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彙總七篇

本文已影響 3.47W人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彙總七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複習鞏固九以內的加法。

2、在情境教學中,學會10的加法。

3、能將的10的加法運用到超市購物的遊戲中。

4、培養幼兒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準備:PPT、購物券、貼有數字的動物卡片。

教學過程

1、碰球遊戲。

師:小朋友,你們會玩碰球的遊戲嗎?

(會)那今天小胡老師和你們一起來玩玩這個遊戲。這裡有一個規則,就是我的球和你的球碰起來是9。你們準備好了嗎?嘿嘿,我的兩球碰幾球?(嘿嘿,你的兩球碰7球,2+7=9)... ...

2、新授10的加法。(PPT)師:剛才小朋友的表現可真好,所以我決定要給你們一些獎勵。老師準備帶你們去動物園玩,你們想去嗎?(想)好,那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

師:瞧,前面是什麼小動物?(小豬)它們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嗎?(有的站著,有的坐著)那有幾個站著的(1)?幾個坐著的呢(9)?數一數一共有幾隻小豬?(10只)那誰會根據這個圖片給我們來列個加法算式?(1+9=10)我們以前還學過可以把前面的數字調換一下位置,也就有了一個新的算式了,大家一起說好不好?(9+1=10)師:我們走呀走,來到了池塘邊,你看見了什麼?(烏龜)請你仔細數數有幾隻在岸上,幾隻在水裡呢?總共有多少隻烏龜?我要請聰明的小朋友還給這些小烏龜們列列算式了,誰來?

師:你們看,那邊有很多漂亮的鳥。請你們自己觀察,你看見了什麼?有幾隻?一共有多少隻鳥兒?你能為這些鳥兒列個算式嗎?

師:看過了美麗的小鳥,接下來會是哪個小動物呢,讓我們繼續逛下去。呀,這次來的是誰呀?(小狗)小狗怎麼樣了?(有的關在籠子裡,有的在籠子外面)數數籠子裡的有幾隻?外面的又有幾隻,一共有什麼?你來給小狗們列個算式好嗎?還可以有怎樣一個算式?

師:最後我們去美麗的花叢裡看看,這裡面也藏著小動物哦。原來是勤勞的小蜜蜂。我發現這些小蜜蜂有些不一樣哦,你發現沒有?有綠頭髮和黃頭髮的蜜蜂。數數綠色的有幾隻?黃色的幾隻?總共有多少?一共有多少?我想請你來給小蜜蜂列算式了。那這次還有沒有其他的算式呢?(沒有)為什麼?(前面的數字又是5,換位置以後也是一樣的)師:你們有沒有發現這個動物園的小動物呀,每個種類都是10個,這就是這個動物園的特點。讓我們一起把這些有趣的10的加法一起念一下吧。

3、遊戲:動物超市1)幼兒購物遊戲師:動物園逛完了,我在動物園還找到了一個有趣的地方,就是動物超市。在裡面我們可以買些紀念品。看,這是我為你們準備的10元購物券,你們等會可以去超市你買你喜歡的東西。每個紀念品後面都標有價錢。在這裡呀,我有一個要求,你只能買兩樣東西,而且一定要把10元給用完了。有沒有聽明白。這是我在動物超市買的東西,我們一起來看看我買了什麼?你們看,我買了兩樣,這個是多少錢?這個呢?..+..=10,所以我剛好把10塊錢用完了。好,現在你們拿起自己的購物券去超市購物吧。記住你只能買兩樣東西,而且一定要把10元給用完了。

2)互相檢查師:買好的小朋友請回到位置上,現在你可以和想你的好朋友介紹一下你買到了什麼?還可以互相檢查你有沒有買對,有沒有符合老師的要求?發現錯誤的小朋友,老師再給你一次機會,自己去改正一下。

3)幼兒介紹自己的購買情況師:誰想來和大家分享一下你買了些什麼?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目標:

1.從圖畫書中尋找故事線索,感受鴨子挑戰自我、堅持到底的精神。

2.關注畫面細節,嘗試用連貫、清晰的語言進行表述。

準備:

1.圖畫書《鴨子騎車記》人手一本。

2.圖畫書區域性畫面及其相應小圖片:(1)鴨子騎車時遇到的朋友;(2)鴨子騎車的各種動作。

過程:

一、師幼共同觀看圖畫書封面,產生閱讀興趣

1.觀察圖畫書封面上的主要角色形象。

師:封面上有誰?它會有什麼奇思妙想?

2.瞭解故事名稱。

3.討論:鴨子可能學會騎車嗎?

二、幼兒自主閱讀圖畫書,瞭解故事大意,尋找答案

1.帶著問題邊逐頁翻閱圖畫書邊思考:鴨子究竟有沒有學會騎車?

2.交流從書中找到的答案。

三、師幼共讀,關注畫面細節,梳理故事線索

1.線索一:動物朋友們對鴨子騎車的不同態度(出示區域性畫面一)。

師:鴨子騎車時遇到了哪些動物朋友?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按圖畫書中動物出現的順序逐一出示小圖片。)

師:這些動物朋友贊成鴨子騎車嗎?(引導幼兒從該頁畫面和文字表述中發現並說說不同動物朋友的態度,然後師幼一起將以上圖片按贊成與否進行歸類。)

2.線索二:鴨子怎樣學會騎車(出示區域性畫面二)。

師:鴨子原來會不會騎車?(引導幼兒從圖畫書上找出鴨子最初不會騎車時的動作。)

師:鴨子是怎麼學會騎車的?(引導幼兒從圖畫書上找出鴨子騎車動作的變化,然後按動作變化的順序排列小圖片,師幼共同發現鴨子騎車從搖搖晃晃到穩穩當當再到瀟灑自如的過程。)

1.線索三:動物朋友們的巨大改變。

師:最初鴨子的朋友們都不學騎車,後來呢?(引導幼兒再次翻閱圖畫書,從最後一頁中找到答案。)

師:動物朋友們一開始不是有好幾個都不贊同鴨子騎自行車的嗎?現在怎麼也都騎上自行車了呢?

師:動物朋友們從什麼時候開始想學騎車的?(引導幼兒連貫地翻閱最後幾頁,理解動物朋友躍躍欲試,學習騎車的有趣情景。)

四、拓展想象空間

師:鴨子學會騎車以後有沒有新的想法?(引導幼兒從封四中發現鴨子看到拖拉機又產生新的想法的情節。)

師:小朋友,你們現在在想些什麼呢?有沒有和鴨子一樣也有了奇妙的想法呢?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初步萌發感激他人的情感。

發現自己在這一年中的進步,感受周圍人對自己的幫助和照顧。

為自己的成長感到自豪,懂得感謝幫助自己的人,樂意用多種方式表達感恩之情。

活動準備

特殊的禮物》對話音訊及圖片;“感謝”組圖;《感謝》歌曲視訊。

活動過程

播放對話音訊及圖片《特殊的禮物》,鼓勵幼兒說說過去一年自己的進步。

1、播放對話音訊及圖片,引出活動主題。

——快過年了,爸爸給熊貓奇奇和熊貓妙妙都準備了一份禮物,我們一起看看是什麼吧!

——奇奇和妙妙收到了什麼禮物?(帶扣子的襯衣和繫帶的鞋子)

——為什麼爸爸會送這樣的禮物呢?

小結:原來在過去的一年,奇奇學會了自己係扣子,妙妙學會了自己繫鞋帶,為了鼓勵他們的進步,爸爸給他們送了一份特殊的禮物。

2、師幼談話,鼓勵幼兒說說自己的進步。

——過去一年你學會了什麼本領?有哪些進步?

——大家看到你的進步,是怎樣誇讚你的?

——看到自己長高了、懂事了,還學會了新本領,你有什麼感覺?

小結:在過去的'一年,小朋友們學會了很多本領,在各方面都收穫了進步,老師為你們感到十分高興。

出示組圖“感謝”,引導幼兒感受周圍人對自己的幫助和照顧。

1、出示組圖“感謝—親近之人”,引導幼兒感受親近之人對自己的幫助和照顧。

——在過去的一年裡,奇奇和妙妙有很多進步,也學會了很多本領,都有誰幫助他們呢?

——你是怎樣學會本領的?在這個過程中,家人、老師和好朋友都給你怎樣的幫助?

——得到這麼多的關心和幫助,你有什麼感覺?

小結:在過去的一年,我們獲得了進步,也收穫了成長,這都離不開家人、老師和好朋友的關心與愛護。

2、出示組圖“感謝—周圍的人”,引導幼兒感受其他人對自己的幫助和照顧。

——在我們的身邊,還有哪些人在悄悄幫助著我們?

——你還收到誰的幫助?他/她為你做了什麼?

小結:環衛工人給我們帶來整潔乾淨的街道;交通警察保護我們通行的安全;醫生和護士幫助我們恢復身體的健康……在這麼多人默默的幫助和照顧下,我們在這一年才能平安、快樂地生活。

播放歌曲視訊《感謝》,引導幼兒懂得感恩,大膽表達自己的感謝。

1、播放歌曲視訊,引導幼兒懂得感恩。

——在過去一年,我們得到很多人的關心和照顧,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感謝他們)

——聽歌並思考:你要感謝誰?你要怎樣感謝他?

2、師幼談話,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感謝。

——歌曲聽完了,你想感謝誰?為什麼?

——我們有這麼多需要感謝的人,你想怎樣感謝他們呢?

——試著按照“我想感謝XX,因為他/她……,我想……表達我的感謝”的句式完整地說一說。(我想感謝我的媽媽,因為她照顧我很辛苦,我想抱抱她表達我的感謝)

小結:在過去這一年,我們的進步和成長離不開幫助過我們的人,我們要懂得感恩。一句“謝謝你”、一個擁抱、一張卡片……都能表達我們的感謝。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

在美工區投放畫紙、畫筆、剪刀、膠水等材料,鼓勵幼兒製作感恩卡片,贈送給要感謝的人。

家園共育

請家長共同配合,在生活中適時製造機會向幼兒表達自己的謝意,引導幼兒從中感受自己的成長與進步。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專注傾聽別人的觀點,瞭解辯論的基本要求。(認知目標)

2、在辯論中能清楚表達自己的理由,並能堅持自己的觀點。(技能目標)

3、體驗參與辯論活動帶來的樂趣。(情感目標)

活動重點:在辯論中堅持自己的觀點

活動難點:在辯論中能清楚表達自己的理由,並能堅持自己的觀點。

活動準備:

1、辯手號牌

2、《冬天與夏天》圖片

3、各隊的標誌

4、PPT

活動過程:

一、匯入

1、出示ppt,幼兒觀察。

2、幼兒說一說"你看見了什麼?"(教案:)"你認為圖片上是什麼季節?"(1)、夏季(2)、冬季

3、教師引導幼兒說說

(1)除了圖片上看見的,你認為的夏天是什麼樣的?

(2)除了圖片上看見的,你認為的冬天是什麼樣的?

二、幼兒自由討論"冬天好還是夏天好"並請個別幼兒說一說。

三、教師提議辯論

四、交代辯論要求、規範辯論意識。

1、出示各隊標誌牌

2、確立觀點,分隊入座--(覺得夏天好的為太陽隊)--(覺得冬天好的為雪花隊)根據自己的觀點進入坐席

3、提出辯論要求

(1)你說我聽:當對方說話時請保持安靜,認真傾聽,並且眼睛要看著對方

(2)表達完整:發言時先說明自己認為的觀點 例如:我認為冬天比夏天好,因為……

(3)依次辯論:從1號到5號

五、辯論賽

1、教師扮演裁判員宣佈辯論賽正式開始

(1)幼兒(例:我是太陽隊的1號辯手……)

(2)引導幼兒用到"我認為……因為……

2、自由辯論

(1)教師宣佈自由辯論的環節開始

(2)介紹自由辯論的規則*想到你要說的內容或理由,最先站起來的辯手可先闡述。

*一方辯手闡述完觀點後,另一方才可起來闡述。

*當看見別人已經站起來時,不能打斷別人,要傾聽別人說話。

(3)、幼兒開始自由辯論

3、對駁環節

(1)教師引導幼兒說明自己的觀點,例如雪花隊說"我認為冬天好,因為......",太陽隊說"我認為冬天不好,因為......"。

六、辯論結束

1、再次欣賞夏天與冬天,教師根據 PPT有感講訴教師:其實夏天有夏天的好,冬天有冬天的好……

七、活動延伸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古詩的含義、意境,喜歡有感情地朗誦。

2、對古詩中的字有所認識,能積極參與學習,理解並掌握"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寓意。

3、通過說說媽媽關心自己的事例,體會父母的關愛,聯絡古詩的情感教育,懂得回饋父母的愛。

活動準備:

將古詩書寫在黑板上活動過程:

一、遊戲匯入:找找我認識的字,引起幼兒學習興趣。

請幼兒找黑板上古詩中認識的字:遊子、手中線、寸草心等

二、欣賞學習古詩。

1、完整朗讀古詩,幫助幼兒理解古詩的意思。

將幼兒認識的字結合古詩連貫地朗誦,並講解其中的含義,(可以將詩的意思編成小故事方便幼兒理解)著重講解"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幫助幼兒理解意境。

2、學習朗誦古詩(1)幼兒跟隨老師有感情地朗誦;(2)變換形式練習朗誦;3、情感遷移練習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的媽媽是怎麼愛自己的,自己想對媽媽說寫什麼。

4、、"小詩人朗誦會",讓幼兒大膽到集體前朗誦古詩。

三、集體有感情地朗誦,進行情感教育:我們應該珍惜爸爸媽媽的疼愛,為父母做些事情分擔家務,做個懂事的孩子,不給父母添麻煩遊戲:比賽詩朗誦課後反思: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在圖形的反覆變化中,訓練幼兒思維,提高操作能力。

2、通過讓幼兒反覆對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圓形等圖形進行變化操作,引導幼兒發現圖形之間可以相互變化,轉換,它們可以變出不同的數量的各種圖形。

3、培養幼兒利用各種圖形組合成各種物體的情趣。

二、活動準備:

1、教具:三角形、長方形、梯形、圓形拼成一幅畫(機器人)。

2、學具:每人一套各種圖形的紙,放在信封中。

三、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小朋友,你們知道老師手裡拿的是什麼嗎?(教師拿出掛圖背朝幼兒),變!一幅畫展現在幼兒面前。“機器人”對!那你看一看機器人是由什麼拼成的。“由圖形拼成。”好!下面我們就來做有關圖形的遊戲。

(二)基本部分:

第一次嘗試活動:觀察、思考。

l、請小朋友動腦筋,仔細觀察機器人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由圓形、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梯形組成。)

2、每種圖形各有多少個?(圓形6個,半圓形6個,正方形1個,長方形4個,梯形5個,三角形1個。)

第二次嘗試活動:用摺紙遊戲,看圖形的變化。

1、發禮物:(學具)小朋友,上面的遊戲,大家做的都很好,所以老師要獎勵。每位小朋友一份禮物(發學具),我知道大家都想看看袋裡面裝的是什麼禮物,好,下面就請你們自己開啟小信袋(裡面出現多種顏色的圖形)。你們喜歡不喜歡呀?(“喜歡!”)這些小圖形呀,它們還有魔力呢,只要你用手摺一折,它還會變成其它形狀呢,不信,你們試一試。

2、操作:動手動腦,感知圖形變換。

(1)請幼兒動手變一變(摺紙)。

(2)請幼兒說說變化的結果:

正方形――變成了三角形還有長方形。

圓形――變成了半圓形、扇形。

長方形――變成了三角形,還有正方形。

(三)結束部分:

五彩圖形妙趣橫生:小朋友,這些小圖形好玩嗎?(好玩!)那我們再把它貼在白紙上它還會變成一幅精美的貼上畫,把這些畫獻給你們的爸爸媽媽吧。師生共同享受動手製作的快樂。

四、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回家後同爸爸媽媽找一找,你家裡哪些東西是你認識的圖形。

五、活動的重點:掌握圖形的要領。

六、活動形式:

嘗試教學法。

園長點評

1、我園採用教育科學出版杜“新世紀幼兒素質教育”系列叢書。

2、我園試用嘗試教學法,起步較晚,張老師的教案,只是實際活動的一個縮影。

3、張老師在整個教育活動中,突出了先試後導,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體地位,以遊戲為基本活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能選擇自然物測量物品的長度,初步掌握‘首尾相接’的基本測量方法。

2.知道量具的長短與測量結果有關,體驗測量活動帶來的樂趣與成功感。

活動準備

1.測量工具(各種長棍、尺、繩子、紙盒等)筆、記錄紙等。

2.記錄表:標明測量物體、測量工具與資料。

3.幼兒學習資源。

活動過程

1.教師通過組織幼兒討論自己的身高、體重引出課題,知道測量要藉助於工具。

師:孩子們,你們知道自己多高嗎?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師:你們知道自己有多重嗎?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小結:原來,要想知道身高、體重(要想測量)就得藉助工具。

2.請幼兒以組為單位測量桌子長度,初步探索自然測量的基本方法。

(1)請幼兒討論,除了尺子還可以用哪些工具進行測量,引導幼兒說出各種自然測量的工具,如;小棍、繩子、手掌、腳步、書本等。(可為幼兒提供幼兒學習資源開拓幼兒思路)

師:要是想要知道桌子有多長?咱們可以怎麼辦?(尺子量)

師:除了用尺子,還可以用什麼?

(2)幼兒自由選擇用繩、小棒、鉛筆等工具測量桌子的長度,並做好記錄。

師:孩子們,我在每一組投放了一份測量工具,請你們商量一下,一名幼兒記錄,其他的孩子選擇工具進行測量桌子。

教師提醒幼兒將測量工具與測量結果都要記錄好,觀察幼兒的測量方法是否正確,並指導幼兒與同伴合作。

(3)請多名幼兒演示不同的測量方法,師生討論哪種方法測出的結果更準確。

師:哪位小朋友想來為大家演示一下你是怎麼測量的?

師:你們覺得哪位小朋友的的測量結果準確?

3.教師示範首尾相接的測量方法,引導幼兒掌握其中要領。

(1)重點請(運用首尾相接的)幼兒演示測量過程,討論:為什麼量一次後要用手按住這個點,然後移動小棒從這個點開始繼續測量?

(2)教師講解、示範正確的測量方法,強調幼兒在測量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

如:用小棒測量時,小棒的首和尾要相接,不能有空,沿直線測量,記住總數。

用繩子測量時,要將繩子拉直,做上標記。

4.請幼兒反思剛才本組測量的方法是否正確,運用正確方法進行二次測量。

對運用不同測量工具得出的結果進行比較,引導幼兒發現:量具的長短與測量結果有關,量具越長(或大)分佈測量的次數越少;量具越短(越小)分步測量的次數越多。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