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四年級作文

關於四年級啟示作文七篇

本文已影響 2.9W人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啟示作文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四年級啟示作文七篇

四年級啟示作文 篇1

我們家種了很多綠色植物。有一天閒來無事給花鬆土,我無意中發現每種植物的葉子上都有許多的筋脈,我很好奇它為什麼不是一個平整的平面呢?

於是我去向媽媽請教,可是媽媽卻説我們小孩子應該對新鮮事物有一種探知精神,遇到問題應該先查找身邊的資料,如果實在找不到答案再去請教別人。於是我就找到我其中的一位“家庭老師”——《十萬個為什麼》向它請教,結果我在植物篇裏果然找見了答案。原來呀,葉片上那些像筋脈的紋路是植物葉子的脈紋,又稱作“葉脈”,植物的每一片葉子上都有葉脈,而且各不相同,我想,這可能就是為什麼人們會説“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的原因了。

你可別小看這些葉脈,它們的作用可大了,不僅能幫助葉子輸送水分、無機鹽,而且還是植物輸出光合作用的產物呢!同時它還起到支撐葉片的作用,使它們能完全伸展開。看到這裏,我突然有了一個新奇的想法,那就是將來我要發明一種“家庭脈”。

“家庭脈”?你是不是覺得特別不理解?好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吧!我將來要發明的“家庭脈”是用一種綠色的、無公害的新型環保材料做成的,“家庭脈”可以安裝到家裏一個非常隱蔽的地方,把家人的數據通過電腦傳輸到“家庭脈”,這樣只要是家庭的成員就可以隨時檢測到自己家人的情況,比如具體位置,甚至心臟頻率都可以監測到。還有更為方便的,那就是家人回家不需要鑰匙、指紋之類的,人只需在距離家門0。2米的範圍內,“家庭脈”就會自動檢索確定開門,所有這些只需在2秒內就可以完成。

哎呀!我現在還在這囉嗦幹嘛?我現在應該為了我的“家庭脈”去努力才對,要不將來怎麼去探索大自然無窮的奧祕呢?

四年級啟示作文 篇2

在我們享受美麗大自然的同時,大自然中的事物也給我們很多啟示。大自然的生物真奇妙啊!有些昆蟲雖然看着很渺小,但它們卻有一種想象不到的毅力和耐心,蠶就是其中的一種。

在萬物復甦,春暖花開的時候,也是蠶寶寶們破殼而出的時候。前些日子,我從商店買了十隻蠶寶寶回家養,這些蠶寶寶小小的,看起來個個都懶洋洋的,像是睡着了。當我在盒子裏放了幾粒飼料時,蠶寶寶們估計是聞見了香味,一下子精神抖擻,一個個一搖一擺地爬過來。它們吃東西很可愛,只見它們鎖定“目標”,就用細細的小腳將飼料拱進自己的懷裏,津津有味地一點點品嚐起來。

一天天過去了,我的蠶寶寶們也長大了,看起來肉肉的,好可愛。但今天我準備給它們清理糞便時,卻發現有幾隻蠶寶寶一動不動,我以為它們死了,傷心地去告訴媽媽,媽媽看看我的蠶,嘴角微微一笑,對我説:“蠶沒有死,而是蜕皮了。”我拿來一看,心裏震了一下,我居然沒有想到小小的蠶竟有那麼大的勇氣,蜕下身上的舊皮。蠶蜕皮的時候要歷經千辛萬苦,只見蠶寶寶的頭反覆地左右搖動着,使勁向前伸,先將頭鑽出來,再使勁地左右搖動,慢慢地將不聽話、緊緊粘在它身上的“衣服”脱掉。這時蠶寶寶更胖了,更白了。蠶的一生要蜕四次皮,每次的蜕皮對蠶寶寶來説都是一種痛苦和重生,但它們都沒有退縮,卻不辭辛勞為人們織出美麗的絲。

蠶寶寶在蜕皮過程中,經歷很多痛苦,它們有着強大的耐心和毅力,它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只有經過努力和拼搏,才能有收穫,為了我們的夢想,必須要努力,才會成功。大自然中有許多奧祕,等着我們去探索和了解,大自然真是我們的好老師。

四年級啟示作文 篇3

“蚊子為什麼要吸人血?人為什麼傷心時就哭而不是笑?為什麼火箭那麼重也能飛上太空……”從小我就是個“煩人”的孩子,總有問不完的“為什麼”。爸媽不能告訴我答案,於是我就在科普書裏找答案。

每每看到書裏令人驚奇的實驗:漂浮在空中的乒乓球、戳不破的面巾紙、用火烤氣球不會爆裂……我總是瞪大眼睛、張大嘴不敢相信這麼不可思議的事真的會發生。其中“檸檬密信”實驗印象最為深刻,我還親手驗證過呢!

我先擠出檸檬汁,用棉籤蘸一些在白紙上畫個笑臉,等檸檬汁乾透以後,根本找不到任何痕跡,這就更讓我懷疑實驗的真實性了。我抱着將信將疑的態度將白紙放在火上烘烤,慢慢地白紙上一點點顯露出笑臉的痕跡。我興奮地手舞足蹈,激動地喊道:“太不可思議了!”原來,這種現象叫“熱顯影”。常言道“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看來只有自己動手做實驗,才能證明它的真實性。

後來我又想:除了檸檬汁還有什麼東西能“寫密信”呢?我找來米湯、菜汁和洗潔精做實驗,但是它們遇熱不顯影。我毫不氣餒,繼續拿牛奶和蘋果汁做實驗。啊!成功了,原來檸檬汁不是唯一可以成為“熱顯影”的“墨水”啊!我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一樣興奮。查資料後得知,原來蜂蜜、酒、白醋、尿液都能“熱顯影”,不同墨水顯現的顏色還不同呢!

一個簡單的小實驗竟然隱藏着這麼多科學道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看來只要勤于思考、大膽實踐,就能發現那些在日常生活中被人們熟視無睹的科學奧祕。

四年級啟示作文 篇4

暴雨過後,我拾起一片翠綠的樹葉。哦,它流淚了,是被打落的痛楚,還是離開親人的心酸?

我抬起右手,為它拭去眼淚。 它似乎又笑了,抱含着暖暖的情懷,甚加和麗的光芒。

看着它的臉龐,我一臉彷徨: 為什麼, 被痛楚和心酸打擊的它, 經我的撫摸、 安慰, 還有淡淡的笑容? 再次望向它, 他好像又在説:“安慰,堅強……” 我豁然開朗,它予此啟示: 當別人傷心的時候, 多關心他(她); 當別人安慰自己時,多堅強些……

四年級啟示作文 篇5

水是萬物之源,是人類的必須用品,但是有誰知道一杯微不足道的水,卻有非凡的力量。

今天,黃老師揹着小黑包,臉上露着不易察覺的笑容,我不禁想到:黃老師的葫蘆裏賣的到底是什麼藥呢?

正當我滿懷疑問之時,黃老師拿出堆成小山似的回形針和一杯快溢出來的水。我們立刻明白了,今天要做實驗。同一時刻,黃老師把一枚回形針放入水中,可水卻沒有任何變化,只是多了枚回形針而已,她繼續説道:“同學們,你們説放多少沒回形針,水就會溢出……”話還沒有説完,以小陳和小龍為主的兩大勢力開始爭論不休,小陳説:“一定是100多枚。”小龍則説:“一定是200多枚。”黃老師一言不發,既不贊成也不反對這兩個答案,而是繼續放回形針,2枚、4枚、8枚、10枚、50枚……100枚!水面已升到邊緣,但沒有一絲絲要溢出來的意思。接下來是同學們自己放回形針,氣氛真是越來越緊張啊!

水面越來越高,已經超過兩百枚了,水面已經越過杯子,形成了一個弧形。小陳臉上頓時失去了光彩,真是打臉啊,已經到兩百八十三枚了。只見小張隨意地拿起一大串回形針,那是一條足足有三十枚回形針的“銀項鍊”,當垃圾似的扔進了杯子裏,水面頓時搖晃起來,還好有驚無險。三百三十一、三百三十二、三百三十三……三百九十五!水終於溢了出來,我不禁驚訝地想:一杯水,竟然能放入三百九十五枚回形針,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啊!

通過一杯水,我明白了任何事,絕對不能輕易下結論,一定要實踐,正所謂真理才是在實踐中發現的。

四年級啟示作文 篇6

有一天,我興高采烈地抱了一盒蠶,來飼養它們。

那些蠶起初是個蠶卵,就像一個淡黃色的小球。裏面有準備出殼的蟻蠶。我把這些“小球”放到一個紙盒裏,過了幾天,就出殼了。

出殼後的蟻蠶起初是黑色的,大概就三毫米吧。一隻只蟻蠶就像一隻只小螞蟻。因為蟻蠶太小了,它要移動,只能用洗乾淨的毛筆幫助它。

一天又一天過去了,蟻蠶也一天一天長大了,身體也大了。長大後的`蠶是白色的。到後來,它漸漸透明,可以看到一條一條黑線,它馬上吐絲了。

一天,我給它桑葉吃,但它卻不吃。它一動不動地躺在那裏,我以為它死了,結果過幾天,它又動了,旁邊還有一層皮,它脱皮了。

又經過四次脱皮,蠶開始吐絲了。它開始搖頭晃腦起來,在對我搖頭呢。後來,它吐絲了,先是十字交叉地吐。後來,它們變成一個個蠶繭了。後來,就像蠶出殼時那樣,出了繭。它們變成了一隻只飛蛾,飛出了窗户。

那些蠶讓我想起一首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通過觀察,我深有體會。原來蠶的一生也是很辛苦的,要經過無數次的脱變而成,給人們留下珍貴的蠶絲造福於民。

四年級啟示作文 篇7

今天又要參加學校的作文現場賽,我的目標是年級組第一名。我在心中默默地問自己:“那麼多有實力的選手,我能行嗎?”但我又馬上鼓勵自己:“只要認真寫,我能行!”

到了學校,我看見許多參加作文競賽的同學都在做賽前準備:他們有的在大樹底下獨自思考;有的三五成羣在樹下説説笑笑很輕鬆;有的則在座位上閉目養神。這時,我彷彿又回到第一次參加作文競賽的現場,我越想越緊張,腦中一片空白。我自言自語地説:“時間啊時間,你過得慢一點吧!”

可時間不等人,老師在教室門口喊:“參加作文比賽的同學到科學教室參加比賽。”此時,我更緊張了,手心裏濕漉漉的,胸口好像有隻小兔子在不停地跳。來到比賽的教室,我沒有直接進去,而是在門口長長地吸了一口氣,使自己的心平靜下來。

等情緒調整好了,我走進教室。當老師發下作文題後,我仔細地一看,原來是我擅長的看圖作文,我的心情終於平靜下來。我開始構思,完成後動筆寫,我越寫越有勁,作文的大門彷彿向我敞開了,連手上的筆也好像在鼓勵我説:“加油!加油!”

教室裏很安靜,大家都在埋頭寫,只聽見“沙沙”的聲音在紙上流淌……

此時,第一名對我來説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我戰勝了恐懼,享受了寫作的樂趣。

快樂虎點評:小作者以一次親身經歷的作文比賽,把我們帶入了比賽的緊張氣氛中,尤其是心情的描寫非常到位,確確實實讓我們也緊張了一回。最後的結果也令人眼前一亮,讓我們也得到啟示:有時候,結果有時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享受過程。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