫助你沿着自己的路走下去。

只是房屋的瓦——沒有知識的勇士與只有肌肉和長槍的項羽無異。

窗與門是善納諫言的心胸——否則你將很有可能走進一個無法自拔的泥潭。

人是應該有一點獨立的思想的。

獨立的思想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傑出的學者,而一代又一代傑出的學者就化作了推動歷史車輪前進的力量。擁有獨立思想的學者就好像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蓮,高潔的人品是他的花;對知識的執着是他的莖;而寬廣、仁慈的胸懷是蓮花的葉。

但是今天的蓮已經不如過去那麼純潔,現在的某些學者,不論是寫論文還是搞科研或作傳編書,不管是不是有用,不管是不是單位國家需要,不管是不是自己的想法,反正什麼流行就追求什麼,只是為了搏一時的功名利祿。這些現象文壇有,科學界也有!前些天《文匯報》上披露的大科學家假象不正是這一趨勢帶來的惡果嗎?

設想一下,如果當年許衡和眾人一樣摘了無主的梨,那麼後來他的文章還能千古流芳嗎?默默無聞的大學新人花點錢出版一本炮製的肥皂劇就能出名,那麼他以後還會好好思考、研究、寫作嗎?科學家們只會跟着世界上流行的大科學課題跑,那麼中國的科技水平還會獨樹一幟嗎?更可怕的是那些人的成功太容易被人們牢記,而他們的衰滅倒不為人知曉。這些流毒一般的成名邪理將源源不斷地流入人們的意識範疇,不知道那時可會有去撫哭“叛徒”的弔客!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那梨吊在樹上,但在許衡的眼裏那已經不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無主梨,而分明是一塊“試心石”啊!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