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四年級作文

【實用】小學四年級春節作文6篇

本文已影響 3.93W人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四年級春節作文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小學四年級春節作文6篇

小學四年級春節作文 篇1

我們中華民族許多傳統的節日,但大家最喜歡的還是熱鬧喜慶的春節。在春節前後,人們喜氣洋洋,家家都大紅燈籠高高掛,大紅對聯整齊貼。

春節有一定的程式,人們高興歸高興,但還得忙着準備過年的食物、衣服等。這是非常忙的,但人們都一個個忙得不亦樂乎。我們孩子們也去買鞭炮,以備過年放。同時我也十分期待着過年拿壓歲錢。

盼呀盼,終於盼到了除夕夜,當新年的鐘聲敲響時,我也跟着電視上的孩子們高喊“過年嘍!過年嘍!”因為過年的快樂遠遠超過了疲勞,所以我才能熬到午夜。

第二天,我起了個大早,迫不及待地穿上新衣服去了姥姥家同表弟一起去玩。俗話説:“春節到,鞭炮響。”所以我們拿鞭炮去玩,而且還玩出了不同的花樣。我們拿着長長的花炮筒子,尋找“目標”,忽然發現了一個“目標”——一個雪人。我們把花炮筒子插到雪人身上,一點着我們就遠遠跑開了。只聽見“轟隆——”一聲,表弟打趣的説“哥,估計我們倆今天要把雪人的頭當西瓜切了。”説完我們倆都哈哈大笑起來。我們又買了一盒小炮,放到地上,用紙杯扣住,紙杯隨着爆炸聲被高高掀起。我們也玩累了,索性把所有炮放在一起點着,那響聲震耳欲聾,響徹雲霄,一直迴盪在耳邊……

我的春節我做主,我自己做主的春節過得無與倫比的快樂,它是我獨有的,這個春節我過得有滋有味,絢麗多彩。

小學四年級春節作文 篇2

説起中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春節應該算最熱鬧,最有意義的了。從臘月初八開始,臘八粥的香味,就使年味溢了出來;臘八粥的配製特別豐富:紅棗、栗子、苡仁、花生、芝麻、核桃仁、松子、杏仁、雜豆瓣,再輔以五顏六色的各樣果脯;有的臘八粥還做得很別緻,在粥面上用核桃,松子堆起個小獅子,不僅圖案精美,還色味俱全。

臘月二十三,是民間祭灶的日子。白天,我們要在水果店裏買一些新鮮的水果。到了夜晚,再把水果供奉給灶神婆婆,保佑大家這一年都過得平平安安。

讓我最難忘的,還是每年的大年初一。

在中午的時候,我和弟弟他們在客廳裏玩,可盡興了,大人們在廚房裏忙地不可開交。我們在客廳裏都能聽到他們説笑的聲音。大家在飯桌上開心地聊天,一家人其樂融融,特別幸福。估計樓下的鄰居都能聽到我們的歡笑聲。天快黑時,我們就迫不及待地把頭伸出窗外。看五光十色的煙花點亮夜空;聽,轟隆隆如炸雷。“爆竹聲中一歲除”,煙花爆竹無疑給春節增添了喜氣。

這就是春節,既熱鬧,又值得懷念。

小學四年級春節作文 篇3

春節的江蘇民間,除了貼春聯、掛年畫、守歲、舞獅子、大拜年等和全國一樣的習俗外,還有一些獨特的習俗,現輯錄數則以饗讀者。

蘇州人除夕在飯內放進熟荸薺,吃時挖出來,謂之掘元寶,親友來往,然後泡茶時要置入兩隻青橄欖,謂之喝元寶茶,恭喜發財。

武進人年初一早晨,將先祖畫像懸掛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禮,謂之拜神影子。他們掃地不許從家裏往外掃,惟恐把財氣、如意掃了出去,只能從外往裏掃。

江寧人有春節打神鼓之習俗,由大旗開路,鑼鼓手渾身使勁地擂鼓助興,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氣氛熱烈。

南通人有在家門口或堂前插芝麻稈、冬青、柏枝的習俗,這時候取意生活開花節節高,長年青翠。

淮陰人還有初六給孩子烤頭風之習俗。是夜帶孩子到田頭空地點燃火把,為孩子驅除病邪,邊烤邊唱:烤烤頭,醒醒腦,烤烤腳,步子矯,烤烤肚皮不拉稀,滿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見。

無錫漁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廟之習,祈求水神保佑,祭鰲賧佛,謂之上?,禹王廟拆除後,此俗漸漸淡漠。

春節期間,江蘇地區的舊習俗中還有許多禁忌,諸如年初一不動剪刀,免得口舌之爭;不動菜刀,以免殺身之禍;不吃稀飯,怕出門遇雨;不掃地,怕把財運掃光等等。隨着科學知識的普及,有很多不科學的習俗也逐漸被人淡忘;健康有益的娛樂休閒活動,卻一向延續下來。

小學四年級春節作文 篇4

這周我學習了《北京的春節》這篇文章,我看到了北京孩子們的春節是那麼地多姿多彩,我不禁聯想到了剛剛結束不久的春節,大家都有自己的春節,在我眼裏春節是令人畏懼的,五彩繽紛的。

我們樂平的春節從臘月二十日就開始了,家家準備年貨和爆竹,小孩子們天天盼望着新年的到來,因為他們可以拿到非常多非常多的壓歲錢,而我小的時候並不喜歡過年,一向怕雞的我,對這過年產生害怕之心。過年前家家都要買雞買鴨,當然我家也不例外,這的店輔關門關得早,買了雞鴨總要養三五天,我多麼希望過年能夠遠離這些雞羣啊!

春節彷彿是個兩面派,它不僅讓我畏懼,還讓我覺得是那麼地五彩繽紛。臘月二十三開始鞭炮聲就響個不停,“噼嚦啪啦”的聲音像傳遞信息的使者,把春節的信息告訴每一個人。這聲音為新年的曲譜增添了歡樂的音符。孩子們歡喜,大人們可不輕鬆,他們除了要準備年貨,還要挨家挨户地串門,為新的一年裏增添光彩。

除夕真熱鬧。除夕就是春節的一個“彩排”,在這一天裏,家家都要貼上紅紅的對聯,還要貼上各式各樣的門神。在外面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這一夜不少人家都要守歲的。

正月初一與除夕的光景是截然不同的。這一天,大人們忙着做年菜,孩子們都要穿新衣,街上是空無一人,店輔都紛紛關門。吃團圓飯前是必須要打完爆竹的,這也是男孩子們最盼望的一件事。晚上一羣膽大的孩子們都會成羣結隊,用稻草紡織成龍的形狀,十幾個孩子會拿着稻草龍挨家挨户地討彩頭,沒幾個大人會連這些碎銀子都拿不出來的。正月初十,春節在這一天正式結束了,春節像一盞燈,照亮了人生前進的道路,温暖了人間的寒冷。這是一個美好的日子,猶如每一年的分界線,我愛這美麗的春節!

小學四年級春節作文 篇5

我的老家在靖江,要過年了,就在除夕的那一天,家家户户都忙着張貼大紅春聯,我的媽媽、奶奶、還有我八十五歲的太太在一起做饅頭,饅頭有很多餡,有肉餡的、有蘿蔔絲餡的、還有鹹菜餡的。包完了饅頭,把它放在籠裏蒸,過了一會會兒,新鮮的饅頭就出爐了。到了晚上,燒了很多好吃的.菜和貢品來孝敬菩薩,孝敬完菩薩後,我們又重新擺了些別的好吃的菜放在桌上,又拿了幾瓶米酒,把米酒放在鍋裏燙了燙,就熱了,之後,我們就開始吃飯了。

第二天早上是春節,奶奶燒了糰子,我吃了糰子,過了一會兒,我就開開心心地拿着袋子,找我的夥伴一起去拜年了,走了很多鄰居,就快把所有的鄰居都拜完了。我看了我的大袋子裏已經有很多好吃的東西了,如果拜完了的話,就有更多的好東西吃了,於是我就繼續拜下去了。過了幾分鐘,所有的鄰居都拜完了,我就回到家,媽媽説:“我們馬上去外公家和姨奶奶家去拜年。”我高興極了,過了一會兒,媽媽、爸爸還有我的哥哥帶着我先去姨奶奶家拜年。到了姨奶奶家,姨奶奶可高興了,因為我已經一年都沒有去過姨奶奶家了,姨奶奶看到了我們,立即就跑到廚房間準備做吃的給我們吃,我肚子根本不餓,哪知道才一會的功夫,飯菜都做好了,姨奶奶硬着要我吃,我就吃了,吃完了飯我對媽媽説:“媽媽,什麼時候去外公家去拜年啊?”媽媽説:“馬上就去了。”姨奶奶一見我們要走,她就去拿了一箱香飄飄奶茶給我,於是我就走了。到了外公家,外公也很高興,還有舅舅,舅媽,姐姐,還有一個弟弟。到了那,我們只在那玩了一會兒就要走了,臨走的時候,舅媽拿了一袋豬肉脯給我,於是我説了一聲謝謝就走了。

到了晚上,我們做了很多好吃的菜,拿了幾瓶米酒放在鍋裏熱熱,熱完了我們全家就聚在一起吃了一頓年夜飯,吃完年夜飯,我們就拿着鞭炮去放了。放完了鞭炮,我急忙打開電視,怕錯過了好看的春節聯歡晚會。這就是我老家春節的習俗。

小學四年級春節作文 篇6

童年就像那晴朗的夜空,而童年發生的事,則像這就是夜空中那閃亮的星星。不管這就是讓你高興的,還這就是讓你憂愁的,經過歲月的淘洗,都將成為你腦海中那美妙的樂曲,讓你無法不被它吸引。而最吸引我的還這就是過年時發生的趣事。今年,我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還有堂妹一齊回老家——萊州過年。

農村過年時很熱鬧,家家户户包餃子,掛紅燈,有時還會有大戲看。在那裏能夠放炮仗,能夠和小妹妹爬窗户去另一個房間,能夠和爸爸堆雪人,要明白,那裏的雪下得可厚了呢!還能夠和讀中學的小叔一齊抗議:“飯不好吃!”然後去買冰激凌或雪糕吃,並且還和店主砍價,買了很多氣球,吹得嘴都快腫了。而最讓我高興的這就是還這就是正月初三那天放炮仗的事。吃完晚飯,大人們就張羅着要放炮仗,我聽了自然高興得不得了。我們幾個小孩就開始自我籌劃了,我們“私藏”一個打火機、一根蠟燭,免得到時候沒有火用。開始放了,有用手拿着放的,有放在地上放的、還有掛在曬衣繩上放的,這些煙花我都叫不出名字,它們在四周劃出一道道美麗的弧線,引得圍觀者不時發出一陣陣讚歎聲。

我們小孩在放焰火棒,還把焰火棒插在堆好的雪人上,火光四射,十分好看。這會兒爸爸可忙壞了,一會兒點火放焰火,一會幫幫我們,一會兒又扛起攝像機——他想把這個令人高興的時刻記錄下來。那裏多美啊:明亮的天空,火花在四周飛起,舞蹈,然後消失得無影無蹤,不時還能看到別人家的焰火,大家的笑聲也出奇的悦耳。我們小孩看到大人們放漂亮的焰火,當然也不肯善甘罷休,一心要和他們比比看,我們用煙火棒在地上燙字,心想:“你們放得再好,第二天就看不見了,我們的燙字還能夠存上一段時間呢!”但這就是到了第二天字卻也看不見了,還這就是沒有比過大人,此刻想起來都不這就是個性服氣,唉!誰叫他們這就是大人呢?好看的焰火,小孩也不會放呀。不管怎樣,農村的新年還這就是讓我懷念了好一陣子。童年,人生中最完美的時刻,經常發生一些讓我們回味無窮的事,我們就應把握住這完美的時刻,不讓童年留下任何的遺憾。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