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讀《非暴力溝通》有感7篇大綱

本文已影響 3.95W人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非暴力溝通》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非暴力溝通》有感7篇

讀《非暴力溝通》有感1

  一、這本書講了什麼?

這是一本講如何溝通的書。暴力溝通不是指說著說著就打起來了的溝通,而是指語言會引發自己和他人痛苦的溝通。如果我們留意生活當中的說話方式,就會發現,言語上的嘲諷、否定、說教、拒不迴應、隨意打斷都能給人帶來精神上的創傷。作者提倡非暴力溝通,並且指出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以下是一個簡單的非暴力溝通的例子。媽媽對兒子說,房間裡有3個襪子(觀察),我不太高興(感受),因為我需要房間的整潔(需要),你能幫我把它們放進洗衣機嗎(請求)?很好地對應到了這四要素。

  二、如何論證的?

全書先總述非暴力溝通的意義,而後對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分章節敘述。各章節詳細的介紹如何客觀觀察、準確的體會和表達感受、正視自己的需要和具體的表達請求。每一章闡述觀點的時候作者都會舉例論證,當然舉的例子也很接地氣,章節末尾給出了所討論主題的例子供讀者練習。非暴力溝通四個要素中的前三個要素觀察、感受、需要是請求的基礎。其中,請求是指要提出具體的請求,必要時請別人確認。請求應該站在雙方的角度,平等的請求不是命令,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利益而讓別人做什麼,而是以誠實和傾聽的方式與人聯絡,這樣請求被拒絕了也不會有什麼怨恨和尷尬。

  三、作者說的有道理嗎

我認為還是很有道理的。生活中暴力溝通每時每刻都在發生,包括與父母的溝通、與伴侶的溝通以及與朋友的溝通,我們的話往往讓別人痛苦、難堪。我們經常忽略了客觀的觀察,其實這一點非常重要。那種帶有評論的觀察一說出口就讓別人很抗拒。比如,“你總是不記得收拾好衣服”和“你今天沒收拾好衣服”這兩句話,情緒上明顯後者讓人舒服的多。恰當的表達自己感受也非常重要。比如,你這樣做我感覺有點難過;比如,我今天感覺不開心。適當的示弱有助於解決衝突。

  四、生活中受到什麼啟發

首先是應該客觀的觀察,不僅是觀察自己,也要觀察別人,觀察應該基於看到的事實,而不是先入為主的評價。其次應該用心的感受需要,包括自己和對方的。這一點我感觸很深刻,當別人給我說它的困惑、難過的時候,有時候我太急於說教和給出自己的意見了,這樣很不負責任。按照書中的做法,我應該耐心的聽他說,並詢問和確認對方的感受以及需要。只有他充分表達和釋放了自己,我才能正確的給出建議。或者別人根本不需要建議,等他們充分的表達自己,已經有主意了。受到啟發的第三點就是準確的表達自己的需要和請求,讓別人猜自己的想法不是一個好的習慣,我們應該說出需要,提出具體的請求,如果別人拒絕了,那也沒關係,因為我們的請求是站在雙方的角度來考慮的。

這本書整體較短,pdf只有109頁,語言也很簡單,讀起來絲毫不費勁,但是其中的溝通事例在我們生活中卻是很常見的,代入感很深。只是讀一本書生活當然不會有改變,只有你真正認可了書中的方式並且按你認可的方式行動起來,改變才會發生。非暴力溝通也需要刻意的反覆練習才能學會,行動起來吧!

讀《非暴力溝通》有感2

我從未見過愚蠢的孩子;

我見過有個孩子有時做的事

我不理解

或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

但是你說他愚蠢之前,

想一想,他是個愚蠢的孩子,還是

他懂的事情與你不一樣?

——魯思·貝本梅爾

初讀這段詩,它並未引起我的共鳴。然而在讀完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溝通》之後,重新細讀,它給了我很深的觸動。反思自己的課堂和班級日常生活,作為一名老師,每天我會面對很多不同性格的孩子。在與他們的相處中我是否能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他們產生的問題,並給他們善意的解決之道呢?當孩子犯了錯時,我有沒有耐心地去聽聽他們的想法,理解他們給他們機會改正呢?當我自以為是的評價學生,甚至武斷地給孩子貼上“懶惰”“不負責任”“自私”等種種負面的標籤時,是否意識到這都是自己的主觀暴力評價呢?

都說語言是人與人溝通的橋樑,但有時這座橋不是暢通無阻的,有時它也會出現岔路需要我們去尋找正確的方向。有時我們會訴苦:自己對學生可以說是操碎了心,可他們卻對我們的行為不理解;我們會抱著為他們好的心態,努力幫助他們糾正錯誤卻遭到“無視”,甚至消極抵抗。為什麼我們的好心不能感動他們?我想有時候我們的好心用錯了方式,我們的初心和目的是幫助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但這個過程中,有時我們會錯誤地使用了暴力的語言。也許大家都認為拳腳相加才是“暴力”,但讀了《非暴力溝通》後我知道了,其實“暴力”分為“身體的暴力”和“隱蔽的暴力”兩類。武力的“身體的暴力”大家比較熟悉,而通過語言和行為讓對方產生精神恐懼、緊張和痛苦的“隱蔽的暴力”,經常會被大家忽視。其實這種暴力才是我們要重視的暴力。但這種暴力比較隱蔽,有時往往連我們自己都很難察覺,可它發生在我們身邊的頻率卻非常高。如果用心體會和留意一下自己日常談話方式就會發現,我們的語言有的時候真的很像一把利刃,它會讓自己身邊的人受傷,痛苦甚至變得消極。當我們讓孩子處於這種“隱蔽的暴力”中時,他可能早就遍體鱗傷了又如何能要求他們配合老師快樂地學習呢?

雖然語言有時會是“隱蔽的暴力”,但只要我們願意它更可以成為“甜蜜的動力”。《非暴力溝通》向我們闡述瞭如何讓我們與他人之間的溝通品質得到提升。今後,在與學生的相處中,我們應該要有意識地靜下心來多傾聽孩子們的想法,用善意的語言與他們溝通,理解行為背後潛在的需要。努力營造一種讓學生覺得安全、信任,能相互接納、彼此欣賞,相互關心的溫暖的班級氛圍。

讀《非暴力溝通》有感3

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我們的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通過這本書《非暴力溝通》依照它來談話和聆聽,明瞭自己的觀察感受和願望,誠實清晰的表達自己,又尊重與傾聽他人。

發現了問題該怎麼解決呢?從說話方式上可以做一些改進。非暴力溝通模式有四個要素:觀察、感受、需要、請求。我在我兒子眼中就是一個暴脾氣的媽媽,後來我們家兒子給我起了一個錯號,叫暴躁媽媽,其實很多時候我的問題很大,以前根本不知道都是自己的問題,因為我是一個年輕媽媽,感覺自己還是一個孩子,總是把自己的情緒強加給兒子,經常孩子作業不是很懂的時候我總是拿他和其他小孩子做比較,總覺得別人家的孩子聽話些,聰明些,看不到孩子的優點,總是孩子還沒說完話的時候打斷他,不去聆聽孩子的心聲,通過蘇老師給我們提供的這個平臺這段時間我們一起共讀這本書《非暴力溝通》,讀後感覺非常受用。依照它介紹的方法來談話和聆聽,能使人們情意相通,和諧相處。書裡講述的溝通方式很簡單,就是把不舒服的責任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一昧的歸責於對方。其實換一種方法,換一種說話方式就可以改變他們這些“屢教不改”的行為。比如,文章開頭談到的那位母親。母親可以這樣對孩子說:“當我看到你又把玩具亂丟在地上,我覺得很不舒服,因為我很不喜歡家裡看起來凌亂,可以請你撿起來嗎?或是以後你可以玩耍後自己將玩具收進玩具箱裡嗎?”這本書很好的地方不只是光教你如何表達感受,與人溝通,它還從其他很多方面提醒我們如何傾聽內心中不同的聲音,以及懂得它們所反映的需要,學會觀察內在的情緒和突破那些引發憤怒、沮喪、焦慮等負面情緒的思維方式——學會懂得自己,就會懂得別人,獲得愛、和諧和幸福。

本書並不是教人如何說話的工具書,只講方法治標不治本,我認為書中提到的一些思維模式是非暴力共同的精髓。關愛自己,關愛他人,理解自己,理解他人。從心底認同這個看法,才能真正做到非暴力溝通。所以我打算從自己做起,改變與他人的溝通方式,嘗試在自己的身邊構建起一個有愛的世界。希望更多人能夠看到《非暴力溝通》這本書,不說這本書有多麼神奇至少對自己的溝通能力有很好的提升,看世界的角度也會美好很多。

讀《非暴力溝通》有感4

由於時間緊迫,對於非暴力溝通只能做到淺嘗輒止。雖然只是隨機選讀了一部分章節,也不乏有所收穫。

我耐性不好,在傾聽這一方面表現差強人意,所以我選讀的這部分就是關於傾聽的。我贊同書上很多觀點,也能理解,我們在傾聽別人時,需要認真並放下自己的想法,這是我們對他人表現出的一份尊重和真誠,不然,我們將辜負了他人對我們傾訴的信任。

用心傾聽他人的苦痛不容易,如果我們內心不夠強大,則受到他人負面情緒的影響。對此,我不禁想到心理諮詢師這一職業,看來做一名心理諮詢師需要的不僅是專業知識和素養,更需要一顆強大的寬容的心靈。

如果一個人想要別人瞭解他的處境,聽到的卻是安慰和建議,那麼,他就有可能覺得不舒服。這句話淺顯易懂,卻是我們容易忽視和做的不恰當的一種行為。

我想,大多數傾訴的人都會經歷過這種感受吧,雖然得到了朋友的關懷,但是卻感覺不到滿足感,好像他們不能理解自己的感受,挺苦悶的;對於傾聽者來說,發覺自己的關懷沒有起到作用,也會有或多或少的挫敗感吧。在看到一些建議性的例句,我發現,那些話語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少用到,也不好意思說出口,更像是在影視上聽到的.臺詞,由此可見,我們是不善表達的。

書中不僅闡述理論知識,更是舉了許多日常生活中經常遇見的例這些舉例具有代表性又切實,便於人們的理論理解,也能與人們產生心靈的共鳴。在這些舉例中,我印象比較深刻的一則是一對關係緊張的夫妻之間對話,妻子指責丈夫不好好聽她講話,丈夫不以為然。

他們兩個人因為站的角度不同,考慮的問題重點不同,以至於交流目的沒有達到,反而適得其反,造成雙方失望關係緊張。通過作者在中調解,雙方都意識到對方對自己的需要,兩人都得到了理解和接納,關係自然也得到了好轉。文章中說這段是對他人反饋,我想到在管理學上學到的資訊傳遞的反饋,反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當我們痛苦的無法傾聽時,我們無法顧及他人的感覺和需要,自然也不能給予傾訴者想要的東西,這時,為了不讓雙方都感覺不舒服,我們需要及時告訴他們我們也處於痛苦中。雖然不至於讓他人反過來安慰自己,但自己一定要重視起來自己的感覺,自我調節,自我排解。

我們繼續讀下去這本書,取彼之長補己之短,不斷改進和完善自己的溝通方式。

讀《非暴力溝通》有感5

這是一本講溝通的書,本以為又是一部枯燥乏味、理論深奧的專業性極強的書籍,實際情況卻恰恰相反,這是一本不經意間就閱讀完的有趣的書籍,更讓人產生意猶未盡之感,覺得這本書略顯得薄了點,還可以寫的更長點。

非暴力溝通令人很容易就想到了它的對立面——暴力溝通。但在很多人看來暴力和溝通本就是一對反義詞。正如兩位面紅耳赤之人,最常見的方式不是針鋒相對就是不言一語。這種情況下溝通顯然很難,甚至溝通已經結束。但是不是沒有面紅耳赤或沒有反對之聲就沒有暴力溝通了呢?答案是否定的,正如書中所說,大多數的暴力溝通並不一定需要訴諸武力,它有另外的容易被人忽略的表現形式。

溝通是需要技巧的,如果觸碰溝通中的雷區,就會導致彼此的疏遠和傷害。讓我們溝通陷入困境的原因,大家也都非常熟悉,諸如道德評判、逃避責任、進行比較、強人所難等,雖說熟悉,但是在溝通過程中卻一次次的滑入其中而不知,最終導致溝通的失敗。非暴力溝通提醒我們要專注於彼此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鼓勵傾聽,培育尊重與愛,讓溝通使得彼此情意相通。

以道德批判為例。大多是識人易而察己難,我們也經常在日常生活中聽到道德綁架一詞,人們既能明顯感受到其害之苦,但又在生活中以此傷害他人。自己在乎細節,如朋友不是過分的在乎,那他就是粗心大意。如果一位年輕人未給老人讓座,那他就是缺乏愛心之人……這些問題就這樣以一種“合理”的方式存在於我們的溝通語言之中,當我們還在沉醉於一片“為你好”的表述之中時,殊不知對方心理早已牴觸不滿。

如何有效避免這些問題呢?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仔細觀察正在發生的事情,並清楚地說出觀察結果,但不幸的是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將觀察與評論混為一談,當二者混為一談時,人們更傾向於聽到批評指責之聲,逆反心理由此而產生。很多家長不就是在這樣的溝通方式中與孩子的關係越來越緊張。孩子如果沒有學習而是在看電視,那就會被視為懶惰或是沒有上進心的人。試想在這樣的溝通情景中,孩子聽到的只能是評論,即使他聽從父母的話關掉電視前去學習,內心也是帶有極大的怨氣。

“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只是如實的說出觀察結果,而不帶有感情傾向的評論,將會更有利於彼此的溝通。正如面對孩子看電視的行為,你可以說,放學後你已經看了1個小時的電視,長期這樣我擔心的你的視力和成績都會下降,我擔心你會因此而不開心。陳述自己的觀察,表達自己的感受,體會對方的需要,不給對方壓力進行溝通,才會令人更易接受。

那些被忽略的容易導致溝通出問題的細節,在本書中都較為詳細的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表達。人心總是敏感的,希望閱讀完本書後,自己能在生活和工作中能走出溝通中的誤區,讓溝通真正成為連線彼此的橋樑,而不是難以跨越的鴻溝。

讀《非暴力溝通》有感6

書中說:“非暴力溝通最重要的應用也許在於培育對自己的愛。”好好愛自己,這真的很重要!

記得去年有段時間,我參加了一個線上的時間管理踐行社群,每天有五項打卡專案,我要求自己必須每天完成,再加上自己每天要練字一小段,還要百詞斬背單詞,還有其他一些要學的課程,另外自己也要上班工作,每一天的生活都安排的滿滿當當,感覺做完這件事永遠有下一件事在等著我!連女兒都說:“媽媽,你怎麼每天忙的一點娛樂的時間都沒有?!”

說實在話,看著自己好像每天都過的很充實,但其實忙忙碌碌下來,最後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忙些什麼,我的內心依然很焦慮很迷茫,總覺得這個是我應該要做的,那個也是我必須去做的,結果把自己搞的好累,而且還看不到成果!靜下心來,我好好反思:什麼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自己這麼忙到底追求的是什麼?我是不是一直走在通往追求的路上?多問自己幾個問題,多聽聽自己心靈深處的聲音,我發現有些事情我真的可以選擇不做,做了也沒有太大意義,有些也不是我的愛好,會讓我覺得很有壓力等等。思量再三,我最終決定退出堅持了三個多月的踐行社群,平常只保留了兩三項自己喜歡的來做。

說真的,退出後我覺得自己鬆了一大口氣,當我不再把想做的事情當成任務來完成時,我發現自己更容易享受其中,也得益於其中,比如運動,比如閱讀,偶爾寫寫自己的心情日記。

好好愛自己!不苛求,少自責,用心去了解我們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主動根據我們的需要和價值觀來選擇我們想過的生活,生活終將越來越美好!

讀《非暴力溝通》有感7

今天讀到非暴力溝通表達感激的方式包含的三個部分:

1、對方做了什麼事情使我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2、我們有哪些需要得到了滿足;

3、我們的心情怎麼樣。

這讓我想到我們讀的第一本書中所說的讚賞孩子的三個技巧:1、描述你所看到的;2、描述你的感受;3、把孩子值得讚賞的行為總結為一個詞。

非暴力溝通表達感激的方式就像一個升級版的方法,適用於家庭和人際交往。非暴力溝通鼓勵我們用正確的方式充分表達感激,當別人以同樣的方式表達對我們的感激時,我們可以做到既不自大也不假謙虛。不要讓我們的讚揚成為實現某個目的的工具。我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認真感悟書中的內容,讓自己變得更好。

關於懲罰: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難免會因為孩子的淘氣而對她採取相應的懲罰措施,有的時候是以暴制暴,也有否定他人的方式,目的性很強,就是要征服她。可事後常常後悔自責,事後看著她熟睡的樣子如此酣甜,就像個天使,真後悔當初去體罰她。有時女兒沒有照我的話去做,我會對她說不尊重父母而冷漠她,可是小傢伙過一會主動過來抱我,真是一抱解怨氣。

這一點真要好好向她學習,想想自己很少會在有怨氣的時候主動抱她而化解矛盾。都說懲罰是手段不是目的,可是我們往往會在懲罰的時候忽視事情本身的價值而陷於失敗,導致深省自責,懲罰不僅會疏遠彼此的關係還會適得其反,的確要慎用。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