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80後的年味散文

本文已影響 3.04W人 

想我們80後的人也已經過了而立之年了。每到逢年過節的,總是能聽到許多人在抱怨如今的節日沒有了往昔的味道。尤其是過年的時候,當朋友們聚在一起聊天或者是一個人的時候,往往會從心底發出一聲感歎:現在過年一點年味都沒有。於是便不由得開始懷念小時候過年時的光景了!

80後的年味散文

這年前年後的,每當一些過年的情境促發了自己的回憶的時候,總是會眉飛色舞地和別人説説自己小的時候是怎樣過年的。比如説當看到興奮而投入地玩着炮竹的兒子的時候,便會想起自己小時候搶炮竹的情形。

我們小時候不像現在的孩子,家長買了足夠的炮竹讓其玩個痛快。我們那時候每到初一早上,孩子們都早早地起牀了,然後滿村子跑,好去搶人家放鞭炮剩下的啞炮。那時候的鞭炮質量沒有現在的這麼好,總是會有散落下來沒有炸的。我們這些搶炮竹的孩子們一聽到那個方向炮竹響起,便爭先恐後地跑到跟前,如果跑到了還沒有放完,那麼我們便在旁邊緊張興奮地捂着耳朵做好衝刺狀,只待炮聲一落便上去奪寶。如果是能找到一個大雷(那時候的炮竹有小鞭(小炮竹)和大雷(大炮竹)組成),那就像是中了頭獎一般的興奮。如果找到帶有引線的是最好的,可以點着炸響;如果沒有引線的,只要是炮竹沒有炸,裏面的炸藥完好,那也是極好的,可以將裏面的炸藥扒出來放在地方,有時把炸藥弄成一定的形狀,然後用火柴點着,便會發出耀眼的火光,冒出濃濃的火藥味。

還有大年初一那滿村子瀰漫的濃濃的火藥味,對我們這些興奮的孩子來説,這就是最濃最濃的年味。就像是現在興奮地放着炮竹的兒子,他也在感受着非常濃厚的年味。

我們兒時的年味不僅在空氣中瀰漫的火藥味中,還在我們愛吃的只有過年時才能吃到的糕點中。我們80後農村孩子的童年,物質上總的來時還是比較貧乏的。一些美味的食物並不常有,尤其是節日性的食品平時更是難得一見。但是每每過年的時候,家裏總是有各種各樣美味的食物,尤其是象徵着新的一年步步高昇的年糕更是我們的最愛。

大年三十的時候,大人們忙忙碌碌一整天往往只是為了準備晚上的那一頓非常豐盛的年夜飯——各種雞魚肉蛋、各種葷腥厚味,還有那白花花、香噴噴的大米飯。那濃濃的年味便在那煎炸烹炒蒸煮之中,是我們垂涎三尺後的大快朵頤。然而年糕作為必備的`年貨之一,大人們會在年前備好,但是在大年三十的時候卻吃不到,要等到大年初一的時候才可以品嚐。

家鄉有一個風俗,就是在吃完年夜飯,包好大年初一早晨要吃的餃子後,鍋碗洗淨,然後將年糕放在每一個鍋裏,蓋上蓋子。這叫“壓鍋”,這是百姓們在祈求來年的富足與步步高昇。這年糕的名字便叫“步步高昇”。大年初一,我們孩子們便早早地起牀,不僅是為了滿村子跑搶炮竹,還為了能從大人手中分得更大的一塊年糕,這不僅是美味,更是一個極好的彩頭呢!

那時候的年糕做工上雖然沒有現在做的年糕精細,但是那又香又甜的年糕於我們也算得上是難得的美味了!現在回想起那剛從鍋裏拿出來的年糕,彷彿那股香甜的味道還停留在舌尖。也許兒時那濃濃的年味便在這年糕的美味之中!

當我們這些孩子在外面跑累了,村子上的鞭炮聲也變得零落稀疏了,回到家裏的時候,美味的餃子還有湯圓都已經快出鍋了。由於大年初一一整天都要忌葷腥,所以餃子只能是素餃子,往往是白菜粉絲餡的,和平時的餃子相比,大年初一的白菜餃子顯得格外的美味,也許是佔了新年的喜氣的緣故。蘸着醬油吃,別有一番風味。那黏黏的白白的湯圓,裏面包的餡都是紅糖。和年糕一樣,湯圓也只是屬於過年時節才吃的事物。剛端上桌的湯圓,一口咬開,軟軟糯糯的,裏面的紅糖水便流了出來,稍不留神便會燙着嘴巴。所以雖然很想為了解饞而大口大口地吃,然而因為怕燙,也只好小心翼翼地小口地咬着湯圓外皮,然後再將已經不是太燙的甜甜的紅糖水吸進嘴裏。這香鹹美味的白菜餃子和軟糯香甜的湯圓便構成了大年初一的標誌性的年味!

走過了懵懂的少年、趟過了迷茫的青春、度過了風雨飄搖的歲月,展眼自己已經過了而立之年。周圍的人事物不停地在變化着,抑或是自己的內心在隨着歲月變化着,每一個新年也不盡相同。從一家五口人,再到一家四口人、再到三口人、再到兩口人,再到如今遠嫁異地、再也無可尋覓那一點點兒時新年的蹤影,年味在內心也在悄然地變化着!彷彿是越來越淡了,彷彿是越來越遠了!彷彿對過年除了厭煩再也沒有其他的感覺了!

然而彷彿又都不是,就在我今天早上吃了一塊從家鄉帶過來的“步步高昇”年糕時,那香甜、那軟糯、那美味,便一下子將我兒時那濃濃的年味全部都勾引了出來!一時間內心竟無法平靜。如果説現在的年味是屬於像我兒子這般的孩子們的,那麼我們成年人的年味便只在這久遠的回憶中了!這股濃濃的年味對於這些年飽經風雨洗禮的我來説是那樣的彌足珍貴!不忍讓其悄無聲息地散去,於是便打開電腦,將這一股濃濃的年味鋪陳到這一片文字中,留待日後回味!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